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元宵節結尾|赤豆元宵結尾怎麼寫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55W
1.元宵節 結尾

今年的元宵節與往年不太一樣(就我們自己家哦!)因爲人員加多了。

赤豆元宵結尾怎麼寫 元宵節結尾

今年的元宵節我會刻骨銘心的,因爲它是我過的最美好的一個元宵節!

今天是大家期盼已久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大家是不是在桌前一邊吃着香甜的湯圓,一邊看着精彩的電視節目呢?

我們家鄉,每年的元宵節都要放煙花,看花燈,今年也不例外。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來到街上看花燈。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

市中心的人羣更熱鬧,花燈更漂亮!這兒琳琅滿目的花燈使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看那漂亮的兔燈,粉紅色的身子,長長的耳朵,圓圓的小臉上掛着一副甜美的笑容,擺動的手臂,好像在跟大家說:“祝你們元宵節快樂!”看那桃燈,粉紅的底色,桃尖兒上塗點紅色,桃底有翠綠的大葉子,真是既漂亮又簡單。還有那紅豔豔的“五角星”、會動的“小雞”……

在看花燈時,我們突然發現在路東邊有許多人,於是,我和爸媽就走過去看了看。哦!原來是猜燈謎!燈上寫着“一雙長耳朵,眼睛紅又紅,不吃肉和魚,吃菜和蘿蔔”打一動物。我想:謎底一定是“兔子”,因爲今年是兔年嘛!果然,我猜對了!

看完花燈,我們又來到龍山廣場觀看禮花。只見深藍色的天空佈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綵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着綵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

一顆顆五彩的禮花騰空而起,禮花炸開以後,一朵朵紙花飄落下來,甚至有的紙花還帶着一顆顆亮閃閃的東西,真像一顆顆彩色的流星;有的禮花炸開以後是雙層的,接着變成動物形狀了;有的炸開以後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還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環,把天空變得光彩奪目!真是漂亮極啦!還真有些“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味道。

月亮漸漸西落,我依依不捨得離開了。但觀燈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各種彩色的燈像天上的繁星一樣,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燈醉,只緣春意濃”。我相信,隨着祖國的日益發達,今後的元宵節一定會更好、更令人們期盼

2.赤豆元宵的介紹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時間,也通指白天。

元旦,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

"宋代吳自牧《夢樑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爲新年。一歲節序,此爲之首。

";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爲"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歷來元旦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初一。

在漢語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quot;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我國曆代元旦的月日並不一致。

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十月初一日爲元旦,自此歷代相沿未改(《史記》)。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曆",這才又以正月初一爲元旦,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爲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定正月初一(元旦)爲春節,而以西曆1月1日爲新年。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透過使用"西元紀年法",將農曆正月初一稱"春節",將西曆1月1日定爲"元旦"。

元旦來臨,人們以各種方式互相祝福,賀年卡是其中主要形式. 教師節的由來 公曆9月10日,是我國的教師節。 我國曆史上曾建立過教師節。

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在南京中央大學集會,發表要求“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和增進教師修養”的宣言,並議定6月6日爲教師節,也稱雙六節。不久,國民黨政府先是同意6月6日爲教師節,後又將教師節改爲8月27日(孔子生日)。

建國後,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復6月6日爲教師節,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組織慶祝活動。1951年全國教育工會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確認爲工人階級的一部分。

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長和中國教育工會全國委員會主席發表書面談話,宣佈“五一國際勞動節”同時爲教師節。但由於這一天缺少教師的特點,執行的結果並不理想。

特別是1957年以後,在“左”的思想影響下,教師不受重視,教師節實際上已不再存在。 近年來,我國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動員全社會尊重教師,提高教師的地位,改善教師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爲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形成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尚,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根據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和各界人士,特別是各地教師的多次提議,以及各地開展尊師活動的經驗,**於1985年1月11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關於確定每年9月10日爲教師節的議案。同年1月21日舉行的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同意關於建立教師節的議案,決定9月10日爲教師節。

確定9月10日爲教師節,是因爲新生入學伊始,即開始尊師重教活動,可以給教師教好、學生學好創造良好的氣氛。同時,9月份全國性節日少,便於各方面集中時間組織活動和突出宣傳報道,促進在全國範圍內形成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風尚。

建立教師節,標誌着教師在我國受到全社會的尊敬。這是因爲教師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我們國家的未來。

教師的工作同每個家庭、每個兒童、少年、青年息息相關。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中,教師起着巨大的作用。

教師是鑄造人類文明的工程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人類文明發展的連續性,有賴於一代又一代的教師的勞動。

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教師辛勤的、有效的勞動,那麼,這個社會、國家和民族的文明進程就會遭受損失。所以,一部文明史,離開教師的因素,是不可想象的。

此後,每年的教師節,全國各地的教師都以不同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透過評選和獎勵,介紹經驗,幫助解決工資、住房、醫療等方面的實際困難,改善教學條件等,大大提高了廣大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積極性。

冬至節的由來與傳說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

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爲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

漢朝以冬至爲“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爲“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

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冬至傳說之一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

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

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

3.我們的節日元肖節作文開頭和結尾

快樂的元宵節

人家都說“正月十五鬧元宵,團團圓圓吃湯圓.”我們這個元宵節過得真有意思!

