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34位中央候補委員一覽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45W

34位中央候補委員一覽

1. 王滬寧

2. 韓正

3. 郭聲琨

4. 戴秉國

5. 黃坤明

6. 劉鶴

7. 馬凱

8. 胡春華

9. 楊潔篪

10. 王晨

11. 陳希

12. 趙樂際

13. 陳全國

14. 蔡奇

15. 李希

16. 李強

17. 陳敏爾

18. 李鴻忠

19. 餘欣榮

20. 鐘山

21. 蔡名照

22. 萬鋼

23. 韓長賦

24. 王曉初

25. 李紀恆

26. 陸昊

27. 胡澤君

28. 朱之文

29. 鄭建邦

30. 鄭秉文

31. 孟建柱

32. 陳吉寧

33. 王勝俊

34. 翟小衡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中央委員前二十人是那些

給你政普下。

委員排名不分先後,只依姓氏筆劃。這是因爲,排名對於委員而言,意義不大。還有局委員也是隻依姓氏筆劃的。

組織機構: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351757/index.html

上面委員、候補委員、紀委委員列表都有。

委員,全稱是中國黨委員會委員。委員會,是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選舉出來的,全國代表大會五年舉辦一次。新聞裏常說的十八大,就是指第十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委員會,一年舉辦一次,一屆五年共舉辦七次,這是因爲全國代表大會舉辦前後都會多舉辦一次委員會。新聞裏常說的幾中全會,就是指第幾次委員會全體會議。十八大三中全會就是指中國黨第十八屆全國代表大會第三次委員會全體會議。

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選出委員、候補委員。委員會選出局委員、常委和總。

局是委員會的常設機構,局常務委員會又是局的常設機構。一般情況,委員會一年開一次,局會議一月開一次,局常委會一週開一次。對於非常設機構,一般情況下,排名的意義不大,所以只依姓氏筆劃。別說委員,連局委員也是隻依姓氏筆劃的。

但是,需要補充說明一點,候補委員卻是有排名的。這是因爲,如果委員出缺,就是由候補委員遞補,遞補誰?遞補你我不同意,遞補我你又不同意,這時,就在選出候補委員時,按得票多少排位,如果委員出缺,候補委員則依排位遞補。

中央候補委員有多少個

法律分析:截止2020年全國候補委員總共有836人。

法律依據:《中國黨章程》 第四十二條 對黨員的紀律處分,必須經過支部大會討論決定,報黨的基層委員會批准;如果涉及的問題比較重要或複雜,或給黨員以開除黨籍的處分,應分別不同情況,報縣級或縣級以上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審查批准。

嚴重觸犯刑律的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由局決定開除其黨籍;嚴重觸犯刑律的地方各級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由同級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決定開除其黨籍。

出席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央委員多少人候補委員多少人?

委員202人,候補委員169人。

中國黨第十九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於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舉行。出席這次全會的有,委員202人,候補委員169人。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會議。黨的十九大代表中的部分基層同志和專家學者也列席會議。

全會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

擴展資料:

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委員會候補委員馬正武、馬偉明同志爲委員會委員。全會審議並透過了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劉士餘同志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的審查報告,確認局之前作出的給予劉士餘同志留黨察看二年的處分。

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執行的制約和監督。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實現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必須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增強監督嚴肅性、協同性、有效性,形成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執行機制,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機制,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爲人民謀幸福。

參考資料:人民網-  十九屆四中全會在京舉行

最年輕的十九屆中央委員和中央候補委員是那幾位?

馬正武,馬偉明,馬國強(回族),王寧(福建),王永康,王偉中,王旭東,王秀斌,王君正,王春寧,馮建華,曲木史哈(彝族)。

任學鋒劉寧劉發慶劉曉凱(苗族),嚴金海(藏族),嚴植嬋(女),李羣,李景浩(朝鮮族),楊寧(女,白族)。

擴展資料:

委員凡是以委員會作爲全國性領導機構的黨派或團體,都有委員。這些黨派或團體包括中國黨、中國、中國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臺灣民主自治同盟和中國主義青年團等。

委員由各黨派或團體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通常每屆任期五年。全國代表大會如提前或延期舉行,它的任期相應地改變。委員的名額,由各黨派或團體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委員出缺,由候補委員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遞補。中國黨黨章規定委員和候補委員必須有五年以上的黨齡。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中國黨第十九屆委員會候補委員名單

八七會議

八七會議(重要會議)

八七會議是第一次國內戰爭失敗以後,在關係黨和事業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時刻,局於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

這次會議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提出了“杆子裏出政權”的著名思想。給正處於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黨指明瞭新的出路,爲挽救黨和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文名 八七會議

時 間 1927年8月7日

地 點 湖北省漢口

出席人數 共21人

相關人物 李維漢、瞿秋白、張太雷、鄧中夏

八七會議會址

1927年8月7日,在湖北省漢口祕密召開緊急會議——這就是在中國黨歷史上有着重大轉折意義的“八七會議”。

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總結大失敗的經驗教訓,確定今後鬥爭的方針。出席會議的有部分委員、候補委員及機關、共青團、地方代表共21人。國際駐中國代表羅明納茲等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瞿秋白、李維漢主持;由於當時環境極其險惡,會議只開了一天。

