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杜甫的清明怎麼寫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82W
1.杜甫寫的清明什麼意思

本詩大意是清明時節,本該家人團聚,可是對於冒雨趕路的行人來講,不禁心情迷亂,難以平靜,好在找到了解脫的形式。全詩自然流暢、通俗易懂、餘味無窮。

杜甫的清明怎麼寫

這是因爲山西杏花村的白酒,醇香可口,年代長久。在杏花村考古工作者發掘出許多漢代的制酒的工具和酒器,推測大約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北魏時期就大規模地釀造白酒。到了唐代,村裏酒店已經有七十二家了。杏花村的酒聞名於世,李白和杜甫也曾在此飲酒作詩,但杜牧的《清明》詩家喻戶曉。據說,到了清朝,杏花村的酒家已經有了二百二十家。供參考。

2.杜甫的《清明》全文是什麼

《清明》是杜牧寫的,不是杜甫。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賞析:

《江南通志》載: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到過杏花

村飲酒,詩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東南湖等勝景。

本詩寫一個離鄉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綿綿的清明時

節慾借酒澆愁的心情。詩中的行人、酒家、牧童、杏

花村,山道灣灣、春雨飄灑,構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

“清明煙雨畫”。

此詩寫清明春雨中所見,色彩清淡,心境淒冷,歷來廣爲傳誦。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第二句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悽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提出瞭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第四句寫答話帶行動,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詩運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後的手法,餘韻邈然,耐人尋味。

杜牧(公元803-公元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杜牧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3.把杜甫的清明改寫成一篇以描寫節日風俗爲主的小短文

清明節這天,家家戶戶都忙着回家祭祖,老天也格外地傷心,“眼淚”落個不停,到處都煙雨濛濛,給這個令人悲傷的節日增添惆悵的氣氛。

路上的行人滿面哀傷,行色匆匆,幾乎丟魂落魄。 這時的杜牧也行走在路上。

他同樣滿面惆悵,想起別人都忙忙回家祭祖,自己卻身在異鄉,和親人天各一方,無法團聚,一時憂愁無法排解。 走着走着,杜牧便想找個酒館喝點酒,以便借酒澆愁。

這時,不遠處過來一位騎在牛背上的牧童,便上前問道:“請問,小朋友,你可知道哪兒有酒店嗎?” 牧童用手指了指遠處,說:“那兒,杏花村裏有一家酒館。” 詩人杜牧擡頭望去,只見遠處有一座美麗的村莊,那兒開滿杏花——那就是杏花村。

杜牧在酒店喝到酒酣耳熱的時候,不禁詩興大發,叫小二拿來紙筆,懸腕揮毫,寫下了《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4.杜甫描寫“清明”是詩句有哪些

杜甫寫清明的詩詞就兩首,另有兩首寫寒食的也挺貼近清明主題的,一併奉上。

1、《清明》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著處繁花務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

渡頭翠柳豔明眉,爭道朱蹄驕齧膝。

此都好遊湘西寺,諸將亦自軍中至。

馬援徵行在眼前,葛強親近同心事。

金鐙下山紅粉晚,牙檣捩柁青樓遠。

古時喪亂皆可知,人世悲歡暫相遣。

弟侄雖存不得書,干戈未息苦離居。

逢迎少壯非吾道,況乃今朝更祓除。

2、《寒食》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寒食江村路,風花高下飛。

汀煙輕冉冉,竹日靜暉暉。

田父要皆去,鄰家鬧不違。

地偏相識盡,雞犬亦忘歸。

3、《清明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

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胡童結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

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

虛沾焦舉爲寒食,實藉嚴君賣卜錢。

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

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

十年蹴踘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

旅雁上雲歸紫塞,家人鑽火用青楓。

秦城樓閣煙花裏,漢主山河錦繡中。

風水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

4、《寒食夜蘇二宅》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寒食明堪坐,春參夕已垂。

好風經柳葉,清風照花枝。

客淚聞歌掩,歸心畏酒知。

佳辰邀賞遍,忽忽更何爲?

5.杜甫寫的這個清明節是幾月幾日

幾月幾號就不知道了,這個也沒辦法知道,不過清明詩句名篇有很多。

清明節《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宋)王禹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郊行即事》(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清明》 (南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百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明)高啓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江引 清明日出遊》(明)王磐

問西樓禁菸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 長安清明言懷》 (唐)顧非熊

明時帝裏遇清明,還逐遊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裏看花厭此生。 春色來年誰是主,不堪憔悴更無成。

《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唐)賈島

今日清明節,園林勝事偏。 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

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 幾時能命駕,對酒落花前。

《 清明日與友人遊玉粒》 (唐)來鵠

幾宿春山逐陸郎,清明時節好煙光。 歸穿細荇船頭滑,醉踏殘花屐齒香。

風急嶺雲飄迥野,雨餘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罷東回首,滿耳蛙聲正夕陽。

《洛陽清明日雨霽》 (唐)李正封

曉日清明天,夜來嵩少雨。 千門尚煙火,九陌無塵土。

酒綠河橋春,漏閒宮殿午。 遊人戀芳草,半犯嚴城鼓。

《天有霓裳》清明詩 (當代)劉小烽(劉周)