吃過晚飯,我們就去看舞龍、焰火了.哇,人可真多啊,馬路都變成了人行道,來來往往的人川流不息.雖然有些寒冷,但還是擋不住人們觀燈的熱情.市政府前的整個街道火樹銀花,璀璨奪目,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們前來觀賞;有的坐車從幾十里路的農村趕來,還有的小孩騎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蘆邊吃邊看.哇!好漂亮啊!這條龍全長約200米,一個龍頭就有一個小孩那麼重,可想而之,舉龍頭的人是多麼的辛苦!哇塞!龍頭還會“噴火”呢!開始舞龍了,師傅們還在凳子上舞龍的,厲害吧!這龍的身子舞起來一圈一圈的,哇,真好看.我們還看到了最精彩的盤龍,舞了將近一個小時的龍,才放煙花.

八點多鐘,一朵朵綻放的禮花騰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見深藍色的天空佈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綵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着綵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一顆顆五彩的禮花騰空而起,禮花炸開以後,一朵朵紙花飄落下來,甚至有的紙花還帶着一顆顆亮閃閃的東西,真像一顆顆彩色的流星;有的禮花炸開以後是雙層的,接着變成動物形狀了;有的炸開以後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還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環,把天空變得光彩奪目,整個市區都沸騰了……五彩的鞭炮被高高的送在了半空中,閃着耀眼的光芒.美麗的鞭炮給這裏增加了秀麗的色彩.這些造鞭炮的人手還真巧,什麼羊形、龍形,拖拉機耕田形的……都能造出來,真了不起.

當我們往回走時,看到一羣人在猜燈謎,其中有一個字謎是:天下人間會七星,我和爸爸媽媽猜了許多次也沒猜中……時間不知不覺已過去了三個多小時,但我們一點也沒覺得累.

圓月漸漸西落,在家人的催促下,我才依依不捨地走上汽車.唉!時間怎麼過得這麼快,我還沒看夠呢!

4.赤豆圓宵來歷

元宵作爲一種食品,原本是元宵節的專有節令食品。

元宵成爲一種節令食品,據說是從宋代一種名叫“飠追(dui)子”的食品發展而來的。飠追子,實際就是一種圓的薄餅,《玉篇》中說蜀人 “呼蒸餅曰飠追”。

《北齊書·陸法和傳》記載說:“於是設供養,具大飠追薄餅。”這說明,“飠追”作爲圓餅並不是宋代纔出現的,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有了,只是在當時還沒有成爲節令食品而已。

另據唐人盧言的《盧氏雜說》記載,在宋以前,飠追子已經成爲了宮廷裏的主要食品。《太平廣記》引錄了《盧氏雜說》所記載的一位專爲唐代宮中做飠追子的能手“尚食令”(專供膳食的官):“馮給事入中書祗候宰相,見一老官人衣緋,在中書這裏記載的是造飠追子能手(“尚食令)在馮給事家做飠追子的過程。

從這個記載可以看出,唐代的飠追子已經不同於南北時期的“大飠追薄餅”了。南北時期的”大飠追薄餅”可能是蒸的或者是烙的,唐代的飠追子,已經是油炸的大圓餅了.看上去有點近於今天的油炸糕或油炸元宵了。

這種近於今天的油炸糕或油炸元宵的“飠追子”,到了宋代又有很多稱謂,而且發展爲元宵節的節令食品了。例如北宋人陶谷撰《清異錄》就把這種飠追子稱之爲“上元油飠追”了,說明在北宋時飠追子就已經成爲了元宵節的專門食品。

可能因爲“上元油飠追”又圓又光又好吃,所以又得名“油畫明珠”。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元宵節的食品,就有這種飠追子。

但並不稱“油飠追',而是稱“焦飠追”。《東京夢華錄·十六日》介紹汴京所賣元宵節食品時寫道;“市人賣玉梅、夜蛾、蜂兒、雪柳、菩提葉、科頭圓子、拍頭焦飠追。

唯焦飠追以竹架子出傘上,裝綴梅紅縷金小燈籠子,架子前後亦設燈籠,敲鼓應拍,團團轉走.謂之‘打旋羅’,街巷處處有之。”從這段記載看,‘焦飠追’乃是元宵節的重要節令食品,所以售賣時還要”打旋羅”。