八七會議是在中國的危急關頭召開的,會議正式確定了實行土地和武裝起義的方針,並把領導農民進行秋收起義作爲當前黨的最主要任務,從而使全黨沒有在白色恐怖面前驚慌失措,指明瞭今後鬥爭的正確方向,特別是在會上提出“須知政權是由杆子中取得的”,爲挽救黨和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從此開始由大失敗到土地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

八七會議在我黨的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給正處於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黨指明瞭新的出路,爲挽救黨和作出了巨大貢獻,但由於沒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長的“左”傾情緒,導致後來發展成危害極大的“左”傾錯誤。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叛變,第一次國內戰爭失敗,中國處在一個十分緊急的關頭,

八七會議

八七會議是第一次國內戰爭失敗以後,在關係黨和事業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時刻,局於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八七會議在我黨的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給正處於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黨指明瞭新的出路,爲挽救黨和作出了巨大貢獻。由於沒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長的“左”傾情緒,導致後來發展成危害極大的“左”傾錯誤。

八七會議是在中國的危急關頭召開的,會議正式確定了實行土地和武裝起義的方針,並把領導農民進行秋收起義作爲當前黨的最主要任務。從而使全黨沒有在白色恐怖面前驚慌失措,指明瞭今後鬥爭的正確方向,爲挽救黨和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從此開始由大失敗到土地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

2參加人員編輯

參加會議的委員有:李維漢、瞿秋白、張太雷、鄧中夏、任弼時、蘇兆徵、顧順章、羅亦農、陳喬年、蔡和森,候補委員有:李震瀛、陸沉、,監察委員有:楊匏安、王荷波,共青團代表有:李子芬、楊善南、陸定一,湖南代表彭公達,湖北代表鄭超麟,代表王一飛,祕書等22人。國際代表羅米那茲及另外兩位同志也參加了會議。

3會議內容編輯

八七會議(參議人員)

首先,由國際代表羅明納茲作了關於《黨的過去錯誤及新的路線》的報告和結論。然後,他就《中國黨執行委員會告全黨黨員書》草案的主要內容作了發言。、鄧中夏、蔡和森、羅亦農、任弼時等先後發言,尖銳地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在發言中批評了陳獨秀在農民、軍事等問題上的錯誤,強調軍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說:“以後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杆子中取得的”,明確指出杆子取政權,第一次提出了杆子裏面出政權的思想。接着,瞿秋白代表常委就黨的任務和工作方向問題作了報告。會議透過了《“八七”會議告全黨黨員書》、《最近農民鬥爭議決案》、《最近職工運動議決案》、《黨的組織問題議決案》等。

會議總結了大失敗的經驗教訓,堅決糾正和結束了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撤銷了他的總職務。會議確定以土地和以武裝反抗反動派的爲黨在新時期的總方針,就國共兩黨關係、土地、武裝鬥爭等問題進行了討論,並把發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作爲黨在當時的最主要任務。

會議選舉了新的臨時局:局委員爲蘇兆徵、向忠發、瞿秋白、羅亦農、顧順章、王荷波、李維漢、彭湃、任弼時;候補委員爲鄧中夏、周恩來、、彭公達、張太雷、張國燾、李立三。會後,臨時局選舉瞿秋白、李維漢、蘇兆徵爲局常委。由瞿秋白主持工作。新的臨時局決定設立北方局、南方局和長江局,決定王荷波任北方局,蔡和森爲祕書;張太雷赴南方局,任廣東;羅亦農赴長江局工作;去湖南在湘贛邊區領導秋收起義。

4會議目的編輯

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總結大失敗的經驗教訓,確定今後鬥爭的方針。出席會議的有部分委

會址

員、候補委員及機關、共青團、地方代表共22人。國際駐中國代表羅明納茲等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瞿秋白、李維漢主持。由於當時環境極其險惡,會議只開了一天。會上,羅明納茲作黨的過去錯誤及新的路線的報告和結論,瞿秋白代表常委會作將來工作方針的報告。在會議討論中,許多同志批評在處理問題、農民土地問題、武裝鬥爭問題等方面的右傾錯誤。有的同志還批評了蘇聯顧問、國際代表的一些錯誤。在發言中,從國共合作時不堅持上性、黨不傾聽下級和羣衆意見、抑制農民、放棄軍事領導權等四個方面批評陳獨秀的右傾錯誤。關於軍事工作,尖銳地指出:“從前我們罵中山專做軍事運動,我們則恰恰相反,不做軍事運動專做民衆運動。”他着重強調:“以後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由杆子中取得的。”這是一個對中國有着極其重要意義的論斷。這個論斷是從大失敗的血的教訓中取得的,它指出了中國的特點,實際上提出了以軍事鬥爭作爲黨的工作重心的問題。他建議“此次會議應重視此問題,新局常委要更加堅強起來注意此問題”。

