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古代飲茶禮儀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65W

古代飲茶禮儀

古代飲茶禮儀是指在中國古代,人們在飲茶過程中遵循的一套規矩和習慣。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古代飲茶禮儀:

1. 接茶禮:主人先把熱水倒入茶碗中,再將熱水倒掉,以清洗茶具。隨後用茶葉衝泡茶水,將茶碗遞給客人,稱爲“接茶”。客人端起茶碗,先聞茶香,再品茶湯。

2. 三味茶禮:所謂“三味”即茶、清水、蜜糖。主人先倒入清水,然後把茶葉放進茶壺裏,等待一段時間後再加入蜜糖,讓茶的味道更加香甜。

3. 接杯禮:在飲茶的過程中,如果客人要喝酒,主人就要進行“接杯禮”。主人先用一隻杯子,將酒倒入另一隻杯子中,再將酒杯遞給客人,客人接過酒杯,表示感謝。

4. 迎客送茶:在古代,主人要迎接客人時,要先送茶。當客人喝過茶後,主人再做其他安排。

5. 茶藝表演:在古代,一些技藝精湛的茶藝師會表演各種茶藝,例如煮茶、泡茶、倒茶等。客人可以欣賞到華麗的舞蹈和茶藝表演。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古代飲茶禮儀”主要包括:鞠躬禮、敬茶禮儀、叩手禮、茶具要清潔、先尊後卑,先老後少、茶水要適量、叩指禮、端茶要得法、茶水濃度要恰當、伸手禮、煎茶、倒茶、鞠躬禮、敬茶禮儀、叩手禮、茶具要清潔、先尊後卑,先老後少、茶水要適量、叩指禮、端茶要得法、茶水濃度要恰當、伸手禮、煎茶、倒茶,並且大部分用戶都認爲鞠躬禮更好。

(一)鞠躬禮 分爲站式、坐式和跪式三種。根據行禮的對象分成"真禮"(用於主客之間)、"行禮"(用於客人之間)與"草禮'(用於說話前後)。站立式鞠躬與坐式鞠躬比較常用,其動作要領是:兩手平貼大腿徐徐下滑,上半身平直彎腰,彎腰時吐氣,直身時吸氣。彎腰到位後略作停頓,再慢慢直起上身。行禮的速度宜與他人保持一致,以

敬茶禮儀。敬茶應雙手奉上,一般首杯茶要敬給桌上德高望重者。當賓主邊談邊飲時,要及時添加茶水,體現對賓客的尊重。客人則需善“品”,小口啜飲,滿口生香,而不能作“牛飲”姿態。 客人用拇指、食指捏起茶盅,觀色嗅味,放於鼻脣之間細體味,入定出神,微合雙眼,仰首深吸氣,放神品論。

叩手禮 叩手禮意指手指輕輕叩擊茶桌來行禮,單指叩擊茶桌兩三下,表示謝謝你的寓意。有的地方,前輩給晚輩倒茶時,晚輩必須雙手指叩擊茶桌以示謝謝。 【泡茶禮儀】 室內基本陳設:茶師位置一般在室內北面,對面隨意擺放幾張繡墩作爲主人和客人的座位。中式茶道中的坐次很隨便,不拘一格,主要是感受自然的氛圍(日本茶道

茶具要清潔 家裏賓客來訪,先讓坐,後備茶。衝 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乾淨。清洗乾淨後最好再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 這是禮誠待客最基本的禮儀規矩。

02. 先尊後卑,先老後少。到人家跟前說聲“請喝茶”,對方回以“莫拘禮”、“莫客氣”、“謝謝”。如果是較多人的場合,杯不便收回,放在各人面前桌上。在第一次斟茶時,要先尊老後卑幼,第二遍時就可按序斟上去。

茶水要適量 泡茶的時候,茶葉要適量。放太多,茶味會過濃,放太少,泡出的茶沒什麼味道。倒茶的時候,不管是大杯還是小杯,都不能倒

(三)叩指禮 此禮是從古時中國的叩頭禮演化而來的,叩指即代表叩頭。早先的叩指禮是比較講究的,必須屈腕握空拳,叩指關節。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演化爲將手彎曲,用幾個指頭輕叩桌面,以示謝忱。

端茶要得法 中國的傳統習慣是隻要兩手健全,都必須用雙手給客人端茶。此外,雙手端茶也要有講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 添茶要及時 要時刻關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時,要義不容辭及時去添茶。添茶時,必須先給客人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

茶水濃度要恰當 泡茶,茶葉用量要 適當,不宜過多,。。

伸手禮 伸手禮是茶事活動中常見的禮節,主要用於介紹茶具、茶葉、賞茶和請客人傳遞茶杯等。行伸手禮的時候,手指要織染併攏,大拇指往內靠,右手由胸前自然向右前伸,手心向上,同時講:請、請觀賞、謝謝等。

①煎茶。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九)倒茶。將小茶盅一字兒排開,提起茶壺來回衝注,俗稱“巡河”。切忌一杯倒滿後再倒第二杯,以免濃淡不均。 (十)敬茶。雙手捧上第一杯茶,敬奉在座的客人;如客人不止一位時,第一杯茶應奉給德高望重的長者。 (十一)品茶。客人捏着小茶盅,觀茶色,嗅茶味,聞茶香,然後騰挪於鼻脣之間,或嗅或啜,如醉如癡,物我兩忘。

古代飲茶的禮儀介紹

古代 飲茶 有哪些 禮儀 呢?一起來學習一下吧!以下是我爲你精心整理的古代飲茶的禮儀介紹,希望你喜歡。

古代飲茶的禮儀

  清潔茶具

  客人進屋後,先讓座,後備茶。沖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乾淨,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難免沾上灰塵、污垢,更要細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沖茶、倒茶之前最好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樣,既講究衛生,又顯得彬彬有禮。如果不管茶具乾淨不乾淨,胡亂給客人倒茶,這是不禮貌的表現。人家一看到茶壺、茶杯上的斑斑污跡就反胃,怎麼還願意喝你的茶呢?現在一般的公司都是一次性杯子,在倒茶前要注意給一次性杯子套上杯託,以免水熱燙手,讓客人一時無法端杯喝茶。

  沏茶

  茶葉容易沾染其他雜味,故而應儲存在密閉茶筒中。沏茶時,宜用竹或木製的茶匙攝取茶葉,忌用手抓,以免手不潔淨造成污染,或混入雜味。若無合適茶匙,可將茶筒傾斜對準壺口、杯口輕輕抖動,使適量的茶葉抖入壺或杯中,接着可將開水傾入,將蓋兒蓋好,5分鐘後即可飲用。所沏之茶,要濃淡適宜。我國多以花茶、綠茶招待客人。

  上茶

  家庭待客,視情況,由晚輩或女主人、男主人親自上茶。公務場合,招待賓客,一般由服務人員用茶盤送上。上茶順序是先客、後主,先上司、長者、女士,後陪同、晚輩、男士。人員衆多,則應從主賓、主人起,由近而遠,漸次而行。將茶端至客人面前,略躬身,說“請用茶”,也可伸手示意,說聲“請”。

  敬茶

  客人進入客廳前一兩分鐘,就應把茶沏好,待客人落座後,即把茶端送到客人面前。以右手持茶杯託,左手護杯,從客人的左後側,雙手將茶杯遞上。茶杯放在客人面前右手附近,杯耳應朝向客人右手位置,便於客人端杯飲用。使用無茶托杯子,則以右手持杯耳,以雙手姿態捧上。避免在客人正前方上茶,不可單獨使用左手上茶。客、主雙方人多,亦可預先將茶杯放在茶几上,先沏小半杯,待客人落座後續水,一可保證茶可充分沏開,二可讓客人喝上熱茶。

  添茶

  如果上司和客戶的杯子裏需要添茶了,你要義不容辭地去給他們添茶。你可以示意服務生來添茶。讓服務生把茶壺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親自來添則更好——這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的時候最好的掩飾 辦法 。當然,添茶的時候要先給上司和客戶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這樣也體現出自己對上司和客戶的尊重。

  古代十大茶語 典故

  1、孫皓賜茶代酒

  據《 三國 志·吳志·韋曜傳》載:吳國的國君孫皓,嗜好飲酒,每次設宴,來客至少飲酒七升。但是他對博學多聞而酒量不大的朝臣韋曜甚爲器重,常常破例。每當韋曜難以下臺時,他便“密賜茶荈以代酒”。這是“以茶代酒”的最早記載。

