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弟子規讀後感怎麼寫|讀弟子規後感怎麼寫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3W
1.弟子規讀後感怎麼寫

《弟子規》讀後感 【凡是人。

讀弟子規後感怎麼寫 弟子規讀後感怎麼寫

皆須愛。天同覆。

地同載。】 因爲有愛 所以你的生活就從滿陽光 最近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

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讀完《弟子規》,我以爲當日的兒童最需要奠基的爲人處世之本,敦厚純良之性,其原因有一:一是由於改革開放浪潮的涌入,人們不分青紅皁白地接受西方國家的思潮,造成國人的榮辱觀、善惡觀、自我意識判斷等觀念的混亂,一時之間,以任性爲個性,以無情爲瀟灑,以刁蠻爲可愛,形成了一個不良的社會環境,不利於青少年兒童的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二是獨生子女現象導致家庭對兒童的期望過高、溺愛有加,幾乎達到“衆星拱月”的地步,這同樣不利於兒童文明習慣的形成。

三是影視作品對文明禮儀缺失的漠視,鏡頭裏充斥了兒童大呼小叫、哭鬧糾纏的情景,耳畔也充滿了成年男女臉紅脖子粗的罵街叫陣場面。我想,韓劇之所以在中國市場廣受青睞,大概也與其傳統文化有關吧。

因爲韓劇的情景畫面總是令人感到溫馨:鞠躬問候,彬彬有禮,進退有度,使人如沐春風。當今社會,倡導國民素質的提高,當從小處着眼,從小兒着手,《弟子規》不失爲一本好教材

如果有人能根據時代的特點,對《弟子規》進行再版修訂,摒棄其中不合時宜的章節,增加當時當代所應秉承的德行操守,其必功德無量。陽光灑在公路上,公車緩緩的靠站停下。

被華麗的服飾裹着的人們,手上大包小包的簇擁上車。可憐的老奶奶卻被擠得離車門一點一點遠去。

美麗的大眼睛不服的瞪着捷足先登的窮阿姨。窮阿姨抱着自己的錢包恰似抱黃金。

埋頭走進車廂後坐。高高瘦瘦的男子靠着強壯的體魄爲他的女朋友開出了一條陽光“大道”。

其女朋友皺着眉頭看着擁擠的人。終於跟着那男子上了車,踩着高高的跟佇立在靠下車的後門處,似乎展示其窈窕淑女的姿態。

男子摟着她的肩膀,炫耀着。接踵而來的大叔,滿臉躺着汗水,略喘息着。

行李沒有空位放,無奈的一聲輕嘆。抱着孩子的媽媽靠着座位,身體伴隨車的慣性傾斜着,然而抱着孩子的雙手姿勢還保持着,寶寶依舊在手中靜靜的睡着。

車門正要關閉,最後上來的是那位可憐的老奶奶,佝僂的身體,伸出一隻乾癟了的手拍着車門。門始終再次開啟,老奶奶只好站在靠前門的階梯處。

端詳了一下雙鬢,一直凝視着玻璃外面的世界~~~~~ 車上座無虛席。連談笑聲也只存在過去。

車開了,是那麼緩慢而顯得沉重。冰涼的空氣縈繞在我們的身邊。

是金錢矇蔽了雙眼,是欺騙歷練出冰冷的心,還是社會的風氣籠罩了灰濛濛的世界?黑夜,被繁華的城市點綴得燦爛迷人,也許某些人正在陶醉~~~~~而有些東西卻悄無聲息的失去着。電視上新聞報道:叢飛——愛心大使的奉獻: 原名張崇,1994年8月應邀參加重慶舉行的一次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義演,開始長達11年的慈善資助。

截至目前,已經資助貴州、湖南、四川等貧困山區178名貧困兒童。先後被授予“中國百名優秀青年志願者”“深圳市愛心市民”、“深圳市愛心大使”等稱號。

2005年4月被診斷爲胃癌。魯迅曾說過:“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對於叢飛來說,那些失學的孩子不都和他有關嗎?!他是一位真正的無私者,一位奉獻了金錢、時間乃至健康的博愛者。只要你快樂,只要你幸福,只要你圓上了好夢,我就不辛苦。

