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杭州茶文化特點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24W

杭州茶文化特點

杭州茶文化有以下特點:

1.江南水鄉氛圍:杭州位於江南水鄉,茶文化受到了周邊自然環境的影響,呈現出江南水鄉的清新氛圍。杭州的茶文化追求文化深度,注重品質和品味。

2.龍井茶文化:龍井茶是杭州著名的特產,也是杭州茶文化的象徵。杭州的龍井茶品質高,歷史悠久,是中國最著名的茶葉之一。杭州的茶文化鮮明地體現在對龍井茶的推崇和發揚上。

3.人情味濃厚:杭州的茶文化深受人們喜愛,這與杭州市民好客、熱情的生活方式有關。杭州的茶文化強調“喝茶會友”,既能增加茶友間的情感交流,也能激發人們的智慧和創新。

4.茶道文化精髓:杭州的茶道文化傳承了中國茶文化精髓,注重茶人和茶客之間的交流和情感溝通。茶道不僅僅是飲茶,還涉及到人生、禮儀、文化等多個方面,給人們帶來身心健康和心靈愉悅的感受。

5.創意茶文化:杭州的茶文化注重創新,大力發展創意茶文化,使茶文化更貼近時代潮流,更符合現代人的需求。例如,杭州的茶文化街區就是將中國傳統的茶文化與現代的文化元素結合起來,以創新方式推廣中國茶文化。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1. 杭州的茶文化介紹

答: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

杭州人文古蹟衆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蹟。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獨特文化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爲杭州文化代表。

2. 杭州茶文化發展史

杭州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

絲綢杭州絲綢一向全國聞名。織錦緞色澤鮮豔,綢紋細膩,富有彈性,素有“天上雲霞,地上鮮花”的美譽;古香緞圖案取意悠遠,四季花卉、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個個透着純熟的中國特色,並且綢緞質地良好,軟而不疲;真絲綃透明潔淨,薄如紙,輕如毛,手感滑爽;真絲雙縐,柔軟爽滑,平經縐緯,觸感非常舒適。

龍井茶葉早在唐代,陸羽便於《茶經》之中提及杭州茶葉。歷史上西湖龍井向來有:“獅”、“龍”、“雲”、“虎”四個類別。如今以茶葉產地相區別,歸結爲了 “獅”、“龍”、“梅”三個品類。龍井茶產地獨特,優良的氣候條件爲龍井茶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外力,同時,細緻的加工也是構成精品龍井茶的不可或缺的條件。加工分爲分“青鍋”和“輝鍋”兩個工序,其間不經任何揉捻,保證了茶葉的天性。一般而言,龍井茶葉採摘需要6個小時,炒制需要4個多小時,這才方顯龍井茶之精妙。西湖龍井,色澤透綠,綠中又襯有黃色。茶葉形狀扁平、光滑,沖泡之後,顆顆懸於水中,芽芽直立,茶香持久,茶色碧綠明亮,滋味甘醇。

天竺筷取自天竺山一帶的細竹製成,質地良好。竹筷散發着淡淡竹香。筷身上往往印有妙筆丹青,既美觀又實用,洗滌非常方便。

昌化山核桃又稱昌化小胡桃,天目山區臨安縣昌化、於潛,淳安縣臨岐、唐村等地。核桃皮厚且堅硬,果肉香嫩,香脆可口,營養價值非常高,有補血、補氣和化痰等功效。

3. 杭州茶文化景點

麗晶國際喝茶攻略主要包括:

1、選擇好茶葉,精選上等茶葉,確保茶葉新鮮;

2、使用高溫燒水,以溫水洗茶葉,洗去茶葉表面的雜質;

3、加入適量的水,將茶葉與水攪拌均勻;

4、泡製茶葉,以溫水泡製茶葉,以保留茶葉的香氣;

5、用溫水沖泡茶葉,將泡好的茶葉沖泡,以發揮茶葉的香氣和味道;

6、加入一點冰糖,可以提高喝茶時的體驗感。

4. 杭州茶文化發展史正式出版發行

杭州江南茶葉市場挺好的。

杭州江南茶葉市場位於杭州市餘杭區。該項目是杭州地區最大的茶葉集散市場。

建設杭州江南茶葉市場時適應形勢的發展需要,閒林鎮是杭州茶葉的集散地,也是餘杭區重點產茶區之一,全鎮擁有4800多畝茶園,茶農2500餘戶,年產龍井、旗槍等茶葉300餘噸,全鎮有近300餘戶茶葉營銷隊伍,長年走南闖北,將茶葉銷往上海、山東、北京等全國15個省市。

5. 杭州茶文化特點

龍井茶,杭州西湖龍井茶產產於

環西湖-帶,共分爲五個等級,分別爲:獅、龍、雲、虎、梅。其中嚇獅峯龍井爲上品。獅峯龍井,因產於獅峯山而得名,山腳有一口老龍井,系龍井茶葉發源地,有乾隆皇帝欽點的十八棵御茶,該十八棵茶樹所產頭茶,曾於一九九七年公開拍買中,以18、74萬元100克的價格成交,創下龍井茶葉的價格之最。

6. 杭州茶的歷史

主要是經營綠茶,雖然沒有龍井茶香,但是也算是杭州茶的代表。

杭州茶文化旅遊有哪些特色?

茶文化旅遊是將茶業資源和旅遊資源相結合並綜合開發的新項目,是以得到茶業物質享受和茶文化精神享受爲主要目的的一種文化旅遊。對於都市旅遊來說,開發模式是多種多樣的,但都離不開文化的支撐。杭州對於外地遊客的吸引力不僅在於現代的都市文化,而且在於歷史沉澱後獨一無二的傳統文化。近年來旅遊者尋求多樣化的綜合性滿足,對特色旅遊的興趣越來越強,對"自然"和"本色"尤其偏愛,因此杭州可依託具有休閒價值、觀賞價值和體驗價值的西湖龍井茶文化,開拓全新的旅遊方式,使消費者得到養生保健、反璞歸真、具有文化品味的旅遊享受。

七山二水一分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及自中唐以來長期積累的茶葉生產經驗,使杭州在徽宗崇寧元年就成爲浙江有名的茶場。西湖龍井色澤翠綠,香郁若蘭,味醇甘甜,形似雀舌,成爲杭州名茶約始於明代嘉靖年間,五百年來盛名不衰。

杭州茶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杭州自古以來就是名茶產區,其地形和氣候都非常適合茶葉的生長。好山好水才能種出好茶,杭州茶具有類型多樣、品質優良的特點。茶文化是 杭州文化 的代表之一,其發展歷史悠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杭州產茶歷史悠久,杭州城市的繁榮和杭州的茶文化興盛是相攜並進的。隋唐之前杭州茶文化處於興起階段。三國兩晉時期,錢塘江兩岸經濟文化逐漸發展,靈隱寺建成,佛教和道教等宗教活動逐漸盛行,西湖名山勝水也漸次開拓,茶隨着寺廟道觀的建立而被栽種傳播。

  隋朝開通京杭大運河後,杭州因水陸交通的地理便利,一時成爲東南物產聚散的“鉅富名邑”,唐代杭城的繁華初顯。此時,茶葉在杭州境內廣爲栽培。其中睦州鳩坑(淳安)、建德細茶、天目山茶(臨安)、錢塘大方茶、餘杭徑山茶爲當時記載的名茶。茶聖陸羽在餘杭徑山撰寫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學著作——《茶經》,《茶經》的廣泛傳播,爲中國茶文化繁榮興盛奠定了基礎。陸羽及其《茶經》與杭州的緣分也足以爲“杭爲茶都”提供無與倫比的歷史支援。