會議討論透過了 《告全黨黨員書》 、《最近農民鬥爭的議決案》、《最近職工運動的議決案》、《黨的組織問題議決案》等決議,要求堅決糾正黨在過去的錯誤,明確提出土地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的中心問題,是中國新階段的主要的社會經濟內容。黨的現實最主要的任務是有系統地、有計劃地、儘可能地在廣大區域內準備農民的總。會議決定調派最積極的、堅強的、有鬥爭經驗的同志,到各主要省區發動和領導農民,組織工農軍隊,建立工農政權,解決農民土地問題。會議撤銷了陳獨秀的領導職務,選舉瞿秋白、李維漢、蘇兆徵等組成臨時局,當選爲臨時局候補委員。 八七會議開完後,主持工作的瞿秋白,向徵求意見,準備讓他到上海機關去工作。回答:我不願去住高樓大廈,我要上山結交綠林朋友。隨即以特派員的身份回湖南,於1927年9月9日發動和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過去做過工人運動、農動、學生運動和統一戰線工作,卻從來沒有做過軍事工作。根據實際需要,他勇敢地挑起了這副全新的擔子。後來他說:“像我這樣一個人,從前並不會打仗,甚至連想也沒想到過要打仗,可是帝國主義的走狗強迫我拿起武器。”這時,全黨都拿起了武器,到1928年6月中國黨第六次全國代表會議之前,黨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領導了近百次武裝起義,標誌着我黨進入了領導戰爭和紅軍的新時期。

5會議議程編輯

由於時局緊張,交通不便,只有在武漢的委員,候補委員,監察委員,共青團委員和湖南、湖北的負責人蔘加了會議。

由於白色恐怖,形勢緊迫,會議僅開了一天。會議共有3項議程:

1.國際代表作報告;

2.常委代表瞿秋白作報告;

3.改選臨時局。

會議由李維漢主持。他首先介紹了會議的籌備經過,說明到會的委員不到半數,只能開一次緊急會議。然後宣佈了會議的三項議程:1.國際代表作報告;2.常委代表作報告;3.改選局。由於白色恐怖,形勢緊迫,會議只開了一天就勝利結束。

會議的第一項議程是,國際代表羅明納茲作關於黨過去的錯誤及新的路線的報告。他在報告中指出了召開緊急會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以及這次會議所要解決的問題。然後,他就《中國黨執行委員會告全黨黨員書》草案的主要內容作了發言。首先,他分析了中國各階級的情況,說明只有無產階級才能領導中國。中國農民只有在無產階級領導下才能求得自身解放。如果過去黨對農民有正確的領導,不在農民問題上對讓步,不阻止農動,堅持黨的性,就不會使失敗。直到八一南昌起義,中國的纔開始有了一個堅決的轉機。他還批評了中國黨領導人在聯合戰線中放棄黨的領導權的錯誤。同時又認爲現在還不應退出。

國際代表報告之後,李維漢說,常委已經接受了這個報告,現在請大家討論。接着,、鄧中夏、蔡和森、彭公達、羅亦農、任弼時、李子芬、瞿秋白都作了發言。大家的發言,主要圍繞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關於統一戰線中的機會主義路線問題。、蔡和森、任弼時認爲,過去黨在統一戰線問題上,只重視上層幾個領袖人物,而忽視了廣大工農羣衆,這就使黨失掉了羣衆基礎。鄧中夏說:過去有許多同志都感覺到的指導不好,現在再拿事實更看得明確,機會主義發生不是自今日始,而是早有由來,現在由於階級鬥爭加劇,就更加明顯地表現出來。羅亦農認爲,五大以前,黨對大資產階級估量太高。五大時又對小資產階級估量太高,所以對看得太高。鄧中夏說,以前甚至將譚延闓、唐生智、孫科等地主買辦軍閥都看成小資產階級了。總之,由於階級估量和階級分析上的錯誤,這就必然造成過去在指導路線上的錯誤。蔡和森、鄧中夏和任弼時等,還批評了陳獨秀的封建家長作風,要求撤換陳獨秀的領導職務。

二、關於農民和土地問題。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批評了過去反對農動的錯誤。他說:農民要,接近農民的黨也要,但上層的黨部則不同了。我曾將我的意見在湖南作了一個報告,同時向也作了一個報告,但此報告在湖南發生了影響,對則毫無影響。廣大黨內外的羣衆要,黨的指導者卻不。蔡和森說:五大的中心集中到土地,制定了很好的決議,但大會後的並不實行,而採取壓制農動的態度。任弼時說:黨無土地的決心,並造出一個理論,說土地是一個很長遠的過程,不知道這是目前的行動綱領。

三、關於軍事工作和武裝鬥爭問題。在發言中批評了陳獨秀不做軍事工作的錯誤,第一次提出了杆子裏面出政權的思想。他說:蔣介石、唐生智都是拿杆子起家的,我們獨不管,現在已被注意,但仍沒有堅決的概念。比如秋收起義,非要依靠軍隊不可,這次會議應重視這個問題,新局的常委要更加堅定起來注意這個問題。湖南這次失敗,完全由於主觀上的錯誤,以後要非常注意軍事,“須知政權是杆子中取得的”。羅亦農說:過去黨不注意奪取政權的武裝,上海、湖南都是半途而廢,這是非常錯誤的。

