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學習教育 > 

孩子不和家長溝通怎麼辦|孩子不願和父母交流怎麼辦

欄目: 學習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2.9W

孩子不願和父母交流怎麼辦 孩子不和家長溝通怎麼辦

1、家長不要強加自己的思想給孩子,有些家長總認為自己的思想,可以幫助孩子們少走很多彎路,但這並非是他們想要的。家長們可以將自己的思想當作建議,提供給他們,但絕不能要求他們必須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只有家長認清楚這點,才能在與孩子交流中,思想變得更加開明,既容易獲得他們的好感,也容易讓他們有傾訴的慾望。

2、家長要學會變換角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除了最開始接觸家長外,還要接觸朋友、同學、長輩、老師等各種各樣不同的角色。當家長在與孩子們的交流時,出現矛盾時,家長可換成其他角色,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從而打開他們的心扉。若是家長總是將自己擺在家長的位置上,很容易讓不願意和自己分享事情的孩子們變得更加警惕,更不願意將事情和家長訴説。若是家長能夠適時地將自己的身份轉換到朋友身上,這樣或許能減輕他們面對家長時的壓力,也能夠更好地將最近發生的事情分享出來。另外,家長也可以分享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事情,彼此分享事情,這有利於雙方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得知對方的一些所見所得,還能增強彼此間的關係。

3、家長要平等對待孩子們,有些家長總是擺着家長的架子,要求孩子們必須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什麼事情,這對於孩子們來講,無疑是一種束縛。而身處青春期的孩子們,在這一時期,思想逐漸地開始甦醒,渴望能夠擁有更多做主的機會。但若是家長現階段還不放手,在孩子生活以及學習的方方面面,全然把控。這很容易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還不願意跟家長們交流。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交流怎麼辦

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交流的解決方法具體如下:

1、保持冷靜和理智很多父母對孩子不滿意的時候,往往會嘮叨個沒完,但其實孩子是非常討厭嘮叨的。作為父母,任何時候都要保持理智和冷靜,如果實在控制不了自己就請替孩子想一想。他們需要的是民主開朗的父母,而不是隨時會被拉動的話筒。

2、給予孩子理解和尊重不管何時,父母都應該尊重自己的孩子。有的父母會認為,自己是家長,孩子尊重自己是應該的,但卻沒意識到孩子也需要尊重。所以,作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理解和尊重。因為這一階段是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作為孩子最親近的爸爸媽媽,應該去尊重孩子,不要太強勢,畢竟尊重是相互的。

3、、重視身體的語言父母對於孩子的關愛和信任,重視和賞識,很多時候並不需要用語言來表達。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親吻、一個手勢,都可以對孩子傳遞各種情感,而且這比千言萬語更具有力量。

4、多關心孩子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大多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他們寧願自己獨自消化,也不想和父母分享。

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多關心孩子,留心孩子每一天的心情狀態,如果發現孩子心情狀態不好,就要去和孩子進行溝通。

5、不要隨意打斷孩子的話記住在和孩子交談之時,很多父母都應該去扮演一個傾聽者的角色。既然選擇做一個傾聽者就不應該隨意打斷孩子的話,不管孩子談話時説錯了什麼,也都請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帶着性子聽下去。等他們説完之後,再教育他。

6、正確地引導作為父母,也作為過來人,看着孩子正在經歷自己曾經經歷過的,應該正確引導孩子,告訴他們什麼事是對的,什麼事是錯的,不要讓孩子誤入歧途。

孩子不與家長溝通怎麼辦

親,孩子不與家長溝通,建議這麼做:

一、懂得孩子,贏得孩子。作為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當孩子覺得父母理解自己時,內心才會受到鼓勵,才會更願意聽取父母的觀點,努力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終身學習,引領成長。父母雙方在家庭教育中應發揮主體作用和影響力,確立責任意識,不斷學習,掌握家庭教育知識,提高自身修養,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

三、改變方式,有愛溝通,能鍛鍊孩子的分析、總結、表達、解決問題能力,使孩子學到了重要技能,體驗到被尊重、被理解的良好感覺。只要孩子感覺良好,就為下一次溝通奠定了基礎,形成良性循環。

溝通的第一要素是“傾聽”:要想讓孩子聽父母説,就必須教孩子什麼是“傾聽”,而以身作則就是最好的教育。父母要想做到傾聽,首先要停止長篇大論、無限循環的説教,話語要簡潔而準確;其次,要尊重孩子,要看着孩子的眼睛聽他説,不要一邊聽一邊刷手機或幹別的事情,後者不會讓孩子產生繼續説下去的意願;最後,要保持好奇心,在孩子表達時,不斷問一些鼓勵他們繼續説下去的話語,例如:當時你有什麼感受?你非常在乎這件事對不對?還有其他讓你感覺難過的事情嗎?很多家長反映,經常這樣跟孩子溝通,會很容易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除了“傾聽”,還要“共情”:共情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和孩子溝通時,父母可以這樣與之共情:“我能理解你為什麼會有那種感受。”“你當時一定非常傷心吧。”這樣説會讓孩子感到被理解,被尊重,父母也就贏得了孩子。

