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鴨苗可不可以放水裡養殖呢

欄目: 綜合知識 / 釋出於: / 人氣:4.45K

鴨苗可不可以放水裡養殖呢

1、剛買回來的鴨苗剛出殼沒幾天,太小太弱,不能立即放在水中養,以防受涼生病。

2、可以在乾淨衛生且保暖的鴨棚內養一週,然後在中午時放入水中讓鴨苗洗浴一下,隨著鴨苗長大可全天放養,但晚上必須歸棚,以防止黃鼠狼等傷害鴨子。

3、放養的場地必須選擇無汙染的河水或池塘來放養鴨子,安全乾淨的放養環境是保證鴨子健康生長的關鍵因素之一。

1、剛買回來的鴨苗剛出殼沒幾天,太小太弱,不能立即放在水中養,以防受涼生病。

2、可以在乾淨衛生且保暖的鴨棚內養一週,然後在中午時放入水中讓鴨苗洗浴一下,隨著鴨苗長大可全天放養,但晚上必須歸棚,以防止黃鼠狼等傷害鴨子。

3、放養的場地必須選擇無汙染的河水或池塘來放養鴨子,安全乾淨的放養環境是保證鴨子健康生長的關鍵因素之一。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1、剛買回來的鴨苗剛出殼沒幾天,太小太弱,不能立即放在水中養,以防受涼生病。

2、可以在乾淨衛生且保暖的鴨棚內養一週,然後在中午時放入水中讓鴨苗洗浴一下,隨著鴨苗長大可全天放養,但晚上必須歸棚,以防止黃鼠狼等傷害鴨子。

3、放養的場地必須選擇無汙染的河水或池塘來放養鴨子,安全乾淨的放養環境是保證鴨子健康生長的關鍵因素之一。

剛買的鴨苗可以放水嗎?

不可以的~

在水裡養鴨子好嗎?鴨子一直放在池塘裡可以嗎

不好,最好上岸養殖。

飼養技術

放養方法

1、放養密度:根據放養鴨的大小,強弱決定放養密度,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則。一般0.067公頃果園放養成鴨20-30只。

2、劃定輪放區:根據放養鴨的數量及園地面積劃定輪放區,用高50釐米的尼龍網圍欄成幾個區輪放。為便於 管理一般每區0.335公頃放養400只左右為宜。果園面積小,養鴨數量少時,可以不分割槽,但應根據園內雜草及昆蟲等的生長繁殖情況實行間斷放牧。在輪放區內要為鴨子備足飲用水。

3、按時補飼:為補充放養時期飼料的不足,對放養鴨要適時補飼。雛鴨放養從4周齡開始,前期為育雛期,可圈養和籠養。雛鴨在早晚各補飼1次,以補充能量的不足。按早上半飽晚喂足的原則確定補飼量,並逐減喂飼次數和數量,促使鴨自由採食。隨著雛鴨的生長,可根據放養鴨啄食雜草、野菜、昆蟲決定放養鴨的補飼。以放養為主時期,晚上回舍棚後進行補飼,並備足飲用水,滿足飲用。春天幼齡雛鴨放養前,要先進行適應外界溫度變化的鍛鍊,逐漸進入放養園。

4、加強監管,嚴防鼠害:放養鴨要嚴防山貓、黃鼠狼之類野獸的侵害。侵害鴨的獸類都懼怕網具,因此採用尼龍網圍圈放養區是有效的安全防禦措施,不管放養多少隻,也不管面積大小,都要用網圍圈,並要固定專人管理。特別是放養幼齡鴨,防鼠害更為重要。

5、防疫滅病:放養鴨的防疫同樣堅持”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方針。要按照常規防禦程式,定期進行疫苗接種,做好防疫滅病工作。

鴨子的食物很廣,象現在大的養殖戶就是飼料配合新鮮草料,有時也放養到稻田裡 ,小時候養過,挖蚯蚓,摘嫩草,剩飯剩菜也能喂,比雞還好養

雛鴨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養鴨的經濟效益,因此必須抓好雛鴨的管理。

及時開食雛鴨出殼1天后即開食。開食前需先“開水”(飲溫水),飲水中可加入適量的葡萄糖和維生素C。開食的飼料宜用五成熟的大米飯,將其撒在竹蓆上,讓雛鴨自由啄食,每天喂6~8次。4天后改為煮爛的小麥或全價配合飼料,每天喂4-5次。15天后每天喂3次即可。雛鴨開食3天后,需增加動物性蛋白飼料,將小魚蝦、河蚌、螃蟹、蚯蚓等剁碎與食料拌在一起餵給。此外,雛鴨還應補給適量的青綠飼料,可將青菜切碎拌入食料中或直接撒在竹蓆上,供其自由採食。

加強保溫 雛鴨正常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3日齡30度,4-7日齡25度,2周齡以上的20度左右。一般的保溫方式是,利用雛鴨的自發熱量進行取暖。但是,當外界氣溫較低時,則應用火爐等熱源加溫,使育雛室的溫度保持在20度左右。

鍛鍊下水鴨子屬水禽。雛鴨下水能促其活動,增加採食量。因此,應在出殼5天后就鍛鍊其下水。方法是:先下“小水”(將水放的水盆或水泥池中),且溫度不能太低,深度以能打溼鴨腳為宜,每天2次,每次不超過10分鐘;以後水深逐漸增加,時間逐漸延長。雛鴨何時下“大水”(河溝、池塘等大水面),需要根據天氣和氣溫情況而定,晴暖時堅持每天下水,下雨天、氣溫低時可不下水。下水上岸後,要讓雛鴨在無風、溫暖的地方將羽毛梳理晾乾再趕回鴨舍。

