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生活小知識 > 

古代寒衣節送寒衣是什麼樣的

欄目: 生活小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15W

古代寒衣節送寒衣是什麼樣的

寒衣節買什麼

寒衣節燒的東西種類很多,有的除了燒紙錢和寒衣,還會燒一些紙糊的豪宅、汽車等一些“奢侈”品。民間認爲將這些紙錢、紙衣之類焚化後,就會由陰間的郵差送到地府給指定的人。

如今這些祭祀用品在市面上都已有現成販售,比如紙衣服,紙鞋子,紙汽車、紙豪宅等一些祭祀用品都是做好的,隨處都可以買到,有些地方的人們就直接買來這些,燒給逝者。而有些地方至今則還保留着傳統——要燒的寒衣要親手製作。

送給死者的衣物、冥鈔諸物,都必須燒焚,只有燒的乾乾淨淨,這些陽世的紙張,才能轉化爲陰曹地府的綢緞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銀銅錢。只要有一點沒有燒盡,就前功盡棄、亡人不能使用。

在十字路口要焚燒一些五色紙,象徵布帛類。用意是救濟那些無人祭祖的絕戶孤魂,以免給親人送去的過冬用物被他們搶去。

古代寒衣節送寒衣是什麼樣的

傳說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它往往能從史籍中找到根據。據考證,送寒衣之俗最早可追溯至周代。而把此俗用節日形式固定下來,且把農曆十月一定爲寒衣節,則始於宋代。

宋代寒衣節的習俗主要有兩個方面:授衣和燒衣。所謂授衣,即皇帝向文武官員賞賜棉衣,以示關懷。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說:“十月一日,宰臣已下受衣著錦襖三日。”呂希哲的《歲時雜記》也記載:“十月朔,京師將校禁衛以上,並賜錦袍。皆服之以謝……邊防大帥、都漕、正任侯,皆賜錦袍。”

燒衣即爲逝者備好禦寒的衣物,拿到墳前燒掉。《東京夢華錄》中曾這樣描寫京城開封(汴梁)十月一送寒衣的情景:九月“下旬即賣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燒獻故也”。從中可見當時人們對送寒衣一事十分重視。在寒衣節到來前,冥衣店便備好祭祀用的衣服鞋帽,供人們在十月一這天燒獻故人。

到了明代,送寒衣的習俗進一步發展,寒衣也更加豐富多彩。明代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中,對當時京城寒衣節的情況做了詳細記述:“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長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緘,識其姓字輩行,如寄書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新喪,白紙爲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聲十九,男聲十一。”爲了表示對逝者的尊重,當時送寒衣也十分講究,不但衣服有一定的規格尺寸,還要在上面鄭重地寫上故人的名字、輩分。送的時候也有一定的規矩:亡故較久者的寒衣用五色紙剪成,新亡者的寒衣則需用白紙裁剪。給新亡者送寒衣時,還要大哭一場,女人哭十九聲,男人哭十一聲。此外,寒衣必須燒得乾乾淨淨。據說有一點沒燒盡,亡者也無法取走。

清代的寒衣節基本沿用明代的舊俗,如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送寒衣》中說:“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於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在規模和所送物品上,較前更爲講究,不但送衣服,還送鈔票。如在北京地區,每年十月一以前人們就到南紙店去買寒衣紙,買回家後再裁成布匹形狀的長條,印上牡丹、菊花、蝴蝶等各種顏色的圖案,有的還把寒衣紙剪成衣褲狀。寒衣做好後,再裝進包有紙錢、冥鈔的包裹裏,然後拿到墓前焚燒。還有的富人請冥衣鋪裱糊一些皮襖、皮褲、皮帽等進階冬裝。但不論用什麼樣的寒衣,都要以紙錢、紙錠爲主。由此可見,清代人送寒衣,更加重視金錢的作用。

作爲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送寒衣雖帶有迷信色彩,但它也體現了敬老愛老和重視親情的優良民族傳統,因而直到今天,仍在我國民間流行。人們在這項民俗活動中,希望逝去的親人即使“地下不勝寒”,也“勝似在人間”,永無凍餒之憂,寄託了對親人的思念、牽掛及美好願望。

Tags:寒衣 節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