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囚綠記運用的寫作方法|囚綠記怎麼寫的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8.15K
1.囚綠記運用的寫作方法

《囚綠記》運用最多的就是象徵的手法,象徵手法可以透過描寫某種具體事物來進行暗示、喻旨另一種事物。

囚綠記怎麼寫的 囚綠記運用的寫作方法

借物抒情是象徵手法的一個方面,作者寫《囚綠記》賦予綠以象徵意義,它是生命、希望、慰安、快樂的象徵,是真正自然的顏色。

作者讚美常春藤“永不屈服於黑暗”的精神,藉以歌頌中華兒女忠貞不渝的民族氣節,表達自己對民族光明前景的祝福和信念、對光明的嚮往之情!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1937年11月上海淪陷後,一部分文藝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環境,在日本侵略勢力的四面包圍中,堅持抗日文學活動,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變,日軍入侵租界爲止,歷時四年零一個月,稱之爲“孤島文學”。

《囚綠記》寫於1938年,也即這一時間段,作者當時正在淪爲孤島的上海,看着“祖國蒙受極大恥辱”。由此他懷念起一年前,也即邀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暫住北京之時,作者生活在陰暗潮溼的房間裏,窗外的一樹常春藤。

作者當時懷着“過於抑鬱的心情”,對富有生命力,充滿生機的綠色常春藤無比眷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囚綠記

2.借鑑寫《囚綠記》寫法寫一篇景的600作文,急

走進秋天 立秋已過,天氣卻依然炎熱。

一場秋雨從從容容、淋淋漓漓地在天地間飄灑了一天一夜。第二日清晨,便有溼潤清涼的風兒迎面撲來。

那清涼,透過面板,直抵人的肺腑,沁入人的每一個細胞。 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

秋的氣息,在雨後的某一個瞬間,伴着一些淡淡的思緒,嫋嫋地升起來了。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在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的時節,我們可以隨口吟出許多這樣空靈悽美的關於秋的句子。

中國的文人,似乎都有秋的情節。也許是秋的意境,正應和了古代文人才子們的落魄心情。

那些在無邊愁緒中昇華出來的詩句,穿過了歷史的文化長廊,象一顆顆璀璨的星星,在浩瀚的文學星海里,閃着迷人的光華。 然而,我卻喜歡秋天。

秋,多麼素雅嫺靜,又多麼斑斕多姿,象一個散發着成熟的魅力又極有內蘊的女子。偶爾一擡頭,潔白松軟的雲,用一種了悟後的姿態,正悠閒地、漫漫地飄遊,就在我們頭頂的上方,彷彿伸手可及;天空是湛藍湛藍的,異樣的空曠和高遠。

展眼望去,滿山的果園裏萬紫千紅,遍野的青紗帳蒼鬱青翠,再點綴上清晨濃豔的朝霞,傍晚燃燒的彩雲,天地間的一切都彷彿被丹青高手用濃濃的油彩重重地渲染過了。這哪裏是人間的景色,分明是揮毫潑墨出來的一幅油畫。

隔三差五地,就有綿綿秋雨飄落下來,象哪個傷心的女人在傾訴,淅淅瀝瀝、纏纏綿綿地,不由地讓人生出幽幽的情懷。雨過後,天上灰黑色的雲在不停地遊動、翻滾,如洶涌的雲海,漸漸地就閃出了灰藍的天空。

太陽出來了,給翻卷的雲海鍍上了一層金黃,五彩的雲在天幕上盡情舒展、隨意變換着各種姿態,鋪展出一幅幅斑斕的畫卷。遠遠近近的蟬鳴聲、蛙叫聲,此起彼伏,在雨後的黃昏裏,奏響了大自然的天籟之音。

此時,我們不得不驚訝於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感嘆於這個絢爛多姿的季節。 秋天的田野最迷人。

清晨,秋日的朝陽宛如一個端莊嫺靜的新娘,清新、嬌媚地準時出現在東方的天幕上;一望無際的青紗帳,正在輕紗般的晨霧籠罩下醒來。似乎就在一瞬間,潔白的輕紗被揭開了,晶瑩的露珠遺落下來,一串串滾落在草叢中。

莊稼都已經成熟,玉米威風凜凜的站在廣闊的田野裏,風過處,發出一聲聲自豪的譁笑;無邊無際的棉田裏,一朵朵潔白的棉花,迎着秋陽張開了笑臉,象極了母親刻滿了粗糙皺紋的臉上那盈盈的笑容。這時地裏的農民是忙碌的,臉上掛着滿足的笑,路上相遇彼此大聲的打着招呼,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也許惟有世代以耕種爲生的農民,他們的秋天纔是豐盈而樸實的,是收穫着喜悅的,是滿載而歸的。因爲他們有過一春的耕耘和一夏的勞作,有過整整兩季的等待啊。

走進秋天,纔會發現這是個即寧靜又善變,讓人哲思的季節。收穫着並凋零着,成熟着也結束着。

眼看着青翠了一夏的綠葉,在慢慢地變黃、變輕,風一吹就飄落了,宛如一聲聲輕輕的嘆息;曾經在黑暗中經過了一千多個日夜的煎熬,用畢生的精力謳歌生命的蟬,在世不過百日,也在吐出最後一個清脆的音符後,悄然跌落枝頭。所有的輝煌都將過去,繁華正在逐漸落盡,我們看見一個季節正徐徐落下帷幕。