最後,要注重使用啟發式問題:父母應通過一系列問題,啟發孩子把事情梳理清楚,專注於解決方案,而不是後果。如果強行把後果加到孩子身上,不僅會引起叛逆心理,也沒有培養孩子探索式的思考習慣。常見的啟發式問題有:你當時想要做什麼?你當時什麼感受?你認為是什麼原因呢?你從中學到了什麼?你在未來怎麼才能應用?針對這件事,你還有別的看法嗎?

希望可以幫到您!

孩子不喜歡跟我溝通説話,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怎麼辦?

如果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交流,那麼父母可以想想,平時是不是總是以大人的身份替孩子安排好一切,不願意聽聽孩子自己的想法,或者平時嘮嘮叨叨,讓孩子覺得和父母溝通沒有用,所以才幹脆懶得溝通。只有找準原因對症下藥,問題才會迎刃而解。

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怎麼辦:

第一每天要有和孩子單獨在一起説話的時間。

我們有沒有預留一些時間跟孩子交流。我們每天多忙,都要有和孩子單獨説話的時間。我們要和孩子聊天,分享他的心情、心事。即使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很短,但只要注重質量,仍然能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當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愛時,孩子自然願意和父母交流。

第二能夠蹲下來和孩子説話,交流。

蹲下來不只是在生理的高度上儘量地和孩子保持相同的高度,而更重要的是指心理上的高度要平等,是以平等的態度和眼光,用認真而親切的態度,把孩子看成一個需要尊重的的人。蹲下來表明一種態度,我們是否把孩子真正當作和自己一樣,是具有人格的個體。

第三尊重孩子的説話權,做會聽話的父母。

孩子都渴望有人聽自己説話,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孩子與父母不能溝通,就是因為只有人説話而沒人聽。如果我們能多尊重孩子的説話權,對孩子的傾訴多一點兒耐心,不急於打斷孩子,孩子遇到事情時就會樂於向父母交流。

第四發現孩子的優點,多鼓勵孩子。

賞識孩子的刻苦努力,不要因為孩子做不好就各種的指責,指責多了孩子就會越發不自信,他會認為他做什麼都做不好,做了就會被嘲笑和指責,於是他就會選擇寧可憋在心裏也不願説出來,長期下去孩子的性格只能會越發孤僻,內心無處釋放也會變得越發壓抑。

當孩子説話時,無論父母多忙,一定要用眼睛看着孩子,不要隨意插嘴,儘量表現得你聽得很有興趣。讓孩子發表他的觀點,完整聽他所講的話,如果你在某一重要原則上表示不同意他的看法,也應告訴他你不贊同他的觀點,並説出理由。

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的原因:

1. 無話可説

即孩子與父母沒有共同語言,爸爸媽媽一開口就是學習抨擊玩,而孩子一開口就是玩討厭學習,牛頭不對馬嘴的情況下,道不同不相為謀。

2. 説了也沒用

這是一種相對絕望的狀態,因為孩子在表達自己的需求,但總會被無視,或者被義正言辭地壓回去,讓他覺得自己有需求是一種罪惡。殊途同歸,無論何種原因,其本質就是孩子在於父母交流的過程中,所體驗到的只有壓抑。

孩子不想和家長交流怎麼辦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交流怎麼辦

1、當親子溝通無法順利時,家長先要靜心,讓自己情緒安和,才可能解決孩子的問題。如果家長心中充滿着負面情緒,與孩子一交流,雙方都脾氣急躁,都處於緊張不滿的狀態,事情只會變糟。家長當儘量用和緩的語言疏導孩子,這才是唯一正確的方法。

2、聆聽,在靜中觀察。聆聽,是對傾訴者最大的尊重。父母在傾聽時要安靜地聽,安靜地看,安靜地想,要有足夠的耐心聽完孩子的訴説,不隨意打斷,為聽懂孩子做好準備;傾聽時要與孩子有眼神的接觸,同時用簡單的語言來回應孩子,做一個積極的傾聽者,瞭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感受。

3、接納,在探索中提高認知。在讀懂孩子的情緒和行為背後的實質後,父母首先要接納然後引導孩子探索,通過提高認知來實現行為的改變,促成溝通目標的達成。不斷用孩子身邊的例子去引導孩子思考受歡迎的人還有哪些特點,從正面積極的價值觀去引導孩子。這樣的溝通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和行為背後的實質,表達了對孩子的充分理解,同時又能引導孩子正面積極的價值取向,提高孩子的認知,溝通也很順利。值得注意的是,與孩子溝通時,要就事論事,不要老“翻舊賬”,一件一件的溝通處理。

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怎麼辦?

