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全國茶葉種植面積排名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47W

目前沒有最新的全國茶葉種植面積排名數據可用,但根據2019年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8年我國茶葉種植面積爲352.67萬公頃,位列全球第一。其中,主要產茶省份包括雲南、福建、四川、安徽、湖南等。

全國茶葉種植面積排名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茶葉的國家、茶葉種植歷史最爲悠久、茶園面積從古至今穩居世界第一、中國茶樹品種最多......

國際茶葉委員會(ITC)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世界茶園總面積已經達到500萬公頃,共有6個國家茶葉種植面積在10萬公頃以上。

其中,我國的茶葉種植面積達到306.6萬公頃,佔全球種植面積的61.4%,遙遙領先排名第二的印度(種植面積63.7萬公頃 ,全球佔比12.7%)。

我國,茶葉面積排名

以2019年的統計數據,全國茶葉種植面積排名前十的分別是:

1,雲南 699.9萬畝 2,貴州 698.7萬畝 3,四川 575萬畝 4,湖北 495萬畝 5,福建 327.8萬畝 6,浙江 306萬畝 7,安徽 280.3萬畝 8,湖南 266.3萬畝 9,陝西 215.4萬畝 10,河南 174.5萬畝

語音朗讀:

中國哪個省份產茶葉最多?

我國有四大產茶區:

一、西南茶區,位於四川、重慶、雲南、貴州這4個省和直轄市。主要種植適合棕壤、赤紅壤的茶樹生長。

二、華南茶區,位於廣西、廣東、海南、福建、臺灣這5個省份。主要種植喬木和灌木類的茶樹。

三、中南茶區,位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這6個省份。適宜種植灌木類的茶樹。武夷巖茶、天目青頂、普陀佛茶等名茶多生長於此。

四、江北茶區,位於河南省。主要適宜種植小葉種茶樹和灌木型中葉種的茶樹。比較適宜綠茶的種植。

擴展資料:

中國現有茶園面積110萬公頃。

茶區分佈遼闊,東起東經122度的臺灣省東部海岸,西至東經95度的自治區易貢,南自北緯18度的海南島榆林,北到北緯37度的山東省榮成市,東西跨經度27度,南北跨緯度19度。共有21個省(區、市)967個縣、市生產茶葉。

茶葉源於中國,茶葉最早是被作爲祭品使用的。但從春秋後期就被人們作爲菜食,在西漢中期發展爲藥用,西漢後期才發展爲宮廷進階飲料,普及民間作爲普通飲料那是西晉以後的事。發現最早人工種植茶葉的遺蹟在浙江餘姚的田螺山遺址,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

茶樹種植的自然條件包括地貌、氣候、土壤類型等。地形以丘陵爲主,排水條件要好。降水充沛,年溫差小、日夜溫差大,無霜期長,光照條件好,這樣的氣候條件適宜各種類型的茶樹生長,尤其適合大葉種茶樹生長。

冬末至夏初日照比較多,夏秋雨多霧大(雲南茶區),日照較少利於茶樹越冬和養分積累,利於夏秋茶的品質。磚紅壤、磚紅壤性紅壤、山地紅壤或山地黃壤、棕色森林土,這些土壤發育程度較深,結構良好,適合茶樹生長。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中國茶區

百度百科-茶葉

我國種植茶葉的面積和產量分別是多少?

到2002年止,全國有20個省、市、自治區1005個縣(市)產茶(包括臺灣省,下同),有茶園119.0萬hm2,居世界第一位,產量75.2萬t,居世界第二位。平均單產爲630kg/hm2,低於日本、斯里蘭卡、印度、肯尼亞等國。在各產茶省中,產茶縣居前三位的是雲南省(114個),四川省(99個),湖南省(92個),最少的是甘肅省(3個);在所產茶類中,綠茶產量約佔73.3%,紅茶佔5.8%,烏龍茶佔10.3%,緊壓茶佔3.4%,其他茶佔7.2%。在出口茶中,綠茶年出口17萬t,佔出口量的67.5%,其他爲烏龍茶和普洱茶等。

