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始得西山宴遊記通假字始得西山宴遊記古今異義詞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42W

始得西山宴遊記通假字始得西山宴遊記古今異義詞

急需《始得西山宴遊記》中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殊句式急需啊!《始得西山宴遊記》中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殊句式:

通假字有戮人的戮,通戮;趣通趨古今義:頹然古義爲醉醺醺的樣子,今義爲精神萎靡;然後古義爲這樣以後,今譯爲連詞;於是古義爲從此.今譯爲連詞.這兩個我比較清楚僅爲參考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始得西山宴遊記通假字

《始得西山宴遊記》其中的通假字有僇和趣,古今異義的字和詞有未始、累積、然後、於是、更、披、就、向、志、是。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柳宗元,他的代表作有《江雪》、《夢歸賦》、《小石潭記》等。

作者簡介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世人稱他爲“河東先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韓柳”。柳宗元在文學方面的造詣非常高,代表作有《江雪》、《漁翁》、《小石潭記》等。

通假字

1、“僇”通“戮”,刑辱的意思。

2、“趣”通“趨”,往,赴。

古今異義

1、未始:古義表示從來沒有,今義表示沒開始。

2、累積:古義表示重疊、積壓,今義表示積累。

3、然後:古義表示這樣、以後,今義是連詞,表示接着某種動作。

4、於是:古義是從此,從這時的意思,今義是連詞,表示後事緊接着前一事。

5、更:古義是動詞,更換交替的意思,今義則表示更加。

6、披:古義代表撥開,今義表示覆蓋在肩背上。

7、就:古義代表接近,今義代表就是。

8、向:古義代表從前,今義代表朝。

9、志:古義代表記,今義代表志向、志氣。

10、是:古義是代詞,是這的意思,今義則是判斷動詞。

高中語文必修1始得西山宴遊記字詞知識點:高中語文必修四字詞

  高一語文學習大家要重視起來,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在學習高一語文的時候要注重對知識點的掌握,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高中語文必修1始得西山宴遊記字詞知識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語文始得西山宴遊記字詞知識點

  1、通假字

  (1)自餘爲僇人(同“戮”,刑辱)

  (2)夢亦同趣(同“趨”,往,赴)

  2、詞類活用

  (1)日與其徒上高山(名詞作狀語,每天)

  (2)窮回溪(形容詞作動詞,走盡,走遍)

  (3)臥而夢(名詞作動詞,做夢)

  (4)始指異之(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爲異)

  (5)窮山之高而止(形容詞用作動詞,走到盡頭;形容詞用作名詞,最高點、頂點)

  (6)箕踞而遨(名詞作狀語,像簸箕一樣)

  (7)縈青繞白(形容詞用作名詞,青山,白水)

  (8)故爲之文以志(名詞用作動詞,寫作文章)

  (9)自遠而至(形容詞用作名詞,遠處)

  3、古今異義

  (1)漫漫而遊(古義:沒有目的;今義:(時間、地方)長而無邊的樣子)

  (2)無遠不到(古義:無論;今義:沒有)

  (3)以爲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古義:凡是、這(個);今義:總括某個範圍內的一切)

  (4)然後知是山之特立(古義:這樣以後 ;今義:接着,表承接)

  (5)頹然就醉(古義:文中指身子傾倒、倒下的樣子;今義:形容破敗的樣子)

  (6)遊於是乎始(古義:從此;今義:連詞,表示後一事緊接前一事,後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4、一詞多義

  窮

  (1)窮回溪(動詞,尋求到盡頭,引申爲走遍)

  (2)窮山之高而止(動詞,尋求到盡頭)

  (3)而不知其所窮(形容詞,竭,盡,引申爲盡頭)

  夢

  (1)臥而夢(動詞,做夢)

  (2)夢亦同趣(名詞,夢境,夢中)

  始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詞,曾經)

  (2)始指異之(副詞,才)

  (3)遊於是乎始(動詞,開始)

  而

  (1)施施而行,漫漫而遊(連詞,表修飾)

  (2)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連詞,表承接)

  (3)臥而夢(連詞,表承接)