預防疾病 育雛室、運動場要勤換墊料,加強通風,堅持定期清掃和消毒,保持清潔、乾爽。食槽、水槽需經常洗刷和消毒,以減少病原菌生存和繁殖的機會。此外,還要及時對雛鴨接種疫苗,防治疾病。

一、品種選擇

稻田養鴨是一種粗放的飼養方式,而且在稻鴨共棲種養模式中,養鴨只是綠色優質大米生產的一個輔助性產業,主要起生物防治的作用。因此,在選擇鴨品種時,重點考慮生命力旺盛,適應性廣,耐粗飼,抗逆性強的中小型優良品種。推薦飼養吉安紅毛鴨和冊麻鴨等蛋肉兼用品種。

(一)吉安紅毛鴨

吉安紅毛鴨體型短圓、頸粗短。公鴨大小適中,緊湊、前胸寬、胸肌發達。母鴨體型桃園、馮湊、眼大突出、明亮、胸肌發達。具有遺傳效能穩定,生產效能良好,耐粗飼,覓食力強,肉嫩、瘦肉率高,羽毛生長與體重增長同步,是加工板鴨優質原料。據農村調查,以放牧為主,飼養80-90天,體重可達1000-1150克,其間補喂稻穀3-4kg,在板鴨廠育肥28天,體重1350-1400克(耗稻穀4kg),達到板鴨加工要求。紅毛鴨開產日齡112天,產蛋率達5%日齡為134天,50%為186天,成年母鴨平均體重1450克。該鴨適合我省農村各種方式的飼養。

(二)山麻鴨

山麻鴨原產於福建龍巖地區,是我國優良蛋鴨品種之一。公鴨胸寬背闊,體軀較長。喙黃綠色、虹彩褐色。脛、蹼桔紅色、背部羽毛灰褐色,腹部灰白色。母鴨身體細長、勻稱緊湊、站立和行走時軀幹與地面呈450角以上,頭較小,喙呈古銅色、虹彩褐色、脛、蹼桔紅色、通體麻褐色。據省畜牧獸醫研究所測定,公母鴨平均初生體重42.78克,4周體重553.10克,90日齡體重1330克,72周齡(504日齡)體重1515克。成年公鴨體重1300克,成年母鴨體重1500克。母鴨開產日齡120日齡左右,500日齡產蛋280-300枚。山麻鴨具有開產早,產蛋高,適應性廣,適合農村各種方式養殖。

二、飼養管理

(一)雛鴨飼養管理

雛鴨的飼養管理是俗稱育雛,是養鴨十分重要的基礎階段。因此,須科學管理,給雛鴨創造適宜的溫度、溼度、空氣、光照、營養和清潔安靜的環境等,儘量減少惡劣應激的影響。

1、雛鴨選擇

育雛的季節須仔細考慮,特別是稻鴨共棲模式,應選擇最佳的育雛季節,以取得最好的生產效果和經濟效益。稻鴨共棲的鴨苗主要是春雛和夏雛,秋雛和冬雛不作選擇。

①春雛

指3-5月份孵出的雛鴨。春季氣候逐漸回暖,陽光充足,對雛鴨生長有利,成活率和強健率高,到中鴨階段,由於氣溫適宜,舍外活動時間長,體質好,生長增重快。稻鴨共棲的鴨苗應選擇春雛,育雛結束正好與水稻栽插相銜接。不過春雛須注意做好保溫工作,而且春季多雨高溼,氣候多變,疾病容易入侵,處於炎熱夏季的育成期要做好防暑遮蔭等工作,所以管理須仔細認真,把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充分和完善。

②夏雛

指6-8月份孵出的雛鴨。此時高溫高溼,雛鴨食慾差,生長髮育受影響,成禽的生產力較低,且防暑降溼工作量大。不過,夏雛一般不需供熱保溫,作肉用商品鴨時只要適當做好防暑工作,飼養成本不會很高。

③秋雛、冬雛

秋雛是指9-10月份孵出的雛鴨。冬雛是指11-12月份孵出的雛鴨。與水稻種植在季節上不相適應。

2、育雛方式

根據現有鴨舍的具體情況,可採取多種育雛方式。針對稻田養鴨的具體情況,應集中育雛後,再分散下田放牧。介紹其中幾種方式:

①平面地面育雛

即直接在鴨舍地面上鋪厚墊料,如刨花、粗木悄、幹禾草、幹砂等,在其上育雛,定期清理更換墊料,使之保持清潔乾燥,此法簡單易行,成本不高,但不易控制疾病,育雛效果一般。

②半地半網育雛

即鴨舍1/3地面鋪設離地網面,另外地面不鋪網,只鋪墊料。飲水全部放置在網上,這樣舍內地面保持乾燥。注意斜面坡度須小於250。此法成本適中,且利於清潔工作,效果較理想,所以比較常用。