2002年各省茶葉面積和產量

怎樣看待中國茶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2019年中國茶園種植面積略增,西南茶區保持我國茶葉種植面積最大的地位。茶葉上游產業的良好發展爲中游、下游及後市場的前景提供了堅固的後盾。

1、我國茶葉種植面積已超4500萬畝

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統計,我國共有18個主要產茶省(直轄市,地區),由於我國主要茶葉種植地多集中於長江中下游,氣候因素、行業景氣度以及規模經濟效應等因素均會對茶園面積產生影響。2018年,我國茶園種植面積爲23年來首次出現下降趨勢,中國茶園種植面積下降到4396萬畝。

2019年國茶園種植面積恢復增長態勢,並增長至4598萬畝,較2018年同比增長4.6%。預計2020年我國茶園種植面積將增長到4754萬畝。

2、西南地區是我國茶葉種植主要區域

從經緯度上來茶葉種植區域,東經122度的臺灣省東岸到東經94度的自治區米林,南自北緯18度的海南省榆林到北緯38度的山東蓬萊的區域,都有茶樹種植栽培,南北緯度跨越20度達到2100千米,東西經度跨度28度,縱橫2600千米的廣大區域。

從種植的具體省份來看,浙江、安徽、福建、江蘇、江西、山東、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海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陝西、雲南、甘肅、、新疆和臺灣等20多個省份1000多個市縣種茶。這裏面既有海拔達到2600米的高山茶園,也有平均在海拔200~300米的低山丘陵和平地茶園。

截止到2019年底,全國茶園種植面積達到了4597.87萬畝,其中最大的是雲南省,達到了699.9萬畝,前一年排名第1位的貴州省退居次席,但是種植面積也達到了698.7萬畝,與雲南相差不大,而排名第3位的是四川省,種植面積達到了575萬畝。雲南、貴州茶葉種植面積約佔全國種植面積的15%,四川約佔全國種植面積的13%。

3、各品種茶葉種植區域分佈

我國的許多的省份都出產茶葉,但主要集中在南部各省。基本分佈在東經94--122度、北緯18--37度的廣闊範圍內,有浙、蘇、閩、湘、鄂、皖、川、渝、貴、滇、藏、粵、桂、贛、瓊、臺、陝、豫、魯、甘等省區的上千個縣市。

茶樹最高種植在海拔2600米高地上,而最低僅距海平面幾十米。在不同地區,生長着不同類型和不同品種的茶樹,從而決定着茶葉的品質,形成了一定的、頗爲豐富的茶類結構。

(1)紅茶生產區域分佈

從產量方面來看,由於各種茶類的對種植環境的要求不同,所以不同茶種的主要產地不同。對於紅茶生產來說,產量比較靠前的是雲南省、福建省和湖北省,三者紅茶產量分別佔全國紅茶產量的22.86%、21.01%和14.32%。

(2)綠茶生產區域分佈

對於綠茶來說,我國生產綠茶數量最多的是雲南省、四川省和湖北省,這三省綠茶產量分別佔全國綠茶總產量的15.9%、14.37%和13.57%。

(3)其他茶類生產區域分佈

對於除紅茶、綠茶外的其他茶種來說,其主要生產區域分佈在福建省、湖南省和雲南省,三者的其他茶產量分別爲37.84%、15.07%和14.68%。

4、中國茶葉種植發展趨勢

我國茶葉行業發展速度較快,但種植生產領域仍然存在較多問題,未來我國茶葉種植領域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無性系良種茶園比例增大、單產增多;標準化生產程度提高、茶葉質量安全體系日益完善;組織化程度提高。

我國是茶葉大國,有哪些地方盛產茶葉的?

