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學習教育 > 

庶人是什麼意思

欄目: 學習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9.79K

1、庶人(shù rén):泛指無官爵的平民;百姓。周代統治族居住在國中(城內)及國郊,稱爲國人。國人中的上層爲卿、大夫、士,下層爲庶人。大部分庶人居於城郊,耕種貴族分給的土地,享有貴族給予的政治軍事權利。如參加國人大會,參與軍事活動,充當徒卒(注:tú zú,步兵)等。但他們也承擔沉重的義務,如庶人服兵役,繳納軍賦等。此外,青年庶人還負擔一定的勞役。

庶人是什麼意思

2、周代統治族居住在國中(城內)及國郊,稱爲國人。國人中的上層爲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下層爲庶人。大部分庶人居於城郊,耕種貴族分給的土地,享有貴族給與的政治﹑軍事權利。如參加國人大會和國人盟會,參與軍事活動,充當徒卒等。但他們往往也承擔沉重的義務。如庶人當兵作戰,則需負擔軍事裝備,繳納軍賦。此外,青壯庶人還要擔負一定勞役。在一定條件下,庶人有可能轉化爲貴族等級成員,如以軍功晉升爲士﹑大夫等;其它等級或階級的人也能轉變成庶人。

秦以後,除奴婢外,無官﹑爵及秩品者均泛稱庶人。史籍中常見奪官的官吏及削籍的宗室被免爲“庶人”的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士族興起。他們自恃清顯,不僅歧視無官爵者,而且一些位卑職微的小吏或門第不顯的品官,亦被其貶爲“寒庶”﹑“寒素”,以及時有“士庶天隔”之說。但當時在法律方面,並無嚴格區別士人與庶人權利﹑義務的規定,如什伍相坐之法,士庶均不能免。唐以後,庶人一詞使用漸少,逐漸爲“民”﹑“百姓”﹑“黎庶”﹑“庶民”等所取代。

Tags: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