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學習教育 > 

水滸傳讀後感600字左右的範文

欄目: 學習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2.46W

水滸傳讀後感怎麼寫呢?一起來看看小編今天的分享吧。

水滸傳讀後感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描寫:1、首先可以描寫北宋徽宗年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山東梁山泊聚義的故事;2、然後可以描寫我從《水滸傳》這本書中學到的知識;3、最後可以描寫《水滸傳》這本書藴含的道理。

水滸傳讀後感600字左右1

《水滸傳》,四大名著之一,令我百讀不厭。

全書講了八百多位好漢的故事,他們替天行道,懲惡揚善,為老百姓打抱不平。這八百多位好漢中,最令我敬佩的不是“花和尚”魯智深,而是“行者”武松。

武松是一個力大無窮、勇猛無比的人。

他過景陽岡,喝了三碗不過岡的“透瓶香”,不顧酒店老闆勸阻,搖搖晃晃上了岡。酒勁突發,剛要入睡,“呼”的一聲撲出一隻大虎,他一閃,嚇出一身冷汗。老虎又“唰”地一掃,武松又一個利索的翻身,躲開了,他又抽出了隨身的哨棒用力一劈,結果打到了頭上的樹枝,“咔嚓”哨棒和樹幹一齊掉了下來。老虎見傷不到武松,又一掀,還是沒傷到,頓時急了。武松定定神,撲了上去,一掌將大虎壓在地上,“碰碰”幾聲悶響,老虎掙扎了幾下,不動了。再一看,老虎七竅流血,早已斷了氣。別人獵户成羣結隊都不敢過岡,但他卻一個人過岡,還空手打死了老虎,可見他多麼勇敢,多麼力大無窮啊!

武松還是一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人。

快活林有一個惡霸叫蔣門神,當地的人都十分的怕他。他佔了別人的酒店,店主聽説了武松這打虎英雄,便去求助。武松豪爽的答應了。他橫蠻地衝進蔣門神霸佔的酒店,叫老闆娘陪酒,老闆娘罵他是賊人,他將蔣門神的老婆丟入酒罈。他又一拍桌子,大喝一聲:“惡霸蔣門神,給我出來!”蔣門神一出來,見有人鬧事,衝了過來。武松迎上去,利索的一腳將蔣門神踢飛,飛身一躍,撲上去就打,打得他直求饒。武松踩着它,喝道:“離開快活林,再也別回來!”蔣門神一瘸一拐逃了出去。

其實,在我們現實中,有很多活“武松”。不説別的,就在我們身邊,一些人欺負另一些弱小的人,活“武松”就衝上去幫忙。他們大部分並沒大打出手,而是説道理。武松值得我們敬佩學習,可不能學習他的衝動,要以理服人。如果不由分説大打出手,那就是一種愚蠢了。

這就是我愛讀的《水滸傳》,我所敬佩的武松,他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水滸傳讀後感600字左右的範文

水滸傳讀後感600字左右2

《水滸傳》是一部講述“官迫民反”的古典小説,是施耐庵在元末明初的經典之作,以“忠”“義”“勇”詮釋了全書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東京城楊志賣刀青面獸教場顯威》最令我拍手叫好!

話説楊志告別了梁山泊頭領,來到了東京,把自己帶來的財物全部用光了,便去見了高太尉。誰知高太尉挑出了楊志的毛病,不再任用楊志。盤纏全部花光後,他只好賣了自己的寶刀換一點錢。在天漢州橋賣刀時,碰到了“沒毛大蟲”牛二這個無賴,牛二想買這把刀,卻不想付錢。於是楊志便要牛二完成三件事,前兩件事都完成了,還剩最後一件事:“殺人不沾血”。可是牛二又動手了,偏要買這把刀,楊志忍無可忍,便在牛二的脖子上抹了一刀,那牛二瞬間倒地死了,楊志便去官府自首了,百姓們都為他作證。在牢裏,大家都認楊志是個漢子,就不向他要錢了。六十天後,楊志被髮配到北京大名府。

在大名府裏,卻陰差陽錯碰到了樑中書,聽了楊志的話後,樑中書大喜,想要升他做個軍中副牌,卻怕眾人不服,於是就叫周瑾和楊志比一比。比賽過程中,楊志英勇無敵,連勝兩場,可是索超不服,要與楊志比一比,但連續五十餘回合都不分勝負,觀眾席上的人們都連連叫好,但是怕傷了對方,所以只好暫停比賽。之後,楊志得到了樑中書的重用,也與索超成為了好朋友。

