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茉莉花茶歷史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88W

茉莉花茶歷史

茉莉花茶起源於中國,這種茶原本是一種未經混合的綠茶,後來再加入新鮮的茉莉花瓣進行精製製作而成。

據傳茉莉花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618-907年),當時茶葉傳入中國南部地區,隨之出現了許多茶花品種,其中包括茉莉花。唐代的宮廷將茉莉花香葉與茶葉加工在一起,便有了最初的茉莉花茶。此後,茉莉花茶就成為了中國經典茶品之一。

茉莉花茶在中國歷史上一直很受歡迎,它的香氣和口感受到許多人喜愛。在過去,茉莉花茶通常為了節日和重大場合食用,而且價格昂貴,只有富人和貴族有能力品嚐到這種茶。

如今,茉莉花茶已經在世界範圍內廣為傳播,很多茶藝愛好者將其視為必品。茉莉花茶既可以冷飲也可以熱飲,都能夠發揮出它的美味與清香。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茉莉花是什麼茶

茉莉花茶是以傳統紅茶和綠茶為原料製成的一種香型茶。

拓展:茉莉花茶它的主要成分是茶葉和茉莉花,其中茶葉質量高、品種優良,茉莉花香氣濃郁、花瓣鮮豔豐滿。

茉莉花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當時茉莉花從波斯經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而茶葉也在此期間得到了廣泛地應用。據傳,唐玄宗曾經對一位女官贈送了幾片茉莉花,這些花朵的香氣激發了他對於茉莉花與茶葉的組合探索,進而創制出了最初的茉莉花茶。後來,茉莉花茶逐漸擴散到了全國各地,併成為了中國茶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茉莉花茶的獨特之處在於其製作工藝。一般來説,製作茉莉花茶需要將新鮮的茉莉花放置於已經加工好的茶葉中,讓茶葉吸收茉莉花的香氣。此外,茉莉花茶在製作過程中還需要嚴格控制温度和濕度,從而使茶葉和茉莉花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達到最佳的風味效果。

茉莉花茶有着許多健康功效。首先,它能夠幫助降低血壓、促進血液循環和調節身體新陳代謝,對預防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等疾病有着很好的作用。其次,茉莉花茶具有保護牙齒、緩解焦慮和改善睡眠質量的功效,能夠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緩解壓力和疲勞。

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又叫茉莉香片,屬於花茶,茶胚為綠茶,已有1000多年曆史。茉莉花茶發源地為福建福州,其茶香與茉莉花香交互相融,有“窖得茉莉無上味,列作人間第一香”的美譽。 茉莉花茶具有安神、解抑鬱、抗衰老、提高機體免疫力的功效,是一種健康飲品 。

花茶的起源歷史?

花茶的起源歷史是什麼?

中國在宋朝(公元960年)就有在上等綠茶中加入龍腦香(一種香料)作為貢品,這説明在宋朝已能利用香料薰茶。到宋朝後期,有恐影響茶之真味,不主張用香料薰茶。蔡襄《茶錄》中雲:“茶有真香而入貢者,微以龍腦,欲助其香,建安民間試茶皆不入香,恐奪其真……正當不用。”但是這已是中國花茶窨制的先聲,也是中國花茶的始型。

明朝是中國茶類大發展時期,已廢團茶為散茶,大量生產炒青、烘青、曬青綠茶,為花茶生產奠定了基礎。同時花茶窨制方法也有很大的發展,出現“茶引花香,以益茶味”的製法。

據明朝顧元慶(1564-1639年)《茶譜》的“茶諸法”中對花茶窨制技術記載比較詳細:“木樨、茉莉、玫瑰、薔薇、蘭蕙、桔花、梔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諸花開始摘其半合半放蕊之香氣全者。量其茶葉多少,摘花為茶。花多則太香,而脱茶韻,花少則不香,而不盡美。三停茶而一停花始稱。

如木樨花須去其枝蒂及塵垢、蟲蟻,用磁罐一層茶一層花相間至滿,紙箸扎固,入鍋重湯煮之,取出待冷用紙封裹置火上焙乾收用。”又如“蓮花茶,僅日末時將半含蓮花撥開放細茶撮納滿蕊中,以麻皮略摯令其經宿,次早摘花傾出茶葉用建紙包茶焙乾,再如前法又將茶葉入別蕊中,如此者數次取其焙乾收用,不勝香美。”這些記載可以看出對花茶的窨法,原料選擇、取花量、窨次、焙乾等原始的窨茶法,開始逐漸走向成熟,與現行的工藝原理是相通的,這時的花茶才稱的上是真正的花茶。但其量是不可多得的。偉大的藥物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1578年)一書中就有“茉莉可薰茶”的記載,證實了茉莉花茶明朝就有生產。

據史料記載清咸豐年間(1851-1861年),福州已有大規模茶作坊進行商品茉莉花茶生產。當時福州的窨制茉莉花茶運銷華北,特別是津、京地區,走海路由福州運至天津,轉口北京,深受北京市民的喜愛。因此説福州是中國茉莉花茶的發祥地。有了商品就有了市場,有市場就有買賣,這時北京湧現出不少茶莊,“京味”指的就是福建茉莉花茶特有的韻味。

