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出自典故或成語故事的成語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55W

出自典故或成語故事的成語

1.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退避三舍、草木皆兵、臥薪嚐膽、四面楚歌、完璧歸趙、入木三分、風聲鶴唳、圍魏救趙、聞雞起舞、紙上談兵、刮目相看、鐘鼓之樂、篝火狐鳴、魚腹丹書、三顧茅廬、望梅止渴、拋磚引玉、負荊請罪、買櫝還珠、望洋興嘆、掩耳盜鈴、桃李不言、請君入甕、高山流水等。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什麼成語是出典故的?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故事出自《國語·吳語》。成語“如火如荼”,形容某種人羣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鑑·唐則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甕”,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成語“探驪得珠”,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晉書·杜預傳》。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鬥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成語“望洋興嘆”,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成語“脣亡齒寒”,比喻雙方關係密切,相互依存。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枕戈待旦”出自劉琨《與親故書》,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準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準備作戰。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爲。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爲,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故事出自《史記·魏世家》。成語“抱薪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害,結果反而使禍害擴大。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爲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則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比喻爲人真誠,嚴於律已,自然會感動別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敬仰。

手不釋卷

手到擒來

黔驢技窮,出自柳宗元的《三戒》

爲國捐軀和視死如歸

出自曹植的《白馬篇》

愚公移山,出自我忘記了

心有靈犀

出自李商隱的《無題》

此情可待

出自同上

萍水相逢

出自《水滸》

希望可以幫到邇喔。

哪些成語出自歷史故事?

  如下爲大家提供的這些經典成語,都是出自於中國古代的歷史故事,歡迎大家學習:

   “按圖索驥” 成語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

   “望洋興嘆” 成語故事見於《莊子·秋水》。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夠,感到無可奈何。

   “脣亡齒寒” 成語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比喻雙方關係密切,相互依存。

   “枕戈待旦” 成語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形象地寫出了劉琨隨時準備殺敵報國的決心。後來用作成語,形容時刻警惕敵人,準備作戰。

   “後來居上” 成語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掩耳盜鐘” 被說成“掩耳盜鈴”,成語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爲。

   “聞雞起舞” 成語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形容發奮有爲,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退避三舍” 成語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高山流水” 成語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雞嗚狗盜” 成語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草木皆兵” 成語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探驪得珠” 成語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胸有成竹” 成語故事出自北宋蘇軾《文與可yún dāng谷偃竹記》。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準備,對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勢如破竹” 成語故事出自《晉書·杜預傳》。形容戰鬥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如火如荼” 成語故事出自《國語·吳語》。形容某種人羣或事物陣容之大,氣勢之盛。

  “請君入甕” 成語故事見於《資治通鑑·唐則天皇后天授二年》。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洛陽紙貴” 成語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指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望梅止渴” 成語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有哪些

1,草木皆兵[ cǎo mù jiē bīng ]

木:樹;皆:全;都是。野草和樹木都像是兵士。比喻軍隊敗退時心虛;把草木都看成爲是敵兵。亦形容極度驚恐時發出多疑的錯覺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2,

脣亡齒寒[ chún wáng chǐ hán ]

嘴脣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 比喻利害密要相關。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比喻雙方關係密切,相互依存。

3,

探驪得珠[ tàn lí dé zhū ]