  2、陸納杖侄

  晉人陸納,曾任吳興太守,累遷尚書令,有“恪勤貞固,始終勿渝”,的口碑,是一個以儉德著稱的人。有一次,衛謝安要去 拜訪 陸納,陸納的侄子陸俶對叔父招待之品僅僅爲茶果而不滿。陸納便自作主張,暗暗備下豐盛的菜餚。待謝安來了,陸俶便獻上了這桌豐筵。客人走後,陸納憤責陸俶“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穢吾素業”。並打了侄子四十大板,狠狠教訓了一頓。事見陸羽《茶經》轉引晉《中興書》。

  3、單道開飲茶蘇

  陸羽《茶經七之事》引《藝術傳》曰:“敦煌人單道開,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藥有鬆、桂、蜜之氣,所飲茶蘇而已。”單道開,姓孟,晉代人。好隱棲,修行辟穀,七年後,他逐漸達到冬能自暖,夏能自涼,晝夜不臥,一日可行七百餘里。後來移居河南臨漳縣昭德寺,設禪室坐禪,以飲茶驅睡。後入廣東羅浮山百餘歲而卒。

  所謂“茶蘇”,是一種用茶和紫蘇調劑的飲料。

  4、王濛與“水厄”

  王濛是晉代人,官至司徒長史,他特別喜歡茶,不僅自己一日數次地喝茶,而且,有客人來,便一定要客同飲。當時,士大夫中還多不習慣於飲茶。因此,去王濛家時,大家總有些害怕,每次臨行前,就戲稱“今日有水厄”。事見《世說新語》:“王濛好飲茶,人至輒命飲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雲‘今日有水厄’”。

  5、王肅與“酪奴”

  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卷三載:“肅初入國,不食羊肉及酪漿等物,常飯鯽魚羹,渴飲茗汁。京師士子見肅一飲一斗,號爲漏,經數年已後,肅與高祖殿會,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謂肅曰”卿中國之味也,羊肉何如魚羹,茗飲何如酪漿?“肅對曰“羊者是陸產之最,魚者乃水族之長,所好不同,並各稱珍。以味言之,是有優劣,羊比齊魯大邦,魚比邾莒小國,惟茗不中與酪作奴”。

  肅,即王肅,字恭懿,琅邪(今山東臨沂)人。曾在南朝齊任祕書丞。因父親王奐被齊國所殺,便從建康(今江蘇南京)投奔魏國(今山西大同,是其國都)。魏孝帝隨即授他爲大長史,後來,王肅爲魏立下戰功,得“鎮南”之號。魏宣武帝時,官居宰輔,累封昌國縣侯,官終揚州刺史。王肅在南朝時,喜歡飲茶,到了北魏後,雖然沒有改變原來的嗜好,但同時也很會吃羊肉奶酪之類的北方食品。當人問“茗飲何如酪漿?”時,他則認爲茶是不能給酪漿做奴隸的。意思是茶的品位並不在奶酪之下。

  但是,後來人們卻把茶茗稱作“酪奴”,將王肅的本意完全弄反了。

  6、李德裕與惠山泉

  李德裕,是唐武宗時的宰相,他善於鑑水別泉。尉遲偓的《中朝 故事 》中記述:李德裕居廟廊日,有親知奉使說口(注今江蘇鎮江)。李曰:“還日,金山下揚子江中急水,取置一壺來”。其人忘之,舟上石頭城,方憶及,汲一瓶歸京獻之。李飲後,嘆訝非常,曰:“江南水味,有異於頃歲,此頗似建業石頭城下水”。其人謝過,不敢隱。唐庚《鬥茶記》載:“唐相李衛公,好飲惠山泉,置驛傳送不遠數千裏”。這種送水的驛站稱爲“水遞”。

  時隔不久,有一位老僧拜見李德裕,說相公要飲惠泉水,不必到無錫去專遞,只要取京城的昊天觀後的水就行。李德裕大笑其荒唐,便暗地讓人取一罐惠泉水和昊天觀水一罐,做好記號,並與其他各種泉水一起送到老僧處請他品鑑,找出惠泉水來,老僧一一品賞之後,從中取出兩罐。李德裕揭開記號一看,正是惠泉水和昊天觀水,李德裕大爲驚奇,不得不信。於是,再也不用“水遞”來運輸惠泉水了。

  7、苦口師

  苦口師是茶的別名。

  晚唐著名詩人皮日休之子皮光業(字文通),自幼聰慧,十歲能作詩文,頗有家風。皮光業容儀俊秀,善談論,氣質倜儻,如神仙中人。吳越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拜丞相。

  有一天,皮光業的中表兄弟請他品賞新柑,並設宴款待。那天,朝廷顯貴雲集,筵席殊豐。皮光業一進門,對新鮮甘美的橙子視而不見,急呼要茶喝。於是,侍者只好捧上一大甌茶湯,皮光業手持茶碗,即興吟到:“未見甘心氏,先迎苦口師”。此後,茶就有了“苦口師”的雅號。

  8、謙師得茶三昧

  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蘇東坡第二次來杭州上任,這年的十二月二十七日,他正遊覽西湖葛嶺的壽星寺。南屏山麓淨慈寺的謙師聽到這個消息,便趕到北山,爲蘇東坡點茶。蘇軾品嚐謙師的茶後,感到非同一般,專門爲之作詩一首,記述此事,詩的名稱是《送南屏謙師》,詩中對謙師的茶藝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道人曉出南屏山,

  來試點茶三昧手。

  忽驚午盞兔毛斑,

  打作春甕鵝兒酒。

  天台乳花世不見,

  玉川鳳液今安有。

  先生有意續茶經,

  會使老謙名不朽。

  謙師治茶,有獨特之處,但他自己說,烹茶之事,“得之於心,應之於手,非可以言傳學到者。”他的茶藝在宋代很有名氣,不少詩人對此加以讚譽,如北宋的史學家劉攽有詩句曰:“瀉湯奪得茶三昧,覓句還窺詩一斑”,是很妙的概括。後來,人們便把謙師稱爲“點茶三昧手”。

  9、貢茶得官

  北宋徽宗時期,宮廷裏的鬥茶活動非常盛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爲了滿足帝皇大臣們的,貢茶的徵收名目越來越多,製作越來越“新奇”。據《苕溪漁隱叢話》等記載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漕臣鄭可簡創制了一種以“銀絲水芽”製成的“方寸新”。這種團茶色如白雪,故名爲“龍園勝雪”。鄭可簡即因此而受到寵幸,官升至福建路轉運使。

  後來,鄭可簡又命他的侄子千里到各地山谷去搜集名茶奇品,千里後來發現了一種叫做"朱草"的名茶,鄭可簡便將“朱草”拿來,讓自己的兒子待問去進貢。於是,他的兒子待問也果然因貢茶有功而得了官職。當時有人譏諷說“父貴因茶白,兒榮爲草朱”。

  鄭可簡等兒子榮歸故里時,便大辦宴席,熱鬧非凡,在宴會期間,鄭可簡得意地說“一門僥倖”。此時他的侄子千里,因爲“朱草”被奪正憤憤不平,立即對上一句“千里埋怨”。

  10、吃茶去

  吃茶去,是很普通的一句話,但在佛教界,卻是一句禪林法語。

  唐代趙州觀音寺高僧從諗禪師,人稱“趙州古佛”,他喜愛茶飲,到了唯茶是求的地步,因而也喜歡用茶作爲機鋒語。

  據《指月錄》載:“有僧到趙州,從諗禪師問‘新近曾到此間麼?’曰:‘曾到’,師曰:‘吃茶去’。後院主問曰‘爲甚麼曾到也雲吃茶去,不曾到也雲吃茶去?’師召院主,主應喏,師曰:‘吃茶去’”。

古代以茶待客有什麼基本規則呢?

