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關公的來歷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16W

關公的來歷

關羽廟也稱關帝廟,是中國民間重要的信仰之一,其中供奉着三國時期的蜀漢大將關羽。關帝廟,已經成爲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並與後人尊稱的“文聖人”孔夫子齊名,被人們稱之爲武聖關公。 一座關帝聖殿,就是那方水土的中國民俗民風的展示;一尊關公聖像,就是千萬民衆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託;一塊青石古碑,就是一個感天動地的忠義教案。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關公的來歷

導語:關公,民間理解爲關羽的化身,那麼這個身份有什麼來歷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關於關公的來歷,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歷代封建統治階級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把關羽當做“忠義”的化身,關羽的地位被擡得越來越高,“由侯而王”,“旋而進帝”,最後被尊爲“武聖人”。陳隋間,佛都徒假託關羽顯靈,在當陽首建關廟。唐建中三年(782年),關羽被列爲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放進武廟,配享姜太公。宋代以後,關羽便被帶上“武聖”的桂冠。默默無聞了800年的關羽,被宋徽宗連升: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寧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義勇武安王”。元文宗封關羽爲“壯繆義勇武安顯靈英濟王”,明神宗封之爲“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又把關羽廟長格爲“武廟”,與文廟—孔廟並列。清代皇帝標榜關羽爲“萬世人極”,封之爲“忠義神武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清史稿·禮樂志》),在北京修建了關帝廟,還通令全國,普建關廟,按時奉祀香火。武聖關公廟數量之多,遠遠超過了文聖孔廟。清代一朝,僅北京一地,關廟就有116座。而且,有些關廟的建築規模也遠遠超過了孔子的文廟。有人說,關公是一種文化;也有人說,關公是一種精神。不然,在中國以至海外爲何有這樣多的關公廟。

在國內所有的關廟建築中,至今儲存最爲完好的有五六處:山西關羽故里常平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湖北當陽關陵,荊州關帝廟,河南許昌霸陵橋關帝廟等等。而規模最大、氣勢最爲宏偉的,就是位於關羽的故里——山西省運城市解州城西的關帝廟了,它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着一座全國最大關帝廟。廟內樓臺殿閣共達三百餘間,爲遊覽勝地之一。堪稱天下第一關廟。

在中國戲劇發展的歷史過程中,曾經出現過“三國戲”熱,許多著名的劇種都有相當數量的“三國戲”和“關公戲”。以京劇爲例,148出“三國戲”,單獨寫關公的戲就有20出。再以關羽家鄉運城的蒲州梆子爲例,“三國戲”有記載的.88出,其中“關公戲”就有十八出。在舞臺上,關公的形象都是完美的英雄,面如重棗,長髯飄拂,威武氣概。即使是在《走麥城》裏,他也照樣英雄本色有增無減。

千百年來,經過歷代統治者的封諡,和戲曲、文學的演義描述,一個“對國以忠、待人以仁、處事以智、交友以義、作戰以勇”,代表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完美的關公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他由“萬世人傑”上升到“神中之神”,成爲戰神,財神,文神,農神,是全方位的萬能之神,爲歷代統治者和百姓萬民,華夏神州與東瀛海外,中外同奉,上下共仰。

歷代封建統治者尊崇關羽自不必說,就是李自成、張獻忠、洪秀全等農民起義領袖,也把關羽奉爲膜拜的英雄。

不僅如此,除了在華夏大地,在日本、東南亞以及海外華僑中,對關羽的膜拜之風也歷歷不衰。

在擁有二千餘萬人口的臺灣,關公信徒多達800萬衆,幾乎各家各戶都爲關公設香案,立牌位,掛聖像。臺灣的關公畫像年銷售量,遠遠超過了他們最崇奉的神祗媽祖。

美國的“龍崗總會”是一個以拜關公爲祖的民間組織,各地分會有140多個,遍佈華人居住的世界各地。

東南亞各國競相立廟拜求關公,最盛者當數泰國。

在日本,早在清代就有關帝廟;前些年還新建了一座關廟,據稱是海外建築規模最大的關廟。

美國聖地亞哥加州大學人類學系教授、芝加哥大學人類學博士Davidkjordan(漢名焦大衛)先生曾說過一段很有意思的話;“我尊敬你們的這一位大神,他應該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義、智、勇直到現在仍有意義,仁就是愛心,義就是信譽,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難。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們的關公一樣,我們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美好。”這位美國學者的話是頗有見地的。