如果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這可能需要一些額外的努力和策略來改善情況。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建議:

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感受和立場非常重要,讓他們知道你理解他們的感受。有時候孩子不想和父母交流可能是因為他們感到不被理解或者覺得父母不尊重他們的感受。確保你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關注。

找到共同的興趣愛好。嘗試找到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或活動,這可以讓你和孩子之間建立共同的興趣愛好。這可以讓孩子更願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加強你們之間的聯繫。

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他們知道他們的觀點和想法受到重視。這可以幫助孩子更願意和你交流,並建立更加開放和誠實的關係。

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和隱私。有時候孩子不想和父母交流可能是因為他們感到被監視或者沒有足夠的隱私空間。確保你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和隱私,讓他們感到舒適和放鬆。

尋求專業的幫助。如果孩子的溝通問題很嚴重,你可以考慮尋求專業的幫助。家庭治療師或者諮詢師可以提供更多的建議和指導,幫助你和孩子建立更好的溝通和理解。

總之,如果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可能需要一些額外的努力和策略。尊重孩子的感受、找到共同的興趣愛好、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和隱私、尋求專業的幫助,這些都是可以幫助你和孩子建立更好的溝通和理解的方法。

孩子不想和父母溝通怎麼辦 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怎麼辦

1、讓孩子學會傾聽:父母要教會孩子如何去聆聽他人説話,並且鼓勵他多聽別人説話,這樣不僅能夠讓他養成良好的性格特點還能讓他更好的與人相處。

2、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在家庭生活中應該給孩子營造一個温馨、和諧的生活環境。因為只有好的家庭環境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起來!

3、尊重孩子的想法:當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有某些行為或者思想上的錯誤時一定要及時的制止並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

4、不要強迫孩子做事情:家長們千萬不要強制性的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做某件事情或者完成某項任務等。

孩子不願意跟父母溝通,這時候該怎麼辦才好?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喜歡一味的對孩子説教,而且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總是喜歡跟孩子講道理,或者聊天的話題,只有學習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會讓孩子十分的惱火,所以慢慢的就不願意再和父母溝通和聊天了。那麼家長在看到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一、家長要自我反省

當這倆女孩子之間出現了溝通障礙或者不願意再溝通的時候,就要首先要反映自己,自己在生活中是不是對孩子教育的方式不恰當,或者什麼話傷到了孩子,導致孩子不願意再跟自己交流。家長也要反省自己,是不是對孩子平時的關心不夠,是不是太過於要求孩子的學習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孩子不願意和家長溝通的時候,肯定是需要家長先主動調和矛盾的,所以家長要先反省自己,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然後給孩子做出榜樣。

二、多去傾聽孩子

孩子如果不願意跟家長溝通的話,家長平時還是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平等的交流空間,讓孩子自由地去表達自己的想法,然後家長在這個時候要多去傾聽孩子的想法,用心地聽孩子講話。這樣就算工作再忙也不能忽視孩子的心理,家長用心的去聽孩子講話,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受到重視,也會覺得自己是受到尊重和滿足的。家長只有充分的去尊重孩子,和孩子站在同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才能夠再次的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三、家長要和孩子建立共同話題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拿家長的權威去壓孩子,總是居高臨下的和孩子講話,時間長了之後孩子就會變的,不願意和家長溝通了,家長這樣做只會無形之間把孩子推得很遠。所以咱倆平時要多多關注孩子的興趣和想法,並且儘量和孩子培養同樣的興趣,多去找一找與孩子之間的共同話題,而不是隻談學習。

孩子不願意和家長溝通怎麼辦

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父母應該怎麼辦?

1. 主動關心

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表達愛的時候都過分拘束,不會告訴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愛。很多孩子不知道父母愛自己,所以不願意主動跟父母溝通,孩子也不知道父母想跟自己溝通,所以有的時候父母應該主動一些溝通是雙向的,如果兩方面都沒有溝通的意願,溝通肯定不能開展。

父母的主動關心,能夠幫孩子打開心扉,如果父母都不主動關心孩子的生活,孩子怎麼能打擾父母,對父母敞開心扉呢?誰都不願意跟一個不想跟自己説話的人説話。

2. 孩子情緒異常的時候及時詢問

孩子需要父母的時候都不是孩子開心的時候,而是孩子情緒出現異常,需要支持的時候,一個人在低落的時候更需要陪伴和關懷。所以父母如果明顯地察覺到了孩子情緒出現了不對勁過分低落的話,父母一定要及時詢問孩子生活是不是遭遇了什麼變故,周圍的情況是出現了什麼變化,影響到了孩子。