中華茶道源遠流長,關於茶的故事說個三天三夜恐怕也說不完。但是到了今天,除了講究茶道的人,大部分人對於茶文化到底有何規則恐怕也說不上來個一二三。

這篇文章也不想着從頭到尾說一遍茶道的規則,只是關於古代以茶代客,我就說三個有意思的小故事,你就知道了。

一、飲茶絕對不可牛飲

茶不論在古代還是當代,都已經形成了一種獨到的文化。客人來家裏了,給客人泡一杯茶,在古代不但是達官貴族之間的禮儀,也是普通人家交往的禮儀。

這個時候喝茶,大家更多的是閒談,或是品評文章,或是談論玄學,就着淡淡的茶香,和知己共訴衷腸可以說是一種享受了。

如果這個時候,加入你端起杯子,DuangDuangDuang一口喝個精光,整個談話的氛圍全被破壞了,從此成爲別人的笑柄。

著名小說《紅樓夢》第四十一回中,寶玉一行人跑到櫳翠庵找妙玉喝茶時,因爲賈寶玉的一句話,卻被大家所取笑,我們來看看原文:

“寶玉笑道:“俗說`隨鄉入鄉',到了你這裏,自然把那金玉珠寶一概貶爲俗器了。”妙玉聽如此說,十分歡喜,遂又尋出一隻九曲十環一百二十節蟠虯整雕竹根的一個大ニ出來,笑道:“就剩了這一個,你可吃的了這一海?"寶玉喜的忙道:“吃的了。”妙玉笑道:“你雖吃的了,也沒這些茶糟踏。豈不聞`一杯爲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騾了'.你吃這一海便成什麼? 說的寶釵,黛玉,寶玉都笑了 "”

二、入鄉隨俗

罐罐茶

在有些地方,第一道開水泡的茶叫做洗茶,這個水是不喝的,而是直接倒掉。如果用洗茶的水來招呼客人,那可是極大的失禮。

但是恰恰相反,以史爲鑑知道在西北的一些地方,有一種茶叫做罐罐茶,是一羣人圍在一起喝煮的一罐茶,這時候第一道開水煮出來的茶是先給年紀最大、最德高望重、最尊貴的一位客人的。

等這位客人喝完之後,其他人才會接着喝茶,如果再喝罐罐茶的時候認爲這是洗茶的水,把這一杯茶倒掉,反而是極大的失禮。

所以喝茶的時候還要地域特色,千萬不要一個套路打天下,注意入鄉隨俗,在喝茶之前先了解當地的習俗。

三、端茶送客

端茶送客

端茶送客可以說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個典故,經常在小說、影視劇中看到。

其實這也是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茶文化,一般用於上級對下級,主人對於客人;在這種地位有高有低、互不平等的場合,一般倒得茶不是用來喝的,而是標明你有話就可以直說了。

等到下屬或者客人彙報完畢,上級或者主人自己端茶喝上一小口的意思就是我知道了,你走吧。

這個時候下屬或者客人就要聰明的告辭了。而要客人不懂事,張口喝了這個茶,不但求人的事情辦不成,以後估計都不會見面了。

古人喝茶禮儀

喝茶的禮數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日常飲料,茶是老大中的老大,你不管可口可樂怎麼時尚,你也不管喝礦泉水多麼時髦,但是對日常的中國人來講,茶是我們待客之首選,中國人傳統禮俗,無非就是兩句話待客.,坐.、請坐、請上座,茶、上茶.、上好茶,那麼我們在日常交往中招待客人喝飲料,那麼有的時候,關於茶的問題,你還是必須注意的。

第一:品種的選擇,我們知道正像中國地大物博一樣,中國茶其實也分了很多類型,不同地區的人喝茶有不同的講究,比如現場的觀衆應該大部分都是北京人,真正老北京比較喜歡喝的茶,愛喝花茶,再比如我們江浙人,我們江浙人喜歡喝綠茶,你去過我國的臺灣省去過我們的福建省,去過廣東,你會發現他們那個地方喜歡喝茶,喝什麼茶,喝烏龍茶,這烏龍茶實際上就是一種半發酵的綠茶,人家對烏龍茶有一個非常好的名字叫"綠葉紅鑲邊",它發酵了一半,所以你把那個烏龍茶比較好的品種,你把它泡開,中間那塊是綠的,邊上已經發酵了,是紅色的,另外你要是去過,去過雲南,你會發現,他們那個地方的人,很多人喜歡喝壓縮茶,比如牧區的人,很多人喜歡喝磚茶,把磚茶跟牛奶煮了,就是奶茶了。如果你要去過雲南旅遊,你會注意到普洱茶也是很不錯的一個當地的品種,我在這兒不厭其煩地講茶的品種是什麼意思呢,禮儀有一個基本原則,記得我講過,交往以對方爲中心,尊重對方就是尊重對方的選擇,所以你那個茶,上茶,上好茶之前,你得注意,你別給人家上的是你認爲你說的是好茶,比如我是上海人,在我們這兒就是講碧螺春、黃山毛尖,或者西湖龍井是好茶,可是你要是北京人,沒準你愛喝花茶,所以我可以給你個建議:王先生,我家有剛剛下來的明前茶是綠茶,碧螺春,另外也有你們北京的茉莉花茶,而且張一元的好東西,你要哪一種,我給他個選擇,你別跟他說你就喝這個,萬一人家不愛喝呢。

第二:你要注意什麼,是茶具的選擇,中國人喝茶特別是有比較講究的,像什麼工夫茶、三泡臺、民族地區和其他一些省份喝的茶,它那個茶具是非常講究的,要聞、要捧、要嗅、要敬、要續,到了有些地方,包括到了日本,都發展成茶道,一種表演的程序。那我們在一般家裏自己喝或者接待客人的時候,倒不必特別講那個程序,但你得明白泡茶有講究,比如瓷器泡的茶,瓷杯泡的茶,紫砂陶具泡的茶,可能效果比較好,再好的茶,你弄那個鋼精鍋一泡,或者是你拿大瓷杯一衝,玻璃杯一弄,意思就少了很多,另外我們從接待客人的角度來講,有一個禮儀一定要跟各位說,就是你招待客人那個茶具一定要乾淨、整潔、完整無損。我講這個是什麼意思,因爲我們有的時候家裏倒不至於但是個別公共場所接待客人,那個杯子它沒準裂了或者缺一個邊,我記得有一次到一個同志家裏去,那個同志招待我喝的茶杯,你不喝吧不禮貌,你喝吧你忍無可忍,因爲什麼呢,那個茶垢遍橫,而且那個杯子有個縫,那個縫上都是茶鏽,讓人覺得骯髒不堪,我給你說個大嘴角的話,我一般到公共場合去到外人家裏,人家給我公用的杯子我都不喝,我寧肯喝一次性紙杯泡的茶,我也知道紙杯泡茶有時可能沒味,但是我願意用這種而且我一般跟接待單位負責接待工作的同志講我說你如果接待的客人人數比較多需要客人自助,或者有的時候應接不暇的活,一次性紙杯上袋泡茶,因爲紙杯泡好茶也泡不出那味,袋泡茶它有一個好處,一是費用比較節省,二是茶的取放比較文明。我們經常有這樣的同志,我到他家裏去了,他幫我來拿茶,或者我去開會,我拿着個杯子,他幫我續茶,他給你弄點好茶吧,我倒願意那個取茶過程不太好,有一次到一個朋友家裏去了,老金,知道你們南方人愛喝綠茶,我這兒黃山毛尖剛下來的2000一斤,弄點吧,我挺高興,罐子抱來了,下手抓,這個很恐怖的,一邊抓一邊還問我夠了嗎,夠了嗎,你說這讓我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實際上這個就有點不太合適了。

第三:上茶要講究,上茶是有講究的,比如一般來講給客人上茶如果這兒開會,貴賓一個會客室裏,接待室裏,標準化做法,上茶是從右後側上比較好,你舉個例子,假定金教授現在做報告,你從正面過來給我上茶我容易走神,我得看着你,而且你給我上完茶,我還得說聲謝謝,搞不好影響我的思緒,所以你要比較禮儀的規範的做法,就是從我右後側過來,因爲一般人都用右手去端茶杯,這個就比較好,而且比較專業的說法呢,你那個杯耳杯的把手應該是朝外的,這樣我伸手好拿,你想想我右手拿你杯耳朝內,我怎麼拿,我得轉圈,這都非常講究,另外順序有講究。順序我們一般講這麼幾句話,先賓後主,剛纔講了,先女後男,先尊後卑,如果兩個人一個男的一個女的,一般應該給女士先上,這是女士優先,你到外面吃飯這都是基本規矩了.。如果到家裏來,接待客人的話,比如到你單位去,到你家裏去,上茶的基本順序是先給客人上,後給主人上,賓主雙方不止一個人呢,標準化順序就是應該先給客人這方面上,給客人上的時候按照順序,地位高的先上,地位低的後上,然後再給主人上,地位高的先上,地位低的後上,所以順序是非常講究的,禮儀是講序,排序它是個教養。第四:品茶的禮儀如果在比較重要的場合,比如現在我們很多地方,有茶市,茶樓,茶屋,到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去,比如雲南福建,它還有茶道性質的表演,那麼這個地方,你就得適當地注意品茶。

