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詠懷古蹟·其五》杜甫原文及翻譯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6.75K

作品簡介《詠懷古蹟·其五》由杜甫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作者進謁武侯祠而追懷諸葛亮。全詩以議論爲主,稱頌諸葛亮的英才挺出,惋惜其志不成。詩議而不空,句句含情,層層深入,蕩人胸襟、動爾情懷。但其中把漢室不能恢復歸咎於氣運,卻是宿命觀點。

《詠懷古蹟·其五》杜甫原文及翻譯

詩以議論入之,諸葛功績名垂天地流芳千古,首句已經定下了調子。接着自然是面對“宗臣”遺像肅然起敬了。頷聯評價諸葛才能功績,頸聯讚美諸葛堪比伊尹、呂尚,使蕭何、曹參黯然失色。這一讚美,表現了作者不以事業成敗持評的高人之見,對後世影響深遠。尾聯表達對如此傑出人物竟因爲漢運已終而難酬壯志,最後鞠躬盡瘁積勞成疾而死的一種深惋長嘆。除第二句描寫自己的心情外,其他句皆以議論入詩,卻能議論高妙,情韻流暢,並不給人板滯苦澀之感。

原文

詠懷古蹟·其五

作者: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作品註解

1、垂:流傳。

2、宗臣:世所宗尚的重臣。

3、肅清高:爲其清高而肅然起敬。

4、三分割據:指魏蜀吳鼎立。

5、紆籌策:曲折周密地展運策略。紆[yū] :彎曲,屈。籌策:謀略。

6、雲霄一羽毛:凌霄的飛鳥,比喻諸葛亮絕世獨立的智慧和品德。

7、伯仲之間:伯仲本指兄弟,這裏是說不相上下,也即當於伊呂間求之之意。伊、呂,商代伊尹,周代呂尚,皆輔佐賢主的開國名相。

8、指揮若定:言諸葛亮治政用兵從容鎮定。

9、失蕭曹:意謂蕭、曹雖也是宗臣,比之諸葛亮未免不及。

10、祚:帝位。

作品翻譯

諸葛亮的英名永垂人世,千士流芳;世人所尊崇的重臣遺像,肅穆清高。

天下三分的局勢,是經他策劃運籌;千百年來,他才能象鸞鳳振羽雲霄。

他輔佐劉備,同伊尹呂尚難分上下;指揮從容鎮定,蕭何曹參不能比超。

時運不好,東漢帝業實在難於復興;心志雖堅,終因軍務繁艱死於積勞。

翻譯

諸葛亮的大名永遠留在天地間,他的遺像清高讓人肅然起敬。爲了三分天下週密地籌劃策略,萬代好像鸞鳳高翔,獨步青雲。伊尹、呂尚難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揮軍隊作戰鎮定從容,讓蕭何曹參都爲之失色。漢朝帝位轉移是因爲運氣,諸葛亮也難以復興,但他意志堅決,因軍務繁忙而鞠躬盡瘁。

作品賞析

《詠懷古蹟五首》是杜甫於公元766年(大曆元年)在夔州寫成的一組詩。夔州和三峽一帶本來就有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蹟,杜甫正是借這些古蹟,懷念古人,同時抒寫自己的身世家國之感。這是其中的最末一篇。武侯,即諸葛亮。當時詩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發而爲詩。詩人讚頌了諸葛亮一生的功業和他崇高的人品及他鞠躬盡瘁的精神。作品以激情昂揚的筆觸,對諸葛亮的雄才大略進行了熱烈的頌揚,對其壯志未遂嘆惋不已。全詩議論高妙,頗有情韻。層次分明,動人肺腑。

“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爲宇,古往今來爲宙,“垂於宙”,將時間空間共說,給讀者以“名滿寰宇,萬世不朽”的具體形象之感。首句如異峯突起,筆力雄放。次句“宗臣遺像肅清高”,進入祠堂,詩人瞻望諸葛遺像,不由肅然起敬,遙想一代宗臣,高風亮節,更添敬慕之情。“宗臣”二字,總領全詩。

接下去進一步具體寫諸葛亮的才能、功績。從藝術構思講,它緊承首聯的進廟、瞻像,詩人看了各種文物後,自然地對其豐功偉績作出高度的評價:“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紆,屈的意思。紆策而成三國鼎立之勢,好比鸞鳳高翔,獨步青雲,奇功偉業,歷代敬仰。然而詩人用詞精微,一個“紆”字,突出諸葛亮委屈地處在偏僻的地方,經世懷抱只能算“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業,也只不過是“雄鳳一羽”罷了。“萬古雲霄”句形象有力,議論達情,情託於形,是議論中高於其他詩人之處。

詩人聯想起諸葛亮超人的才智和膽略,如同見到了他那羽扇綸巾、一掃千軍萬馬的瀟灑風度。感情所至,詩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的讚語。伊尹是商代開國君主湯的大臣,呂尚輔佐周文王、武王滅商有功,蕭何和曹參,都是漢高祖劉邦的謀臣,漢初的名相,詩人盛讚諸葛亮的人品與伊尹、呂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從容鎮定的指揮才能卻使蕭何、曹參爲之黯然失色。這一方面是表現了對武侯的極度崇尚之情,同時也表現了作者不以事業成敗持評的高人之見。劉克莊說:“臥龍沒已千載,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許之。此詩儕之伊呂伯仲間,而以蕭曹爲不足道,此論皆自子美髮之。”黃生說:這一評論,“區區以成敗持評者,皆可廢矣。”讀者可見詩人這一論斷的深遠影響。

最後,“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詩人抱恨漢朝“氣數”已終,長嘆儘管有武侯這樣稀世傑出的人物,下決心恢復漢朝大業,但竟未成功,反而因軍務繁忙,積勞成疾而死於征途。這既是對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高尚品節的讚歌,也是對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嘆惋。

這首詩,由於詩人以自身肝膽情志弔古,所以能滌腸蕩心,浩氣熾情動人肺腑,成爲詠古名篇。詩中除了“遺像”是詠古蹟外,其餘均是議論,不僅議論高妙,而且寫得極有情韻。三分霸業,在後人看來已是赫赫功績了,而對諸葛亮來說,輕若一羽:“蕭曹”尚不足道,那區區“三分”就更不值得掛齒。詩句寫得這樣曲折跌宕,處處都是擡高了諸葛亮。這首詩通篇議論但不空泛,句句含情,層層蓄勢,到詩的尾聯達到高潮:“志決身殲軍務勞。”——全詩就結束於這裏的最強音上。(傅經順)

英漢對照

詠懷古蹟五首(之五)

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 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 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 志決身殲軍務勞。

THOUGHTS OF OLD TIME V

Du Fu

Zhuge"s prestige transcends the earth;

There is only reverence for his face;

Yet his will, among the Three Kingdoms at war,

Was only as one feather against a flaming sky.

He was brother of men like Yi and Lu

And in time would have surpassed the greatest of all statesmen.

Though he knew there was no hope for the House of Han,

Yet he wielded his mind for it, yielded his life.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天寶三載(744年),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爲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爲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爲“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爲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爲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峯,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爲“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