衆所周知,茶葉源自於中國。根據《華陽國志·巴志》的記載,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的商周時期,四川巴蜀之地已經開始人工種植茶樹,並將其作爲貢品上貢周王室。而伴隨着歷史長河的向前流淌,茶樹的栽培種植從巴蜀之地走出,向陝西、河南以及長江中下游地區和華南地區迅速擴展。到了今天,現在全國已經有20多個省份1000多個縣市產茶,茶葉已經成爲當地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爲老百姓增產增收和當地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國茶區劃分問題,爲什麼現在要將我國茶葉種植區域劃分爲四大茶區,每個茶區都有哪些特點?希望給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一、現在我國都有哪些地方種茶?

很多人知道我國是茶葉種植生產大國,但是卻不一定搞得清楚,到底有哪些省份都在種植茶樹。在歷史上,茶葉最早是在四川和湖北一帶種植,也就是所謂的巴蜀之地。隨後隨着秦朝的統一,茶葉種植逐漸向當時的經濟文化中心陝西和河南地區擴展,後來又不斷地向長江中下游流域傳播,到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把茶籽帶到臺灣,開闢了臺灣茶區。目前中國茶葉種植區域,從經緯度上來看的話,從東經122度的臺灣省東岸到東經94度的自治區米林,南自北緯18度的海南省榆林到北緯38度的山東蓬萊,南北緯度跨越20度達到2100千米,東西經度跨度28度,縱橫2600千米的廣大區域內,都有茶樹種植栽培。

如果從種植的具體省份來看,浙江、安徽、福建、江蘇、江西、山東、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海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陝西、雲南、甘肅、、新疆和臺灣等20多個省份1000多個市縣市種茶。這裏面既有海拔達到2600米的高山茶園,也有平均在海拔200~300米的低山丘陵和平地茶園。截止到2019年底,全國茶園種植面積達到了4597.87萬畝,其中最大的是雲南省,達到了699.9萬畝,前一年排名第1位的貴州省退居次席,但是種植面積也達到了698.7萬畝,與雲南相差不大,而排名第3位的是四川省,種植面積達到了575萬畝。

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現在全國的茶園種植面積是不斷擴大的,而且茶葉的生產量也在不斷的增多,種植區域以及茶園品種的優良改造正在不斷的提高,質量和效益也有明顯的提升。而且目前各地仍然在大力的發展茶葉生產種植,相信未來我國的茶葉生產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茶葉的種植區域也會進一步的增多。

二、歷史上我國茶區是怎麼分佈和變化的?

1.唐朝八大茶區

在唐朝以前,我國茶葉種植雖然已經向長江中下游地區發展,但總體上仍然集中在四川和湖北以及河南東部等地。到了唐朝之後,茶葉進入到一個大發展大繁榮的階段,也正是到了這一階段,我國有記載的茶區劃分才正式開始。

根據唐代陸羽的《茶經》所記載,在唐朝中後期茶葉種植的州郡一共有43個,共計劃分爲8大茶區,分別是山南茶區、淮南茶區、浙西茶區、劍南茶區、浙東茶區、黔中茶區、江西茶區和嶺南茶區。至八大茶區涵蓋了現在的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江蘇、江西、四川、貴州、安徽等14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其實在陸羽《茶經》裏面,還有一個重要的茶葉種植區,並沒有被劃在這八大茶區之內,這就是雲南茶區,因爲當時的雲南是南詔國。

2.宋元明茶區

在宋朝的時候,茶葉種植生產進一步的發展,特別是向長江流域和淮南一帶擴展。宋朝將全國種植茶樹的66個州242個縣劃分爲5大茶區,分別是江南路、淮南路、荊湖路、兩浙路和福建路。元朝在宋朝茶葉種植區域的基礎上進行了再一次系統劃分,將茶葉劃分爲江西行中書省和湖廣行中書省兩個重要產區。明朝基本上繼承了元朝的茶區劃分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鄭和下西洋將茶籽帶到臺灣開闢臺灣茶區,再次擴大了我國茶葉種植的規模。

3.清朝6大茶類生產中心

清朝茶葉的劃分區域跟以前的朝代有所區別,這是因爲清朝時期茶葉的對外貿易比較發達,再加上茶葉生產技術和加工工藝的逐步完善,我國茶葉六大茶類基本形成,所以在茶區劃分方面就形成了以茶類爲中心的劃分方式。

