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紅日》讀後感與心得體會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57W

紅日讀後感

《紅日》讀後感與心得體會

“戰爭的硝煙還未散盡,被戰火燒的已經殘破不堪可看上去卻依舊鮮豔的紅旗高高地插上了孟良崮的峯頂。山下,一片歡聲雷動,士兵們高舉着槍桿,慶祝着戰爭的勝利。”

腦海中的畫面最終定格在了那裏,看完了《紅日》,情緒久久不能恢復平靜,心中彷彿有一團熊熊的火焰,在爲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勇而燃燒,在爲那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而燃燒!

《紅日》是一部以解放戰爭爲背景,堪稱中國軍事文學創作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的書籍。書中由我軍軍長沈振新率領的一支英雄部隊串起,再現了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在漣水、萊蕪、孟良崮三次戰役。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孟良崮之戰。在這場戰役中,號稱國民黨十大王牌軍之一、五大主力之首、虎賁御林的第七十四師幾乎全軍覆滅!“孟良崮上鬼神號,七十四師無處遁”。從中,我體會到了解放軍們的勇敢,也感受到了共產黨人捨生取義的精神。中國共產黨,一個多麼響亮的名字,無論在過去、此刻、還是將來,她永遠是中國人民最堅強的後盾,永遠是最閃亮的那顆星星。

看我這本書,我覺得我們這一代該做次好好地反省。如今如此幸福的生活,是偉大的共產黨人出生入死換來的,流了那麼多血,犧牲了那麼多生命,我們難道不該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嗎?反觀此刻的學生們,上了大學之後,似乎只記得吃喝玩樂,完全沒有高三時那種拼搏的精神。應對挫折,也少了份勇氣。不是哭哭啼啼,就是選取自殺。革命先輩們那種堅強、拼搏的精神去了哪裏?還有此刻瀰漫全國的考公務員熱,多少人擠破了腦袋要往裏鑽。爲什麼?正因公務員待遇好,工作又簡單。這正好對上了此刻年輕人的胃口。此刻的年輕人怕吃苦,都期望過上好的日子。他們真就應好好學習學習共產黨人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從新中國成立到此刻,我們經歷了改革開放,加入世貿組織,進入資訊化時代。我們有過勝利,但也同時面臨着更多的挑戰。作爲接班人的我們,我們怎能以這樣的面貌去接過前輩手上的旗幟。我們就應好好珍惜,發奮學習,樹立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精神。同學們,我們的肩膀上抗着的,是建設新中國的偉大使命,我們必須不能辜負了前輩們對我們的期望,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在公司組織的讀紅色經典書籍的活動中,我選取了吳強所著的長篇小說《紅日》。記得在此之前,每次閱讀這種紅色書籍或是觀看紅色電影,都會感觸良多,而《紅日》這部現實主義的成功之作,以全景式的戰場描述,帶給我的不僅僅僅是感觸,而是極大的震撼,讓我彷彿看到了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看到了那個槍林彈雨的戰場;看到了那些浴血奮戰的革命烈士。深刻地體會到了什麼叫捨生取義,願爲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偉大情操。

《紅日》主要描述的是1947年華東野戰軍與國民黨王牌軍74師在山東戰場上的漣水、萊蕪、孟良崮的這三個連貫戰役。文中首先描述了發生於1946年底的漣水戰役,由於國民黨軍隊既有裝備和數量的優勢又有美國的支援,因此此戰以國民黨軍隊攻佔漣水,解放軍因傷亡慘重而被迫撤退作爲結局。之後,描述華東野戰軍重整隊伍,總結經驗教訓,兵貴神速的迅速拿下了萊蕪。以此戰大捷作爲過渡,小說中着重描述了孟良崮戰役。1947年4月,張靈甫率領王牌軍74師,再次向沂蒙山區大舉進攻,華東野戰軍把敵人逼進了孟良崮一帶,包圍了起來,此時國民黨的外圍後援部隊又把華東野戰軍包圍了起來,企圖與74師裏應外合,一舉殲滅華東野戰軍,情勢十分危急。但華東野戰軍上下一心,一面抵禦外圍敵軍,一面集中火力24小時內攻上了孟良崮的高峯,經過三天三夜激烈的戰鬥,華東野戰軍英勇的戰士們,最後把躲藏在山洞裏的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和他的殘兵敗卒,統統殲滅。

