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怎麼寫槿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5W
1. 怎麼寫景

寫景,就是用語言文字把人們看到的、聽到的和接觸到的各種自然景物具體地、生動的描繪出來,以此來烘托環境氣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襯托人物的心情,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寫景記敘文是以描寫自然景物爲主的記敘文,是小學生經常練習並要求掌握其方法的重要作文類型之一。對於小學生來說,寫景作文是接觸得比較多的。但是怎樣才能把景物寫出特色呢?我認爲要注意以下幾點:

怎麼寫槿

一、抓住景物的特徵,全面細緻地觀察。

觀察和感受景物還需要發動各種感覺器官。從不同感覺、有動有靜地寫景,讓人讀來身臨其境。如著名詩人蘇軾寫的:“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就寫出了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廬山的樣子。又如:老舍先生筆下的大興安嶺的山勢是“橫着的,順着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綿延起伏,溫柔可親。他寫林海,工於調色,在他的調色板上,綠色是那樣變化無窮:宛如一位技藝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特別是“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着白樺的銀裙,不是像海邊的浪花嗎?”這一囊括比喻、擬人、反問三重修辭格的句式,簡直給我們描繪出一幅立體、絢麗的畫卷,使人感到一種說不出來的美。他寫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樺爲裙,還穿着繡花鞋。”恰當的比擬,敏銳的觀察,繪聲繪色的描繪,美不勝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二、把握寫景順序,寫出層次。

我們描寫景物時,可以由高到低,由遠到近,由整體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動到靜等。總之,把握住寫景的順序,描寫出的景物才能層次分明,清晰自然。描寫景物的順序通常有兩種:第一是時間順序,比如寫一棵樹,我們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寫出它在各個季節是什麼樣子的;還有一種是空間順序,例如我們描寫一座山峯,就可以寫遠處看它是什麼樣子,近處看它是什麼樣子,或者從上看是什麼樣子,從下看是什麼樣子等。

三、展開合理的想象。

在對景物進行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張開想象的翅膀,根據所見所感展開合理的想象,再把景物狀態、顏色、聲音、氣味描寫出來,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隻黃鸝站在樹枝上歡快地唱歌。”就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黃鸝的活潑可愛;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聯想和想象,作者從桂林山的“奇”,想象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峯羅列,形態萬千,使景物內容更加豐富,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如:《林海》一文中,作者從千山一碧、萬古長青的林海,聯想到廣廈、木材,直至日用傢俱,“有多少省市用過這裏的木材呀!”此句將大興安嶺同祖國各地緊緊聯繫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認識到它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所起的舉足輕重的作用,“親切、舒服”之感頓涌心頭。

四、注意情景交融。

寫景的目的,不應爲寫景而寫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這樣,才能爲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寫出生動形象的文章。比如:《林海》一文,通覽全文,字裏行間處處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讚美之情。作者正是憑藉這真摯的感情,謳歌了大興安嶺,謳歌了綠色寶庫——林海。他告訴我們,大興安嶺不僅是良材產地,也是科研基地。人們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給大興安嶺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勞動歌聲。”這說明人與山的關係日益密切。因此,作者情不自禁地聯想到“興國安邦”的意義,其結束句,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餘味無窮,耐人尋味

2. 如何寫景

一、寫作指導 天下的景或物,千差萬別,千姿百態,各有自己的特點。

比如水,有的洶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鏡,有的流水潺潺,有的水波粼粼……那麼,怎樣寫出景物的特點呢?關鍵的是要進行細緻的觀察。 傳說宋代畫家文與可,爲了畫好竹子,冒着似火的驕陽,全神貫注地看着一片竹子,臉曬得通紅,衣服被汗水溼透,但他好像是毫無知覺一樣。

不知何時烏雲蓋住了山頭,隨後狂風大作,文與可撩起袍襟,迎着咆哮的狂風,攀登到山頂,繼續觀察狂風吹亂的竹林。突然一聲雷鳴頃刻大雨如注,竹葉子上晶瑩的水珠又吸引了他。

他不顧雨急路滑,向竹林跑去,心神完全溶於了竹的海洋。由於文與可徹底地瞭解了竹子,因而才能畫出最出衆、最富有特點的竹子。

我們在觀察景物時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要觀察景物變化的全過程。從開始到最後,凡有變化的都要細緻觀察。

