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春節的來歷及意義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5W

春節的來歷及意義

春節的風俗由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動,如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 春節的寓意是除舊佈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親朋團圓、歡慶娛樂和飲食爲一體的民俗大節。 在春節期間,人們會進行各種傳統活動,如放爆竹、貼春聯、掛燈籠、吃團圓飯、賞花燈等,這些活動都寓意着祈求新年平安、幸福、健康和繁榮。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爲什麼中國人要過春節,春節代表着什麼?

爲什麼中國人要過春節,春節代表着什麼,它有什麼意義,它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如何,接下來我會從“春節的含義”“春節的來歷”“春節的地位”“春節的意義”“中國人如何過春節”等多個方面來告訴你爲什麼中國人要過春節。

一、什麼節

現在:春節,也叫做中國的農曆新年,是在每年農曆的一月一日,也是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過春節也叫過新年,它代表新的一年的到來,是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春節蘊含着許多的地方習俗和文化底蘊,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節日。

以前:在以前就有春節的說法,但是與現在的春節不一樣,以前的春節是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後面在南北朝的時候,將整個春季泛指爲春節。所以,春節的含義在不同時期也有着不同的定義。


二、春節的來歷:

根據春節的含義不同,我們也可以追溯到不同時期。

1、最早的春節:春節這個說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由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的。與其說以前的春節是一個節日,不如說他是一個時段。上古時期,萬物以天爲本,所以祭祀天地衆神的事務變得尤爲重要,人們會在忙完一年的農事之後,在新的一年的開端,開始祭祀,敬天法祖,感恩祖先,並且祈求在新的一年風調雨順,能夠得到大豐收,保佑全家,驅除。

2、辛亥後的春節:我們現在所說的春節,其實是在辛亥後的1913年定下來的。在以前,農曆的正月初一併不稱作春節,而是有其他的說法,叫做“元旦”“歲首”。但在辛亥之後,建立了,也正是用了世界通用的公曆,爲了區分陽曆和陰曆,就正式命名陰曆的一月一日爲“春節”,而陽曆的一月一日爲“元旦”。


三、春節的地位

1、一年之歲首:春節是在農曆的一月一日,也就是新一年的第一天,稱作“一年之歲首”,作爲一年的第一天,可想而知它的地位是多麼的大。作爲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相比於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春節的意義是最重大的,也是最多人會過的一個節日。

 2、假期最長的節日:相較於其他的有假期的節日,春節是所有節日中假期最長的一個節日。根據2022年節假日的安排,春節與國慶節都是放到了七天之久。相比於其他的三天和五天,也是比較久的假期了。不僅是假期最久的,春節也是度過時間最久的,雖然不少人在七天假期之後就返工了,但是要到正月的十五纔算春節的正式結束。

 3、最盛大熱鬧之節日:在春節,你會看到濃烈的節日氛圍,其場面和局勢都是其他節日沒有的,到處可見的紅色,無論是春聯還是鞭炮,都是非常的喜慶和熱鬧。春節的前一天稱作除夕,在除夕夜,各個地區都有着吃年夜飯的習慣,也是代表着團團圓圓的一頓飯。並且許多人,一年到頭,也只有春節纔有時間可以休息一下,跟家人團聚。

 4、普及度最高:無論是男女老少,你問他春節,即使他不能娓娓道來,他也能給你略說一二,這是因爲春節在人們心中早就烙下了深深的印記,春節就好像人們要吃飯一樣,即使沒人說,也會有人過。可能你問其他節日,很多人不能夠說的很清楚,或者不知道具體的內容,含義,寓意,但是你問春節,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四、春節的意義

 1、代表着一年的新開始:我們在上文也提到了春節是一年之歲首,所以我們過春節,也是爲了迎新年。春節代表着一年的開始,一個好的開始,也是非常重要的,所謂萬事開頭難,所以我們更應該注重春節。辭舊迎新,也是春節的意義之一。

2、寓意着許多美好:春節之所以受到那麼多的重視,也是其中寓意着許多的美好。團園美好,春節無疑最大的美好就是一家人團團圓圓過大年,許多人辛勤工作一整年,盼的就是春節跟家人們團聚,吃上一餐年夜飯。紅紅火火,你在春節會發現到處都是紅色,因爲紅色是代表着喜慶,也是紅紅火火的象徵。 

