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時姓的來源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5.72K

時姓的來源

1、源於子姓,出自宋國大夫來的封地時邑,屬於以居邑名爲氏。

2、據元代歷史學家胡三省注《資治通鑑》第183卷隋紀七之時德叡曰:“時姓,楚大夫申叔時之後”。

3、源於其他少數民族漢化改姓或漢族他姓改姓。

今苗族、回族、滿族、傈僳族、畲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時姓人口分佈,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以“時”爲姓,世代相傳至今,人口較少。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時姓的來源有:

1、源於子來自姓,出自宋國大敵核今夫來的封地時邑,屬於以居邑名爲氏。

2、據元代歷史學家胡三省注《資治來自通鑑》第183卷礦烈選一粉施隋紀七之時德叡曰:“時姓,楚大夫申叔時之後”清末陳廷煒所撰《姓氏考略》引述了胡三省的說法。

時姓爲“楚大夫申叔時之後”僅見於胡三省一說,遍考秦漢至唐宋傳世之典籍均未發現有此記載。

3、據南宋羅泌所撰《路史》載:時國(古旹國),嬴姓,滅於楚,因氏。

《路史》記述了上古以來有關歷史來自、地理、風俗、氏族等方面的傳說和史事,取材繁博龐雜,是神話歷史集大成之作。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皇古之事,本爲茫昧。

泌多采緯書,已不足據片便稱記說約範”,又“皆道家依託之言”,“殊不免龐雜之譏”。

4、源於其來自他少數民族漢化改姓或漢族他姓改姓。

今苗族、回族、滿族、傈僳族、畲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時姓人口分佈,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激,以“時”爲姓,世代相傳至今,許省序又人口較少。

姓氏始祖:

公子來。

宋國大夫,因封地在時邑,後世尊稱爲時來。

據史料記載,西周初商王子微子啓立國於宋。

其後裔宋國大夫公子來,受封於時邑,子孫以封邑命氏,於是有了時姓。

遷徙傳播:

時姓發源於時邑。

關於時邑之今地,部分研究者認爲在今山東省單縣區域,該地春秋時屬於宋國。

春秋爭霸之時來自,宋國一度十分強大,而時姓作爲宋國公族,由於仕宦明等原因,隨着時間的推移在宋國及周邊有零星散居。

戰來自國時代,齊國賢人時子,都是見諸史冊的時姓傑出人物,說明此際在齊(今山東北部)、韓(今山西南部及河選況此攻板學南北部)等國已有時姓人落籍。

據江西《沙溪時氏家譜》記載,秦代,居住在原宋國都城商丘的時桂,爲避亂遷至隴西(今甘肅臨洮),開創了時氏隴西郡望的繁榮昌盛。

魏晉之時,時桂之裔玉甚操孫時滸,率二子時苗、時荷,自隴西遷至河北鉅鹿定居,開創了時氏鉅鹿郡望。

唐朝陳留郡(河南開封)有時元佐一族,彭城(今江強類滿會家蘇徐州)有鉅鹿郡王時溥一族,兩地時姓繁衍興盛。

鄰近隴西、鉅鹿、陳留、彭城、古時邑的周邊地區,如江蘇、安徽、湖北、陝西、山西等地開始有時姓人遷入。

北宋時,由於建都開封,故時姓在陳留繁衍興盛。

時丹立在1090年前後由徐州之沛縣遷居高郵取新階鋼,任司理參軍。

南宋時身斤蘭第象營,江浙、江西一帶之時姓名人漸多,由北方遷居江南細在色之地者也漸漸多起來,如時光、時建亨父子由河北大名徙居今江蘇鎮江

明初,山西時姓作爲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蘇、安徽等地。

清康乾年間及以後,有河南、河北、山東之時姓闖關東謀生,並定居於關東四省(今黑吉遼蒙)。

郡望堂號:

1、郡望來自:

隴西郡這牛國升:戰國時期秦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隴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以東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禮縣以北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東部,包括今甘肅省蘭州市、臨洮縣、鞏昌縣、秦州市一帶。

西漢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東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禮縣北部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的東部地區。

三國曹魏時期移治至襄武(今甘肅營家李非隴西)。

北魏時期轄地在今甘肅省隴西縣附近一帶。

時桂被後世尊爲隴西郡望始祖。

鉅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鉅鹿(今河北平鄉),西楚霸王項羽在此地大破秦朝軍隊主力

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白洋澱、文安窪以南,南運河以西,高陽、寧晉任縣以東,平鄉、威縣以北,山東德州、高唐、河北館陶之間地。

漢朝至北魏因襲沿用。

漢朝以後轄地在今河北省平鄉縣以北及晉縣一帶。

時苗被後世尊爲鉅鹿郡望始祖。

陳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陳留縣,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改置陳留郡,治所在陳留(今河南開封)。

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東部至民權縣、寧陵縣發手養蒸快縮,西至開封市、尉氏縣,北至延津縣,南至杞縣一帶地區。

北魏時期改治到浚儀來自。

隋朝開皇初年(公元581年)廢黜,隋、唐兩朝皆爲汴州陳留郡。

1957年併入河南省開封縣。

陳留郡確實生活過一支時氏族人,且有一定地位和影響力,那就是時元佐家族,他的曾祖時德叡曾擔任過登州刺史,是著名的唐代官吏,極有可能形成陳留郡望。

但到目前爲止,尚未發現傳承佐證。

2、堂號:

隴西堂:以望立堂。

鉅鹿堂:以望立堂。

三醫象婷府魯落三國時候的時滸,本居來自隴西郡洮河之邊,後率其子時苗從隴西郡遷到鉅鹿郡,以居地爲望開創了“鉅鹿堂”。

其子時苗,因官封安徽壽春令,上任之時帶了一條母牛前往。

時苗在任清廉勤勉,離開之時母牛生一犢,時苗認爲牛犢屬於當地資產,因此不肯帶小牛犢離任。

壽春人民爲了表示對時苗的尊敬,特地在壽春建立了一座留犢祠,至今尚在。

壽春時氏祠堂有時苗紀念堂一座,時苗之後人爲了紀念先祖時苗,形成了“留牛堂”、“留犢堂”、“壽春堂”等堂號。

其他比較有用的內容推薦1:

1、源於子姓,出自宋國大夫來的封地時邑,屬於以居邑名爲氏。

2、據元代歷史學家胡三省注《資治通鑑》第183卷隋紀七之時德叡曰:“時姓,楚大夫申叔時之後”。

3、源於其他少數民族漢化改姓或漢族他姓改姓。

今苗族、回族、滿族、傈僳族、畲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時姓人口分佈,來源大多是在來自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以“時”爲姓,世代相傳至今,人口較少。

公子來。

宋國大夫,因封地在時邑,後世尊稱爲時來。

據史料記載,西周初商王子微子啓立國於宋。

其後裔宋國大夫公子來,受封於時邑,子孫以封邑命氏,於是有了時姓。

據最新統計,全國有家譜資料的時氏家族,近六十萬人口,尊宋公子來爲得姓始投兵增汽此祖(2017年12月,經山東、河南、江蘇、江西、安徽、東北三省等地部分時氏家族彙集)。

其他比較有用的內容推薦2:

1、源於子姓,出自宋國大夫來的封地時邑,屬於以居邑名爲氏。

2、據元代歷史學家胡三省注《資治通鑑》第183卷隋紀七之時德叡曰:“時姓,楚大夫申叔時之後”。

3、源於其他少數民族漢化改姓或漢族他來自姓改姓。

今苗族、回族、滿族六用、傈僳族、畲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時姓人口分佈,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以“時”爲姓,世代相傳至今,人口較少。

姓氏始祖:公子來。

宋國大夫,因封地在時邑,後世尊稱爲時來。

據史料記載,西周初商王子微子啓立國於宋。

其後裔宋國大夫公子來,受封於時邑,子孫以封邑命氏,於是有了時姓。

據最新統計,全國有家譜資料的時氏家族,近六十萬人口,尊宋公子來爲得姓始祖(2017年12月,經山東、河南、江蘇、江西、安徽、東北三省等地部分時氏家族彙集)。

時姓的來源

時姓來源於子姓,商湯支庶之後。

源於子姓,出自宋國大夫來的封地時邑,屬於以居邑名爲氏。據史籍《世本》記載:“時氏,子姓,出於殷。”《史記·殷本紀》雲:帝嚳之子契助禹治水有功,“封於商,賜姓子氏”。契之十四世孫履(成湯)於公元前1600年前後建立商朝。

周武王滅商後,封紂王之子武庚祿父於商之舊都殷,管理殷商遺民。三監之亂後,武庚祿父兵敗被殺。於是周公奉成王之命,封紂王庶兄微子啓於宋(今河南商丘)。其後裔宋大夫公子來,受封於時邑,子孫以邑爲氏,後世尊稱公子來爲“時來”。

姓氏始祖:

公子來。宋國大夫,因封地在時邑,後世尊稱爲時來。據史料記載,西周初商王子微子啓立國於宋。其後裔宋國大夫公子來,受封於時邑,子孫以封邑命氏,於是有了時姓。

據最新統計,全國有家譜資料的時氏家族,近六十萬人口,尊宋公子來爲得姓始祖(2017年12月,經山東、河南、江蘇、江西、安徽、東北三省等地部分時氏家族彙集)。

時姓的來源

時姓的來源如下:

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大夫來的封地時邑,屬於以居邑名爲氏。據史籍《世本》記載:“時氏,子姓,出於殷。”《史記·殷本紀》雲:帝嚳之子契助禹治水有功,“封於商,賜姓子氏”。

時姓

時姓(作爲姓氏讀音shi,部分地方讀音chi或ci),據先秦典籍《世本》所載,來源於子姓,商湯支庶之後。西周初,商王帝乙之子微子啓被封於宋,後傳位於其弟微仲衍。其後裔宋國大夫公子來,受封於時邑,子孫以邑爲氏。

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國時姓人口約67萬,佔總人口的0.05%,按姓氏人口數量排行第146位。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大夫來的封地時邑,屬於以居邑名爲氏。據史籍《世本》記載:“時氏,子姓,出於殷。”

《史記·殷本紀》雲:帝嚳之子契助禹治水有功,“封於商,賜姓子氏”。契之十四世孫履(成湯)於公元前1600年前後建立商朝。周武王滅商後,封紂王之子武庚祿父於商之舊都殷,管理殷商遺民。三監之亂後,武庚祿父兵敗被殺。

於是周公奉成王之命,封紂王庶兄微子啓於宋(今河南商丘)。後來,宋大夫公子來,受封於時邑,子孫以邑爲氏,後世尊稱公子來爲“時來”。

關於”時”這個姓氏的歷史起源

時姓是中國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83位,人數較少。

時姓

時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七七。 

時姓來源有: 

1、出自春秋時楚大夫申叔時之後。據《姓氏考略》所載,申叔時之後,爲別他族,以王父字爲氏。

2、出自時姓還來源於宋姓 

上古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後,追念先聖先王的功德,周武王封商王子“微子啓”於商丘,建立了宋國,宋國公族子孫便以國名爲姓,相傳姓宋。傳到古代春秋時,宋國有個大夫名來,受封爲時邑的首領,他的子孫便以封地爲姓,相傳姓時。所以說,時姓起源於殷商王族之姓,春秋時期殷商貴族後裔。

時姓祖上是上古商朝的王族,商朝被周朝取代後,周朝對商的王族優待,所以王族也能受封,有個王子叫微子啓的,受封后就在當地建立宋國。所以春秋時候宋國的公族,是商王族的後代。子姓,商湯支庶之後。子姓,商湯支庶之後。據《世本》所載,春秋時宋國有大夫來,受封於時邑,子孫以邑爲氏。

