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茶聖陸羽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5.05K

茶聖陸羽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茶聖陸羽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做到身心清明,注重自身修養和品質,尊重自然規律,珍視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不斷追求和學習新知識,才能成爲真正的聖人,並且創造出真正有益於人類的事物。同時,也教導我們要保持謙遜、堅韌和奉獻精神,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中不斷努力,追求卓越。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陸羽的茶道思想

  陸羽茶道,是陸羽人生的寫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修身養性觀念的集中體現,是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的寶貴精神財富。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陸羽的茶道思想,一起來看看。

  陸羽的茶道思想

  陸羽(733—804年)字鴻漸,唐代復州竟陵人,《唐詩紀事》中記載:“太子文學陸鴻漸,名羽,其先不知何許人。”正是這位“其先不知何許人”的棄嬰,懷着執着的追求,透過不懈的奮鬥,寫出了世界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開創了中國茶道。陸羽還率先垂範,身體力行中國茶道“精行儉德”的人文追求,被後人尊爲茶聖。如今陸羽辭世一千兩百多年了,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他的詩詞中領略到茶聖的高潔情懷,並且感悟出“茶道即人道”的深刻哲理。

  陸羽生活在安祿山、史思明作亂的時代。面對祖國山河破碎,人民流離失所,陸羽悲憤地寫出了《四悲詩》,他“行哭涕泗”,表現出了憂國憂民的情懷。詩云:

  欲悲天失綱,胡塵蔽上蒼;

  欲悲地失常,烽煙縱虎狼;

  欲悲民失所,被驅若犬羊;

  悲盈五湖山失色,夢魂和淚繞西江。

  對於養育他長大的智積禪師,陸羽終懷感恩之心,當他得知智積禪師圓寂的消息後失聲痛哭,寫下了傳誦千古的《六羨歌》。詩云: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者,不羨暮登臺;

  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這首詩既表明了陸羽對茶道的執着追求,又表達了他對恩師的深切懷念。

  陸羽的《茶經》付梓後名滿朝野,皇帝封他爲“太子文學”,他婉辭聖命,又封他爲“太常寺太祝”,他又拒不上任。他用一首《戲作》充分表達了自己視榮華富貴如浮雲的清高。他寫道:

  乞我白萬金,封我異姓王;

  不如獨悟時,大笑任輕狂。

  陸羽不僅是茶聖,而且是情聖。當他的紅顏知己李季蘭淪落風塵並且姿容早衰,體弱多病時,陸羽仍然對她一往情深,經常起早貪黑去噓寒問暖。對此,李季蘭寫有《湖上臥病喜陸鴻漸至》做了詳細記載:“昔去繁霜月,今來苦霧時,相逢仍臥病,欲語淚先垂。強勸陶家酒,還吟謝客詩。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李季蘭去世後,陸羽寫了一首聲情並茂的《會稽東小山》紀念她: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斷綠林西;

  昔人已逐東流水,空見年年江草齊。

  對於友情,陸羽更是我們的榜樣,據唐載:“天下賢士大夫,半與之遊。”即當時全國有一半的賢達士子都和陸羽交朋友。其中陸羽與著名詩僧皎然和尚“生相知,死相隨”結爲緇素忘年交,更是傳頌千古的美談。陸羽終身視皎然爲良師益友,皎然圓寂後,陸羽寫了一首詩追憶他們的友情:

  萬木蕭疏春節深,野照浸寒瑟瑟身;

  杼山已作冬令意,風雨誰登三癸亭;

  禪隱初從皎然僧,齋堂時溢助茶馨;

  十載別離成永訣,歸來黃葉蔽師墳。

  公元804年陸羽去世後,朋友們按照他的遺願把他埋葬在皎然的墓塔附近。一代茶聖入土爲安了,但是陸羽的《茶經》和詩詞永遠流傳在人間,在如今紅塵滾滾的社會中,我們讀一讀陸羽的詩,不僅有利於瞭解茶聖的情懷和茶道的精神,而且可以瞭解怎樣才能成爲一個真正的茶人。