只要你開心,只要你如意,只要你回頭一笑,我就很知足。”這是叢飛自己寫的一首歌。

從看到失學兒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顧之前,他把所有時間都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沒有絲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貸,他曾經用舞臺構築課堂,用歌聲點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許不如往昔嘹亮,卻贏得了最飽含敬意的喝彩。

時代的腳步,科技的腳步在飛躍。我們一起仰望這一片屬於我們的天空。

我們需要更多的互動,來交流彼此的心扉。我們需要那一抹溫柔的微笑,來包容對方。

我們需要伸出每一雙手編織美麗了未來!讓愛佇立在心中,要我們擁有偕同前進的夢想,唱出同一首歌曲:愛給我們陽光,愛帶我們飛翔,擡頭看藍藍的天空,我不在乎你變什麼,我要成爲你黑暗裏那道光,要帶着你遠離沙漠的孤單。 弟子規讀後感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

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

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爲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

2.《弟子規》讀後感怎麼寫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爲五個部份加以演述;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衆相處時要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人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它有益的學問。

但這本書給我最深的印象是怎樣孝敬父母。

書上說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爲了我們好,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

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二十四孝的黃香(香九齡),爲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牀鋪扇涼,冬天寒冷時會爲父親溫暖被窩,實在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牀之後,應該先探望父母,並向父母請安問好。下午回家之後,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離家時,須告訴父母要到哪裏去,回家後還要當面稟報父母回來了,讓父母安心。平時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規律,做事有常規,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慮。

父母親所喜好的東西,應該盡力去準備,父母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壞習慣)。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使身體輕易受到傷害,讓父母親憂慮。(曾子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不可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使父母親蒙受恥辱。當父母親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是很容易的事;當父母親不喜歡我們,或者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我們一樣孝順,而且還能夠自己反省檢點,體會父母的心意,努力改過並且做得更好,這種孝順的行爲最是難能可貴。 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勸導時態度要誠懇,聲音必須柔和,並且和顏悅色,(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如果父母不聽規勸,要耐心等待,一有適當時機,例如父母情緒好轉或是高興的時候,再繼續勸導;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氣,此時我們雖難過得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遇到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於不義,使父母一錯再錯,鑄成大錯。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弟子規是一本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好書,更是我們當代青少年的行爲準則,我以後一定要照上面的話行動起來,好好孝敬父母。

3.弟子規讀後感怎麼寫

《弟子規》讀後感 1 讀完《弟子規》後,我感覺它主要是規範了人的行爲,每句話都有一個道理,每句話都發揚着一種思想,《弟子規》用最簡短的文字,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等的態度和禮儀概括的形象全面。

通俗易懂的文字裏揭示着許多做人的道理,對於我們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義,將是我們終身受益的良師益友。在此我簡單的寫一下它給我在工作中的啓示。

例如“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是指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張,忙亂就容易出錯;不要害怕困難,應該知難而進,也不要馬虎草率,要認真對待。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意思是指看見別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齊,哪怕同他相差很遠,只要堅持下去,慢慢地總會趕上,看見別人壞的行爲,就要自我反省,有就馬上改正,沒有也要引起警惕。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斷形成恭敬之心,尊老愛幼。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是講要有責任心,養成有條理的做事方法。 “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

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講的就是要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習慣。 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而在《弟子規》中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爲的各個細節,我們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時間,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事,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好,這些事就是大事。

本人文化水平不高,能力有限,如有理解不恰當的地方,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弟子規》讀後感 2 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

父母爲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爲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現在自己既爲人子女,該做些什麼呢?一方面,作爲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寬爲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

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

這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非淺的。因爲這幾點也是我在學習和工作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