品茶要注意的問題。第一:神態要謙恭,比如人家給你倒茶,說聲謝謝,有些地方講究扣指禮,手指在桌子上在臺子上敲一敲,據說扣指禮是乾隆皇帝時候傳下來一個典故,現在南方比較流行,港澳臺都比較流行,據說乾隆他喜歡微服私訪,有一次到了蘇州了,到了蘇州,當地地方官知道他在這裏,但是不知道在哪兒,害怕萬歲爺出事,就派人去尋找,沒想到進一個茶樓發現乾隆在那兒喝茶,這些人上去了,就跟乾隆你說跪也不是,不跪也不是,一跪人家就知道這是皇帝,沒準附近有個人給乾隆弄個不禮貌的或者刺殺的動作。這擔待不起,但是要表示那種恭敬之意,馬上要意思意思,意思意思,乾隆也是很有意識,他們向乾隆致意的時候,乾隆不回禮不合適,回禮也不合適,乾隆用手指右手的中指和食指曲一曲,在桌子上敲了那麼兩三下扣指禮,那意思就是你看彎腰了,這個我們倒不一定去模仿,可是總而言之,人家爲你服務的時候你答之以禮,這也是一種基本教養。第二:姿態要優雅,你得注意,你別喝得噗噗噗直響,別吸,另外茶葉萬一進了嘴,向我們比較講究,那茶杯有個蓋的,你拿蓋撇一下再去喝,它萬一進了嘴別再吐回去,所以這個優雅。第三:品茶要得法,比如人家客人給你獻了茶以後,你要可能的話,先捧到鼻子邊上先嗅一嗅,然後小口喝一喝,茶的液體茶水你要在嘴裏含一含,舌頭先去浸一浸,然後再慢慢的再嚥下去,不管你能不能真正喝出它的意思,意思得到。有同志做牛飲狀一杯就下去了,你說人家烏龍茶給你表演茶道就一小杯,你怎麼也得喝個兩、三口就下去了,解渴去了,所以他意思沒到。

參考資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6347897.html?si=1

茶文化源遠流長,中國傳統茶俗禮儀有哪些?

中國茶的禮儀如下,鞠躬禮也在茶藝中是最常見的,是彎曲身體,向尊貴的人表示敬茶,代表了謙虛,恭敬的意思,鞠躬禮分爲站式、坐式、櫃式三個。我們中國做站式是最普遍的,讓客人喝茶的時候說“請謝謝”是茶葉中用的最多的禮儀了,伸手的時候應該把伸在人的旁邊,四指併攏,虎口稍微分開一些,手心中要攥着小麪糰的感覺,另外不能打哈欠等一些不禮貌的行爲,應該點頭微笑就可以了。叩指禮也是叩頭,敬茶的時候應該膝蓋跪在地上,雙手着地頭緩緩地向前面的地上也就是磕頭。奉茶禮就是把泡好的茶給恭敬的人,端茶的時候要用托盤,不能用手直接碰杯子的邊緣,端在客人的面前時,應該彎腰說“請用茶”,奉茶的時候不能單手給,要把杯子正面對準客人,杯柄要在客人的右手邊,客人比較多的話,應該遵循先客後主,先主賓再次賓,先給女士,再給男士,先給長輩,再給晚輩。泡茶的時候,不用說太多的話,客人也就領會了。我們在給客人端着上茶的時候,應該雙手端着盤子到客廳,再把茶盤放在離客人近的桌子上,再用右手拿着杯託,雙手給客人遞上去,要在客人的左前方。給客人敬茶的時候,必須是兩個手敬茶,手指不能在杯口,以免污染茶水,放的時候不要放在客人的檔案上或者容易掉的地方,放在客人的右手邊是最好的。給客人上茶的時候也不能倒得太滿,應該是2/3就可以了,不然讓客人感覺是討厭他,或者有逐客的意思。客人喝幾口之後,應該給他立刻的滿上,不能讓茶葉見底。在給客人上茶的時候,應該徵求一下他的意見,問問他喝什麼,如果沒有不能喝的,就選幾種茶葉就可以。不能喝涼茶,剩茶也不能撒在地上喝茶的時候,也要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端起茶杯的時候不能雙手捧着被喝,也是不夠衛生的。

美食小知識,中國傳統茶俗禮儀有哪些?

我國有源遠流長的歷史,而且從古至今,我們都講究以茶會友,以茶待客。那麼在這漫長的歷史裏,我們不僅在泡茶品茶方面很有講究,也積累了很多的茶文化和茶禮儀。既然是以茶待客,茶禮儀就顯得尤爲重要了,它表現出對客人的一種尊重,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我國都有哪些茶俗禮儀,一起來學習學習吧。

首先先來看看。很多人喜歡在家裏擺上茶具,客人一來即刻泡茶,那麼茶具的擺放是茶禮儀中的一種。通常我們擺上的茶具是一壺三個杯子,這就是俗語茶三酒四演化而來的;當客人來了之後,我們準備泡茶,那麼在沖茶的過程中,第一遍衝出來的茶是不喝的,必須倒掉,有說法是沖洗雜質,也顯得乾淨;我們敬酒要滿杯,然而倒茶,一般不倒滿,而是八分滿爲佳。因爲茶和酒不一樣,熱茶倒滿就會燙手,如果因燙手而摔碎茶杯,不是主客都尷尬嗎?所以,斟茶八分滿爲好。

現在茶衝好了,也倒好了。那麼該給客人敬茶了,那麼怎麼個敬茶順序呢?很有講究的,我們一般敬茶,先客後主,先給客人敬茶,再給自己家裏人敬茶,泡茶者則排最後;給客人敬茶,還得分出先後。我們提倡先敬尊老,再敬卑幼。這跟我國的傳統文化是一致的,位高者,年老者要尊敬,所以先給他們敬茶。客人在接受斟茶的時候,同時要表現出回敬的意思。

我們在茶桌上,有幾個動作不可以發生。第一個就是喝茶的時候皺眉,這樣的話,主人家會覺得您是在嫌棄他家茶味不好;喝茶時,提起茶杯和放下茶杯的時候都要輕拿輕放,避免發出聲響,要不就有有意挑釁的嫌疑;主人家在以茶待客的時候,有兩種情況必須換上新茶:第一就是茶水已經沒有顏色了,就該換泡新茶,否則就顯得待客不周;第二種就是如果中途有新的客人到來,那麼應該立刻換差,而且最佳做法是新來的客人先敬茶。

茶藝禮儀有哪些

茶藝禮儀有哪些

  中國人都習慣以茶代客,並且形成了相應的飲茶禮儀。那麼茶藝禮儀都包括有哪些呢?以下是我爲大家整理的茶藝禮儀有哪些,歡迎閱讀與收藏。

  茶藝禮儀有哪些 篇1

  茶藝禮儀,主要體現在泡茶者的容貌、姿態、風度禮節等細節上。

  茶藝禮儀之茶人的儀容

  泡茶者着裝必須得體、髮型要整理整齊、舉止要優雅。茶人的站姿、坐姿和行姿都要自然、優美。

  茶藝禮儀之茶人的禮儀

  1、鞠躬禮

  鞠躬禮通常用在茶藝人員迎賓、茶藝表演及送客的時候,鞠躬禮分爲站式、坐式和跪式。行禮的時候,站式雙手要自然下垂,微彎,坐式和跪式需將雙手放在雙膝前面。

  2、伸手禮

  伸手禮是茶事活動中常見的禮節,主要用於介紹茶具、茶葉、賞茶和請客人傳遞茶杯等。行伸手禮的時候,手指要織染併攏,大拇指往內靠,右手由胸前自然向右前伸,手心向上,同時講:請、請觀賞、謝謝等。

  3、寓意禮

  放置茶壺的時候,壺嘴不能整對着客人,否則表示請客人離開。泡茶最常用的方法爲:鳳凰三點頭,即手提水壺高衝低斟反覆三次,寓意是向客人三鞠躬表示歡迎。

  4、叩手禮

  叩手禮意指手指輕輕叩擊茶桌來行禮,單指叩擊茶桌兩三下,表示謝謝你的寓意。有的地方,前輩給晚輩倒茶時,晚輩必須雙手指叩擊茶桌以示謝謝。

  茶藝禮儀有哪些 篇2

  【泡茶禮儀】

  室內基本陳設:茶師位置一般在室內北面,對面隨意擺放幾張繡墩作爲主人和客人的座位。中式茶道中的坐次很隨便,不拘一格,主要是感受自然的氛圍(日本茶道中客人皆列排坐於室內的左右兩邊,皆嚴襟正坐,座次的排位很關鍵,品茶時將杯子傳遞每人只品一口,有點類似先秦時朝會的感覺,氛圍莊嚴肅穆)茶師用一長條方桌,背後設一屏風,中間一坐墩,桌左邊設茶洗、水,桌右邊擺設一插花花瓶。茶師坐着事茶,侍女捧案於旁邊。

