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紀錄片劇本創作的標準格式|人物紀錄片劇本怎麼寫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5.49K
1.紀錄片劇本創作的標準格式

紀實紀錄片爲了追求真實,一般沒有劇本,也就是開機——拍攝——剪輯——然後完成紀錄片。

人物紀錄片劇本怎麼寫 紀錄片劇本創作的標準格式

當然,也有以紀錄的形式拍有劇情的影片(比如《第九區》) 紀錄片劇本:《伍廷芳》1、一張張昏黃的中文報紙,或1981年8月山西人民出版社《中國近代報刊史》等書籍圖片。(旁白)他,與友人創辦了中國第一份中文日報。

2、律師穿着律師袍、頭戴假髮的背影。背景是西方法庭。

(旁白)他,是中國近代第一個法學博士,第一位獲英國大律師資格的華人。3、香港。

立法局外景。暗黃色調,刻意營造歷史氛圍。

(旁白)他,是香港第一位華人“太平紳士”,第一位華人“立法局議員”。4、條約資料照片,法律書籍圖片。

(旁白)他,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平等條約——《中墨通商條約》,主持制定了中國第一部商業法典——《大清商律》。5、孫中山圖像,北伐時期的圖片、進軍的線路圖等。

(旁白)他,忠心追隨孫中山,頑強抗擊南北軍閥、官僚、政客,一度成爲孫中山的代言人和最高權力的執行者。6、伍廷芳照片(最爲人熟知的照片)。

(旁白)他,就是新會伍廷芳。(出片名 伍廷芳)7、夕陽下的崖門炮臺,濁浪排空。

8、夕陽下的鄉村。小巷、舊屋、野草、葵樹,雞犬相聞。

(旁白)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會城官來橋,是伍廷芳故里。其父伍榮彰,早年因家貧,遠走新加坡經商。

1842年,伍廷芳出生。3歲時,隨父親回到中國,定居廣州芳村。

(採訪設計1):伍廷芳從小非常聰明。13歲那年,被土匪綁票一個多月。

在匪巢,伍廷芳發現伙伕是被土匪擄來的同鄉,便合謀在土匪外出時,利用酒肉灌醉看守,逃離匪窟。(採訪設計2):伍廷芳少時厭棄四書,喜讀小說。

有次,老師要求寫題目爲“不歸於楊由歸於墨”的八股文。按八股規矩要先“破題”。

伍廷芳就把《紅樓夢》裏賈寶玉所作“歸於墨”的破題抄送上交。老師沒讀過《紅樓夢》,把文字圈得丹黃燦然。

後來老師去應鄉試。卷中恰恰有這個題目,老師將伍廷芳的破題給錄出來,居然瞞過主考,中了舉人。

9、輪船駛過,濺起的浪花。輪船遠去。

(旁白)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爆發,清王朝遭受了沉重打擊。社會劇變,斷絕了科舉之路,不少士人學子只好另覓前途。

10、香港。聖保羅書院外景,鏡頭拉向蔚藍的天際,再切換成歐洲西方各國政治中心的風貌(表示伍廷芳之嚮往)。

(旁白)香港,英國殖民地,得開西方風氣之先。伍榮彰送伍廷芳到香港接受西方教育,盼有朝出人頭地,改換門庭。

1856年,伍廷芳進入香港聖公會辦的聖保羅書院,“治英文、算學、格致諸科,試輒冠儕輩”。漸漸的,西方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就在他心中紮根。

擴展資料: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爲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爲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爲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紀錄片的核心爲真實。

電影的誕生始於紀錄片的創作。1895年法國路易·盧米埃爾拍攝的《工廠的大門》、《火車進站》等實驗性的電影,都屬於紀錄片的性質。

中國紀錄電影的拍攝始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第一部是1905年的《定軍山》。最早的一些鏡頭,包括清朝末年的社會風貌,歷史人物李鴻章等,是由外國攝影師拍攝的。