就以上幾個問題討論以後,國際代表作了總結髮言,講了形勢和性質。接着進行了表決,一致透過了《中國黨執行委員會告全黨黨員書》。《告全黨黨員書》強調指出:“工人階級的黨,要糾正自己的錯誤,只有公開的批評這些錯誤,而且要使全黨黨員都參加這種批評。無產階級政黨不怕公開承認自己的錯誤。如果主義者不能無所畏懼無所忌諱的批評黨的錯誤、疏忽和缺點,那麼,主義者也就完了。我們的黨公開承認並糾正錯誤,不含混不隱瞞,這並不是示弱,而正是證明中國主義運動的力量……我們是最先進的階級,無產階級之先鋒隊能夠在自己錯誤經驗裏學習出來,絕無畏懼的披露自己的錯誤並且有力量來堅決的糾正。”

會議的第二項議程是瞿秋白代表常委作報告。報告指出:現在主要的是要從土地中造出新的力量來,我們的軍隊則完全是幫助土地的。農民要求,各地還有許多的武裝,有這樣好的機會,這樣多的力量,我們必然要點燃這爆發的火線,造成土地。報告提出了今後工作的三條策略原則:第一,要注意與資產階級爭領導權,要注意揭露汪精衛派民權主義的假面具;第二,要注意羣衆,團結真正的左派;第三,在中組織臨時的。報告在最後還提出要注意作好團結左派的工作,以及注意加強軍隊和士兵中的工作。

瞿秋白報告後,會議討論並透過了《最近農民鬥爭的議決案》、《最近職工運動議決案》、《黨的組織問題議決案》,並追認批准了1927年7月《中國黨執行委員會致中國同志書》等檔案。

會議透過的《最近農民鬥爭的議決案》指出:“黨現時最主要的任務是有系統的有計劃的儘可能的在廣大區域中準備農民的總,利用今年秋收時期農村中階級鬥爭劇烈的關鍵”,來發動和組織農民舉行秋收。會議要求黨、團機關“應當在極短期間調最積極的、堅強的、性穩定的、有鬥爭經驗的同志儘量分配到各主要的省份做農民的組織者。”

會議透過的《最近職工運動議決案》指出:要“注意於武裝工人及其巷戰等軍事訓練,即刻準備能響應鄉村農民的,而推翻反的政權”。“工人階級應時刻的準備能領導並參加武裝。以鄉村農民之勝利爲依據,推翻反政權,而建立平民的民權的城市”。

會議的第三項議程是選舉臨時局。經過熱烈討論,選舉臨時局正式委員9人:蘇兆徵、向忠發、瞿秋白、羅亦農、顧順章、王荷波、李維漢、彭湃、任弼時。候補委員7人:鄧中夏、周恩來、、彭公達、張太雷、張國燾、李立三。

8月9日,臨時局舉行了第一次會議,選舉瞿秋白、李維漢、蘇兆徵爲局常委。討論了局的分工,決定由李維漢任組織兼管祕書廳;瞿秋白任宣傳、農委主任兼黨報總編輯;蘇兆徵任職工運動委員會主任;周恩來任軍事,由祕書王一飛代理部務;楊之華任婦女;顧順章任交通;鄭超麟暫時負責出版局。

會議還決定王荷波任北方局,蔡和森爲祕書;張太雷任廣東;去湖南領導秋收起義。[1]

6會議歷程編輯

第一次國內戰爭失敗以後,在關係黨和事業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時刻,局於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

會址內會場實景

爲了總結大失敗的經驗教訓,糾正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確定黨在新時期的鬥爭方針和任務,在國際的幫助下,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號(現爲鄱陽街139號)召開了緊急會議(因出席的委員不到半數,既不是全會,也不是局會議,故稱爲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由於時局緊張,交通不便,只有在武漢的委員,候補委員,監察委員,共青團委員和湖南、湖北的負責人蔘加了會議。參加會議的委員有:李維漢、瞿秋白、張太雷、鄧中夏、任弼時、蘇兆徵、顧順章、羅亦農、陳喬年、蔡和森,候補委員有:李震瀛、陸沉、,監察委員有:楊匏安、王荷波,共青團代表有:李子芬、楊善南、陸定一,湖南代表彭公達,湖北代表鄭超麟,代表王一飛,祕書等22人。國際代表羅明納茲及另外兩位同志也參加了會議。

由於白色恐怖,形勢緊迫,會議僅開了一天;

7主要意義編輯

會議會址紀念館館名(題寫)

八七會議是中國黨歷史上一次重要會議,它在中國遭受嚴重挫折後,總結了失敗的經驗教訓,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在黨的統治,確定了黨在農村領導武裝、開展土地的鬥爭方針。這次會議對於挽救大失敗所造成的危局,實現黨的戰略轉變起了重要作用。

但由於國際及其代表的“左”傾錯誤觀點和中國黨內的“左”傾情緒相結合,使八七會議在反對右傾錯誤的同時,卻爲“左”傾錯誤開闢了道路,主要表現在對當時的形勢缺乏科學的、實事求是的分析,不是組織正確的或必要的策略上的退卻,藉以儲存和聚集力量,而是容許和助長冒險主義和命令主義的傾向(特別是強迫工人罷工)。在組織上則開始了宗派主義的過火的黨內鬥爭,過分或不適當地片面強調領導幹部的純工人成分的意義等。

總之, 八七會議在我黨歷史上是一個轉折點。它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中國黨指明瞭新的出路,爲挽救黨和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是由大失敗到土地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