根據歷史文獻資料記載,清朝時期一共有6大茶類生產中心,分別是磚茶、烏龍茶、紅茶、綠茶、邊茶和珠蘭花茶等生產中心。其中磚茶生產中心主要是在湖北咸寧和湖南嶽陽一帶,烏龍茶生產中心主要是在福建安溪、建甌、崇安一帶,紅茶主要是在安徽祁門、江西武寧和湖南安化等地生產,綠茶主要是在江西婺源、浙江杭州、江蘇虎丘等地生產,邊茶生產中心主要在四川雅安、汶川、安縣等地,而珠蘭花茶則是在廣東省羅定等地區生產。

4.茶區劃分

時期,雖然因爲戰亂的原因,中國茶葉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但是很多茶人還是對我國茶葉的產區劃分進行了高度的概括和總結。其中著名茶人吳覺農和胡浩川就曾經提出將中國劃分爲13個茶葉產區,包括8個外銷茶產區和5個內銷茶產區。陳椽教授則將我國的茶區劃分爲4大塊,分別是浙皖贛茶區,閩臺廣東省茶區、兩湖茶區和雲川康茶區。這些茶區的劃分方式雖然各有特點,各有說法,但是爲我國現代四大茶區的確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現代四大茶區的劃分方式及特點有哪些?

1.四大茶區劃分原則

在建國以後,茶葉的生產和種植得到積極有效的恢復。很多茶學研究學者繼續對我國茶區的分佈進行有效的劃分,比如說莊晚芳教授早在1956年就將中國茶葉生產區域劃分爲華中北區、華中南區、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區以及華南區。而王澤農教授在1958年則提出將我國的茶區劃分爲華中、華南和華西三大區。到了上世紀十年代,很多茶區專家對我國轄區的劃分又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實際上,茶區的劃分應該屬於經濟概念,所以必須在國家總的發展方針的指導之下,然後再結合自然、經濟和社會條件以及注意行政區域的基本完整來考慮。所以,我國現在確立的四大茶區是根據地域差異、產茶歷史、品種類型、茶類結構、生產特點等因素綜合考慮之後進行確定劃分的。這四大茶區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華南茶區、西南茶區江南茶區和江北茶區。

2.四大茶區分佈範圍

華南茶區主要包括福建和廣東中南部,廣西和雲南南部以及海南和臺灣。西南茶區主要包括貴州、四川、重慶、雲南中北部和東南部等地。江南茶區是以長江以南茶區爲主,包括廣東和廣西的北部,福建中北部,安徽、江蘇、湖北省南部以及湖南、江西、浙江等省。江北茶區位於長江以北,秦嶺淮河以南,以及山東沂河以東部分地區,包括甘肅、陝西、河南南部,湖北、安徽和江蘇北部以及山東東南部等地。

這四大茶區基本上是按照相應的行政區劃和茶葉種植類型歷史和生產特點進行劃分的,涵蓋了我國所有的茶葉種植區域。

3.四大茶區生產特點

華南茶區屬於熱帶季風和南帶季風氣候,是我國溫度最高的一個茶區,年平均溫度可以達到20度以上,是最適宜茶樹生長的區域。所以華南茶主要種植喬木型和小喬木型茶樹品種,灌木型樹種也有分佈,但相對數量較少。華南茶區主要生產紅茶、普洱茶六堡茶、綠茶和烏龍茶等。

西南茶區屬於帶季風氣候,相對來說地形更加複雜,而且海拔更高,年平均氣溫比華南地區要低不少,只有14~18度左右。但是西南地區是茶葉的原產地,所以的品質非常的突出,主要的茶樹品種類型包括灌木型、小喬木型和喬木型等,生產的茶葉品類主要是綠茶、普洱茶、邊銷茶和花茶,當然還有紅茶。

