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學習教育 > 

打坐的意思

欄目: 學習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5.1K
打坐是一種養生健身法。閉目盤膝而坐,調整氣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盤坐”、“靜坐”。在佛教中叫“禪坐”或“禪定”,是佛教禪宗必修的。盤坐又分自然盤和雙盤、單盤。打坐既可養身延壽,又可開智增慧。在中華武術修煉中,打坐也是一種修煉內功,涵養心性,增強意力的途徑。打坐的特點是“靜”,“久靜則定,久動則疲”。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打坐是什麼意思

打坐的意思是指閉目盤膝而坐,調整氣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

打坐的意思

一、意思

打坐是一種養生健身法。閉目盤膝而坐,調整氣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盤坐”、“靜坐”。在佛教中叫“禪坐”或“禪定”,是佛教禪宗必修的。

二、詳細解釋

1、僧道修行方法的一種。閉目盤腿,手放在一定的位置上,斷除妄想。宋代文天祥《遣興》詩之二:“莫笑道人空打坐,英雄收斂便神仙。”元代楊暹《西遊記·詔餞西行》:“京師大旱,結壇場祈雨。玄奘打坐片時,大雨三日。”

2、泛指靜坐。宋朝張元幹《蝶戀花》詞:“歌舞筵中人易老,閉門打坐安閒好。”元朝方回《寄許太初》詩:“句容破店無臥榻,一夜打坐如禪僧。”李廣田《山之子》:“且隨處是小橋流水……雞鳴犬吠,人語相聞。山家婦女多做着針織,在楊樹下打坐。”

三、打坐姿勢與要點

打坐姿勢要求雙足跏趺、脊直、肩張、手結定印於臍下、頭中正、雙眼微閉、舌上齶。打坐有六個要點:一切放下、心念耳聞、念起即覺、按時上座、下座觀照、心量廣大。

打坐   [dǎ zuò]什麼意思?近義詞和反義詞是什麼?英文翻譯是什麼?

打坐   [dǎ zuò]

[打坐]基本解釋

原指僧道盤腿閉目而坐,使心入定。現也指閉目凝神而坐

[打坐]詳細解釋

僧道修行方法的一種。閉目盤腿,手放在一定的位置上,斷除妄想。

宋 文天祥 《遣興》詩之二:“莫笑道人空打坐,英雄收斂便神仙。” 元 楊暹 《西遊記·詔餞西行》:“京師大旱,結壇場祈雨。 玄奘 打坐片時,大雨三日。”《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 馮京 ﹞雖讀儒書,卻又酷好佛典,敬重釋門,時常瞑目打坐,學那禪和子的模樣。”《人民文學》1979年第5期:“寺內僧堂明淨,住持 圓覺和尚 正居中盤腿打坐。”

泛指 *** 。

宋 張元幹 《蝶戀花》詞:“歌舞筵中人易老,閉門打坐安閒好。” 元 方回 《寄許太初》詩:“ 句容 破店無臥榻,一夜打坐如禪僧。” 李廣田 《山之子》:“且隨處是小橋流水……雞鳴犬吠,人語相聞。山家婦女多做着針織,在楊樹下打坐。”

[打坐]百科解釋

打坐是一種養生健身法。閉目盤膝而坐,調整氣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盤坐”、“ *** ”。道教中的一種基本修練方式。在佛教中叫“禪坐”或“禪定”,是佛教禪宗必修的。盤坐又分自然盤和雙盤、單盤。打坐既可養身延壽,又可開智增慧。在中華武術中,打坐也是一種內功,涵養心性,增強意力的途徑。打坐的特點是“靜”,“久靜則定,久動則疲”。因此,打坐結束後,要活動筋骨,如:打拳、舞劍、踢毽、自我 *** 等等,做到“動靜結合”。 更多→ 打坐