3、出自贏姓。據《路史》所載,古有時國,滅於楚,子孫以國爲氏。

4、是以先人名字命名的姓氏。春秋時齊國有一賢士,爲人們尊稱爲時子,他的後代以其名字中的“時”爲姓。《《通志氏族略》也提及,齊有賢人時子著書,見孟子。新論有時農

5、出自他族。清滿洲人姓,世居瀋陽;今滿、苗等民族均有此姓。

繁衍播遷 

時姓發源於今河南南部,而該地春秋時屬楚,楚國一度十分強大,而時姓作爲楚國公族,由於仕宦等原因,隨着時間的推移在楚有零星散居。在戰國時代,像被孟子所推崇備至的齊國賢人時子,以及越國的謁者僕射時軌等,都是見諸史冊的時姓傑出人物,這就說明,此際在齊(今山東北部)、越(今浙江一帶)等國已有時姓人落籍。漢時有時農,以及壽春令、鉅鹿郡(今河北鉅鹿)人時苗。魏晉南北朝之際,在鉅鹿郡繁衍的時姓發展迅速,並昌盛爲時姓鉅鹿郡望。魏晉南北朝之際,在鉅鹿郡繁衍的時姓發展迅速,並昌盛爲時姓鉅鹿郡望。同時由河南南部徙居今河南開封的時姓也繁衍頗爲興盛。另外經陝西徙居於今甘肅臨洮一帶的時姓也呈族大人衆,枝繁葉茂之勢。以後全國各地的時姓也多由此三地分衍而出,由於中國人有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之古訓,多數時姓搬遷以鄰近之地爲主,舉家遠徙他鄉者少,所以從此際至隋唐,鄰近此三地的周邊省份,如江蘇、安徽、湖北、陝西、山西等地都有時姓人遷入。北宋時,由於建都開封,故時姓陳留郡望依舊興盛。南宋時,江浙一帶之時姓名人漸多,由北方遷居江南之地者也漸漸多起來,如時光、時建亨父子由河北大名徙居今江蘇鎮江。明初,山西時姓作爲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蘇、安徽等地。清康幹年間以後,有河南、河北、山東之時姓闖關東謀生,並定居於東北三省。如今,時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河南、山東爲多,二省時姓約佔全國漢族時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

郡望堂號郡望堂號 

時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1、陳留郡,漢代設定,治所在陳留(今河南開封市東南); 

2、隴西郡,秦時設定,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南),三國魏移治襄武(今甘肅隴西南); 

 3、鉅鹿郡,秦時設定,治所在鉅鹿(今屬河北)。 

堂號: 

“隴西”、“仁恕”、“鉅鹿”等。

宗族特徵: 

1、時姓是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 

2、時姓多名人賢士。如戰國時齊有賢人時子,漢有去官留犢的時苗,晉有跟許真君學道,並且同時得道的洪施真人時洪,唐有以孝行見稱的時惠詢等。

”時”姓在臺灣的分佈?

臺灣時姓人口很少,你家在哪兒,就分佈在哪兒。

時姓的來源介紹

時姓發源於今河南南部,主要來源於子姓、嬴姓等,包括早期與殷商同姓的孤竹國伯夷以及春秋時期的宋國時來的後裔,後人尊申叔時爲時姓得姓始祖。以下是我爲你精心整理的時姓的來源介紹,希望你喜歡。

  時姓源出

  1、出自春秋時楚大夫申叔時之後。據《姓氏考略》所載,申叔時之後,爲別他族,以王父字爲氏。

  2、出自子姓,商湯支庶之後。據《世本》所載,春秋時宋國有大夫來,受封於時邑,子孫以邑爲氏。

  3、出自嬴姓。據《路史》所載,古有時國,滅於楚,子孫以國爲氏。

  4、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戰國時齊國有一著書的賢人時子,其後有以其名中之時爲姓。

  5、出自他族。清滿洲人姓,世居瀋陽;今滿、苗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申叔時。春秋時楚國公族,名叔時,因封地在申(今河南南陽),人稱申叔時。春秋時,陳靈公無道,與大臣孔寧、儀行父一起與夏姬通姦,夏姬之子徵舒知道後羞恨交加,就弒殺了陳靈公。時,楚國正欲爭霸中原,即以此爲藉口,楚莊王率兵親征,斬殺了徵舒,然後滅掉陳國。班師回楚都後,莊王設宴慶功,羣臣紛紛 祝賀 ,獨有申叔時持有異議,認爲莊王除掉弒君的徵舒,陳人會感激不盡,而滅掉陳國,只會適得其反,猶如蹊田奪牛(即牛踩了田裏禾稼,田主爲追償而奪去其牛),非王道之舉。莊王聽後,連連頓足,遂下令撤回軍隊,恢復陳國。莊王之舉,贏得了北方諸侯的信服,爲後來成爲“春秋五霸”之一打下了堅實基礎。而申叔時因此諫也名聲鵲起,百世流芳,其後世子孫中有一支以王父字爲氏,稱時姓。並尊申叔時爲時姓得姓始祖。

  時姓繁衍播遷

  時姓發源於今河南南部,而該地春秋時屬楚,楚國一度十分強大,而時姓作爲楚國公族,由於仕宦等原因,隨着時間的推移在楚有零星散居。在戰國時代,像被孟子所推崇備至的齊國賢人時子,以及越國的謁者僕射時軌等,都是見諸史冊的時姓傑出人物,這就說明,此際在齊(今山東北部)、越(今浙江一帶)等國已有時姓人落籍。漢時有時農,以及壽春令、鉅鹿郡(今河北鉅鹿)人時苗。魏晉南北朝之際,在鉅鹿郡繁衍的時姓發展迅速,並昌盛爲時姓鉅鹿郡望。同時由河南南部徙居今河南開封的時姓也繁衍得 頗爲興盛。另外經陝西徙居於今甘肅臨洮一帶的時姓也呈族大人衆,枝繁葉茂之勢。以後全國各地的時姓也多由此三地分衍而出,由於中國人有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之古訓,多數時姓搬遷以鄰近之地爲主,舉家遠徙他鄉者少,所以從此際至隋唐,鄰近此三地的周邊省份,如江蘇、安徽、湖北、陝西、山西等地都有時姓人遷入。北宋時,由於建都開封,故時姓陳留郡望依舊興盛。南宋時,江浙一帶之時姓名人漸多,由北方遷居江南之地者也漸漸多起來,如時光、時建亨父子由河北大名徙居今江蘇鎮江。明初,山西時姓作爲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蘇、安徽等地。清康乾年間以後,有河南、河北、山東之時姓闖關東謀生,並定居於東北三省。如今,時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河南、山東爲多,二省時姓約佔全國漢族時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

