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古滇國遺址在哪裏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64W

古滇國遺址在哪裏

古滇國遺址在撫仙湖的湖底。兩千多年前,滇池沿岸有過一個古老的王國,司馬遷在《史記》中稱之爲“滇”。然而,就在司馬遷將其載入典籍後不久,滇國就銷聲匿跡了,能證明古滇國存在的物證是於1956年11月,雲南省博物館從晉寧縣石寨山古墓羣中發掘出的滇王之印。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古滇國在哪裏

兩千多年前,雲南撫仙湖畔有一個古國,司馬遷在《史記》中稱之爲“滇國”。滇國(前278年——115年),是中國西南邊疆古代民族建立的古王國,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雲南中部及東部地區,境內的主要民族是古代滇人部落,歷史學家慣稱爲滇族。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滇國在雲南歷史上大約存在了三百九十年,出現於戰國中期而消失於東漢中期。透過半個多世紀的考古發掘,在滇中及滇東北地區發現的四十多個滇文化遺址勾畫出古滇國的疆域輪廓:東至陸良、瀘西一線,西至安寧、易門一帶,北到昭通、會澤之地,南達元江、新平、箇舊之境,南北長約四五百公里,東西寬約兩百餘公里。根據考古發現,今撫仙湖畔石寨山爲王室墓地,今李家山爲貴族墓地,今金蓮山爲平民墓地。在遙遠的兩千多年前,在這一片三角區域內,曾經有過高度發達的讓後人震驚的青銅文明,也有過男耕女織、漁歌唱晚的幸福生活,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毀滅了金蓮山附近的集鎮,而整個古滇國,也在後來的發展中,逐步接受中原文明,最終匯入了中華民族的滾滾長河。曾經瞭解一些但不夠全面,奉上百度百科供參考。真心再幫你期待採納。

古滇國是現在的哪裏

古滇國是現在的雲南中部及東部地區。古滇國,是中國古代西南邊疆的割據政權,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中心的雲南中部及東部地區,歷史學家慣稱爲滇族。《史記》記載,公元前278年,楚國遣楚將莊礄率領一支隊伍到達滇池地區,征服當地人後,後因歸路被秦國所斷,就留在滇池地區,建立滇國,都城在今昆明市晉寧區晉城鎮。

古滇國:

古滇國是中國西南邊疆古代建立的古王國,主要分佈在以滇池地區爲中心的雲南省中部及東部地區。滇國區域在雲南的中部和東部,以滇池區域爲中心,連接陽宗海、撫仙湖、星雲湖、杞麓湖片區,學術界認爲,滇國的領土主要位於滇池周圍,東至石林、瀘西一帶;北達會澤、昭通等地;南抵新平、元江及箇舊一帶;西到安寧及其附近地區即一個東西寬約150公里,南北長約400公里的區域。

古滇國在哪裏

古滇國是中國西南邊疆古代民族建立的王國,疆域主要在以滇池爲中心的雲南中部及東部地區。境內的主要民族是古代滇人部落,歷史學家慣稱爲滇族。

  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滇國在雲南歷史上大約存在了三百九十年,出現於戰國中期而消失於東漢中期。

  據《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在楚頃襄王時,莊蹻奉命南征。大約在前279年時領兵透過黔中郡,經過沅水往南攻略西南,一直攻到滇池,征服了黔中、夜郎、滇等地區。莊蹻以兵威戡定其地屬楚,正要歸報楚王,而楚國的巫郡、黔中郡在前277年時再度被秦國攻佔,莊蹻回國之路斷絕,遂留在滇池自立爲滇王,號莊王。

古滇國的王城或都城究竟在哪裏呢?古滇國又爲何突然消失呢?

據考古記載,古滇國的都城應該是位於今天的昆明市晉寧區晉城鎮,即滇池一帶,至於它爲何突然消失,至今仍是一個謎,只記載到了東漢時期郡縣制的推行後它便完全消亡了。

滇池美景

公元前278年,楚國遣楚將莊礄成功平定西南後,帶隊想返回荊州,還沒出雲南就被秦國攔截斷路,一不做二不休,莊礄乾脆直接坐地稱王建立了滇國,創造發展了500年的滇國文明。

雲南地處高原,在當時交通落後,一直被稱爲“蠻夷之地”,很少有人來此,所以史書上對這個地區的記載也相對較少,人們對於它的地理環境、經濟和文明發展狀況等都缺乏瞭解。直到漢武帝時期收服滇國並賜“滇王之印”,滇國才正式被承認並納入漢朝版圖。