凝聚在關羽身上而爲萬世共抑的忠、義、信、智、仁、勇,蘊涵着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理想,滲透着儒學的春秋精義,併爲釋教、道教教義所趨同的人生價值觀念,實質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氣浩然的華夏魂。

關公是什麼神

是武財神。

武財神是中國民間信仰的一類財神。武財神的由來和職能:財神有文財神和武財神之區分,文財神是比干、范蠡和李詭祖,武財神是關羽和趙公明。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爲“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爲“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爲“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爲萬人敵。

擴展資料:

1、在傳統戲曲中,關羽屬於”生“角,臉譜也非常有特色,面生七痣,眉心中間三粒,鼻子左右各兩粒;七粒硃砂痣,紅似點血,因此顯得格外威風。以關羽爲主要角色的京劇故事有《斬熊虎》、《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虎牢關》、《屯土山》、《月下斬貂蟬》、《過五關》等等。

2、在小說《三國演義》裏將關羽塑造成爲一個忠義仁勇的武將形象,出場時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打造兵器後參加黃巾起義的戰爭中,而後雖然與劉備東奔西走,顛沛流離,但仍能斬將殺敵,大顯神威。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_關羽 百度百科_武財神

關羽簡介資料 民間流傳着許多有關他的傳說

1、關羽簡介資料,字雲長,小字長生,河東郡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人。漢末三國時期名將。

2、早年犯事,流落到涿郡,和劉備、張飛情同兄弟。參與黃巾起義,跟隨劉備顛沛流離。雄壯威猛,號稱萬人敵”、雅號美髯公”。徐州戰敗後,暫時投靠曹操,親自斬殺顏良,受封漢壽亭侯。離開曹操,回到劉備身邊。赤壁之戰後,參與攻取荊州地區。劉備入川后,奉命鎮守荊州,加號前將軍。建安二十四年,水陸並進,圍攻襄陽和樊城。水淹七軍,全殲于禁援軍,威震華夏,使得曹操一度產生遷都想法。面對孫權部下呂蒙、陸遜襲擊後方,曹操部將徐晃正面夾擊的局面,進退失據,兵敗被殺。後主劉禪即位,追諡壯繆。

3、關羽去世後,民間尊爲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時期,尊爲武聖”,與文聖” 孔子地位等同。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名列五虎上將”之首,使用青龍偃月刀。毛宗崗稱其爲《演義》三絕中的義絕”。

4、提起關二爺關羽,中國大地上估計不知道的他應該不太多。關公、關聖帝君等一大堆稱呼都是他的,就連理髮師的祖師爺都是他。民間流傳着許多有關他的傳說,但是有關關羽的來歷,似乎還真的沒有人能說得清。包括我,我也說不太清。

您先別急着衝我扔板磚,不是我什麼貨都沒有就在這胡說八道,我說不清的原因,是因爲陳壽說不清。

《三國志-關羽傳》是目前唯一對關羽的一生記錄的比較詳細的正史。而對於關二爺的來歷,《關羽傳》講得比較簡略: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鄉里合徒衆,而羽與張飛爲之禦侮。”

在關羽跟隨劉備走上戰場以前,我們就知道這麼多他的生平。他字雲長(廢話),一開始字長生,是河東解人。因爲殺了人跑路到了涿郡,在那裏和劉備、張飛一起拉了一幫小夥伴,抵禦黃巾軍的進攻。然後,就沒了......