  時姓姓氏 文化

  郡望

  隴西郡:戰國時期秦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隴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以東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禮縣以北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東部,包括今甘肅省蘭州市、臨洮縣、鞏昌縣、秦州市一帶。西漢朝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東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禮縣北部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的東部地區。 三國 時期曹魏國移治至襄武(今甘肅隴西)。北魏時期轄地在今甘肅省隴西縣附近一帶。

  陳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陳留縣,漢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陳留郡,治所在陳留(今河南開封)。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東部至民權縣、寧陵縣、西至開封市、尉氏縣、北至延津縣、南至杞縣一帶地區。北魏時期改治到浚儀。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黜,隋、唐兩朝皆爲汴州陳留郡。1957年丁酉併入河南省開封縣。

  鉅鹿郡:亦稱鉅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鉅鹿(今河北平鄉),西楚霸王項羽在此地大破秦朝軍隊主力。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白洋澱、文安窪以南,南運河以西,高陽、寧晉任縣以東,平鄉、威縣以北,山東德州、高唐、河北館陶之間地。漢朝至北魏因襲沿用。漢朝以後轄地在今河北省平鄉縣以北及晉縣一帶。

  撫州:江西撫州 歷史 悠久。夏禹時地處揚州域。春秋時爲百越之地。戰國時屬楚。秦時屬揚州九江郡。漢改九江郡爲豫章郡。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南城縣,屬豫章郡。東漢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縣之一部置臨汝縣,縣治設在今撫州市,仍屬豫章郡。三國時爲吳國之地,孫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臨川郡,郡治設在臨汝縣。兩晉、南朝相沿。南朝梁陳時,以今之崇仁、豐城、永豐、新淦等縣增置巴山郡。臨川郡初屬江州,陳武帝時與巴山郡同屬高州。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廢郡擴州,以臨川郡並巴山郡之一部置撫州,隸屬洪州總管府,撫州從此定名。唐朝時期,撫州屬江南西道。五代時期,屬楊吳,升爲昭武軍。宋朝時期,分爲撫州和建昌軍,屬江南西路。元朝時期改爲撫州路、建昌路,另置南豐州,同屬江西行中書省。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改撫州路爲臨川府,不久易名撫州府,同年農曆2月升建昌路爲肇昌府,農曆9月改爲建昌府。明朝洪武初期,仍設撫州府、建昌府,南豐降州爲縣,屬建昌府,均隸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東道。清時仍稱撫州府、建昌府,屬南撫建道。辛亥後,廢府及直隸州。二年(公元1913年),全國實行縣制,次年,全省劃四道分領八十一個縣,原撫州府、建昌府境內各縣隸屬豫章道。十五年(公元1916年)廢道,各縣直隸省。二十一年(公元1932)劃全省爲十三個行政區時,原撫州、建昌兩府各縣分屬第五、七、八、十一行政區。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以後,行政區屢有變更,除廣昌縣屬第八區外,域內各縣均爲第七區。1930~1934年間,黎川、資溪、廣昌、南豐、宜黃、樂安等縣均先後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分屬蘇區閩贛省和江西省。1932年7月,東鄉珀玕一帶也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屬蘇區贛東北省。1949年5月9日,人民解放撫州,7月1日組建撫州分區,江西省撫州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臨川市(今撫州城區)。1950年9月13日,改撫州分區爲撫州區。1952年8月,更名爲撫州專區。1967年3月,改名爲撫州地區。1968年2月,複稱撫州專區。1971年1月22日,再度改爲撫州地區。2000年6月23日, 批覆 同意撤銷撫州地區,設立地級撫州市。2000年10月20日,撫州市正式掛牌。另外,還有一個古撫州,就是今河北省的張家口市一帶。

  堂號

  隴西堂:以望立堂。

  陳留堂:以望立堂。

  撫州堂:以望立堂,亦稱豫章堂。

  鉅鹿堂:以望立堂。三國時候的時滸,本居隴西郡洮河之邊,後率兒子時苗從隴西郡遷到河北省鉅鹿郡居住,以居地爲望開創了“鉅鹿堂”。而其子時苗,因官封安徽壽春縣令,上任之時帶了一條牛前往。時苗在任清廉勤勉,離開之時那牛生一小牛,時苗因小牛屬於當地資產,因此不肯帶小牛離任。壽春人民爲了表示對時苗的尊敬,特地在壽春建立了一座留犢祠,至今尚在。時苗之後人爲了紀念先祖時苗,形成了“留牛堂”和“壽春堂”號。

  留牛堂:同鉅鹿堂、壽春堂。

  壽春堂:同鉅鹿堂、留牛堂。留犢堂。

  時姓家族名人

  時苗:字德胄,(三國時魏國)鉅鹿人也。少清白,爲人疾惡。建安中,入丞相府。出爲壽春令,令行風靡。揚州治在其縣,時蔣濟爲治中。苗以初至往謁濟,濟素嗜酒,適會其醉,不能見苗。苗恚恨還,刻木爲人,署曰“酒徒蔣濟”,置之牆下,旦夕射之。州郡雖知其所爲不恪,然以其履行過人,無若之何。又其始之官,乘薄軬音飯。車,黃牸牛,布被囊。居官歲餘,牛生一犢。及其去,留其犢,謂主簿曰:“令來時本無此犢,犢是淮南所生有也。”羣吏曰:“六畜不識父,自當隨母。”苗不聽,時人皆以爲激,然由此名聞 天下 。還爲太官令,領其郡中正,定九品,於敘人才不能寬,然紀人之短,雖在久遠,銜之不置。如所忿蔣濟者,仕進至太尉,濟不以苗前毀己爲嫌,苗亦不以濟貴更屈意。爲令數歲,不肅而治。遷典農中郎將。年七十餘,以正始中病亡也。

