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精神追求高於物質追求的議論文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6.87K

精神追求高於物質追求的議論文

精神追求高於物質追求的議論文:

物質世界對精神世界的推動作用不容忽視,精神世界以物質世界爲藍本。

精神世界又對物質世界有反作用,決定了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在追求物質時不丟掉精神,在追求精神時亦不喪失物質。

物質世界富充裕,精神世界豐盈通透,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高中議論文:物質與精神

關於物質與精神作文 :篇一

  社會發展迅速,物質資源豐富,我們都在追求自己的價值,但不同的人對價值有不同的觀點。精神勝於物質,還是物質勝於精神?

  生活中,有的人物質生活貧乏,在解決生存的問題上並不貧乏。他們,清貧,但是精神生活充滿了樂趣。二有的人富有物質,但這樣奢靡的人,精神生活卻非常空虛。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千年前的汨羅吧。他立在江邊,形容枯槁,面容憔悴。是什麼“摘”去了他的峨冠,“剪”去他的博帶?是誰讓他“消得人憔悴”?這個叫屈原的男子曾是那樣的風華絕代啊。懷王已死,郢都殘破,他抱起石塊,自沉汨羅。汨羅從此流進了中國的文化史,至今仍是迤迤邐邐,在漫長的春秋中,清了又濁,濁了又清。他放棄了自己的生命,保留了自己的精神。

  千年一瞬,剎那芳華,兩千年後,我們已然明曉,在屈原心頭凝聚的是對家國的無盡的思念,無邊的忠愁。屈原決然放棄的是豐富的物質。若他像勒尚,鄭袖,張儀那樣趨炎附勢,他完全可以過富有的生活。但他富有的是精神,而不是物質。

  雨果說過:“腳不能達到的地方,眼睛可以達到;眼睛不能到的地方,精神可以飛到。”精神的高度,遠不是物質能達到的。“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不改其樂”,“君子憂道不憂貧”,顏回的安仁樂道展現的是精神的平靜和安寧。孔子弟子三千,但最爲欣賞的是顏回。之所以如此,是因爲顏回在生活貧困不堪的情況下,仍能快樂,淡定地一心向道,得到了孔子的稱讚,這就是歷代儒家所津津樂道的“孔顏樂處”。

  顏回勤奮好學,被尊爲“復聖”。我們已經明白,顏回之所以有他的成就,並非他的物質生活有多麼豐富,而是因爲他的精神生活。倘若他不注重精神修養,流連於物質世界,他不一定比世俗之人有更好的生活。

  然而物質的極大豐富與精神的極大貧瘠形成這時代最鮮明的對照。中國首富黃光裕因商業賄賂鋃鐺入獄,影視明星劉曉慶因逃稅聲名狼藉,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因爲利益而代言虛假廣告極度豐富的物質讓人索然無味,孤獨痛苦。

  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精神。物質世界離我們很近也很遠,絢麗的精彩在於擁有永存的精神。讓我們追求永恆的物質吧!

  關於物質與精神作文 :篇二

  今天是科學理性統領一切的時代,爲什麼在方興未艾的現代主義藝術作品中,我們卻可以毫不含糊的捕捉到心靈趨於瓦解,破壞衝動擡頭的傾向。這些作品或多或少表現出非理性或關注非理性

  的特徵,同時也蔑視傳統,破壞一切,而一標新立異和歇斯底里代之。

  18世紀中葉後,科學的發展不斷加速,社會進步的進程也在加速。但是人類精神世界卻不像物質世界那樣可以加速發展。精神世界的發展是緩慢的,是以突破瓶頸的形式向前發展的。當前社會的種種現象折射出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的嚴重錯位,二者的嚴重不協調。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物質世界對精神世界的推動作用。人的精神世界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生產力決定了生產關係,決定了社會形態,決定了人類對自然的改造程度。而精神時間則是對物質世界進行分析而形成的。精神世界以物質世界爲藍本,人類社會的進步在改變一切,包括我們的精神世界。

  其次,精神世界又對物質世界有反作用。精神世界決定了人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這一切又將表現在人們對自然界的改造和人與人的關係中。精神世界古代了人們的所謂模式,也就相對的古代了物質世界。要使物質世界超出精神世界控制範圍而進行太大改變是不可能的。

  物質世界必須與精神世界同步發展。若精神世界過於超前,物質世界就會將超前的部分磨去;若精神世界過於滯後,那麼物質世界將失去指引。

  在技術日漸發揮主宰作用的今天,傳統人文相對衰落了。當代人性的扭曲顯示了精神世界的滯後,我們或許該做些什麼。

  但是,有水會願意停下實實在在的物質世界前進的腳步來等待虛無縹緲的精神世界呢?