  南宋建都杭州,中國茶文化的中心也隨之南遷至杭州。杭州飲茶之風日盛,大街小巷茶館林立。中國茶文化和杭州城市發展達到了鼎盛時期。宋時,杭州西湖茶區所產的白雲茶、香林茶、寶雲茶均已被列爲貢品。蘇東坡兩度在杭州爲官,有詩“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了杭城的氣息。蘇東坡常與高僧辯才法師在龍井獅峯山腳下的壽聖寺品茗吟詩,其手書的“老龍井”匾額至今尚存於獅峯山的岩石上,留下了千古佳話。

  南宋詩人陸游一生寫了300多首茶詩,其中有名的“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正是對宋代杭城飲茶風俗的生動寫照。先後到徑山來參禪求學的日僧圓爾辯圓、南浦紹明等多人把徑山茶和徑山茶宴帶回日本,啓發和促進日本茶道的興起,徑山成爲日本茶道之源,至今仍有不少日本茶人不遠千里,源源不斷地來徑山尋祖祭宗。

  杭州茶葉歷史在經歷了唐宋年間的興起和重大發展階段後,在元明清時期,成爲繼往開來的一個重要時期。元代龍井茶初具美名,愛茶之人虞集寫有《游龍井》飲茶詩,詩中“徘徊龍井上,雲氣起晴畫。烹煎黃金芽,三咽不忍漱”的佳句廣爲傳唱。杭州自南宋始已逐漸流行飲用散茶,明初朱元璋廢止團茶,改貢散茶,清飲之風日盛,儒家茶人的清飲文化得到了極大的舒張和發展,杭城也有着相當大的引導和推動作用。明代的龍井茶已負盛名,明末清初,杭州已成爲浙江最重要的茶產業集散地。

  清時,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上龍井,題寫六首龍井茶御詩,親封“十八棵御茶樹”,將西湖龍井茶上升爲至尊地位。從古至今,無數文人墨客對龍井茶情有獨鍾,在杭州這片奇山秀水裏涌現了一大批愛茶、學茶、事茶之人,從唐至清的1200年間,涉及龍井茶的茶書就有120餘種,如白居易、蘇東坡、陸游、吳昌碩等文化人無不盡情潑墨,揮灑茶意,使龍井茶的文化底蘊也越發醇香彌久。後,西湖龍井茶逐漸成爲中國名茶之首。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龍井茶區視察,高度關注杭州的茶文化和茶產業。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陪同外國元首來杭,龍井茶鄉是必遊之地;龍井茶還是我國國事活動中饋贈外國首腦的珍貴禮品,外國首腦品嚐龍井茶後都讚不絕口。西湖龍井茶在中國十大名茶評比中都位居榜首,被譽爲“綠茶皇后”。如今的杭州已成爲我國茶葉科技和文化的交流研究中心,茶機構雲集、茶產業發達、茶品牌響亮、茶名人輩出、茶文化厚重。茶作爲文明的載體,承載着杭州數千年文化發展的輝煌成就。

不同城市有哪些茶文化-不同城市獨特的茶文化

不同城市有哪些茶文化-不同城市獨特的茶文化

  在中國,茶館由來已久,從北京的老茶館到兩廣的茶樓,亦或是茶肆、茶坊、茶社、茶室、茶座等等,不管是茶館還是茶樓,都是人們生活方式的一種載體,也是對其最好的一種表現形式。下面,我爲大家分享不同城市獨特的茶文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北京

  模糊的茶背影

  喝茶折射出老北京閒逸生活的靈魂。老北京人都有起早的習慣,天不亮便出門遛鳥、放鴿子、吊嗓子,完事後在茶館喝夠幾過香片,再去吃早點,然後各自幹各自營生。這一天都過得舒坦。

  @ 上海

  茶在咖啡邊

  上海是一個移民城市,五方雜處,人文基舉,也是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是中外文化交匯地。因此,它既有中國傳統文化深厚的積澱,又較早接受外來現代文明的影響。

  正是因爲這樣,咖啡館裏的人永遠比茶館裏的多很多。茶館裏也有客滿的時候,可真正來品茶的人卻少之又少,更多的也許只是附庸風雅罷了。皆因喝下去的是茶水,而品出來的則是文化。

  @ 杭州

  慢條斯理條茶香

  “茶爲國飲,杭爲茶都”。杭州人愛喝茶的習俗,早在古時就已非常興盛,並且聞名遐邇。

  靜靜佇立於西湖邊上的青藤茶館,客人們臨湖臨窗這麼一倚一望,眼睛裏也常常會有一種迷濛的感覺——看西湖本來就是養眼的事。再點杯茶,紅茶綠茶,花茶米茶,頓時茶香馥郁,豈不美哉?

  @ 廣州

  喝茶從早開始

  “飲早茶”是廣州茶文化最具特色的重要內容。早茶習慣,遍於各階層,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車伕“苦力”;飲茶去處遍佈城市鄉鎮,廣州茶樓之多可爲全國之最。

  飲茶配以點心或炒粉、面,這是廣州早茶的特點,也是廣州茶系異於其他茶系的突出之處。晚上八時半,茶泡泡網一家人走進沿江的一座酒樓,照樣是一壺清茶,一桌子的點心,邊看江景邊聊天,一家人圍坐其樂融融,是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候。

  @ 香港

  趕在時尚的路上

  香港是個江湖,江湖裏的大哥都是茶道高手,西裝革履或唐裝布鞋,盞茶之間決定殺伐之事,家仇舊恨、兒女情長一杯茶裏總要劃出一個道來。

  香港的茶樓多和廣州一樣是賣點心的,喝茶是其次,一般的茶樓也沒有什麼金碧輝煌的扮相,簡簡單單的幾張桌椅,點心不錯,茶品爽口,也就街知巷聞了。香港大多的茶樓不浪漫,不奢華也並不新潮時尚,但口味不錯,實實在在。

  @ 重慶

  十八彎裏的茶香

  重慶人飲茶之風俗,歷史悠久。自古重慶城就有“城門多、寺廟多、茶館多”之說。重慶的茶館遍及城鄉。坐茶館吃茶,一直是士農工商、男女老幼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重慶的茶館,就是多,山路多彎,停腳納涼,一壺清茶真是再好不過了。重慶的茶館,升斗小民也好,達官顯貴也罷,常能在這巴掌大的方圓地齊聚一堂談天說地,不論是街坊鄰居又或是遊人過客,一壺開水,幾片青葉,就開始呼朋喚友恰似多年至交。

  @ 成都

  放下一切去喝茶

  成都茶舍有一美俗,即無錢而渴甚者,可至茶舍飲剩茶,執壺茶工必爲之衝開水,名曰‘吃加班茶’,茶舍主人並不禁止。“喝加班茶”的多是貧窮者或是辛苦勞作後的人們。這一美俗體現了物盡其用,更體現了喝茶者,摻茶者和茶館老闆之間的一種包容。

  及膝高的竹桌,高矮寬窄都很適合人長坐的竹椅,客人剛剛坐下,堂倌即飄然而至,問明所好何茶,稍過片刻,堂倌大步走來,右手擎鋥亮的紫銅大茶壺,左手迅速擺上“蓋碗茶”的三件套並在一米開外站定,手臂伸直,以紫銅壺遠遠注水,如蜻蜓點水。

  @ 泉州

  好茶是鬥出來的

  一茶莊裏的茶案上圍着三五個年輕人,他們每人從包裏掏出一小泡茶葉,倒入幾個白瓷蓋碗中,先對着碗中的幹茶細瞧起來,還不時聞一聞。片刻,水開了,同時斟入幾個蓋碗內,頓時,茶香四溢。

  一水、二水、三水……幾個年輕人一會看看茶湯的顏色,一會將茶杯蓋靠近鼻子邊聞了又聞,一會抿一口茶閉上眼細細品味,好茶自會博得讚許,而人以茶貴,自然樂此不疲。這種外行人看着傻眼,內行人卻樂在其中的就是如今在泉州大大小小茶店裏盛行的“鬥茶”。