  陸羽的茶道理念

  《茶經》對陸羽茶道施行的方法、標準作了詳備細緻的闡述,同時,也爲茶道提供了

  有關人生修養、思想方法、道德觀念等方面的豐富內涵。對此,我們稱之爲陸羽茶道的精蘊,可用五個字概括,即"清"、"和"、"儉"、"怡"、"健"。

  一爲"清"。清心養神是爲神清。《茶經》有云:"至若救渴,飲之以漿;蠲憂忿,飲之以酒;蕩昏寐,飲之以茶。"昏寐者,渾渾噩噩、混混沌沌之謂也。是一種精神上的麻痹、木訥、滯澀。飲茶可使人心清、神朗,可致人脫俗。行茶道,尚茶禮,是一種精神上的修持,境界的超拔。

  二爲"和"。和氣安性是爲氣和。《茶經》雲:"夫珍鮮馥烈者,其碗數三。次之者,碗數五。若座客數至五,行三碗……。這是客來敬茶的典型場面,且以茶禮恭敬奉之。體現的是一種心平氣和、和睦安寧的氣氛。故茶道之和,實乃人際的融通,意態的謙和。

  三爲"儉"。儉德精行是爲德儉。《茶經》雲:"茶之爲用,味至寒,爲飲最益。精行儉德之人,若熱渴……,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精行儉德,指人的行爲精謹儉樸,道德高尚純正。以茶道待客、會友、處世,即是以儉樸之身待人,亦以儉樸之意律己。追求的是慾念的淡泊,體現的是真善的崇尚。

  四爲"怡"。怡情勵志是爲情怡。陸羽茶道中有鑑茗、辨器、識水等規制。在所有的識、辨過程中,最先發生反映的是人體各感官對美好物事的體驗。如視覺所及,有茶具之精美別緻狀;有爐火之烈烈跳躍狀;有沸水之騰波鼓浪狀;有茶湯之碧綠琥珀狀等不一而足。身臨其境,品嚐佳茗,情緒大悅。實爲情緒的調節,志趣的雅求。

  五爲"健"。健體益壽是爲體健。《茶經》雲:"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又於風爐之一足鑄曰:"體均五行去百疾"。醍醐、甘露之效,乃舒人心腦百節之至善者。而百疾可去,則體健何憂。是以飲茶得體健,實乃使精神獲得良好載體,是人生康泰的理想歸附。

  從五字精蘊可看出,陸羽茶道,是陸羽人生的寫照,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修身養性觀念的集中體現,是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的寶貴精神財富。

 

從“茶聖”陸羽身上,你學到了什麼?

陸羽一生鄙夷權貴,不重財富,酷愛自然,堅持正義。《全唐詩》載有陸羽的一首歌,正體現了他的品質:

不羨黃金罍,

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   

不羨暮入臺;   

千羨萬羨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來。

——《全唐詩第308卷007首〖歌〗》

我想這應該是現代人最欠缺的了

透過《陸羽棄佛從文》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一個人知識的多寡,關鍵在於勤的程度如何。懶惰者,永遠不會在事業上有所建樹,永遠不會使自己聰明。唯有勤奮者,才能在無限的知識海洋裏獵取到真智實才,開拓知識領域,使自己聰明。高爾基說:“天才出於勤奮。”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艱苦的勞動中贏得事業上的巨大成就。

陸羽的《茶經》涉及到哪些內容?書中蘊含着哪些人生哲理?

人的一切都和哲學思想相關,茶中有哲學思想,酒裏有哲學,乃至現磨咖啡中也許也會出現,大部分只需在世界上便逃不動哲學思想,僅僅大家不知自身再堅持不懈的或者認可的便是哲學思想而已,這一併不是他人播放就可以的,如同茶一樣,不一樣的茶不一樣的味兒,不一樣的人,能從這當中體驗到不一樣的哲學思想,這也是屬於自己的,也是一中本人人生境界。茶道以茶爲媒的生活禮儀,是修身養性之道,烹茶以養德,煮茗以清心,品茶以修身。