《東京夢華錄》中提到的“圓子飠追拍”.也是“焦飠追”,是“焦飠追”的另一種稱謂。宋周密《武林舊事》記載元宵節的食品時寫道;“節食所尚,則乳糖圓子、科斗粉、豉湯、水晶膾、韭餅,及南北珍果,宜利少、澄沙糰子、滴酥鮑螺、酪面、玉消膏、生熟灌藕、諸色花纏、蜜煎、蜜果、糖瓜蔞、煎七寶姜豉、十般糖之類,皆用鏤裝花盆架車兒,簇插飛蛾紅燈綵益,歌叫喧闐。”

這裏記載的食品是元宵節街上售賣的節令食品。“乳精圓子”、“飠追子”居首位。

“乳糖圓子”和‘飠追柏”即後來的元宵,“乳糖圓子”可能是水煮的,“飠追柏”可能是油炸的。元宵節食品油飠追之所以被稱爲“圓子”(“浮圓子”、“乳糖圓子”),主要因爲這種食品的形狀是圓的。

“圓子”之所以逐漸被人們選定爲元宵節食品,可能也主要是因爲它的形狀是圓的。元宵之夜,天上的月亮圓圓的.人們食“圓子’”有拜月和祭月的意思;“圓子”圓圓的,象徵着天上的月亮。

另外,元宵夜,全家人團聚一起,吃着圓圓的 “圓子”,仰望着天上圓圓的月亮,寄託着人們希望團圓幸福的情思。宋代一些詩人頒”圓子',也寄託着詩人希望團圓的情思。

宋詩人周必大《元宵煮浮圓子,前輩似未曾賦,坐間成四韻》寫道:今夕是何夕,團圓事事同。湯官尋舊味,竈婢詫新功。

星爛烏雲裏,珠浮濁水中。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

詩中的“團圓事事同”,似是在說元宵夜裏月是圓的、圓子是圓的、人是團聚的等意思。詩中描寫的水煮圓子的情況,很像今天的水煮元宵的情況。

圓子浮在水裏,像珠子一樣翻滾,盛在碗裏又白白的、圓圓的,很像天上的月亮,這可能也就是後來圓子又稱“湯圓”的原因。元人伊士珍在《郎環記》中還記載了一則用以解釋元宵節吃圓子的傳說:“嫦娥奔月之後,異晝夜思惟成疾。

正月十四夜忽有童子詣宮求見,曰:“臣,夫人之使也。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叫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耳。

'如期果降,復爲夫婦如初。”這是元宵節食圓子的風俗形成之後附會出來的傳說,但傳說中的“團團如月”的思想,耳實地反映了人們元宵之夜追求團聚的理想。

元宵節的食品油飠追、圓子被稱爲元宵始於清代,清代可以說是“元宵”、“湯圓”、”圓子”多種名稱並存的時代。這從清代詩人的一些詩中可以得到證明。

從當時詩中的描寫看,清代已經把圓子稱作元宵了,而且做法已經基本與今天的做法一樣了清代的文學家李調元在《元宵》詩中描寫元宵道:“元宵爭看採蓮船,寶馬香車格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圓。”

元宵夜裏.人已散去,可是那賣元宵的小飯還在叫賣“湯圓”。這說明,“湯圓”一詞,在清代已出現了,而且一直相沿到今天.今天的南方仍把元宵稱作湯圓。

清代的時候已經把圓子稱作“湯圓”了,可見那種認爲“湯圓”之始於袁世凱的說法是不正確的。據清人顧祿的《清嘉錄》記載,蘇州一帶的元宵食品還有“圓子”和“油飠追”的區別。

記載說:“上元,市人簸米粉爲丸,日‘圓子’。用粉下酵裹餡,制如餅式,油煎,曰'油追',爲居民祀神、享先節物。”

這裏的“圓子”即元宵,這裏的“油飠追”有點像今天的。

5.怎樣做赤豆元宵呢

首先就是要準備好材料:一袋豆餡(250)克.一斤小元宵(我家老公吃的多).這兩樣準備好了以後.就可以開始做了.先把水煮沸.水的多少要看你買的元宵多少來放.水開了以後放入豆餡.(我一般一斤元宵放半袋豆餡.豆餡是(250克)的.)等水在次開的時候放入元宵..(記住一定要水煮沸了,要不元宵會粘住鍋底的)下了鍋就不停的邊煮邊攪.這個時候我一般會放些冰糖進去.多少看自己的喜好了.現在可以改成中火.就這樣一直攪.(因爲攪的時間越長.湯會越濃),大約十分鐘的樣子看到元宵全都浮上來了而且變大了.這樣我這個版本的赤豆元宵就做好了.不嫌棄的話.回家試試吧.。