如有時領導佈置做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馬馬虎虎的。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閱資料,而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

這兩種錯誤都是我經常犯的,這樣的工作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領導批評。在讀過了《弟子規》後,我終於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後能按照它上面所說的去做,相信我的工作效率會更上一層樓! 讀完《弟子規》,感慨萬千。

提筆,卻遲遲不敢寫下什麼,深怕自己粗俗的文字褻瀆了這神聖的篇章。弟子規,聖人訓,守孝悌,次謹慎;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我只能用“總敘”來概括《弟子規》,因爲再找不出更爲精闢的句子了! 首先,我學到的是“孝”。我覺得,我們應該從小節中去表達自己的孝心。

“孝”,絕非每月給父母多少生活費,讓他們住多麼豪華的房子,而是,每天一個問候的電話,沒事幫父母做些家務,是儘量滿足他們對親情的渴望,是親有過,諫使更的修養,是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的關懷,是隻求付出,不問回報的問心 無 愧! 其次,我學到的是“謹,信”。我覺得,“謹”也是講要注重細節。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是要 我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等要我們注意自己的着裝形象;“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等要我們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是要我們言出必行,講求信用;“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是要我們有十分把握時再作判斷,凡是不可臆造其有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是要我們有錯必改,要勇於面對自己的過失。 再次,我學到的是“仁,愛”。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這說明我們在善待他人的同時,也提高和完善了自己的德行和修養;“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這是在告訴我們,要以一顆仁愛之心去對待每一個人,要學會尊重他人;“行者高,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我們要用實力和智慧樹立自己的威信;“恩欲報,怨欲忘,抱怨短,報恩長”,我們要心懷寬容與仁愛,把別人對自己的恩惠刻在石頭上銘記,把對他人的怨恨劃在沙灘上隨風而逝。 最後,我學到的是“餘力學文”。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

4.《弟子規》讀後感怎麼寫的

讀《弟子規》有感 很多人說《弟子規》裏的道理很簡單,早就知曉,我很是羨慕。

《弟子規》讓我在快樂中感情得到了昇華,也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它長養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靈。

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點知道這些道理,也許我的人生際遇會大不相同。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對一個人而言,應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最先體現在一個“孝”字上。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些都是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做不到。以前覺得父母愛子女都是非常自然的事,身在福中不知福,無法體會父母的辛苦和委屈。

“親所好,力爲具;親所惡,謹爲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父母辛苦供養我讀書,而我有時卻不能如他們所願,讓他們非常失望;父母委婉的建議,我不但不聽,還會覺得煩,有時甚至故意做些讓父母生氣的事。所以學了《弟子規》才知道,家庭、事業和身體的好壞,不只是自己一個人的事,要想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讀了《弟子規》,作爲初爲父母的我們,也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啓示:要教育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作到孝敬父母,說話做事要小心仔細,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多和思想高尚的人在一起,在學習之餘,要多讀書,多學習一些科學文化知識。這個道理人人皆知,但是做起來人們往往就忽視了其中的道理。

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往往盡其所能讓孩子們學習更多的技能,畫畫、唱歌、彈鋼琴、學外語,其本意都是好的,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過度的強迫會使孩子們產生逆反心理,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這是要不得的。

父母透過讀書,會掌握正確的指導方法,耐心解決孩子們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讓孩子們懂得生活的規則,培養孩子的傳統美德 《弟子規》還讓我們知道在平時的一些小事上,在人前人後,在獨處時都要持恭敬的態度,恭敬纔會成爲一個人自然流露的品質。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真正做到對人恭敬。

“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諸如此類的名言警句,但我卻一直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極其優美的品質,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目中無人。回想一下,驕傲自滿的的確確給自己招來了許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後於別人一大截。