③紙箱育雛

利用普通大一點的硬紙箱,將雛鴨養於其中。此法在暖和天氣時不用熱源供溫,可自溫育雛,大大降低保溫費用,且簡單易行,投資小。但須注意保持乾燥、衛生和通風,常在紙壁鑿孔以通氣,需適時分群轉移,隨著雛鴨逐漸長大,逐步將部分鴨移出至其它紙箱或育雛舍,使其飼養密度適中並逐漸脫溫。因此法受天氣影響較大,工作繁雜,育雛數量有限,適合小規模養殖。

3、飲水和飼料

①飲水

雛鴨出殼後24小時內一定要飲到水,一般做法是,將雛鴨放入1釐米深的淺水盆中幾分鐘,讓雛鴨溼腳和飲水,即通常所說的“點水”。水質必須新鮮、清潔、水溫接近室溫,隨著日齡的增加,雛鴨的飲水量加大,經常清洗飲水用具和換掉髒的飲水,裝入新鮮的水。

②開食

在雛鴨出殼後24-28小時內,當全部雛鴨飲到水後,讓雛鴨開食。最遲也不能超過36小時。雛鴨開食後的最初幾天,應採用“少喂多餐”制,即每天喂7-8次不等,每次喂量很少,但須保證雛鴨吃飽。以後讓雛鴨自由採食,自由飲水,晚上不設人工光照。

③飼料飼餵

雛鴨飼料宜新鮮、清潔、營養、顆粒大小適中、適口性好、易於消化的飼料。雛鴨在10-15天期間,每羽鴨用全價飼料500克分供食,在飼餵過程中拌加少量米飯。然後,用米飯加稻穀、碎玉米等穀物類飼料喂到體重75克以上,可放入大田。

4、一般管理

①通風

目前絕大多數開放式鴨舍是以調節舍內的溫度和溼度為主要標準來進行通風換氣的,靠開閉門窗的多少和開閉時間的長短來控制通風。窗戶應設在高處,既使風吹不到鴨身,又利於排除較熱較輕的廢氣。同時,防止賊風和溫度波動引起雛鴨感冒和生長不良。

②密度

通常雛鴨群以400-1000只為宜,地面平養時,第一週齡每平方米20只左右,第二週齡14只左右,第三週齡以後不應多於10只;網面平養和地網結合飼養時密度可大些,最多可多養1/3。

③溫度

雛鴨生長鬚適宜的溫度,要避免室內溫度大幅度升降。1-3日齡,溫度為28-30Cº;4-6日齡,溫度為24-26Cº;7-10日齡,溫度為20-23Cº;11天以後類推。前期當室內溫度低於20Cº時,可用紅外線燈或電熱板供暖。注意防止鴨子堆集,並及時疏散。

④溼度

充雛時適宜的相對溼度為56-70%,這和雛鴨出孵時機器內溼度接近,可避免雛鴨因呼吸乾燥空氣而散發體內大量水分,影響機體正常功能。

⑤光照

雛鴨開食後,採食量小,採食速度慢,為了保證雛鴨有足夠的採食和飲水時間,一般在最初3天採用全天24小時光照,即晚上增加人工光照,光線強度以雛鴨能看見飼料和飲水為宜。

⑥免疫接種

免疫接種的程式和種類在各地區是不同的,這取決於當地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狀況。最好由禽病專家進行調查,制定好免疫接種計劃並嚴格執行。

⑦適時淘汰

由於稻田養鴨主要在自然的粗放條件下進行,鴨群必須健康。應當適時淘汰健康狀況差、生長不良的鴨。

(三)稻田放鴨管理

1、入田時間

稻田養鴨需注意下田時間,雛鴨孵出20天,體重約100克以上,水稻拋秧15天,移栽12天以上,可放入大田。成年鴨應適當推遲2-3天下田。

2、田間飼養設施準備

①每稻田準備優質尼龍網2.5公斤左右,不規則稻田和狹長稻田應準備多些。在田的四周用三指尼龍網圍成防逃圈,圍網高60cm,每隔1.5-2米樹一支撐杆。

②在田的一角按每10只鴨一個平方米的大小折算建一鴨舍,舍項需遮蓋,以避日晒雨淋,三面作檔,但必須通風透氣,舍底用木板或竹板平鋪,舍下挖一個2倍於鴨舍的大小50-60cm深的水函。

③稻田間開挖35cm寬、30cm深的豐產溝若干條,在放鴨期間始終滿水,供鴨子嬉水。

3、放養密度大鴨為每畝15羽左右,幼鴨可根據情況適當增加。

4、鴨在育雛期間沒有放牧的習慣,下田前的應進行採食訓練。稻田放鴨,主要採食稻田裡的雜草、昆蟲和水生動物等食物。先調教採食落地穀子後,將穀子撒入淺水中,讓鴨去啄食,多次後形成條件反射,此後放入稻田會主動尋找食物。

5、每天每隻鴨用50-100克稻穀、玉米、飼草等飼料補飼,注意定時,定點飼餵,就注意視情況增減飼餵量,不可過足或過少。杜絕用發黴、發臭的飼料及發臭、生蛆的動物飼料餵養。

6、合理安排放牧時間。

①根據氣溫和水溫確定放牧時間。稻田放牧,通風程度不如江河、池塘,因水淺,易被晒熱,氣溫超過30Cº時,不宜下田放鴨。特別在炎熱的夏季,應在上午9時前和下午涼爽的時候進行。