  時珍:字國寶,泰山郡平陽(今新泰市天寶鎮時家莊)人。元初著名將領。

  時瀾:北宋學者,公元1156年生,1222年卒。婺州蘭溪(今屬浙江省)人,字子瀾,一字書觀,號南堂拙叟,祖籍開封,師事呂祖謙。

  時逸人:(1896-1966年),現代 醫學 家,江蘇省無錫人。少攻岐黃術, 自學 成才,早年即創辦“江 左國醫講習所”於滬,後赴山西任 中醫 改進研究會任理事,並主編《山西醫學雜誌》。

  時傳祥:(1915-1975年),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14歲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宣武門一傢俬人糞場,受生活所迫當了掏糞工。是一位“寧肯一人臭,換來萬戶香”的掏糞工人,他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曾受到了黨和人民的高度讚揚,1952年在北京市崇文區清潔隊工作。隨後被評爲全國著名勞動模範。

  時少章:字天彝,號所性。宋朝金華人。拜呂祖謙爲師。博 讀經史,對子史尤精,談經論史,多出新意。鄉貢入大學,年逾50,登寶祐進士。歷任教授山長、史館檢閱、保寧節度掌等職。著有《易詩書論盂大義》,《所性集》等書

時姓的來源是怎麼樣的?

1、源於子姓

出自宋國大夫來的封地時邑,屬於以居邑名爲氏。宋公子來的後裔子孫,以先祖封地名稱爲姓氏,稱時氏,世代相傳至今,郡望隴西、鉅鹿。該支時氏讀音作shí(ㄕˊ),部分地方讀音作chí(ㄔˊ)。

2、姓氏始祖

公子來。宋國大夫,因封地在時邑,後世尊稱爲時來。據史料記載,西周初商王子微子啓立國於宋。其後裔宋國大夫公子來,受封於時邑,子孫以封邑命氏,於是有了時姓。

據最新統計,全國有家譜資料的時氏家族,近六十萬人口,尊宋公子來爲得姓始祖(2017年12月,經山東、河南、江蘇、江西、安徽、東北三省等地部分時氏家族彙集)。

3、源於其他少數民族漢化改姓或漢族他姓改姓

今苗族、回族、滿族、傈僳族、畲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時姓人口分佈,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推行的羈糜及改土歸流運動中,以“時”爲姓,世代相傳至今,人口較少。

遷徙傳播

時氏是一個源流相對單一的姓氏羣體,宋版《百家姓》排第83位,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在當今姓氏人口排行榜上名列第146位,約67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5%左右。

時姓發源於時邑。關於時邑之今地,部分研究者認爲在今山東省單縣區域,該地春秋時屬於宋國。春秋爭霸之時,宋國一度十分強大,而時姓作爲宋國公族,由於仕宦等原因,隨着時間的推移在宋國及周邊有零星散居。

戰國時代,齊國賢人時子,韓國製弩大師時力等,都是見諸史冊的時姓傑出人物,說明此際在齊(今山東北部)、韓(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等國已有時姓人落籍。

時姓的起源

時(shí)姓,來源有:

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申叔時,屬於以先祖名字爲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時之爲姓源遠流長,是三千一百多年之前的高士伯夷的後裔,但其得姓的經過較爲曲折。商朝末期,原子姓封國在今河北省盧龍縣一帶的孤竹國國君之子伯夷、叔齊,在周滅商後,二人“拒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今山西永濟),其後人居住在大河(黃河中游)一帶。出於二人對殷商王朝的愚忠精神之敬,周武王姬發就把伯夷的後代封在申國(今河南南陽),列爲諸侯之一。申國,在春秋時期的周莊王姬佗九年(公元前688年)被楚文王熊貲所滅,變成了楚國的一部分,而伯夷的後裔也“以國爲氏”,稱申氏。當時申氏家族在楚國的地位仍爲顯赫,嫡正一系世爲公卿大夫。申叔時的後裔子孫中,爲了有別於其他家族,遂以先祖名字爲姓氏,稱時氏,史稱時氏正宗,望陳留郡。該支時氏正確讀音作chí(ㄔˊ),今讀shí(ㄕˊ)亦可。

時氏族多尊奉申叔時爲得姓始祖。 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大夫來的封地時邑,屬於以居邑名爲氏。據史籍《世本》記載,上古周武王姬發滅殷商建立周朝後,追念先聖先王的功德,封商王子微子啓於商丘,建立了宋國,宋國公族子孫便以國名爲姓,相傳姓宋。據史籍《世本》記載:“時氏,子姓,出於殷。”傳到春秋初期,宋國有個大夫名來(公子來),受封在時邑(今安徽阜南中崗)。這在《沙溪時氏家譜》、《河南南陽時氏家譜》中也有相同的記載:“時來公,宋大夫來,啓公之孫,採食於時,因地受姓,始姓時。”周郝王二十九年(齊湣王田地十六年,公元前286年),齊國滅宋國,時邑歸齊。據史籍《通志·氏族略》記載,“齊有賢人時子著書,見孟子。”時子,戰國末期齊國的賢士,名時農,號博昌,爲世人尊稱爲時子。時子,就是宋公子時來的後裔。