神祕的古滇國青銅器

按照目前所有的考證顯示,古滇國的領土範圍主要以滇池爲中心,東至瀘西、石林,西到安寧,北達昭通、會澤,南抵元江、新平一帶。在這個範圍區域內,密佈着五個高原湖泊,分別是滇池、陽宗海、撫仙湖、杞麓湖、星雲湖,古滇人便是在此依水聚居。在本世紀初,就在撫仙湖下面發現了一座龐大的水下古城,人們認爲這就是古滇國的都城。

紀錄片電影《消失的古滇王國》

古滇國在歷史上存活了約500年,興起於戰國而消亡在東漢初年,它的消失至今仍是未解之謎,有說是族人遷徙,有說是氣候天災。只有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裏對這個文明古國有過少量片段記載,其他的研究幾乎空白,只能從出土的少量文物和水下古城中,去膜拜它的繁榮文明,猜想它的社會結構和民俗習性,惋惜它的消亡。

以上是個人一點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出土大量封泥、簡牘,雲南晉寧古滇國考古取得重大突破!有何意義?

在雲南昆明市晉寧區發現的河泊所遺址,是被列入日前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發佈會的新發現之一。考古過程中發現的大量封泥、簡牘等文物,爲漢益州郡的存在和細節提供了重要線索,是西漢時期對邊疆雲南行使治權的直接體現,爲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增添了考古實證。

河泊所遺址發掘現狀 

據當地考古部門介紹,河泊所遺址最早發現於上世紀50年代,當時推測屬新石器時代。後經2008年滇池盆地調查,進一步明確其屬於青銅時代,是滇文化的核心居住區之一。

該遺址實際上由相距不遠的大大小小數十處遺址組成,統稱爲河泊所遺址羣。

該地以北約700米處的石寨山滇文化墓羣與遺址關聯密切,2019年時曾出土一枚“滇國相印”封泥。同年10月,該遺址被公佈爲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進入2021年之後,在國家文物局支援下,雲南省考古機構對遺址羣的上西河村西南地點、上蒜第一小學北側地點進行了考古發掘。

截止目前,已經陸續揭露出主體爲兩漢時期的文化堆積,發現了建築遺址、灰坑、墓葬、水井等生活遺蹟,以及封泥、簡牘、金屬器具、骨器玉石等各類文物合計2000多件。

最具價值的封泥簡牘等文物

專家認爲在這些發現當中價值最高的,是攜帶着文字資訊的封泥、簡牘類文物,以及能夠佐證當時人們生活狀態的建築基址、道路水井等遺蹟。

目前該遺址發現的封泥已經超過500枚,既有官印,也有私印。其中官印包括“益州太守章”,以及益州郡下轄24個縣中18個縣的長官封泥,例如“建伶令印”、“同勞丞印”等;私印封泥上的人名則有宋虞、王福、君馮等,由於多爲公私印同時發現,這些人名很有可能是的姓名。

爲什麼此地會發現如此大量而集中的封泥實物?專家推測,出土地點極可能是當時文書資料的銷燬場所。

而出土的上千片簡牘殘片中,字跡明顯的有超過兩百片,目前僅清理出一部分,已經辨認出“滇池以亭行”、“建伶縣”、“始元四年”等文字。這些簡牘的用途有可能是官方文書。

考古發現的重大意義

河泊所遺址的一系列考古發現,首先證實了古代史籍中“古滇”的存在。

雲南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而古滇國則是從戰國時就存在的古國名之一,在當時歸屬於“西南夷”。漢武帝時代,滇王向漢王朝投降,隨後在該地設定了益州郡,又“賜滇王王印,復長其民”。

大量封泥、簡牘的發現提供了文字證據,印證了古籍中關於古滇國與益州郡的記載,也是漢代在雲南行使治權的體現,是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與發展的重要實證之一,因此被認爲具有重大考古意義。

古滇國的王城究竟在哪裏呢?古滇國又爲何突然消失呢?