  關於物質與精神作文 :篇三

  現在的孩子,有迷戀網吧的、早戀的、離家出走的,甚至自殺的。或許許多人都不理解,我作爲一個11歲的少年,在此想說說自己的看法。

  我們常常聽到大人們講,他們小時侯興的事情就是能吃上兩個白饅頭,新年時能吃上肉包子。許多家長常常說:“有得你吃,有得你穿,有得你學,有什麼不快樂的?真是不知足!”當時的他們有這樣的環境,已經是很幸福的了,但對於我們呢?也有的家長會給不少錢孩子,讓他們自己“”,對孩子很少過問。現在,親子溝通已成了一大難題。

  我們這代已經從對物質上的追求,轉變到了對精神上的追求。許多孩子會被家長認爲很,在孩子的另一面,卻藏着一顆脆弱的心。於是,許多對自己失去自信心的孩子走進了網吧,希望透過遊戲找到自己出人頭地的一面;於是,沒人安慰的孩子找了自認爲是的男(女)朋友,希望在自己傷心的時候能聽到真誠的安慰;於是,許多孩子選擇了離家出走,希望在自由的世界裏找到快樂;於是,無法面對現實的孩子,選擇了結束自己認爲很痛苦的一生。

  表面在怎麼、自強的孩子,背後總會有一顆脆弱的心需要人去安慰。現在的我們只需要精神上的補給,而不需要太多物質上的獎勵。人的精神是支撐人活下去的勇氣,只要精神上快樂,再殘酷的現實我們都是可以面對的。家長們,你們是該放下手中的工作,到孩子的內心世界去看看了!

精神生活高於一切 議論文

充飢的麪包是物質的,而有品味的去欣賞生活則是精神的。

人生的境界離不開物質與精神。古人講:倉廩實而知禮節。“倉廩”就是物質的,“禮節”就是精神的。光追求吃喝、財富、物質的享受,生活是貧瘠的;而在物質的情況下,追求精神的、思想的、哲學的境界,纔是豐富的高境界的生活。

正如材料中所說的“又能充飢又能品味”的生活,纔是最高層次的生活,也就是物質與精神高度和諧與統一的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說:“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一個富家子弟,一個洋學生,物質可謂豐富也;一個金陵大學畢業,一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資格可謂出類拔萃也。但他——陶行知卻在農村曉莊辦起了學校,爲平民的前途、未來、希望着想。他捧着一顆赤誠的心,把物質與財富貢獻出來,把身心貢獻出來,把思想貢獻出來,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的主張。人們看到了陶行知的偉大之所在——“人生爲一件大事”而來。

爲什麼他沒有躺在物質的枷鎖下?爲什麼他沒有僅僅享受物質的奢華?因爲境界,因爲他理解人生的意義,因爲精神可以超出生命的所在。

“麪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前者是物質的,後者就是精神的。於是人們的生活就有了希望,有了寄託。

當我們看到世界級著名演員李連杰帶着上千萬元,自己租用飛機,走在了汶川地震的路上;當我們看到他不但帶來了壹基金的資助,還帶來了大量的帳篷、食品與棉被;當我們看到他脫掉名牌的服裝,一起奔走在救災的現場,作爲一個普通的志願者,去扎帳篷,去卸救災的物資,也與災民一起吃方便麪。現在想想,還是他說的一句話對:“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是爲富不仁。”

在這裏,物質與精神有機的統一了起來。人們記住了李連杰,記住了他爲災區忙碌的身影,這身影逐漸、逐漸高大起來了。

爲精神而追求的實業家何其多也。幾乎每一所著名大學都有曾憲梓捐資興建的圖書館,幾乎每一次大災大難面前都有李嘉誠的捐獻,幾乎全國各地的每一個蔬菜大棚,都有山東壽光王樂義創造的技術。那集美大學,那希望小學,那北京的水立方,無不滲透着物質與精神的棲居。“大家的日子好了,纔是我的夢”,這是物質的夢,也是精神的夢。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在寫作了一篇小說之後,總是在心裏說:明天的麪包已經有了,精神也有了。是啊,僅僅爲物質的生活是低層次的,只有爲精神的追求而物質的境界,纔是高層次的境界。

