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成語故事簡介|成語故事簡介怎麼寫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47W
1.成語故事簡介

退避三舍

成語故事簡介怎麼寫 成語故事簡介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爲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爲,就以國羣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爲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爲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2.成語故事簡短梗概20個

買櫝還珠 春秋時代,楚國有一個商人,專門賣珠寶的,有一次他到齊國去兜售珠寶,爲了生意 好,珠寶暢銷起見,特地用名貴的木料,造成許多小盒子,把盒子雕刻裝飾得非常精緻美 觀,使盒子會發出一種香味,然後把珠寶裝在盒子裏面。

有一個鄭國人,看見裝寶珠的盒子既精緻又美觀,問明瞭價錢後,就買了一個,開啟盒 子,把裏面的寶物拿出來,退還給珠寶商。 一鳴驚人 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于髡的人。

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

當時齊國的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後,卻沈迷於酒色, 不管國家大事,每日只知飲酒作樂,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給大臣去辦理,自己則不聞不問。因 此,政治不上軌道,官吏們貪污失職,再加上各國的諸侯也都趁機來侵犯,使得齊國瀕臨滅 亡的邊緣。

雖然,齊國的一些愛國之人都很擔心,但是,卻都因爲畏懼齊王,所以沒有人趕出來勸 諫。 其實齊威王室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喜歡說些隱語,來表現自己的智慧,雖然他不喜歡聽 別人的勸告,但如果勸告得法的話,他還是會接受的。

淳于髡知道這點後,便想了一個計 策,準備找個機會來勸告齊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見到了齊威王,就對他說:“大王,爲陳有一個謎語想請您猜一猜:其 國有汁大鳥,住在大王的宮廷中,已經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飛翔,也不發生名叫, 只是毫無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這是一隻什麼鳥呢?” 齊威王本是一個聰明人,亦聽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諷刺自己,向那隻大鳥一樣,身爲一國 之尊,卻毫無作爲,只知道享樂。

而他時再也不是一個昏庸的君王,於是沈吟了一會兒之後 便毅然的決定要改過,振作起來,做一番轟轟烈烈的是,因此他對淳于髡說: “嗯,這一隻大鳥,你不知道,它不飛則已,亦非就會衝到天上去,它不鳴則已,一鳴 就會驚動衆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從此齊威王不在沈迷於飲酒作樂,而開始整頓國正。首先他召見全國的官吏,盡忠負責 的,就給予獎勵;而那些腐敗無能的,則加以懲罰。

結果全國上下,很快就振作起來,到處 充滿蓬勃的朝氣。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頓軍事,強大武力,奠定國家的威望。

各國諸侯聽到這個消息以後 都很震驚,不但不敢再來侵犯,甚至還把原先侵佔的土地,都歸還給齊國。 齊威王的這一番作爲,真可謂是“一鳴驚人”呀! 所以後來的人便把“一鳴驚人”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運用,一旦發揮出來,往往有驚人的作爲。

狐假虎威 戰國時代,當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爲了當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問朝中大臣,這究竟是爲什麼。

當時,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敘述了下面這段故事: “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一隻老虎,因爲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隻狐狸正在散步。

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 是,便一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隻狐狸吃進肚子裏的時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說話了: ‘哼!你不要以爲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經命令我爲王中之 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地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

’老虎聽了狐狸的話,半信半疑, 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鎮定的樣子,心裏不覺一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 和盛氣凌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

雖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爲是百 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 這時,狐狸見老虎遲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對自己的那一番說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於 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後指着老虎的鼻子說:‘怎麼,難道你不相信我說的話 嗎?那麼你現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後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 頭鼠竄。

’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着去做了。 於是,狐狸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後面跟着。

他們走沒多 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狸後 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狂奔四散。 這時,狐狸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

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驚膽戰, 但他並不知到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爲他們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爲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時有利的形勢去威 脅羣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爲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裏,那也就是 說,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權勢呀!” 從上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權威的勢力欺壓別人,或藉着職務上的權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來形容。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

楚國出兵侵略鄭國。以當時楚國那麼強大,弱小的鄭國,實在沒 有能力抵抗的,結果,鄭國遭遇到戰敗的厄運,連鄭王頡也被楚將穿封戌俘虜了。

戰事結束 。

3.五個成語故事+簡介

牀下牛鬥:典出《晉書》卷八十四〈殷仲堪列傳〉。殷仲堪的父親病中虛弱驚疑,恍惚聽到牀下螞蟻的動響,以爲是大牛相鬥。後遂以“牀下牛鬥”等指病虛,恍惚。形容體衰耳聰,極度過敏。