紀錄片又可以分爲電影紀錄片和電視紀錄片。記和紀是有分工的,兩者在不同的場合出現,有一定的規律性。

相同的特性是記和紀都可以做動詞,也可以做名詞。“紀錄”一般只做名詞用,指在一定時期、一定範圍以內記載下來的最高成績,如打破紀錄,創造新紀錄等。

“紀錄”有兩個意思,一是指一定時期、一定範圍內某方面的最好成績。另一個意思是指對有新聞價值的事件的記載。

“記錄”在做動詞時,指把聽到的話或發生的事兒寫下來,例如記錄在案。記錄在做名詞時,指當場記下來的材料,如做會議記錄,也指做記錄的人,如推舉他當記錄。

記錄片一般是指一些寫實的影片,年代比較近的,紀錄片與記錄片在通常下意思是一樣的,沒必要區分得太開。世界紀錄電影之父:羅伯特·弗拉哈迪、吉加·維爾托夫、約翰·格里爾遜、尤里斯·伊文思。

體現出紀錄片與故事片之間實際上並沒有明確的界限。一般來說,觀衆對一部紀錄片的期待是它寫實,但實際上僅僅鏡頭和拍攝人的在場這個事實,就可以影響被記錄的情況。

嚴謹的紀錄片同時也記錄下拍攝過程對被記錄的情況的影響,來讓觀衆獲得一個比較客觀的印象。被記錄的情況的代表性也影響到一部紀錄片是否寫實。

比如許多描寫動物的紀錄片在裁剪時往往更加願意選擇帶有戲劇性的鏡頭,而這些鏡頭並不一定是這些動物典型的生活習慣。紀錄片的拍攝者的個人觀點和他的評論也可能影響一部紀錄片的寫實性。

比如許多描寫動物的紀錄片中評論者喜歡用擬人的語句來描寫一個動物的行爲,而實際上動物的行爲與擬人的描寫可能毫不相關。參考資料:搜狗百科-紀錄片。

2.關於人物紀錄片的拍攝

要想拍好人物紀錄片,首先要對拍攝對象進行認真的研究。可以給自己提出幾個問題,然後試着給出答案,如果這些答案有亮點,你纔可以進行下一步創作。比如,你要拍攝的人物有個性嗎?這些個性與我們這個時代有什麼關係?你要反映的這個人物個性能給人們帶來什麼思考和啓迪?也就是說,一定首先要明確人物紀錄片的拍攝目的,它不是能拍到什麼算什麼,更不是什麼人方便就拍什麼人。老師可能是你熟悉的,拍攝方便,但拍攝這個老師的目的呢?他可能很勤奮,也很平易近人,對學生有愛心,但這些是老師這個職業的共性,而拍攝共性則不是人物紀錄片的本質屬性。這也就是說,你拍攝的人物如果沒有個性,將是一文不值。再比如,你可能對農民工的艱苦生活及其超強的忍耐有感觸,對他們在城市生活的邊緣狀態有同情,但這些也是共性,人所共知,拍出來不能給人新的思考和啓迪。相反,如果你拍的老師或農民工在他們各自職業身份的共性之外,還有一些特別的個性,而這種個性又與我們所處的當下社會環境有某種必然聯繫,那就不一樣了。如果你抓住了這種個性,把它放大出來,就能給人以思考。

對人物個性的挖掘,實際要求作者對我們所處的社會歷史階段有某種深刻獨到的認知和理解。觀察我們所處時代的歷史方位,有很多視角,比如,社會學家所說的斷裂與失衡。隨着社會會轉型程度的加深,中國社會的階層逐漸固化,不同階層之間的流動變得緩慢,需要的成本越來越高,所以會有某種程度的斷裂。而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的不平衡狀態,也使得失衡現象愈發凸顯。以這樣的視角,觀察你身邊的人物,如果恰好這個人物的某些個性與中國社會現階段的問題之間存在象徵性的聯繫,那麼,這一定是值得好把握的選題。如果不是,則需要你另外選擇了。

拍攝人物記錄片,還要對人物紀錄片的美學追求有相當的瞭解,需要對中國紀錄片的發展歷程相當熟悉。也就是說,要了解人物紀錄片的各種風格樣式,然後確定你自己的藝術表現特點。這要觀摩大量的經典紀錄片,並要學會賞析,寫出評論。沒有好的藝術表現特點,就沒有好的藝術感染力。張藝謀電影的成功,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在藝術表現上比前人往前走了一步,用畫面和色彩講故事,用鏡頭語言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對於剛入門的學生來說,恐怕還要靜下心來,認真讀書,認真觀摩,認真思考。透過實踐,發現自己的不足,也是一種有效辦法。沒有一帆風順的成功,只有反反覆覆跌跌撞撞的前行;或者說,成功是回過頭來觀察自己歪歪扭扭的腳印時,一種頓悟與滿足感而已。