茶葉的起源及歷史

茶葉的起源及傳播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然而,同任何物種的起源一樣,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類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後,才為人們發現和利用。人類的用茶經驗,也是經過代代相傳,從區域性地區慢慢擴大開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漸見諸文字記載。

茶樹的起源問題,歷來爭論較多,隨着考證技術的發展和新發現,才逐漸達成共識,即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並確認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中國茶葉發展歷史

縱觀中國茶葉史,中國茶葉經歷了藥用,食用,作酒及飲料幾個階段: 以下讓我們來切身體驗一下茶葉歷史的變遷。

茶葉的傳説: 傳説是在公元前2737年,神農上山採藥,那天我們的醫藥祖先邊採邊嘗,不知不覺中已嚐了近72種中草藥。草藥中的毒性令他覺得口乾舌燥,渾身非常的不舒服,於是便坐在樹下休息,正在這時,幾片樹葉飄落在他面前,憑著往常的習慣,他又撿起樹葉放入口中嘗試,可是令他驚奇的是,過了一會兒神農開始覺得身體舒暢起來,口也不渴了,渾身好像一下子輕鬆了下來,而口中的樹葉還留給他了一口的清香。... ...根據記載,茶葉在中國最早是作為藥物使用的。在我國,傳説茶是“發乎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而盛於宋”茶最初是作為藥用,後來發展成為飲料。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中記述了以上故事“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支”。

茶 -中草藥和蔬菜-茶葉的發現? 茶樹原產於我國西南地區。早在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我國就有關於在西南地區發現野生大茶樹的記載。1961年在雲南省的大黑山密林中(海拔1500米)發現一棵高32.12米,樹圍2.9米的野生大茶樹,這棵樹單株存在,樹齡約1700年。

起初人們將大的茶葉放在水中煮,茶湯用作藥用,嫩葉則作為蔬菜食用,隨着時間的推移,茶慢慢得成為一種珍貴的食品,只為皇家御用。

茶-酒的替代品_-茶文化的萌芽 茶的珍貴,自然而然,茶成為一種奢侈的飲品,有錢人士僅用它來宴請上賓。逐漸的,茶慢慢發展成為了酒的替代品。魏晉南北朝開始出現了一些以茶養廉示儉的事例。

茶-飲料_-茶文化的形成/興盛 ? 唐朝是封建文化的頂峯,也是茶文化形成的主要時期。茶的引用從皇宮顯貴,王公爵士直至僧侶道士,文人雅士,黎民百姓,全國上下幾乎所有人都飲茶。 茶的飲用越來越普遍,文人雅士嗜茶眾多,開始將茶與詩詞歌賦結合起來。如大詩人白居易,一生嗜茶,每天吃早茶(“起嘗一甌茗“ 《官舍》),午睡起一碗茶(“起來兩甌茗“《食後》),晚茶(“晚送一甌茶”《管閒事》)。許多著名的詩詞歌賦出現於那個時代。 世界著名的第一本完整的茶書《茶經》也出於同期。同時,作茶的技術也隨之而日益進步,人們飲茶的方式從原先的熬煮茶湯變成了只將沸水衝入乾製的茶葉以得茶湯。 茶成為了人們間交流的紐帶,友誼的橋樑。人們喜歡聚在一起,泡壺好茶,吟詩作樂,享受好時光。

今天,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了茶葉的健康價值。茶,成為了和諧與温馨的象徵。

鬱金花的起源和歷史

鬱金香(學名:Tulipa gesneriana),百合科鬱金香屬的草本植物,是土耳其、哈薩克、荷蘭的國花。英文名:Flower of Common Tulip, Flower of Late Tulip ,中藥名稱:鬱金香《本草拾遺》;鬱金香《太平御覽》;紅藍花、紫述香《綱目》。花葉3-5枚,條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狀,花單朵頂生,大型而豔麗,花被片紅色或雜有白色和,有時為白色或,長5-7釐米,寬2-4釐米,6枚雄蕊等長,花絲,無花柱,柱頭增大呈雞冠狀,花期4-5月。

原產中國古代西域及新疆一帶,早在1300多年前,中國唐朝大詩人李白留下的“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即為明證。 後經絲綢之路至傳至中亞,又經中亞流入歐洲及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各地均有種植,是荷蘭、紐西蘭、伊朗、土耳其、土庫曼等國的國花,被稱為世界花後,成為代表時尚和國際化的一個符號。

急求茶的歷史和茶的起源地、發源人

茶的歷史 - 中國茶的歷史及中國茶的起源考證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説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夠找到證據指出,茶的歷史不一定是中國人最早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許是也有最早的茶的歷史記載,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的歷史或説茶的發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但中國也有野生大茶樹的歷史記載,都集中在西南地區,茶的歷史記載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在國內,也有關於茶樹的最早原產地的爭論,有好幾種説法。今人不少人認定在雲南,有一學者在認真研究考證以後斷言,雲南的西雙版納是茶樹的原產地。人工栽培茶樹的歷史最早文字記載始於西漢的蒙山茶。這在《四川通志》中有載。 其實到底在哪裏現在對我們飲茶者來説並不重要。也許具有文化意義。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學術界的一些説法:

飲茶的歷史及茶的發源時間:

1.神農時期關於茶的歷史記載: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 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裏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為如此,神農才成為農之神。

2.西周時期關於茶的歷史記載: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茶的歷史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也有關於茶的歷史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3.秦漢時期關於茶的歷史記載: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 "?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即"檟"的異體字,説明當時湖南飲茶頗廣。

我們現在還飲用着與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等相同的飲料,確實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夠給我們很多的遐想。

飲茶發源的地點考證:

對這一點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樹的發源地的研究上來。關於茶樹的發源地,有這麼幾種説法:

1.西南説:"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地和茶葉發源地。"這一説法所指的範圍很大,所以正確性就較高了。

2.四川説:清·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其實 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説成立,那麼西南説就成立了。四川説要比西南説"精密"一些,但是正確的風險性會大些。

3.雲南説:認為雲南的西雙版納一代是茶樹的發源地,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這一 説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風險,因為茶樹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則是活化勞動的成果。

4.川東鄂西説:陸羽《茶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巴山峽川即今川東鄂西。該地有如此出眾的茶樹,是否就有人 將其利用成為了茶葉,沒有見到證據。

5.江浙説: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歷史若能夠 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其實我認為在遠古時期肯定不只一個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樹存在。有茶樹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夠發 展出飲茶的習俗來。前面説到茶是神農發明的,那麼它在哪一帶活動?如果我們求得"茶樹原生地"與"神農活動地"的交集,也許就有 答案了,至少是縮小了答案的"值域"。

現在我們可以論證茶在中國被很早就有認識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樹的種植和茶葉的採製。但是也可以考證,茶在社會中各階層被廣泛普及品飲,大致還是在唐代陸羽的《茶經》傳世以後。所以宋代有詩云"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也就是説,茶發現以後,有一千年以上的時間並不為大.

茉莉花茶的起源?

花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在製作龍團鳳餅時加入微量的龍腦香料,可以增加茶的香氣;宋代因擔心花香影響茶的真味,不主張用香料來薰茶;到了南宋,用鮮花加工花茶的工藝得到恢復;茉莉花茶的規模化生產是從清朝開始的,咸豐年間(1851-1861年)福州已有許多大作坊生產茉莉花茶;蘇州、金華是之後發展起的另兩個茉莉花茶加工基地。從1990年開始,加工中心逐漸向廣西橫縣轉移,橫縣擁有規模以上花茶加工企業一百餘個,加工能力強,又因出產的茉莉花花期長、花量大、花香濃、價格低等優勢深受全國各地商户的青睞。如今,橫縣的茉莉花種植面積達7萬多畝,年產鮮花6萬多噸,種植面積、產量和花茶加工量均位居全國第一,被譽為“中國茉莉花之都”。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錄:“茉莉花性辛甘温,和中下氣,祛穢濁,治下痢腹痛”。《中藥大辭典》記載:茉莉花有“理氣開鬱、闢穢和中”的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茉莉花茶還有鎮靜止痛、消炎解毒、美容、幫助入眠、降低血脂、提高免疫力、抑制癌細胞活動等功效。

歷史的起源。

中國歷史的起源

1-1 史前時代(文獻傳説與考古實物合觀;舊石器早期、舊石器晚期)

一、 文獻傳説:

1.盤古開天闢地;女媧煉石補天;

2.三皇傳説(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代表遠古社會生活演進三階段(漁獵、畜牧、農耕),約在考古學中所謂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早期階段。

二、 舊石器時代(約距今200萬至1萬年前):考古挖掘提供地下遺物、遺蹟。

1. 早期:猿人(巫山人、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

2. 晚期:真人(山頂洞人)(左鎮人:台灣最早的人類化石)參見課本p.7演進表

1-2 新石器(8000B.C.起):距今約一萬年至四千年前

一、文化變革的指標—-

j農業與畜牧業發明(北:小米;南:稻米、沿海:根莖作物)、k村落出現(仰韶文化半坡村遺址為代表)、l陶器製作、m社羣專業化分工、n磨製石器

二、中國文化的起源-

本土色彩

聚落所在:1.近水的高地(與埃及、西亞氾濫平原不同);2.北粟南稻(中國原生植物);3.以豬為家畜(而非中亞、北亞民族畜養的牛、羊)

多元發展 (並非由中原文化核心區向外擴散,而是分割槽同時發展)

1. 黃河流域-小米文化區

(1)中原區:磁山、裴李崗文化(6000~5000B.C.);仰韶文化(5000~3000B.C.);

龍山文化(3000~2000B.C.)

(2)東部區:大汶口文化(山東);紅山文化(遼河流域)

住屋:半穴居

2. 長江流域-水稻文化區

(1)長江下游:河姆渡文化(5100~3200B.C.)、良渚文化(3300~2200B.C.)

(2)長江中游:大溪文化(4400~3300B.C.)