②適當輪流放牧。同一片稻田不宜多次重複放牧,適當休閒幾天再放。稻田不同生長期和收穫期,最好進行搭配。

③水稻收割後,田中有大量遺粒,這時可集中放牧。

7、稻鴨共棲,放鴨有很長一段時間在炎熱的夏天,因此,鴨舍在防止鼠害的基礎上,保持鴨舍通風,並設定一此遮蔭樹枝或小涼棚。豐產溝應滿水,讓鴨多嬉水,起到防暑降溫的作用。

8、結合治蟲進行放鴨。先摸清蟲情,如蟲害較重時,減少補料,讓鴨處於半飢餓狀態,大量採食害蟲,充分發揮防治害蟲的目的。

9、水稻噴藥前,把鴨子引誘在鴨舍圈住。

10、後期管理。

①水稻乳熟期收鴨、以防鴨吃稻穗。為方便收鴨,平時餵養時就養成鴨子聽到某種聲音集攏的習慣。

②收回的鴨子可收回家中或圍于田間舍內。

三、常見鴨病預疫

稻田養鴨開放性飼養,容易感染疫病和傳播疫病,應十分注重鴨子防疫工作。

1、鴨瘟

肉鴨,7日齡,雞胚億弱毒苗,0.2-0.5ml/羽肉注射。7天后可產生抗體,並保護肉鴨至上市。

2、鴨病毒性肝炎免疫

雛鴨:1-3日齡,雞胚化弱毒苗,0.5ml/只,頸皮下注射,2天后產生抗體,5天達到高水平。

3、鴨霍亂免疫程式:

鴨霍亂的疫苗我為禽巴氏桿菌苗,如731弱毒菌苗,接種2日齡以上的鴨群,免疫期達三個半月。禽霍亂氫氧化鋁膠苗,用以2月齡以上的鴨群。每隻鴨肌肉注射2ml,間隔10天再注射一次,免疫期3個月,禽霍亂油乳劑滅活苗,用於2個月全以上的鴨群,每隻鴨皮下注射1ml。免疫期為6個月,也有報道用鴨巴氏桿菌A製成的疫苗,每隻鴨肌肉注射2ml,可產生4-5個月的免疫力。

四、注意事項

1、建議使用低毒、高效、低殘留農藥對水稻病蟲害進行防治,儘可能地不使用農藥。

2、田間鴨舍建造時,應考慮防止鼠類侵害。

3、稻田施藥期間,應及時收鴨起田,待安全間隔期後,再下田放鴨。稻田施藥安全間隔期內,鴨子飲用水與稻田水應分開,防止鴨中毒和鴨產品汙染。

4、發生過鴨瘟或帶傳染病鴨子走過的地方,以及被礦物油汙染的水面、稻田,不能放養鴨。

海塘可以放鴨苗下去養嗎

可以的。但是要將鴨子活動範圍縮小,用圍網圈在池塘一角,並且圍網入水部分要達到水下30公分以下,以免鴨子潛水出去。這樣可以減少鴨子對魚的影響,避免啄傷或捕捉魚類,而且鴨糞可以作為魚餌及肥水。養鴨的魚塘適合多放些鰱鱅、鯽魚、鯽魚等雜食性或濾食性魚類。

鴨子種類很多,養殖水鴨有哪些方法你知道嗎?

一、取種

家鴨有不同種類,哪麼水鴨也是有許多不一樣的種類。挑選不僅是可在水中放養的,還需要能在旱田不用排水也可融入的家鴨。個人高品質主要表現多見,背毛有光澤度,無脫毛,雙眼通透,腳板色調正常的,體格健壯。

二、選地建棚

一般水鴨飼養全是大白天放養,夜裡回到棚裡歇息。因此養殖廠應當挑選在一個貼近水資源的有大面積平整空閒地而又便捷汙水處理的的地區。一般能夠選在河流中下游河灘地上邊有丘陵地形出搭棚。還可以在避開村子,的山上下搭棚、水田建造水塘放養,周邊最好是有種植園供棲居尋食。

1.依據家鴨尺寸和養殖場地確定放養相對密度,可是一般場所寬敞,能夠放養大約300只以內。能夠在河灘地,水面等區劃好多個地區分離放養,以防產生故。在各個地區都要置放一些食材,和生活用水,水面放養隨意尋食。小鴨一定要留意隔熱保溫,環境溫度保持20到30度中間,假如突發性超低溫,可以用火爐取暖。

2.針對精飼料,水鴨是雜食規定,一般能夠餵養蔬菜水果,紅薯藤,地瓜,玉米麵粉配備的精料這些,小鴨能夠飼養,關鍵服用少許細緻精飼料,和少許自來水。一天兩次不用太多餵養,以防脹食,不消化而死。正常的生長髮育階段,能夠一天三次餵養組成精飼料,還可以依據鴨群出門尋食飢餓感狀況投喂。小鴨沒有在脫毛髮育正常後可以進過鍛練再進到放養環節。

3.在放養時,需要注意流浪貓、家裡養狗、一些動物悄悄撲食家鴨,特別是小鴨子一定要集中化護欄放養。每一個地區都需要用牢靠聚集的鐵網圍起來。

4.養禽畜,一定要留意避免疫情產生,最重要的是防止病疫不發生,直到產生時,效率之快,猝不及防。每一道防疫措施要詳細推行,一定按時接納各種各樣預苗。其他養殖廠發病了,自身就需要馬上灌藥防止。每日清除養殖大棚,即時清理放養場。對膳食用品一定要準時清洗消毒。每個場所能夠打藥殺菌消毒。

小鴨子的養殖法

小鴨子不能放在水裡游泳的,既是是溫水游泳後也要馬上吹乾,不然鴨子很容易死被凍死掉。所以還是等它們大些再讓它們游泳的好!小鴨子一般吃切碎的青菜或小米加少量水或熟米飯加少量水餵它們。等它們稍大點如果你有時間最好給它們挖蚯蚓或把螺絲敲碎些給它們吃,這樣它們會長的快!