3.劇本格式範文

在文章前面寫出:時間、地點、人物.文章中間要有適當的提示語.一個人說的話一段,在句子前面要有人名. 時間: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 地點:法國一平民家 人物:伯諾德夫人,法國一家庭婦女,祕密情報員,下稱夫人 傑克:伯諾德夫人的兒子 傑奎琳:伯諾德夫人的女兒 甲:德國少校軍官 乙:德國中尉軍官甲 丙:德國中尉軍官乙 [幕啓] [伯諾德夫人家。

右邊壁爐上放着一個燭臺,上面插着半截蠟燭。左邊一排樓梯。

家裏佈置非常簡陋] 夫人: (手拿藏有情報的金屬盒上) 孩子們,你們快過來(順手關上門)。 (傑克、傑奎琳上) 夫人: 這裏是3號的情報。

傑奎琳,你先出去把風,免得德國人突然進來。 傑奎琳: 好的,媽媽。

(小跑下) 夫人: 該把這個重要的情報藏在哪兒呢? 傑克: 藏在枕頭底下吧! 夫人: 不行,德軍一定搜起來,是會翻箱倒櫃的。 傑克: (猶豫地)那,那就藏在鈑鍋裏吧! 夫人: (搖頭)不保險。

咦,對了!(欣喜地)把它藏在半截蠟燭裏吧!再把它插在燭臺,放在桌子上! 傑克: (跳起來拍手)太棒了,媽媽!這真是個絕妙的主意! (夫人把情報藏好,傑奎琳匆匆上) 傑奎琳: (氣喘吁吁)媽媽,不好了,德軍來了! (甲、乙、丙上) 丙: (用力推門,門開了)你們家有沒有情報員? 傑奎琳: 先生,我們家沒有情報員。 (乙、丙開始搜尋,下) 甲: (對傑奎琳)孩子,可以給我端張椅子嗎? 傑奎琳: (端起椅子向甲走來)當然可以啦!先生,請坐。

甲: 謝謝!(坐下) (乙、丙跑上) 乙: 報告少校,沒有任何可疑現象!(端起燭臺放到甲前)天黑了,點根蠟燭吧(點燃半截蠟燭,放到甲面前,乙、丙坐下)。 夫人: (走到左側,面對觀衆)那半截蠟燭藏有重要情報,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祕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着我們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

不行,我得想個辦法!(略一思索,急忙下,手端一盞油燈上) 夫人: (微笑着)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輕輕把蠟燭吹滅) 乙: 晚上這麼黑,多點支小蠟燭也好嘛。(重新點燃蠟燭) 傑克: (走向右側,面對觀衆)媽媽沒有換回蠟燭,怎麼辦?怎麼辦?蠟燭越來越短了!厄運即將來臨!(一拍小腦袋)有了! 傑克: (走向甲)少校先生,天真冷。

我到柴房搬些柴來生個火,給大家取取暖,好嗎? 甲: 好啊,那你去吧! (傑克端起燭臺,轉向門口走去。屋裏頓時暗了許多) 乙: (快步上前,搶回蠟燭。

厲聲地)去柴房沒多遠,你不用蠟燭就不行啊?! 傑克(從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下) 旁白: 燭焰搖曳,發出微弱的光,此時此刻它彷彿成了屋子裏最可怕的東西。伯諾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

傑奎琳: (向觀衆)媽媽和哥哥想方設法換回蠟燭,都沒有成功。傑奎琳呀傑奎琳,就看你的啦。

(思索片刻,轉身走向甲) 傑奎琳: (微笑、嬌聲地)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我要睡覺了。樓上黑,我有點兒怕,可以拿一盞燈上樓嗎? 甲: (慈愛地)當然可以。

看到你,我便想起了我的女兒。她和你差不多大,也和你一樣漂亮。

我已經好久沒見到她了。去吧,孩子。

傑奎琳: 謝謝!(鎮定地端起燭臺,向甲、乙、丙)晚安先生們! (向夫人、傑克)晚安媽咪!晚安傑克! 齊: 晚安!寶貝! 傑奎琳:(端起那剩下不多的半截蠟燭,走上樓梯。) [燭滅,燈光暗下去] [幕落]。

