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學習教育 > 

餘華《活着》小說讀後感

欄目: 學習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2.04W

餘華《活着》小說讀後感怎麼寫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餘華《活着》小說讀後感首先可以寫《活着》的創作背景以及內容簡介;2、接着可以寫《活着》的主人公徐福貴悲慘的一生;3、其次可以寫書中令我觸動的情節;4、最後結尾部分可以寫我對於活着這個書名的理解以及從這本書中得到的感悟。

餘華《活着》小說讀後感1

我總認爲人世間最悲痛的事莫過於親人對你的不理解,當看完《活着》你會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看着身邊一個個親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當身邊的人一個一個都離你而去的時候你才明白什麼叫痛苦。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着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可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本事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剛開始我罵過福貴,因爲他實在是太敗家啦,可是看到後面我又開始敬佩他,他是那麼堅強

當生活在80年代的我們還在爲物質上的需求挑三撿四時,我們從來不明白上一代人爲了生存而掙扎的情形;當我們還在抱怨命運的不公時,是不是也應當想想這世上更苦難的人,與他們相比,我們是不是更應當感到幸運呢!

人,活着到底是爲了什麼

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在我腦子裏,我仍然清晰的記得前幾天報道的那位爲錢財而貪污受賄的官員,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話:受賄鉅款,只是爲了下一代過得更好,再說,我所貢獻的遠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這就是他活着理由嗎

當一次次邪惡的觀念充斥着我們的大腦時,我們是不是應當冷靜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第一件事,千萬別爲自我找什麼藉口,因爲“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餘華《活着》小說讀後感2

小說中主人公福貴的父母,兒子有慶,妻子家珍,女兒鳳霞,女婿二喜,孫子苦根相繼離開人世。最後福貴只剩下一頭老牛與他共度餘生,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你眼睜睜地看着身邊的親人一個個地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纔是人生中最大的悲哀。但小說中的主人公福貴並沒有因爲這些不幸而放棄自己的生命,這是令我最欽佩的,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一個人的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面對苦難,福貴沒有血淚的控訴,沒有撕心裂肺的尖叫,沒有心如刀絞的呻吟。有的只是福貴在生活中磨練出來的無邊無際的忍耐,包容着一切,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苦難,這不正是當代社會人們所需要的嗎?

當代社會人們的生活壓力過大,人們面對生活中的苦難難以承受,還有很多人因爲生活上的壓力而得了抑鬱症、做出偏激的事情、尋死……

令人心痛的是這已經是當代人們生活中很真實的寫照了,比如高考生高考完後因爲考試失敗跳樓自殺,有的人爲愛尋死……如果他們能像福貴這樣的堅強,也許就不會釀成這麼多的悲劇了。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金錢,地位,權利,甚至不是爲愛情,親情而活,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活着纔是生命的本質。

活着就應該去忍受生活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着也是一門藝術。

餘華《活着》小說讀後感

餘華《活着》小說讀後感3

本書是以一個老人的回憶展開的,他講述了他一生的故事,由於嗜賭,他把偌大的家產敗盡,從富家子淪落爲農家漢,當他飽嘗辛酸,以爲可以過上儘管貧窮卻快樂的日子時,卻被迫經受戰場的九死一生,以爲可以一家團聚,卻不得不接受母親,兒子,妻子,女兒,女婿,甚至孫子相繼死去的殘酷事實,最後陪伴着他的,只有那條叫做福貴的老牛,但他仍然堅強而樂觀地活着。

小說就這樣以平淡的語調地敘述着一個似乎微不足道而又壯烈的故事,作者說:“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作者一次次將讀者對變好的幻想打破。也許這是作者經過種種後得出的結論,但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去追求幸福。誠然,福貴的一生的確飽經磨難,當他的親人一個個相繼去世,他還活着!但他的活着比死更難,活着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爲了活着而活着。我們是幸福的,因爲我們無需生活於那個動盪的歲月,正因如此,我們更要好好地活下去。有太多的人去質問活着的意義,總要去追求金錢,名聲,這些我們都未必能獲得,但我們該慶幸的是我們都活着!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高考落榜等而選擇死亡的有多少人!爲什麼要選擇死亡呢?只有活着纔會有希望。我們要活着,但不能只爲活着而活着,我們需要目標,需要追求,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賦予意義給本沒有意義的生命。

所以活着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福貴一樣,不管發生什麼,都要堅強的---------活着!