  @ 武漢

  平淡中達濟天下

  山山水水的交匯處,坐船到武漢,江面豁然開朗,這裏的水是連着天的。武漢的樓很出名,已經很難說是樓外山水獨美還是此樓以長成了山水,一顰一笑盡顯歲月崢嶸。

  茶館在武漢比起臭豆腐、鴨脖子、武昌魚確實還顯單薄了點,茶館的特色並不鮮明,茶品也沒多大名頭,但是就如同很難說武漢是北方還是南方一樣,武漢的茶館雖難自成一家,但平平淡淡也是一種達濟天下的態度。

  @ 長沙

  喝茶聽書兩相宜

  在長沙茶館,除了喝茶,還多出一項享受:聆聽彈詞、評書。這是長沙由來已久的茶文化傳統,延伸至今。

  長沙老茶館的擺設,更能體現出大衆的色彩:大都是清一色的方桌板凳。桌上一把茶壺,4個杯,也就是說泡一壺茶可供四客飲用,時間不限,獨飲一壺或二三人對飲一壺均可。

;

杭州龍井茶是江南最好的名茶嗎?

龍井茶確實是江南最好的名茶,有1200年的歷史,乾隆六次下江南的時候,曾經四次喝過這種茶

龍井茶有一種淡而遠,香而清美譽在衆多茶品中獨具一格龍井茶口感比較清香,色彩翠綠,尤其是泡在玻璃水杯中,看起來更像一幅藝術畫

採摘比較清純

水中如畫,龍井茶

杭州的美食文化有什麼底蘊?

對於杭州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其美食文化也有着非常深厚的底蘊。針對杭州懸賞 100 萬出點子擺脫美食荒漠的問題,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推薦杭州的美食:

江南小吃:杭州是江南地區的代表性城市,其地理位置和歷史文化環境爲杭州的美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杭州的江南小吃口味清淡、色香味俱佳,如西湖醋魚、龍井蝦仁、叫化童子雞等,這些小吃以鮮、嫩、香爲主要特點,既美味又有營養價值。

火鍋:近年來,火鍋在全國範圍內已經成爲了一種非常流行的美食,而杭州也不例外。杭州的火鍋味道獨特,有着濃郁的本地特色,如鮮肉火鍋、鮮菇火鍋、鴨血火鍋等,這些火鍋不僅味道好,而且非常營養,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

點心:杭州的點心是聞名全國的,其品種繁多,口味也各具特色,如鮮肉小籠包、酥皮肉餅、蟹粉小籠等,這些點心都是杭州美食文化的代表,無論是口感還是營養價值都非常出色。

特色菜系:杭州也有自己獨特的特色菜系,如草魚頭、東坡肉、西湖醋魚等,這些菜系在杭州地區非常有名,是杭州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茶文化:杭州的茶文化歷史悠久,龍井茶是杭州茶文化的代表,其茶味清香、滋味鮮美,是一款世界聞名的綠茶。此外,杭州還有許多其他的茶葉品種,如君山銀針、黃山毛峯、信陽毛尖等,都是非常好的杭州美食。

綜上所述,杭州作爲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其美食文化也非常豐富多彩。如果要推出杭州美食,不妨從傳統美食中尋找創新元素,例如在傳統的西湖醋魚基礎上,可以嘗試加入新鮮的草莓或其他水果來製作水果醋魚,以此來吸引年輕人的口味。同時,可以在美食上加入科技元素,如利用3D打印技術來製作杭州特色點心,或者在火鍋餐廳內增加智能點餐系統,以提升就餐體驗。

此外,杭州還可以結合當地的自然資源和文化特色來推廣新的美食,如利用杭州的杭白菜和龍井茶來製作龍井茶炒杭白菜,或者以西湖的荷花爲靈感來製作荷花糕點。

總之,杭州的美食文化非常豐富多樣,只要繼承傳統的美食元素,結合當下時代的特色,加入新的創新元素,相信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多的杭州美食,爲當地的飲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吸引更多的遊客前來品嚐美食。

龍井茶的品質特點

春茶中的特級西湖龍井、浙江龍井外形扁平光滑,苗鋒尖削,芽長於葉,色澤嫩綠,體表無茸毛;湯色嫩綠(黃)明亮;清香或嫩慄香,但有部分茶帶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濃醇;葉底嫩綠,尚完整。

其餘各級龍井茶隨着級別的下降,外形色澤由嫩綠一青綠一墨綠,茶身由小到大,茶條由光滑至粗糙;香味由嫩爽轉向濃粗,四級茶開始有粗昧;葉底由嫩芽轉向對夾葉,色澤由嫩黃一青綠一黃褐。夏秋龍井茶,色澤暗綠或深綠,茶身較大,體表無茸毛,湯色黃亮,有清香但較粗糙,滋味濃略澀,葉底黃亮,總體品質比同級春茶差得多。

機制龍井茶,當前有全用多功能機炒制的,也有用機器和手工輔助相結合炒制的。機制龍井茶外形大多呈棍棒狀的扁形,欠完整,色澤暗綠,在同等條件下總體品質比手工炒制的差。 西湖龍井,產於浙江杭州西湖區,茶葉爲扁形,葉細嫩,條形整齊,寬度一致,爲綠,手感光滑,一芽一葉或二葉;芽長於葉,一般長3釐米以下,芽葉均勻成朵,不帶夾蒂、碎片,小巧玲瓏。龍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龍井茶則多是清草味,夾蒂較多,手感不光滑。

四大招數: 辮“色綠”:乍一看,本塘、沙鱉都色綠,但通體綠得人眼的,必是沙鱉。我區168平方公里的特級、進階新茶,尤其是“西湖龍井”極品的“獅峯龍井”,色澤恰恰是翠綠和龍井茶農謂之的“糙米色”相間,而且綠、黃兩色天然渾成,恰似水墨畫墨跡濃淡相洇。而沙鱉呢,仿冒手段已相當高,也綠中帶黃了,但這是火軍鍋時加大火候硬“悶”出來的,黃得糊糟糟,通體蒙一層陰黃若浮腫病臉色,乃至隱約炒焦痕跡; 聞“香郁”:書上說西湖龍井茶“香郁若蘭”——這比喻只對了一半,較之國蘭幽香,西湖龍井茶香味更濃,西湖鄉茶農直觀、形象地謂之“(油煎)蠶豆瓣香”,就是“蘭花豆”香。“龍井”本塘尤其是特、進階“獅峯龍井”,放杯中先別續水,蓋兒扣上先“悶”幾分鐘,揭蓋聞之,蘭花豆特有的香氣嫋嫋升起,而且其中又摻幾絲蜂蜜的甜味兒,續水時那“香郁”尤是濃烈撲鼻。沙鱉也香,但清淡多了,而且新昌貨“栗子香”、蕭山貨隱約“土腥氣”、紹興等地的則雜七雜八香----均非蘭花豆香,沖泡時和續水二三次後最容易露餡; 品“味醇”:首次沖泡從容飲至三分之一,再續水飲至一半----此其時也,十足外行也能立判真假,本塘的口感“香郁”而復“醇厚”,蘭花豆香裏閃爍幾許蜜糖的甜絲絲感覺,而且味蕾有一種龍井茶農謂之“滑溜溜”的獨特質感,這質感類乎青島啤酒別於任何品牌,味蕾的份量、質感要“重”一些,同時那“醇厚”亦即滑溜溜感覺更其細膩,類乎麪粉之於芡粉。接下來,咽幾下口水“回味”,清雅甜味兒明明白白彌潤咽喉,七八分鐘後品啜之,甜味兒猶存焉,書上謂之“三口不忍漱”。沙鱉呢,一品味原形畢露,首先是香味兒明顯清淡,這感覺類乎張生記老鴨煲少放了鹽,蓋因獨缺本塘“味醇”獨有的香甜回味和醇厚質感也,同時顯明種種雜味兒:有的摻幾絲若井水的威味兒,有的間雜土腥氣,不一而足,即使是跟本塘極易亂真的新昌、諸暨有幾處高山茶,淡淡甜味兒一律若蔗糖,蜜糖甜味兒無存; 觀“形美”:沙鱉精心仿冒,明前茶同樣形如蓮芯,沖泡則同樣若“雀舌”侯哺、“碗釘”直豎、“鷹爪”倒掛,奈之何?且點中沙鱉死穴:其精心仿製,每每是長短整齊劃一,炒碎的芯兒、片兒、末兒往往煞煞清爽。本塘呢,皇帝女兒不愁嫁之故、自產自銷之故,末道工序往往“粗放”些,往往長短參差,茶芯、茶片、茶末往往未扇盡。另外,一般來說,本塘往往外表“闊”一些,體壯豐腴焉,沙鱉則大多體“瘦”苗條狀,條杆兒很爽焉。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那四大招數,辯色是“基礎”,聞香屬“前提”,品味乃“關鍵”,至於觀形,除非高手,大可忽略不計。 龍井茶的審評內容與其他名優綠茶類同,主要是幹評外形,溼評湯色、香氣、滋味、葉底,以及龍井茶產地的區分等。1.外形審評取具有代表性的茶葉100g左右,放在茶樣盤內評外形,主要評定形態、色澤、茸毛等項因子。透過外形評定,可以判定其屬於西湖龍井還是浙江龍井。因這兩種茶外形十分接近,甚至其他茶區用龍井種鮮葉(如龍井43.龍井長葉)炒制的部分扁形茶,其外形與西湖龍井也難分伯仲,這就給判別龍井茶的產地帶來很大的難度,這也是市售龍井茶中標識混亂的原因。但有經驗的審評者,根據龍井茶外形的基本特徵,對大多數茶葉的產地是能夠加以區分的。

