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生活小知識 > 

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屈原

欄目: 生活小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3.15W

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屈原

端午節的來歷: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屈原的,最早出現在南朝的《續齊諧記》和《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打撈,一直航行了很遠卻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湖面上爭相打撈屈原的屍體,於是便發展形成了划龍舟。

百姓們沒有打撈到屈原的屍體,又怕江河裏的魚蝦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咬食屈原的身體。這便形成了吃糉子的習俗。

端午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集祈福消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爲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源自上古先民擇端陽“飛龍在天”吉日祭祀龍祖,其起源蘊含着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端午習俗甚多,主要有扒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營、打午時水、洗草藥水、祭祖、浸龍舟水、食糉、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習俗,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扒龍舟活動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端午食糉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由上古時代的吳越先民以扒龍舟形式舉行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端午習俗內容豐富多彩,這些節俗圍繞着祈福、消災展開,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願望。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交的交辭曰:“飛龍在天”。端午日龍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着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爲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糉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