在宋公子時來、時農的後裔子孫中,多以先祖封地名稱、尊稱名號爲姓氏,稱時氏,世代相傳至今,望隴西郡。該支時氏原讀音作shí(ㄕˊ),今讀音作chí(ㄔˊ)。 源於赭時國,出自唐朝時期西域古石國,屬於以國名漢化爲氏。唐朝時期,著名的僧人玄奘前往印度取經,曾路過赭時國,即“昭武九姓國”中的石國。在其整理而成的《大唐西域記》中記載:“赭時國,周千餘里,西臨葉河。東西狹,南北長。土宜氣,序同笯赤建國。城邑數十,各別君長。既無總主,役屬突厥。”古赭時國,在今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首都塔什干(瞰羯城、柘折城,Tashkent)一帶,爲粟特人種,即史書中記載的白匈奴民族,爲大月氏人的分支。唐高宗李治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唐王朝以瞰羯城爲大宛都督府。唐玄宗李隆基開元元年(公元713年)封其君主莫賀咄吐屯爲赭時國國王。唐開元元年~開元二年(公元713~714年),大食國(阿拉伯帝國)曾侵入赭時國。唐開元九年(公元721年)伊捺吐屯屈勒嗣立,曾請求唐朝協助討伐大食國。唐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莫賀咄吐屯復助唐朝擒獲突騎施可汗吐火仙,被封爲順義王。唐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大食國的埃米爾納斯爾入侵。唐天寶九年(公元750年),當唐朝大將高仙芝的大軍準備與大食國開戰時,赭時國王子反而投奔大食國乞兵,進攻怛羅斯(今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江布爾城),並聯合大食國擊敗了高仙芝的唐朝大軍,十萬唐軍將士成了阿拉伯人的奴隸,將先進的漢唐文化帶入阿拉伯地區。到了唐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唐玄宗又敕封赭時國王子那俱車鼻施爲懷化王。赭時國一直到唐代宗李豫寶應元年(公元762年),仍派遣使臣朝貢於唐王朝。據史載,“赭時國人”特別善舞,後有國人“挾柘枝舞入唐”,流行於唐朝都城長安,很受歡迎,一直到宋朝時期,由赭時國人傳承的“柘枝舞”仍然非常盛行。

在赭時國人的後裔子孫中,有以故國名爲姓氏者,漢化稱時氏、石氏,時氏讀音作shí(ㄕˊ),世代相傳至今,望出鉅鹿郡。 源於嬴姓,出自春秋時期的古旹國,屬於以國名爲氏。據史籍《路史》記載:“古有旹國,滅於楚國,子孫以國爲氏。”古旹國,春秋中期即稱臨川,位於長江中游流域的今江西省撫州市南城縣一帶。夏禹時期地處揚州域,春秋時期則爲百越之地,戰國時期被滅於楚國。秦朝時期,南城縣一帶隸屬於揚州九江郡,到漢朝初期,漢高祖劉邦改九江郡爲豫章郡。古旹國人主要是百越民族,於何時被滅於楚國,史書中沒有記載,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但從臨川地區很早即有著名的屈原之歷史記載來看,古旹國應當在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即已經隸屬於楚國了。

古旹國被楚國所滅後,部分國人以故國名爲姓氏,稱旹氏。“旹”即爲“時”的古體字,因而亦稱時氏,是爲嶺南時氏一族之始,世代相傳至今,望撫州郡。該支時氏正確讀音作shí(ㄕˊ)。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爲氏。今苗族、僳僳族、畲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時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推行的羈糜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爲漢姓時氏,世代相傳至今。

“時”姓的來歷

時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六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七七。

時姓來源有:

1、出自春秋時楚大夫申叔時之後。據《姓氏考略》所載,申叔時之後,爲別他族,以王父字爲氏。

申叔時。春秋時楚國公族,名叔時,因封地在申(今河南南陽),人稱申叔時。春秋時,陳靈公無道,與大臣孔寧、儀行父一起與夏姬通姦,夏姬之子徵舒知道後羞恨交加,就弒殺了陳靈公。時,楚國正欲爭霸中原,即以此爲藉口,楚莊王率兵親征,斬殺了徵舒,然後滅掉陳國。班師回楚都後,莊王設宴慶功,羣臣紛紛祝賀,獨有申叔時持有異議,認爲莊王除掉弒君的徵舒,陳人會感激不盡,而滅掉陳國,只會適得其反,猶如蹊田奪牛(即牛踩了田裏禾稼,田主爲追償而奪去其牛),非王道之舉。莊王聽後,連連頓足,遂下令撤回軍隊,恢復陳國。莊王之舉,贏得了北方諸侯的信服,爲後來成爲“春秋五霸”之一打下了堅實基礎。而申叔時因此諫也名聲鵲起,百世流芳,其後世子孫中有一支以王父字爲氏,稱時姓。並尊申叔時爲時姓得姓始祖。

2、出自時姓還來源於宋姓

上古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後,追念先聖先王的功德,周武王封商王子“微子啓”於商丘,建立了宋國,宋國公族子孫便以國名爲姓,相傳姓宋。傳到古代春秋時,宋國有個大夫名來,受封爲時邑的首領,他的子孫便以封地爲姓,相傳姓時。所以說,時姓起源於殷商王族之姓,春秋時期殷商貴族後裔。

時姓祖上是上古商朝的王族,商朝被周朝取代後,周朝對商的王族優待,所以王族也能受封,有個王子叫微子啓的,受封后就在當地建立宋國。所以春秋時候宋國的公族,是商王族的後代。子姓,商湯支庶之後。據《世本》所載,春秋時宋國有大夫來,受封於時邑,子孫以邑爲氏。

3、出自贏姓。據《路史》所載,古有時國,滅於楚,子孫以國爲氏。

4、是以先人名字命名的姓氏。春秋時齊國有一賢士,爲人們尊稱爲時子,他的後代以其名字中的“時”爲姓。《通志·氏族略》也提及,齊有賢人時子著書,見孟子。新論有時農

5、出自他族。清滿洲人姓,世居瀋陽;今滿、苗等民族均有此姓。

繁衍播遷

時姓發源於今河南南部,而該地春秋時屬楚,楚國一度十分強大,而時姓作爲楚國公族,由於仕宦等原因,隨着時間的推移在楚有零星散居。在戰國時代,像被孟子所推崇備至的齊國賢人時子,以及越國的謁者僕射時軌等,都是見諸史冊的時姓傑出人物,這就說明,此際在齊(今山東北部)、越(今浙江一帶)等國已有時姓人落籍。漢時有時農,以及壽春令、鉅鹿郡(今河北鉅鹿)人時苗。魏晉南北朝之際,在鉅鹿郡繁衍的時姓發展迅速,並昌盛爲時姓鉅鹿郡望。同時由河南南部徙居今河南開封的時姓也繁衍 頗爲興盛。另外經陝西徙居於今甘肅臨洮一帶的時姓也呈族大人衆,枝繁葉茂之勢。以後全國各地的時姓也多由此三地分衍而出,由於中國人有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之古訓,多數時姓搬遷以鄰近之地爲主,舉家遠徙他鄉者少,所以從此際至隋唐,鄰近此三地的周邊省份,如江蘇、安徽、湖北、陝西、山西等地都有時姓人遷入。北宋時,由於建都開封,故時姓陳留郡望依舊興盛。南宋時,江浙一帶之時姓名人漸多,由北方遷居江南之地者也漸漸多起來,如時光、時建亨父子由河北大名徙居今江蘇鎮江。明初,山西時姓作爲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山東、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蘇、安徽等地。清康乾年間以後,有河南、河北、山東之時姓闖關東謀生,並定居於東北三省。如今,時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河南、山東爲多,二省時姓約佔全國漢族時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