高中物質與精神議論文範文800字

人生的價值在於精神上的成長,而不在於物質。物質只是人們用來享受的。通俗一點,就是對自己虛榮心的一個滿足而已。這裏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有關高中物質與精神 議論文 範文 8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物質與精神議論文範文800字1

有人說“百姓富裕,物質豐富,對於文明自然渴求”。但君不見顏氏之子,陋巷瓢飲仍癡醉儒學不改其樂?有人說“驕奢忘本,但圓明園獸首重聚豈非因國人高價拍回?”

其實,文明與物質好比果實與種子。文明來自物質,高於物質,反作用於物質。正如種子種下會長出果實,人們吃完果實又會留下新的種子。二者本是同源,互爲生滅,怎可單向辨析。

如今的《國家寶藏》中的寶藏正是前人留下的種子。貧弱年代,種子離了水,無法生根,但人們將其代代相傳,誓死捍衛。固然,當清代末年我們捱打受餓時,無什麼電視節目宣傳“中國 文化 ”,但那時人們就不追求文化了嗎?那些抱着價值連城的瓷器、 國畫 、玉雕潦倒一生的人,守住了心中的文化種子,並傳之後世。

於是今天,當我們不必空守着前代的古物,而有了足夠可享受的物質資源時,種子便萌發。一時間,電視節目、電影、街藝;弘揚者,追求者雨後春筍般破地而出,漫山遍野。

人們所未注意到的是,當這些器物改變、震動着我們的文化觀時,我們的文化也在賦予這些種子新的基因。

敢問何代何朝有請明星講解推廣文化?敢問何曾有專人成組,耗資耗時只爲宣傳文物文化的?基於工業時代物質富足產生的全新文明,與前代文明,以前代物質遺產爲紐帶,進行了跨越時空的“基因交流”。而後我們又誕下了新的物質“遺產”——影像。當百年後人類同時拿起“ 清明 上河圖”和《國家寶藏》節目中關於它的解說錄像,又會有怎樣的文明碰撞?這碰撞,又將誕下何樣的文明果實?這果實中,又該有怎樣的,帶有何種基因的種子?

正是這輪輪迴回,相互作用,才使文明與物質密不可分,糾纏千絲。

看到《國家寶藏》時,我不禁笑了,這便是我們的文明價值吧:我們拾起前人的種子,用自己的文明澆灌培育它,賦予它新的意義與基因,當我們離開時,把這一期節目存於U盤,鄭重的交給後人,叮囑他們擇良日種下……

這大約也是古人、來者之文化價值吧!

願此輪迴之火,永不熄……

高中物質與精神議論文範文800字2

在日益物質化的社會中,人們重物質輕精神的現象不勝枚舉。我不禁要問:有多少人還能夠做到一視同仁地對待物質與精神,並找到二者的平衡點呢?

正如材料中的那隻 收藏 陽光﹑顏色與單詞的田鼠雖然重視了精神層面的富足,但是忽略了物質層面—他還是得活着,活着就得吃飯與次不同的是,其他的田鼠能夠意識到物質精神的重要性。美中不足的是,他們單單認爲物質的重要性高於精神。

哲學中說,物質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石。通俗而言,你首先得活着,活着須要物質的支撐。管仲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的合理性就在於揭示了物質的重要性但是請看還有多少地區仍受貧困的束縛。這些人食不果腹,最簡單最基本的物質生活得不到切實的保障,又何談期望那些孩子成爲祖國的花朵與社會的棟樑?前段時間,各大媒體曝光的山區孩子以吃野菜爲生的事件,雖說帶有一點誇張炒作的意味,但其中折射出的社會問題卻大同小異。

但是僅僅依靠物質供養現代化的人類是遠遠不能夠的。常言說得好,終日無所事事,則必病也。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葦草。誠然,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得不去面對各式各樣的抉擇亦或是困難,而這些抉擇與困難僅依靠物質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我們閱讀書籍,去觀賞風景,去遠方閱歷,去做一切有益的事情去給養自己的精神生活。