江南茶區基本上是以中帶季風氣候爲主,但是南部則爲南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5.5度以上,同樣也是茶樹比較適宜生長的區域。江南茶區種植的品種主要是灌木型中葉種和小葉種,小喬木型的中葉種和大葉種也有分佈,但是數量較少。江南茶區主要生產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和黑茶,可以說全國十大名茶中大部分都是在江南茶區出產。

江北茶區屬於北帶和暖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都在15度以下,所以相對於其他幾個茶區來講,茶葉生長的時間更長,茶葉的上市時間更晚。江北茶區總體上是以灌木型中小葉種,主要生產綠茶。江北茶區綠茶的最大特點就是香高味濃,因爲其茶葉的生長時間長,內質豐富。

總的來說,在我國幾千年的茶葉種植發展史上,茶區的劃分是根據茶葉種植規模不斷擴大以及整個經濟社會發展變化所進行確定的。我國四大茶區的確定,不僅有助於茶葉生產種植規模的提升,同時還可以發揮區內生態經濟技術優勢,提升我國產業總體的競爭力。

2021年全球茶葉種植面積

你是想問2021年全球茶葉種植面積是多少嗎?2021年全球茶葉種植面積是500萬公頃,從各國種植面積情況來看,2021年全球茶葉種植面積爲500萬公頃,茶葉產量589.7萬噸,全球茶葉總出口量爲185.4萬噸;其中,我國茶葉種植面積和產量排名第一。因此2021年全球茶葉種植面積是500萬公頃。

廣西適合種植單叢茶嗎

適合種植。

廣西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非常適宜茶樹生長。從目前廣西茶葉種植區域來看,主要包括桂東北、桂東南、桂中、鬱江流域、左江流域、右江流域、龍江流域和北部灣等茶區,以種植綠茶、紅茶、黑茶和花茶爲主。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8年底,廣西茶葉種植面積達到115.6萬畝,幹毛茶產量達到73000噸,排名全國第12位。2018年廣西茶葉產值56.97億元,排名第13位。

茶葉市場分析

我國是世界第一產茶大國,目前全國茶葉種植面積達1770萬畝,年產茶葉75萬噸,年產值85億元。江蘇是全國茶葉加工最發達的省份之一,全國十大名茶有兩個產自江蘇,全省種植面積爲28萬畝,年產茶葉1.2萬噸左右,以名優茶爲主。我市茶葉生產集中在西部丘陵地區,近年來,我市各地不斷加大茶葉擴面和更新改造力度,以“綠楊春”爲代表的名特優茶產量不斷提高,全市茶葉生產呈現穩步推進態勢。據統計,全市現有茶園3.5萬畝,其中今年新拓0.4萬畝;春季產茶250噸,其中名特優茶76噸,佔30.4%;春茶總產值達4770萬元,名特優茶產值爲3100萬元,佔65%。

綜觀茶葉市場,具有明顯的市場走勢:

一是茶葉市場消費保持穩中有升,價格基本保持穩定,沒有大起大落現象。世界人均年消費茶葉近500克,英國人均年消費2460克,日本人1005克,愛爾蘭3170克,中國330克,香港特別行政區1370克。有理由說茶葉消費潛力很大。發展茶葉生產具有廣闊前景。

二是更取向消費名特優新茶葉。從“物質”轉向“感覺”的消費變化已逐漸顯現。茶葉消費依據不同地區的飲用習慣而不同,但主要趨向消費名特優新茶。目前消費市場中,低檔茶滯銷,大宗粗茶積壓,而價格昂貴的名優茶、名牌茶走俏,高檔茶暢銷不衰。名優茶的價格起碼要高於一般茶葉50%以上。僅僅揚州市場,每年名特優茶的需求量就達到300噸左右。近年來,優質“綠楊春”春茶每斤價格一直穩定在300元左右,新上市的茶葉有的每斤高達1000多元。

三是更加註重茶葉的安全。隨着人民食品安全意識的增強以及進口國各種重金屬及農藥殘留標準的不斷提高,茶葉生產今後必須更加重視無公害生產,建立優良的茶葉生產生態環境和嚴格的無污染加工流程,超標茶葉今後在市場將無立足之地。