住屋:幹欄式建築

3. 東南沿海:根莖作物區(福建、廣東及台灣西海岸地區)

代表:大坌坑文化(5000~3000B.C.);圓山文化;卑南文化等

三、新石器時代的社會組織與生活狀況:以仰韶文化半坡村為例

1. 聚落分佈:半地穴住屋、地窖、壕溝、公共墓地、窯場、大型聚會場所

2. 社會分化較複雜,富有組織秩序,具生命共同體特色(有聚會儀式)

3. 動植物圖騰崇拜:此時應為氏族部落的原始社會

4. 半坡陶文(彩陶上的刻畫符號):可説是中國文字的先驅

1-3 城市:

距今約四千年前發生,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從村落邁向國家的階段),約當中國傳説五帝時代(文明的萌芽階段à黃帝:部落共主時代)

一、新石器時代晚期國家的形成:以龍山文化為代表(氏族村落→部落聯盟→城邦國家)

1.文明特徵:

城牆的出現、人口增加、專業分工、財富集中、階層分化、強而有力的統治者具宗教神權(禮器)和軍事權(兵器)。代表:北方龍山文化;南方良渚文化

2.具體發現:

* 龍山文化--早期銅器、大型夯土城堡、男性中心、社會階層分化所呈現的墓

葬方式、卜骨、原始鼉鼓、大型石磬等

* 良渚文化--絲織品、大型玉器(玉琮、玉璧)

二、五帝傳説(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相當於新石器時代晚期

1.黃帝(有熊氏、軒轅氏)的功業:

(1)中國文明之祖--此階段產生許多重要文物和發明,如衣冠、宮室、舟車、文字、天文、音律、指南車等。

(2)戰爭時代的來臨-部落聯盟的征戰(如黃帝在阪泉之戰擊敗炎帝神農氏;並在諑鹿之戰擊敗蚩尤,遂成為部落聯盟共主)

2.堯、舜禪讓:禪讓傳賢應為部落聯盟制下推舉領袖的方式,日後經過儒家美化,

而成為一種理想的典範。

3.夏代:

(1)歷史地位:原本被質疑,日後才受考古出土肯定(即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的挖掘)。

(2)二里頭文化:

j範圍-山西南部、河南西部

k意義-其時代與範圍,大致與文獻中記載的夏代相符。

l內容-大型宮殿基址、青銅器(禮器、兵器為多)、玉器等,代表了強大的統治權力和階級身分的分化,顯示已進入了早期國家階段。

(3)早期國家出現代表的意義--

j 王權提高:從傳統共主變為權威國王(已具備天子威儀);

如啟伐有扈氏、少康中興。

k 世襲繼承:從禪讓變為世襲;從公天下變為家天下(禹→啟);

l 「諸夏」的我羣文明意識逐漸形成

* 河南地區考古學文化發展的序列(由地表底層從下至上排序,愈上層表示文化發展越晚):

殷商早期文化 ↑

夏代二里頭文化 ↑

河南龍山文化 ↑

仰韶文化 ↑

REGGAE的起源歷史

起源於牙買加,70年代中期傳入美國。它把非洲、拉丁美洲節奏和類似非洲流行的那種呼應式的歌唱法,與強勁的、有推動力的搖滾樂音響相結合。

布,的起源,歷史?

無紡布,非織造布, 布 ―― 古代貨幣名稱,又稱刀布。 《管子·國蓄》:“先王為其途之遠,其至之難,故託用於其重:以珠玉為上幣,以黃金為中幣,以刀布為下幣。” 《荀子·榮辱》:“又蓄牛羊,然而食不敢有酒肉;餘刀布,有囷窌,然而衣不敢有絲帛。” 楊倞注:“刀布,皆錢也。刀取其利,布取其廣。” 《史記·平準書論》:“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 司馬貞 索隱:“布者,言貨流佈,故《周禮》有二夫之布。 《食貨志》貨布首長八分,足支八分。刀者,錢也。《食貨志》有契刀、錯刀,形如刀,長二寸,直五千。以其形如刀,故曰刀,以其利於人也。” 晉左思《魏都賦》:“質劑平而交易,刀布貿而無筭。” “布”在壯語裏是人的意思。“布土”譯成漢語就是“土人”,即本地人或土生土長的人。布土是與客人、外來人相對而言的。壯族的自稱有:“布土”或“濮土”、“布儂”、“布曼”、“布崬”、“布衣”、“布隴”等等。(參考黃現璠著《壯族通史》。) 自古以來,人們用來織布的,通常只有兩種原料:一種是植物纖維,就是棉花和苧麻等,它們可以織成各種棉布和織物;另一種是動物纖維,那就是蠶絲和毛等,可以組成美麗的絲綢和呢絨。可是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情況下,增加了人造纖維等新的品種,特別是近年來增加了一種新的紡織原料,它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而是毫無生命力的礦物,也就是最普通的石頭。布是嫘祖創造的。 用石頭製成玻璃纖維,再織成布,叫玻璃布。由於它具有耐高温、耐潮濕、耐腐蝕等許多特性,因此它越來越多地在電氣、化工、航空、冶金、橡膠、機械、建築、輕工業等部門,代替原來所用的棉布和綢緞呢絨。 堅硬的石頭為什麼也能像棉花那樣用來織布呢?這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我們知道,用棉花織布是先將棉花的纖維紡成紗,然後經緯交叉,織成了布。 我們已經知道了石頭制玻璃的過程。石頭織布也可以説是石頭制玻璃的發展呢!因為石頭織布首先是將砂巖和石灰石等軋碎,放到窯爐裏,再加進純鹼等原料,用高温把它們熔化成液體,然後把它拉成玻璃纖維,再紡紗織成布。 玻璃是很堅硬而又很脆弱的東西,可是它拉成絲後,它卻變得很堅韌的了。玻璃絲越細,它的撓度和拉力就越大,在現代科學技術中,不但用玻璃絲織成玻璃布,還用玻璃絲來增強玻璃製品和塑料製品的牢度,就像在混凝土裏放入鋼筋一樣。玻璃纖維,今天已應用到最新的通訊技術--光通訊上面去了。有一種叫做"玻璃纖維管鏡",是用上千根玻璃纖維製成的管子,每根纖維直徑只有千分之一毫米,能反射光線,使它沿着管子通過。把它裝在照相機上,可以拐彎照相。