縱觀如今社會,“土豪”似乎縱橫天下。他們頤指氣使,財大氣粗,足跡遍佈全世界。他們尋找一切可以發財的機會,卻很少在意精神生活。對他們而言,金錢可以買來美味佳餚,娛樂設施,卻買不了書籍中的智慧,對人生意義的感悟。

《聖經?箴言》中說:勤勞的小螞蟻能夠搬運陽光以備不時之需,懶惰的人卻永遠那麼懶惰,甚至連小螞蟻也不如。螞蟻不及人的聰智,卻懂得物質的重要性,而那些懶惰的人往往不重視必不可少的物質,只知道渾渾噩噩地吃喝玩樂,更不必說精神了。

我覺得人應該兼顧物質與精神,不偏不倚。至此,人生便不會碌碌無爲地虛度吧。

高中物質與精神議論文範文800字3

有人說“百姓富裕,物質豐富,對於文明自然渴求”。但君不見顏氏之子,陋巷瓢飲仍癡醉儒學不改其樂?有人說“驕奢忘本,但圓明園獸首重聚豈非因國人高價拍回?”

其實,文明與物質好比果實與種子。文明來自物質,高於物質,反作用於物質。正如種子種下會長出果實,人們吃完果實又會留下新的種子。二者本是同源,互爲生滅,怎可單向辨析。

如今的《國-藏》中的寶藏正是前人留下的種子。貧弱年代,種子離了水,無法生根,但人們將其代代相傳,誓死捍衛。固然,當清代末年我們捱打受餓時,無什麼電視節目宣傳“中國文化”,但那時人們就不追求文化了嗎?那些抱着價值連城的瓷器、國畫、玉雕潦倒一生的人,守住了心中的文化種子,並傳之後世。

於是今天,當我們不必空守着前代的古物,而有了足夠可享受的物質資源時,種子便萌發。一時間,電視節目、電影、街藝;弘揚者,追求者雨後春筍般破地而出,漫山遍野。

人們所未注意到的是,當這些器物改變、震動着我們的文化觀時,我們的文化也在賦予這些種子新的基因。

敢問何代何朝有請明星講解推廣文化?敢問何曾有專人成組,耗資耗時只爲宣傳文物文化的?基於工業時代物質富足產生的全新文明,與前代文明,以前代物質遺產爲紐帶,進行了跨越時空的“基因交流”。而後我們又誕下了新的物質“遺產”——影像。當百年後人類同時拿起“清明上河圖”和《國-藏》節目中關於它的解說錄像,又會有怎樣的文明碰撞?這碰撞,又將誕下何樣的文明果實?這果實中,又該有怎樣的,帶有何種基因的種子?

正是這輪輪迴回,相互作用,才使文明與物質密不可分,糾纏千絲。

看到《國-藏》時,我不禁笑了,這便是我們的文明價值吧:我們拾起前人的種子,用自己的文明澆灌培育它,賦予它新的意義與基因,當我們離開時,把這一期節目存於U盤,鄭重的交給後人,叮囑他們擇良日種下……

這大約也是古人、來者之文化價值吧!

高中物質與精神議論文範文800字4

信仰是一種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生活中那些虔誠的信徒們的所作所爲常常會讓我們發出這樣的感慨。

據說無論是在印度還是在歐洲,教堂永遠是最華麗的建築。不同的是,歐洲人建教堂時會統籌兼顧;印度人卻會爲了建教堂而放棄建設,因爲在他們心中,神比任何東西都重要。

身爲凡夫俗子的我很難理解,在一個收入水平低下、差距懸殊、社會矛盾尖銳的國度裏,人們會爲了信仰甘願在物質生活上委屈自己。據說歐洲人建造一座教堂往往需要花費上百年的間,因爲他們只會用多餘的財富來修建教堂,印度人卻爲了建教堂而節衣縮食。

有道是“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狂熱的信徒畢竟只是少數,沒有人可以僅憑信仰而活着。“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唯物主義者最基本的理念。縱觀人類歷史,是物質基礎催生了精神文明,失去了物質的支撐,信仰也就很難維持下去。缺乏物質根基、溫飽難以維持恐怕正是今天的印度犯罪率居高不下、負面新聞層出不窮、社會面貌難以更新的主要原因吧。