一個人犯了錯沒關係,只要勇於承認錯誤,得到別人的認可,一切便不是徒勞,這在我身上也發生過。

五年級第一學期時,學校大隊部要在五、六年級的同學中競選各個大隊幹部。而我卻在競選的前一天犯了錯誤,把一張扣分單弄丟了,我當面向老師道了歉,但老師還是很嚴肅,好像沒有要原諒我的意思。我想:老師可能不會選我當大隊幹部了吧。

競選的那一天,我懷着忐忑的心情上台完成了演講。在後來的職位公佈會上,當職位一個一個被其他同學競選,那時我對自己已失去信心,覺得沒有希望了。可沒想到,老師在宣佈最後一個職位“組織部長”時竟然是我,我完全不敢相信。後來,老師對我説:“你是一個勇敢的孩子,面對我這麼嚴格的老師,你竟能不動搖,所以,我要把最複雜的工作都交給你,相信你一定能做好!”

在那一瞬間,我忽然明白了:勇敢無畏是一個人應有的品質,打不倒人的只有勇敢。只要勇敢無畏,你就可以勝任一切!

水滸傳讀後感600字左右3

“一朝皇帝,夜眠不穩,直使宛子城中藏虎豹,卻道蓼兒窪內聚神蛟。”這正是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的暗語。這一百零八將,正是梁山一百零八個好漢。他們個個身手非凡,身懷絕技,成為北宋末年最強大的。

北宋末年,宋徽宗把朝政交給了蔡京、童貫、高俅。他毛報私仇,害得林沖、楊志等好漢有國難投,有家難回,不得已落草梁山。他們雖然都是犯下彌天大罪之人,但是他們劫不義之財,散給窮苦人民。尤其是為首晁蓋、宋江、盧俊義,他們仗義疏財,接濟鄉親,最後受朝廷招安,平定田虎,殺敗遼國,打敗王慶,活捉方臘,立下赫赫戰功,但是一百零八兄弟們死的死,傷的傷,病的病,也有不願受官的。最終宋江卻被奸臣迫害,飲下毒酒,葬於蓼兒窪內。

宋江等一百零八個好漢與惡勢力鬥智鬥勇,報效國家的故事,讓我不禁想起了鄭成功。鄭成功的父親是個卑鄙小人,隆武帝給他那麼大的官職,但是他卻背叛了隆武帝,還想讓他那精忠報國的兒子鄭成功一起投降。

但鄭成功精忠報國,知道忠孝不能兩全,拒絕了他父親,打擊了荷蘭侵略者囂張的氣焰,他對侵略者們宣誓:“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鄭成功和梁山一百零八個好漢一樣,除暴安良,精忠報國,他們讓侵略者們知道中國人是不會屈服的!

讀了《水滸傳》這本書,我深深的被梁山好漢們的忠義雙全的精神感動了。人生在世無再少,莫將白髮唱黃雞。有生之年,我們即使不能像梁山好漢那樣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也應該珍惜生命,為了正義,為了真理,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

讀了着本書,我不但知道了古代的英雄事蹟,也學到了機智勇猛,讀了着本書,我也有許多感想,反對封建社會。

讀了水滸傳着本書,我學到了對待事情要勇猛,還有怎麼為人處世。還知道了當時等典型事例。水滸傳還以極大的熱情歌頌了梁山英雄轟轟烈烈的大起義。它對後來的農民起義有着極大的鼓舞性,水滸傳也為中國現是注意開闢了廣闊的道路。

水滸傳讀後感600字左右4

中國有四大名著,其中之一便是《水滸傳》。雖然有“老不讀三國,少不讀水滸”的話,但出於對名著的興趣,好歹也是名著啊這麼想,我還是閒暇之時閲讀了一下。

《水滸傳》之中有許多較為血腥的場面,例如魯提轄三拳打死鎮關西,血濺鴛鴦樓之類的橋段。

而“少不讀水滸”恐怕就是為了防止年輕人年少氣盛,讀了水滸後被其中的血腥場面,書中人物性格所影響,做出後悔終生的事來吧。

但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其中的一些寫作手法確實也是值得我們欣賞和學習的。

如書中智取生辰綱一章,便是先寫楊志運送生辰綱途中被奪的過程。以楊志的角度描寫。最終被奪後,留有懸念,最後再揭示主謀們的智取的計劃,這種寫法就值得我們學習。

書中人物的性格也寫得相當逼真,讓人們覺得很真實。如魯智深出家後看寺中菜園之初與菜園周圍的那些潑皮打鬥到後來的倒拔垂楊柳兩個片段便寫得栩栩如生,彷彿這些片段就發生在眼前。