孩子情緒異常的時候,父母及時地關心,能夠讓孩子在以後不開心的時候都尋求父母的幫助和支持,等到孩子長大了,孩子習慣了這種被父母關心的狀態,也會去關心別人。

3. 不要打斷孩子

有的父母在孩子向父母表達自己困難的時候,總是打斷孩子,不聽孩子的講述,如果父母一次兩次總是打斷孩子,在講解自己困難的時候,孩子很可能以後就不會再和父母溝通,而是去尋找自己的同齡人,每個人都有傾訴的需要,孩子既然不能和父母傾訴,養成了不和父母輕鬆的習慣,並不依賴父母。孩子知道自己跟父母溝通總是被打斷,不被尊重,孩子肯定就不會再跟父母表達了。

4. 幫助孩子解決困難

父母幫助孩子解決困難也是孩子和父母溝通的一個基礎,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很多時候重要的並不是情緒,而是解決困難,孩子如果有了實實在在的困難向父母求助,如果父母從來都不幫助孩子,那麼孩子以後有困難的時候肯定不會再找父母了。

寶寶不愛和父母溝通怎麼辦?

孩子不愛與家長溝通可能有多種原因,如年齡、性格、興趣愛好等等,但無論是什麼原因,家長都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鼓勵孩子與自己溝通:

創造一個温馨的家庭氛圍:孩子在一個温馨、舒適的家庭環境中,更容易願意與父母交流。因此,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温馨的氛圍,例如陪孩子一起看電影、聽音樂、玩遊戲等。

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家長可以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瞭解孩子喜歡什麼,和孩子分享自己的經驗和觀點。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孩子的興趣愛好,也能增強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和交流。

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尤其是在孩子遇到困難時,要耐心聽取孩子的想法,給予適當的建議和幫助。

不要強求孩子與自己溝通:有些孩子可能不願意與父母交流,這時家長應該採取耐心等待的態度,不要強求孩子與自己溝通。家長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瞭解孩子的情況,例如與孩子的老師、同學、朋友交流等。

總之,家長要儘可能地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温馨、自由的環境,讓孩子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感到舒適和放鬆,從而更願意與父母交流。同時,也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和選擇,不要強迫孩子與自己溝通。

如何解決孩子不喜歡和家長溝通

1、不要隨意指責ta,更不要頻繁地打罵孩子。這些都是非常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做法,而且如果父母長期採用這樣的態度對待孩子,那麼孩子肯定漸漸地也會遠離家長,並不是説父母不能夠指出、糾正孩子的錯誤,而是父母的方式方法,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而且就事論事很重要,不要把以前的問題也扯進來,這樣會讓孩子產生一種‘不管我怎麼做,父母都不滿意’的想法。

2、不要無緣無故地衝孩子發泄情緒,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情緒失控的時候,但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失控,如果爸爸媽媽一再地在孩子面前發泄情緒,是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的,長期下去,自然也會影響親子關係的和諧。

3、對待錯誤要就事論事,很多家長在跟孩子交流的時候,説着説着就容易把其他很多跟這件事情沒有關係的問題,牽扯進來,然後一併地教育孩子,其實這樣的做法不但沒有幫助孩子做到任何的糾正,反而會讓ta們產生一種‘父母不講道理’的念頭。因為我們對公平的追求,是每個人都與生俱來的一種特性,而面對家長的‘處事不公’時候,孩子也是能感受到,並且做出判斷的,一旦ta覺得父母就是這樣‘不講理’的家長,自然也不願意在日後好好跟父母交流了。

4、每天要有和孩子單獨在一起説話的時間。我們有沒有預留一些時間跟孩子交流。我們每天多忙,都要有和孩子單獨説話的時間。我們要和孩子聊天,分享他的心情、心事。即使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很短,但只要注重質量,仍然能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當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愛時,孩子自然願意和父母交流。

5、能夠蹲下來和孩子説話,交流。蹲下來不只是在生理的高度上儘量地和孩子保持相同的高度,而更重要的是指心理上的高度要平等,是以平等的態度和眼光,用認真而親切的態度,把孩子看成一個需要尊重的的人。蹲下來表明一種態度,我們是否把孩子真正當作和自己一樣,是具有人格的個體。

6、尊重孩子的説話權,做會聽話的父母。孩子都渴望有人聽自己説話,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孩子與父母不能溝通,就是因為只有人説話而沒人聽。如果我們能多尊重孩子的説話權,對孩子的傾訴多一點兒耐心,不急於打斷孩子,孩子遇到事情時就會樂於向父母交流。

Tags:父母 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