但是,八七會議在反對右傾錯誤的時候,沒有注意防止“左”的思想的出現,使“左”傾情緒在黨內滋長起來,給後來的中國造成很大的危害。

歷史轉折

[2] 八七會議是第一次國內戰爭失敗以後,在關係黨和事業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時刻,局於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緊急會議。

八七會議舊址[3]

爲了總結大失敗的經驗教訓,糾正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確定黨在新時期的鬥爭方針和任務,在國際的幫助下,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號(現爲鄱陽街139號)召開了緊急會議(因出席的委員不到半數,既不是全會,也不是局會議,故稱爲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由於時局緊張,交通不便,只有在武漢的委員,候補委員,監察委員,共青團委員和湖南、湖北的負責人蔘加了會議。 由於白色恐怖,形勢緊迫,會議僅開了一天。會議共有3項議程:1.國際代表作報告;2.常委代表瞿秋白作報告;3.改選臨時局。 首先,由國際代表羅米那茲作了關於《黨的過去錯誤及新的路線》的報告和結論。然後,他就《中國黨執行委員會告全黨黨員書》草案的主要內容作了發言。、鄧中夏、蔡和森、羅亦農、任弼時等先後發言,尖銳地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在發言中批評了陳獨秀在農民、軍事等問題上的錯誤,強調軍事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明確指出“政權是由杆子中取得的”,第一次提出了杆子裏面出政權的思想。接着,瞿秋白代表常委就黨的任務和工作方向問題作了報告。會議透過了《“八七”會議告全黨黨員書》、《最近農民鬥爭議決案》、《最近職工運動議決案》、《黨的組織問題議決案》等。 會議總結了大失敗的經驗教訓,堅決糾正和結束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撤銷了他的總職務。會議確定以土地和以武裝反抗反動派的爲黨在新時期的總方針,並把發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作爲黨在當時的最主要任務。 會議選舉了新的臨時局:局委員爲蘇兆徵、向忠發、瞿秋白、羅亦農、顧順章、王荷波、李維漢、彭湃、任弼時;候補委員爲鄧中夏、周恩來、、彭公達、張太雷、張國燾、李立三。會後,臨時局選舉瞿秋白、李維漢、蘇兆徵爲局常委。由瞿秋白主持工作。新的臨時局決定設立北方局、南方局和長江局,決定王荷波任北方局,蔡和森爲祕書;張太雷赴南方局,任廣東;羅亦農赴長江局工作;去湖南領導秋收起義。 總之,八七會議在我黨歷史上是一個轉折點。它給正處在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中的中國黨指明瞭新的出路,爲挽救黨和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是由大失敗到土地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

八七會議會址見證了中國黨歷史上第一次偉大的轉折。1927年春夏,暴風驟雨般的反帝反封建羣衆運動席捲全國,遭到沉重打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國內一切反動勢力聯合起來,共同運動,蔣介石、汪精衛集團先後在上海和武漢發動反政變,大肆黨人和羣衆,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破裂,第一次大失敗。在這危急時刻,於8月7日在漢口三教街41號召開緊急祕密會議,研究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

這次會議糾正和結束了黨內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總結了第一次大失敗的經驗教訓,確定了土地和武裝反抗反動派的總方針,選舉產生了新的黨領導機構。這次會議挽救了,挽救了黨,是中國由大失敗到土地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的標誌。

八七會議在我黨的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給正處於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黨指明瞭新的出路,爲挽救黨和作出了巨大貢獻,但由於沒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長的“左”傾情緒,導致後來發展成危害極大的“左”傾錯誤。

8會議遺址編輯

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

“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口鄱陽街139號,依託舊址而建,於1978年8月7日正式對外開放。

紀念館佔地面積1600平方米,現舉辦有復原陳列和輔助陳列,用大量文物、圖片和資料再現八七會議的歷史。紀念館自建館以來堅持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對廣大人民羣衆特別是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李維漢等老一輩無產階級家分別來館視察,同志還親筆爲紀念館題寫館名。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叛變,第一次國內戰爭失敗,中國處在一個十分緊急的關頭,8月7日,舉行了緊急會議,亦即“八七”會議,瞿秋白、李維漢、、蘇兆徵、羅亦農、張太雷、鄧中夏、陸定一、等人蔘加了會議。會議批判和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撤消了他的總職務,選出了瞿秋白爲首的臨時局,確定了土地和武裝反抗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決定發動湘、鄂、贛、粵等省秋收起義。當選爲臨時局候補委員,並在會議上發言,提出了“杆子裏出政權”的著名思想。

紀念館現已成爲武漢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視窗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1982年,公佈會址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中宣部命名紀念館爲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請採納~

黨的十八大選出多少名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多少名?

黨的十八大選出委員205人,171名候補委員組成的十八屆委員會,十八屆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30名。

請問他的資料?個人簡歷那種。

中國黨委員會總,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事委員會。

男,漢族,1942年12月生,安徽績溪人,1964年4月加入中國黨,1965年7月參加工作,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河川樞紐電站專業畢業,大學學歷,工程師。

第十二屆委員會候補委員、委員,第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十六屆委員會委員,第十四屆、十五屆局委員、常委、處,第十六屆局委員、常委、委員會總。十五屆四中全會增補爲軍事委員會副。第九屆全國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爲中華人民共和國副。第十屆全國一次會議上當選爲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六屆四中全會決定任軍事委員會。第十屆全國三次會議上當選爲中華人民共和事委員會。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請問五屆一中全會具體是什麼時間?