  準備器具:一茶座(最好表面帶格爲漏水裝置);一茶煲(盛開水用);一茶爐(煮茶用,旁最好帶有小擋風屏);一茶洗(洗茶杯用);一茶葉罐(裝茶葉用);一茶罐(搗茶葉用)、茶勺(盛茶葉用)、茶漏(盛茶湯用)、茶搗(搗碎茶葉用)、茶竹(夾茶杯用的夾子)放於一瓶裏;一小香爐,茶座上擺放一套聞香杯、一套品茗杯,外加茶壺。

  對主客要求:做到安靜,有禮有序,正裝出席,不說話私語,主人禮讓客人。

  對茶師要求:動作有序不緊不慢,莊重,行動優雅(注重)有禮。人員一般爲一茶師,兩陪侍侍者,侍者站屏風左右斜向捧案而立,無案時應合手而立(合手,手搭於腹前掩於袖中)茶師與侍者行禮時都應合手而鞠躬。

  儀式:

  待客賞境(茶境)——茶藝前,主客聚齊,主人與客人依次行禮問安,一般是客人行禮,主人答禮。主人招待客人,陪其談話,順便請客人蔘觀茶室,主人向客人展示自己的佈置,並請客人點評,作爲話題。

  品初禮茶——茶藝開始前,主客落座,這時都不再講話,茶師率其侍女進,到桌前,橫列一排鞠躬致敬,主客起身答禮,然後皆落座。茶會便正式開始。

  淨手焚香——侍女先捧水盆進,茶師淨手(象徵性)然後依次走到客人跟前,先客後主,主客也需淨手。古代人認爲茶事是心誠莊重的,同時亦要保持清潔,淨手無疑已等於淨心)然後茶師點燃香爐,一放於自己桌上,一讓侍女放於客人坐中間的矮案上。靜氣之香在茶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增添意境外,還利於調節氣氛,增添平和的氣息,更利於在座人們心靈之間的聯繫交流。

  展示茶具——然後茶師將茶具放於案上,侍女捧案將茶具(主要是茶杯)分發給客人供其觀賞點評。

  【飲茶禮節】

  鞠躬禮

  鞠躬禮是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的茶道禮儀,根據彎腰的不同,分爲真禮、行禮、草禮三種。真禮用於主客之間,行禮用於客人之間,草禮用於說話前後。

  站式鞠躬

  真禮以站姿爲準備,將相搭的兩隻手逐漸分開,貼着大腿根往下滑,手指尖部觸及膝蓋的上沿爲止。上半身由腰部開始傾斜,頭、背、腿呈現出90℃的姿勢,慢慢直起身子,鞠躬要與呼吸配合,彎腰下傾的時候吐氣,直起上身的時候吸氣。

  行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雙手滑於大腿中部,頭、背與腿部呈現出120℃的夾角。

  草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頭、背與腿部呈現出150℃的夾角。

  坐式鞠躬

  真禮以坐姿爲準備,雙手搭於膝蓋上,腰部前傾,頭、頸、背都呈現出弧形的狀態。

  行禮以坐姿爲準備,與真禮差不多,但是位置稍低。

  草禮即雙手平放在大腿上,稍微欠身即可。

  跪式鞠躬

  真禮的跪式鞠躬,以跪姿爲準備。背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傾倒,雙手從膝蓋上逐漸下滑,雙手着地,雙手手指相對。行禮的時候要配合呼吸,彎腰向前,擡身時需要吐氣。前傾的時候,身體與膝蓋之間的距離只容一個拳頭。

  行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身體傾斜程度爲55℃。

  草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身體傾斜程度爲65℃。

  伸掌禮

  這是茶道中使用最多的禮儀,多用於主人向客人請茶的時候使用,表示“請”或者“謝謝”的含義。兩人對坐時,伸出左手,四指併攏,虎口分開,側斜於敬奉的物品旁側。對坐時候,左側坐伸出左掌,右側坐伸出右掌。在飲茶的時候,男性應該多照顧女性。

  寓意禮

  鳳凰三點頭:每次泡茶沖水的時候,需要高提水壺向茶壺內注水,上下提拉水壺,反覆三次,表示一種敬禮。

  放置茶壺的時候,茶壺嘴不能對着客人,這樣表示請客人離開。

  如果使用的茶杯有柄,就應該便於客人取用,放置於右側。對坐的時候,左利手的客人可以自行調換。

  提壺倒水的方向也是一種語言。右手提茶壺需要逆時針轉來表示歡迎,左手需要順時針表示歡迎。如果方向相反,就意味着送客(送客也在三泡之後,中途送客很不禮貌)。

  【茶道注意事項】

  1、茶具要清潔

  家裏賓客來訪,先讓坐,後備茶。沖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乾淨。清洗乾淨後最好再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是禮誠待客最基本的禮儀規矩。

  2、茶水濃度要恰當

  泡茶,茶葉用量要適當,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泡出的茶沒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問問賓客的飲茶習慣,再根據客人的口味濃淡習慣沖泡。

  3、七分茶三分情

  俗語有說:七分茶三分情,茶滿欺客。倒茶給賓客,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以倒七分滿爲宜,留下三分人情給客人是禮法。

  4、端茶要得法

  中國的傳統習慣是隻要兩手健全,都必須用雙手給客人端茶。此外,雙手端茶也要有講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

  5、添茶要及時

  要時刻關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時,要義不容辭及時去添茶。添茶時,必須先給客人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

  茶藝禮儀有哪些 篇3

  禮儀的原則

  禮儀時對禮貌、理解的統稱。禮儀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行爲科學,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自始自終地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爲,時一個表現禮貌的系統而完整的過程。茶事禮儀概括了一下原則:

  1、遵守於自律的原則

  在茶事活動中,每一位參與者都必須自覺遵守禮儀,用禮儀去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還要自我要求、自我約束。

  2、敬人於寬容的原則

  不可失敬於人,不可上海他人尊嚴,更不能侮辱對反人格,敬人之心長存;在茶事後動中既要嚴於律己,更要寬以待人。要更逗地容忍他人,不要求全責備。

  茶藝禮儀基本姿態

  做爲茶藝師,應該具備有交割哦的文化修養,得體的行爲舉止,熟悉和掌握茶文化知識以及泡茶技能,做到以神、情、技動人。也就是說,無論在外形、舉止乃至氣質上,都有更高的`要求。

  一、儀容儀態

  1、得體的着裝

  茶的本性是恬淡平和的,因此,泡茶師的關裝以整潔大方爲好,不宜太鮮豔,女性切忌濃妝豔抹,大膽暴露,男性也應避免乖張怪誕,如留長髮、穿乞丐裝等,總之,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應儀表整潔,舉止端莊,要與環境、茶具相匹配,言談得體,彬彬有禮,體現出內在文化素養來。

  2、整齊的髮型

  要求髮型原則上要根據自己的臉型,適合自己的氣質,給人一種很舒適、整潔、大方的感覺,不認長短,都要按泡茶時的要求進行梳理。

  3、優美的手型

  作爲茶藝人員,首先要有一雙纖細、柔嫩的手,平時注意適時的保養,隨着保持清潔、乾淨。

  4、嬌好的面部

  茶藝表演是淡雅的事物,臉部的化妝不要太濃,也不要噴味道強烈的香水,否則茶香被壞,破壞了品茶時的感覺。

  5、優雅的舉止

  一個人的個性很容易從泡茶的過程中表露出來。可以藉着姿態動作的修正,潛移默化一個人的心情。做茶時要注意兩件事:一是將各項動作組合的韻律感表現出來,二是將泡茶的動作融進與客人的交流中。

  二、服務姿態

  行茶禮目和在於自省修身、追求完美、提升生活品味。

  行茶禮儀動作:多采用含蓄、溫文、謙遜、誠摯的動作。

  基本要求:站勢筆直,走相自如,坐姿端正,挺胸收腹,腰身和勁部須挺直,雙肩平正,筋脈肉放鬆,調息靜氣,目光祥和,表情自信,侍人謙和,行禮輕柔而又表達清晰,面帶微笑。

  1、站姿:優美而雅觀的站姿,是體現茶藝人員儀表的起點和基礎。男性站姿,身體直立站好,正面看,腳跟相靠,腳尖分開,呈50—60度雙手指自然伸直。併攏,左手放在右手上,貼於腹部,雙目平視前方;女性與男性不同的是,雙服併攏,雙手手指自然伸直後,右手張開虎口略爲握在左手上貼於腰部。