是的,沒了。關羽賣過棗子嗎?殺的人是誰?一概不知。所以,有關這位大名鼎鼎的武聖,他到底在出山之前有什麼經歷,已經成了一個永恆的謎團。

爲什麼關羽叫關老爺

關羽,亦稱“關聖帝君”,簡稱“關帝”,本爲道教的四帥之一,如今道教主要將他作爲財神來供奉。關於其來歷,前面已有介紹,其職能除了“治病除災,驅耶辟惡,誅罰叛逆,巡察冥司”,還有“司命祿,庇護商賈,招財進寶”,又因其忠義,故被奉之爲財神。

關公在臺灣還有一個封號——玄靈高上帝。此是清以來,百姓受顛沛流離之苦和內憂外患之辱,更祈求於忠勇信義的關公保護。臺灣道教組織於1993年5月在臺北泰山鄉加封關公爲第十八代上帝,號爲“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玄靈高上帝”之號標誌着關公信仰在臺灣道教中的升級。

關公的忠義勇武仁信等品質集中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現了民衆的社會願望和理想人格,因此,他千百年來得到了世人的擁戴,被歷代加封,宋代封爲“顯靈王”,宋徽宗時封爲“義勇武安王”。明神宗時將其神位晉級爲“協天護國忠義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清代順治皇帝加封爲“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佑贊宣德關聖大帝”。

各朝皇帝都以關羽爲忠義的化身成爲教育忠君愛國信念的材料,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的過程請參考下表:

朝代 皇帝 時間 封號

北宋 宋徽宗 崇寧元年(1102年) 忠惠公

北宋 宋徽宗 崇寧三年(1104年) 崇寧真君

北宋 宋徽宗 大觀二年(1107年) 武安王

北宋 宋徽宗 宣和五年(1123年) 義勇武安王

南宋 宋高宗 建炎二年(1128年) 壯繆義勇武安王

南宋 宋孝宗 淳熙十四年(1187年) 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元 泰定帝 天曆八年(1335年) 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明 明神宗 萬曆四十二年(1613年)單刀伏魔、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明 明思宗 崇禎三年(1630年) 真元顯應昭明翼漢天尊

清 清世祖 順治九年(1652年) 忠義神武關聖大帝

清 清世宗 雍正三年(1725年) 三代公爵、聖曾祖、光昭公、聖祖、裕昌公、聖考、成忠公

清 清高宗 乾隆元年(1736年) 山西關夫子

清 清高宗 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 靈佑二字

清 清仁宗 嘉慶十八年(1813年) 仁勇二字

清 清宣宗 道光八年(1828年) 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

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羽神像關羽的祠廟遍佈各地,爲中國神明中最多祠廟的一位。古代祭祀的戰神本是“兵主”蚩尤。就官方的祭祀言,唐初開始便有武廟,但主祀的是周朝名將姜子牙,而關羽則爲從祀。至遲宋朝末年,民間供奉關羽的廟宇已經“郡國州縣、鄉邑間井皆有”(郝經《陵川集》)。元代朝廷雖崇信喇嘛教,但未箝制人民信仰,因此民間對關羽的崇信有增無減,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清以降,供奉關羽的廟宇不僅遍佈中國內地,且延伸至蒙古、、朝鮮半島乃至海外。今日僅在老北京城裏,就有一百多座專供關公或兼供關公的廟宇。

因爲關羽不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時又受到道家、佛家的膜拜,所以關羽是橫貫儒、道、佛三大中國教派的神只。但其中以儒家的關羽體現更多關羽的本色。

隨著關羽地位變得顯赫,關羽更被尊稱爲“武王”、“武聖人”,與孔子並肩而立。也正因爲關羽如此顯赫,除了軍人、武師奉他爲行業神崇拜外,就連描金業、煙業、香燭業、教育業、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業也推祟關羽,所以也將他變成武財神,又是五文昌之一。

在香港,與三合會成員是對立的。三合會早期是一個道教反清的幫會,所以會拜祭道教大神關羽。而崇拜關帝的習慣是源於1930年代的油麻地警署某位華探長,其後擴展至各個紀律部隊,如消防、海關等。他們同樣地推崇、尊敬關羽,稱他爲“關二哥”、“關公”、“關帝”、“關二爺”等,因兩方都相信,關公是會保衛盡忠盡義之人,所以雙方都不認爲存在信仰上的衝突。

香港許多商店都供奉關羽,希望能保佑店鋪。而香港也建有不少的祠廟供奉關羽,香港荷李活道的文武廟就十分有名。

關羽還被民間封爲文武財神中的武財神,文財神是比干。

Tags:來歷 關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