四是更加註重產品的包裝。茶文化將進一步得到發揚光大,優質的茶葉包裝是茶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中國茶葉市場年消費量

2007年,各地發展茶葉生產的積極性依然高漲,尤其是中西部地區,沒有放慢發展新茶園的步伐。在雲南,年初由於普洱茶形勢喜人,加速了茶園發展的進程。不僅如此,河南、湖北、貴州、四川等地,在當地的高度重視下,對新發展茶園給予很大的和資金扶持,促進了這些地區的茶園面積的快速增長。2007年我國的茶葉面約爲達到160萬公頃,比上年增加10.3 %。

我國茶園種植面積爲世界第一,產量列世界第二。2007年1-10月,我國茶葉出口23.73萬噸,出口金額4.94億美元,平均單價2,081美元/噸,數量同比下降1.91%,金額和均價同比分別增長7.82%和9.92%。按出口數量排序,位居我茶葉出口前10位的國家和地區摩洛哥、日本、美國、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聯邦、香港、加納、毛里塔尼亞、阿爾及利亞和塞內加爾,上述地區之和佔1-10月我茶葉出口總量67.68%。

目前我國的茶葉市場已進入了優勝劣汰的競爭時代,開始由創名優茶發展到創名牌茶。如今的消費者不僅看重茶葉的質量,也注重茶葉的品牌、包裝、對名牌茶的質量、歷史、美感也越來越挑剔。而近幾年新開發的茶園將陸續投產,有的已經進入豐產期,產量帶來的壓力將會更加嚴峻。

中國哪裏的茶葉比較好?

我國是一個產茶大國,茶葉的種植面積佔全世界的一半以上,每年茶葉的產量也位居世界前列,尤其是南方地區很多省份都有茶葉的種植和生產,茶葉也成爲我國對外出口產品中的重要一部分。

一、武夷山市

武夷山市位於中國福建省北部,除了武夷山風景區風景出名之外,還盛產名茶,著名的有武夷巖綠、武夷水仙、武夷肉桂、武夷巖茶(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八角亭龍鬚茶、正山小種紅茶、金駿眉等。

二、安溪縣

安溪縣位於福建省南部,是中國烏龍茶之鄉,著名的茶葉品種有安溪烏龍四大“名旦”(安溪鐵觀音、黃金桂、本山、毛蟹)、梅佔等。

三、臺灣省

臺灣省不但經濟發達、旅遊資源豐富,也是產茶大省,名茶種類繁多,著名的有凍頂烏龍、東方美人茶、文山包種茶、木柵鐵觀音、阿里山珠露茶等。

四、黃山市

黃山市位於安徽省南部,除了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黃山風景區之外,還有諸多著名的茶葉,比如黃山毛峯、老竹大方、太平猴魁、休寧松蘿、黃山綠牡丹、屯溪綠茶、祁門紅茶、珠蘭花茶等。

五、潮汕地區

潮汕地區位於廣東沿海一塊,包括汕頭、潮州、揭陽3市。潮汕功夫茶盛極一時,著名茶葉品種有鳳凰單叢、嶺頭單叢、鳳凰水仙、石古坪烏龍等。

這5個地區,相信大部分人都聽說過、去過。這些著名的茶葉對愛茶之人來說,也早已聽聞、品嚐。不過,我相信,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心境與收穫。

中國產茶的地方多不勝數,每一個茶葉產地因爲其特殊的地理、氣候和人文,所產的茶葉也獨具特色,別有風格。每個人的口感偏好不同,所喜歡的茶也會不同。每種茶都各具特色,再加上自身品質優良導致的擁躉偏愛,於是就有了所謂的中國名茶。

全國各種茶葉的產地

龍井產自浙江的杭州獅峯山、梅家塢、翁家山、雲棲、虎跳、靈隱一帶,位於北緯30°15′;洞庭碧螺春產自江蘇太湖洞庭山上 ,地處北緯31°左右 ;君山銀針由湖南嶽陽洞庭湖中君山島上所生產,爲北緯29°15′。