爲什麼曾經輝煌一時的古滇國會突然間消失匿跡,其實到了現在都沒有一種具體的說法。第1種說法,古滇國是毀滅於自然的災害。有人就認爲古滇國之所以沒有任何歷史遺留下來的證據,只是在一些古代文獻中存在着片言隻語的記錄,可能是國家遭遇到自然災害比較突然而且大型,來不及反應整個國家就毀滅了,而現代的一些考古專家就在湖底下發現了古滇國的一些遺蹟,由此推斷,那時候的古滇國可能遭受了類似海嘯以及強烈的地殼運動這樣的自然災害,導致整個國家下沉而遭到了海水的淹沒。

但是後面隨着考古學家的發現也推翻了這一個說法,因爲如果古滇國曾經遭遇過如此大型的自然災害,那麼在一些其它朝代中的文獻必定會有所記錄,但是考古學家卻沒有發現一點相關的記錄。第2種說法,古滇國並沒有消失只是被同化,古滇國在歷史中存在的時間大概有100年左右,在春秋戰國時期,其實當時的楚國就曾經打過古滇國的主意,想要吞併它,但是計劃還沒實施成功就被秦朝給滅了。之後秦朝統一六國,但是這個時候古滇國還是一個的王國,短暫的秦朝統治並沒有時間去顧及古滇國,直到漢朝。

古滇國這個土地肥沃的地方就進入到漢代統治者的眼中,當時的漢武帝於是就出兵攻打古滇國,在漢朝強大的武力面前,古滇國的國君只能屈服而當時的古滇國統治的地域也被改爲了益州郡。正是因爲漢潮的擴張而導致了古滇國被同化,漸漸的融入了中原的文化當中,而自身的文化也慢慢的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所以並沒有大量的記錄。

第3種說法消失於戰爭。由於當時富庶的古滇國,被漢朝給盯上了,而在漢朝侵略的過程中,給予古滇國國家甚至其文化毀滅性的打擊,導致了大部分古滇國人員的死亡,最重要的是相關記錄文獻的毀壞,以至於在後世沒有過多的記錄。

滇國的由來是什麼

滇國的由來是什麼

  滇國的由來是什麼呢,對於一些歷史的問題也許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那麼在教學中也是沒有學到,現在就跟分享學習一下滇國的由來是怎樣。希望能讓大家學習更知識。

  滇國的由來是什麼1

  滇國,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地域文明,不過由於歷史記載太少,後世很多人質疑,真的有滇國嗎?我們追溯歷史,在司馬遷的《史記》找到了關於滇國的記載!

  春秋晚期,楚將莊礄(qiáo)去滇地開疆擴土,卻因爲打不過秦國,歸路被截,只好留在滇這個地方,當了“土皇帝”,建立了滇國!直到漢武帝時期,滇國君主接受冊封,並賜予金印,滇國從此臣服於漢朝!在此之後,再也沒有正史記載有關於滇國的情況,滇國就此銷聲匿跡,變成了“傳說”!

  直到1956年一顆純金“滇王之印”出土,才充分證明滇國真實存在過!只是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從歷史上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這個疑問在不久後也得到了一點線索。2005年人們意外的在俞元縣的撫仙湖中,發現了一座古城。有人猜測,這就是古滇國王城遺址,整座古城因地震沉沒在了撫仙湖中。不過,撫仙湖底的古城真的就是滇國古城嗎?這個還需要進一步考證!

  滇國的由來是什麼2

  五百里滇池,煙波浩渺,上下幾千年,這裏曾發生過多少披荊斬棘、風雲變幻的往事?遺憾的是,當年詩人們在這裏登高選勝,慨嘆“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的偉績之時,並不曾留意古滇國的開天之功。然而,作爲一個歷史的見證,千百年來,這裏流傳着莊礄開滇的古老故事:

  據司馬遷《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早在戰國時期,滇池及周圍地區分佈着“滇”、“勞浸”、“靡莫”等數十個部落,在這些部落中,以“滇”爲最大。滇人以農業生產爲主,他們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在腦後梳着一個錘形的髮髻。公元前339年——公元前329年楚威王時期, 楚國將領莊礄奉命率領軍隊征服了滇池一帶的少數民族, 待莊礄把這一地區納入了楚國的版圖, 在返回楚國的路上,聽說秦國已派遣司馬錯率軍奪取了楚國的巴郡和黔中郡 (今川東、湘西、黔東北一帶),隔斷了楚兵迴歸的道路, 莊礄只好又帶兵回到了滇池。 他命令手下的官兵改穿滇人的服裝,“變服從俗”,“以其衆王滇”,開創了滇國,自己做了滇王。