驪:古指黑龍。 在驪龍的頷下取得寶珠。原指冒大險得大利。後常比喻文章含義深刻,措辭扼要,得到要領。

故事見於《莊子列禦寇》。比喻寫文章能緊扣主題,抓住要點。

典 故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戶人家住在黃河邊上,靠割蘆葦、編簾子簸箕爲生,日子過得非常貧困。有一天,兒子在河邊割蘆葦,烈日當空,曬得他頭昏眼花,於是他就坐下來休息。他望着眼前的河水在陽光下閃耀着粼粼波光,想起父親說過,在河的最深處有許多珍寶,可是誰也不敢去,因爲那裏住着一條兇猛的黑龍叫驪龍。他想,要是潛到河底,找到珍 寶,我們一家人就用不着像現在這樣一天干到晚,三頓還吃不飽,不如豁出去試一試。他把心一橫,三下兩下脫了衣服,一頭扎進冰冷的河裏。開始他還看得見四周的小魚在游來游去,再往深處,光線變得越來越暗,水也越來越涼,最後,他什麼都看不見了,四周一團漆黑。他心裏有點害怕,不知該往哪兒遊。就在這時,不遠處有一個圓圓的物體在閃閃發光,定睛細看,啊,原來是明珠!他憋足一口氣游過去,雙手抱住明珠,使勁一拽,明珠就到了他懷裏。他迅速浮出水面,上岸後撒腿就往家跑。父親一見明珠,就問他是從哪兒得到的。他把經過一五一十地向父親講述一遍。父親聽了說:“好險哪!這顆價值千金的明珠是長在黑龍下巴底下的,你摘它的時候黑龍必定是睡着了。它要是醒着,你可就沒命了。”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精選5個

成語 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 歷史 故事 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 典故 。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 句子 。 今天我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接下來隨着我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一)

【不欺暗室】故事的主人公:

蘧伯玉,字伯玉,諡成子。春秋時期衛國(現河南衛輝)大夫。封”先賢“,奉祀於孔廟東廡第一位。

【不欺暗室】是什麼意思?

欺:欺騙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見的地方。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不做見不得人的事。

【不欺暗室】出自哪裏?

《漢魏南北朝墓誌銘集釋·隋王世琛墓誌》:“信行所履,不欺暗室。”

【不欺暗室】詞語辨析:

【不欺暗室讀音】:bù qī àn shì

【不欺暗室的 近義詞 】:暗室不欺

【不欺暗室的 反義詞 】:光明磊落

【不欺暗室用法】:動賓式;作謂語

【不欺暗室】如何 造句 :

1、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應做不欺暗室的人。

2、有道是君子不欺暗室,而窈窕淑女,亦當自守矜嚴,如此看來,你這姓李的小子不是君子,你這小丫頭更不算淑女。

3、洪金兩人趕上了神農幫的隊伍,縱然不捨,洪金還是快速地躍下馬來,他是個正人君子,不欺暗室。

4、貫良這一絲衝動來得甚是突然,讓他心中不由自責起來,要知貫良自小就學過,君子不欺暗室,更何況對面坐着的是自己的嫂嫂。

5、我二哥他是一個滿腹經綸不欺暗室的人,跟他比起來我真是腹笥甚儉。

6、君子不欺暗室,若這時候在月兒身上上下其手,林風會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

7、藍大龍頭請自重,我王朝行得端,坐得正,不欺暗室。

【不欺暗室】典故:

蘧(qú)伯玉,名瑗,字伯玉,春秋時蒲國人,生活的時代和孔子大致相同。他是衛靈公時著名的賢大夫,也是一位道德和操行都非常優秀的人。“衛地多君子”,歷來人們都將蘧伯玉作爲衛國君子的代表。

蘧伯玉非常賢德,人們十分敬重他。一次,衛靈公與夫人南子在宮中夜坐,先聽到轔轔的車聲,可車聲到宮門時卻消失了,過了一會兒,轔轔的車聲又響起來。衛靈公就問夫人說:“你知道剛纔過去的人是誰嗎?”夫人說:“應該是蘧伯玉。”靈公問:“你怎麼知道是他呢?”南子說:“君子是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細節的,車走到宮門口時沒了聲音,那是車的主人讓車伕下車,用手扶着車轅慢行,爲的是怕車聲打擾國君。忠臣和孝子不會在大庭廣衆之下信誓旦旦,也不會因在黑暗之中沒有人能看到而改變自己的操守。蘧伯玉是我們衛國品行端正的大夫,仁而有智,對國家恪盡職守。他不會因爲現在是黑夜,沒人會看見就忘記禮節,所以我覺得是他。”靈公派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