此書廣爲人知盛廣,除了不一樣階段的紙質書籍,也是有日譯版和英譯本遠赴重洋。它的誕生極大地促進了唐朝之後的茶生產加工和茶藝知識的散佈,是性的茶學專業作品。它集茶的成長髮育、生產加工的歷史、流源、現狀和關鍵技術於一體,再加上對飲茶技藝、茶道基本概念的綜合性論述,對於大夥兒下面仍然有着很大的傷害。

推動茶藝知識快速推廣的愈來愈多的是自上而下的正確對待,茶經很多的著述茶的由來,成長髮育生態環境,做法,採焙,品銘,收藏圖片,風景名勝出產地。茶經裏運用到了哲學理論的一些辯證的思維邏輯,例如:“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泥灰岩。”“綠水青山上,河流中,河水下”。

道教“天人合一”的哲學理論對茶文化的影響還體現在:茶文化人接納了老莊思想,在品茗 的並且以茶的清貧、淡泊、虛吸百藹、氣吞潤街的品行自勉、自勵,不計入一己之失,而以尋找當然 和人的和睦相配爲總體目標。在歷史上,很多文人墨客如歐陽修、蘇東坡、陸游等人的品茗就已超過了 “天人合一”的極光輝的人生境界。

讀了茶聖陸羽的讀後感

《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爲“茶葉百科全書”,由中國茶道的奠基人陸羽所著。此書是一部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是一部劃時代的茶學專著。

茶的清香世界

閱讀了唐代陸羽所著《茶經》後,對茶道、茶藝、茶的起源、採摘茶的產地、茶的分類等等有了一定的認識,中國是茶葉的故鄉,茶文化源遠流長,幾千年飲茶品茗一直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國是茶的祖國,中華民族是發現、栽培茶樹,加工、利用茶葉最早的國家。悠久的產茶歷史,遼闊的茶區,優越的自然條件,精湛的採製技術,形成了源遠流長、琳琅滿目、千姿百態的中國名茶。中國所以能形成四千餘年的茶文化歷史,是因爲茶具有自然的、誘人的、獨特的色香味形和茶對人體特有的功效。

中國茶文化核心是茶道,茶道是透過品茶活動(沏茶、賞茶、飲茶)表現一定禮節、人品、美學觀點、精神、意境的一種品茶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透過茶藝表現精神,主要講究五境(即茶葉、茶湯、火候、環境)的和諧,並要遵循一定的法規。

茶藝即飲茶藝術,是品茗的方法和意境。茶藝始於唐代,主要包括備器、擇水、取火、侯湯、習茶的技藝以及品茗環境,儀容儀態,奉茶禮節等,茶藝包括了茶、水、器、火、人、境六大要數,也可以說茶藝是茶人在一定環境中選茶、備器、選水、取火、煮茶、品飲的藝術活動。中華茶藝的精神特點分爲四個方面:態度、健康、性情、交流。

陸羽與《茶經》的思想感情

《茶經》成書的出發點與其中“精行儉德”等命題的深刻性可與當代的以人爲本與人性化等相聯繫 ,以及其傳承的歷史意義。 .《茶經》的思想核心——“精行儉德”

陸羽的文學成就,人們自然可作見仁見智的認識,但相比於《茶經》的文學華彩②他曾以“詞藝卓異”而聞名 ,其結構的合理完整與思想的深刻性更爲突出。《茶經》從茶的生物起源、性狀功效到器具製造,直至歷史上文獻的彙集與其相關精神文化的結晶而成的“茶之事”,體系清楚、內容完整而重點突出。也因爲如此,它成爲歷史上茶學與茶文化的經典。這裏,我們重點對其核心思想進行以點帶面的分析與闡述。

“精行儉德”是《茶經》一書的思想核心,爲後人尊爲茶道精神或精髓。“精行儉德”,是針對茶事與行茶事之人的;把它折分開來理解,“精行”是以茶事爲對象,儉德,雖爲茶的自然品性,更多的是指行茶事人,連在一起可理解爲茶人要依茶品茶性,讓茶的內涵與品質儘可能地發揮,予人以積極影響,給社會增添和諧。