其一:憔悴墳頭土,見之如親人;千古仿徨事,此物最傷情

( 注:丙子,1996年丙子年。評析:凡讀過此詩而到親人墳前者,必能憶起此詩)。

其二:丙子清明:桃花粉紅杏花白,雨打花枝樹樹開;行人面上悄悄下,幾家墳頭哭聲哀

(評析:此詩落筆寫景,以景寓情。先寫嬌嫩豔麗的桃花杏花。次寫風雨撲打着花枝.花兒靜靜的盛開。再寫雨珠或者還夾着淚珠,從行人的臉上悄悄滑落,此時忽又從不遠的幾處墳頭傳出悽惋的哭聲。這是一幅充滿生活氣息的清明上墳場景,淡淡的哀怨中透着微微的溫馨,使人於此覬見生活的平淡與人類繁衍不息的偉大。)

其三:辛已清明:天公無情最無情,不憐人間孝子心;爲賺小可一掬淚,忍教清明雨紛紛

(注:辛巳:2001年辛巳年。小可:作者謙稱。評析:讀此詩,彷彿清明之雨全由孝子之淚化成,雨與淚交融,淚使雨淒冷。淅淅瀝瀝,紛紛而下者,不正是孝子的心在落淚嗎?)

其四:風吹外婆在時雨,雨打外婆在時風;年年此日都留淚,歲歲墳前奠斯人。

其五:陰陽無途通音問,清明尋路且上墳;點點淚和紙錢化,水酒少去不見人。

其六:道邊衰草萌生意,一點新綠妝枯黃,縱然無雨猶下淚,外婆墳在堆雲旁。

其七:墳頭掊土新疊舊,墳前草木枯又青;音容應在此地下,湮沒黃塵多少春。

葬祭名篇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東坡悼愛妻詞賞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6.杜甫的清明詩是

這是杜牧的詩

賞析: 《江南通志》載: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到過杏花村飲酒,詩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東南湖等勝景。本詩寫一個離鄉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綿綿的清明時節慾借酒澆愁的心情。詩中的行人、酒家、牧童、杏花村,山道灣灣、春雨飄灑,構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清明煙雨畫”。 本詩在1992年香港“唐詩十佳”評選中,被評爲第二佳。 註釋: 1、清明: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約在陽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斷魂:指心裏憂鬱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樣。 3、遙指:指向遠處。 4、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 賞析:清明節,傳統有與親友結伴踏青、祭祖掃墓的習俗。可是詩中的“行 人”卻獨自在他鄉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獨、淒涼的,再加上春雨綿綿不 絕,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煩亂和惆悵,情緒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援。然而“行 人”不甘沉湎在孤苦憂愁之中,趕快打聽哪兒有喝酒的地方,讓自己能置身於人 和酒的熱流之中。於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點出那遠處的一片杏花林。詩歌的結 句使人感到悠遠而詩意又顯得非常清新、明快。

7.把杜甫的<<清明>>寫成散文

杜甫一生詩作頗豐,共創作有1400多首詩歌,10餘篇散文作品。當年,他爲避“安史之亂”,入川后的近10年時間內,創作極其輝煌,共創作800多首不朽詩篇,爲蓬溪留下了唯一散文作品《唐興縣客館記》。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京都長安、東都洛陽先後被叛軍攻佔,唐玄宗倉皇從長安逃往四川,史稱“玄宗幸蜀”。

詩聖杜甫爲避“安史之亂”,於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二月由甘肅成縣來到四川成都。他在四川生活了近十年之久,腳跡踏遍了四川的東西南北,在四川留下了八百多首不朽詩篇。

杜甫爲蓬溪寫下了《逢唐興劉主簿弟》、《重簡王明府》等三首詩作和《唐興縣客館記》一篇散文。《唐興縣客館記》寫道:“中興之四年,王潛爲唐興宰,修厥政事,始自鰥寡煢獨,而和其封內,非侮循循,不畏險膚,而行而一。諮於官屬,於羣吏,於衆庶曰;邑中之政,庶幾繕完矣!惟賓館上漏下溼,吾人猶不堪其居,以容四方賓,賓其謂我何?改之重勞,我其謂人何?鹹曰:誕事至濟,厥載,則達觀於大壯……杜之友嘆曰:美哉!是館也成,人不知,人不怒,廨署之福也,府君之德也……是自辛丑歲秋分,杜氏之老記已。”詩聖杜甫不僅生動描繪了蓬溪縣客館的舊貌換新顏,而且讚揚了蓬溪縣令王潛的人品與政績。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正是唐王朝收復長安、洛陽的第四年,所以稱爲“中興之四年”,這年也正好是“辛丑”年。唐興縣已於唐玄宗天寶之年(公元742年)改稱蓬溪縣了,詩聖杜甫仍循舊名稱唐興,這是中華民族懷古的一種習尚。

據蓬溪縣文化局有關人士介紹:詩聖杜甫是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一生,詩作頗豐,留下了1400多首。散文卻是不多見的“稀世珍寶”!但杜甫卻給蓬溪留下了《唐興縣客館記》這篇傳世佳作。

Tags:杜甫 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