4.寫記錄片劇本應該注意哪幾點

這十四條戒律是紀錄片前輩大師約翰·格里爾遜由實踐中總結的,並在他主持的電影組織中推廣。

在今天看來,這些紀錄片觀念或者有脫離時代和老生常談的意味,但從今天的電視節目中看來,這些戒條還是有一定價值和預見性的。對於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來說,這些戒律一方面是我們觀察分析影片的一種輔助工具,也是對我們進行業餘短片創作的指導和建議性的文字。

1、不要去處理概括的題材。關於郵政你可以寫一篇論文,但是有關一封信你就必須去拍部片子。

2、不要背離包含下列三個基本元素的原則:社會學的、詩的和技術的。 3、不要忽視劇本,也不要在拍攝時碰運氣。

若腳本準備周全,你的片子等於完成了,因此當你開拍時,既可以開始準備下一部。 4、不要相信憑旁白就可以講故事,結合畫面及聲音才能完成此事,旁白使人不舒服,不必要的旁白更加令人不適。

5、不要忘記,當你拍片時,每個單獨的鏡頭都是一整組鏡頭及整部片子的一部分。即使最美的鏡頭,如果不是放在合適的地方,甚至比最美價值的鏡頭更糟。

6、不要發明不必要的攝影角度,不當的角度只會干擾及破壞情感。 7、不要濫用快節奏的剪接方式,如果節奏越來越快,反而會像個最華麗的慢板曲。

8、不要過度使用音樂,如果你這麼做,觀衆會拒絕去聽它。 9、不要使用太過量直接的同步聲音,暗示性的運用這些聲音是最好的,補充性的聲音才能組成最好的聲音。

10、不要用太多光學效果,或把他們弄得太複雜。疊化和淡入淡出就是影片的標點符號,它們是你的逗點和句點。

11、不要拍太多特寫,等到高潮時再使用。在一部結構均衡的影片中,特寫的出現極其自然,但如果出現次數太多,它們便會令人窒息,並失掉它們的重要性。

12、處理人的因素及人類的關係時不要遲疑,在天地中人類與其它動物甚至機器,都是一樣美的。 13、你要說的故事不要模模糊糊。

一個真實的題材必須以清楚及簡單的方式說出來,但是清楚與簡單並不一定要把故事戲劇化。 14、不要放棄實驗的機會,紀錄片名聲全然由實驗中取得。

沒有實驗,紀錄片便失掉它的價值,沒有實驗,紀錄片便不存在。(這是我上網搜的答案 希望有用)。

5.怎樣寫劇本

【A點】下筆前一定問自己:這個劇本你非寫不可嗎?什麼讓你如鯁在喉?也許是一個憤怒、一段思念、一個畫面、一場高潮戲、一個流淚片段,甚至可能是一次委屈。

總之,找到這個動力源,把它作A點確定下來。有了A,才能推演出B,由B再推演C和D。

也許往下推演不順而回過頭來調整A,但是,寫劇本必須找到A。【編劇祕笈】影視劇是正着看:從頭看到尾;卻是倒着寫:從尾往頭寫。

觀衆不知道結局,可有一萬個猜測,增加觀看樂趣;編劇不知結局,也會有一萬個可能,那就讓自己迷失而無法前行。不僅倒着寫,還要反着寫,結局是和解,前面就是誤會;結局是頓悟,前面就是迷瞪,擰巴。

總之,想好了最後一個高潮再下筆!【尋找首先出拳的人】無論一部電影、一個短片,還是一個戲劇段落,開場3—5分鐘,必須有人出拳,就是第一塊骨牌,第一個撞擊,第一次危機。這第一拳最好足夠的狠,才能激起強烈反響,被撞擊方和觀衆才能被打懵,才能引起足夠大的波瀾,才能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才能吊起觀衆的胃口、好奇心:後來呢?【什麼是編劇】有個年輕朋友自詡爲編劇,於是招來非議,說他自不量力。