“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是我最喜歡的一句經文。

一個人的能力再大,總會有限,人無完人,人總有缺點,所以需要別人的幫助和提醒。一個人只有一雙眼睛,一對耳朵,看到的和聽到的範圍是非常窄的,如果能虛懷若谷,就好像多了許多雙眼睛和耳朵,看到的和聽到的範圍就擴得很大,那麼就會走得更高更遠,取得更大的成就。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愛周圍的每一個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纔會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纔會變成和諧的世界。

5.弟子規的讀後感怎麼寫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我們養成良好個人行爲的指南,是檢驗我們道德品質的一個標準,是提高國民素質重要的啓蒙教育,也是我們終身受益的良師益友。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清代秀才李毓秀根據宋朝朱熹的《童蒙須知》改編,後經儒生賈存仁修訂,改名爲《弟子規》,是一本教育兒童如何做人做事的書籍。《弟子規》全文1080個字,360句,但卻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等的態度和禮儀進行了高度概括。透過淺讀,使我意識到《弟子規》不僅是教育少年兒童的好教材,也是我們生活的一面鏡子,是我們養成良好個人行爲的指南,是檢驗我們道德品質的一個標準,對我們日常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與《弟子規》的內容有相同之處。《弟子規》用簡單明瞭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修身養性、尊老愛幼。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要從小處着手,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個人的形象,也就是維護集體的形象。與家庭成員和睦相處,與單位同志團結友愛。

《弟子規》所體現的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揭示了做人做事的根本規律,是修身、持家、治國、平天下的大智慧。而《弟子規》則是儒家思想的根。我們學習《弟子規》,目的是要紮好中國文化的根。

6.讀弟子規學生感言怎麼寫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開篇第一段即點名主旨:首孝悌,次謹信。“萬惡淫爲首,百善孝爲先”,在中國古代,一個人只有孝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只有對父母親人以孝禮相待,他的名聲和社會地位纔會被世人所承認和接受。古時評論一個人品德如何,首當其衝要考察的便是其爲人和孝道,這與當代是大不相同的。幾乎凡是古之賢人的傳記,在其個人介紹中總會有這樣一句“性至孝”,可見“孝”是古代評點人好壞的重要依據。在古時候,即使你身份顯貴、腰纏萬貫、位居高官,假如你不孝,同樣會被世人所不齒。北宋有官員名叫李定,爲謀高官厚祿瞞母喪不報,其行爲實屬大逆不道,爲世人所鄙夷。古人是很重“孝行”的,因此說“首孝悌”。一個人只有對父母孝順,他的內心纔會有感恩,纔會對社會有好的作爲。所謂“謹信”即做事謹慎、誠實守信。“人以信立其本處其世”,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證明他的社會生命宣告完結,“人無信則不立”。縱觀

《弟子規》,全篇體現了兩個字即“孝”與“信”,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短短千餘言爲後人留下爲人處世的金玉良言,真有春秋筆法之遺風!教人以孝爲先,以信立身,在這個以利爲主的物質社會就像吹進一陣輕風給人們帶來了耳目一新豁然開朗的感覺,孰不知這就是人的本性呢?!這大概也就是《弟子規》的現實意義所在吧!

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範。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範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爲兒童啓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們出生於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現在,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創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弟子規》中某些封建禮教迂腐的色彩,但“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要學到其中“孝信”的主旨,這纔是最重要的。因此重讀《弟子規》,重塑中華禮儀之邦、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意義,便不言而喻。從這方面來講,《弟子規》仍不失爲一本傳世經典。

“學爲人師,行爲世範;孝親尊師,與人爲善”,《弟子規》教人“孝信”的本意便在於此

7.讀《弟子規》有感,這個作文怎麼寫

現代生活的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心理壓力增大,子女教育困難,鄰里關係緊張,同事之間互相猜忌。面對這些問題,每個人總是想盡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擺脫以上煩惱。可是,最後的結果只是顧此失彼,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快樂。

最近一個偶然機會,拜讀了我們祖先的傑作《弟子規》,茅塞頓開,平時裏對人生的點滴感悟都在聖賢的教誨中有明確的答案,字裏行間充滿着人性的真正體現。

百事孝爲先。一個對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如果說他能夠幹成大事業,那也許是一種巧合;一個不懂得禮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後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