2.茶湯色澤的審評高檔茶的湯色顯嫩綠、嫩黃的佔大多數,中低檔茶和失風受潮茶湯色偏黃褐。從湯色不易判別龍井茶的產地,也不必硬加區分。

3.香氣和滋味的審評產於西湖區梅家塢、獅峯一帶的早春茶葉,如製茶工藝正常,不帶老火和生青氣味的特級西湖龍井和產於浙江省的特級浙江龍井在香氣和滋味上有一定的差別。西湖龍井嫩香中帶清香,滋味較清鮮柔和;浙江龍井帶嫩慄香,滋味較醇厚。若使用“多功能機”炒制的西湖龍井和浙江龍井,由於改變了傳統龍井茶的製作工藝,兩者的香氣無明顯的區別。其他扇形茶大多呈嫩炒青茶的風味。但即使是西湖龍井,一旦炒成老火茶,呈炒黃豆香後,則不易從香氣上分清其產地。在江南茶區,室溫條件下貯存的龍井茶,過梅雨季後,湯色變黃,香氣趨鈍。

4.葉底的評定葉底審評主要是評色澤、嫩度、完整程度。有時把杯中的茶渣倒入長方形的搪瓷盤中,再加人冷水,看葉底的嫩勻程度,可作爲定級的參考。

5.龍井茶的級別評定龍井茶的級別應對照標準茶樣而定,若外形與標準樣有差別的(如有機茶),只能按嫩度與標準樣相當的級別確定。很多市場大部分散裝龍井茶制後就上市,部分不標級別,只有價格。若是小包裝龍井,則必須標明產品名稱和級別,這些茶應對照標準樣評定。龍井茶的級別與色澤有一定的關係,高檔春茶,色澤嫩綠爲優,嫩爲中,暗褐色爲下。夏秋季制的龍井茶,色澤青暗或灰褐,是低次品質的特徵之一。機制龍井茶的色澤較暗綠。 龍井茶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唐代,當時著名的茶聖陸羽,在所撰寫的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杭州天竺、靈隱二寺產茶的記載。龍井茶之名始於宋,聞於元,揚於明,盛於清。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龍井茶從無名到有名,從老百姓飯後的家常飲品到帝王將相的貢品,從漢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開始了它的輝煌時期。

早在北宋時期,龍井茶區已初步形成規模,當時靈隱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雲峯產的“白雲茶”和葛嶺寶雲山產的“寶雲茶”已列爲貢品。北宋高僧辯才法師歸隱故地,也是當年與蘇東坡等文豪在龍井獅峯山腳下壽聖寺品茗吟詩之處,蘇東坡有“白雲峯下兩旗新,膩綠長鮮穀雨春”之句讚美龍井茶,並手書“老龍井”等匾額,至今尚存壽聖寺胡公廟、十八棵御茶園中獅峯山腳的懸巖上。到了南宋,杭州成了國都,茶葉生產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元代,龍井附近所產之茶開始露面,有愛茶人虞伯生始作《游龍井》飲茶詩,詩中曰:“徘徊龍井上,雲氣起晴畫。澄公愛客至,取水挹幽竇。坐我詹卜中,餘香不聞嗅。但見 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黃金芽,不取穀雨後,同來二三子,三咽不忍漱。”可見當時僧人居士看中龍井一帶風光幽靜,又有好泉好茶,故結伴前來飲茶賞景。

到了明代,龍井茶開始嶄露頭角,名聲逐漸遠播,開始走出寺院,爲平常百姓所飲用。明嘉靖年間的《浙江匾志》記載:“杭郡諸茶,總不及龍井之產,而雨前細芽,取其一旗一,尤爲珍品,所產不多,宜其矜貴也。” 明萬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龍井,其地產茶,爲兩山絕品”之說。萬曆年《錢塘縣誌》又記載“茶出龍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與他山異。”此時的龍井茶已被列爲中國之名茶。明代黃一正收錄的名茶錄及江南才子徐文長輯錄的全國名茶中,都有龍井茶。如果說在明代龍井茶還介於諸名茶之間的話,到了清代,龍井茶則立於衆名茶的前茅了。清代學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龍井,江南之芥片,閩之武夷雲。”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來到龍井茶區觀看茶葉採製,品茶賦詩。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還被封爲“御茶”。從此,龍井茶馳名中外,問茶者絡繹不絕。近人徐珂稱:“各省所產之綠茶,鮮有作深碧色者,唯吾杭之龍井,色深碧。茶之他處皆蜷曲而圓,唯杭之龍井扁且直。”期間,著名的龍井茶成爲中國名茶之首。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積極扶持龍井茶的發展。茶區人民在的關懷下,改舊式柴鍋爲電鍋,選育新的龍井茶優良品種,推廣先進栽培採製技術,建立龍井茶分級質量標準,使龍井茶生產走上了科學規範的發展道路。

從龍井茶的歷史演變看,龍井茶之所以能成名併發揚光大,一則是龍井茶品質好,二則離不開龍井茶本身的歷史文化淵源。所以龍井茶不僅僅是茶的價值,也是一種文化藝術的價值,裏面蘊藏着較深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淵源。

龍井茶的沖泡方法:泡茶時先將85℃--90℃的沸水衝入洗淨的茶杯裏,然後投入茶葉,稍許,便可觀賞到茶葉在水中緩慢舒展、遊動的姿態。

【龍井茶的傳說】

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而著稱於世的龍井茶,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少神奇的傳說,其中有關“龍井”和“十八棵御茶”的傳說可以反映龍井茶的歷史由來。

傳說在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在天庭舉行盛大的蟠桃會,各地神仙應邀赴會,神童仙女,吹奏彈唱,奉茶獻果,往返不絕。正當地仙捧着茶盤送茶時,忽聽善財童子嚷道:“地仙嫂得了重病,在牀上翻滾亂叫,快快去!”一不留神,茶盤一歪,一隻茶杯骨碌碌地翻落到塵世間去了。地仙驚得魂出竅,臉煞白,三步並着兩步地往宮裏走。