[打坐]英文翻譯

Sit in meditation

[打坐]相關詞語

正坐 禪定 禪病 入定 轉世 跏趺 輪迴 點穴 吐納 內功 瑜伽 氣功

佛家打坐是什麼意思

佛家的打坐

打坐:我國古代一種養生健身法。閉目盤膝而坐,調整氣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

打坐又叫“盤坐”“靜坐”。道教中的一種基本修練方式。在佛教中叫“禪坐”或“禪定”,是佛教禪宗必修的。盤坐又分自然盤和雙盤、單盤。打坐既可養身延壽,又可開智增慧。

並不是非要學佛了纔可以打坐的,普通人也可以。而且有利於腿部經脈的疏通和血液流通。

習武靜功的修習方法,即閉着眼睛盤足而坐。這也是僧道修行方法的一種。打坐的基本內容有三:不動心,數息,破生死關。這些也是學習正宗武術的三個基本條件,否則,武功再好,亦只能算野狐禪。人之一身,由心主之。心如君王,手足爲臣足。君有乾綱獨斷之明,臣民則效指揮如意之勢。儒家所謂天君泰然、百體從令便是這個意思。有些人練習技擊,平時一切本極從容,一旦倉猝應變,立感受氣息上浮,手忙腳亂,雖技擊工深,終難收效於頃刻。此即心動氣散之相。倘能出生入死心不爲動,技擊自達神化之境。數息本是道家修養法,佛門亦然。初學技擊者,必先使氣脈沉靜,直達氣海,拋卻萬念,靜聽氣息之出入,默記其數,由一至五、至十,但不可記數太多,以免神昏心亂。比數息進一步的是聽息。一掌既出,好似有氣自肩腋而來,直貫掌緣五指之尖,靜心聽之,臂彎指掌間似有膨脹伸張之意。數息和聽息練到一定火候,則無論如何跳躍,氣亦不致辭喘促,下實則上輕。生死之關,爲衆生之大關鍵。武功經絕是與克敵制勝聯繫在一起的,質而言之,即曰“殺人之術”。故而生死之念,不可不先破,如能早早勘破生死關,則臨敵時毫無畏怯,即使敵人筋力勝過自己,也能靜以待之,乘虛而入,如操勝券。

佛家的打坐方法

心地法門

上座時用金剛持的方法,即嘴脣微動持咒,不出聲。因爲出聲唸咒傷氣,默唸傷血。我們修法首先要注意身體,不能把身體弄壞,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體保護好。但是坐到種子翻騰、心裏煩亂、坐也坐不住的時候,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亂夢當前時,就要出聲唸咒,把那些混亂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沒有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還是用金剛持的方法持咒。

持咒的快慢是每分鐘10至12次。唸的時候,要心念耳聞,就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從心裏過,不是有口無心地去念,要用耳朵聆聽這從心裏發出來的咒音,聽得清清楚楚,這樣才能將妄念攝住不動而漸漸入定。

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樣亂動慣了,你要它安靜不動不起妄念很難,但不把它攝住不動就不能入定、開智慧成道。因此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唸佛須“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念佛時要至誠懇切地以“阿彌陀佛”這句聖號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動,才能安然入定。這六根當中,以意、耳二根爲難攝。眼睛閉上不看東西就能攝住眼根;嘴持咒就能攝住舌根(舌頭);鼻子不聞異味就能攝住鼻根;身體不接觸外境就能攝住身根。但是人的耳朵最靈敏,很遠很遠的聲音都能聽見,隔着一座大山的聲音也聽得見,外面噪音會吵得你心煩。至於意根,更難攝住,不要它動,意念會不由自主地從心裏跳出來。爲什麼呢?這是多生歷劫的習氣,它動慣了,不動不行。這在佛經中叫做“作意”。也是法相宗所說的五個遍行心所,意、觸、受、想、思的第一個心所,它存在於八識當中,時時刻刻在蠢動,象流水一樣不停地流,所以叫“流注生滅”,微細得很,只是我們平時看不見。

有人說:“我們不修法不打坐沒有念頭,一修法打坐倒有念頭了。是不是修法修壞了,有念頭了?”

不是。這是因爲平時心亂,看不見念頭在亂動,等到你心裏稍微靜下來後,就看見念頭在動了。這怎麼辦呢?怎麼將妄念息下來呢?唯一的辦法就是用耳根來攝意根。持咒需要一字一字從心裏過,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才能如法。所以打坐的要旨就是“心念耳聞”,攝住妄念不動而入定。不然你坐在這裏,嘴裏唸咒或佛號,腦子裏面卻七想八想,那就不能入定。一定要心念耳聞,死心塌地地打坐。

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在心空。修行爲的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一切都要放下,才能入道。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一重障礙,有家庭,煩惱多,驢事未去,馬事又來,事情多得不得了。

所以,我們時時要警惕,看破這些事相,都是假的,不可得,心裏不戀着它,粗妄纔可不起。接下來精勤用功打坐持咒,細妄又不免來侵襲,這是多生歷劫的串習,動慣了,一下子停不下來,但不要怕它。念頭跳出來你能看見,不理睬它,妄念自然化去。念頭來了你看不見,那你就跟着念頭跑了,這就不能入定了。打坐的時候最要緊的就是一切放下,心裏要清清楚楚,念頭一來就看到它,不睬它,也不要討厭它、壓制它。討厭的本身就是一種妄心。壓制也不行,壓是壓不死的,比如搬石頭壓草,石頭拿掉之後,草又生起來了,這是不行的。縱或壓死了,倒變成土木金石,不能起用了。所以要用活潑潑的轉化法,不能用壓制法。念頭來了,只不睬它,把咒提起來,妄念自然轉化掉。