古人云:“至要莫如教子,至樂無如讀書”。當我們在抱怨孩子的同時,要看自己的言行對孩子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有人說,養兒才知父母恩。看來以身作則不是一句空話,他隱含着很深的涵義,有些內容是不能拿言語來交流的,只能意會。有一對夫婦,下班回家買來一些新鮮水果,妻子爲了討好兒子,把水果全部藏起來,等老人休息後,才偷偷拿出來,並告訴兒子,這些都是給你的,誰都不給。你說這樣的教育方法能使兒子健康成長?現在提倡的是身心健康,光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不行,還要有一顆健康的心靈,後者在很大程度上所起的作用更大;現在的人們總是說佔便宜好,都不想吃虧,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可誰又會想到,福禍兩相宜。如果把一件事情裏福禍用比例來說,可以說是各佔一半,如果先吃苦、先受累,也就是先消禍、先受累,那剩下來的就是甜,就是福了。如果盡是想享福,那剩下來的就是禍,就是累了;這些做人的道理在《弟子規》裏都能找到答案。

物質條件只能滿足人們更大的慾望,不能使一個人真正成熟、進步、懂事。“家貧出孝子”,比爾.蓋茨說過這樣一句話:“給孩子留下能夠生活的基本物質條件,但不能給他留下無法生存的包袱”,還有人這樣說:孩子有本事,給他留下財富有何用?孩子沒有本事,給他留下財富又有何用?物質財富總會有用盡的一天,常言到:富不過三輩。能讓自己的孩子自食其力纔是最大的財富。兒孫自有兒孫福,隨他們自己去吧,“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如果能把這些問題想清楚,對每個任來說也是一種釋懷。

尋求人生的歸宿,是很多偉人、聖賢的最大願望。在《弟子規》中,聖賢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這就是所謂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了,我們這些後者有真正的福報,能夠聆聽到聖賢的教誨,對我們將是莫大的幸事。

8.寫一篇讀《弟子規》之後的感想

《弟子規》中所提到的做人的總綱“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教誨,以此成爲做人的原則,那麼我們在工作和學習時,就能加深自己的修養,在物質社會的時代不迷失,不動搖,時時保持清醒,和諧和同事之間、領導之間、親人之間、朋友之間以及陌生人之間的關係,進而和諧整個社會成員的關係,那麼共建和諧社會就不會是一句空話。

在《弟子規》中,我有幾句很欣賞,其中一句是: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早晨要早早地起牀,晚上睡覺要晚一些,人的一生很快就會過去,從幼年到老年,是轉瞬即至的事情,所以應加倍珍惜眼前的時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所以珍惜時光,也就是珍惜生命。就像我們這個學期一樣,時間像箭一樣快地過去,很快就到學期末了,但有些同學磨磨蹭蹭,不珍惜時間,我真是爲他們而擔心。人的一生就是要珍惜一分一秒,做時間的主人。

“道人善,即是善”,“揚人惡,即是惡”,“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言”,“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道人善,即是善”,“揚人惡,即是惡”----現在網絡也好,電視也好,爲了一己私利,充斥着許多色情暴力,奇奇怪怪的新聞與廣告,變相的宣傳了“惡行”,他們要爲社會大衆負責啊! “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武力是智者不忍,不屑於使用的,因爲他往往是沒有效果的工具。後面兩句是教人不要惡語傷人,不要多嘴多舌,俗話說禍從口出,要人小心處世。

細讀《弟子規》,發現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卻是我們最無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訓誡做人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關懷朋友,都因爲心懷感恩,正因爲感恩,所以對人對物多了虔誠的敬仰之心,尊敬發至內心,而後謙虛謹慎的做人。時下太多如我一般的年輕人,強勢的自我,對人對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後標新立異,自由散漫而後無法無天。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爲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