胸有成竹: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原指畫竹子要在心裏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後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

洛陽紙貴:《晉書·左思傳》:“於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爲之紙貴。”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畫龍點睛:畫龍點睛原形容樑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鑿壁偷光:描寫的是西漢匡衡勤學苦讀,最終成爲大學問家的故事。現一般用此成語來形容勤學苦讀。

4.成語故事簡介3個

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

他以爲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裏。

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裏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裏,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裏卻很高興。回到家裏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裏去看,發現田裏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

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幹一番事業。

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鬥,終於成爲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爲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爲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嶽《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衆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裏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

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爲這首詩的意味未盡。

於是,他經過反覆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爲: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因爲他認爲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字改爲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爲自己的一字師。

5.成語故事簡介3個

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爲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裏。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裏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裏,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裏卻很高興。回到家裏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裏去看,發現田裏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幹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鬥,終於成爲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爲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爲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嶽《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衆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裏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爲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他經過反覆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爲:前村深雪裏,昨夜一枝開。因爲他認爲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字改爲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爲自己的一字師。

6.成語故事簡介2個,神話故事6個

成語故事簡介: 1.畫龍點睛 張僧繇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

’人以爲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張僧繇是樑朝著名的畫師。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龍。

不一會兒,兩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現在牆壁上了。這時皇帝發現這兩條龍都沒有眼睛,就問張僧繇這是爲什麼。

張僧繇回答說:“畫上眼睛的話,它們就會飛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畫上眼睛,張僧繇只好給其中的一條龍點上了眼睛。

霎時間,電閃雷鳴,那條龍真的飛走了。 成語“畫龍點睛”比喻說話或做事關鍵部位處理得好,使整體效果更加傳神。

原形容樑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2.三令五申 春秋時侯,有一位着名軍事學家孫武,他帶着自己寫的兵書《孫子兵法》去見吳王闔閭。 吳王看過之後說:“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過了,是不是拿我的軍隊試試?”孫武說可以。

吳王再問:“用婦女來試驗可以嗎?”孫武也說可以。於是吳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宮中美女,請孫武訓練。

孫武將她們分爲兩隊,讓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宮姬當隊長,並叫她們每個人都拿着長戟。隊伍站好後,孫武便發問:“你們知道怎樣向前向後和向左向右轉嗎?”衆女兵說:“知道。”

孫武又解釋道:“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後就看我背後。”衆女兵說:“明白了。”

於是孫武命人搬出鐵鉞(古時殺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們告戒。說完便擊鼓發出向右轉的號令。

怎知衆女兵不但沒有依令行動,反而哈哈大笑。孫武見狀,說道:“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應該是將官們的過錯。”

於是又將剛纔一番話詳盡地再向她們解釋一次。再而擊鼓發出向左轉的號令,衆女兵仍然只是大笑。

孫武便說:“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是將官的過錯。既然交代清楚而不聽令,就是隊長和士兵的過錯了。”

說完命左右隨從把兩個隊長推出斬首。 吳王見孫武要斬他的愛姬,急忙派人向孫武講情,可是孫武說:“我既受命爲將軍,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將兩女隊長斬了,再命兩位排頭的爲隊長。

自此以後,衆女兵無論是向前向後,還是向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複雜的動作都認真操練,再不敢兒戲了。 這故事出自於《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後來人們把孫武向女兵再三解釋的做法,引申爲“三令五申”,即反覆向人告誡的意思。例如某地政府屢次向食品商店告誡食品要清潔衛生,以免損害顧客健康,我們便可說:關於食品商店要保證清潔衛生,政府已“三令五申”,大家都早已知道了 神話故事: 1.“萬卷書”的傳說 明代,安徽亳州有個書生,名叫歐陽搏雲,字苦書。

本是出生在官宦之家,後因家境日下,漸漸敗落,十分貧寒。但是,書生不甘命運的安排,更不願寄人籬下,決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連年落榜。

有位好心腸的先生告訴他:“後生功底太差,還需讀萬卷書,方能感招天地之神。” 於是他終日抄書習文不止。

可是家中貧寒,紙又太貴,只得將一篇篇文章抄寫在牆壁上和門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悶倦,便來到後院散心。