靈公與夫人開玩笑說:“不是蘧伯玉。”夫人聽後馬上給靈公上酒道賀。靈公說:“你爲什麼要向我道賀呢?”夫人說:“開始我以爲衛國只有蘧伯玉一個人是這樣的賢德之人,現在知道在衛國還有一個和他一樣賢德的人,那麼我們國家就有兩個賢臣了。國家多賢臣,是國家之福,怎麼能不向您道賀呢?”靈公說:“說得好!”然後就把告訴了夫人。

蘧伯玉協助衛靈公把衛國治理得兵強馬壯、人民富裕,使其成爲春秋時期的強國。晉國大將趙簡子原想討伐衛國,派人到衛國試探。那人返回後,告訴趙簡子:“蘧伯玉在衛國當政,我們如果貿然攻打衛國肯定會吃敗仗的。”趙簡子馬上就取消了攻衛的計劃。

蘧伯玉謙虛謹慎,經常對自己進行 反思 ,“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他又經常鞭策自己,《莊子·則陽篇》記載:“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意思是說他年已六十還能與日俱新,隨着時代的變化而變化。這樣的賢人總是對自己的道德與行爲有明確的要求,而且一直認真的按照這些要求去做。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二)

【無出其右】故事的主人公:

孟舒,高祖拜爲雲中守。因匈奴犯邊,士卒戰死數百,坐罪免官。文帝立,官。

田叔,趙國陘城人,他的祖先是齊國田氏的後代。

【無出其右】是什麼意思?

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爲尊。沒有能超過他的。

【無出其右】出自哪裏?

東漢·班固《漢書·高帝紀下》:“賢趙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召見與語,漢廷臣出其右者。”

【無出其右】詞語辨析:

【無出其右讀音】:wú chū qí yòu

【無出其右的近義詞】:天下第一

【無出其右用法】:複句式;作定語、謂語

【無出其右】如何造句:

1、看此片會發覺周星馳在香港喜劇界的影響力真的無出其右。

2、他的棋藝高超,這一帶無出其右者。

3、他要人人都說他的小說好,是無出其右的最上作品。

4、以來,張大千執畫壇牛耳,成就之大,無出其右。

5、他的心算能力既快速又準確,全校師生無出其右。

6、兩年前就已經達到築基境六層,不僅天資卓越,也十分勤奮,風頭一時無出其右。

7、楚國從君王士大夫到平民百姓,對鳳凰的熱愛與崇敬,達到了無出其右的程度。

8、黃言說的話很有道理,有能力把自己隱藏的如此完美的組織,勢力之大,確實無出其右。

9、紀春身上立時寒熱兩極,驟寒驟熱之間煎熬萬分,人世間最痛苦的事無出其右。

10、楊錦英自詡天賦才情,整個清風城無出其右,年輕一輩領軍人物,別人仰望不可及的天才。

【無出其右】典故:

漢高祖劉邦剛建立漢朝的時候,還有許多異姓的諸侯王。有一次,劉邦帶兵前往代地陳稀的反叛。

途經趙國,趙王張敖深恐劉邦怪罪於他,便下令做了許多美味佳餚,親自端着盤子,送給劉邦吃。

誰知劉邦故意大擺皇帝的威風,岔開兩腿,大模大樣地坐着。不但不回禮,而且開口就罵張敖招待不週。趙國的宰相趙午等見劉邦如此尋釁,羞辱趙王,氣憤異常。回宮後,他們竭力勸說趙王反叛劉邦,趙王執意不允,並把手指咬出血來,要大臣們不要再提。