這場驚心動魄的戰役,一方面充分體現了華東野戰軍英勇善戰的氣魄,團結一致的軍心,和那爲了理想與期望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國民黨反動派內部的腐朽,軍隊裏派系林立,各自儲存實力,打自己的小算盤,在萊蕪戰役中,74師爲儲存實力,沒有支援友軍,致使在孟良崮戰役中,外圍後援部隊也沒有全力營救74師,最終導致了國民黨反動派在華東戰場的全面潰敗。

讀完《紅日》這本書,我心中有一絲悲涼的感覺。

《紅日》講述了共產黨華東野戰軍與國民黨的王牌軍74師之間展開的大規模戰役的故事。1946年底張靈甫所率領的74師是蔣介石用全副美式裝備武裝起來的嫡系王牌部隊,國民黨五大主力部隊的第一主力,號稱“天之驕子”。發起了漣水戰役攻佔漣水,與華東野戰軍交鋒。華東野戰軍的一支“常勝英雄軍”沈丁部隊在漣水與敵主力部隊二次交鋒後,實行方法後撤,退到山東,休整訓練。國民黨企圖壓逼解放軍在沂蒙山區決戰,妄想消滅華東野戰軍。沈丁部隊在萊蕪西北的吐絲口地區,配合友鄰部隊,包圍敵軍。在萊蕪戰役中,消滅了國民黨軍隊五萬多人,活捉了敵軍中將副司令官李仙洲,贏得了輝煌的勝利。國民黨在各個戰場上連吃敗仗,途窮計拙。1947年4月,張靈甫又以所率領的74師王牌軍作爲核心和中堅,再一次向沂蒙山區的華東野戰軍大舉進攻。華東野戰軍把這股敵人逼進沂蒙山區的孟良崮一帶全面包圍了敵人。沈丁部隊配合兄弟部隊圍殲在孟良崮一帶的國民黨74師。國民黨的外圍後援部隊,冒死向解放軍阻擊部隊衝擊,企圖救出陷於絕境的74師,都被華東野戰軍打退。經過三天三夜激烈的戰鬥,華東野戰軍英勇的戰士們,攻上了孟良崮高峯,把躲藏在山洞裏的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和他的殘兵敗卒,統統殲滅。華東野戰軍經歷了驚心動

魄的艱難曲折,經過了無數戰士的犧牲,最後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看完這本書,我感到自己此刻完美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都是用無數戰士的鮮血換來的。戰士們雖然都不在了,但他們那永垂不朽,寧死不屈,捨己救人的精神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

《紅日》讀後感優秀作文

紅日是一部以戰爭爲題材的小說,是一部現實主義的成功之作,堪稱新中國軍事文學創作歷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它除了讓我緬懷革命烈士們的崇高氣節外,更教會我應對自己的目標和理想,就應全力以赴,不畏困難,勇往直前;在生活和工作中,就應學會與人協作,重視團隊精神。

它以1947年山東戰場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個連貫的戰役作爲中心,講述了共產黨華東野戰軍與國民黨的王牌軍74師之間展開的大規模戰役的故事。作者一開始就把解放軍放在“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絕境之中,透過這被動局面,既形象地表現了當時山東戰場上力量的強弱懸殊,又爲解放軍的最終勝利造成強烈比較,以說明戰爭勝利的來之不易。文中,以萊蕪大捷的勝利作爲過渡,透過集中描述孟良崮戰役殲滅國民黨“王牌軍”74師始文章打到高潮,三次戰役有主有次,卻又渾然一體。

雖然《紅日》也有關於戰鬥場面的資料,也有年輕情侶們鮮爲人知的戰爭感情,但真正吸引我的卻是《紅日》中的戰鬥英雄的精神之所在。作爲一部戰爭題材的長篇小說,《紅日》在中國當代文學發展中更重要的貢獻還在於:在應和時代共名的同時,小說在戰爭觀念和小說美學上體現出來的創新性和探索性。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感慨於毛主席的軍事思想,不禁欽佩於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那是要多團結的軍隊才能做到啊!戰士們,你們在槍林彈雨中堅守陣地,真不愧是驚天動地的英雄。五星紅旗是烈士的鮮血染的,這句話不是小時侯說着完的,那是歷史證明的。你們在戰爭中逐步克服缺點,不斷前進,這樣一輪紅日生起來的背後是無數的犧牲。你們爲中國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你們是人民的驕傲!