就連夜裏蛐蛐的叫聲,也於急促中透着悲涼,彷彿知道自己已經來日不多。 秋天, 畢竟是一歲將盡、萬物凋零的季節。

也難怪歷史上會有那麼多詩人悲秋,傷秋,憫秋,淺吟低唱着秋的悲涼。 然而,春去秋來,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世界上是沒有什麼力量可以改變的。

自古至今,政治風雲的變化,也似這四季輪迴,翻手爲雲,覆手爲雨,昨日還繁華似錦,今天已經是落木蕭蕭了。那一代代落魄的文人才子只有舉杯望月,把酒臨風,將滿腔的落寞付與秋風,空留下落葉般的詩句供後人賞玩。

惟有大自然緘默不語,卻藉助於他所創造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演變着大自然千古不變的規律,展示着他的慈憫與寬厚,讓世間萬物得以延續,生生不息。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我們一生可以經歷幾十個春秋,可以在一次次的春去秋來時感懷、體悟生命的榮衰,也會在一年又一年的春去秋來中青絲變白髮。也許惟有來到人生的秋天,纔開始學會咀嚼生活中的滋味。

這時會因懂得了生命的珍貴而學會珍惜,讓生命在思索中沉澱,昇華。 因而,每當我走進秋天的懷抱,我都讓自己的思緒化爲一片流雲,隨意翻卷,或是一片落葉,去尋找我生命的歸宿。

因爲我也是大自然的一個流浪的孩子。 ============================================================================================================== 如果說春天就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中所說的那樣,是新生的嬰兒,那麼我想夏天該是朝氣蓬勃的青少年,秋天便是穩重的中年人,而冬天就是慈祥的老人。

我認爲,在四季中最有特色的莫過於秋天。秋天沒有冬天千里冰封的奇妙景象,也沒有春天的柳浪聞鶯,夏的清風鳴蟬。

但秋天有她的秋高氣爽,丹桂飄香。 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站在田地邊,放眼望去,一幅生動的“秋日豐收圖”將會映入你的眼簾:田地裏,高粱漲紅了臉,稻穀壓彎了腰;田地邊,果樹直的果子都已成熟只等農民伯伯去採摘;樹下,農民伯伯放下。

3.仿照《囚綠記》的描寫方法,寫一篇描寫植物的小短文

在我家的陽臺上,有一盆很不顯眼的仙人掌。

仙人掌的身體像是一塊翡翠,又像一隻可愛的小刺蝟。它全身佈滿了一根根像鋼針一樣的刺,你可別小看這些刺,這可是它用來自衛還擊的武器呢!我被它刺過,媽媽也被它刺過,疼極了。媽媽曾多次要把它扔掉,可我不肯,因爲我對它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我愛那盆仙人掌。

春天到了,萬物甦醒,在仙人掌“媽媽”的身上鑽出了一個小仙人掌,小仙人掌顯得那麼弱小,那麼脆嫩,好像一陣風就能把它吹走似的。而它的“媽媽”生怕自己的孩子受到初春寒風的“欺侮”,總是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寒風,可小仙人掌卻總是往上鑽,終於,在春雷爺爺的鼓勵下,在春雨姐姐的幫助下,小仙人掌克服了重重困難,長大了。

春末夏初,仙人掌身上長出了花苞,說來也奇怪,仙人掌開花很有“次序”,總是兩朵一起開,像一對孿生姐妹,又像小姑娘頭上扎着的蝴蝶結。仙人掌的花開得潔白芬芳,像一位美麗的仙女穿着潔白的連衣裙,一邊在翡翠舞臺上跳着婀娜多姿的舞蹈,一邊從連衣裙上,散發出令人陶醉的芳香。

秋天,豐收的季節,仙人掌長大了,它的用處可多啦!可以切成一片片泡成清涼可口的茶,爲你解渴。還可以食用,它的營養可豐富啦,可以做盆景……真是說不完,但最令人吃驚的是它竟然能熬成藥水來治玻

人們愛富麗堂皇的牡丹、芍藥,愛千姿百態的秋菊,愛十里飄香的桂花……我卻獨愛貌不驚人的仙人掌,不僅僅因爲它的外表,更因爲它的品質。

4.作者是在哪兒寫的 囚綠記

文章疏導

本文講述了作者與常春藤綠枝條的一段“交往”經歷,描繪了綠枝條的生命狀態和“性格特點”,也寫出了作者的生存狀況和真摯心願,含蓄地揭示了華北地區人民面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苦難命運,象徵着作者和廣大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

“綠”是全文描寫的客觀對象,作者圍繞“綠”展開思路,鋪設線索。文章思路大致可以分爲五個階段,即“擇綠”“近綠”“囚綠”“釋綠”和“懷綠”。

1擇綠(1~4段)。從窗戶寫起,交代綠的由來,其實是在綠枝條出現之前交代一下背景。這背景是很寒傖的,但有了綠枝條,就頓然有了生氣和活力。第4段反覆三次提及“綠影”,儘管只是寥寥幾筆,但富有詩意。綠在此時還只是“影”。另外,一些表達情感態度的詞語,如“喜悅而滿足”“歡喜”“喜悅”等,也給綠帶上了情緒色彩,物我之間初相映照。