  有關滇人的社會歷史,在幾千年浩如煙海的古代文獻中,只留下了司馬遷《史記》中這寥寥百字的記載。司馬遷的記載是否真實?滇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民族?古滇國的經濟生活和社會風貌究竟是怎樣的?多少年來, “古滇王國”成爲歷史之謎,引起歷史學家們的種種揣測。

  1956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對滇池東岸的晉寧縣石寨山進行了考古發掘,在清理田野編碼中第6號墓葬時,發現了一枚亮錚錚的蛇紐金印,上面清晰地刻着4 個篆字:“滇王之印”。滇王印的出現,證實了晉寧石寨山的古墓羣,是滇王族的'墓葬。古滇王國的遺蹟找到了。

  從1955年到1960年,我國考古工作者先後對晉寧石寨山的古墓羣進行了4次發掘,清理墓葬50座,出土各種珍貴文物4000多件,包括生產工具、兵器、樂器、生活用具、裝飾品、宗教用品等等,特別是古滇人在銅鼓及其他青銅器物上塑鑄了戰爭、生產、祭祀、舞樂等活動,有的場面多達120多人,將2000多年以前古滇國的社會生活、經濟生產以及民族風貌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今人面前。

  石寨山位於雲南滇池的東南端,是古滇國的中心。在古滇國的土地上,居住的不僅僅是一個民族,從晉寧石寨山出土人物圖像的髮式上看,有垂髻者、束髻者、挽髻纏帕者、梳雙辮者、挽尖角髻者,還有頭戴圓形帽者;從服裝上看也是多種多樣的。滇人是古滇國的主體民族,他們在服裝和髮式上與其它部落羣體有着明顯的區別,男女都穿着沒有領子的對襟外衣,衣服長到膝蓋,一年四季光着腳。男子經常用一根帶子紮在腰間,腰帶的正中間有一顆圓形的帶扣。男女都梳着髮髻,中間用一根帶子把髮髻繫緊,男子的髮髻梳在頭頂,而婦女的髮髻則拖於腦後。古滇人居住的房屋是用竹木建造而成的,屋的頂部呈馬鞍形狀,屋子上下分作兩層,上層三面有欄杆,是人的住所,下層是用來餵養牲畜的地方,下層正面有一架獨木寬梯直通上層。這種房屋被叫做“幹欄”式建築,這種建築,西南地區一些少數民族沿用至今。

  從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出,農業是古滇國賴以生存的主要的經濟基礎。滇人們普遍使用鋤、鐮、斧等農具從事農業生產,這些農具大都是用青銅器製造而成的。水稻是滇池地區主要的農作物。當時犁還沒有傳入滇池地區,自然人們也不知道用牛耕田。婦女在耕鋤農田時是主要勞動力,在勞動過程中,還要伴隨着一系列的宗教儀式活動。在晉寧石寨山出土的青銅貯貝器蓋面和銅飾上,鑄有“祈年”、“播種”、“孕育”、“報祭”等盛大的祭祀活動場面,這些都是與農業生產緊密相連的。這些宗教儀式活動主要由貴族中的婦女來主持。古滇國的農業還處在一種原始的耕鋤農業階段。

  古滇國依山傍水,平野肥沃,因此它的畜牧業比較發達。從出土的青銅器上的圖像可以看出,古滇國的主要家禽家畜有豬、羊、牛、馬、狗和雞,放牧主要由男子來承擔,在很多青銅器上都刻有男人帶犬或執鞭放牧的情景。捕魚也是滇人的生活來源之一,在出上的青銅器上,魚的形象屢見不鮮,在一件貯貝器上,還有 一個人懷抱着一條大魚好像要出售的鑄像。除此而外,在出土的文物中表現狩獵活動的圖像很多,但狩獵在滇人的經濟生活中佔有很次要的位置。從圖像上看,狩獵者多數是貴族男子,對於他們來說,狩獵只是一種娛樂活動,但平民狩獵主要是爲了補充生活的來源。