中華文化中有一種傳統的概念叫“治世”。所謂“治世”,必須是物質財富豐富,如此方能社會和諧,國家安定。正如杜甫詩中所云:“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這纔會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景象。從沒有聽說那個朝代能夠僅憑精神力量使得國家安定和諧。從太平道到白蓮教,歷的這些宗教組織在遭遇許多社會問題無法解決之時,只能使用暴力解決問題,而驅動百姓揭竿而起的力量恰恰不是信仰,而是貧困與飢餓!

中國曆出現的“三武滅佛”事件,就是爲了社會安定而採用暴力手段拆除了廟宇、道觀。結果使得社會安定,國祚綿延。由此可見,一旦宗教信仰侵佔了過多的社會資源,反而可能成爲社會發展的障礙。信仰之所以成爲信仰,便在於其催人向善,若是僅僅着眼於禮神之地、禮神之人、禮神之物的奢華,恐怕就是捨本逐末了……

許多宗教信仰的另一弊端就在於它的迷惑性。宗教可以給身處絕境中的人以希望,但同時也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中國的佛、儒、道三教都曾被歷代統治者用作鉗制思想的工具,其作用說到底就是愚民。佛教教人相信因果論,寄希望於來世;儒教教人忠君,做一世的順民;道教則教百姓安於現狀,安貧樂道。歐洲的宗教也不例外,從號稱“聖戰”的十字軍東征到“贖罪券”盛行,宗教領袖總是依靠自己的宗教地位來聚斂財富。前者導致了百姓安於現狀,社會停滯不前;後者則導致了社會的動盪,百姓的貧困。這樣的信仰,就不是“催人向善”,而是“致人愚昧”了。

我不信教,但我尊重那些宗教徒。不過我絕不相信信仰可以取代一切,我只相信“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那種爲了宗教信仰而放棄物質追求甚至罔顧生命的做法的得失優劣,實在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高中物質與精神議論文範文800字5

活着,就是爲了更好的生活。人的一生不長不短,與其痛苦的活着,不如勇敢的追求。一些人甘願放下包袱,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貧窮也好,沒地位也罷,只要自己開心就好。相反一些人總是被物質生活矇蔽雙眼,一生都在追求豪車名宅。

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輛輛豪車從身旁經過,猛然間,車子停了下來。一位濃妝豔抹的貴婦從車上下來,名包,名錶,戒指,耳環,手上還有蘋果土豪金。“喂,問一下,聽說這裏有一個--農家莊園,怎麼走?”貴婦漫不經心的問着,不時還轉自己的戒子向路人炫耀自己的財富,“不知道。”朋友沒好氣的說着,貴婦走開了。

過了一會,有一個人來問路,他是一個揹包客,陽光曬得他面板發黑,眉毛毛很濃,眼睛看起來特別有神你好,小姑娘,我是一個旅行者,剛剛到這個地方,這附近哪有的賓館......親切到話語,聽的心理很舒服,告訴了他的路,和他一塊向前走着。他是一個大學生,一直生活在大山裏,外面的世界對他有着無窮的。高中讀完,沒有高考,開始了自己的行走夢,這已經是他徒步走過的第五個省。他告訴我”活着就是爲了更好地生活,不管有多窮,也要有自己的夢想,中國現在的富人越來越多,GDP總量不斷上漲,精神GDP卻不斷下降,人們也來越懶了,夏天出門怕曬着,冬天出門怕凍着,就是春天秋天,出去也怕花粉過敏。你看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被物質利益矇蔽雙眼,爲了錢,什麼也不顧,三聚氰胺,蘇丹紅……越來越多的化學劑被加進食品中,中國人沉睡了,什麼真的清醒了,也就實現了,也就不會有南海的緊張局勢,也不會有日本的挑釁。中國就真正成爲大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同樣是問路人,土豪和窮漢給我的啓示有天壤之別。對的,人生不長不短,路靠自己走,至於結局怎樣,不重要,重要的是沿途的風景,不需要去羨慕那些富人有車有房,平凡的生活中我們一樣可以快樂,放下物質包袱,勇敢的追夢,走自己的人生,不要在以後回首之時留下遺憾,錢不是萬能的,但也不是萬萬不能的,這話不錯,在整個拼爹的社會,錢的確可以幫助你,但這些只是表面的物質現象,他幫不了你去到達精神的彼岸。