郡望堂號

時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1、陳留郡,漢代設定,治所在陳留(今河南開封市東南);

2、隴西郡,秦時設定,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南),三國魏移治襄武(今甘肅隴西南);

3、鉅鹿郡,秦時設定,治所在鉅鹿(今屬河北)。

堂號:

“隴西”、“仁恕”、“鉅鹿”等。�

宗族特徵:

1、時姓是比較典型的北方姓氏。

2、時姓多名人賢士。如戰國時齊有賢人時子,漢有去官留犢的時苗,晉有跟許真君學道,並且同時得道的洪施真人時洪,唐有以孝行見稱的時惠詢等。

時姓的由來?(要詳細的)

時姓分佈頗廣,今北京,天津武清,江蘇連雲港東海,江蘇徐州州沛縣,江蘇揚州,內蒙古烏海,河北尚義、雞澤、平鄉、阜平,山東平邑,甘肅慶陽、平涼,河南新鄭、開封、滎陽、漯河、禹州市、郟縣、魯山、許昌、長垣、南陽、新蔡,上蔡,安徽蚌埠、安徽阜陽,湖南芷江,廣西田林、全州梘塘、灌陽水車鄉(隴西郡-孝思堂,爲明洪武年間由安徽入),貴州從江,雲南河口,遼寧撫順等地均有分佈。漢族、滿族、傈僳族有此姓。《孟子》有時子,齊賢人,著書;《新論》有時農;漢代有時苗,鉅鹿人,壽春令;唐代有時溥,彭城人,武寧節度使;宋代有時青;明代有時中;又有時瑞,邵武人,長沙府通判。   1、出自春秋時楚大夫申叔時之後。據《姓氏考略》所載,申叔時之後,爲別他族,以王父字爲氏。  2、出自子姓,商湯支庶之後。據《世本》所載,春秋時宋國有大夫來,受封於時邑,子孫以邑爲氏。3、出自嬴姓。據《路史》所載,古有時國,滅於楚,子孫以國爲氏。4、據《通志·氏族略》所載,戰國時齊國有一著書的賢人時子,其後有以其名中之時爲姓。   5、出自他族。清滿洲人姓,世居瀋陽;今滿、苗等民族均有此姓。 目前全國各地都有時姓人分佈。   山東荷澤單縣,爲我時氏人口最大的集居區之一!兩個鄉鎮(時樓和張集)加上在周邊生活起居的宗親本家,可能人數超過五萬人!   據單縣時氏家譜記載:單縣時氏,自明朝洪武年間,自山西洪洞大槐樹遷到山東,共分四支,其中,單縣爲一支!   單縣始祖:時興浩,與東阿時執亮爲兄弟!   單縣家譜,是以東阿時執亮的一塊碑文爲基礎!   安徽六安霍邱縣,有時姓分佈!

時姓的由來和歷史名人?

希望對你有幫助:【時】出自【子】姓。1、據《世本》所記載,春秋時宋國有大夫『來』受封於時邑。子孫以封邑名時爲氏。2、一日,時氏爲楚國大夫申叔時之後。以王父字爲氏。

時苗:鉅鹿人,東漢官吏。其爲官清正,初任壽春令時,乘車自帶一母牛。一年後,母牛生一小牛,離任時執意留下小牛。官至典農中郎將。

時溥: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唐末將領。初爲武寧軍牙將,後因士兵譁變,推他爲節度使。他曾出師黃巢起義軍,迫使黃巢敗退至虎狼谷自殺,因功進同書門下平章事,封鉅鹿郡王。後又與朱全忠連年相爭,失敗後,自 焚而死。

時元佐:汴州陳留(今河南開封)人,時德睿(曾任登州刺史)曾孫,唐代官吏。德宗年間進士。曾任太常侍奉禮郎,官終潁州刺史。曾撰《湖州紀功銘》。

時彥:開封(今屬河南)人,北宋大臣。神宗元豐二年己未科進士第一,是北宋開國以來的第五十四位狀元。徽宗時累官戶部侍郎,爲開封尹。任開封尹期間,強化治安,使一度猖獗的盜匪銷聲匿跡。數月後,被擢爲工部尚書。後卒於吏部尚書任上。

時少章:字天彝,號所性,宋朝金華人,使呂祖謙的學生,他不但博通經書,而且對經典的解釋常常會發現新思想。到了寶佑年間,他已50多歲才中進士,當過保寧節度掌,著有《易詩書論孟大義》、《所性集》等書。

時光:大名人,宋代畫家。工畫山水,學賀真筆法,筆跡細碎,喜作短鬆怪石、密林高樹。時少章: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字天彝,號所性。宋代學者。理宗進士,歷任教學方面的小官,最高任過史館檢閱。博覽羣書,談經多有新意,尤精於史學。有《所性集》。

時瀾: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字子瀾,號南堂拙叟,宋代學者、官吏。孝宗淳熙進士,累官朝散郎,通判台州。有《南堂集》。