  在古滇國,手工業較爲發達,從出土的文物來看,包括青銅鑄造、礦冶、玉石器製造、紡織、金銀器、製陶、漆器和皮革等等。古滇國的青銅器鑄造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在晉寧石寨山出土的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中,大部分都是用青銅器鑄造而成的,這些青銅器上顯示的各種人畜鳥獸、娛樂祀典,圖像清晰,花紋精美,比例均勻,形態真,具有獨特的風格。紡織是古滇國婦女基本的手工生產活動,在晉寧石寨山出上的文物中記載了奴隸紡織的場面。當時是用腰機織布,用紡輪紡線,一個身材高大、遍體鎏金的女奴隸主坐在榻上,監視着女奴隸們勞動,在她的下面有1人持棒聽候吩咐,有2人手捧着托盤和布匹,另外9人在織機旁邊捻線、織布、磨光、驗看……,再現了2000多年以前,古滇國紡織生產的全過程。

  古滇國的商業活動十分頻繁,當時人們交換的主要媒介是貝和牛,人們利用“趕街子”的方式來交換剩餘產品,這在石寨山出土的貯貝器蓋上雕鑄的殺人場面中有所反映。在表現殺人的場面裏,也表現了進行貿易交換的情景: 有一些婦女手拿着籮筐席地而坐,有的頭頂籮筐漫步而行,有的好像在向拿籮筐的人索取物品,也有的懷抱大魚來往其間。古滇國不侷限於自己內部的集市貿易,而且還同外地進行貿易往來。石寨山文物中一些銅鏡、弩機等就是由內地轉入的商品。古滇國在對外貿易中,常常把奴隸作爲商品向外輸出,因此,在古代文獻中,我們常常看到“滇僮”這一名詞。

  歷史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材料表明,生活在2000 多年以前古滇國的“椎髻”民族,已處於奴隸制的發展階段,在這個社會中,貴族、平民和奴隸構成了嚴格的等級階層。西漢武帝元封二年 (公元前109年),漢王朝征服滇王國,以滇池地區爲中心,正式設立了益州郡, “賜滇王王印,復長其民。”不久,古滇王國便從歷史舞臺上消失了。然而,古滇族創造的絢麗多采的青銅文化,卻是一份寶貴的歷史遺產,與世長存。

出土大量封泥、簡牘,雲南古滇國考古取得重大突破,有着怎樣的歷史背景?

出土大量封泥、簡牘,雲南古滇國考古取得重大突破,有着這樣的歷史背景。

一、雲南古滇國考古取得重大突破

雲南省文物局在上西河村西南地區和上蒜一小學北面的地點進行考古,這裏也是古滇國的河泊所遺址。

根據相關報道,最近在河泊所新發掘的封泥和簡牘,爲研究雲南地區的邊疆管理和多民族國家的建立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二、古滇國河泊所遺址的發現

河泊所遺址在1950年代被認爲是新石器時代遺址。2008年滇池盆地調查表明,該地區屬於青銅器時代,是滇文化核心居住區。由數十處大小不一的遺址組成,統稱爲河泊所遺址。

河泊所在考古發掘中,發掘出十多個臺地和河湖,其時代從先秦至秦漢。在對漢代遺址的挖掘中,上西河村西南地區發現了1條道路、2條疑似建築地基的遺址和1條河流遺址。

三、神祕的古滇國

滇國是中國西南邊陲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其疆域以滇池爲中心,位於雲南的中部和東部。

公元前278年,楚國遣楚將莊礄,帶着一支軍隊來到滇池,打敗了當地居民,但後來被秦國切斷了退路,只好在滇池一帶定居,並在今天的昆明市晉寧區晉城鎮建立了滇國。

根據史料和考古資料,雲南境內的滇國約有500年的歷史,戰國前期出現,東漢前期銷聲匿跡。西元一○九年,漢武帝對雲南發動進攻,滇王投降,武帝賜滇王金印,滇王金印在兩千年後出土於石寨山。 

其後,漢族移民使內地文化從此大規模地進入雲南,僅100年間,雲南的文化就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到公元1世紀,輝煌一時的雲南青銅文化已經與鐵器文化融爲一體。

重大突破!雲南出土大量簡牘封泥,對研究古滇國曆史文化有哪些價值?

河泊所遺址位於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是一處周代至秦漢時期的大型遺址,是滇文化的核心居址區,與臨近的石寨山墓地共同組成“石寨山大遺址”。重大突破!雲南出土大量簡牘封泥,對研究古滇國曆史文化有哪些價值?

1、事件內容

河泊所遺址的重要發現實證了司馬遷史記中有關“古滇”的記載。雲南自古爲多民族地區,古滇國是從戰國延續至漢代的區域性政權,屬西南夷的一部分。漢武帝以兵臨滇,滇王投降。漢朝既設定益州郡,又“賜滇王王印,復長其民”。

2、對研究古滇國曆史文化有哪些價值?

