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粉子衚衕的由來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31W

粉子衚衕的由來

粉子衚衕,位於豐盛地區東南部。東西走向,東起西單北大街,西至西斜街。全長390米,均寬4米。明代始稱粉子衚衕,因舊有妓院,故名。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老北京的傳奇故事,都在衚衕裏

《One Night In北京》裏那句 “不敢在午夜問路,怕走到了百花深處”裏的“百花深處”指的是一條衚衕 ,那條衚衕名字就叫“百花深處”。

我沒來北京之前,對北京的衚衕很是好奇,逛的多了,才發現,北京這座城市的古老和傳奇都在衚衕裏,這一條條衚衕承載着北京的歷史和和變遷,讓這座城市看上去偉大而神祕。

北京究竟有多少條衚衕

北京城的歷史有三千多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時期,北京的格局就開始形成。隨後就有了“衚衕”這個詞兒,據說這是從蒙古語中“水井”的發音翻譯而來。北京究竟有多少條衚衕?有句老話是這麼形容的: “有名的衚衕三千六,沒名的衚衕賽牛毛” 。

據元朝史載,當時的衚衕僅有29條;明朝時,北京的衚衕就有上千條了,內城900多條,外城300多條;清朝時期,北京胡同有1800多條;時期,北京胡同有1900多條;新中國剛成立時北京胡同有2550條; 至今爲止,北京胡同共有4000多條 。

北京胡同之“最”

北京最老的衚衕是 三廟街 ,距今已有九百多年曆史;最寬的衚衕是 靈境衚衕 ,全長664米,寬32.18米;最窄的衚衕是 錢市衚衕 ,衚衕全長55米,平均寬僅0.7米,最窄處僅0.4米,兩人對面走過都要側身而行;最長的衚衕是 東西交民巷 ,全長6.5公里;拐彎最多的衚衕是 九道彎衚衕 ,小小的衚衕卻拐了十九道彎,人走進去很容易迷路。

北京胡同的名字

北京胡同的名字十分有趣,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吃喝玩樂、衣食住行、風水人情、歷史典故…應有盡有。而有的衚衕名字可以字面解釋,有的衚衕名字卻是後來音譯的。

跟“吃喝”有關的衚衕: 米市衚衕、油坊衚衕、鹽店大院、醬坊衚衕、醋兒衚衕、茶兒衚衕、乾麪衚衕、細米衚衕、燒酒胡同、豆腐池衚衕;

跟“生活”有關的衚衕: 筆管衚衕、手帕衚衕、取燈衚衕、錐把衚衕、劈柴胡同;

跟“金錢”有關的衚衕: 寶鈔衚衕、金果衚衕、銀閘衚衕、銅光衚衕;

跟“衣服”有關的衚衕: 褲子衚衕、帽兒衚衕、李紗帽衚衕、方巾巷、草帽衚衕、氈子衚衕;

跟“裝扮”有關的衚衕: 胭脂衚衕、翠花衚衕、去珠寶市、香串衚衕;

跟“樹木”有關的衚衕: 柳樹衚衕,棗林衚衕、椿樹衚衕、柳蔭街。

……

北京改過名字的衚衕

大柵欄衚衕: 原來叫“廊房四條”,後來清朝時在街口裝了很大的柵欄,就改名叫“大柵欄”。

鑼鼓巷衚衕: 原來叫“羅鍋巷”衚衕,因爲衚衕形狀兩頭低、中間高,像駝揹人。

百花深處衚衕: 據說明代時有對張姓夫婦買了二三十畝空地,種了很多花卉,品種有百餘種,引來很多人慕名觀賞,因此得名“百花深處”。

楊梅竹斜街: 原來叫“楊媒斜街”,據說街上曾住過一個姓楊的媒婆,做媒很有名。

高義伯衚衕: 原來叫“狗尾(音乙)巴衚衕”,解放後因爲這個詞不雅,就改爲高義伯衚衕。

三不老胡同: 原來叫“三保老爹衚衕”,這裏曾是三寶太監鄭和的故居,鄭和當年被人們稱爲“三保老爹”,後改名。

花枝衚衕: 原來叫“花子衚衕”,“花子”也就是乞丐,因爲衚衕是乞丐聚集地。

小衚衕裏的“大人物”

千萬別小看衚衕裏一座不起眼的房子,也許它前身就是一座王府或者名人的宅院。比如: 東廠衚衕 曾設有明朝的特務機構東廠; 粉子衚衕 曾今是光緒的愛妃珍妃的孃家; 棉花衚衕 裏曾經住過梅蘭芳、蔡鍔; 米市衚衕 裏住過康有爲; 北半截衚衕 有譚嗣同故居; 小楊家衚衕 是老舍先生的出生地; 鐘鼓衚衕 裏曾住過胡適、樑思成、林徽因……