這時,呂洞賓一算,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忙接過地仙的茶盤,把僅有的七杯茶分給七洞神仙,自己面前空着,並掏出一粒神丹對地仙說道:“快拿去救了你娘子就下凡找茶杯去吧,這兒我暫時替你照應着”。地仙非常感激,道謝後就走了。

“天上一日,人間數載。”地仙一個筋斗下到凡間,落到了杭州,變成一個和尚,到西邊山上尋茶杯。這天,他看見有座山象只獅子蹲着,秀石碧壑,山間竹林旁有座茅草房,門口坐着一位80多歲的大娘。地仙上前施禮問道:“老施主,這兒是啥地方?”老大娘答到:“叫暉落塢。聽先輩說,有天晚上,突然從天上‘忽隆隆’地落下萬道金光,從此這兒就叫做暉落塢了。”地仙聽了心裏又驚又喜,趕緊東張張,西望望,忽然眼睛一亮,那不是我的茶杯嗎? 原來大娘房旁有口堆滿垃圾的舊石臼,裏面長滿了蒼翠碧綠的青草。有根蜘蛛絲晶瑩閃亮,從屋檐邊直掛到石臼裏。地仙明白了,這隻蜘蛛精在偷吸仙茗呢,忙說:“老施主,我用一條金絲帶換你這石臼行嗎?”大娘說:“你要這石臼子嗎?反正我留着也無用,你拿去吧!”地仙想,我得去找馬鞭草織一條九丈九尺長的繩子捆住纔好拎走。

地仙剛離去,大娘心想,這石臼兒髒呢,怎麼沾手呀!於是找來勺子,把垃圾都掏出,倒在房前長着十八棵茶樹的地裏,又找塊抹布來指揩乾淨。沒想驚動了蜘蛛精,蜘蛛精還道有人來搶他茗呢!一施魔法,“喀喇喇”一聲巨響,將石臼打入了地底深層。地仙帶繩迴轉一看,石臼不在了,只好空手迴天庭。

後來,被打入地下的天宮“茶杯”成了一口井,曾有龍來吸仙茗,龍去了,留下一井水。這就是傳說中的龍井。滄海桑田,歷史變遷,原來大娘居住的茅屋改建成了老龍井寺,後又改名爲當今留存的龍井村胡公廟。廟前的十八棵茶樹經過仙露的滋潤,長得越來越茂盛,品質超羣。

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微服來到杭州龍井村獅峯山下,胡公廟老和尚陪着乾隆皇帝遊山觀景時,忽見幾個村女喜洋洋地正從廟前十八棵茶樹上採摘新芽,不覺心中一樂,快步走入茶園中,也學着採起茶來。剛採了一會,忽然太監來報:“皇上,太后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一聽太后有病,不覺心裏發急,隨即將手中茶芽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返京,回到宮中向太后請安。其實,太后並無大病,只是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中不適。忽見皇兒到來,心情好轉,又覺一股清香撲面而至,忙問道:“皇兒從杭州回來,帶來了什麼好東西,這樣清香?”乾隆皇帝也覺得奇怪,我匆忙而回,未帶東西,哪來的清香?仔細聞聞,確有一股馥郁清香,而且來自袋中。他隨手一摸,原來是在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來的一把茶葉,幾天後已經乾燥,併發出濃郁的香氣。

太后想品嚐一下這種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奉上,果然清香撲鼻,飲後滿口生津,回味甘醇,神清氣爽。3杯之後,眼腫消散,腸胃舒適。當時太后可樂了,稱杭州龍井茶是靈丹妙藥。乾隆皇帝見太后這麼高興,自己也樂得哈哈大笑,忙傳旨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峯山下胡公廟前自己親手採摘過茶葉的十八棵茶樹封爲御茶樹,每年專門採製,進貢太后。從此,龍井茶的名氣越來越大。十八棵御茶雖經多次換種改植,但這塊“御茶園”卻一直保留至今,而且成爲一個旅遊景點。

龍井的外形與傳說: 古時龍井旁住着一位老婦人,周圍有18棵野山茶樹,家門口的路是南山農民去西湖的必經之路,行人走到這裏總想稍事休息,於是老太太就在門口放一張桌子,幾條板凳,同時就用野山茶葉沏上一壺茶,讓行人歇腳,日子一久,遠近聞名。有一年冬天,快過年時分,雪下得很大,茶樹也將凍死,採辦年貨的行人絡繹不絕,依舊在老太太家門口歇腳,其中有一長者見老太愁容不展,就問:“老太太年貨採辦了沒有?”老太太長吁短嘆地說:“別說年貨無錢採辦,就是這些茶樹也快凍死,明年春天施茶也就不成了。”長者指着邊上一個破石臼說:“寶貝就在這裏,有何爲,不如將此石臼賣於我好麼?”老太太說:“這石臼越舊越好,如今洗了就不值錢了。”老太太說:“破臼本不值錢,你要只顧取去。”長者掏出10兩銀子將石臼搬去,老太太本不肯收錢,無奈長者轉身已不知去向,老太太只得將錢收下。過了年,第二年春天,18棵茶樹嫩牙新發,長得比往年好,並且洗臼潑水的地方又長出無數棵茶樹,老太太又歡天喜地的施起茶來。這就是龍井茶葉的來歷。 龍井茶如今的扁形特點相傳源於清乾隆皇帝。據傳乾隆巡遊杭州時,喬裝打扮來到龍井村獅峯山下的胡公廟前,老和尚獻上西湖龍井茶中的珍品——獅峯龍井請乾隆品飲。乾隆飲後頓感清香陣陣,遂親自採茶,並在匆忙中將所採之茶放入衣袋帶回京城。時間一長,茶芽夾扁了,卻備受太后讚賞……乾隆傳旨封胡公廟前茶樹爲御茶,每年炒製成扁形龍井進貢,供太后享用。其實這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一般認爲,龍井茶的扁形,是明末清初,受臨近的安徽大方茶製作的影響所致。 新茶並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於新茶剛採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健康人羣並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症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要少喝或不喝。

此外,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鹼以及多種芳香物質,這些物質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有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

品龍井茶的講究:

水溫方面,則應用約75到85℃的水。千萬不要用100℃沸騰中的水,因爲龍井茶是沒有經過發酵的茶,所以茶葉本身十分嫩。如果用太熱的水去沖泡,就會把茶葉滾壞,而且還會把苦澀的味道一併沖泡出來,影響口感。那麼怎樣控制水溫呢?我們當然不會拿支溫度計去量,所以最好的是先把沸水倒進一個「公道杯」,然後再倒進茶盅沖泡,這樣就可輕易控制了水溫。還有一點要記緊的,就是要高衝,低倒。因爲「高衝」時可增加水柱接觸空氣的面積,令到冷卻的效果更加有效率。茶泡好,倒出茶湯後,若然不打算立即沖泡,就該把茶盅的蓋子開啟,不要合上。至於在茶葉份量方面,茶葉剛好把茶盅底遮蓋就夠了。沖泡的時間,是要隨沖泡次數而增加。中茶文化-龍井的泡法沒有一定的方式,不過享受龍井茶時不僅只是品味其茶湯之美,更可以進一步在沖泡過程中欣賞龍井茶葉旗沉浮變化之美;在這裏我向茶友們介紹三種龍井的沖泡法,或可稱之爲「龍井沖泡趣味」,這些方法是在「香港藝術館茶具文物分館」製作的「中國茶藝」vcd中習得,我將它取名爲「三弄龍井」,希望能讓茶友們在沖泡龍井時帶來一些小樂趣。另值一提的是「中國茶藝」龍井篇的片尾提到:『無味之味,實爲至味也』,這句話頗值品嚐龍井的茶友們慢慢體會。

一弄龍井:上投法

龍井茶葉,扁形、葉細嫩、條形整齊、寬度一致、綠、手感光滑、一芽一葉或二葉。

1.準備透明玻璃杯(本例杯子大小約200ml),置入適量適溫的開水後,投入約5公克龍井茶葉。

2.靜待龍井茶一片一片下沉,欣賞她們慢慢展露婀娜多姿的身態。

3.茶葉在杯中逐漸伸展,一旗一,上下沉浮,湯明色綠,歷歷在目。

4.再仔細些欣賞,這真可說是一種藝術享受呢!