餘華《活着》小說讀後感4

活着,承載了多少意義、情感和力量呢?是進行時,是生命的持續狀態,是靈魂的永恆追尋。

看完《活着》,想說說關於"活着",這樣廣大卻沉重的話題,似乎每一個語句都顯得蒼白,每一聲嘆息都顯得無力;然而,活着,是進行時,是你我此刻正在經歷的狀態,無從逃避,直至那一天,你我在神的審判臺前,而從那一天起,我們將活在永恆的國度裏。而活着和永恆,有人只看到了一部分,於是沒有永恆的方向,迷茫地活着。

當我們聽着故事的敘述者——福貴將自己的經歷娓娓道來,感覺着他活着的狀態一點點變化:年少無知時,萎靡地活着,無視妻子的艱辛,無視父母的關切,無視現實的責任;風雲突變後,掙扎地活着,戰場上經歷生存的殘酷抗爭,生活中面臨活着的底線挑戰,情感上體會爲父爲夫角色的重擔;看盡生死後,麻木而樂觀地活着,無牽無掛,無淚無述,也無慾無求。"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我們會默然發現,活着是一種狀態,僅僅一個詞,悲慘抑或苦難、淒涼、無奈,無法展現它的全貌,可是哪怕是其中一方面我們都無法深入觸及。小說以時間爲主線,講述了福貴如何從遊混於社會的闊少爺變成一無所有的佃農,如何從剛開始無所事事的"敗家子"到最後持家生活的"頂樑柱",如何從剛開始的淡漠親情到後來飽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苦痛。

作爲一個冷酷的作者,餘華不動聲色地讓我們跟隨他的冰冷筆調,目睹少爺福貴的荒誕、破產和艱難;繼而又假惺惺地給我們一點點美好的希望,讓有慶得到長跑第一名,讓鳳霞嫁了人懷了孩子,讓某些時刻有了溫情脈脈,有了簡陋的歡樂。然而就在我們以爲噩夢不再縈繞他們的時候,餘華絲毫沒有猶疑,他鐵青着臉讓自己的角色們迅速以各種方式死去,毫無徵兆,近乎殘忍,只留下我們錯愕當場。

有慶是第一個突然死去的。"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他的母親說。大多數人應該在這個時候心痛不已。貧苦艱難的生活,福貴簡單而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不曾讓有慶對生活喪失希望。他熱愛他的兩隻小羊,爲了割草和上學每天來回奔命。所以當他在父親眼前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我們都天真地以爲悲劇該結束了,事情在慢慢好起來,於是有了一點淡淡的喜樂。

"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

一切就像一個巨大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最後福貴只剩下自己。和一頭也叫做福貴的老牛。

因爲遠離那些動盪的年月,因爲並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讓年青的我們不禁有些戰慄。薄薄的十二萬字,籠罩着"欲哭無淚的壓抑".只是闔上書本之時,內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慾望和紛爭的平靜。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着,縱使要擔當諸多難以承納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堅忍,頑強。這應當便是生命的力量罷。

餘華這麼說他寫作的緣起——"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着》。"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傷的情節之間,福貴仍然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述說苦難的時候,眼睛裏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傷,還是欣慰。

正如你終於會明白,無論現時我們經歷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悅,抑或是無可告人的艱辛苦難,只要繼續活着,它們中的大多數細節和感受都將被我們和時間一一遺忘,只留下蒼白的結果。那個結果對現時的我們毫髮無傷。告訴我,誰還在不堪着高考的煎熬,失戀的痛苦,或者某個傷疤最初的鮮血淋漓?

我彷彿已經看到許多問號:這樣,我們的生存還有什麼意義?

嗯,就像那誰說的,企圖探究活着的意義註定只能成爲一個笑話。人只是一種存在,它與天地萬物一樣並無意義。

那到底該怎麼活着?

老人對生命的態度總是讓我很敬畏。在經歷了幾十年的動盪後,眼前的一切都已經變得無所謂了。他們不擔心是否會被炒魷魚,不擔心是否有戰爭,不擔心下一週的股市行情——或者說是不願去操心了。這就如同餘華所說的——就是爲了活着而活着。

這麼說來,老人的態度也就是孩童的態度了。在我們絞盡腦汁去尋思到底什麼是活着、該怎麼活着的時候,造物主在我們背後偷偷的笑了。原來,他早已把答案告訴了我們——終點就是起點。我們在一開始就已經手握答案,只是這輕易而來的結論在沒有經歷現實的驗證之前我們不願意相信。於是,我們用一生的時間來驗證它。驗證結束,生命也就接近終點了。

呵呵,無數大家都說不清的事,我怎麼又能說的清呢。我只是在看完餘華的《活着》以後說一些關於活着的話而已。

又或者,"活着"更本不需要我們去多言。我們還是像福貴那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然後在無所事事的時候,跟一個路過的人一起翻閱那些或痛苦或甜蜜的回憶,最後拍拍屁股,在夕陽下抽着菸斗回家去!