比如植物,它的發芽、開花、結果等各個生長期都有不同的特點,如果細緻觀察了全過程,就容易抓住它的特徵進行描述。 二、捕捉景物的顏色和姿態。

自然界的顏色是七彩的,自然界的萬物是各具形態的。我們在觀察時,就要善於捕捉到景物的顏色和姿態。

三、調動各種感覺器官來觀察。有一則寓言:一天,五種器官相互爭吵起來。

“眼睛”瞪得圓圓地說:“沒有我,你們什麼也看不見!”“耳朵”不服氣地說:“少了我,你們啥也聽不見!”“鼻子”哼了一聲:“要是沒了我,你們能聞見花的芳香?”“舌頭”伸得長長地說:“嘻!如果不是我,你們能嚐到美味佳餚?”“身體”在一旁發起抖來。“眼睛”好奇地問:“你怎麼啦?”“身體”說:“聽你們這樣爭吵,我渾身冷颼颼的,――不知你們想過沒有,要是我們互不相讓,各自離散,那我們還有什麼存在的價值呢?” 這個寓言形象地表明一個道理:當人們觀察景或物時,需要多種器官的配合。

藉助“五官”,往往能描繪出景物的特點。 世界上的景和物是豐富多采的,如果“眉毛鬍子一把抓”,將它們都寫進文章裏,那樣的文章肯定是繁雜冗長,不知所云。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根據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狀物繪景,這樣筆力集中,便於寫得細膩,寫得豐滿。圍繞中心,狀物寫景,不是說和中心思想關係密切的就寫,和中心思想關係間接的就不寫。

對於那些與中心思想關係密切的景或物要重點寫,和中心思想關係間接的也要寫,只是筆墨輕一點罷了。當然,對於那些和中心思想毫無關係的景或物,應當一律捨棄。

遊蹤,就是遊覽一個地方所經過的路線、蹤跡。瀏覽一個地方,往往要經過許多地方,看到許多景物。

行文的時候必須按照遊覽先後順序記敘,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麼地方,後到了什麼地方。準確地把遊蹤寫清楚,才能夠具體描述景物所處的地點、方位、特徵。

寫清楚遊蹤的主要途徑是“移步換景”,即隨着遊覽、參觀者的立足點不斷轉移,相應描述不同地點所見的景物。透過“移步換景”,遊覽、參觀的遊蹤,景物的位置,景物和景物之間的空間關係,都容易描述清楚。

作者如同一名導遊,領着讀者一個點、一個點地遊覽、參觀。爲了使狀物繪景更生動、更具體、更形象,我們還可以採用多種表現手段來豐富描寫,從而增添文章的情趣。

常見的表現手段主要是: 一、用比喻等手法狀物繪景。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說過:“在描寫時,不能不設喻。”

確實這樣,只有透過比喻,才能把簡單的東西具體化,抽象的東西形象化。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顏色比作“黃金般”,就生動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

又如作者把耶誕紅比作淑女,也生動形象地寫出耶誕紅的美麗。不過話要說回來,比喻也要創新。

如果總把某種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會增添文章的情趣的。有個偉人說過,第一個把姑娘比作鮮花的是天才,第二個把姑娘比作鮮花的是庸才,第三個則是蠢才。

恐怕他說 的也是這個道理。 擬人,是把沒有思想感情的生物當作有思想感情的人來寫,它也往往能使語言富有魅力。

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換上青翠的衣服”,作者這樣一比擬,就把春去夏來的意思委婉地表達出來。把春天人格化爲“春天是個插花的能手”,“春天是個美麗活潑的仙子”,“春天是個慈祥的守護神”,“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

這樣狀物寫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 二、用動靜結合的手法狀物繪景。

有這樣一則幽默故事:“動”與“靜”是一對冤家。一見面總愛吵個沒完。

一次,“靜”對“動”說,:“你怎麼老跟着我?讓我獨自呆一會不行嗎?”“動”回答:“那怎麼行!沒有我,人家怎麼能認出你來?”“靜”不服氣地說:“你舉例說說。” “古人筆下有這麼兩句詩:‘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如果不寫‘蟬噪’、‘鳥鳴’的動態,怎麼能知道‘林靜’ ‘山更幽’ 呢?還有……”“得了,得了!這麼說,我倆是形影不離呀!”“對,互相依存,共同體現”。這個故事說明:以動寫靜,動靜結合,這是狀物繪景中高妙 的一着,它能使文章情趣盎然。

三、運用傳說,狀物繪景。 狀物寫景要富有活力,運用傳說也是一個重要途徑。

我們在描寫景物時,插入一些故事逸聞、神話傳說、典故名言、文史資料、民俗諺語,使景和物蒙上一層神奇。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