大臣們見趙王不答應,便決定瞞着趙王去暗殺劉邦。誰知事情泄露,劉邦大怒,下令逮捕趙王及其近臣。

趙午等都自殺了,只有趙王和大臣貫高被捉去,並要把他倆押解到都城長安。許多忠於趙王的舊臣都想護送趙王去長安。劉邦知道了,立即下令,如有人膽敢跟隨就滅他三族。

田叔、孟舒等十幾個臣子就剃掉頭髮,身穿紅色衣服,用鐵圈柬住頭頸,僞裝成趙王家奴,一起去了長安。

到了長安,劉邦親自審訊貫高,要他說出趙王謀反經過。貫高把趙王如何不肯謀反,還阻止臣子們謀反的經過詳細他說了一遍。劉邦這才相信趙王確實沒有謀反,但仍藉口說趙王沒有 教育 好臣子,把他降做宜平侯。

趙王向劉邦謝恩,並請劉邦寬恕隨他而宋的田叔、孟舒等大臣。劉邦一聽有如此忠心的大臣,便召見了他們。透過談話,劉邦對他們的才學過人,有勇有謀,忠心耿耿,品德高尚有了真正的瞭解,他感慨地說:“哨:現在漢朝的臣子沒有一個能超過他們的。”

心裏一高興,有意重用他們。於是有的做了郡的長官,有的做了諸侯的相國,田叔被委以重任,做了漢中守。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三)

【夏雨雨人】故事的主人公: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家、軍事家。被譽爲“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夏雨雨人】是什麼意思?

雨:前一個“雨”,名詞, 雨水 ;後一個“雨”,動詞,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時給人幫助和教育。

【夏雨雨人】詞語辨析:

【夏雨雨人讀音】:xià yǔ yǔ rén

【夏雨雨人的近義詞】:春風風人

【夏雨雨人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夏雨雨人】文言文

孟簡子相樑、魏,有罪而走齊。齊相管仲迎而問之曰:“吾子相樑、魏時,門下使者如何?”孟簡子曰:“門下使者約三千餘人。”管仲曰:“今與幾何人來?”對曰:“臣與三人俱。”管仲曰:“是何也?”對曰:“其一人父死無以葬,我爲葬之;一人母死無以葬,亦爲葬之;一人兄有獄,我爲出之。是以得三人來。”管仲曰:“嗟乎!我窮必矣!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夏雨雨人】典故

西漢的劉向寫了部書《說苑》,講了如何做人、爲政等。其中《貴德》篇中他舉了大量例子來說明德的重要。子路手拿寶劍保護着孔子。孔子問他:“子路,爲什麼要這樣呢?”子路說:“對待善良的人,我自然會善待;對待兇惡之徒,我當然要自衛。”孔子說:“君子依靠的是忠厚,護衛他的是仁德。不用走出街口,千里之外的人就知道他。遇到兇惡的人用忠厚化解他、用仁德包圍他,何必要用劍呢?”子路就把劍收了起來。

孟簡子擔任樑國和衛國的丞相,後來犯了事出走齊國。管仲來迎接他,問他:“你當丞相時,你家裏有多少門客?”孟簡子說:“有三千多人。”管仲說:“現在有幾個人跟來了?”回答說:“只有三個人。”管仲問:“爲什麼這樣呢?”回答說:“其中一個人的父親死了沒錢葬,我給他葬了;一個人的母親死了沒錢葬,我也給葬了;一個人的哥哥吃了官司,我幫了他,後來人被放出來了。所以這三個人跟來了。”管仲上了車說:“唉!我一定會衰敗的,我不能像春天的風一樣吹在人身上,我不能像夏天的雨一樣落在人身上(夏雨雨人),我一定會衰敗的。”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四)

【望塵而拜】故事的主人公:

潘安(247年―300年),即潘岳,字安仁。西晉著名文學家。

石崇(249年—300年),字季倫,小名齊奴。西晉開國元勳石苞第六子,西晉時期文學家、、富豪,“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望塵而拜】是什麼意思?

指迎候有權勢的人,看見車揚起的塵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態。

【望塵而拜】出自哪裏?