3、承載文化底蘊:無論是以前的春節還是現代的春節,都有着許多文化底蘊蘊含其中,也有不少地方風俗也隨着春節一起發展。比我的家鄉爲例子,我們深受龍母文化的薰陶,所以會在春節期間,去龍母廟拜龍母,這也成了我們當地的風俗,也是對龍母文化的一種傳承。


五、中國人會怎麼過春節

1、吃團圓飯:春節期間,必不可少的就是吃團圓飯了,一家人齊聚一堂,圍着大大的桌子,吃着熱騰騰的飯菜。團圓飯可以說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一次飯菜了,什麼大魚大肉,年味佳餚,平時很少吃到的都會在吃團圓飯那天看見,大快朵頤。吃團圓飯雖然算不上什麼活動,但確實每年都是不可或缺的,溫暖人心的一頓飯。

 2、貼春聯窗花:春聯和窗花都是新年的紅色元素。一到春節,走到每戶人家的門前,都會發現有一幅嶄新的春聯貼了上去,家裏面的窗戶也有各式各樣的窗花,許多心靈手巧的人就會自己剪各式各樣的窗花來貼。春聯上面的字也代表着每戶人家的美好願望,這不單單中國人過春節的傳統習慣,也烘托了節日的喜慶氣氛。

3、備年貨: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肯定要着重準備一下,必不可少的就是備年貨,這也成爲了家家戶戶的習慣。過年期間,物價也會漲起來,所以我們都會提前備好年貨。瓜子餅乾糖果等等,大包小包的都會往家裏買。除了買年貨,也有不少地方,會自己在家裏面做一些年味美食,比如我們家就會每年炸糖環,作水浸餈等等。備好年貨可以讓自己在新年期間,讓自己吃好,也可以在親戚來拜訪的時候有東西可以招待一下。

 4、穿新衣:“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裏”,一首《小燕子》就唱出了我們每年都會換身新衣裳的習慣。記得小時候,每年母親都會在過年前爲家裏每個人買好新衣裳,先放好,只有過新年那天才能開始穿。人們穿新衣,也是有着辭舊迎新的寓意,每個人都換上新的衣裳,漂漂亮亮開開心心過大年。

 5、放鞭炮:相傳放鞭炮是爲了驅趕年獸,有着驅魔消災的寓意,所以放鞭炮成爲了過年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特別是在農村地區除夕晚上臨近十二點時,會聽到接連不斷的煙花炮竹聲。第二天也會發現,地上到處都是紅色的鞭炮碎,人們一般不會第一時間掃,一般都是等到過完年了纔開始把鞭炮碎掃走。

 6、發紅包:相信每家每戶都會在過年前備好紅包封,放好壓歲錢在裏面,等到過年那一天,晚輩們給長輩們拜年,長輩們就給晚輩們發紅包。但是一般,收了紅包,不能當着長輩的面立馬開啟,這是不禮貌的行爲。發紅包,也有的地區叫作發利是,不同地區,紅包的金額不一,都是爲了圖一個好的兆頭,將好運和祝福帶給晚輩們。

 

7、走親戚:中國人注重你來我往,情深義重的感情,所以爲了聯絡感情,走親戚就成了聯絡感情的一個春節活動。走親戚,用通俗的話講就是拜訪親戚,在過年期間,我們都會買一些水果年貨什麼的,去拜訪親朋好友,一家老小都會出門。一是爲了聯絡一下感情,寒暄一下,二是爲了給他們拜年,很多小孩子也會在走親戚的期間收到更多的紅包。

 


六、結語

 才入新年,喜兩見、希奇盛事。正五旦、虹流電繞,星樞呈瑞。——《滿江紅·才入新年》

 踏着四季輪迴的節奏,從古老的歌謠中走出來,被代代相傳相誦的,是人們奇幻思想中的重要角色——春節。我們卸下舊歲的奔波勞累,細數這一年的風花雪月,用淚與歡笑像過去告別,用紅燈桃符爲春節裝點,用美酒佳餚將春節相迎。迎着將響的鐘聲,隨着時代的腳步聲踏進有一個春節。或許這就是爲什麼中國過春節了吧。