編輯本段古法染布

中國古法染布中的“三纈”,即絞纈(扎染)、蠟纈(蠟染)、夾纈延續至今,用這三種方法染出的手工布至今仍深受人們的喜愛。 ¤雲南絞纈 據史載,東漢時期大理地區就有了絞纈染布法,大理人稱其為疙瘩花布或疙瘩花。染色前需把布摺疊捆紮,然後浸入色漿進行染色。由於色漿用板藍根等植物製成,因此對面板沒有任何傷害。 目前,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周城村和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的大倉、廟街等地仍保留着這一傳統技藝。走在大理的大街小巷,到處可以看到色彩豔麗的各種扎染裝飾品,以及服裝、鞋帽等製品,給風景如畫的高原小城增添了幾分美麗的色彩。 ¤貴州蠟纈 蠟纈始於漢代,盛於唐代。這種染布法需要先用液狀蠟將圖案繪製在布上,再經染色後除去蠟質而成。 蠟纈的防染劑是黃蠟(即蜂蠟),它是蜜蜂腹部蠟腺的分泌物,不溶於水,但加温後可以融化。所用的染料是貴州盛產的藍草,把藍草葉放在坑裏發酵便成為藍靛,就可以用來染色了。 貴州少數民族地區保留了傳統的蠟纈工藝,而且成為少數民族婦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裝飾品。黃平、重安江一帶和丹寨縣的苗族婦女,她們的衣服、傘套、枕巾等都是蠟染製成;安順、普定一帶的苗族婦女則把蠟染花紋裝飾在衣袖、衣襟等處,她們背孩子的蠟染揹帶,還加染上紅、黃、綠等色,成為明快豔麗的多色蠟染。 ¤蒼南夾纈 夾纈布的顏色和圖案是用雕版夾印出來的:將布固定在兩塊鏤空版之間,在鏤空處注入色漿,解開鏤空版後花紋就出現在布上了。 與扎染、蠟染相比,夾纈的工藝更加複雜,因此經歷唐朝短暫的繁榮後,到了宋代,這種印染工藝就逐漸消失了,直到人們在浙江蒼南再次發現這種被稱為“活化石”的染布方式。 蒼南宜山鎮八岱村盛產夾纈布。唐代宮廷用絲、絹、錦為主,蒼南夾纈雖不能與精美的唐代宮廷夾纈相比,但在印染工藝上仍保留傳統夾纈印染的特色。早年,浙南地區將夾纈布作為嫁女娶媳的必備品。目前,蒼南的幾位夾纈傳承人都已年過半百,傳統的染布工藝正面臨失傳的危險。

花樣滑冰的起源和歷史

花樣滑冰的起源:起源於18世紀的英國,後相繼在德國、美國、加拿大等歐美國家迅速開展。1772年英國皇家炮兵中尉約翰遜(Robert Johnson)撰寫的《論滑冰》在倫敦出版,這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部涉及到花樣滑冰的書籍。1863年美國芭蕾舞表演藝術家海因斯(jackson Haines)將滑冰運動與舞蹈藝術融為一體,在歐洲巡迴表演,豐富了花樣滑冰的內容和形式。1868年美國的丹尼爾·梅伊(Daniel Mey)和喬治·梅伊(gee Mey)首次表演雙人滑,這是世界上有記載的最早的花樣滑冰表演。1872年奧地利首次舉辦花樣滑冰比賽。

花樣滑冰的歷史:世界性滑冰運動的管理機構國際溜冰聯盟,成立於1892年。花樣滑冰是取得參加冬季奧運會資格的第一個冬季運動專案。花樣滑冰和冰上舞蹈在1924年法國沙莫尼舉行的第一屆冬季奧運會上,都成都市奧運會的正式專案。 滑冰運動在世界上居領先地位的國家有美國,加拿大,英國和俄羅斯。

我國生產花茶歷史悠久,茉莉花茶的歷史由來是什麼?

茉莉花茶最初起源於唐朝,福建是其發源地。因為茉莉花茶有一種清香的味道,所以取名為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產地在哪裏?福州、福建、宜賓、前衞是著名的茶葉產區

  茉莉花茶,又稱茉莉花香片,屬花茶,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世界茉莉花茶的發源地是福建省福州市。其茶香與茉莉花香相互交融,素有“聞到茉莉花香至尊”的美譽,居世界第一;。茉莉花茶是花茶的大宗產品,生產面積大,產量高,品種豐富。

  茉莉花茶介紹:

  它在清朝被列為貢品,已有150多年的歷史。福州茉莉花茶起源於漢代。中醫藥的創新促進了福州茉莉花茶的誕生。宋代中醫學派對香氣和茶保健功能的充分認識,引起了香茶熱,數十種香茶誕生。建國以來,福州茉莉花茶一直是國家對外服務茶。

   茉莉花茶產地在哪裏?