5.雖然已經可以品飲了,但總難捨,再看她一眼。

二弄龍井:中投法

1.準備透明玻璃杯(本例杯子大小約200ml),先置入適溫開水約三分之一,投入約5公克龍井茶葉,靜待茶葉慢慢舒展。

2.待茶葉舒展後,加滿開水。

3.就可以喝了!

三弄龍井:下投法

1.準備瓷蓋杯(本例大小約150ml),溫杯,投入適量龍井茶葉。

2.加入少許適溫開水。

3.拿起沖泡杯,徐徐搖動使茶葉完全濡溼,並讓茶葉自然舒展。

4.待茶葉稍爲舒展後,加入九分滿開水。

5.等待茶葉溶出茶湯。

6.用杯蓋稍微撥動茶湯,使茶葉溶出的茶湯更平均。

7.倒入小茶杯中品飲。

茶的資料(爲了2分的別進)

1、杭州龍井

龍井,本是一個地名,也是一個泉名,而現在主要是茶名。龍井茶產於浙江杭州的龍井村,歷史上曾分爲“獅、龍、雲、虎”四個品類,其中多認爲以產於獅峯的老井的品質爲最佳。 龍井屬炒青綠茶,向以“色綠、香郁、味醇 、形美”四絕著稱於世。好茶還需好水泡。“龍井茶、虎跑水”被並稱爲杭州雙絕。虎跑水中有機的氮 化物含量較多,而可溶性礦物質較少,因而更利於龍井茶香氣、滋味的發揮。 沖泡龍井茶可選用玻璃杯,因其透明,茶葉在杯中逐漸伸展,一旗一,,上下沉浮,湯明色綠,歷歷在目,仔細觀賞,真可說是一種藝術享愛。

2、蘇州碧螺春

產於江蘇吳縣太湖之濱的洞庭山。碧螺春茶葉用春季從茶樹採摘下的細嫩芽頭炒制而成;進階的碧螺春,0.5公斤幹茶需要茶芽6-7萬個,足見茶芽之細嫩。炒成後的幹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此茶沖泡後杯中白雲翻滾,清香襲入,是國內著名的名茶,常被作爲進階禮品。

3、黃山毛峯

產於安徽黃山,主要分佈在桃花峯的雲谷寺、鬆谷庵 、吊橋閹、慈光閣及半寺周圍。這裏山高林密,日照短,雲霧多,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茶樹得雲霧之滋潤,無寒暑之侵襲,蘊成良好的品質。 黃山毛峯採製十分精細。製成的毛峯茶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香如白蘭,味醇回甘。 黃山名茶衆多,除毛峯外,還有休寧的“屯綠”,太平的“猴魁”,歙縣的“老竹大方”等等,都各具特色,膾灸人口。

4、廬山雲霧

產於江西廬山。號稱“匡廬秀甲天下”的廬山,北臨長江,南傍鄱陽湖,氣候溫和,山水秀美十分適宜茶樹生長。 廬山雲霧芽肥毫顯,條索秀麗,香濃味甘,湯色清澈,是綠茶中的精品。

5、六安瓜片

產於皖西大別山茶區,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縣所產品最佳。六安瓜片每年春季採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綠,香清高,味甘鮮,耐沖泡。此茶不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還有極強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聞龍在《茶箋》中稱,六安茶入藥最有功效,因而被視爲珍品。

6、恩施玉露

產於湖北恩施。湖北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很著名,現仍是我國的重要產茶省份。恩施玉露是我國保留下來的爲數不多的一種蒸青綠茶,其製作工藝及所用工具相當古老,與陸羽《茶經》所載十分相似。 恩施玉露對採製的要求很嚴格,芽葉須細嫩、勻齊,成茶條索緊細,色澤鮮綠,勻齊挺直,狀如松針;茶湯清澈明亮,香氣清鮮,滋味甘醇 ,葉底色綠如玉。“三綠”(茶綠、湯綠、葉底綠)爲其顯著特點。 日本自唐代從我國傳入茶種及製茶方法後,至今仍主要採用蒸青方法制作綠茶,其玉露茶製法與恩施玉露大同小異,品質各有特色。

7、白毫銀針

這是一種白茶,產於福建北部的建陽、水吉、鬆政和東部的福鼎等地。 白毫銀針滿坡白毫色白如銀,細長如針,因而得名。沖泡時,“滿盞浮茶乳”,銀針挺立,上下交錯,非常美觀;湯色黃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由於製作時未經揉捻,茶汁較難浸出,因此沖泡時間應稍延長。 白茶味溫性涼,爲健胃提神,祛溼退熱,常作爲藥用。在港澳地區,零售商店常將少許白茶拼配進其他茶類,以提高其檔次,進而獲取商業價值。

8、武夷巖茶

產於福建崇安縣武夷山。 武夷巖茶屬半發酵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白雞冠”、“水仙”、“烏龍”、“肉桂”等。 武夷巖茶品質獨特,它未經窨花,茶湯卻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 ,回味無究。18世紀傳入歐洲後,倍受當地羣從的喜愛,曾有“百病之藥”美譽。

9、安溪鐵觀音

產於閩南安溪。鐵觀音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製成的茶葉條索緊結,色澤烏潤砂綠。好的鐵觀音,在製作過程中因咖啡鹼隨水分蒸發還會凝成一層白霜;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飲,先聞香,後嘗味,頓覺滿口生香,回味無究。近年來,發現烏龍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後,鐵觀音更風靡日本和東南亞。

10、普洱茶

產於雲南西雙版納等地,因自古以來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是採用綠茶或黑茶經蒸壓而成的各種雲南緊壓茶的總稱,包括沱茶、餅茶、方茶、緊茶等。 普洱茶的品質優良不僅表現在它的香氣、滋潤,滋味醇厚,主要供藏族同胞飲用。 普洱茶的呂質優良不僅表現它的香氣、滋味等飲用價值上,還在於它有可貴的藥效,因此,海外僑泡和港澳同胞常將普洱茶當作養生妙品。

有名的茶道館的介紹有什麼

  茶道的背後潛隱着微妙的哲學。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有名的茶道館的介紹,一起來看看。

  有名的茶道館的介紹: 北京茶館

  北京是清朝的中心,茶館集中、品級俱全。許多皇親王室、官僚貴族、八旗子弟成天泡在茶館裏,清代北京的茶館史是清朝歷史的縮影。北洋軍閥、時代,北京茶館是政客官僚出入的地方。

  茶館大多供應香片花茶、紅茶和綠茶。茶具大多是古樸的蓋碗、茶杯。 茶館爲茶客準備了象棋、謎語等,供茶客消遣娛樂。規模較大的茶館建有戲臺,下午和晚上有京劇、評書、大鼓等曲藝演出。許多演員最初是從茶館裏唱出名氣來的。清朝末年,北京的“書茶館”達60多家。

  北京的茶館曾經衰落過一段時期,由於茶文化的再次興起,現在北京的茶藝館發展到170多家,大體上分爲三種。一種是傳統茶館,例如老舍茶館、湖廣會館茶樓、天橋樂茶園等。茶館擺設八仙桌椅、蓋碗花茶等,真正地體現了茶俗和民俗相結合,體現了北京的地方特色。