《晉書·潘岳傳》:“嶽性輕躁,趨勢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

【望塵而拜】詞語辨析:

【望塵而拜讀音】:wàng chén ér bài

【望塵而拜的近義詞】:望塵拜伏

【望塵而拜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望塵而拜】如何造句:

1、此傾朝野,每逢出門,當地官紳士民多望塵而拜,爭相趨奉。

2、仰仗他的鼻息,望塵而拜的人物,無法計算。

3、儘管山鄉野夫們並認不得其中的意思,但這簡簡單單的一個字,卻足以讓沿路所有的鴻儒們望塵而拜。

4、客廳的沙發上做着以爲身材臃腫的老伯,他面色蒼白,但平靜的氣場讓人有種望塵而拜的畏懼。

5、楊風嘖了嘖感嘆一下這位老者的手段,這樣的身手實在是令他羨慕不已望塵而拜。

【望塵而拜】典故:

潘岳,字仁,西晉著名的文學家。他擅長文賦,辭藻華美,與文豪陸機齊名,世稱“潘陸”。

潘岳雖然才高八斗,可天生一副媚態賤骨。他喜好追名逐利,趨炎附勢,與著名的富豪石崇一起巴結奉承權臣賈謐。賈謐是當時的國丈賈充之孫,皇后賈南風的侄子。當時的皇帝晉惠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昏君。這個昏君和隋煬帝、紂王這些人還不一樣,他不是剛愎自用,而是心智不健全。

有一次,國家發生大災荒,到處都是缺衣少糧的災民,大臣稟告這件事情的時候,他竟然問:“百姓沒有糧食吃,爲什麼不去吃肉粥呢?”所以當時晉朝的政權實際上把持在後族賈氏手中,賈謐就憑仗祖父與姑母的勢力,輕而易舉地成爲權傾朝野的重臣,也成爲無數小人爭相阿諛的對象。

潘岳與石崇和其他小人一樣,想盡辦法討取賈謐的歡心。他們爲表現其甘願爲奴的忠心,每次見到賈謐的車駕時,便對着車輪捲起的塵土叩拜行禮。潘岳的母親對他的媚行很有看法,便規勸他說:“你已經做到黃門侍郎了,俸祿豐厚,應該知足了。可你爲什麼還是沒完沒了地阿諛奉承呢?難道就沒有一點讀書人的風骨嗎?一旦賈氏失勢,你後悔就來不及了。”潘岳將母親的話當成耳旁風,照舊我行我素。

天有不測風雲,晉朝的王族不甘心賈家一門把持朝政,就想辦法打擊後族的勢力,培植司馬氏的力量,這樣朝廷內部出現了權力之爭,而卻迅速演變成了諸侯王之間的混戰,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亂”。在中,賈氏被趙王司馬倫消滅,潘岳被指爲賈氏黨羽而處以極刑。這時潘岳想起母親的話,覺得非常有道理,但是悔之晚矣。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五)

【網開三面】故事的主人公:

商湯(約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湯,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稱成、唐、大乙,宗周甲骨與西周金文稱成唐),湯是契的第十四代孫,主癸之子,商朝開國君主。

【網開三面】是什麼意思?

把捕禽的網撤去三面。比喻採取寬大態度,給人一條出路。

【網開三面】出自哪裏?

西漢·司馬遷《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

【網開三面】詞語辨析:

【網開三面讀音】:wǎng kāi sān miàn

【網開三面的近義詞】:網開一面

【網開三面的反義詞】:嚴刑峻法、嚴懲不貸

【網開三面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用於人。

【網開三面】如何造句:

1、網開三面,危疑者許以自新;耳達四聰,瑕累者期於錄用。

2、國王對他的錯誤網開三面,決定從寬發落。

3、這哪裏是我的萬劍訣?劍奴已經網開三面,給足這小子機會了,若他真有資格當我弟子,必能憑着直覺找出破綻?假如做不到,那就是他天資有限!