  茉莉花茶在中國許多地方都有種植。其中,福州、福建、宜賓、前衞是著名的茶葉產區。在購買時要看茶葉的形狀,主要以芽為佳,以葉為次。釀製後,看顏色。茶湯的比深紅色好。除了聞味道,香味越濃越好,越刺鼻。你也可以嚐嚐味道。口感柔和,口感較好,苦味較少。

  福建茉莉花茶是以優質綠茶和茉莉花茶為原料,主要產於福州市和閩東北地區。福建茉莉花茶外形美觀,峯形犀利,香味濃郁,持久清爽,飲料清香醇厚,湯色鮮黃綠色,湯底均勻,葉嫩晶瑩,耐泡性持久。在福建茉莉花茶中,最高端的是茉莉白毫,它以多毛的茶樹品種為原料,使成品茶披上白髮。茉莉白毫的生產工藝特別精細,成品花蕾多,色澤鮮,香氣清新濃郁,純淨持久,口感醇厚爽口,是茉莉花茶的上品。

  茉莉花茶是將茶和茉莉花香結合起來,使茶吸收花香的茶。其香味清新持久,口感醇厚清新,湯色黃綠色明亮,葉底柔嫩。茉莉花茶是健康飲料。具有鎮靜神經、消沉、健脾理氣、抗衰老、抗輻射、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

花茶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花茶的製作工藝是什麼?

花茶在我國有1000多年的歷史,從南宋開始就有了花茶的相關記載,花茶最早的加工中心還是在福州哦。

一、花茶的製作工藝

花茶的製作過程通常需要經過提花,窨花,壓花,打底,這4個過程。每一次的醬制工藝基本相同,但是每一種花的需要的温度時間,水分含量略有不同。提花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產品的香氣,要用新鮮的優質花朵為茶葉,提花,窨花,就是要讓茶胚,經過一系列工藝之後處理成為花茶。壓花就是利用花渣再次進行窨花,打底,是配以少量的其他鮮花進行二次熏製。

二、花茶的種類繁多

花茶是中國特有的茶類,比如説提起福建,我們就會想到茉莉花茶,近幾年在湖北,湖南,四川,廣西,廣東之類的地區,也開始產出大量的花茶,而且產量每年都在增加花茶品類在我國主要以內銷為主,從1955年開始也在銷往國外地區。除了我們熟悉的茉莉花茶,還有玫瑰,洛神,金盞花。花茶的藥用價值極高。

三、阿茶一直是愛美女士的首選

中醫認為人們常喝的菊花茶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玫瑰花茶則是活血化瘀,調節女性內分泌,祛斑明目,排毒養顏的作用。玫瑰花茶可以豐胸減肥,活血益氣養顏,茉莉花茶則可以排出身體內的毒素,保持身體健康。洛神花茶還具有降血脂,調節油脂平衡的功效,特別適合女性飲用,帶着酸味的洛神花茶,在夏天喝過之後,還會增進人們的食慾。雖然花茶有各種各樣的好處,但是都不介意長期大量的隨意飲用,還是會對人體造成一些傷害。買了花茶的朋友可以把花茶放到密封罐中保存,避免花茶受潮變質。

茉莉花茶有哪些特點?

茉莉花茶是由素茶(茶坯)和茉莉鮮花窨制而成的香型茶。飲之既有茶的真味,又有茉莉花的芬芳,深受消費者喜愛,屬再加工茶類。

茉莉花茶製法起源於南宋。在花茶的生產歷史上,人們最早普遍使用於增加茶香味的花朵就是茉莉花。南宋·施嶽《步月·茉莉》詞中註釋説:“茉莉,嶺表所產,此花四月開,直至桂花時尚有芳味,古人用此花焙茶。”在1240年前後,南宋·趙希鵠的《調燮類編》也有用香花熏製花茶的具體記述:“木樨(即桂花——編者注)、茉莉、玫瑰、薔薇、蘭蕙、橘花、梔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

諸花開時,摘其半含半放香氣全者,量其茶葉多少,摘花為伴。花多則太香,花少則欠香,而不盡美,三停茶葉一停花始稱。如木樨花,須去其枝蒂及塵垢蟲蟻,用瓷罐,一層花一層茶投間至滿,紙箬扎固入鍋,隔罐湯煮,取出待冷,用紙封裹,置火上焙乾收用。諸花仿此。”説明茉莉花茶生產迄今已有700餘年歷史。