看着看着,我彷彿看到戰火紛飛的年代、在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裏,中華大地上有多少優秀兒女爲了民族的解放事業,爲了國家的和平統一,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赴湯蹈火,捨身取義,矢志不渝,用他們寶貴的青春和熱血,在茫茫黑夜追求馬列主義真理,高擎起革命的火把。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他們出生入死視死如歸。是他們爲了新中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烈士們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他們臨危不懼、寧死不屈的崇高氣節,關鍵時刻捨身爲民的優秀品質,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卻永垂不朽。

以前的中國人民爲了這天中國的和平而出生入死,讓我更加明白這天的完美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珍惜呢?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雖然走了不少彎路,但是此刻的成績是顯著的。1949到2011、從19世紀跨入21世紀,60個春秋冬夏、60載歲月如歌;從騾馬化到摩托化,再到機械化,直至今日的資訊化,新中國成立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強軍步伐走得堅定有力。

這樣的生活對我們來說是完美的,在此刻的社會當中,我們不需要爲了生存而擔憂,不需要風餐露宿,不需要擔驚受怕,正因我們處於和平的環境之下。這樣的環境才能讓我們安心地生活、學習,發展經濟,發展文化,在前一輩的犧牲之下,換來了我們這天的安寧。作爲一個大學生的我們,更加不能辜負前人對我們的期望,不能辜負了他們用生命作爲代價。此刻很多大學生似乎忘記了這些,出現了很多讓人失望的現象。有些同學在學習上不思進去,成天就知道吃喝玩樂,沒有一點正確的價值觀;還有些同學課餘之後老說着無聊,真要乾點什麼卻有嫌苦怕累的,沒有一點吃苦精神;更有些同學遇到一點失敗就想着自殺,對生命一點都不知道珍惜。對於以上描述的一些同學,我覺得真的有必要看一些像《紅日》之類的戰爭小說,瞭解一些當時解放軍的故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比較生活的不一樣,思考自己就應做什麼或者不就應做什麼。對於我們此刻的大學生來說,我們首先就應好好學習,不辜負祖國對我們的期望,不踐踏前人用鮮血換來的和平,在完成應有的學業後,也要不斷創新,鑽研,不怕吃苦,不怕髒不怕累,爭取爲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烈士們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他們臨危不懼、寧死不屈的崇高氣節,關鍵時刻捨身

爲民的優秀品質,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卻永垂不朽。我們生活在這天幸福的時代,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就應好好珍惜。必須要發奮學習,報效祖國。

《紅日》主要內容簡介

1946年深秋,國民黨王牌軍整編第七十四師開始向華東解放區瘋狂進攻,中國人民解放軍沈振新所部一個軍奮起抗擊,殺退了敵人。面對敵人第二次更加猛烈的進攻,經過一番苦戰,漣水最終失守。中國人民解放軍被迫撤退,北上山東,實行戰略轉移。漣水戰役失敗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思想一度處於憤怒和壓抑的狀態。軍長沈振新的心情和戰士們一樣沉重,以致坐臥不安,懊惱異常。這位英勇善戰的將領渴望帶領自己的部隊有朝一日與七十四師再度交手,一決雌雄。

沈振新帶領部隊進入山東北部休整待命。大家總結經驗教訓,統一思想認識,以求進一步增強戰鬥力。經過一段時間的整訓,部隊戰鬥情緒重又進入昂揚奮發的狀態。這時,蔣介石也下定了最後的決心,發動了全國攻勢,妄圖以優勢兵力,將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戰場三十萬大軍逼至山東沂蒙山區,以求最後決戰。在敵軍南北夾擊的形勢下,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司令部經過縝密佈置,決心分批吃掉敵人,以求開啟缺口,粉碎敵人合圍的計劃。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反攻的目標首先確定在對以萊蕪爲中心的國民黨軍隊的包圍上。沈振新奉命率部參戰,戰士們冒着嚴寒,踏着高低不平的山路,經過急行軍,準時到達萊蕪城北吐絲口附近地區,與友鄰部隊一起完成了對敵李仙洲部五萬餘人的包圍。