6.赤豆元宵的做法

食材

紅豆50g

糯米粉20g

水適量

藕粉2勺

白砂糖適量

製作時間:30分鐘-1小時

用餐人數:

步驟

1

紅豆沖洗浸泡過夜

2

加水用電飯煲煮開,40分鐘,有壓力鍋的會快點

3

糯米粉加水和成麪糰,然後搓成小元宵

4

把小元宵放進煮好的紅豆湯中繼續煮

5

煮好的元宵會浮起來,加點糖調味

6

取2勺藕粉

7

用冷水化開,再倒入紅豆湯中迅速攪拌,紅豆湯會變得很濃稠

8

出鍋

7.有關“鬧元宵”的開頭、結尾

元宵佳節之際,處處洋溢着喜慶的氣氛。

你瞧,什麼猜燈謎、什麼放煙火呀……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活動都有,現在我就帶你去看看煙火晚會吧!穿過熙熙攘攘的小道,便到了波光粼粼的湖邊,我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人越來越多,最後擠擠挨挨,人羣從西望不見頭,從北望不見尾,人山人海,人聲鼎沸,有的坐在石椅上,有的彎腰,有的前俯後仰,有的踮着腳尖望着。有白髮蒼蒼的老爺爺,有眉清目繡的青年人,有四五歲的小孩。

過了許久,只聽嘣的一聲,天空中出現奇花異卉,激動人心的煙火晚會開始了!人們頓時雅雀無聲。接着,天空出現了萬紫千紅、爭先恐後、由黃變紫、由紅變藍、由藍變白,美極了!花花綠綠,大大小小的煙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彷彿魚兒們也在它們的家園裏放煙花呢!天空中的奇花有的綠草如茵,有的桃紅李白。

婀娜多姿,美不勝收,彷彿清香撲鼻,馨香陣陣。“轟”的一聲,空中炸開一朵朵“蝴蝶蘭”,逼真極了。

過了一會兒,只見蘭花變成了一盞盞紅燈籠,緩緩而下,直入水面。一條條白蛇直衝天,“S”走法引人看。

湖邊射出一條條小船,亭亭玉立在湖面,彷彿一艘艘戰艦向我們開來,莊嚴肅穆。頓時天空出現了“流星雨”,白花花的“流星雨”把夜晚照成了白天,離我二公里遠的房屋都顯而易見,它密如蛛網,好象世界末日,羣星們撞向地球。

接着地上又衝出一條條五顏六色的線,還發出“噼裏啪啦”的響聲,好似放鞭炮,霎時,大地都成了五彩繽紛的世界。忽然,湖邊出現了一條晶瑩剔透的瀑布,那瀑布與衆不同,它是又無數個小白點凝聚而成的,逼真無比,那瀑布滾滾而下,還冒出一縷縷清煙,有如浮在海面的蓬萊仙島。

最後,天空中又出現了千姿百態的繁花,響聲震耳欲聾,驚心動魄。今天的晚會結束了,一次又一次的煙火晚會一次比一次的精彩,讓我看到了祖國的科技繁榮、發達。

8.元宵節的習俗作文(結尾)150字

元宵節吃湯圓,團團圓圓,閤家安康,過了元宵節就等於過完了新年,在那一天,我們會猜燈謎、舞龍、舞獅子,爲元宵節增添了許多節日的氣氛。

今天,我就去了南城百貨買湯圓、餃子。商場里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滿目,特別是冷凍櫃前擠滿了男女老少。我看見了許多湯圓,有芝麻味的、花生味的……樣樣我都喜歡,我精心挑選着,真想把所有湯圓都買回去。忽然,我看見頭頂上有許多謎語,其中有一張這樣寫的:七八個人,圍着一根柱子坐着,有一個人走開了,衣服撕破了。(打一植物)我想了又想,眉頭都皺了起來:拔出一個蒜頭,衣服不就撕破了嗎?對,沒錯,是“蒜頭”。媽媽也猜了一個:站是坐,睡也是坐,走也是坐……(打一動物)媽媽很快就想到了:“蛇”。於是服務員就把一個日曆送給了我們,我迫不及待地把它收下了,心裏無比地高興,因爲這是用智慧換來的。

吃完了晚飯,我們就煮湯圓,我先開啟包裝,看見了一個個又圓又白的湯圓,像十個小胖子在裏面睡覺。我把水燒開,水上冒出了一個個小泡泡,我把湯圓小心翼翼地放到水裏,一個個小胖子立刻沉了下去,過了幾分鐘,它們一個個在水裏遊起泳來,等煮熟了,我把它們撈起來,湯圓一個一個地粘在一起,咬一口,花生醬從湯圓裏流了出來,甜甜的,令人垂延三尺,爸爸爭着說:“我也來一口。”

希望我們家能團團圓圓,家庭幸福。這個元宵節我既吃了湯圓,又猜了燈謎,真是令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