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居然還有活|疊層石: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化石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65W

地球上,生命是如何進化爲今天的模樣的?從地球產生到今天,幾十億年的時間,地球上發生了哪些變遷?那些地球誕生之初出現的生命今天還能找到嗎?這許多的問題,都是人類一直孜孜不倦在追尋的內容。想要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不容易,科學家們數年如一日的研究,方纔窺得一斑。今天我們就走進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化石——疊層石,透過這種古老的生物化石,窺一窺地球的祕密。

疊層石: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居然還有活

▲在澳大利亞克利夫頓湖,有活着的現代疊層石。攝影/王金成

地球上第一批製造氧氣的微生物製造了疊層石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盤古開天的故事,盤古從沉睡中醒來,發現大地一片混沌,於是用斧頭劈開了天地。混沌的大地,其實是地球產生之初的真實寫照。地球大約誕生於46億年前,這之後很久,地球上都沒有生命跡象,這裏到處充滿了氮氣、二氧化碳等氣體,那時候地球上還沒有氧氣。

到距今38億—39億年前,在大海里,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古細菌出現了。這些海洋裏面的生物幾乎是在無氧狀態下成長,它們生存並不需要氧氣,氧氣對它們來說甚至是毒氣。直到距今大約35億年前,一種有着特殊本領的生物——藍細菌誕生了,它們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吃”下二氧化碳,“吐”出氧氣。

▲三十幾億年前的地球,火山活動劇烈,大氣中沒有氧氣,藍細菌剛剛在大海中誕生,它們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吐出氧氣,並在此過程中分泌黏液,把水中微小的沉積物顆粒膠結成石。供圖/CHRISTIAN JEGOU PUBLIPHOTO DIFFUSION

藍細菌在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中,還會分泌出一些黏液,把其他一些微生物粘連在一起,也會把海水中微小的礦物顆粒膠結起來,從而形成一種獨特的微生物沉積岩——疊層石。疊層石與珊瑚有些類似,不過珊瑚是珊瑚蟲建造的,而疊層石是以藍細菌爲代表的微生物羣構築的。

疊層石可以說是有生命的岩石。那些粘連在一起的微生物,如好氧異養菌、硫酸鹽還原菌、硫氧化菌以及發酵菌等,慢慢堆疊成厚一些的微生物墊。隨着微生物墊不斷髮展,生活在其中的菌類互相合作,一種菌的代謝產物爲另一種菌提供養料,形成了地球上第一個生態系統。

在疊層石上,每平方米大約生活着36億個微生物。它們一層一層緩慢地生長着,新的不斷覆蓋舊的,越長越大,數量也越來越多。在此後的20億年中,以藍細菌爲主的微生物們不斷釋放着氧氣,最終使地球大氣中的氧含量增加到21%,爲生命史的下一章也是更復雜的一章奠定了基礎。

▲在現代疊層石的彩色掃描電子顯微照片中,可以看出疊層石不是由單一細菌形成,而是由多種微生物協同共生形成的。供圖/EYE OF SCIENCE

疊層石紋理既是生長記錄,也有天文資訊

和樹木的年輪一樣,疊層石也有着自己的紋理。任意剖開一塊疊層石,就可以看到剖面上層層疊疊的紋理。而且這些紋理,每一層都是“長”出來的,是疊層石的生長記錄。

據科學家研究推測,疊層石上明暗相間的紋理和疊層石上藍細菌生長的趨光性有關。白天陽光充足,藍細菌對日照特別敏感,紛紛向光源方向直立生長,在生長過程中產生的黏液將周圍的礦物顆粒膠結起來,這樣就形成了疊層石中的亮紋層;夜晚光線弱,藍細菌便由直立轉爲密集匍匐分佈,並停止了堆積,這就形成了疊層石中的暗紋層。

▲水中的這幾塊疊層石,看上去非常普通,既沒有絢麗的色彩也沒有奇異的造型,疙疙瘩瘩的表面、暗淡無光的色澤甚至讓它們看上去頗爲醜陋,但它們中卻隱藏着地球生命起源的祕密。攝影/姜爽

這些明暗相間的紋理是藍細菌生長的記錄,也是晝夜和季節變化的資訊,研究這些紋理,我們可以推測以前的時間變化。科學家根據對疊層石的研究發現,在13億年前,地球一年約546—588天、約13—14個月,而且這些研究數據,與天文觀測計算出的結果相差無幾。