古滇國墓地的發掘,讓人們對滇文化的瞭解變得逐步清晰和豐富起來。埋藏已久失落的古文明一旦被發現,哪怕只是冰山一角,逝去的時代,掩蓋了的就象潮水一般不可遏制地重現在我們的眼前。也讓學者的想象力得到了發揮。首先是關於滇國主體民族的族屬問題及發展演變的情況,還有就是作爲一種無文字的文明,古滇國是怎樣興起和消亡的?它的社會結構如何?花腰傣是否其後裔?

3、古滇國的滅亡?

其實根據,古滇國史籍上有記載,但多不詳盡,一段燦爛的地域文明被湮埋了上千年,人們一直在追尋着它的遺蹟。司馬遷的《史記》上記載過,然而比較狗血的是,就在司馬遷把他載入典籍後,他居然消失了。有記載的原住民就是古蜀人,被秦滅了。殘存的蜀人去雲南建立了古滇國,後來被西漢滅了,現今發現了古滇國的遺址希望能獲得真正的。

後記:原本古滇國只存在於一些野史記載中,好在出土的文物讓這個神祕的國度重現人間。

雲南蟲谷中古滇國的歷史和獻王墓雮塵珠到底有原型嗎?

《鬼吹燈之雲南蟲谷》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積極討論,在這裏支小隊就遇到了不少的怪事,透過故事的展開,也漸漸的浮出了水面,但是其中最令人想要明白的是,究竟小說中提及的雲南滇國以及獻王墓是否是真實存在的呢?如果真的存在過,他們現在又在哪裏呢?想要知道真假,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

根據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佈的消息,考古人員,在雲南河泊所進行發掘工作時,就發現了許多西漢中期的文物,並且其中還有關於滇國的印章,從古文物上證實了這個滇國是真實存在的。由出土的文物中還可以看到,這裏的青銅器製作已經是十分精細,上面甚至包含了歌舞以及狩獵等畫面,從這些文物中還能推斷出,這裏的多是從事農業以及狩獵,生活主要是依靠自己自足,並且生活在這裏的滇國人還有着自己的信仰,他們十分的信奉山神,關於“山”的圖騰也能夠證明其真實性。

根據文獻資料表明,這個滇國的存在時間很長,大約存在了500年,這個滇國的具體遺址是在以雲南滇池爲中心的雲南中部以及東部地區,它建立的原因也是戰爭所致。在公元前278的時候,楚國派將領去滇池地區以武力來征服這裏,但是由於回去的路被阻斷了,於是這些人只好在這裏繼續生活下去,在一系列的機緣巧合之下,滇國就由此建立了,它的傳說也因爲其的神祕,而層出不窮。

這個國家最終被漢武帝收復了,這一點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有所記載,但是隨着漢族人的遷入,這裏的人們就漸漸的銷聲匿跡了,十分奇怪。

由於歷史上對這個國家的描述很少,並且這裏的交通閉塞,毒蟲衆多,沒有人敢真正地來這裏進行深入的探尋,也就漸漸的被人們所遺忘了。但是必須承認的是,這個滇國是真實存在過的。

那麼所謂的“獻王墓”又是否存在過呢?其實,這個答案,比起前文中提及的滇國,更難以考證,因爲這個獻王墓是小說《鬼吹燈》中所編造出來的,小說中提到,漢武帝是爲了要尋求長生不老,於是纔對滇國出兵,並且迫滇國將傳說中的“雮塵珠”交出來,滇國爲了保全自己,於是就交出了假的“雮塵珠”,而自己的子民,就隱蔽山林了,並且將“雮塵珠”交給一代又一代的君主,而最後一代的君主,深知自己已經無法保全這個“雮塵珠”了,便將其帶入了自己的墓中,而這個充滿奇幻色彩的墓穴也就被稱爲是“獻王墓”,不過既然是小說,就允許其存在一定的虛構性質,如果只以這個標準來論證真假,那就是有點強詞奪理了。的確是存在過許多的獻王,小說中提及的這個獻王,是無法被證實究竟是何人的。

那麼對於雲南滇國以及獻王墓的故事,你認爲有一定的可信度嗎?歡迎在評論區討論,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Tags:古滇國 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