住在衚衕裏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季羨林 先生是這樣描述住在衚衕裏的感覺的:“裏面重樓複閣,四廊盤曲,院落錯落,花園重疊,一個陌生人走進去,必然是如入迷宮,不辨東西…… 外面十分簡單,裏面十分複雜;外面十分平凡,裏面十分神奇 。”

我曾在東四六條的石橋衚衕裏住過一段時間。第一次去的時候,經過 月光衚衕 ,我還驚歎這名字真好聽啊。結果進入衚衕裏繞了又繞,讓方向感不好的我很是緊張,沒想到這小小的通道居然這麼迂迴曲折。

衚衕裏大都住的是老北京,他們大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在衚衕裏住了幾十年。我在房間裏,能清晰地聽見這些老人們聊天,話題無非是家長裏短。夏天的時候,他們在衚衕裏聚集乘涼;冬天的時候,他們在衚衕裏曬太陽。北京人的“喜、怒、哀、樂、憂、愁、歡、悲”就在衚衕裏真實地演繹着。

北京的魅力在於它的古老,它有很多故事。經常去衚衕裏走一走吧,沒準,就會發現很多祕密呢!

古代軍妓住的地方叫什麼

教紡司

京東四牌樓南邊有條本司衚衕。本司就是教坊司,本司衚衕北有演樂衚衕,南有內務部街(明、清叫勾欄衚衕)。四牌樓南邊還有馬姑娘衚衕,四牌樓北還有宋姑娘衚衕、粉子衚衕。 宋元以來,勾欄一直是演出遊樂場所。後來也把妓院叫勾欄。而演樂、粉子和衆姑娘衚衕也是妓院所在。《析津日記》、《日下舊聞考》、《宸垣識略》都說就是舊日的北里。

北里是唐代的故事。宣宗以後,貴族子弟、新進舉子盛行冶遊。妓女聚居地叫平康里,在長安北門內,所以叫北里。

這樣,東四牌樓南北好多條衚衕,元、明時就是。但它不是一般的妓院。乾隆時吳長元的《宸垣識略》說得有趣:“京師倡家東、西院籍隸教坊,猶是唐宜春院遺意。東院以瑟,西院以琵琶,借勳戚以避貴遊之擾。”可見這是隸屬於教坊司的官家妓院,妓女會音樂妓藝,大都供奉權貴皇親,這樣可以避免像一般妓院的侵擾。

"衚衕"是怎麼來噠?

衚衕的來源如下:

1、來自蒙語。衚衕,源幹蒙古語aum。元人呼街巷爲衚衕,後即爲北方街巷的通稱。衚衕也叫"里弄(òna)”、“巷弄”、“巷”,是指城鎮或鄉村裏主要街道之間的,比較小的街道,一直通回居民區的內部。

2、衚衕一詞最初見諸元雜曲。關漢卿《單刀會》中,有“殺出一條血衚衕來”之語。元雜劇《沙門島張牛煮海》中,張羽問梅香:“你家住哪裏?”梅香說:“我家住磚塔兒衚衕。”磚塔衚衕在西四南大街,地名一直未變。

3、北京胡同。有人稱北京的古都文化爲“衚衕文化”或“四合院文化”。

衚衕這個詞是怎麼來的衚衕這個詞出自哪裏

衚衕一詞最早源自蒙古語gum,元朝時,元人稱呼街巷爲衚衕,後來慢慢演變成我國北方對於街巷的通稱。衚衕,也叫“里弄”“巷弄”“巷”,是指城鎮或鄉村裏主要街道之間的、比較小的街道,一直通向居民區的內部。它是溝通當地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元人呼街巷爲衚衕,後即爲北方街巷的通稱。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你孩兒到那江東,旱路里擺着馬軍,水路里擺着戰船,直殺一個血衚衕。”

”清袁啓旭《燕九竹枝詞》:“鞭梢亂點出衚衕,道遇諸王一陣風。”《老殘遊記》第六回:“我也是聽人家說的,府裏南門大街西邊小衚衕裏,有一家子,只有父子兩個。”葉聖陶《線下·馬鈴瓜》:“從我家到貢院前,不過一里光景的路,是幾條冷落的衚衕。”

衚衕是井的音譯,這一點沒有什麼疑問。但有幾點還必須強調一下,衚衕和井,在元大都時代都有了“市”的意思,沙絡市也可以叫沙絡衚衕,是珊瑚市的意思。在古代漢語裏本來就有“市井”一詞,“因井而成市”。同在元大都時代,衚衕和井也有了“大街”的意思,《析津志》鐘樓:“樓有八隅四井之號,蓋東西南北街道最爲寬廣”。意思很清楚,“井”等於大街。

"衚衕"即小街巷,在上海稱“弄”。明代以後被官方規範爲“衚衕”。過去一般認爲"衚衕"是蒙古語城鎮的音譯或是蒙古語“水井”的藉詞,因爲凡有居民聚落處必有水源,北京城區以水井爲中心,分佈居民區由來以久。《北京晚報》又刊登了新的考證文章,認爲“衚衕”不是蒙古語“水井”的藉詞,是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