春節的由來習俗及意義😶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歲節(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


❤️‍🩹💛春節的來源:❤️‍🩹💛

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春節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爲。在春節期間,人們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春節的習俗:❤️‍🩹💛

⭐一、灑掃除塵

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中國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迎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裏裏外外都乾乾淨淨的。

⭐二、掛年畫

掛年畫是中國春節特有的風俗。流行於全國各地。新年裏,將年畫在門上或掛在壁上。由古代貼門神演變而來,原爲驅邪,後變成烘托新年熱鬧氣氛和表達人們歡樂的情緒。

⭐三、寫春聯貼門神

春聯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宋代時,人們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後來,人們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除了春聯外,不少地方也保留着貼門神的習俗。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而由於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自此,以這兩位名將作爲門神的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爲流傳。

⭐四、年夜飯

除夕晚上,全家老小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做法是先和麪,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年三十的餃子一般要在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晚上子時再吃,因爲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開始。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五、共飲屠蘇酒

什麼是屠蘇酒呢?屠蘇是一種草名,據說屠蘇酒是漢末名醫華佗創制的,飲屠蘇酒的風俗則是經由唐代名醫孫思邈流傳開來。每年臘月,孫思邈總是要分送給衆鄰鄉親一包藥,告訴大家以藥泡酒,除夕進飲,可以預防瘟疫。此後,經過歷代相傳,飲屠蘇酒便成爲過年的風俗。古人飲屠蘇酒的方法很獨特,平常飲酒是年長者先飲,而飲此酒是從年少的小兒飲起,年長者在後,每人只飲少許,古人解釋說:“少者得歲,故賀之;老者失歲,故罰之。”

⭐六、守歲

晉周《風土記》:“ 蜀之風俗,晚歲相與餽問,謂之餽歲;酒食相邀爲別歲;至除夕達旦不眠,謂之守歲。”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七、壓歲錢

對於小孩子來說,春節期間最開心的就是來自長輩們的壓歲錢。最早的壓歲錢出現於漢代。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是爲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是這樣記載壓歲錢的:“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牀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壓歲錢的寓意爲壓祟、避邪,祝願孩子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八、穿新衣

正月初一穿新衣,是歷代注重的一個過年習俗。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裏說,正月初一“長幼悉正衣冠”。古時荊楚地區的人們在初一早上雞剛打鳴就起來了,首先在庭院前燃放爆竹,以震懾山妖鬼怪,然後穿上新衣服的全家老小按長幼順序相互拜賀。過年了,穿新衣,不僅寓意着新的開始,也蘊含着求吉避兇的美好心願。


❤️‍🩹💛春節對我國人民的意義❤️‍🩹💛

所有中華兒女對於春節都有一種特殊的情感,這種情感你說不出道不明,但是卻能切身感受。“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一年不趕,趕三十年”,這些都說明了春節對於我國人民有着特殊的意義。

而這種特殊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一、一家團圓

從古至今,除夕夜團聚都是不變的主題。在除夕那一天,無論離家多遠的遊子,都會想盡辦法歸家,然後同家人一起吃年夜飯,敬祖守夜。

在這一天,大家在意的並不是那豐盛的年夜飯,也不是那新年紅包,而是在意那一股熱熱鬧鬧的氛圍,在意那一家團聚的喜悅。就像《常回家看看》這首歌唱的一樣: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 二、告別舊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

中華民族是比較注重儀式感的民族。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雖然我們已經知道了放爆竹並不能驅邪,貼門神也並不能守衛門戶,但是我們依舊沒有捨棄過這些行爲和舉動。

這不是因爲我們比較迷信,而是因爲我們堅信這是一種文化底蘊,是我們中華兒女獨特的文化傳承。也正是因爲我們堅信,所以我們樂此不疲。

而在春節這諸多的儀式上,除夕守歲無疑又是重中之重。在古代,人們往往會在一年的最後一天,舉行盛大的宴會,來犒勞自己一年的辛勞,然後靜待天明,爲新的一年驅除邪瘟病疫;現如今,則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飯,看着春晚,然後等待新一年的來臨。