1.精,精華,精細也;行,品行,行爲,行事。精行,可理解爲以精行慎對茶品茶事。陸羽在烹茶時反覆強調、追求“精”,以發揮大自然的至真盡美,達到至美的善舉。好的質材茶或茶具等 ,只有“精行”,纔有盡物之性,不負大自然的孕育和恩賜。從茶之源到茶之飲,是否都要歷經“精行”﹖回答是肯定的。陸羽在《茶經》中反覆強調“精”,是與“育華”有過程與結果的關係。他對茶事中的茶器也頗講究,連盛放茶渣的滓方、潔器用的茶巾,在製作材料和規格上都有明確、細緻的規定。在“五之煮”中說,“第一者爲雋永”、“至美者曰雋永”。這是由精而及“美”。從茶之“出”,到茶之“造”,以及品飲,甚至於與此相關的因地制宜的茶葉生產與製作,配之以針對性的工藝和器具,造就衆多非凡的名品茶,都少不了“精行”的道理③。任何美好與精彩或育華,都少不了由“精行”而出,把它與茶道的寬廣性相聯繫,有從特殊上升到一般的意義。

2.“儉德”,是與精行相輔相成。儉德,節儉的品德,人品的基礎。孔子提倡的“溫、良、恭、儉、讓”五德,儉即在其中。精行與儉德互爲呼應,並可與茶的人性化找到緣由,“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繫辭傳》 “儉”是茶的自然屬性,細微中見出精神與人情——人情或關愛,不是高談闊論,應該體現於精細如感情等。情感來自思想,思想滋潤情感,情感寓於思想細膩豐富是優雅情感的源泉;茶予人以細緻的潛移默化的人性化溫潤,即可與此聯繫。茶中蘊含“精行”思想,可與爲人處事相聯繫,這在《茶經》中沒有明示,但對茶認識深刻的人,會有此感應;至於引申到人與自然的關係,那自然只能是當代之事。作爲茶道的精髓,“精行儉德”,還具有普遍的、推而廣之的意義,讓人感受自然的恩賜與由體察入微與努力所得來的收穫。

《茶經》中有開宗明義之言:“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這是提綱挈領,也是對茶作出意味深遠的讚美“嘉木”的“嘉”,含有高度的善和美的意思④)。這與《茶經》中的核心內涵——“茶之爲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形成呼應。以茶品茶性與予以人的感應爲依據,陸羽贊茶樹爲“嘉木”,可謂是最恰當不過的。而以“精行儉德”所體現的茶予人以觀照,還爲茶的人性化價值與人格化感應埋下了伏筆,爲後人留下想象與拓展的空間⑤。

《茶經》可謂是陸羽一生的追求,也是標著其人生觀的成就。這一成就,除了時代的因素,還與其性格個性、信仰與情感等有着複雜的聯繫。“性格決定命運”是後來西方人的名言,然卻在陸羽身上得到明顯的體現。陸羽年幼時棄山門而出,雖說是受了儒家思想的影響,也可認爲是欲掙脫命運的選擇。此後有緣爲朝廷貶官李齊物所賞識,該是他因生計所迫而結緣於業伶之故,並藉此而與更有文學才華的崔國輔結交三年之久。陸羽得以與朝廷命官有交往,因緣於不凡的才華至少在文學上是如此 。他倆在與陸羽的交往中得到諸如精神上的安慰,彌補了他們在官場仕途上不順而帶來的失落;但反過來,陸羽因此得以在文學上長進外,思想上所受的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從某種意義上說,李齊物與崔國輔先後被貶至竟陵,反映的是儒家的理想主義思想在人生的仕途上遭遇了重要曲折,這自然影響了陸羽對世道的認識,這種影響在不久後到來的社會動盪中得以加深;而儒家的忠孝教義恰巧是陸羽離寺而出的由頭。可以推想,青年時期的陸羽,思想與觀念已不同於先前,並表現出在儒佛之外去尋找並表現他的精神追求,亦即道家的思想意識愈來愈濃其時的唐玄宗也是推崇儒道思想、並想藉此以治國 。陸羽性格中早就有過的“叛逆”行爲,也當是道家思想那不囿於現實的一種表現。崔國輔在應召回朝廷與陸羽臨別時以“白驢烏犎一頭……宜野人乘蓄,故特意相贈。”是他對陸羽後來人生走向的明確性暗示與指向,其所暗示陸羽的道家情懷十分明顯。陸羽後來的成就也與此不無關係。除了《茶經》及相關的史學與文學成就外,陸羽還是一位有成就的地理學家或曰“研究山水和編寫地方誌專家”)①,這在當時例應以“四書五經”正統之外“形而下者”的技藝而認識。陸羽在思想藝術相關方面所表現出的成就,如他在《茶經》中對烹茶“育華”那深情而詩意的描述,即是自然情懷的深刻反映。