  老舍茶館最能體現北京的地方特色。文學家老舍的話劇《茶館》反映了老北京茶館幾十年的興衰史。現在的“老舍茶館”雕樑畫棟、花格木窗,牆壁上懸掛着名人字畫,吊着華麗的宮燈,擺設具有晚清風格的桌椅,環境高雅,顯示了傳統京味茶館的特色。

  老舍茶館的一側走廊中還有雅座,中間堂口擺有36張紅木八仙桌,正前方搭有小舞臺。老舍茶館的男服務員身穿長衫,女服務員身穿旗袍,在茶館中提壺倒水,端茶送點,忙忙碌碌。老舍茶館中有北京琴書、京韻大鼓、、民樂、快板等曲藝表演。那裏的茶客有集體包場的,有獨自光臨的。茶客除了來自國內,每天還有很多外賓慕名前來體驗北京茶館的韻味。第二種茶館是現代風格的茶館,例如五福茶藝館,它以桌椅、小壺小碗輕發酵烏龍茶爲主要特徵。

  五福茶藝館以商務活動、培訓爲主要功能。例如五福茶藝館在西壩河光熙門的分店,分爲上下三層,裝飾精美。一樓展示各種名茶和茶具。二樓是風格獨特的包房,例如充滿佛教氣氛的禪茶室;鋪着榻榻米的日式茶室;設有壁爐的歐式茶室;中西合璧的商務茶室;有宮燈高掛的中式傳統茶室。三樓是散座,設有兩間包房,用作朋友聚會、情侶談心,環境幽靜。

  第三種是綜合風格茶館,例如茶院、百草園茶藝館、小小茶藝館等。綜合風格茶館的裝飾風格豐富多樣。還有韓國茶道館、日本茶道館,頗具異域風情。

  有名的茶道館的介紹:四川茶館

  四川茶館除了休閒之外,還是重要的社交場所。在舊社會,三教九流相聚在此,不同行業、各類社團在此瞭解行情、洽談生意、看貨交易;、鴉片也常在茶館進行;袍哥組織的“碼頭”也常設在茶館裏。這些茶館大多還兼營飯館、旅店。每逢寒暑假,茶館又成爲爭聘教師“六臘之戰”的戰場。可以說,七十二行,行行都把茶館當做結交聚會的好去處,茶館成爲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舊社會的茶館還兼有調解社會糾紛的職能。親朋鄰里之間若出現了糾紛,雙方約定到某茶館“評理”。凡上茶館調解糾紛者,由雙方當事人出面,請當地頭面人物調解,雙方參加辯論的對手經過一番脣舌戰之後,由調解人仲裁。所謂“一張桌子四隻腳,說得脫來走得脫”。如果雙方各有不是,則各付一半茶錢;如是一方理虧,則要認輸賠禮,包付茶錢。

  茶館的另一重要職能是作爲社會文化娛樂場所。晚上茶館設有川劇“玩友”坐唱,俗稱“打圍鼓”。另外,有些茶館設有四川揚琴、評書、清音、金錢板等演出活動。坐茶館的人可以邊飲茶,邊欣賞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曲藝節目。

  四川茶館除了賣茶,還賣糖果、香菸、瓜子、花生等小吃。解放後的茶館還增加了打牌、下棋、讀書看報、賞花賽鳥,以至於唱卡拉OK、看錄像節目等,內容愈來愈時髦、新穎,但它作爲民間傳統社交活動場地的功能始終沒變。

  有名的茶道館的介紹:杭州茶館

  在杭州,水是靈魂;在杭州茶館裏,水是道具。天堂水沏的龍井茶是用來調和人們身上濃濃淡淡的體液,以便將情感和理智整得風調雨順。杭州人偏愛茶館,偏愛精緻和諧,愛耍子卻耍得出不出格是最重要的,所以過於濃情和熱情的咖啡館、酒吧在杭州是敵不過若即若離、閒情滿溢的茶館的。

  據統計,杭州目前坊巷間有700多家茶館,放眼全國,這樣的密集度是數一數二的。這麼多茶館漸漸形成了幾種流派,有以茶藝爲主的,比如太極茶館;有以茶點著稱、場面宏大的,比如青藤茶館;有專門講究茶館生態環境的,比如門耳茶坊;也有集博物、欣賞、品茶於一體的文化性茶館,比如和記茶館、紫藝閣茶館。如此多樣性的風格取向使杭州茶館業形成了良好的競爭機制,作爲一種流派代表的茶館往往能將自己的特長髮揮到極致。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杭城的茶館迎來了它的新時期。杭州茶人們積極汲取雙峯腳下中國茶葉博物館的靈氣,在做深龍井茶的學問時,努力向市民普及中國茶和茶文化。1994年,是個起點,六公園附近的教場路上出現了杭州第一個展示茶藝的茶館———太極茶館,之後的每一年,杭州都會出現代表性的茶館,這些茶館一時成爲杭州茶館業進入新時代的先行者。它們孵化培育出一個講究環境和概念,追求品位和消費的吃茶市場。

  新興的茶館分佈是“一箇中心,一枝橫斜”。它們以西湖爲中心,環沿西湖的南山路、湖濱路、北山路,又旁逸斜出沿曙光路、龍井路、梅靈路、茅家埠迤邐而去。風景和茶相看兩不厭。

  從目前的情況看,杭州已經成爲全國公認的茶館業做得最好的城市。每年在杭州召開的全國茶博覽交易會和西湖國際茶會上,匯聚而來的各地茶人對杭州的茶館都有最高的評價。要說能與杭州茶館業作個比較的城市現在只有三個:北京、上海和成都。北京的茶館,最大的特點在於高品位,他們會有人均消費爲1000元的茶館,這個杭州沒有。上海的茶館,絕對數量最多,但每10萬人佔有茶館的數量卻不及杭州。成都的茶館兩極分化明顯,但普遍是社會茶館,整體檔次不及杭州。

  在杭州,吃茶吃成了產業。你要想開一家茶館,茶藝培訓方面有茶博提供教學;你要購置茶館裏的一切用具只消跑到鳳凰山腳下的陶瓷品市場,不到半天即可全部配齊。杭州茶文化除了產業化,還有文人化的提升。作家王旭烽十年心血一杯茶,精心譜寫的小說“茶人三部曲”,一舉奪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爲杭州的茶文化加上了精彩的一筆。

  杭州一地的百姓慣享清福,魯迅在《準風月談》《喝茶》一文中說:“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這‘清福’,首先必須有工夫,其次是練出來的特別的感覺。”杭州人有好茶喝,也肯花工夫,如此終於練出了追求品位的茶世界。

 

杭州大學生對茶文化的認知

中國是世界上種茶、製茶、飲茶最早的國家。由茶而形成的中國茶文化歷經數千年的不斷髮展,成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着世界也影響着未來。

什麼是茶?茶字裏有三層的含義。

茶是植物

種茶說的茶,就是指種的茶樹。

茶樹由根、莖、葉、花和果實等不同器官構成。茶樹是一種常綠木本植物,喬木型茶樹高可達15~30 米,基部幹圍達1.5米以上,壽命可達數百年,以至上千年之久。目前,人們通常見到的是栽培茶樹,爲了多產芽葉和方便採收,往往用修剪的方法,抑制茶樹縱向生長,促使茶樹枝向上擴展,所以,樹高多在0.8~1.2米之間。茶樹經濟學年齡一般爲50~60年。

茶樹的起源是世界上爭議很大的問題,有印度說和中國說。

中國和印度同是世界兩個文明古國,目前兩國都有野生大茶樹生存,但有一點是明確的,當印度人還不知種茶和飲茶,更不知道印度有茶樹的時候,我國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卻已有數千年曆史了。只是到了1780年,英國人和荷蘭人才開始從中國輸入茶籽在印度種茶。有的學者說印度是茶樹原產地,乃是1824年英人勃魯士在印度阿薩姆發現野生茶樹以後的事。自那以後,許多植物學研究工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對茶樹原產地問題做了比較深入細緻的研究。近幾十年來,我國的茶學工作者又從地質變遷和氣候變化出發,結合茶樹的自然分佈與演化,對茶樹原產地作了更加深入的分析與論證,進一步證明了我國的西南地區是茶樹的原產地。

茶是經濟作物

製茶說的茶,就是指用茶樹的葉子經過採製而成的經濟作物——茶葉。

茶葉的品種很多,我國從清代以來形成了六大類別:綠茶、青茶、黃茶、白茶、黑茶和花茶。

從製茶工藝看,目前,中國茶的品種有發酵、不發酵、半發酵三種茶。

不發酵茶:加工時不進行氧化酶處理,例如綠茶。綠茶加工時,需要先用水蒸氣加熱破壞其醒躉�富鈈裕�緩蟪浞秩啻輟⒏稍鎩U庖還�掏ǔ:萇倨蘋擋枰噸械撓��煞幀?