我很喜歡的一句俗話,雖說不文雅,但道理卻是讓人首發深思”人活一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不瀟灑走一回“,活着,就是爲了更好的生活,與其痛苦的煎熬,不如勇敢去追尋想要的生活。

高中物質與精神議論文範文800字相關 文章 :

★ 高中物質與精神議論文800字

★ 物質與精神議論文初中範文5篇

★ 高中800字議論文範文4篇

★ 高中議論文800字

★ 議論文範文800字

★ 高中800字作文議論文範文精選

★ 常考高中議論文800字優秀範文

★ 高中議論文800字

★ 高中900字的議論文範文4篇

★ 高中傳統文化議論文800字範文

高中物質與精神議論文【三篇】

有人說“百姓富裕,物質豐富,對於文明自然渴求”。但君不見顏氏之子,陋巷瓢飲仍癡醉儒學不改其樂?有人說“驕奢忘本,但圓明園獸首重聚豈非因國人高價拍回?”

  其實,文明與物質好比果實與種子。文明來自物質,高於物質,反作用於物質。正如種子種下會長出果實,人們吃完果實又會留下新的種子。二者本是同源,互爲生滅,怎可單向辨析。

  如今的《國家寶藏》中的寶藏正是前人留下的種子。貧弱年代,種子離了水,無法生根,但人們將其代代相傳,誓死捍衛。固然,當清代末年我們捱打受餓時,無什麼電視節目宣傳“中國文化”,但那時人們就不追求文化了嗎?那些抱着價值連城的瓷器、國畫、玉雕潦倒一生的人,守住了心中的文化種子,並傳之後世。

  於是今天,當我們不必空守着前代的古物,而有了足夠可享受的物質資源時,種子便萌發。一時間,電視節目、電影、街藝;弘揚者,追求者雨後春筍般破地而出,漫山遍野。

  人們所未注意到的是,當這些器物改變、震動着我們的文化觀時,我們的文化也在賦予這些種子新的基因。

  敢問何代何朝有請明星講解推廣文化?敢問何曾有專人成組,耗資耗時只爲宣傳文物文化的?基於工業時代物質富足產生的全新文明,與前代文明,以前代物質遺產爲紐帶,進行了跨越時空的“基因交流”。而後我們又誕下了新的物質“遺產”——影像。當百年後人類同時拿起“清明上河圖”和《國家寶藏》節目中關於它的解說錄像,又會有怎樣的文明碰撞?這碰撞,又將誕下何樣的文明果實?這果實中,又該有怎樣的,帶有何種基因的種子?

  正是這輪輪迴回,相互作用,才使文明與物質密不可分,糾纏千絲。

  看到《國家寶藏》時,我不禁笑了,這便是我們的文明價值吧:我們拾起前人的種子,用自己的文明澆灌培育它,賦予它新的意義與基因,當我們離開時,把這一期節目存於U盤,鄭重的交給後人,叮囑他們擇良日種下……

  這大約也是古人、來者之文化價值吧!

  願此輪迴之火,永不熄……

【篇二】

  幾千年的文明古國得以傳承,不僅是物質成就生活,還需要人們的智慧成就物質。換句話說:文化程度決定物質生活的水平。除溫飽年代以外,每個世紀的繁榮昌盛必定伴隨着詩書禮樂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形容局勢混亂則稱爲禮崩樂壞。這正是說明,生活不僅需要適用的物質,還需要精神的追求。

  不探究精神的價值,就會成爲只追求物質的傀儡。當今社會發展速度加快,人的生活節奏亦隨之加快,於是沒有空虛歲月去注重精神生活。每一本書蘊含的奇彩世界,每一日黃昏悽美的夕霞,每一朵曼妙姿態的鮮花,每一首歌的讚歎,都沒能成功挽留倉促行走的人們,停下腳步,看一看,賞一賞,問一問,人生除了學術追求,還有什麼?這個問題魯迅先生應該是給予了的回答。魯迅早年學醫頗有成就,贏得了藤野先生的肯定,但目睹國人對同民族之人的死麻木不仁,他決定棄醫投戎,用筆來拯救民族的衰亡。藥物只能麻痹神經,魯迅的文章卻能使民族精神覺醒,讓中國不至於從此一蹶不振。這,就是精神的力量,就是文化的較高境界。