另外喂水的碗要小一些,不然他們會以為是泳池,還會在裡面便便~這樣他們就不會喝那些水了。它們的窩(紙箱)最好有兩個一個白天才吃喝玩樂(比較髒),一個晚上休息(乾淨暖和點)!還有圈養的不過小鴨子容易收凍,還是放在箱子裡的好。還要常給它們的窩晒太陽。逗樂的話,你要帶他們去晒太陽。還有讓他們在小範圍的草地裡自己玩一玩,好了,該說的都說了,希望他們能夠給你帶來快樂噢! 祝你我的鴨子都塊塊長大

如何飼養野生水鴨養殖的方法

水鴨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那麼野生水鴨如何 飼養 呢?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飼養野生水鴨的 方法 ,一起來看看。

飼養野生水鴨的方法

  一、選好鴨苗。選個體大,臍部清潔乾燥,活潑有神,胎毛鬆軟光澤,吃食快而多,叫聲洪亮的雛鴨作種鴨。

  二、開食。買回的鴨苗先用黃連50克和甘草250克煎汁攔料100只鴨服用,然後用綠豆0.5公斤,石膏0.1公斤拌入10公斤米飯內,連喂3—5天。常給小鴨飲用紅糖水或葡萄糖水或蜂蜜水。小鴨7天內不要急於下水,不讓鴨在溫度超過32℃的地方活動,而要在竹林、困園、溪邊等蔭涼處休息,也不能讓其蹲集打堆。開食後的雛鴨用半生熟的米飯加涼水飼餵,每天喂5—7次,每次喂半飽,5天后定量喂淡鹽水;7天后,在上午10時前和下午18時後,將鴨群趕入田水中訓放,每次15分鐘;20天內每天還要喂一些如浮萍之類的青要飼料;20天后雛鴨可自己找食時應逐漸減少飼餵的次數和數量,可打撈一些糞蛆和小蟲餵養,30天后即可趕入稻田、溪河放養。

  三、增設蔽蔭棚。初秋由於氣溫、水溫仍較高,應儘量使鴨子早放晚歸,中午炎熱時將鴨群趕到蔽蔭棚裡或大樹下休息納涼,減少熱輻射,以防中暑。以每100只鴨設1個蔽蔭棚為宜。

  四、加強通風。保證鴨舍空氣流通,新鮮涼爽,如夜間天氣悶熱,鴨子鳴叫不安,可將鴨子趕入池水中,也可使用電風扇等進行人工通風。

  五、飼料配製。苗鴨養至7日齡後即可轉入正常飼養。飼料搭配:玉米38%、糠麩12%、豆餅25%、魚粉3%、貝殼20%、骨粉1.5%、食鹽0.5%,每公斤飼料含代謝能11.72—12.4兆焦,粗蛋白質18%—19%。出殼第1周後每3小時喂料1次;20日齡後每天喂3—4次,並可利用稻田放養,減少用料量。

  六、科學放牧。科學放牧,節省飼料,是飼養秋水鴨調養的中心環節。若要科學放牧應“三做到、牧”。“三做到”是:鴨放前幾天要訓練鴨群“上杆”;趕鴨出牧宜適當喂些飼料以免因飢餓貪食而吞嚥過多的泥沙;應選擇水淺水清草多的地方放牧,放牧時間應隨鴨齡增長,由近到遠,中午要在蔭涼處多休息,並隨時 游泳 飲水,做到早出牧晚收牧。“放”是:“放牧途中不下田,不能走燙路;不到農藥汙染和不要使鴨子撲翼急行避免鴨群受驚受傷;不逆水放牧,水退放出,水漲趕回;不在烈日下放牧。

  七、加強保溫。10月底起就要做好防寒風侵襲,放養時應趕到較暖和的沙灘、塘坎、水渠等避風處,以免受寒受凍。

  八、防鴨中暑。雛鴨體質嬌嫩,在剛入秋季時氣候炎熱很中暑,當雛鴨出現煩燥不安、伸頸鳴叫時,可放到深水溝內游泳飲水,以防中暑。如雛鴨在放牧中,突然溼毛下沉、打圈即為為暑先兆、醋白糖水,並置蔭涼處休息。

  九、強度育肥。秋水鴨飼養50—60天時即可長到1—1.2公斤,這時可改用“高能量低蛋白”的配合飼料快速填肥。

  十、加強疫病防治。秋水鴨易發生大頭瘟,死亡率高達90%以上。因此,應勤掃鴨舍鴨糞,勤洗飼水槽;保持鴨舍乾燥通風;用10%—29%鮮石灰液消毒;定期注射鴨瘟、禽出敗等疫(菌)苗進行免疫;常在飼料中加夏枯草、鐵馬鞭、大蒜、蒲公英等以草代藥喂服防病;每週喂1次畜用土黴素,用量為每50公斤飼料每次500克,對可疑鴨群和假定健康鴨群用鴨瘟疫苗緊急接種,嚴流消毒,早隔治。實踐表明:用牛油250克,辣椒、蒜頭各120克,混勻喂80只鴨;或用大麥1公斤炒熟,趁熱裝入缸內,再用1只兔子的鮮血拌炒熟的小麥餵鴨,喂後24小時內,禁止鴨下水和吃水,對防治疫病效果很好。