 💡 三、祭奠先祖

在除夕之夜,我們往往還會祭奠先祖,一是爲了緬懷先祖之德,繼承先祖之志;二是爲了禱告先祖保佑子孫,祈盼明年全家安康。

春節對於我們中華兒女來說,意義重大。我們在這其中傾注了太多太多的情感,有小時候的回憶,有長大後的感悟。也正是這份特殊的情感,才能使得春節歷經數千年而不衰,併成爲刻在我們骨子裏的文化。


❤️‍🩹💛結束語:❤️‍🩹💛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它不僅僅代表着新一年的開端,更代表着我們對新一年的期盼,代表着我們中國人獨特的文化傳承。

春節的來歷及重要意義

春節的來歷及重要意義(2023年)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爲。下面我給大家帶來春節的來歷及重要意義,希望大家喜歡!

春節的來歷

中國農曆年的歲首稱爲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象徵團圓、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據記載,中華民族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

相關來歷中國曆代元旦的日期並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爲正月,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爲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十月爲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公元前104年(元封六年),經司馬遷等人提議,漢武帝下令改定曆法。

春節公元前104年,天文學家落下閎等人制訂了《太初曆》,將原來以十月爲歲首改爲以孟春正月爲歲首,後人在此基本上逐漸完善爲我們當今使用的陰曆(即農曆),落下閎也被稱爲“春節老人”。

春節的傳說故事

1、熬年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裏不睡覺,熬夜迎候新一年的到來的風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

探求這個風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着一個的故事:太古時代,有一種兇狠的怪獸,大家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橫,讓人談“年”色變。後來,大家漸漸把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在天黑後竄到很多人羣的地方來吃人,等到雞鳴拂曉,它們便返回林中。

人們由此想出了一套過年的方法:每到這一天黑夜,每家每戶都提早做好晚飯,熄火淨竈,躲在屋裏吃“年夜飯”,因爲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富,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同用餐表明友善團圓外,還須在就餐前先供祭先人,請求先人的神靈保佑,安全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同閒談壯膽。就逐步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氣。

2、過年放爆竹的傳說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的傳說。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也稱“爆仗”、“炮仗”、“鞭炮”。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人們認爲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荊楚歲時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這段記載說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種驅瘟逐邪的音響工具,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習俗從一開始就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據《神異經》說,古時候,人們途經深山露宿,晚上要點篝火,一爲主食取暖,二爲防止野獸侵襲。深山中有一種動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經常趁人不備偷食東西。

人們爲了對付這種動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暴烈聲使其遠遁的辦法。這裏所說動物,名叫“山臊”。古人說它可讓人寒熱,是使人得寒熱病的鬼魅,嚇跑山臊,即驅逐瘟邪,纔可的吉利平安。

據說唐代時,瘟疫四起,有個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裝在竹筒裏,點燃後使其發出更大的聲響和更濃烈的煙霧,結果驅散了山嵐瘴氣,制止了疫病流行。這便是裝硝爆竹的最早雛形。以後火藥出現,人們將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內燃燒,產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間開始普遍用紙筒和麻莖裹火藥編程串做成“編炮”(既鞭炮)。燃放爆竹以成爲具有民族特色的娛樂活動。人們除了辭舊迎新在春節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諸如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及婚嫁、建房、開業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

春節的重要意義

春節作爲我國三十幾個民族共同的重大節日,其間包含着許多固定的年年重複的儀式行爲。例如:放鞭炮、貼春聯、吃年糕、吃餃子、拜年等等。這些儀式活動是包含了很豐富的意義的。所有的意義可以分爲兩大類。第一類是當事人普遍地自覺意識到的意義,這種意義可以透過民俗學者的田野作業而得到。這是當事人進行春節民俗活動的直接的心理支援力量。第二類是當事人意識不到,但是又確實存在於人們的潛意識之中的意義,這種意義必須經過民俗學者的深入分析才能瞭解。這是當事人進行春節民俗活動的潛在的心理支援力量。但是這種力量甚至比前一種更爲強大!因爲它不受人們一時之需的壓迫。所以這兩個層次上的意義都必須加以探索。