四川名山縣蒙頂山所產之蒙頂甘露,在北緯29°58′;安徽黃山之黃山毛峯,恰好在北緯30°08′;六安瓜片則產自安徽省六安、金寨、霍山三縣的毗鄰山區。

世界四大紅茶之一的祁門紅茶產區則在北緯29°35′-30°08′之間,另外還有信陽毛尖(產自北緯32°13′)和安溪鐵觀音(位於北緯25°07′)。

擴展資料:

一、龍井茶:

龍井茶素以色翠、形美、香郁、味醇冠絕天下,其獨特的“淡而遠”“香而清”的絕世神采和非凡品質,在衆多茗茶中獨具一格,冠列中國十大名茶之首。

龍井茶採摘有三大特點:一早,二嫩,三勤。茶農常說,“茶葉是個時辰草,早採三天是個寶,遲採三天變成草。”龍井茶還以採摘細嫩而著稱,鮮葉嫩勻度構成龍井茶品質的基礎。勤是指採大留小分批採摘,全年採摘在30批左右。

傳統的龍井炒制有十大手法:拋、抖、搭、煽、搨、甩、抓、推、扣和壓磨,不同品質的茶葉又有不同的炒制手法。

二、黃山毛峯:

黃山毛峯產於安徽黃山。黃山風景優美,山高林密,日照短,雲霧多,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茶樹得到雲霧的滋潤,沒有寒暑的侵襲,孕育出良好的品質。黃山毛峯採製十分精細。製成的毛峯茶外形細扁微曲,狀如雀舌,帶有金魚葉;

芽肥壯、均勻、整齊、多毫,色澤嫩綠微黃而且油潤,俗稱“象牙色”。黃山毛峯品質優異,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黃山風景區境內海撥700~800米的桃花峯、紫雲峯、雲谷寺、鬆谷庵、吊橋庵、慈光閣一帶爲特級黃山毛峯的主產地。風景區外周的湯口、崗村、楊村、芳村也是黃山毛峯的重要產區,歷史上曾稱之爲黃山“四大名家”。

三、碧螺春簡介:

碧螺春是中國傳統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已有1000多年曆史。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

唐朝時就被列爲貢品,古人們又稱碧螺春爲“功夫茶”、“新血茶”。進階的碧螺春,茶芽之細嫩0.5公斤幹茶需要茶芽6-7萬個。炒成後的幹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捲曲成螺,產於春季,故名“碧螺春”。

此茶沖泡後杯中白雲翻滾,清香襲入,是中國的名茶。主要工序爲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乾。

四、六安瓜片簡介:

六安瓜片,中華傳統歷史名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簡稱瓜片、片茶,產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別山一帶,唐稱“廬州六安茶”,爲名茶;明始稱“六安瓜片”,爲上品、極品茶;清爲朝廷貢茶。

六安瓜片,爲綠茶特種茶類。“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蘊和豐厚的文化內涵。在世界所有茶葉中,六安瓜片是唯一無芽無梗的茶葉,由單片生葉製成。去芽不僅保持單片形體,且無青草味;

梗在製作過程中已木質化,剔除後,可確保茶味濃而不苦,香而不澀。六安瓜片每逢穀雨前後十天之內採摘,採摘時取二、三葉,求“壯”不求“嫩”。

五、祁門紅茶簡介:

祁門紅茶簡稱祁紅,茶葉原料選用當地的中葉、中生種茶樹“櫧葉種”(又名祁門種)製作,是中國歷史名茶,著名紅茶精品。由安徽茶農創制於光緒年間,但史籍記載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陸羽的茶經。產於安徽省祁門、東至、貴池(今池州市)、石臺、黟縣,以及江西的浮樑一帶。

“祁紅特絕羣芳最,清譽高香不二門。”祁門紅茶是紅茶中的極品,享有盛譽,是英國女王和王室的至愛飲品,高香美譽,香名遠播,美稱“羣芳最”、“紅茶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