2.近綠(5~7段)。開始對綠枝條直接描寫。“觀”者行爲有:“我移徙小臺子到圓窗下,讓我面朝牆壁和小窗”“我望着這小圓洞,綠葉和我對語”“我天天望着視窗常春藤的生長”等。“被觀者”情狀有:伸須、攀緣、舒葉、凋謝。“觀者”心態有:“懷念”“快活”“留戀”“歡喜”“急不暇擇”“視同至寶”“面壁成歡”等。這一部分是以寫心理活動爲主,所謂“觀”的對象和“觀”的行爲倒成爲其次,成爲抒情的依託。

3.囚綠(8~12段)。這五段是文章的主體,與文章標題呼應,寫出了綠枝條生命變化的五個階段。第8段寫作者引綠入室。敘述描寫不多,以抒情爲主。“兩枝漿液豐富的柔條”措詞甚好,很形象,富有質感。第9段寫發現“生的歡喜”。外加一個聯想,從前鄉下的事情,行文生出必要的“歧路”,跌宕生姿。第10段寫綠條執意向外。觀景甚細。第11段寫綠條漸瘦漸弱。描寫綠枝條衰敗過程。第12段寫計算綠囚出“牢”的日子。囚綠至此結束,情感回到原來的喜綠狀態。

4.釋綠(13段)。“盧溝橋事件發生了”是文章背景,既是作者活動的背景,也是綠枝生存的背景。對綠枝條的關心和照看突然暫停,變成求生的謀劃。最後“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綠枝條獲得新生。

5.懷綠(14段)。一年後仍舊懷念“圓窗和綠友”,設想再度見面時的情景。

五個階段寫實景伴隨着寫心理、寫情感。開始囚綠時歡喜,發現綠枝條抗爭後執意囚之,既憐愛又惱怒,但最終打算釋放。

本文寫法上的特點:第一,物我互觀,盡顯性靈。作者隻身獨處,選擇了與綠枝條對話、溝通心靈的方式排遣寂寞,所處一室雖小,而精神天地甚寬;景物本無性靈,進入作者有情的視野,便活了起來,成爲“我”的朋友。景物被賦予性靈,文章即生華彩。第二,敘事有波瀾。如果只寫作者與綠枝條的“心靈絮語”而無甚變化,則流於平淡。奇妙的是文章寫出了作者心情的起伏和綠枝條的命運變化,作者始而欣喜,繼而魔念生長,囚禁綠枝條,最後放生。由尋綠、觀綠、囚綠、放綠到懷綠,五個階段較爲分明,其間波瀾起伏。第三,含蓄蘊藉,深沉厚重。作者與綠枝條的命運有某些相似之處,同處一室,同被囚禁,體驗到生的歡欣、生的艱辛;時值日寇入侵,華北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作者是富有正義感的青年作家,國難當頭,不能不憤怒、憂煩,不能不生出堅貞不屈的浩然正氣,這也應該是作者寫作本文的直接原因,但這種心緒表現得非常隱蔽,文章之“巧”由此而來。

5.仿造陸蠡的囚綠記寫一篇作文600字

陸蠡的《囚綠記》爲人們所稱道,是因爲它不僅在思想上,而且在藝術上也閃爍着自己特有的光彩。

新奇精巧的結構。文章的開篇不是採用破題法,而是從“去年夏間的事”,娓娓道來,逐層展開。

先寫“我”何以一下子就選定着簡陋、炎熱的房間,接着補敘理由:能見到一片綠影。進而寫“我留戀於這片綠色”。

其間穿插“我”對在鄉間草屋牀下的嫩綠被友人剪除的惋惜。至此,作者才借寫“綠友”點出“文眼”:它是個“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囚人”。

於是決定開釋這位綠友。最後以懷念這圓窗和綠友爲結。

全文詳略得當(如詳寫“囚綠”,略寫“懷綠” ),虛實相生( 如把裝飾“實”的房間的綠來修飾“虛”的心情),富有變化,平中見奇,出奇制勝。

6.寫一篇關於《囚綠記》的文章

驀然,我又想起了你。不知道今日的你,是否柔嫩依舊,蒼翠依舊,固執依舊?你的色彩,曾經我苦苦追尋的綠意,我視同至寶;你的姿容,曾經裝飾過我抑鬱的心情,我至今感恩;你的偏執,曾經愛恨交織的情結,我依然緬懷。而今,情緣錯落,無法再見時只有想念,只是我心中始終相信:我們不會忘記曾選擇過的方向,我們仍會堅持着自己的堅持,我們依然熱愛光明,熱愛自由。我知道下一縷陽光到來的時候,你一定還會守護着我門的圓窗,堅定如初。你一定還會堅守着腳下的土地,凱歌依舊,因爲我們一直都很固執。

五、精簡小結,加深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