只見後院那株多年未開花的牡丹叢,花繁葉茂,感到驚喜,於是突然心血來潮,返回室內,取來筆硯,將文章抄寫在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紙。那位好心的先生路過這裏看到此景,稱此牡丹爲“萬卷書”。

這也許感動了“花神”,翌年,歐陽搏雲果真中了“舉人”。 2.雞叫日出 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九個太陽。

大地熱得像一塊燒紅了的鐵塊,人們的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於是,人們請來了一位力氣大、箭法準的勇士,讓他把太陽射下來。

勇士拉開大弓,向着天空射出了八支箭,天上的八個太陽就“噼裏啪啦”地落了下來。“哎呀,要殺死我了!”剩下的一個太陽嚇得躲到了山背後,再也不敢出來了。

這一來,一個太陽也沒有了,天地一片漆黑,人們的日子還是沒法過,只有趕緊再把剩下的那個太陽給叫出來。 黃鶯被請來了。

它自以爲是世上最好的歌唱家,對着山那邊就驕傲地唱了起來,不料太陽不肯出來。雲雀、畫眉也來了,它們也像黃鶯一樣驕傲,太陽還是一點兒動靜也沒有。

最後,大公雞說:“讓我來試試吧。”它雖然不是什麼歌唱家,但勤勞勇敢,嗓子也不壞。

大公雞對着山那邊十分謙遜地高聲叫了三遍,聲音雖然不是十分美妙,但卻充滿了真誠和熱情。太陽被感動了,慢慢地從山後露出了笑臉。

從此,公雞叫三遍,太陽跟着就出來了。 3.精衛填海 炎帝有一個善良,可愛的小女兒,名字叫精衛.她從小就有一個夢想,希望見道無邊的大海.小女孩一天天張大,也一天比一天漂亮.終於在她認爲自己有能力找到大海的時候,她悄悄的離開了部落.最終她找到了大海,她爲大海的偉大而陶醉,正當她奔向大海的時候,大海同樣卷着巨浪奔向精衛.最後,大海把精衛帶走了,帶着她離開了這個世界.精衛死前那一刻才醒悟過來.精衛的靈魂因爲憤怒而化做一隻青鳥,精衛爲了報復大海,決定把大海填平,於是就日以繼夜的含着西山的石頭去填海. 。

7.急求30個成語故事簡介

畫蛇添足 古代楚國有個人祭過祖宗以後,把一壺酒賞給來幫忙祭祀的門客一壺酒。

門客們互相商量說:“大家一起喝這壺酒不足夠,一個人喝它還有剩餘。要求大家在地上畫蛇,先畫好的人喝這壺酒。”

一個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壺準備飲酒,卻左手拿着酒壺,右手畫蛇,說:“我能夠爲它畫腳。”他還沒有(把腳)完成,另一個人的蛇畫好了,搶過他的酒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怎麼能給它畫腳呢?”話剛說完,就把那壺酒喝完了。

那個給蛇畫腳的人,最終失掉了那壺酒。 守株待兔 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結果自然再無所獲!井底之蛙 有一隻青蛙長年住在一口枯井裏。它對自己生活的小天地滿意極了,一有機會就要當衆吹噓一番。

有一天,它吃飽了飯,蹲在井欄上正閒得無聊,忽然看見不遠處有一隻大海鱉在散步。青蛙趕緊扯開嗓門喊了起來:“喂,海鱉兄,請過來,快請過來!”海鱉爬到枯井旁邊。

青蛙立刻開啟了話匣子:“今天算你運氣了,我讓你開開眼界,參觀一下我的居室。那簡直是一座天堂。

你大概從來也沒有見過這樣寬敞的住所吧?”海鱉探頭往井裏瞅瞅,只見淺淺的井底積了一攤長滿綠苔的泥水,還聞到一股撲鼻的臭味。海鱉皺了皺眉頭,趕緊縮回了腦袋。

青蛙根本沒有注意海鱉的表情,挺着大肚子繼續吹噓:“住在這兒,我舒服極了!傍晚可以跳到井欄上乘涼;深夜可以鑽到井壁的窟窿裏睡覺;泡在水裏,讓水浸着兩腋,托住面頰,可以游泳;跳到泥裏,讓泥蓋沒腳背,埋住四足,可以打滾。那些小蟲子、螃蟹、蝌蚪什麼的,哪一個能比得上我呢!”青蛙唾沫星兒四濺,越說越得意:“瞧,這一坑水,這一口井,都屬我一個人所有,我愛怎麼樣就怎麼樣。