半發酵茶:適度進行氧化酶處理,達到半發酵的程度。中國,半發酵茶有白茶、青茶。

白茶爲福建省特產,許多古書中皆有記載,故爲歷史上有名的茶。白茶是以火加熱產生熱風,使得半發酵的葉子乾燥,是世界上的珍貴茶種之一。在品種方面,有白毫銀針和白牡丹以及新工藝白茶等。青茶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茶,烏龍茶便是青茶中的一種,我國臺灣、日本皆是烏龍茶產地。烏龍茶的發酵相當有學問,如何才能恰到好處,使顏色較深,且發酵不會過度,這就得看茶匠的功夫了。烏龍茶中最進階者爲鐵觀音,由於茶樹樣子非常像鐵觀音,因此稱爲鐵觀音茶。除了鐵觀音種之外還有水仙種、烏龍種,事實上還有其他100種以上的茶樹,所以種類是相當複雜的。

發酵茶:充分進行氧化酶的處理。提到發酵茶,大家便會想到紅茶。事實上,紅茶的發源地並非印度或錫蘭,而是14世紀時在中國產生的。紅茶的製作過程是將紅茶摘採下來後放置於室內或室外,讓它發酵而成。此外,現在最流行的普洱茶也是發酵茶,只不過有了自然陳化發酵和人工發酵的區別,過去是算在黑茶範疇的。黑茶是發酵茶。六堡、青磚等都是黑茶的一種。

茶是飲品

我國飲茶的歷史很長,西漢後期到三國時代,茶發展成爲宮廷的進階飲料。漢代《趙飛燕別傳》有“後(即帝后)寢驚啼甚久,侍者呼問,方覺,乃言曰:適吾夢中見帝,帝自雲中賜吾坐,帝命進茶。”這就說明在當時,茶已成爲皇室中的一種飲料了。西晉到隋朝,茶逐漸成爲普通飲料。《廣陵耆老傳》中載有:“晉元帝時,有老姥每旦獨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競買”之句,說明茶已逐漸成爲普通飲料的歷史也很古老。飲茶起源於西南地區。在秦以前,主要是四川一帶產茶和飲茶。明代顧炎武的《日知錄》寫道:“秦人取蜀,始知若飲事。”可見,飲茶風習是從四川傳出來的,因爲“蜀道”險阻,侷限於四川一帶。直到秦統一了中國,促進了四川和其他地區的經濟交流,種茶和飲茶才由四川逐漸向外傳播。先流傳至長江流域,5世紀,北方飲茶相效成風。六七世紀再傳播到西北。

茶的品飲形式也是隨着歷史的延伸,發生過多次的演變。最初的茶葉和我們現在看到的茶葉很不一樣,秦漢時,茶葉的簡單加工已經出現,隋唐時,茶葉多被加工成餅狀。在宋代,茶的文化意味得到進一步地推廣和提升,宮廷和民間都盛行茶藝,有鬥茶的風俗。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賭茶爭勝,用的是當時流行的團茶。有宋代製茶方法的嬗變給我國的飲茶方式帶來深遠影響,故有“茶興於唐而盛於宋”的說法。明以後,製茶工藝繼續革新,團茶、餅茶多改爲散茶,烹茶方法也隨之由原來的以煎煮爲主逐漸向以沖泡爲主發展。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茶樹最早出現於我國西南部的雲貴高原、西雙版納地區。但是有部分學者認爲茶樹的原產地在印度,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樹,而中國沒有。但他們不知中國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而且還有“茶樹王”。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藥學專著,自戰國時代寫起,成書於西漢年間。這部書以傳說的形式, 蒐集自遠古以來,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藥物知識,其中有這樣的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親而解之”。據考證:這裏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說,遠在上古時代,傳說中的神農氏、親口嘗過百草,以便從中發現有利於人類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內多次中毒。但由於服用茶葉而得救。這雖然是傳說,帶有明顯的誇張成份,但也可從中得知,人類利用茶葉,可能是從藥用開始的。

據考察,“茶”字最早出現在《百聲大師碑》和《懷暉碑》中,時間大約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後,在此之前,“茶”是用多義字“荼”表示的。

“茶”字的基本意義是“苦菜”,上古時期人們對茶還缺乏認識,僅僅根據它的味道,把它歸於苦菜一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當人們認識到它與一般苦菜的區別及其特殊功能時,單獨表示它的新字也就產生了。

茶與糧食,佔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可是,“由於氣候等原因,當地並不產茶,官府爲了增強控制少數民族的力量,對茶葉的供給採取限量,直接分配的辦法,以求達到“以茶治邊”的目的。與此同時,官府不僅控制茶葉的供應,俞且,以少量的茶,交換多數的戰馬,給兄弟民族帶來沉重的負擔,這就是歷史上的“茶馬互市”。

茶葉作爲一種飲料,從唐朝開始,流傳到我國西北各個少數民族地區,成爲當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茶葉從發明到利用,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歷史,它之所以深受人們的歡迎,除了可作爲飲料被人們飲用外,還因爲它對人體能起到一定的保健和治療的作用。三國時代,諸葛亮帶兵南征北戰。一次,兵至雲南勵海,士兵因水土不服,多害眼病,諸諸亮命令士兵採茶煮水喝,不久,把眼病治好了。直到現在,當地人民還把茶樹稱作“孔明樹”,把諸葛亮尊爲“茶祖”。

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然而,中國在茶業上對人類的貢獻,主要在於最早發現了茶這種植物,最先利用了茶這種植物,並把它發展形成爲我國和東方乃 至整個世界的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如我國史籍所載,在未知飲茶前,“古人夏則飲水,冬則飲湯”,恆以溫湯生水解渴。以茶爲飲則改變了人們喝生水的陋習,較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至於茶在歐美一帶,被認爲“無疑是東方賜予西方的最好禮物”,“歐洲若無茶與咖啡之傳入,飲酒必定更加無度”,“茶給人類的好處無法估計”,“我確信茶是人類的救主之一”,“是偉大的慰藉品”等等。世界各國飲茶及茶的生產和貿易,除朝鮮、日本以及中亞、西亞一帶是唐朝前後就從中國傳入者外,其他多是16世紀以後,特別是近200年以來才傳入發展起來的。

茶道與茶文化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視爲(拼音:chá dào 英語:tea ceremony)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爲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透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與提倡“清靜、恬澹”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內省修行”思想。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

  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緣。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居民都喜愛品茗。有的地方把飲茶品茗作爲一種藝術享受來推廣。各國的飲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國人民歷來就有“客來敬茶”的習慣,這充分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文明和禮貌。 

參考資料: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582660&PostID=49370766

Tags:杭州 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