其實,編劇是一種職業,正如木匠、鐵匠、廚師、開鎖匠等一樣,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在我看來,只要打算、正在、已經靠寫劇本爲生,或者可以把劇本賣出去的,都可以自稱“編劇”,這不丟人,也沒有什麼高貴。

不就木匠而已嗎?【邏輯力】對於做一個編劇的要求,與其說需要想象力,不如說更需要邏輯力。想象力像孩子,邏輯力纔是成人。

你聽一個孩子講他漫無邊際的幻想,最多讚許他天真爛漫,但不會爲他的“故事”着迷,不會探究,不會好奇,不會較真,不會期待,不會震撼,不會深思,而這些感受的形成,需要一個邏輯縝密的創作才能達成。【熟識角色】誰是主角?他出場前在做什麼?家庭狀況體貌特徵?學歷教育?優點缺點個人喜好人際關係……認識他非一次性完成,反覆琢磨並與其他角色相互砥礪,彷彿在生活中遇見人,對他身世背景的瞭解不斷深化。

最重要,人物設計爲你寫他的目的服務。結論:人物小傳須反覆多次完成,並服從於劇本主題。

【關於題材1】什麼是題材?回答“你的劇本是講什麼”的答案,就是題材。講教育、講抗戰、講父愛、講復仇……。

題材重要嗎?重要,許多題材不能拍,有些題材太難搞,還有些題材被人寫爛了,製片人拒絕,是因爲哪怕你作爲觀衆也拒絕。聽勸,不要動筆。

有些題材一下讓人感到有亮點,會有人鼓勵你寫。重要!【關於題材2】題材也不重要,太泛,無實質意義。

除了某些特定題材被禁止之外,理論上沒有冷題材和熱題材之分。即便是製片人出品人,也僅僅是把題材作爲交談的第一句話,接下來還是要看編劇怎樣去寫某個題材。

從什麼角度、挖掘到什麼深度、表達什麼思想和情懷、反映什麼問題、何處有昇華,這些才重要。【關於明星】如今明星片酬過高已讓電影電視劇不堪重負。

爲什麼明星漲價?因爲明星不夠用。明星爲什麼不夠用?因爲缺乏造星機制。

其實,每一個明星都是從非明星小演員變幻而來,靠什麼變?靠一部好戲。好劇本,好導演,好的班底。

但如今的電視臺和出品公司似乎忘記了這一切,到底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可否主題先行】可以!編劇常接到命題作文,主題先行也出過經典作品。關鍵:1.不求主題深刻,所有的主題都是大路貨;2.不能直奔主題,越曲折越好;3.主題不重要,用什麼故事去說明它才重要;4.弱化主題的存在,隱藏它,主題是觀衆品出來的;5.主題是有意義,故事是有意思,首先有意思,而後有意義。

【動作】編故事的關鍵是找到角色動作。動作分兩種:主動動作和被動動作。

前者是我想幹嘛。想考研,出擊準備,迎接挑戰。

被動動作是路上走得好好的,一個花盆從天而降砸在頭上,流血搶救、血型不對、沒帶錢,醫生不在…編劇的任務就是給角色動作設定障礙,他克服重重障礙達到目的或轉危爲安,就是故事。【事件】用簡略方式將觀衆帶入角色所處的規定情景後,必須發生事件。

只有事件才能讓人物活起來並讓觀衆感同身受。事件要件:1.有足夠的衝擊力,讓人物動起來;2.須引起觀衆的關注和期待;3.能引起連鎖反應;4.能造成人物衝突(外部)和糾結(內在);5.有想象空間。

一部電影需要3—5個相互關聯的事件。【拐點】事件發展過程中的變化和轉折。

人物動作帶領觀衆朝某個方向走,或達到目的或出現意外使得人物動作方向改變的那個點,就叫拐點。拐點特徵:1.邏輯的必然;2.關注和情緒的小高峯;3.拐的方向出人意料(需要編劇挖坑給觀衆跳);4.具有節奏調節功能;5.體現變化與多元特徵;6.起到轉承啓合的作用。

【下狠手】故事產生於動作,動作來源於人物,人物發力源於編劇給他的壓力。我稱之爲壓彈簧。

編劇壓彈簧越給力,人物的動作發力越大。所以,老好人當不了好編劇。

編劇對心愛的主人公不能太好,你得讓他受苦,被凌辱,遭打擊,讓他危機重重、走投無路、苦不堪言、生不如死……所謂天將降大任於斯是也。【生活質感】什麼是劇本的生活質感:1.人物鮮活,2.故事貼近生活,3.對話生動有趣,4.細。