如此精進修法打坐,修到一心不亂的時候,咒也就自然化脫提不起來了。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爲我們持咒的心還是妄心,有能有所,即有能念之心與所念之咒(唸佛也是如此,有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能所相對,都是妄心。相對的都是虛假的,不是真實的;真實之心是絕對待而無相的,凡是有相的東西都是虛幻的。假如我們真的持到一心不亂的時候,一切相對的虛幻的東西就都脫落化爲烏有了。這時身、心和世界就統統空掉了,虛空也粉碎了,而真實不虛的天真本性纔會全體顯露出來。

經過灌頂修法,有一個拉肚子的過程,不要怕,這是法的力量發生作用的緣故。這個法有極大的加持力量,叫你把污穢、垢染、習障都從大便排掉,換一換肚皮,這是好事,所以不要怕。

修法一段時間後,看禪宗的東西,有點理解了,那是理上的悟道。文字理解沒有多大用處。因爲沒有親證,定力不夠,道理雖然明白一些,但是事情來了就擋不住了。所以解悟不能了生死,一定要證悟,親自見到本性纔有力量。“見到”當然不是眼睛見到,而是心地法眼親證本性,本性是沒有相的,眼睛只能見有相的東西,那時候你人也沒有了,還有什麼眼睛?還有什麼看見?法身雖無相可見,但不是斷滅空,它是真實的大功能,大能量,世界上舉凡一切事相、境界都是它顯現、變幻的。比如電,眼不能見,但離開它,世界就不能運轉。又如“海水中鹽味”,人能看見海水,海水裏的鹽味卻看不見,但它確實存在!

我們用功到緣心息下,世界都化空,便時到神知,心領神會而見道了。所以叫做心地法眼可以見道。見道了是不是就成功了呢?很多人以爲這樣就成功了,不是的,沒有成功,還差得遠哩。剛開啟寶藏見到一點影子,僅是法身邊事,不相干,生死猶不能了,還須努力向前,除盡惡習纔是了手時。

剛剛明心見性的時候只是初悟,破本參,才跨過第一道門坎,妄習猶在,生死不能了。須勤於保護,歷境練心,把多生歷劫執着的妄習消滅光,真正做到與《金剛經》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應,處順境而不喜,遇逆境而不惱,絲毫無動於衷,才能了思惑而了分段生死。《金剛經》說:過去、現在、未來心皆不可得。心既不可得,還動什麼?真見性的人只有這個覺性,其它一切都不可得,還須更向上,覺性與不可得也不住才爲真了。若見境生心,隨念而轉,就不是見性開悟的人。羅漢之所以有四果之分,也是在是否生心動念上劃分的。初果羅漢在山林裏,清淨無染,但是,到城市裏就不免眼花繚亂思念紛起了,這就是思惑未了之故。思惑者,對境生心,迷於事相之思想也,就是對幻境惑當真實,產生佔有之妄想也。

在打坐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現象出現,如美好的佛、菩薩光明等善像,或醜惡的魔相,都不要理睬它。有相的東西都是假的,一着相,就容易着魔。還有,當你從有相過渡到無相的時候要起一些變化:如身體沒有了,或手腳和頭沒有了等等,都不可管他。更或氣要斷了、頭要爆炸了,也毋須驚怖,這是身心將脫落的前奏。一害怕,一驚覺,即前功盡棄而出定了。等到火候到時一下子大爆炸,內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齊銷殞,虛空也粉碎,本性即現前。不過你不能着相求這個爆炸,一着相即被妄念所遮,非但不能爆炸,連空也入不了。密宗就有這個好處,常常得佛菩薩的加被,以外界的爆炸聲引起內心的爆炸,但是千萬不能求,想它什麼時間來,更不能將心等它或迎它來。打坐定境中的一切形象都不能理睬,須置之不理。《金剛經》的警句須牢牢記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色相都是假的,不睬它就沒事。一理睬執着它,就有着魔之虞。

二果羅漢,前念才動,後念就覺。雖然能不住相而於覺後歸家穩坐,但是念有起滅,還是有生有滅。所以還要有一番生天落地的生死,然後才能了分段生死。因此,開啟本來之人並不是大事完結,還要好好地勤除習氣,進入三果羅漢達遇事不動心的階段,更向上進入無爲之境,達到阿毗跋致的地步,方爲初步了手。有思想、有妄情、有造作都是有爲。修行從初地、二地、三地……到七地都是有爲,入八地纔是無爲。七地雖然已證到無爲了,但是還有個無爲在,還有個無爲的影子,還是不乾淨。到八地,無爲的影子才取消。所以,我們每個人要衡量一下自己,看看是否對境心一點都不動,平時如還有妄心起伏,那就不行,在境界當中,若着境,更不行。一切時、一切處心空如洗,能夠隨緣起用,不執着,真空妙有、妙有真空,那纔是真開悟。