雖然《水滸傳》中有許多血腥,衝動的片段,可能會影響青少年。但是其中的寫作手法,表現人物的方法卻是值得大家學習的。

雖然書中打鬥的場面會使青少年易於衝動,但年輕人不就是需要有衝勁麼。所以“少不讀水滸”有點過於偏激了。多讀名著是有好處的,而不能把名著分成什麼年齡段讀。

本回主要講述的是:杜興介紹祝、扈、李三莊誓盟共拒梁山以及李家莊莊主李應,李應修書去朱家莊取時遷,被朱氏三傑臭罵一頓,扯了書札。李應與祝彪在獨龍岡交鋒,被射中臂膀,楊雄、石秀回梁山搬救兵。宋江帶兩路人馬到獨龍山安寨,派石秀、楊林探路,石秀在酒店遇到鍾離老人,問了盤陀路,方知白楊樹便轉彎才是活路,否則都是死路。楊林不知盤陀路被捉。宋江不見石秀、楊林,急於救人,殺奔祝家莊中計被圍。

雖然石秀綽號“拼命三郎”,可從本回中我們可以看出,石秀並不是一個只會用蠻力的人。他不僅武藝高強,且通曉人情世理,是個頭腦靈活,會運用智慧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人。他不像楊林一樣只知道自己琢磨路徑,卻因此露出了破綻,被人捉住。他懂得問知情人,問好人,能用最簡單的方法最快得到答案,既不傷害自己,又不破壞大局,這樣一個石秀,是不是很聰明很厲害呢?難怪連金聖歎都不禁讚歎道:“石秀,機警之極。”其實,在現實的過程中,當自己苦思冥想一道難題卻始終不知方法,不曉答案時,不妨虛心地向身邊知情人士請教,再加以理解鞏固。這樣,不僅避免了錯誤的發生,還能在得到答案的同時,學會這種類型的題目,保證下一次的,何樂而不為呢?

水滸傳讀後感600字左右5

我小時候非常討厭看《水滸傳》,不光因為我是《三國演義》的腦殘粉,看不上這幫流寇(當然了,我後來才明白帝王將相和綠林好漢或許並無差別)。不過主要原因,其實是因為我的父親很喜愛《水滸傳》,電視上每次重播他必定會守着看。我不幸,我不知道這個詞用得對不對,不幸看過一些片段。

這些片段造成了我終生心理陰影。

我當年還在小學,於是就看到了王英被一刀砍死,扈三娘被馬踏口吐鮮血而亡,最後幾十個排位擁擠擺在一起。每個排位都曾是響噹噹的好漢、活生生的人。

如果光是戰死,那也就算了。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宋江臨死前,讓李逵喝下了毒酒。李逵死前,喊着哥哥。

這其實某種意義上,遠遠超出了一個孩子的承受範圍。我當時其實看不懂,畫面也沒有現在的電視劇渲染得那麼悽慘,比如説漫天飛舞的白紙片之類的,但就是這份平靜的死亡,讓我至今難以忘懷。

彼時我奶奶剛剛過世,我第一次對死有了概念,於是這份悲壯在我心中就更加濃烈悽慘。與其説不想看,不如説我不敢看。

十幾年過去了,我大學也要畢業了。在知道了《西遊記》那稱得上恐怖的原著內容後,我終於點開了電視劇的《水滸傳》——我覺得我欠他們一個公道和尊重。

我直接看了最後一集,然後覺得喘不過氣。很多作者喜歡寫什麼人性,故意把故事寫得悲慘來打動讀者,在我看來,這些小技巧都不如《水滸傳》最後:花榮、宋江、李逵靜靜死在一張榻上,吳用把他們葬在無名墓冢裏,回望水泊梁山,已是物是人非。

這才是高級的手法,這才是讓人心中痛苦的手法。

一時興起,我決定上《知乎》,看看《<水滸>裏有什麼讓人細思恐極的細節》之類的題目。然後我就意識到,《水滸傳》是一部多麼恐怖的書,而長久以來,我只把它當作一本江湖小説。我的無知和愚蠢真是到了一定境界。

所以決定了,下面估計要看《水滸傳》,也許會看很久,中間不定跑去看點別的。我想做一個好寫手,甚至想在未來當一個好作家,而我有種預感,如果我不看《西遊》和《水滸》,我做不到這兩樣。

最後説個事兒。

我很小時候啊,去無錫水滸城玩。我是三國粉,水滸只是看我爸面子順帶去的。我記得當時走上一座小橋,橋架在一條碧綠的小河上,河岸邊有一艘破敗的漁船,藏在柳條裏。

那船旁邊有簡介牌,説是綠林好漢們曾在此間恣意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