這樣的樂趣可以算到頂了吧。海鱉兄,你不想進去觀光觀光嗎?”海鱉感到盛情難卻,便爬向井口,可是左腿還沒能全部伸進去,右腿的膝蓋就被井欄卡住了。

海鱉慢慢地退了回來,問青蛙:“你聽說過大海沒有?”青蛙搖擺頭。海鱉說:“大海水天茫茫,無邊無際。

用千里不能形容它的遼闊,用萬丈不能表明它的深度。傳說四千多年以前,大禹做國君的時候,十年九澇,海水沒有加深;三千多年以前,商湯統治的年代,八年七旱,海水也不見減少。

海是這樣大,以至時間的長短、旱澇的變化都不能使它的水量發生明顯的變化。青蛙弟,我就生活在大海中。

你看,比起你這一眼枯井、一坑淺水來,哪個天地更開闊,哪個樂趣更大呢?”青蛙聽傻了,鼓着眼睛,半天合不攏嘴。拔苗助長 宋國有個人擔憂他的禾苗不長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來十分疲勞,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地裏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長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爲禾苗長大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人,就像拔苗助長的人,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害了它。

掩耳盜鈴 範氏逃亡的時候,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鐘,想要揹着它逃跑。但是,這口鐘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後再背。

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鐘就“咣”地發出了很大的響聲。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鍾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隻耳朵緊緊捂住繼續敲。

狐假虎威 楚宣王問羣臣,說:“聽說中原地區的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這樣的嗎?”羣臣無人回答。 江乙回答說:“老虎捕捉各種野獸來吃。

捉到一隻狐狸,狐狸對老虎說:‘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羣獸的領袖,如果您吃掉我,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話,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後面,看看羣獸見了我,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爲真,就和狐狸同行,羣獸見了老虎,都紛紛逃跑,老虎不明白羣獸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卻以爲是害怕狐狸。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爲大王的兵權掌握在他的手裏,那也就是說,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權勢呀!就像百獸畏懼老虎一樣。”入木三分 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7歲時開始練習書法,他練字十分刻苦,經常在水池邊練字,池水都染黑了。

33歲時寫《蘭亭集序》,37歲寫《黃庭經》,後來因更換寫字的木板,工匠發現王羲之筆力強勁,字跡已透入木板三分深。 不求甚解 陶淵明十八歲那年爲自己寫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文章的開頭是這樣的:先生不知道是哪裏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而就以“五柳”作爲自己的號了。

先生喜愛閒靜,不多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很喜歡讀書,似對所讀的書不執着於字句的解釋;每當對書中的意義有一些體會的時候,便高興得忘了吃飯。

生**喝酒,可是因爲家裏貧窮,不能常得到酒喝。親戚朋友知道我這個情況,所以時常備了酒邀我去喝。

而我呢,到那裏去總是把他們備的酒喝光。畫龍點睛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牆壁上畫了四條龍,但沒有點眼睛,他時常說:‘點了眼睛龍就飛走了。

’人們都認爲荒誕,就點了其中一條龍的眼睛。一會兒,雷電打破。

8.成語故事概括

破釜沉舟

項羽是楚國人,少年習武,能將百斤鼎高舉過頭。長大後跟隨叔

父參加推翻秦朝的起義。

有一次,秦軍攻下了趙國,趙土逃到巨庇,急忙派人向楚國求援。

楚王派項羽帶領二十萬楚軍前去救趙。項羽先派英、蒲兩位大將率兩萬人做先鋒,然後,自己率主力渡河。渡過了河,項羽命令將士,

每人帶三天的乾糧,把軍隊裏的飯鍋全砸了,把渡河的船隻全鑿沉了。

他對將上說:“我們‘破釜沉舟’,有進無退,三天之內,一定耍打退

秦軍!否則只有餓死在這裏!”

項羽的決心和勇氣,對將I: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個個I:氣振奮,一個人抵1個,1個人抵百個,越戰越勇,終於把秦軍打得大

敗而逃。

經過這次戰役,項羽名聲大振,成了各路反秦的統帥。

Tags: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