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中秋又稱

欄目: 綜合知識 / 釋出於: / 人氣:1.06W

中秋又稱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中秋節的別稱是什麼?

中秋節的別稱是: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

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神話傳說

1、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現在《歸藏》。後來民間把故事進一步發揮,衍化成多個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宮,據西漢《淮南子》中說,是因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從西五母那裡要來不死藥,就飛進月宮,變成了搗藥的蟾蜍。

2、吳剛折桂

吳剛登上月宮折桂,據唐代小說《酉陽雜俎》中說,是因為西何人吳剛修仙犯了錯誤,才罰他去伐月中的桂樹。這桂樹隨砍隨長,永遠也砍不斷。李白在《贈崔司戶文昆季》一詩中寫道:“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中秋節還有什麼別的稱呼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女兒節、八月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

1、仲秋節

根據中國的農曆紀年法,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所以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2、女兒節

中秋節又叫“女兒節”,不過只在南京地區流行。因為每逢中秋節晚上,各家在庭院中迎著月光陳設香案,按照習俗多為全家婦女拜祭,就算是回孃家暫住的媳婦,也要返回婆家過中秋節。

3、八月節

仡佬族是中國的一個古老民族,仡佬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莫過於八月節,又叫“迎新谷節”,在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舉行,仡佬族非常重視這個節日,因為這是仡佬族族人迎接豐收的節日。

4、拜月節

拜月節的叫法和一個傳說有關: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5、祭月節

在古時候,每逢中秋節夜晚,都要舉行祭月活動。在月下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葡萄等等祭品。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人切開團圓月餅。

中秋節又稱為什麼

      中秋節的叫法很多,除了稱為“中秋節”“八月半”,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團圓節等。                                             

                                   

 

一、中秋節的來歷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主要有兩種說法。

      一是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據《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帝王在春天要祭日,秋天要祭月。所謂夕月,就是祭月亮。這就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僚和文人學士相繼仿效,逐步就傳到了民間。

      二是中秋節來源於農業生產。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意思就是“莊稼成熟”。農曆八月的中秋時節,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都陸續成熟了,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把秋天三個月的正中間一天,也就是農曆的八月十五這天作為節日。

      中秋節起源較早,但一直到唐朝初年才由官方確定為節日,盛行於宋朝,道明清時,已與元旦(指正月七年級)齊名而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2006年5月20日,該節日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二、中秋節的別名

      中秋節是我國範圍廣、影響大、習俗多的傳統節日,也是叫法很多的節日。

      一是根據時間而命名:

      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處在一年秋季的正中間一天,所以叫做“中秋節”。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個部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個月,又處在秋季,所以叫“仲秋節”。

      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的八月,故又稱為“秋節”“八月節”“八月會”。

      二是根據節日的美好寓意命名:

      中秋節是闔家團圓的節日。這天的月亮分外明亮,又滿又圓,象徵著團圓。在這樣的夜晚,人們仰望圓月,自然會期盼與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借月亮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含有家人團聚的意思。

     三是根據“月”來命名:

      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在古代,拜月是中秋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女子多希望通過拜月來祈求“貌似嫦娥,面如皓月”。一般來說,拜月儀式由女子主持,在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因為只有女子可以祭月,所以又稱為“女兒節”。在《辭源》中就記錄著“中秋也叫女兒節”。

      古人以仲春二月十五為“花朝”,與之相對應,又將八月十五稱為“月夕”,所以,中秋節又稱為“月夕”。

三、中秋節習俗

      從上述的各種別稱,也可以看出中秋節的相關習俗。這裡總結一下,在說明一下吃月餅的來歷。

     中秋節的習俗有很多,主要是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等全國性習俗。此外,各個地方也有些特有的習俗,比如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也是一項盛事。江南一帶有制燈船的習俗,湖廣帶則有燃燈的習俗。

      中秋最大的習俗應該是吃月餅了。你知道吃月餅的來歷嗎?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據說是元朝時期流傳下來的。相傳,中原廣大人民在元人的殘酷統治下,生活非常痛苦。朱元璋想要聯合反抗力量舉行起義。但官兵搜查嚴密,訊息無法傳遞出去。

      他的謀臣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讓人做一種餅,把“八月十五起義”的字條藏在餅裡,再讓人分頭傳到各地的起義軍手裡,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這天晚上起義。

      推翻了元朝後,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功績,就在八月十五吃月餅,這個習俗也就傳了下來。

中秋節又被稱為什麼節?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擴充套件資料

1,元旦(1月1日,放假一天):New Year

2,春節(農曆新年,除夕、正月七年級、八年級放假三天):Spring Festival

3,清明節(農曆清明當日,放假一天):Tomb-sweeping Day

4,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

5,植樹節(3月12日):Arbor Day

6,國際勞動節(5月1日,放假一天):International Labor Day

7,中國青年節(5月4日,14週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China Youth Day

8,端午節(農曆端午當日,放假一天):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9,國際節(5月12日):International nurse's Day

Tags:中秋 又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