除打坐之外,最重要的是平時用功。時時看着自己,念頭一起就看見,不跟着跑。念頭起了看不見,跑了一大段才覺得,才知道,那就不行。禪宗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了不怕,只怕你不知道,跟着念頭跑,就是生死;跟着念頭跑了一大段才知道,就是已死去多時了,也就證明你將來生死不能了。假如我們能做到前念起,後念覺,不跟念頭跑,就能受生自在了。受生自在不是已了生死,還有生死在,不過在生死當頭能夠自己作主,要到哪裏就到哪裏,不受業障牽連,隨業受報了。

功夫程度

做功夫的第一步:念起不隨。能做到念起不隨就能於生死當中做得主,不爲業牽得大自在。

第二步:親證無爲。一切事情儘管來,我心不動。這是真正隨順,而不是壓住它不動。壓住它不動是不行的。要儘管應酬各種事情,隨順一切事緣,沒有什麼好的,沒有什麼壞的差別感,好的不喜,壞的不厭,這樣我們的心才能平靜,而到達平等無爲之境。做到這個地步就能變化自在了,分段生死也就了了。第一步是在生死當中得自在,第二步是變化自在,能變粗爲細,變短爲長,到達第八地菩薩的位次,至少能顯現三十多個意生身。

第三步:微細流注消滅。微細流注就是上面講的作意。作意在八識田裏流動,你平時看也看不見,深入金剛薩綞大定,才能見到而消滅它。到這一步,微細流注都消滅光後,能顯現百千萬億化身,度百千萬億衆生。這時候才真到家,不是一開悟就好了,差得遠,所以,還要好好的用功。

沒有菩提心是不能成道的。什麼是菩提心呢?簡單講解就是“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度衆生。我們修法是爲了下化衆生,而不是爲了自了。

大家務必好好用功,堅持打坐、觀照,切勿等閒視之,更重要的還是在座下用功,不是坐兩個小時就可以放野馬,亂來了。還須於行、住、坐、臥處時時不忘觀照,才能與大道相應。修行的六個要點: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戀着世間事物放不下,有什麼用呢?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緣合成,無有實體,猶如過眼雲煙,虛而不實,求不得,拿不走。即連各位自己的身體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東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認事物爲真,抓牢不放,是不值達者一笑的愚癡之事,學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業,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勝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開悟,假如在座上想這樣、想那樣,妄念紛飛地亂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象個死人一樣才行。

第二:打坐持咒,心念耳聞。這是修心密的要訣,對入定開悟,關係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無折扣地照之實行。人的妄念動慣了,不專心致志地傾聽持咒的心聲,把意根攝住,妄念息不下來,妄念不息何能入定、開悟?所以必須心念耳聞,一個字一個字從心裏念出來,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才能攝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漸漸入定。

第三:念起即覺,不壓不隨。念頭來時,要能看見,如果看不見就跟着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紛飛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覺,既不隨之流浪,也不壓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第四:按時上座,不急不緩。每天按時上座,養成習慣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時不要急於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種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緩地從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開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開悟、發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門,非但不得開悟,而且不能入定。

第五:下座觀照,綿綿密密。把打坐中的靜定功夫推廣到日常動用中去,在行、住、坐、臥當中冷冷自用;綿綿密密地觀照,一切無住,既不讓境界拉着跑,也不隨妄念流浪。

第六:心量廣大,容納一切。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寬宏大量地容納一切,縱然別人對我不好,我對他還要更好,沒有絲毫愛、惡、喜、厭的觀念。隨緣隨份地做一切善事,時時處處瀟灑自在,沒有患得患失之心,亦無譭譽成敗之念。這就是最大的神通。

記住這六點,照之修行,決定能開啟本來,親證佛性。做好這六點,絲毫不懈,保證能圓證菩提,得大成就!

佛教僧人打坐有什麼意義嗎?

佛教僧人打坐的意義是:打坐是透過把注意力集中到一個點上而不再思考其它任何事物來鍛鍊自己對心的控制能力。

打坐是一種養生健身法。閉目盤膝而坐,調整氣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盤坐”、“靜坐”。在佛教中叫“禪坐”或“禪定”,是佛教禪宗必修的。盤坐又分自然盤和雙盤、單盤。

打坐既可養身延壽,又可開智增慧。在中華武術中,打坐也是一種內功,涵養心性,增強意力的途徑。打坐的特點是“靜”,“久靜則定,久動則疲”。因此,打坐結束後,要活動筋骨,如:打拳、舞劍、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動靜結合”。

打坐時頭中正:

頭正,下巴稍微往前低一點點,後腦稍微向後收放,稍微壓住頸部左右兩條大動脈管的活動即可。最關鍵的地方,就是如果頭是歪的,跟腰不能形成一條中空的直線,這時候最容易昏沉。人生於天地之間,本身是天地之間一靈物。由於這個中線的歪斜,天地這股正氣,就落不到你身上。

Tags:打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