  一個人活在世上就是不斷思考與選擇的過程。物質上:選擇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比較容易;精神上:學什麼?做什麼?爲什麼要這樣做?就不容易了。我們幕天席地的生涯中,被追星,攀比,調侃等生活的低級趣味充斥着,於是安於現狀不追求更高的目標。衡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不是用金錢地位,而是文明修養。陶潛獨坐月下,對花品茶,一夜未眠,思考着,留下一句:不爲五斗米折腰。這是多麼清高正直的氣概,若不是他崇高的精神境界,哪有這一代文豪,如今也不過是一任小小的彭澤令罷了。物質沒有成爲陶潛的絆腳石,然而成就《歸去來兮辭》的是那一夜的思考和明智的抉擇。

  如果A有一個蘋果,B也有一個蘋果,AB交換之後,仍然都有一個蘋果。但如果A有一個想法,B也有一個想法,交換之後,AB就有了兩個想法。由此可見,物質與精神的區別在於:物質1*1=1;精神上1*1=2。在衰落的清王朝,實行閉關鎖國,認爲自給自足就可以高枕,實則不然。沒有了與外國的聯繫,持續的小農經濟,使號稱泱泱大國的中國遠遠落後於完成工業的外國。少了物質的交流不會給生活帶來過多的影響,少了精神的探討則思維得不到進化。如果生活少了文化的進步,那麼發展是緩慢的,落後是必然的。不僅古時候是這樣,當今社會同樣適用。一個民族在文化上能否有偉大的建樹,歸根結蒂取決於精神生活的總體水平。

  一個智者,會將物質與精神併爲同等重要,沒有精神的物質是迷茫的。追求功利的同時,不妨提升一下文化境界,給中國文化的發展帶來多一些希望。

【篇三】

  在日益物質化的社會中,人們重物質輕精神的現象不勝枚舉。我不禁要問:有多少人還能夠做到一視同仁地對待物質與精神,並找到二者的平衡點呢?

  正如材料中的那隻收藏陽光﹑顏色與單詞的田鼠雖然重視了精神層面的富足,但是忽略了物質層面—他還是得活着,活着就得吃飯與次不同的是,其他的田鼠能夠意識到物質精神的重要性。美中不足的是,他們單單認爲物質的重要性高於精神。

  哲學中說,物質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石。通俗而言,你首先得活着,活着須要物質的支撐。管仲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的合理性就在於揭示了物質的重要性但是請看還有多少地區仍受貧困的束縛。這些人食不果腹,最簡單最基本的物質生活得不到切實的保障,又何談期望那些孩子成爲祖國的花朵與社會的棟樑?前段時間,各大媒體曝光的山區孩子以吃野菜爲生的事件,雖說帶有一點誇張炒作的意味,但其中折射出的社會問題卻大同小異。

  但是僅僅依靠物質供養現代化的人類是遠遠不能夠的。常言說得好,終日無所事事,則必病也。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葦草。誠然,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得不去面對各式各樣的抉擇亦或是困難,而這些抉擇與困難僅依靠物質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我們閱讀書籍,去觀賞風景,去遠方閱歷,去做一切有益的事情去給養自己的精神生活。

  縱觀如今社會,“土豪”似乎縱橫天下。他們頤指氣使,財大氣粗,足跡遍佈全世界。他們尋找一切可以發財的機會,卻很少在意精神生活。對他們而言,金錢可以買來美味佳餚,娛樂設施,卻買不了書籍中的智慧,對人生意義的感悟。

  《聖經·箴言》中說:勤勞的小螞蟻能夠搬運陽光以備不時之需,懶惰的人卻永遠那麼懶惰,甚至連小螞蟻也不如。螞蟻不及人的聰智,卻懂得物質的重要性,而那些懶惰的人往往不重視必不可少的物質,只知道渾渾噩噩地吃喝玩樂,更不必說精神了。

  我覺得人應該兼顧物質與精神,不偏不倚。至此,人生便不會碌碌無爲地虛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