餘華《活着》小說讀後感5

讀完《活着》,我感到的是一種低沉的怒吼,無聲的震撼。小說中沒有精心雕琢的文字,沒有蓄意煽動的悲情,甚至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和波瀾壯闊的人生。當所有人都仰望燦爛星空的時候,作者卻將目光轉投於最爲卑微的草根之中。以作者的視角讓我們看到了在卑微的草根中所蘊含的令人心驚的力量。

人爲什麼活着?這永遠是一個問題,答案也因人而異。有人活着是爲了享受物質,有人活着是爲了追求精神,有人活着是爲了親情與愛情。可當一個在物質上一貧如洗,在精神上混沌未開的人看着他至親之人一個個離去之後,這樣痛苦的人生,活着又有什麼意義?

其實恰恰相反,生命的意義往往藏匿在痛苦之中,生命只有經受過痛苦的淬鍊才能變得完整與通達。試想年輕時的福貴,終日揮金如土,遊戲人生。可他並不瞭解自己爲什麼活着,睜眼便爲該如何揮霍時光而苦惱。

這樣的行屍走肉,又能看到什麼活着的意義。而當年邁的福貴經歷過人生的大悲大痛之後,給既是作者又是人物的青年講述自己之時,在那眯縫地眼中卻無不透視着超邁的豁然。如此對比之下,年輕和年邁的福貴哪個更有活着的意義呢?

活着本身就是尋找活着的意義的過程。這個過程註定痛苦,可痛苦並不能代表活着的意義。人類最終追求的是從痛苦中誕生的幸福。

對幸福的定義是發至內心的滿足和愉悅感,可放眼如今,人們的生存環境愈來愈優越,可幸福感卻不升反降,究其原因,只能說富足的物質雖然提升了生活質量,卻更膨脹了人類的慾望,增多了滿足的需要。

這樣下去,幸福便如一架永無盡頭的天梯,儘管不斷攀登,幸福卻總在上方。而福貴一家人,儘管在汪.洋般的痛苦中無助漂浮,卻一直有一份滿足存於心中。家珍即使在兒女喪盡,重病將死之時,仍然可以滿足的總結自己的一生,並在生命的最後深刻,無比溫情的對福貴說:“下輩子我們還要在一起過。”這一句話,勝過多少金山銀海,勝過多少海誓山盟。

即使在無邊的黑暗中,人生也總有一絲光芒如同峭壁上的纜繩,給人活下去的力量。這一絲光芒便是希望。正如雅典娜在裝滿洪水、瘟疫和戰爭的潘多拉魔盒中偷偷放入希望。命運也總會在人面臨絕望之際,重新給予生存的理由。當福貴一次次親手埋葬至愛的親人,苦難無數次疊加,可現實仍然爲他保留着一絲若有若無的希望。

有慶沒了,還要撫養鳳霞:鳳霞沒了,還要照顧家珍:家珍沒了,還要顧及二喜:二喜沒了,最後還有苦根。命運就這樣一路使他絕望,卻又留下一絲希望。他被這一絲希望牽引着走過大半生。可到最後,苦根也沒了。這時的他還有什麼希望呢?我想這時的福貴老人活着已不需要指引,他已經真正看透了死亡。

死亡,不過就是那麼一回事。雖不至莊子鼓盆而歌那般灑脫,卻也可在心中達到一種平靜和從容了吧。活着的人終究會死,而死去的人不能復生。既然與親人重聚只是遲早,那爲什麼不將就着過完餘生呢。人生到達福貴老人這樣的狀態,是痛苦或是幸福,都不重要了。

痛苦中誕生的幸福,絕望中孕育的希望,最終凝練成兩個字:活着!人生只爲活着而活着,而活着二字已囊括世間所有。

縱觀整部小說,作者是以福貴老人之口,從一個側面深究人性的頑強與堅韌。當然,優秀的小說總是要有對整個時代的鋪陳與評論。淮海戰役等都被設定爲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而在那樣的恐怖時代,更有像有慶和春生之死那樣駭人聽聞的現實。宏大的背景和驚人的事件最終都是爲了襯托出卑微而偉大的生命,《活着》就是一部考驗生命極限的作品。

當生命經過痛苦與磨難的考驗之後,得出的結果是:生命會因時間的流逝而融化,但絕不會爲痛苦的重壓而折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