  (4)覺而起,起而歸(連詞,表承接)

  (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連詞,錶轉折)

  (6)窮山之高而止(連詞,表條件,才)

  (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連詞,表修飾)

  (8)而莫得其涯(連詞,錶轉折)

  (9)而不知其所窮(連詞,錶轉折)

  (10)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連詞,錶轉折)

  之

  (1)以爲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助詞,的)

  (2)始指異之(代詞,它,指西山)

  (3)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詞,的)

  (4)然後知是山之特立(助詞,的)

  (5)不知日之入(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性)

  (6)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性)

  (7)故爲之文以志(代詞,它,指遊西山這件事)

  爲

  (1)自餘爲僇人(動詞,成爲)

  (2)不與培塿爲類(動詞,成爲)

  (3)故爲之文以志(介詞,爲了)

  5.字詞解釋

  (1)施施(yíyí)緩慢行走的樣子

  (2)徒:隨從

  (3)回溪:迂迴曲折的溪澗

  (4)極:至

  (5)斫(zhuó)榛莽:砍伐叢生的草木

  (6)茅茷:茅草之類

  (7)攢蹙:聚集收縮

  高中語文始得西山宴遊記句型句子知識點

  一、文言句式

  省略句

  (1)居(於)是州(省略介詞“於”)

  (2)(我)因坐法華西亭(省略主語“我”)

  (3)始指(之)異之(省略賓語“之”,指代西山)

  (4)(我)引觴滿酌(省略主語“我”)

  (5)故爲之文以志(之)(省略賓語“之”,代指宴遊西山這件事)

  判斷句

  是歲元和四年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定語後置句

  以爲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

  二、重點語句翻譯

  (1)有所極,夢亦同趣。

  譯文:心中想到哪裏,夢也做到哪裏。

  (2)以爲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譯文:認爲凡是這個州有奇異姿態的山水,都爲我所擁有、欣賞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異獨特。

  (3)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

  譯文:千里內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種種景物聚集、縮攏在一塊,沒有能夠逃離、隱藏在視線之外的。

  (4)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譯文:心神無窮無盡地與天地間的大氣融合,沒有誰知道他們的邊界;情懷無邊無際,與大自然遊玩,不知道他們的盡頭。

  (5)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譯文:心神凝住了,形體消散了,與萬物暗暗地融合爲一體。

 

大學語文《始得西山宴遊記》中的點題詞語是哪些?分別說明他們的作用?

一、通假字

1.自餘爲僇人(通“戮”刑戮的意思) 2.夢亦同趣(通“趨”往,趨)

二、詞類活用

1.日與其徒上高山(名作狀)(每天)(名作動)(登上) 2.窮回溪(形作動)(窮盡)

3.無遠不到(形作名)(遠處) 4.臥而夢(名作動)(做夢)5.始指異之(形容詞意動)(以……爲奇異)

6.窮山之高而止(形作動)(窮盡)(形作名)(高處)

7.箕踞而遨(名作狀)(像畚箕一樣) 8.縈青繞白(形作名)(青天)(白雲)

9.外與天際(名作動)(交會) 10.四望如一(數作狀)(向四處)

11.而不知其所窮(形作動)(窮盡) 12.自遠而至(形作名)(遠處)

三、古今異義

1.居是州古(代詞,這)今(判斷動詞) 2.其隙也 古(指公務之暇)今(空隙)

3.漫漫而遊 古(沒有目的)今((時間、地方)長而無邊的樣子)

4.日與其徒上高山古(隨從)今(徒弟) 5.無遠不到 古(無論)今(沒有)

6.到則披早而坐 古(分開)今(覆蓋或搭在肩上)

7.以爲凡是州治山水有異態者 古(因此認爲)今(認爲)古(凡:所有,總共,是:代詞,這)今(總括某個範圍內的一切)

8.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古(未嘗,從來沒有)今(沒開始)

9.則凡數州之土壤 古(土地)今(土的名稱)

10.攢蹙累積 古(重疊,積壓)今(積累)

11.頹然就醉 古(接近)(就是,只)

12.然後知是山之特立 古(這樣,以後)今(連詞,表示接着)

13.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 古(先前)今(方向)

14.遊於是乎始 古(從此)今(表示後一事緊接着前一事)

15.故爲之文以志 古(寫)今(志氣,志向)追答所以柳宗元散文《始得西山宴遊記》的題眼是“始得”二字,表達了第一次尋訪到永州山水之美的意思,非常鄭重地標明瞭遊覽西山以前的和這次遊覽西山的分界.