對陸羽在青年時期思想變化的分析還基於以下分析。一、陸羽在著《茶經》之前,有過對人生與自己命運的思考。這是人類一直在追問與思索的問題,不同的人可有各自的理解,並會作出不同的選擇;陸羽對人生的思考與自己命運的選擇與他前半生的經歷、及複雜的思想所形成的價值觀密不可分。誠如朱自振先生所說,由於受當時社會、經濟、文化的影響,他在精神上,“就長期處於一種積極昂揚和消極頹喪的矛盾狀態。”“他早年的艱苦生活,和流落社會底層滾爬的伶界經歷,這些雖不能決定他的出身和後來的階級地位,但對他後來一生的思想還是有影響的。如陸羽早年的坎坷生活,使他一生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在業伶階段,由於直接生活於勞動人民中間,決定他比一般寒士,更瞭解和熟悉勞動人民,更關心和同情勞動人民。”二、作爲深刻關切社會的有識之士,“性格決定命運”的怪圈,讓陸羽在社會變革中,作出與他性格相關的使命性選擇;“安史之亂”的社會動盪與漂泊過程中遇到的、令他心動的人與物事,成就了他後來的事業與命運的抉擇。例如,在社會動盪不安的特殊期間,勞苦大衆的民不聊生,會促使他對佛教思想的反思、領悟,也包括懷念,正如他那對智積禪師的尊敬與感懷;同樣,陸羽心中早就有的儒家思想,也受時代與經歷的影響而更多地表現爲忠君思想與憂國憂民,以及記百姓疾苦於心中、視改善民生爲己任的抱負;以自然情懷爲顯要的道家思想,在他的性格中有充分的表現,並左右着後來的生平;等等。這些的豐富思想可共同匯聚象徵安詳與節儉、且能寄託自然情懷的茶事中去。生活與文化是分不開的,文化需要物質載體,茶所表現的文化與民生相聯繫,可寄寓深意於日常中;它是平民百姓的密友良朋,被文人雅士引爲知己,它一方面能把民衆的茶風茶俗匯入雅文化的詩情畫意,同時又能把聖賢們詩思哲理,化作涓涓細流,澤被四野八荒。與《茶經》中的思想內涵與深意有着聯繫。三、《茶經》的完成,標誌着他在漂泊之後及遊歷包括茶產地 考察過程,積累相關的豐富資料,併爲其思想與情感的積蓄到了一定程度後,他把自己的博學多才且學有所長,以出乎傳統文人常規的方式聚焦於“茶”,抑或側身於茶;其影響隨着茶在安史之亂後藉助佛教的傳播而得以廣泛流傳;後來的詩人梅堯臣有言:“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陸羽的貢獻與《茶經》的影響之大,決非偶然。追問可以簡短一些嗎,對了這是一篇課文

追答呵呵,可以。“精行儉德”是《茶經》一書的思想核心。

1.精,精華,精細也;行,品行,行爲,行事。精行,可理解爲以精行慎對茶品茶事。陸羽在烹茶時反覆強調、追求“精”,以發揮大自然的至真盡美,達到至美的善舉。

2.“儉德”,是與精行相輔相成。儉德,節儉的品德,人品的基礎。孔子提倡的“溫、良、恭、儉、讓”五德,儉即在其中。

總說:精行與儉德互爲呼應,並可與茶的人性化找到緣由,“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茶經》可謂是陸羽一生的追求,也是標著其人生觀的成就。

望採納!