此外,專家透過對10億年前的疊層石的研究還發現,當時的地球黃赤交角約爲30°,比現在的23°27′明顯要大,也就是說,當時地球的傾斜角度更大。結合其他結論,科學家認爲由於月球逐漸遠離地球以及潮汐作用對能量的消耗,地球的自轉速度和月球繞地球的公轉速度都在不斷減慢,地球的黃赤交角因此不斷減小,越來越“正”了。

除了以上的作用,疊層石還可以“製造”鐵礦。今天在一些疊層石的表面能看到很多發紅的地方,那些都是因爲含有鐵元素的關係。在藍細菌繁盛的年代,海洋中存在過大量鐵元素,藍細菌透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鐵元素被氧化後沉積在海底。後來,又經過漫長的地質作用便形成了鐵礦。

▲疊層石在風化侵蝕下大多呈現出扁平的形狀,一些藻類附着在上面,爲它們塗上了一抹抹斑斕的色彩。攝影/Yann Arthus Bertrand

此前,人們從未想過還有活着的疊層石

疊層石的形成年代十分久遠。地質學家在澳大利亞、北美和南非三個不同大陸的11個地點均發現了疊層石的身影,其年齡在25億年以上。此外,在美國、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地寒武紀地層中也有發現。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疊層石化石是2016年,于格陵蘭島西南部伊蘇阿變質岩中發現的,約形成於37億年前。

年代久遠的疊層石是非常稀少的。據專家研究,在36億—28億年前(古太古代及中太古代),疊層石還是非常稀少的。到28億—25億年前(新太古代以後),疊層石的分佈範圍和種類漸漸豐富起來。到約12.5億年前,疊層石的繁盛達到了頂峯,這一時期的疊層石,在全球七大洲各地幾乎都曾被發現。之後,寒武紀迎來了生命大爆發,疊層石的數量開始急劇減少。

科學家們猜測,疊層石減少的原因可能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後,後生動物(除原生動物之外所有動物的總稱)捕食藍細菌,藍細菌的生存競爭增加,使其數量減少,疊層石隨之減少;另一種可能是,海洋環境的變化,如碳酸鹽濃度的降低也可能導致了疊層石建造的緩慢。

▲在巴哈馬小達比島的水中,疊層石正緩慢的生長着。供圖/《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2020年07期

值得驚喜的是,1956年,科學家們在澳大利亞的沙克灣哈默林池發現了活着的現代疊層石!此後,人們又在巴哈馬小達比島、新西蘭煎鍋湖、巴西lagoa Vermelha瀉湖、美國黃石公園等地相繼發現新的現代疊層石。

在哈默林池的疊層石被發現之前,人們從未想過還有活着的疊層石,而且這些疊層石還在繼續生長。在哈默林池,連綿成片的疊層石沿着海岸鋪陳開來,高矮不一,從幾釐米到幾米不等。據研究發現,這裏的疊層石,以每年0.4毫米的速度生長,有一部分年齡在1000—1250歲之間。

沙克灣的疊層石之所以能夠延續至今,要歸功於這片海域的特殊環境。沙克灣位於澳大利亞最西端,靠近熱帶,高溫帶來的高蒸發,再加上半封閉的海灣地形,使得這片海域的鹽度大大升高,以至於讓大多數的海洋微生物避之不及,於是這片海域成了以藍細菌爲主導的微生物羣的天堂。它們閒適地在此繁衍、生長,繼續吐出氧氣,繼續建造着疊層石。

▲澳大利亞哈默林池分佈着大面積活的疊層石,科學家們將這裏視爲研究現代疊層石的勝地。攝影/楊軒昊

在我國,想近距離觀察疊層石可以去這些地方

天津薊縣,疊層石的寶庫

大約19億到8億年前這段時期,今天的天津地區還被海水所覆蓋。此後的7億多年裏,海水在這裏來來去去,屢次進退。到了約1億年前,經歷“燕山運動”後,薊縣地區(現爲天津市薊州區)的地殼不斷隆起,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低山丘陵。億萬年過去了,天津海陸變遷和地質演化的痕跡在薊縣完整地保留了下來。

薊縣地層中完整地呈現了中上元古界時期的地層面貌,而且這裏的地層剖面中幾乎各個時期都有疊層石被發現,數量達數十種,年代爲距今14億至12億年前。這裏的疊層石非常壯觀,甚至整座山都是疊層石。在這些疊層石中,發現了至少有16個屬、28個種的微生物羣,其數量之多,打破了寒武紀之前缺少生命的猜測。