始得西山宴遊記單字解釋,重點字詞翻譯

一、單字解釋:

1、恆:常常。

2、其:如果,連詞。

3、窮:走到盡頭。

4、隟:指空閒時間。

5、日:每日,時間名詞作狀語。

6、覺:睡醒。

7、緣:沿着。

8、遨:遊賞。

二、字詞翻譯:

1、僇人:同“戮人”,受過刑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爲永州司馬,故自稱僇人。僇,通“戮”,恥辱。

2、惴慄:恐懼不安。惴,恐懼。慄,發抖。此意爲害怕政敵落井下石。

3、施施而行:慢慢地行走。施施,慢步緩行的樣子。

4、漫漫而遊:無拘無束地遊。漫漫,不受拘束的樣子。

5、其徒:那些同伴。徒,同一類的人,指愛好遊覽的人。

6、回溪:曲折溪流。

7、幽泉:深僻的泉水。

8、無遠不到:沒有一處僻遠的地方不曾到過。

9、披草:分開草。披,用手分開。

10、傾壺:倒盡壺裏的酒。傾,倒出來。

11、更相:互相。

12、意有所極,夢亦同趣:心裏有嚮往的好境界,夢裏也就有相同的樂趣。所極,所向往的境界。極,至,嚮往。

擴展資料

文章簡介:

《始得西山宴遊記》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爲《永州八記》的第一篇。此文記敘了作者發現和宴遊西山的經過,描寫了西山的怪特,抒發了對懷才不遇憤懣和現實醜惡的無奈之情。

寫作背景:

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新運動,於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貶到永州擔任司馬。到永州後,其母病故,王叔文被處死,他自己也不斷受到統治者的誹謗和攻擊,心情壓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險,許多地方還鮮爲人知。

柳宗元在這漫長的戴罪期間,便到處遊覽,搜奇探勝,藉以開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記》就是這種心態之下的遊歷結晶,這篇文章寫於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

文章賞析:

寫始遊西山時的心情及對西山景色總的評價:怪特。作者自稱爲“僇人”,即有罪之人。用“恆惴僳”(常常驚恐不安)三字概括自己被貶後的心情。這三個字既是作者當時心境的真實寫照,又同下文遊西山時陶醉一於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個開頭,包含了許許多多長久積壓在內心的悲憤心情,當然其中就有一種無聲的。自己是這樣一種罪人的特殊身份,柳氏自被貶永州,時時感到屈辱、壓抑,上失敗,才華得不到施展,平生的抱負無法實現,於鬱悶痛苦之中,處在這樣一種特殊的處境裏,懷有這樣的心情,因此當他遊山玩水的時候,那種感受自然同那些風流閒雅的士大夫很不相同。

他是要在遊覽中,排解內心的憂憤,在遊覽中忘卻現實處境,想在精神上尋找某種寄託。因此,這個開頭也是他遊山玩水的緣由。首先寫行動,在“行”“遊”兩個動詞前面,作者故意用了“施施”“慢慢”兩個重疊的形容詞。“施施”“慢慢”,是漫步走着的樣子,漫不經心的外在動作。透過外在動作的描寫,實際上表現了作者在遊覽的時候,一種寂寞、愁悶的、無可無不可的精神狀態。“

日與其徒······無遠不到”寫始遊西山前之所見,“到則披草而坐······起而歸”寫當時之所爲和所感。“意有所極,夢亦同趣”—意想中所到的境界,做夢也走到這種境界,這句話透露了作者表面上似乎沉醉於山林美酒之中,實際上內心深處的鬱悶並未得到排解。哲時得不到施展的抱負仍然是夢寐以求,他希圖借遊樂飲酒以求忘優的目的沒有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