黨的五屆一中全會於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漢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有陳獨秀、瞿秋白、蔡和森、李維漢、毛@澤@東、張@國@燾、李立三等82人,共@產@國際代表等也出席了大會。4月27日爲開幕日,5月9日爲閉幕日。

中國有多少位中將

中國20世紀50年代授予的中國人民中將(以姓氏筆劃爲序,共177名):  丁秋生、萬毅、王諍、王必成、王近山、王尚榮、王秉璋、王宗槐、王恩茂、王紫峯、王輝球、王道邦、

韋傑、文年生、方強、方正平、鄧逸凡、孔從周、孔石泉、孔慶德、甘渭漢、盧勝、田維揚、鄺任農、

皮定均、成鈞、畢佔雲、匡裕民、朱明、朱輝照、向仲華、劉飛、劉忠、劉少文、劉西元、劉先勝、

劉興元、劉志堅、劉轉連、劉昌毅、劉金軒、劉浩天、劉培善、劉道生、莊田、湯平、孫毅、孫繼先、

朵噶·彭錯饒傑、杜平、杜義德、楊秀山、楊國夫、楊梅生、蘇靜、李耀、李天煥、李成芳、李壽軒、

李作鵬、李雪三、曠伏兆、吳先恩、吳克華、吳法憲、吳信泉、吳福善、吳瑞林、何德全、邱創成、

邱會作、餘立金、餘秋裏、張震、張藩、張才千、張天雲、張仁初、張令彬、張達志、張池明、張賢約、

張國華、張經武、張南生、張祖諒、張翼翔、阿沛·阿旺晉美、陳康、陳仁麒、陳正湘、陳先瑞、陳慶先、

林維先、範朝利、歐陽文、歐陽毅、羅元發、羅舜初、周彪、周仁杰、周玉成、周志堅、周赤萍、周希漢、

周貫五、冼恆漢、鄭維山、胡奇才、趙熔、趙啓民、鍾漢華、鍾赤兵、饒子健、饒正錫、饒守坤、姚喆、

賀誠、秦基偉、袁子欽、袁昇平、莫文驊、聶風智、聶鶴亭、頓星雲、晏福生、錢鈞、倪志亮、徐立清、

徐深吉、徐斌州、郭鵬、郭化若、唐天際、唐延傑、陶勇、蕭向榮、蕭望東、蕭新槐、黃火星、黃志勇、

黃新廷、曹裏懷、常乾坤、崔田民、康志強、閻挨要、樑從學、樑必業、樑興初、韓偉、韓練成、韓振紀、

彭林、彭明治、彭嘉慶、覃健、程世才、傅連(日+章)、溫玉成、曾國華、曾澤生、曾韶山、曾思玉、

謝有法、賴毅、鮑先志、詹才芳、蔡順禮、廖漢生、廖容標、賽福鼎·艾則孜、譚甫仁、譚希林、譚冠三、

譚家述、滕海清

現役中國人民中將(以晉升時間爲序,共116名):

2008年晉升中將

01

房建國(1955.10—,山東榮)空軍副政委

2009年晉升中將

02

岑 旭(1952.08—,江蘇如東人)總部主任助理

03 田 中(1956.12-,河北黃驊人)海軍副司令員 委員

04

王 健(1954.06-,河南汝南人)北京軍區副政委 候補委員

2010年晉升中將

05 陳

勇(1952.06—,江西興國人)總參謀長助理

06 張育林(1958.01—,陝西千陽人)總裝備部副

07 蘇支前(1955.08-,福建惠安人)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東海艦隊司令員

08 趙以良(1954.09-,廣西興安人)空軍副政委

09 呂建成(1956.03-,河南漯河人)濟南軍區副政委

10 牛志忠(1955.03-,河北樂亭人)部隊副司令員 候補委員

2011年晉升中將

11 劉 勝(1956.02—,湖南茶陵人)總裝備部副 候補委員

12 劉卓明(1954.07—,湖北大悟人)總裝備部科技委員會副主任

13

杜景臣(1952.11-,山東郯城人)海軍副司令員

14 王登平(1952.11-,安徽肥西人)海軍副政委

15 劉紹亮(1953.11-,山東濟南人)北京軍區副政委兼軍區空軍政委

16 王建偉(1954.10-,湖南新晃人)國防科技大學政委

17

鍾志明(1952.09-,四川榮縣人)瀋陽軍區副司令員

18

高建國(1954.10-,山東膠南人)瀋陽軍區副政委 候補委員

19 鄭傳福(1952.12-,安徽鳳陽人)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20 曹 清(1952.12—,河北平山人)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候補委員

21 高東璐(1954.08—,河北霸州人)北京軍區副政委

22 張烈英(1952.12-,遼寧莊河人)濟南軍區副政委

23

賈曉煒(1953.04-,山東青州人)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24 劉長銀(1952.12-,湖北大悟人)廣州軍區副政委