  水鴨的形態特徵

  水鴨是體形最小的河鴨屬鳥類之一,體長不及40釐米,僅為常見的綠頭鴨的2/3。本物種雄雌異形異色,雄鳥頭頸部基色為慄褐色,從兩側眼周開始直到頸側分佈者一條綠色的色帶,呈逗號的形狀,與慄褐色的底色形成鮮明的對比,而臉上的這個“綠色大逗號”也是辨識綠翅鴨雄鳥的重要特徵,除了大逗號,從嘴基開始有一條淡淡的白色細線延伸到眼前;上背、肩部、兩脅遠看灰色,進看則為白色底色上密佈黑色幼細橫紋;下背和腰部褐色,尾上覆羽黑色;翼鏡為與頭部“大逗號”相同的翠綠色,初級飛羽最外側一枚白色,當雙翅收攏時在上體和之間形成一條醒目的白色橫帶,這也是鑑別本物種的重要特徵;和上腹部淡褐色,具深褐色的圓斑,尾下覆羽為奶,在臀部形成一塊具有黑色絨邊的奶塊,這是鑑別本物種的第三大特徵。雌鳥為雄鳥的暗色版本,通體以褐色為基調,並不具有雄鳥所具有的“面部大逗號”、“體側白線”和“奶油”這三大特徵,但雌鳥保持了翠綠色的翼鏡,並有著非常小巧的身材,這都是本物種雌鳥的鑑別特徵。虹膜褐色;喙和足均為灰色。

  水鴨的食療方法

  一、花膠燉水鴨

  花膠燉水鴨有益氣養血和養陰退熱作用。症見如:肌熱煩渴,胃納不佳,或面色潮紅,虛煩不眠等。可用於婦女日常飲食養顏之用。

  用料:花膠(魚鰾、魚肚)300克,水鴨1只(約500克),淮山30克,圓肉15克,生薑2片。

  做法:

  1、水鴨理淨,去內臟,斬件;花膠用水浸開,切絲;淮山洗淨,用水浸半小時;生薑、圓肉洗淨。

  2、把全部用料放入燉盅內,加開水適量,燉盅加蓋,文火隔開水燉3小時,調味供用。

  二、魚膠圓肉燉水鴨

  魚膠圓肉燉水鴨主要作用是調養中焦、補虛退熱。湯中魚膠即魚鰾,又名魚肚,性味甘平,功能健脾養血、補腎益精。水鴨又名蜆鴨,性味甘涼,功能補中益氣、滋陰洩熱。淮山性味甘平,功能健脾養血、補心安神。合而為湯,滋補脾腎之陰,調養氣血不足,則可除虛熱。但感冒及脾胃虛寒者不宜用本湯。

  原料:魚膠90克,水鴨2只(大約600克左右),幹淮山30克,圓肉30克。

  做法:

  1、水鴨宰殺、去毛、去內臟,然後斬件;花膠用清水浸開,切絲;淮山清水浸泡1小時;圓肉洗淨。

  2、把全部材料放入燉盅內,加開水適量,燉盅加蓋,文火隔水燉約3小時左右,即可調味食用。

  三、白朮燉水鴨

  白朮燉水鴨主治頭眩症。比如長久治療都不見效果,發作時天旋地轉。因風、因寒、因溼、因虛、因痰,引起的頭眩者,均可服用。但是感冒以及陰虛而經常腹瀉者忌食。

  原料:水鴨1只,白朮50克,澤瀉50克。

  做法:將水鴨宰殺去腸雜,取肉同白朮、澤瀉同燜熟,調味即可。飲汁及食水鴨肉。

  四、馬蹄燉水鴨

  馬蹄燉水鴨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原料:荸薺(馬蹄)100克,水鴨1只,蔥20克,姜15克,料酒20克,鹽少許。

  做法:

  1、將水鴨宰殺去毛及內臟;馬蹄去皮,一切兩半;蔥切段;薑切片。

  2、把水鴨放入鍋內,再放入馬蹄、蔥、姜、鹽、料酒,加水適量。

  3、武火燒沸,轉文火燉熬至水鴨熟了即可食用。每日2次,吃肉喝湯,佐餐、單食均可。

  五、蟲草水鴨湯

  蟲草水鴨湯是珍貴的滋陰補腎強壯劑,許多人士用其來調補病後、或癌症化療後的食療。

  原料:水鴨1只,蟲草25克,豬瘦肉200克,紅棗數粒,姜2片,鹽適量。

  做法:

  1、冬蟲草先用溫水浸軟身,衝淨;紅棗洗淨、去核,留用。

  2、水鴨宰殺整治乾淨,和豬肉同飛水,洗淨,豬肉斬大件,水鴨可斬大件或原只,待用。

  3、將水鴨、冬蟲草、豬月展、紅棗和薑片同時放入湯煲內,加入適量滾水,以中小火,同熬成濃湯及材料月念,以適量鹽調味,即可飲用。

  六、水鴨潤肺湯

  有補氣潤肺之作用。

  原料:水鴨1只,瘦肉300克,淮山10片,杞子1湯匙,龍眼肉1湯匙,北芪8支,清水適量。

  做法:

  1、水鴨宰殺、出水備用。

  2、瘦肉洗淨出水切大塊。

  3、將淮山、杞子、龍眼肉、北芪沖洗瀝乾備用。

  4、放適量的清水在煲內,水滾後先放水鴨、瘦肉、淮山、龍眼肉、北芪,大火煲30分鐘,轉中小火煲2個小時。再放入杞子煲30分鐘。

  5、最後放入適量的鹽即可。

  七、水鴨銀花湯

  水鴨有除蟲、消腫,治療熱毒及惡瘡癤的功效。金銀花有清熱解毒,透表清瘟,使肌膚透氣性良好。此湯有滋潤肌膚,消除面部暗瘡及多種面板病的功能。

  原料:金銀花25克,水鴨1只,無花果2粒,陳皮1小片,姜2片。

  做法:

  1、金銀花洗淨;水鴨洗淨入滾水內煮5分鐘,取出。

  2、陳皮洗淨、泡軟颳去囊。

  3、清水1000毫升煮沸,將金銀花、水鴨、無花果、陳皮、姜加入煲滾,改文火煲兩個半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提示:水鴨還可以加入冬瓜、綠豆、西洋參、海帶等配料煲湯。煲出湯水,就是夏日時節的上好湯水。

鴨苗剛買回來該怎麼養

1、光溫環境:溫度控制在20-30攝氏度之間,白天多晒太陽。2、喂水方法:將水煮沸後讓其飲用,每天喂2-3次。3、食物選擇:以精細的飼料為主,比如玉米粉、剁碎的菜葉、米飯等。4、養殖管理:定期清理圈舍,加強通風。

鴨苗剛買回來如何養殖

1、光溫環境

鴨苗買回來後,要為其提供溫暖的環境,此時它的生命力比較脆弱,需要將溫度控制在20-30攝氏度之間,並且白天可以接受柔和的陽光照射,有利於鴨苗健康生長。

2、喂水方法

鴨苗開食前,要先喂一次水,讓其將腸道中的毒素拉出,並且水一定要煮沸,不能飲用生水,否則鴨苗會拉肚子,出現萎靡的現象,注意每天要給小鴨喂2-3次。

3、食物選擇

由於鴨苗的腸道比較脆弱,在餵食過程中,要選擇精細的飼料,可以投喂揉碎的米飯、剁碎的菜葉以及玉米粉,而且還要給鴨苗提供蛋白、蛋黃、豆漿等食物。

4、養殖管理

日常養殖鴨苗的過程中,要定期清理圈舍,地面鋪放的稻草每隔1個星期要更換一次,以免滋生細菌,並且鴨舌每天要通風,保證空氣流通,防止鴨群感染疫病。

種鴨鴨苗如何養

雛鴨出殼1天后即開食。開食前需先“開水”(飲溫水),飲水中可加入適量的葡萄糖和維生素C。開食的飼料宜用五成熟的大米飯,將其撒在竹蓆上,讓雛鴨自由啄食,每天喂6~8次。

4天后改為煮爛的小麥或全價配合飼料,每天喂4-5次。15天后每天喂3次即可。雛鴨開食3天后,需增加動物性蛋白飼料,將小魚蝦、河蚌、螃蟹、蚯蚓等剁碎與食料拌在一起餵給。

此外,雛鴨還應補給適量的青綠飼料,可將青菜切碎拌入食料中或直接撒在竹蓆上,供其自由採食。

擴充套件資料:

鴨子屬水禽,雛鴨下水能促其活動,增加採食量。因此,應在出殼5天后就鍛鍊其下水。

先下“小水”,且溫度不能太低,深度以能打溼鴨腳為宜,每天2次,每次不超過10分鐘;以後水深逐漸增加,時間逐漸延長。雛鴨何時下“大水”(河溝、池塘等大水面);

需要根據天氣和氣溫情況而定,晴暖時堅持每天下水,下雨天、氣溫低時可不下水。下水上岸後,要讓雛鴨在無風、溫暖的地方將羽毛梳理晾乾,再趕回鴨舍。

小鴨子怎麼養,需要注意什麼?

鴨的養殖技術 :

一、品種選擇。應選用抗逆性強,既適於圈養,又可在低山丘陵區放養,食性廣,食量大、肌胃發達、消化能力強的品種。

二、放養時間。根據果園內飼料資源情況,果園養鴨分為以放養為主時期和以圈養為主時期。最適放養時期為園內動植物繁衍生長盛期,一般在4月中旬(清明後至穀雨前)至10月底。此時園內牧草生長豐茂,果樹副產品殘留多,鴨子可採食各種青草、野菜和落地花、葉、果等植物性食料以及各種蟲卵、蛹、爬行昆蟲和近地表飛蟲等動物性食料。成年鴨全年都可以放養。

三、園地選擇。鴨子行動笨,不能上樹啄食,為果園低欄放牧提供了保證。凡是土壤和水源條件較好,主幹較高或老齡的蘋果、梨、杏、山楂、柿樹、核桃等園地均可放養。放養的鴨子可起到控草的作用,鴨糞可為果樹提供優質肥源。這是改造雜草叢生,管理粗放、蟲害嚴重、適齡不結果或低產低效果園為優質高效園地的一項有效措施。