值得強調的是:春節不僅僅是社會下層百姓的節日,它也是社會上層分子的節日,所以它才稱得上是我們全民族全社會的民俗節日。郎世寧繪畫作品中就有一幅是表現乾隆皇帝與衆皇子過年的情景,其過年方式與百姓是一樣的——貼春聯,放鞭炮。不過,這兩個社會階層對於春節意義的體驗和認識是同中有異的,並不能強求一致。上層分子所體驗的意義可能有些抽象、深奧;下層所體驗的意義可能有些粗略。民俗學家過去強調下層百姓所體驗的特殊意義,並企圖以之說服全社會,那是必然要失敗的。失敗的表現就是有許多人無法體驗那種特殊意義,並因而感到"沒意思"。本文所討論的有關春節的文化意義將包括以上各個方面,以求對春節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與瞭解。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歲節(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


❤️‍🩹💛春節的來源:❤️‍🩹💛

據史籍記載,春節在唐虞時叫“載”.夏代叫“歲”,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義指穀物生長週期,穀子一年一熱,所以春節一年一次,含有的寓意。又傳,春節起源於原始社會末期的“臘祭”,當時每逢臘盡春來,先民便殺豬宰羊,祭祀神鬼與祖靈,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免去災禍。他們用硃砂塗臉,身披鳥羽,唱跳吃喝,熱鬧非凡。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着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節。

在不同時代,春節的名稱也有不同。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爲“三朝”、“歲旦”、“正旦”;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爲“元旦”、“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爲春節,是辛亥後的事。中華北洋時期,由於那時要改用陽曆,爲了區分農、陽兩節,袁世凱將元旦定義爲西曆01月01日,將農曆正月初一改名爲春節。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人們把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爲春節,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纔算結束。


❤️‍🩹💛春節習俗:❤️‍🩹💛

1、剪窗花

剪貼窗花是衆多年俗中的一種。是在宋元后開始興起的,寄託着辭舊迎新、接福納祥的新年寓意。窗花在南北地區還有不一樣的風格,南方以玲瓏剔透的精緻感爲美,北方以天真渾厚的樸實爲福。除夕夜之前的日子裏,每家每戶門窗上被各種形狀的窗花裝扮起來,讓過年的氣氛更加濃郁了。人們在春節期間貼窗花,以此達到裝點環境、渲染氣氛的目的,並寄託着辭舊迎新、接福納祥的願望。

2、新春掃塵

早在堯舜時期,我國就已經有春節掃塵的習俗。因爲“塵”與“陳”諧音,所以新春掃塵就賦予了新的含義,有“除陳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地出門。

3、貼對聯

春聯,又叫“春貼”、“門對”、“對聯”,是過春節的重要標誌。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上春聯和福的時候,意味着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除了春聯,家家戶戶還要貼窗花、年畫、福字,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

4、年夜飯

年夜飯,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闔家聚餐。團年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席上一般有雞(寓意有計)、魚(寓年年有餘)等以求吉利。中國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這頓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

5、拜年

“過年好”“給您拜年了”。正月初一,人們見面時,都會互致這樣的新年問候。傳統拜年禮儀分三種:一是叩拜。未成年人給輩分較高的長輩拜年時,要行叩首大禮。二是躬身作揖。一般是晚輩向長輩拜年時所用,俗稱“吉拜”。三是抱拳拱手。多是平輩間的拜年。傳說公元前兩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部下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稱爲正月初一。

6、舞龍舞獅

舞龍舞獅,是中國民間傳統習俗。舞龍又稱耍龍燈、龍燈舞。。龍是古老的圖騰,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爲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


我們國家地大物博,人們還會做不同的食物迎接新年,比如南方會搗年糕,北方會蒸花饃饃……不同的是習俗、食物,相同的是人們享受着齊心協力迎新年的歡樂。從千門萬戶飄出的騰騰熱氣,也是對來年生活蒸蒸日上、紅紅火火的祝願呀。

Tags:春節 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