  2、行姿:人的正確行姿是一種動態美,男性行姿雙手自然垂,呈半握拳狀,頭部微微擡起,目光平視,肩部放鬆,手臂自然前後擺動,身體重心稍向前傾,腹部和臂部要向上提,由大腿帶動小腿身前邁進,一般每一步後服之間的距離20—30CM,行走路線爲直線。女性行姿,雙手放於腰部不動,或雙手放下,手臂自然前後擺動,勁直,肩平正,腳尖身正前方,自然邁步。

  步帶和步幅也是行走姿態的重要方面,由於茶藝人員的工作性質決定,在行走時,要求保持一定要步速,不要過急,步幅不可以過大,否則,會給客人帶來不安靜和舒服的感覺。

  3、坐姿:茶藝人員在客人沏泡各種茶時大多需要坐着進行,因此,良好的從姿態,顯得十分重要。國性坐姿,雙腿自然相靠,腳尖朝正前方,雙手自然平放在大腿上,指尖朝正前方,盤腿坐姿態爲右腿在前,左腿在後,曲膝放鬆,雙手自如地放於雙膝上。女性坐姿與男性不同的是,雙手微微相握,貼於腰部。

  做茶時,要求頭正肩平,肩部不能因爲操作動作的改變而左右傾斜,雙腿併攏,雙手不操作時,平入在操作檯上,而部表情輕鬆愉悅。

  4、跪姿:男性雙腿併攏,跪下後,左腳尖放在右腳尖上。自然坐落,胳膊肘略彎,雙手放在大腿上,頭部微微向上擡,女性和男性不同的是,雙手稍握,入於腰部,頸項挺直。

;

茶道的基本禮儀

茶道的基本禮儀

茶道的基本禮儀,說到茶,就要說到茶的禮儀,即使是剛剛接觸茶道的人之中,有的認爲茶道的做法簡易,也有的認爲茶道的禮儀做法十分困難。以下是茶道的基本禮儀,希望對你有幫助

茶道的基本禮儀1

茶道禮儀規矩

1、茶具要清潔

家裏賓客來訪,先讓坐,後備茶。沖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乾淨。清洗乾淨後最好再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是禮誠待客最基本的禮儀規矩。

2、茶水濃度要恰當

泡茶,茶葉用量要適當,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泡出的茶沒有味道。泡茶前,不妨先問問賓客的飲茶習慣,再根據客人的口味濃淡習慣沖泡。

3、茶滿欺客,七分茶三分情

俗語有說:七分茶三分情,茶滿欺客。倒茶給賓客,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以倒七分滿爲宜,留下三分人情給客人是禮法。

4、端茶要得法

中國的傳統習慣是隻要兩手健全,都必須用雙手給客人端茶。此外,雙手端茶也要有講究,有杯耳的茶杯,一般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

5、添茶要及時

要時刻關注客人的杯子,需要添茶時,要義不容辭及時去添茶。添茶時,必須先給客人添茶,最後再給自己添。

中國茶道禮儀表現形式

中國茶道禮儀的具體表現形式有三種,分別爲煎茶、鬥茶和工夫茶。

1、煎茶

煎茶,顧名思義就是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中國茶道禮儀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就是唐代的煎茶。

2、鬥茶

鬥茶又稱茗戰,起源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中國古代茶道禮儀的最高表現形式。最終目的在於品嚐,特別是要吸掉茶麪上的湯花。最後鬥茶者還要品茶湯,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能獲得鬥茶的最後勝利。

3、工夫茶

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中國茶道禮儀的表現形式。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後來盛行於安徽、祁門等地區。工夫茶講究品飲的工夫,飲工夫茶,分爲自煎自品和待客兩種,更爲講究待客。

中國茶道禮儀法則

中國茶道禮儀要遵循一定的法則:

1、古人茶道禮儀講究六境,分別爲:擇茶、選水、侯火、配具、環境和品飲者的修養,其一招一式都有極嚴格的要求和相應的規範。

2、宋代茶道禮儀的法則,叫三點,一點是新茶、甘泉、潔器;二點爲天氣景色宜人;三點爲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

茶藝禮儀之茶人的禮儀

1、鞠躬禮

鞠躬禮通常用在茶藝人員迎賓、茶藝表演及送客的時候,鞠躬禮分爲站式、坐式和跪式。行禮的時候,站式雙手要自然下垂,微彎,坐式和跪式需將雙手放在雙膝前面。

2、伸手禮

伸手禮是茶事活動中常見的禮節,主要用於介紹茶具、茶葉、賞茶和請客人傳遞茶杯等。行伸手禮的時候,手指要織染併攏,大拇指往內靠,右手由胸前自然向右前伸,手心向上,同時講:請、請觀賞、謝謝等。

3、寓意禮

放置茶壺的時候,壺嘴不能整對着客人,否則表示請客人離開。泡茶最常用的方法爲:鳳凰三點頭,即手提水壺高衝低斟反覆三次,寓意是向客人三鞠躬表示歡迎。

4、叩手禮

叩手禮意指手指輕輕叩擊茶桌來行禮,單指叩擊茶桌兩三下,表示謝謝你的寓意。有的地方,前輩給晚輩倒茶時,晚輩必須雙手指叩擊茶桌以示謝謝。

茶道的基本禮儀2

茶道禮儀

茶既是靈魂之飲,以茶載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無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會飲茶修身養性的作用,亦算不得“茶人”。

茶道就是人道。茶道的角色是茶人,從古至今,從海內到海外,幾乎無處不無茶人,無時不有茶人。一個人,只有當他對茶產生敬意時,才能成爲新的茶人和愛茶人!

在茶館裏,茶博士、茶把士、茶服務員以茶迎客;在居住處,以茶待客有主任和賓客;在茶會上,有主持者、茶藝師把茶道之美、茶藝之情展示給應邀嘉賓;傢俱茶事則自烹自飲,自得其樂。照理說,茶人不必言資格、論貴賤,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國的中華民族,也就給茶道賦予了濃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禮儀的標準。

茶聖陸羽的標準很簡單,要求茶人是“精行儉德之人”。唐末劉貞亮要求茶人循禮法、行仁義、謙恭和平、淨心高雅,即以茶行“道”。此處的道又以儒爲主。

宋人強調茶人必須是佳客,這裏的佳客應當具有如茶一般清醇優雅的氣質和坦誠告潔的情操。明代對茶人雖無明確標準,但大體要求則有。陸樹聲著《茶寮記》中提到:“煎茶雖微清小雅,然而其人與茶品相得。”要求茶人、文人之間的情操高尚、志同道合,飲茶時要吟詩、揮翰。日本茶道宗匠千里休也提出茶人資格說。

中國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韻,即茶人應具有外觀形象美和氣質美。我國茶人在長期的茶事活動中,藉助佛教修行的“五調法”來自己。

調身:茶人在茶事活動中要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如:坐姿端正,腰板直立,肌肉放鬆,目光祥和,舉止從容。調息:呼吸要輕細而勻實,做到不粗、不喘、不亂。調心:目定意閒、除區雜念,排除干擾,做到心“不散”(不想與茶無關之事)、“不浮”(不浮躁不定)、“不沉”(不昏昏沉沉,無精打采)。

調食:飲食適度,吃有吃相。用食勿計較。

調睡:不貪睡,不失眠,作息有序。

茶人透過“五調”就可以進入“心齋”、“座忘”的境界,得到大智大慧、超越自我、明心見性、陶冶情操等人格的與完善。:

日本茶道對茶人要求很嚴格,一般是要熟悉茶道文化藝能,並已納入大學家政系必修課程,以致於一般日本婦女少學習3年才能勝任茶事;二是要懂得日本文化,瞭解本民族獨特的審美意識和道德觀念。按此要求,茶人須是茶專家和哲人才行。所以,在普及茶道時只能要求實事求是,事實上很難作到。

當今社會,世人求和平,國人將講文明。茶人既要繼承發揚本民族的傳統道德和文化教養,又應融入當代精神文明和科學知識。1982年9月成立的臺灣茶藝協會,提出了“清、敬、怡、真”的茶藝基本精神。我國已故著名茶學家莊晚芳先生一生以身許茶、一心爲茶,他倡導的以“廉、美、和、敬”爲中心的茶德可謂現代茶人之標準,他本人也是我們茶人努力學習的楷模。

茶道的.基本禮儀3

茶道文化

你有注意過你喝茶的方式正確嗎?也許你會說喝茶也份正確方式嗎?的確喝茶也是份正與否的方式,如果你喝茶養生的方式不正確,那麼久會影響你醫患結石、刺激腸胃、危害健康等副作用。 所以愛茶網我建議大家今後在喝茶時一定要多加註意喝茶養生的方式。