四、棚舍建造。果園放養是以圈養為基礎的新技術,同樣需有棚舍,以備晚上補飼、飲水、產蛋時使用。可因地制宜,在不遠離放養園的情況下采用依山靠崖、舊建築物改造等方法建造塑料大棚鴨舍。應以6-7只/平方米計算棚舍建築面積,棚前要圍圈出一定的活動場地,並在場地內放置料槽和飲水器槽。

五、放養方法

1、放養密度:根據放養鴨的大小,強弱決定放養密度,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則。一般0.067公頃果園放養成鴨20-30只。

2、劃定輪放區:根據放養鴨的數量及園地面積劃定輪放區,用高50釐米的尼龍網圍欄成幾個區輪放。為便於 管理一般每區0.335公頃放養400只左右為宜。果園面積小,養鴨數量少時,可以不分割槽,但應根據園內雜草及昆蟲等的生長繁殖情況實行間斷放牧。在輪放區內要為鴨子備足飲用水。

3、按時補飼:為補充放養時期飼料的不足,對放養鴨要適時補飼。雛鴨放養從4周齡開始,前期為育雛期,可圈養和籠養。雛鴨在早晚各補飼1次,以補充能量的不足。按早上半飽晚喂足的原則確定補飼量,並逐減喂飼次數和數量,促使鴨自由採食。隨著雛鴨的生長,可根據放養鴨啄食雜草、野菜、昆蟲決定放養鴨的補飼。以放養為主時期,晚上回舍棚後進行補飼,並備足飲用水,滿足飲用。春天幼齡雛鴨放養前,要先進行適應外界溫度變化的鍛鍊,逐漸進入放養園。

4、加強監管,嚴防鼠害:放養鴨要嚴防山貓、黃鼠狼之類野獸的侵害。侵害鴨的獸類都懼怕網具,因此採用尼龍網圍圈放養區是有效的安全防禦措施,不管放養多少隻,也不管面積大小,都要用網圍圈,並要固定專人管理。特別是放養幼齡鴨,防鼠害更為重要。

5、防疫滅病:放養鴨的防疫同樣堅持”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方針。要按照常規防禦程式,定期進行疫苗接種,做好防疫滅病工作。

鴨的繁殖方式和過程,繁殖必須在水裡嗎

1、鴨子繁殖方式是卵生,自然交配是讓公母鴨在有水的環境中進行自行交配的配種方法。2、大群配種:將公母鴨按一定比例合群飼養,群的大小視種鴨群規模和配種環境的面積而定,一般利用池塘、河湖等水面讓鴨嬉戲交配。3、小群配種:將每隻公鴨及其所負責配種的母鴨單間飼養,使每隻公鴨與規定的母鴨配種。

一、鴨的繁殖方式和過程

1、鴨子的繁殖方式屬於卵生。交配時一般是使用自然交配的方法,自然交配是讓公母鴨在有水的環境中自己進行交配。配種季節一般是每年2-6月份左右,即從初春開始,到夏至結束,自然交配有2種方法。

2、大群配種

(1)首先一定要將公母鴨按一定比例進行合群飼養,群的大小可以根據種鴨群規模和配種環境的面積決定,通常是利用池塘、河湖等水面讓鴨進行嬉戲交配。

(2)這種方法可以使每隻公鴨都有機會與母鴨進行自由組合交配,受精率也會比較高,尤其是放牧的鴨群受精率會更高,適用於繁殖生產群。

(3)一定要注意,大群配種時,種公鴨的年齡和體質一定要差不多,體質較差和年齡較大的種公鴨沒有競配能力,不能作大群配種使用。

3、小群配種

(1)首先將每隻公鴨及其所負責配種的母鴨進行單間飼養,這樣就能使每隻公鴨與規定的母鴨配種,每個飼養間一定要設水欄,讓鴨進行活動交配。

(2)公鴨和母鴨都要編上腳號,每隻母鴨晚上要在固定的產蛋窩產蛋,種蛋也要記錄公鴨和母鴨的腳號。

(3)這種方法能知道雛鴨的父母,適用於鴨的育種,是種鴨場常用的方法。

二、鴨的繁殖必須在水裡嗎

1、鴨的繁殖不需要在水裡。養殖鴨子時要注意,一般在鴨苗出炕後24-26小時左右餵食為宜,食料以蒸熟的大米飯為主,但一定要經過漂洗後再喂。第2天可給其摻喂些小鮮魚或混合飼料,鴨苗在孵後10天內一定要勤喂,每天喂7-8次,然後再減到4-5次即可。鴨苗的飲水一定要清潔,夏天飲涼水,冬天飲溫水。

2、一般在7天以內可以給鴨苗喂碎米飯,一定要把碎米煮成7-8成熟,不要煮得太軟。煮到7-8成熟後可以用清水調和一下,達到鬆散不粘的程度就行。7天以後可以給其喂煮熟的小麥,然後在飼料裡搭配一些青菜、青豆,因為菜、豆性涼去火,鴨苗吃了可以長得快。

3、鴨苗出殼10天后就可以進行訓練式的放養,先在小溝裡放養,初放時不能將其趕得太遠,放的時間也不能過長。1個月後鴨苗的肩、腹部就會長出羽毛,這時可以放的遠一些,甚至可以讓鴨在野外露宿過夜。夏季時要經常把鴨苗趕到陰涼處進行歇息,預防中暑,鴨苗的膽子比較小,在鴨苗休息時一定不要製造出很大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