至明代,花茶加工有了較大發展。朱權的《茶譜》載:“薰香茶法,百花有香者皆可。當花盛開時,以紙糊竹籠兩隔,上層置茶,下層置花,宜密封固,經宿開,換舊花,如此數日,其茶自有香味可愛;”劉基的《多能鄙事》也載:有的則用“錫打連蓋四層盒一個,下層裝上等高江茶半盒,中一層鑽箸頭大孔數十個,薄紙封,裝花,次上一層,亦鑽小孔,薄紙封,鬆裝茶,以蓋蓋定,紙封經宿開,去舊花,換新花,如此三度。”這時的花茶還處於自給性生產,尚未形成商品。並且對花茶的看法還產生過分歧:如田藝蘅《煮泉小品》認為花茶,“雖風韻可賞,亦損茶味,如有佳茶,亦無此事”。又如徐的《茗譚》也載:“取諸花和茶藏之,殊奪真味,閩人多以茉莉之屬,浸水瀹茶,雖一時香氣浮碗,而於茶理大舛。”

到了清代,花茶加工又有進展,對茶坯選擇和用花量提出了要求。陳眉公《致富奇書廣集》:“上品之茶,不宜花拌,拌則失其真味,下品之茶,拌亦不佳,惟中品之茶可用花拌之,則馨香可愛。凡拌茶,宜三分茶一分花為率,蘭花則用五分之一,菊則九分之一。”

茉莉花商品性生產始於19世紀50年代,至今有150年曆史。清咸豐年間(1851—1861年)京、津茶商到福建長樂,受茉莉花熏製鼻煙的啟示,進行了茉莉花熏製茶葉的批量生產,效果甚佳。運銷東北、華北市場,大受消費者歡迎,茶商獲利豐厚,從而激發了茉莉花茶生產的迅猛發展,茉莉種植也由長樂擴至福州郊區和閩侯一帶。1900年鮮花產量達1500噸。花量的增加吸引了各地茶商紛紛從安徽、浙江等地大量調運茶葉到福州窨花。

1928—1938年是福州(含長樂、閩侯兩縣)生產花茶的全盛時期,1933年花茶產量達7500噸;1936年產鮮花3000噸,均為歷史最高峯。福州也成為我國最早的花茶生產中心。這一時期有國內茶商80多家,雲集福州開行、辦廠、設莊、經營茉莉花茶。也有外商先後在福州開設洋行,遂將福州花茶遠銷歐、美和南洋各地。

抗日戰爭時期,華北、東北花茶市場遭受毀滅性打擊,眾多茶商停業、茶廠停產、花園拋荒、改種。及至新中國成立前夕,福州的香花產量只有200噸,僅為最高年份的6%。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花茶生產逐漸恢復,並伴隨着國民經濟繁榮而持續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更為迅速,已再創歷史新高。2001年全國茉莉花茶產量已達11萬噸。

茉莉花茶產地是哪裏

茉莉花茶主要生產於福州、元江、橫縣、樂山犍為等地區。

茉莉花茶,又叫茉莉香片,屬於花茶,茶胚為綠茶,成品將茉莉花去除,亦屬於綠茶的一種,已有1000多年曆史。

世界茉莉花茶發源地為福建福州 ,其茶香與茉莉花香交互融合,有“窨得茉莉無上味,列作人間第一香”的美譽,茉莉花茶是花茶的大宗產品,產區遼闊,產量高,品種豐富。

在清朝時被列為貢品,有150多年曆史。福州茉莉花茶源於漢,中醫的創新促進福州茉莉花茶誕生,宋朝中醫局方學派對香氣和茶保健作用的充分認識,引發香茶熱,誕生了數十種香茶。

新中國成立以來,福州茉莉花茶一直是國家的外事禮茶。茉莉花茶是將茶葉和茉莉鮮花進行拼和、窨制,使茶葉吸收花香而成的茶葉。

茉莉花的生長環境

茉莉性喜光忌蔭、喜温畏寒、喜濕怕澇,適宜在光照充足,氣候適宜,平均氣温在20℃~40℃,土壤持水量在60%~80%的條件下生長。

由於茉莉花茶製作要求茉莉鮮花采摘後當晚付制,因此茉莉花茶的產區分佈需交通便利、緊鄰茉莉花產地。

福州屬於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山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間,日照短,多散射光,雲霧繚繞,十分利於種茶樹;盆地中心的沖積平原為沙壤土,肥力高,水份足,扦插茉莉易成活,晝夜温差大使茉莉花品質好,在福州形成“山丘栽茶樹,沿河種茉莉”的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種植格局。

福建茉莉花茶的簡介

其品質規格分為特種花茶、特級和一至六級花茶,名目繁多。特種花茶有福州的大毫、銀毫、春風、崔舌,寧德的天山銀毫、天山春毫,福安的白雲,福鼎的太姥香雲、太姥銀毫,政和的雄峯銀芽,壽寧的福壽銀毫等。

製作花茶的條件與工藝:福建省地處帶,氣候温和,雨量充沛,茉莉花遍地栽培,品種優良,花農有豐富的種植經驗,故鮮花數量和質量都居東南之冠。所選制花茶的原料烘青茶,亦產於省內的各綠茶生產區。製作花茶,須經花香養護、茶坯處理、窨花、起花、復火(轉窨)、提花、勻堆、裝箱等工序。其配花量和轉窨次數,因不同級別的茶坯而異,級別高,下花量則多,同時須掌握茶坯的吸香性能和花香的吐香性能,使時間和程度掌握得恰到好處,始能相得益彰。故每次窨花後的復火(烘乾)工序至關重要,既須排除多餘水分利於轉窨;又須避免香氣的過多損失,故工序相當精細。高級的提香,則僅用少量香花,提後篩去花渣而不復火,以提高產品的香氣鮮爽度。