▲在天津,疊層石的美被民間藝人發掘出來,甚至還建造了以疊層石工藝爲主題的奇石館。攝影/張薄開

在薊縣,與其珍貴程度相反,這些紋理清晰、千姿百態的疊層石就那麼隨意地裸露在大地之上,有的爲錐形、有的呈柱狀、有的像一面石壁或一堵城牆,還有些形成了一個個球形的凸起。實在難以想象,這些石頭是微生物們歷經數億年之功,才塑造出來的。

由於疊層石產出豐富,天津薊縣被稱爲疊層石寶庫。在國內外博物館、地質院校裏看到的疊層石標本,多是來自天津薊縣。在天津自然博物館的大門口,矗立着一塊重達19.8噸的疊層石,距今約10.5億年,其產地就是薊縣。在薊縣,還建立了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園內儲存着大量的、極其珍貴的地質遺蹟和地質景觀,如果想進距離接觸疊層石,可以去園內尋找一下。

▲圖爲天津薊縣的疊層石,距今約13億—16億年。攝影/吳軍江

重慶酉陽,疊層石規模堪稱中國南方之最

在重慶酉陽後坪鄉和板溪鎮,於2016年10月和2017年2月分別發現了大面積的疊層石。據專家研究發現,酉陽的疊層石形成時間是在距今約5億年的寒武紀。這裏的疊層石分佈很廣,從北至南綿延上百公里,範圍達幾百平方千米,到處都可以看到疊層石的身影,還有一些形成了非常美麗的圖案,恰如石頭當中盛開的花朵,被譽爲“石花”。這些如石林般成片出現的疊層石,規模之大,堪稱中國南方之最。當地政府根據疊層石的分佈,還在酉陽板溪鎮打造了“疊石花谷”景區,供人們近距離觀賞這些5億年前形成的“石花”。

▲在重慶酉陽,疊層石的規模,是以成片的石林形式出現的,堪稱中國南方之最。供圖/重慶市地質災害防治工程

山西五臺山,“地球早期地質歷史博物館”

五臺山地處華北大陸的腹地,這裏的地層很齊全,完整儲存了上萬米厚的古元古代 (25—19億年前)滹沱羣沉積地層,完美記錄了這一階段地球的演變歷史,堪稱“地球早期地質歷史博物館”。2008年,地質專家李江海在五臺山考察時,發現了一塊有23億年曆史的疊層石,這塊疊層石直徑約450釐米,高度500釐米,球體形態精美完整,表面紋理清晰,是國內已知規模最大的疊層石。在五臺山的地層中疊層石相當豐富,而且在一些裸露的岩石上,也有大片鑲嵌在崖壁表面,如果想近距離觀察疊層石,可以去五臺山的山間尋找,相信會有很多收穫。

▲圖爲山西地質博物館中的疊層石標本,上面那些明暗相間的花紋,既是疊層石生長的記錄,也蘊含着地球自轉與公轉的資訊。供圖/山西地質博物館

北京西山,中國地質事業的搖籃

北京西山是對北京西部山區的統稱,屬太行山的餘脈,包括了北京門頭溝全境和房山、石景山、海淀、昌平等區的部分山地。這裏有着豐富的地質現象,可以說是中國地質事業的搖籃,從19世紀中期開始,地質學家們就開始了對北京西山的地質考察。在北京西山各地的地層中,幾乎都有疊層石的身影,如地處北京西山並與八達嶺長城、十三陵毗鄰,我國北方著名寒武紀地層剖面——南口剖面,其地層中有十分豐富的疊層石分佈。在北京,如果想找到疊層石,可以去門頭溝、永定河谷、昌平南口等地。

▲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白石山園區中的波狀疊層石。供圖/中國房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

參考資料

·姜爽.疊層石 既是最古老的化石 又是最活躍的生命[J].《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2020(07)

·上官千尋.津北有奇——10億年地層上的“萬卷史書”[J].《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2019(02)

·匡學文,張雲霞,孫博陽編著. 博物館裏的中國 破譯化石密碼[M]. 2015

·曹瑞驥,袁訓來.尋覓記錄在疊層石中的天文學資訊[J].飛碟探索.2018-11-15

·梅冥相,孟慶芬.現代疊層石的多樣化構成:認識古代疊層石形成的關鍵和視窗[J].古地理學報.2016-04-01

·溫志峯,鍾建華,李勇,郭澤清,高劍波.疊層石成因和形成條件的研究綜述[J].高校地質學報.2004-09-30

·餘裕.疊層石:大地的史書.重慶科技報.2020年04月30日

html/kjb/2020-04/30/10/content_259646.htm

- END -

版權聲明:本文圖文版權歸“國家全景地理”及《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所有,如需轉載,請與“國家全景地理”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