萊蕪戰役打響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三十里長的戰線上發起進攻。沈振新部迅速攻佔吐絲口外圍陣地。但敵人憑藉堅固的地堡攻勢和精良的武器裝置,仍在負隅頑抗,與中國人民解放軍不斷糾纏,雙方一度處於僵持狀態。在這關鍵時刻,沈振新根據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的指示,把作爲預備隊的劉勝、陳堅的“老虎團”調往前沿,組成一支突擊隊,越過敵前沿,衝破火力網,插入吐絲口心腹地區。“老虎團” 指戰員奮不顧身地繼續向前突進,很快衝破最後防線,攻佔敵軍師指揮所。敵師長何葬見大勢已去,倉惶化裝出逃,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發現生擒活捉。吐絲口失守,迫使龜縮在萊蕪城中的李仙洲率部突圍。但在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伏擊圈後,終於走投無路,司令官李仙洲也被活捉。萊蕪戰役在不到三天時間內就取得了勝利,殲敵五萬六千餘人,從而瓦解了國民黨軍隊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進逼圍攻。

蔣介石爲了在華東戰場上挽回敗局,飛抵濟南,親自督戰,又命令他的王牌軍七十四師,回蘇北長驅直入山東境內,企圖以它爲核心擺成龜形陣勢,在孟良崮一帶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進行決戰。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站軍決定對單兵冒進的七十四師進行包圍,堅決消滅它以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七十四師是蔣介石手下的特等精銳部隊,師長張靈甫號稱“常勝將軍”。此人憑藉與蔣介石的親密關係,加上裝備精良,因此驕橫異常。

他並未意識到自己眼下的危機。仍然以孟良崮一帶爲據守中心,試圖透過“中間開花”的形式,讓其他部隊配合殲滅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主力部隊。與此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沈振新部接到命令,從魯南星夜兼程趕往沂蒙山區參加會戰。全體指戰員鬥志昂揚,爲報漣水失敗之仇,欲與七十四師一比高下。

孟良崮戰役開始後,在副軍長樑波直接指揮下的劉勝、陳堅“老虎團”殲滅了七十四師一個輜重連,又搶佔了垛莊與孟良崮之間的一個重要高地,堵住了敵人逃生的最後一個缺口。他們與友鄰部隊組成的一個堅強的包圍圈對敵人形成了最嚴重的威脅。這時,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放回的敵營長孫小甫回部隊勸降,七十四師的側翼八十三師又失掉了萬泉山陣地。這一切使張靈甫大爲惱怒,於是調動大批飛機,對圍攻的解放軍陣地狂轟濫炸,以圖報復。包圍七十四師的口袋進一步收縮,戰鬥進入了白熱化階段。軍長沈振新親臨前線指揮戰鬥,劉勝、陳堅的總部隊首先攻上了山腰,敵軍仍在頑抗。中國人民解放軍發揚了大無畏的戰鬥精神,前仆後繼,拼命向前。團長劉勝在激戰中壯烈犧牲,更加激起了戰士們的情緒,奮不顧身攻佔了孟良崮最主要陣地玉皇頂。我軍以一部堅守玉皇頂陣地,以有利地形對付前來增援的敵人,同時又派出一支精幹的隊伍,從絕壁懸崖上踏出一條路來,直搗敵人的指揮機關。戰鬥進入到最後階段,孟良崮山頭的敵人還在作垂死掐扎。”攻上去!“軍長一聲令下,綠色信號彈射向空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像離統之箭衝向敵人的陣地。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激戰,山上大部分敵人被消滅,最後僅剩下張靈甫盤據的山洞。中國人民解放軍一支小分隊在楊軍帶領下出奇制勝,機智勇敢地接近了敵人的巢穴,與洞外及洞裏的敵人展開了血肉的拼殺。張靈甫仍在負隅頑抗,戰士們向洞中射出一排排憤怒的子彈。“張靈甫, 出來!”山洞裏除去槍聲和戰士們怒吼的迴音之外,沒有別的聲音。當戰士們衝進山洞時,發現狂妄驕橫、不可一世的張靈甫已被亂槍打死。國民黨王牌七十四師終於全軍覆沒,中國人民解放軍奪取了孟良崮戰役的最後勝利。孟良崮的主峯上揚起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