福建茉莉花茶,外形秀美,毫峯顯露,香氣濃郁,鮮靈持久,泡飲鮮醇爽口,茶色黃綠明亮,葉底勻嫩晶綠,經久耐泡。不僅為良好的高香飲料,且有一定的藥理功效。

福建的茉莉花茶歷史悠久,早在16世紀即有製作此茶的記載。清咸豐年間(1851~1861)已大量生產。新中國成立後,福建茉莉花茶的產、質量不斷提高。1987年以來,在省、部及全國花茶評比會上,有20多個品種,獲獎30餘次。1982年,寧德天山茉莉銀毫、特級茉莉花茶,福州明前二、三、四級,政和二、分獲商業部優質產品稱號。福州閩毫茉莉花茶及壽寧福壽銀毫分別於1978、1986年被評為全國名茶。1985年6月和1986年10月在巴黎舉辦的國際美食旅遊協會評獎會上,福建的茉莉花茶(91010嘜)和福建新芽牌茉莉花茶袋泡茶,相繼分獲金桂獎。1990年由商業部召開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由福州茶廠生產的羅星塔牌茉莉閩毫和壽寧縣茶廠生產的福壽牌福壽銀毫分別被評為全國名茶。福建茉莉花茶除銷往北京及北方地區等地,還出口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各國。

一口可知春來到!把茉莉花茶説個仔細

一口可知春來到:把茉莉花茶説個仔細

我們先從好花茶的窨制開頭。

第一步,當然是選花,越高檔的花茶,花朵的原料選擇越嚴格。花朵要大、飽滿,最重要的是新鮮。

接下來就是窨花拼和,即是將這些可愛的茉莉花和茶葉混合在一起,讓鮮花吐放的香氣直接被茶葉吸收,不是説把花朵撒到茶上就完事,這絕對是個技術活兒。

需掌握配花比例,鮮花的開放度要香氣鮮濃才可付窖,茶坯的温度要低於4℃茶葉香氣才能鮮靈,茶坯水分控制在4.5%左右有利吸收花香,厚度和時間視情況而掌握。

再接着就是通花散熱。因為温度升高,時間久了,花會有發酵的味道,所以一段時間以後,堆温上升到一定高度,就要散開了透氣。等堆温下降到室温以下,再收堆續簪。

有個細節還是要和大家普及一下。通花中烘乾熱風的濕度和茶葉水分的含量要控制好,焙後的茶葉必須充分攤涼,但要避免強風吹,以免香氣散失從而降低花茶品質。

最後!出花。出花要根據各種香花的吐香習性、氣温高低來。大致也就是散開茶堆後,手工或者用機器分篩出花瓣和茶葉。

篩出的茶葉呢,起花後的濕茶叫濕胚,要及時攤晾,薄攤散熱,復火乾燥,篩出的花朵稱花渣,也是要及時攤晾的,然後用來備作後續步驟裏的壓窨。

復窨一次,稱二窨花茶或雙窨花茶。提花用的鮮花,要選擇晴天採的朵大飽滿的優質花,鮮花的開放度略大些。特種茉莉花茶有六窨一提、七窨一提甚至更多的。

上面講了茉莉花茶最基本的窨制工藝。當然,不同產地的工藝,都會因茶葉和花朵的不同,有細微的差異,品質特色也會有不同側重。

下面把茉莉花茶最著名的幾個產地羅列出來。大家可以根據這個,直接挑出自己的最愛。

廣西橫縣茉莉花茶

廣西橫縣屬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十分適宜茉莉花生長。所產茉莉花以花期早、花期長、花蕾大、產量高、質量好、香味濃而著名。

這個產地的茉莉花茶,香味尤為濃郁芬芳。

蘇州茉莉花茶

蘇州茉莉花茶的生產歷史悠久,據説始於南宋。其幹茶條索緊細勻整,白毫顯露,色澤油潤,茶湯清澈透明,香氣鮮美醇厚,葉底幼嫩。

與其他茉莉花茶的窖制相似,蘇州茉莉花茶窨制也是茶與茉莉花的混合,在一定條件下進行水熱作用,一吐一吸,兩者結合,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反應。

福州茉莉花茶

福州茉莉花茶主產於福建省福州市,選用優質的烘青綠茶,用茉莉花窨制而成。其外形秀美,毫峯顯露,香氣濃郁,湯色黃綠明亮,滋味鮮爽可口,葉底勻嫩晶綠,經久耐泡。

福建茉莉花茶採用多茸毛的茶樹品種作為原料,使成品茶白毛覆蓋。其窨制工藝也十分精良。

四川花茶

四川花茶以四川蒙山等所產川青為茶坯,具有獨特的窨制工藝,代表品種為碧潭飄雪和茉莉大蝦毫。四川花茶讓人聯想到成都經典民俗文化元素——“啖三花”。

“三花”就是成都人最喜歡的茉莉花茶,蓋碗一掀,茶香與花香融為一體、茶湯中漂浮着潔白茉莉花,給人濃濃的蓉城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