4、湯網開三面,恩及禽獸的事傳開後,人民都稱讚他對待百姓寬厚仁慈,紛紛擁護,湯的勢力進一步壯大。

【網開三面】典故:

商湯王是商朝的開國帝王,他姓子,名履,是商族先祖契的第十四代子孫。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帝舜即位後,任命契爲司徒,令他施行五倫(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夫婦循禮、對朋友忠誠寬容、同道相謀(君仁臣忠))來教導老百姓做人的道理,更封契於商,賜姓子,這就是商部落的始祖。從大禹到桀,夏朝一共持續了四百多年的時間。夏桀是一個極端殘暴、放蕩的人。他的激起了各部落人民的極度不滿。而商部落的領袖湯是一個賢明的首領,他關心百姓疾苦,勤政愛民,很受擁戴。

一天,湯外出處理政務,在路上看見一人個人正在捕鳥。那人支開一張像籠子般的大網,將四面都攔住,準備捕獲來自各方向的禽鳥。此時,那獵人正向天禱告,期盼能捕獲更多的獵物,嘴裏還喃喃地說:“凡是天空落下的,從地面洞穴裏鑽出來的,自四面八方跑過來的,無論是飛得高的還是低的,向東走的還是向西行的,都統統進到我的網裏來。”他禱告的聲音剛落,湯就走過去對那個人說:“哎呀,你這種 方法 太殘忍了!這不是把所有的禽獸都打光了嗎?不能幹出這種趕盡殺絕的事情來啊!”說着,湯親手收攏起三面網,只給獵人留下一張網。然後,像做祈禱那樣,他輕輕的低聲說道:“哦,飛禽喲,走獸喲,想往左的就往左,想向右的就向右;願高飛的盡情飛,樂鑽洞的塊入穴;隨意而去,投奔自由。如果沒有辦法,無可遁逃,就進入這張網吧!這也是自投羅網,無可奈何!”

四方諸侯聽說了這件事情,都非常感動,無不由衷地讚頌湯的盛德,高興地說:“湯王真是仁德到了極點了,對禽獸都愛護有加,何況是對人呢?真是聖君啊!”於是紛紛來歸順商湯,前後總共有四十六國之多。湯王統治的範圍越來越大,國力也越來越強盛。而夏桀這個貪酒好色的君主,卻拿人命當兒戲,又時常掠奪勞力,導致農民不能按時耕種莊稼,最後搞得人怨,老百姓恨桀恨到了極點,都希望他早早滅亡。於是湯順天命,應人心,討伐夏桀,諸侯歸服。湯取代夏桀,平定海內,建立了商朝。商湯還任用伊尹爲宰相,輔助國政,使國內 清明 ,人民安居樂業,天下大治。

【網開三面文言文】:

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從天墮者,從地出者,從四方來者,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非桀其熟爲此也?”湯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網罟,今之人學紓。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漢南之國聞之曰:“湯之德及禽獸矣!”四十國歸之。人置四面未必得鳥,湯去其三面,置其一面以網其四十國,非徒網鳥也。

【網開三面白話文】:

商湯在郊外看見個獵人四面設網,並禱告說:“從天上墜落的,從地上生出的,從四方來的,讓它們都墜落到我的網上。”湯說;“真這樣的話,禽獸就被殺光了。除了桀那樣的暴君,誰還會做這種事呢?”湯收起三面的網,只在一面設網,重新教那人禱告說:“從前蜘蛛織網,現在的人也學着織。禽獸想向左去的就向左去,想向右去的就向右去,想向高處去的就向高處去,想向低處去的就向低處去,我只捕取那些觸犯天命的。”漢水南岸國家的人聽說了說道:“商湯的仁德遍及禽獸了啊。”於是四十個諸侯國來歸順商湯。有的人放置四面堵牢的網未必能捕到鳥;商湯去掉了三面網,只放置一面,卻網羅到了四十個國家的人心,不單單是網鳥這麼簡單的。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精選5個相關 文章 :

★ 歷史故事的成語精選5個

★ 來自歷史的成語故事精選5則

★ 來自歷史的成語故事5篇

★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至少5個

★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精選

★ 5個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 4個出自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大全

★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彙總大全

★ 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