25 朱福熙(1955.07-,浙江臨海人)成都軍區政委 ★ 委員

26

戴洪生(1953.04-,河南正陽人)部隊副司令員

27 潘昌傑(1954.10-,安徽巢湖人)部隊副司令員

28

於建偉(1954.12-,山東煙臺人)部隊副政委

2012年晉升中將

29 乙曉光(1958.06—,江蘇沭陽人)副總參謀長 ★

候補委員

30 崔昌軍(1954.10—,山東棗莊人)總部主任助理

31 柴紹良(1954.10-,安徽太湖人)總裝備部副政委 中紀委委員

32 劉 毅(1955.06—,山東樂陵人)海軍副司令員

33 蔣偉烈(1955.11-,江蘇武進人)海軍副司令員

候補委員

34

張建平(1956.04-,江蘇常州人)空軍副司令員 候補委員

35 鄭羣良(1954.01-,遼寧瓦房店)空軍副司令員 候補委員

36 吳國華(1954.03-,江蘇江都人)第二炮兵副司令員

37 陸福恩(1953.03-,山東陽谷人)第二炮兵副司令員

38

侯賀華(1954.06-,山東滕州人)軍事科學院副政委

39 程童一(1954.06-,山東昌樂人)北京軍區副政委

40 彭 勇(1954.01-,河北盧龍人)新疆軍區司令員 委員

41 秦衛江(1955.12-,湖北紅安人)南京軍區副司令員

42

吳 剛(1953.04-,河北滿城人)南京軍區副政委

43 吳長海(1954.02-,遼寧新民人)南京軍區副政委 候補委員

44 邢書成(1952.12-,山東文登人)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45 王曉軍(1952.09—,河北館陶人)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46

戴肅軍(1955.11-,江蘇東海人)部隊副司令員

47

王長河(1954.11-,吉林敦化人)部隊副政委

2013年晉升中將

48

孫黃田(1953.09—,湖北黃岡人)總後勤部副

49

李書章(1954.01—,河北阜城人)總後勤部副

50 劉國治(1960.12-,遼寧錦縣人)總裝備部科技委員會主任

51 丁海春(1955.04—,

北京市人)海軍副政委兼紀委

52 宋

琨(1955.05—,安徽定遠人)空軍副政委兼紀委

53 麻振軍(1962.01—,河南平輿人)空軍參謀長

54 丁來杭(1957.09-,浙江杭州人)瀋陽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司令員

55 莊可柱(1955.02—,吉林延吉人)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司令員

56 劉 健(1957.07-,河南安陽人)蘭州軍區副政委兼軍區空軍政委

57 白文奇(1955.10-,遼寧興城人)濟南軍區副政委兼濟南軍區空軍政委

58

王家勝(1955.01—,遼寧錦州人)第二炮兵政委 ★ 中紀委委員

59 高 津(1959.04-,江蘇靖江人)軍事科學院院長 ★ 候補委員

60 楊學軍(1963.04-,山東鄆城人)國防科技大學校長 候補委員

61 王西欣(1954.02-,河南禹州人)瀋陽軍區副司令員

62 王

軍(1953.12-,山東樂陵人)濟南軍區副司令員

63 楊 暉(1963.01-,山東青島人)南京軍區參謀長 候補委員

64 嶽世鑫(1954.05—,湖北宜昌人)駐香港部隊政委

65 周小周(1956.10— 安徽巢湖人)成都軍區副司令員

2014年晉升中將

66 馬宜明(1957.08—,河南鄧州人)總參謀長助理

67 劉生傑(1956.11-,陝西神木人)

總後勤部副政委

68 丁

毅(1959.03—,湖南耒陽人)海軍副司令員

69

王華勇(1955.09—,湖北洪湖人)南京軍區副政委兼東海艦隊政委

70 於忠福(1956.07—,山東萊陽人)空軍政委 ★

71 陳 東(1956.05—,廣西蒙山人)空軍副司令員

72 張洪賀(1956.10—,安徽阜陽人)空軍副司令員

73 張義瑚(1962.02—,江蘇連雲港)蘭州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司令員

74 孫和榮(1957.07—,山東廣饒人)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司令員

75 黃國顯(1962.04—,河南襄城人)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司令員

76 徐安祥(1956.04—,江蘇常州人)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司令員

77 戰厚順(1957.11—,黑龍江安達人)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兼軍區空軍司令員

78 舒清友(1955.09—,湖南漵浦人)成都軍區副政委兼軍區空軍政委

79 何 雷(1955.08-,河南洛陽人)軍事科學院副院長

80 吳志銘(1958.05—,

河北人)軍事科學院副政委

81 畢京京(1954.05-,北京西城人)國防大學副校長

82 胡秀堂(1955.03—,山東蒼山人)國防大學副政委

83 白建軍(1958.01—,江蘇徐州人)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84 劉志剛(1955.07-,河北易縣人)濟南軍區副司令員

85 劉

雷(1957.02—,山東東阿人)蘭州軍區政委 ★

86 彭

勃(1955.10—,河南洛寧人)蘭州軍區副司令員

87

何清成(1958.01—,四川蓬溪人)蘭州軍區參謀長

88

蔣謨祥(1954.10—,湖北鬆滋人)南京軍區副司令員

89

尤海濤(1958.01—,河南光山人)南京軍區副司令員

90 王

平(1955.04—,陝西清澗人)南京軍區副政委

91 陳照海(1954.08—,湖北天門人)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92 楊玉文(1955.08—,山東新泰人)廣州軍區副政委