茶道文化

喝茶養生副作用1:結石

有些辦公室職員喜歡在加班的時候泡上一杯濃濃的茶,以緩解疲勞幫助養生,但是這種做法是不太正確的,特別是加班的時候空腹喝茶,人體會吸入大量的草酸成分,進而在體內形成結石,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副作用。

喝茶養生副作用4:有針對性的毛病

喝茶養生是一定要分季節分年齡分性別的,否則也是會產生一些對內臟,關節以及生殖器官有影響的副作用,熱喝綠茶、寒喝紅茶,老喝淡茶、壯喝濃茶等都是不同的。

喝茶養生副作用3:過於刺激

對於一些腸胃不太好的人,又不是喝一些養胃養生茶,會產生怎樣的副作用,大家可想而知,這對胃肯定會有很大的刺激作用。

喝茶養生副作用2:危害身體健康

一些肥胖界的人士都會選擇喝茶來幫助減肥養生,因此每天喝茶的量也超出正常範圍,這樣的大量酗茶,對身體健康來說也是一種危害,這樣的副作用是極爲明顯的,儘量要保持一定的量。

唐代飲茶文化禮儀,唐代的飲茶方式及飲茶名人

  中國人從古至今就有飲茶的習慣,久而久之形成了飲茶文化。茶,中國人的傳統飲料,相比於歐美的可樂、咖啡,但飲用的歷史早於它們。唐代的時候,飲茶就已經很流行了,而且有了茶道文化。還誕生了第一本關於關於茶的著作,作者陸羽也被後人稱爲茶聖。唐代人是怎樣飲茶的呢?不急,我爲您一一詳談!

  【唐代飲茶文化禮儀,唐代的飲茶方式及飲茶名人】

  

  唐代飲茶之風盛行,唐人飲茶講究鑑茗、品水、觀火、辨器。在飲茶方式上,唐代有煎茶、庵茶、煮茶等方式。唐中葉盛行煎茶。唐代的茶葉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四種,煎茶法的用茶是餅茶。餅茶經過炙、碾、羅三道工序,將餅茶加工成細末狀顆粒的茶末,再進行煎茶。先將茶餅復烘乾燥,謂之“炙茶”。等茶葉冷後,再取出打碎,展成粉末狀,再籮的細篩,篩下茶即成待烹的茶末。

  煮茶分成三個階段,即“三沸”。當水煮到出現魚眼大的氣泡,並微有聲時,是第一沸。這是根據水的多少加入適量鹽調味,嚐嚐水味,不要因爲味淡而多加鹽。當鍋邊緣水如連珠時,是第二沸。舀出一瓢開水後,用竹夾在水中攪動成水渦,使水沸度均勻,用量茶小勺量取茶末,投入水渦中心,再加攪動。過一會兒,水面波浪翻騰着,濺出許多沫時,也就是三沸。將原先舀出的水倒回,使開水停沸,生成茶沫。此時,要把茶沫上形成似雲母的一層水膜去掉,因爲它味道不正。“三沸”之後,不宜接着煮,因爲水老,不能再飲用。煮茶的水不能多加,否則味薄。

  陸羽認爲茶湯的稍華是湯麪的沫餑。薄的叫沫,厚的叫餑,細而輕的叫花,花就象棗花在形水池上面浮動,像曲折的潭水和凸出的小洲間新生長的青萍,又像晴朗的天空中魚鱗狀的浮雲。沫就像浮在水邊 的綠錢,又像散在杯盤裏的菊花瓣。餑是指煮茶的渣滓,水一沸騰,就有很多白色泡沫重疊積聚與水面,一片純白狀如積雪。

  酌茶,即用瓢舀湯向茶盞分茶,其基本要領是使各碗沫餑均勻。從鍋中舀出第一碗茶湯叫雋永。雋味永長的意思,也指最好的東西。固出放在熟孟裏面,以備止沸和育華時用。如煮一升水,可分作五碗,每碗的沫餑要均勻,要喝到鮮香、味濃的茶,除雋永夕卜,一鍋煮出的頭三碗最好。較次的一等的多煮到五碗。若數個客人,用雋永水補給喝不足的人。飲茶應趁熱。

  唐代飲茶除煎茶法外,還有庵茶、煮茶等。將茶葉先碾碎,再煎熬、烤乾、春搗,然後放在瓶子或細口瓦器中,灌上沸水浸泡後飲用的,稱庵茶。在唐代庵茶不僅在民間流傳,在宮廷中也用此法飲茶。唐佚名的《宮茶圖》就描繪了宮廷中用庵茶法衝飲的畫面。

  唐代另一飲茶法是唐以前盛行的煮茶法,即把蔥、姜、棗、橘皮、薄荷等物與放在一起充分煮沸,或者使湯更加沸騰以求湯滑,或者煮去茶沫。這種方法在唐代已經過時,陸羽認爲這種方法煮出的茶“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俗不已”,就如同倒在溝裏的廢水一樣不堪飲用,而世人一向習慣就是這樣。現代民間喜愛的打油茶、擂茶等則爲原始煮茶遺風。

   唐代飲茶文化的禮儀

  唐代的飲茶方式和唐代的茶湯與我們今天的概念完全不同。唐代飲茶,是將茶餅切碎碾成粉末,過“羅”(“羅”,就是篩子。“茶羅”是一種專門用來篩茶粉的茶具)後加入沸水中煮成糊狀,同時還要往裏加鹽、蔥、姜、桔皮、薄荷等,類似於一種可怕的“胡辣湯”。也難怪這種徹底怪味、想象起來都讓人覺得不堪下嚥的“茶湯”能提神,能讓人喝了不打瞌睡。

  唐代的茶道向後世流傳,在經歷了元朝統治的一百年後徹底在中國的土地上湮滅。反倒是日本茶道中保留了一部分唐代茶道的內容。元代興起的茶葉泡水一直傳到了今天,但這裏已經沒有了“道”的成分。今日盛行於中國的所謂“茶道”、“茶文化”,所謂“‘勤和簡靜’的茶道思想”,以及諸多扭捏姿態,全是近三十年來好事者向壁捏造故弄玄虛的胡扯。所謂“茶文化的研究”,自然更是瞎掰居多。還有更荒誕的所謂漚了若干年的一個普洱茶餅子價渝百萬的宣傳,則簡直形同欺詐。這正是所謂器之不存,道亦不復。

  所以,儘管“茶道”這個詞從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華詞典》、《辭海》、《詞源》等工具書中均無此詞條。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於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藉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起源於中國。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爲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唐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

  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爲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閒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爲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

   唐代飲茶名人有哪些

  中國作爲茶的故鄉,茶文化十分深厚,歷史上有很多喜歡飲茶的人,我們都知道茶聖陸羽,他的著作《茶經》是世界上第一本茶葉著作,開啓了一個茶的時代,爲茶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在歷史上也有很多名人喜歡飲茶。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陸放翁一生曾出仕福州,調任鎮江,又入蜀、赴贛,輾轉祖國各地,在大好河山中飽嘗各處名茶。茶孕詩情,裁香剪味,陸游的茶詩情結,是歷代詩人中最突出的一個。陸游對建茶一向傾慕。陸游在《飯店碾茶戲作》中讚譽建茶:“江風吹雨喑衡門,手碾新芽破睡昏。小餅龍團供玉食,今年也到浣溪村”。這是陸游與建茶結緣的開始。對於建茶的韻味,陸游曾有過多種描述:“舌根茶味永”,“茶甘半新啜”,“甌聚茶香爽齒開”和“茶散茶甘留舌本”等讚譽建茶的高貴品質。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清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在他的詩文書畫中,茶,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茶是鄭板橋創作的伴侶,"茅屋一間,新篁數竿,雪白紙窗,微浸綠色,此時獨坐其中,一盞雨前茶,一方端硯石,一張宣州紙,幾筆折枝花。朋友來至,風聲竹響,愈喧愈靜"。"墨蘭數枝宣德紙,苦茗一杯成化窯"。板橋善對聯,多有名句流傳: 楚尾吳興,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鬥茶。白菜青鹽粯子飯,瓦壺天水菊花茶。鄭板橋喜歡將茶飲與書畫並論,飲茶的境界和書畫創作的境界往往十分契合。

  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乾隆皇帝。他對品茶鑑水尤爲嗜好,在位期間,曾六次南巡,寫下許多詠茶詩篇,爲歷代羣下之最。他善於品水,有一特製銀鬥,用以量取全國名泉的輕重來評定優劣。相傳乾隆85歲禪位,一位老臣不無惋惜地說"國不可一日無君",乾隆答曰:"君不可一日無茶",可見他嗜茶之深。乾隆年高退位後,對茶更是鍾愛,他在北海鏡清齋內專設"焙茶塢",用以品鑑茶水。他飲茶養身,享年88歲,是歷代帝王中的高壽者。