時執亮:山東東平人,明代官吏。洪武四年進士,授同安知縣。在任公勤廉恕,以禮讓撫育民衆,吏民安樂。

時中:江蘇常熟人,明代官吏。弘治進士,出知絳州。擢南京刑部員外郎後,身體力行,避免部下貪贓枉法。後忤劉瑾罷歸。瑾被誅後,復舊職,累遷廣東副使,領海南兵備道。

時繹:山東臨清人,明代官吏。任西安府同知時清正廉明,併成功破獲一起和尚行兇的謎案。後昇平涼知府,時平涼適遇大災,其治理有方,全活者數萬人,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時大彬:江蘇宜興人,明代著名陶工。其制壺技術精湛,前後諸家均不能及。所制壺以柄上拇痕爲識。時瑞:福建邵武人,明代官吏。爲人有節cao,任長沙府通判時,大盜何震東大肆劫掠,時瑞將其逮捕,並*住來自上峯的巨大壓力,將其杖殺,然後辭官回鄉。   銘、時曰醇:江蘇嘉定人,清代數學家。父時銘出身進士,曾官山東齊東知縣。精通算學。有《筆算籌算圖》、《掃落葉齋詩文稿》、《六壬錄要》、《唐宋詩選》等。子曰醇亦數理精深,曾爲胡林翼幕賓。有《百雞術衍》。   時傳祥:山東齊河人,全國勞動模範。少時入京爲掏糞工,倍受艱辛。解放後,任清潔隊隊長,發揚“寧肯一人髒,換來千家淨”的精神,爲首都的環境衛生做出了貢獻。   時倚芳:江西九江人,初期任國民長江巡閱使,與李烈均結拜兄弟!後因刺殺黎元洪被捕被害!   時珍:(1182-1252) ,字國寶,泰山郡平陽(今新泰市天寶鎮時家莊)人。元初著名將領。時珍爲人性情溫和敦厚,處事明識果斷,受到同鄉人的愛戴和信任。一次,村民王信有事去石萊村,過了好多天沒有回來。其父去尋找,在路邊草叢中發現王信的帽子,上面有血跡和刀斧痕跡。認爲是村裏某某所害,於是找到時珍陳述。時珍詢問某某後認爲他沒有殺人。這時,鄉里有兩位婦女,死後又醒,說:“我是王信,是某某殺了我。”王信家裏人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斷,要抓某某送官服罪,時珍不準,他確信王信沒有死。不幾天,王信果然回來了,大家都佩服時珍判斷高明。   金末,地方大亂,匪患四起,官吏逃走,百姓惶惶。時珍自告奮勇,率領青壯年堅守天寶寨。起初,天寶寨居民在寨外設定大量鹿寨,時珍來到後,命令燒掉。大家問其原因,他說:“這些鹿寨連老鼠都擋不住,現在土匪將要來了,如果點火,煙焰四起,他們再乘機擂鼓吶喊着衝上來,那麼我們人心就會畏懼,形勢就危險了。”土匪見天寶寨有防,未敢進攻。天寶百姓平安無事。   寶慶元年(1225),元兵南下。翌年,元將嚴實在東平開府,時珍率衆人投歸,被授予昭勇大將軍、泰定軍節度使、兗州營內觀察使、元帥左監軍。是年,率兵攻益都城,封鎮國上將軍,右副元帥,鎮守兗州。紹定六年(1233)改封左副元帥、隴西郡開國侯,食邑千戶。嘉熙二年(1238年),辭官還鄉。東平路萬戶總管府參議宋子貞對其評價:“草昧之初,海內豪傑疾策詭遇,以趨功名者爲不少,而珍獨盤恆後塵,不失其正,可謂厚德君子者矣。”

時姓的來源和歷史

時姓(作爲姓氏讀音shi,部分地方讀音chi或ci),據先秦典籍《世本》所載,來源於子姓,商湯支庶之後。西周初,商王帝乙之子微子啓被封於宋,後傳位於其弟微仲衍。微子啓之孫宋國大夫公子來,受封於時邑,子孫以邑爲氏。[1]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全國時姓人口約67萬,佔總人口的0.05%,按姓氏人口數量排行第146位。

源流一

源於子姓,出自春秋時期宋國大夫來的封地時邑,屬於以居邑名爲氏。據史籍《世本》記載:“時氏,子姓,出於殷。”[1]《史記·殷本紀》雲:帝嚳之子契助禹治水有功,“封於商,賜姓子氏”。契之十四世孫履(成湯)於公元前1600年前後建立商朝。周武王滅商後,封紂王之子武庚祿父於商之舊都殷,管理殷商遺民。三監之亂後,武庚祿父兵敗被殺。於是周公奉成王之命,封紂王庶兄微子啓於宋(今河南商丘)。後來,微子啓之孫宋大夫公子來,受封於時邑,子孫以邑爲氏,後世尊稱公子來爲“時來”。[3]清初王相所撰《百家姓考略》,以及江西《沙溪時氏家譜》(晉代時鈞衡修)、河南《南陽時氏家譜》(明代碑刻)、陝西《山陽時氏家譜》(乾隆年修撰)、江蘇《華陽時氏家譜》(嘉慶廿五年修撰)、四川《古藺時氏家譜》(十八年續修)等衆多資料中均有相似記載。[4]

宋公子來的後裔子孫,以先祖封地名稱爲姓氏,稱時氏,世代相傳至今,郡望隴西、鉅鹿。該支時氏讀音作shí(ㄕˊ),部分地方讀音作chí(ㄔˊ)。

時氏族多尊奉宋公子來爲得姓始祖。

源流二

據元代歷史學家胡三省注《資治通鑑》第183卷隋紀七之時德叡曰:“時姓,楚大夫申叔時之後”。[5]清末陳廷煒所撰《姓氏考略》引述了胡三省的說法。[6]時姓爲“楚大夫申叔時之後”僅見於胡三省一說,遍考秦漢至唐宋傳世之典籍均未發現有此記載。

上述說法,迄今未發現世系傳承資料,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源流三

據南宋羅泌所撰《路史》載:時國(古旹國),嬴姓,滅於楚,因氏。《路史》記述了上古以來有關歷史、地理、風俗、氏族等方面的傳說和史事,取材繁博龐雜,是神話歷史集大成之作。[7]《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皇古之事,本爲茫昧。泌多采緯書,已不足據”,又“皆道家依託之言”,“殊不免龐雜之譏”。[8]

上述說法,迄今未發現世系傳承資料,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源流四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漢化改姓或漢族他姓改姓。今苗族、回族、滿族、傈僳族、畲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時姓人口分佈,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推行的羈糜及改土歸流運動中,以“時”爲姓,世代相傳至今,人口較少。

Tags:時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