93 周爲民(1954.11—,河北平泉人)廣州軍區部主任

94 許

勇(1959.04— 陝西寶雞人)軍區司令員

95 刁國新(1958.12—,江蘇泰興人)軍區政委

96

張瑞清(1955.01—,河北陽原人)部隊副政委 候補委員

97

姚立功(1958.07—,山西澤州人)部隊副政委

2015年晉升中將

98

秦生祥(1957.02—,湖北監利人)主任

99 王

力(1954.10—,河北無極人)總裝備部副

100

邱延鵬(1956.06—,山東無棣人)海軍參謀長

101 袁譽柏(1956.05—,湖北人)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北海艦隊司令員

102

範驍駿(1956.11—,江蘇丹陽人)空軍部主任

103

唐國慶(1957.10—,內蒙古赤峯人)第二炮兵副政委

104 陳平華(1955.10—,湖北仙桃人)第二炮兵副政委

105 吳傑明(1958.06—,河南潢川人)國防大學副政委

106 徐經年(1957.08—,安徽廬江人)瀋陽軍區參謀長

107 楊成熙(1955.11—,貴州遵義人)瀋陽軍區部主任

108 韓衛國(1956.01—,河北井陘人)北京軍區副司令員

109 潘良時(1956.10—,河北清河人)北京衛戍區司令員 候補委員

110 姜 勇(1956.06—,遼寧蓋州人)北京衛戍區政委

111 許林平(1957.03—,湖南石門人)蘭州軍區副司令員 候補委員

112 張建勝(1956.02—,四川遂寧人)蘭州軍區副司令員

113 徐遠林(1959.01—,江蘇如皋人)蘭州軍區部主任

114

吉文明(1957.08—,江蘇泰興人)濟南軍區副司令員

115

譚本宏(1957.05—,湖南慈利人)駐港部隊司令員

116 劉念光(1957.12—,遼寧建平人)成都軍區部主任

中科院新院士中誰是候補中委?

昨日公佈的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中,有一位十九屆候補委員:中石化總經理戴厚良。

剛剛公佈的中國科學院2017年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中,也有一位十九屆候補委員,他就是中國航空研究院副院長、中航工業科技委副主任楊偉。

楊偉,出生於1963年,是我國最年輕的飛機總設計師,殲20和“梟龍”雙座戰鬥教練機的設計都是出自他手。

1978年初中畢業時,被譽爲天才少年的楊偉先後報考了高中和大學。遲遲等不來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楊偉,只能進入重點高中學習。有一天,只上了一個月高中的楊偉被喊出了課堂,父親親手遞給他一封大學錄取通知書交,那一年楊偉只有十五歲。錄取他的,是楊偉的第七個志願——西北工業大學。

原來楊偉眼睛有色弱的問題,差點與西工大失之交臂,幸虧著名航空學家羅時均教授的堅持,楊偉纔拿到西工大飛機系的錄取通知書。1985年,楊偉以優異的成績研究生畢業,分配到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

剛到研究所,楊偉就主動找到宋文驄總設計師,請求做他的助手。宋總很吃驚,在1800多人的研究所裏,一個還沒正式報到的研究生直接向他“要”工作,他還從來沒有碰到過。

近60歲的宋總和氣地打量着22歲的楊偉,把他安排到了新成立的航空飛行品質與控制研究室,參與攻關第三代殲擊機的關鍵技術——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的研製。由於西方國家嚴密的技術封鎖,當時甚至有外國專家斷言:中國科技人員不可能過“電傳操縱”這一關。

面對國內的技術空白,楊偉帶領課題組成員,以全新的思路對系統可靠性進行對比分析,攻克了一系列新一代戰機的關鍵技術,成爲多個技術領域的開拓者。楊偉也從一個熱血青年,一步步成長爲多個國家重點型號飛機的總設計師。

1998年,35歲的楊偉受型號總設計師的委託,全面主持殲10戰機的研製工作。他帶領團隊,採用優化組合的試飛方法,使得定型試飛的週期大大縮短,打破了我國多項新機試飛史上的紀錄。

2004年4月,殲10戰機實現設計定型,同年批量裝備部隊,開創了我機史上“當年定型、當年批量裝備部隊”的先河。

殲10飛機定型後,殲10雙座機很快作爲國家高新武器裝備正式批准立項,楊偉被任命爲殲10雙座型飛機總設計師。最終,殲10雙座機如期實現首飛,並於兩年後設計定型。

2003年8月,楊偉任總設計師的“梟龍”戰機首飛成功,再次創造了我國飛機研製史上的奇蹟。

今年3月,巴基斯坦共和國國慶日,作爲中巴聯合研製的“梟龍”飛機總設計師,楊偉在堡總統府接受了“卓越之星”國家榮譽獎章。

新當選院士名單

剛剛:兩年一度的院士增選公佈結果,2017年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1人。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4.1歲,最小年齡46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含)以下的佔91.8%。新當選院士中有3名女性。另外,16人新當選爲中科院外籍院士,其中有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年輕有爲付出的代價還是比一般人多的。努力就有好的明天。

Tags:候補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