  曹雪芹(1715-1763),是文學鉅著《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名沾,字夢阮,雪芹是其號,祖籍遼陽,先世原爲漢族,後來成爲滿州正白旗"包衣"人。他在百科全書式的《紅樓夢》中,對茶的各方面都有相當精彩的論述。在《紅樓夢》中,曹雪芹提到的茶的類別和功能很多,有家常茶、敬客茶、伴果茶、品嚐茶、藥用茶等。《紅樓夢》中出現的名茶很多,其中有云南的普洱茶及其珍品女兒茶,福建的"鳳隨",湖南的君山銀針等等。這些反映出清代貢茶在上層社會的使用的廣泛性。

茶藝師茶禮儀以茶敬客

茶藝師茶禮儀以茶敬客

  中國人習慣以茶待客,並形成了相應的飲茶禮儀。比如,請客人喝茶,要將茶杯放在托盤上端出,並用雙手奉上。茶杯應放在客人右手的前方。在邊談邊飲時,要及時給客人添水。客人則需善“品”,小口啜飲,滿口生香,而不是作牛飲。

  我國是札儀之邦,客來敬茶是我國人民傳統的、最常見的禮節。早在古代,不論飲茶的方法如何簡陋,但它已成爲日常侍客的必備飲料,客人進門,敬上一杯(碗)熱茶,即表達了主人的'一片盛情。在我國曆史上,不論富貴之家或貧困之戶,不論上層社會或貧民百姓,莫不以茶爲應酬品。

  敬茶,不但要講究茶葉的質量,還要講究泡茶的藝術。有些時候,有人還有看人“下茶”的習慣。當然,這是不足取的。

  相傳,清代大書法家、大畫家鄭板橋去一個寺院,方丈見他衣着儉樸,以爲是一般俗客,就冷淡他說了句“坐”,又對小和尚喊“茶!”一經交談,頓感此人談吐非凡,就引進廂房,一面說:“請坐”,一面吩咐小和尚“敬茶。”又經細談,得知來人是赫赫有名的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時,急忙將其請到雅潔清靜的方丈室,連聲說“請上坐”,並吩咐小和尚“敬香茶。”最後,這個方丈再三懇求鄭板橋題詞留念,鄭板橋思忖了一下,揮筆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坐,請坐,請上坐”;下聯是“茶,敬茶,敬香茶”。方丈一看,羞愧滿面,連連向鄭板橋施禮,以示歉意。實際上,敬茶是要分對象的,但不是以身份地位,而是應視對方的不同習俗。如是北方人特別是東北人來訪。與其敬上一杯上等綠茶,倒不如敬上一杯上等的茉莉花茶,因他們一般喜好喝茉莉花茶。

  我國人民重情好客的傳統美德在飲茶上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且,這種好習俗一直流傳到現在。南宋時,臨安(現杭州)每年“立夏”之日,家家各烹新茶,並配以諸色細果,饋送親友比鄰,俗稱“七家茶”,這種習俗,今日杭州郊區農村還保留着。

  我國南方及北方的農村,當新年佳節客人來訪時,主人總要先泡一壺茶,然後端上糖果、甜食之類,配飲香茗,以示祝願新年甜美。我國邊疆的少數民族待客十分誠摯,禮儀十分講究。你到蒙古包去做客即或是主人來訪,主人都會躬身迎接,讓出最好的鋪位,獻上香美的奶茶、糖果、點心。你到布朗族村寨去做客,主人會用清茶、花主、烤紅薯等來款待你。另外,在飲茶習俗上,除了用於招待偶然來訪之客外.也用於正式的宴會。

  飯前飲茶、寒暄,飯後又繼續飲茶敘談,借茶表意,其樂無窮。

  進入現代,敬茶習俗比古代簡便了,特別是在茶具上比過去簡化了。茶具多用有蓋的瓷杯或無蓋的玻璃杯,來客人數較多時,茶泡在瓷壺裏,然後一一傾入茉杯,一人一杯,各自品嚐。在個別地方,也有采用特製小壺的,一人一壺,獨自品飲。

  在國外,客來敬茶也早已成爲普遍的習俗。中國的飲茶習俗對國外曾產生一定影響。日本人一如中國人,對茶都很喜愛,日本民間以茶侍客十分講究禮儀,並形成“茶道”。一般是用粉狀的碾茶放於“急須”(即茶壺)中,經熱水沖泡後傾入一種特製的空茶碗飲用,並佐以糕餅等食品,以對客人表示敬意。在荷蘭、英國。美國、法國等,以茶敬客也是最普遍、最常見的禮節。 ;

茶道禮儀流程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視爲一種烹茶 飲茶 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爲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下面是我爲大家整理的茶道禮儀流程,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茶道禮儀流程

  備具候用

  茶道六君子:

  1)茶筒:盛放茶藝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2)茶針:用來疏通壺口,以便水流暢通。

  3)茶漏:放在紫砂壺口,擴大壺口面積,以便我們更方便的投入茶葉。

  4)茶則:用來量取幹茶。

  5)茶匙:用來拔取幹茶。

  6)茶夾:用來夾取聞香杯與品茗杯。

  杯託:用來放置聞香杯與品茗杯。

  公道杯:用來均勻茶湯,鑑賞湯色。

  紫砂壺:用來泡製烏龍茶。

  茶巾:用來點抹擦試外溢的積水。

  過濾網:用來過濾茶渣。

  聞香杯:用來聞取茶香。

  品茗杯:用來品茶。

  第一道

  淨手和欣賞器具

  這一步簡單來說,就是洗手。喝茶衛生很重要,先引茶人荷,請來賓賞茶;然後是賞具: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的瓷器或宜興的紫砂壺爲上。這都是爲了喝茶前有個放鬆心情的準備。

  第二道

  燙杯溫壺

  把茶葉器具都用開水沖洗一次,目的也是爲了衛生清潔,同時給茶具預熱,這樣出來的茶的味道更香。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

  第三道

  馬龍入宮

  把茶葉放到器具裏,也就是放茶過程到茶壺裏,程序簡單,表演可以適當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韻。

  第四道

  洗茶

  將沸水倒入壺中,讓水和茶葉適當接觸,然後又迅速倒出,同樣的動作進行兩遍。目的是爲了把茶葉表面的不清潔物質去掉,另外把沒炒制好的茶葉過濾掉。

  第五道

  沖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壺中,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別一次把壺倒滿,向客人示敬。

  第六道

  春風拂面

  這一步爲了表現技巧美觀需求。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把浮在上面的茶葉去掉,爲的是隻喝茶水不要讓上面浮的茶葉到口中。

  第七道

  封壺

  蓋上壺蓋,儲存茶壺裏茶葉沖泡出來的香氣,用沸水遍澆壺身也是這個目的。

  第八道

  分杯

  準備喝茶開始的步驟,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第九道

  玉液回壺

  輕輕將壺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給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簡單點說就是給客人每人一杯茶。

  第十道

  分壺

  然後將茶湯分別倒入每個客人的聞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滿,表示對客人的尊敬。

  第十一道

  奉茶

  把杯子雙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禮儀,以茶奉客的中國古代禮儀之本。

  第十二道

  聞香

  這個是客人開始獨自感悟的步驟。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最好能有陶醉狀,表示對主人茶的欣賞和讚歎。

  第十三道

  品茗

  這一步就是喝茶。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這也就是爲什麼漢字“品”有三個“口”的原因了。可以在談話期間持續喝茶,顯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身份。

  關於茶道的精神

  中國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樸實謙和,不重形式。飲茶亦是如此,不似日本茶道有嚴格的儀式和濃重的宗教色彩。

  但茶道畢竟不同於一般的飲茶。在中國飲茶分爲兩類,

  一類是【混飲】:

  即在茶中加鹽、加糖、加奶或蔥、桔皮、薄荷、桂圓、紅棗,根據個人的口味嗜好,愛怎麼喝就怎麼喝。

  另一類是【清飲】:

  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損茶味與真香的配料,單單用開水泡茶來喝。

  【清飲】又可分爲四個層次:

  將茶當飲料解渴,大碗海喝,稱之爲【喝茶】。

  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可稱之爲【品茶】。

  如果講究環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際關係等,則可稱之爲【茶藝】。

  而在茶事活動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透過品茗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參禪悟道,達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昭雪,這纔是中國飲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Tags:飲茶 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