6.求紀錄片文學劇本

萬千愛,愛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中事,水風空落眼前花。

記錄片劇本萬里無雲,千里飄雪,清漸遊遠,浮萍妖嬈。 搖曳碧玉斜樓上,牡丹花香飄滿城,夜狂飲,問醉裏誰扶? ——題記 現在的我已經沒有了昔日的華髮張揚;現在的我已沒有了往昔的雄心壯志。

此時的我就像一棵被人遺棄的小草,孤零零的長在荒蕪的大地之上,接受驕陽的暴曬,雷雨的洗禮。忍受那讓人發狂的寂寞,蝕人心田的空虛。

我已不再奢求所謂的金錢,權利;不再奢求老師和家長視若珍寶的學習成績;不再奢求和野蠻人樣的高中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我只想。

我只想有個人來陪我,只想有個人來安慰我,只想有個人來呵護我。

能讓我有苦可訴,有情可依;能讓我傾吐心聲,表露心際;幫我撫平心底的創傷,那在我自己努力下難以癒合的痕跡。 可是又有誰會注意到我這棵殘敗的小草呢?又有誰會犧牲自己的時間來關護我——這個與他們豪不相干的人呢?我只有冰封自己的心靈,讓他像鋼鐵一樣堅硬來抵禦外界的紛擾,把持住自己的心海,讓他像死水一樣不起波瀾,哪怕狂風暴雨的到來,哪怕炎炎烈日的暴曬。

我會在記錄片劇本那美麗的草叢中,默默的守侯春天的到來。

7.寫記錄片劇本應該注意哪幾點

這十四條戒律是紀錄片前輩大師約翰·格里爾遜由實踐中總結的,並在他主持的電影組織中推廣。

在今天看來,這些紀錄片觀念或者有脫離時代和老生常談的意味,但從今天的電視節目中看來,這些戒條還是有一定價值和預見性的。對於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來說,這些戒律一方面是我們觀察分析影片的一種輔助工具,也是對我們進行業餘短片創作的指導和建議性的文字。

1、不要去處理概括的題材。關於郵政你可以寫一篇論文,但是有關一封信你就必須去拍部片子。

2、不要背離包含下列三個基本元素的原則:社會學的、詩的和技術的。 3、不要忽視劇本,也不要在拍攝時碰運氣。

若腳本準備周全,你的片子等於完成了,因此當你開拍時,既可以開始準備下一部。 4、不要相信憑旁白就可以講故事,結合畫面及聲音才能完成此事,旁白使人不舒服,不必要的旁白更加令人不適。

5、不要忘記,當你拍片時,每個單獨的鏡頭都是一整組鏡頭及整部片子的一部分。即使最美的鏡頭,如果不是放在合適的地方,甚至比最美價值的鏡頭更糟。

6、不要發明不必要的攝影角度,不當的角度只會干擾及破壞情感。 7、不要濫用快節奏的剪接方式,如果節奏越來越快,反而會像個最華麗的慢板曲。

8、不要過度使用音樂,如果你這麼做,觀衆會拒絕去聽它。 9、不要使用太過量直接的同步聲音,暗示性的運用這些聲音是最好的,補充性的聲音才能組成最好的聲音。

10、不要用太多光學效果,或把他們弄得太複雜。疊化和淡入淡出就是影片的標點符號,它們是你的逗點和句點。

11、不要拍太多特寫,等到高潮時再使用。在一部結構均衡的影片中,特寫的出現極其自然,但如果出現次數太多,它們便會令人窒息,並失掉它們的重要性。

12、處理人的因素及人類的關係時不要遲疑,在天地中人類與其它動物甚至機器,都是一樣美的。 13、你要說的故事不要模模糊糊。

一個真實的題材必須以清楚及簡單的方式說出來,但是清楚與簡單並不一定要把故事戲劇化。 14、不要放棄實驗的機會,紀錄片名聲全然由實驗中取得。

沒有實驗,紀錄片便失掉它的價值,沒有實驗,紀錄片便不存在。(這是我上網搜的答案 希望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