“茶神”陸羽到底有何魅力,以至於周圍很多不喝茶的人都十分佩服他?

 陸羽能得到很多人的敬佩,我想主要是因爲他的人品作風和成就。他做人勤懇、潛心學習、百折不撓,爲了研究茶道,不怕艱難困苦,什麼事都親力親爲,對於茶,他了如指掌。而且他一直都很鄙視權貴,不貪財不重利,堅持正義至上,這樣的人品怎麼會不被人所敬重呢?

在茶道方面,他用盡一生著寫了《茶經》,這可是世界上第一部有關茶道的書籍!還有一個關於陸羽對茶深刻研究的傳說。

 一位名叫李季卿的在揚子江遇見了正在研究茶道的陸羽,於是他們兩人就一起同行。李季卿聽說用揚子江的南零水煮出來的茶最好喝,就讓他的手下去找水煮茶。結果他的手下馬虎的很,不小心在半路上把水給灑了一半,他怕被責怪,就偷偷舀了岸邊的江水兌在南零水裏面,手下回去後,陸羽喝了一口水,就說:“這不是南零水,這就是普通的河裏面的水”。於是李季卿又讓手下去取南零水,手下回來了,陸羽又喝了一口,才說:“這纔是南零水啊。”

這件事最後傳了出去,人們把陸羽對茶道的研究傳的越來越神奇。最後在明清的時後,有一些茶藝專家認爲,南零水和普通的江水,其實對於茶聖陸羽來說要分辨出來,是不難的。從這個傳說我們就可以看出,陸羽對茶真的是研究很細緻很深刻了,也可以看出他是真的愛茶道了。

《全唐詩》裏有一首描寫陸羽的詩歌:“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陸羽在中國,甚至全世界,對茶業作出的貢獻都是很大的,世人稱他爲“茶神”也不爲過!

陸羽的故事讀後感

陸羽(755年-804年)字鴻漸;漢族,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市)人,一名疾,字季疵,號競陵子、桑苧翁、東岡子,又號“茶山御史”。

陸羽茶經中毫不動搖表現了人物怎樣的精神

(1)朝廷好幾次要他出任,他都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他的志向是推廣茶藝,寫茶經。

表現了陸羽不追求厚祿的精神。

(2)當時,人們都以追求功名利祿爲榮,不屑於寫這樣的閒書,而陸羽卻毫不動搖。

表現了陸羽熱愛茶文化,並以此爲樂的精神。

陸羽的童年十分悲慘,但他卻被後世稱爲茶聖,他是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的?

從古至今,被稱爲“聖”的人可不多,比如詩聖、武聖等等,都是人中翹楚。而且都是死後被後人封的。但是茶聖陸羽,在生前就被唐德宗封爲茶聖,可見造詣之高。陸羽並不是因爲泡茶泡得好就被封的,正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他能從茶葉之中,看到許多人生真諦。

陸羽三歲的時候被遺棄,寺廟裏的主持發現了他,將他帶回廟裏撫養。精通茶道的主持經常會傳授一些知識給小陸羽,這就是他的茶葉啓蒙。但是陸羽不喜歡寺廟裏呆板的生活,而且他更認同儒家思想,這和信奉佛教的主持觀點不同,於是一番辯論後,陸羽離開了寺廟。

陸羽來到市井裏,成了一個劇團的編劇,因爲他編的劇本很搞笑,吸引了很多人來看,這其中就有陸羽的貴人李齊物。李齊物看陸羽是個人才,於是舉薦他去一位老先生那裏學習。天寶十一年,崔國輔來到竟陵,與陸羽一起品茶論道,陸羽的才華逐漸被人所賞識。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陸羽遊歷大江南北,對全國多地的茶園進行了實地考察,積累了大量實踐經驗。唐代宗八年,陸羽來到長安,與衆多士子一起,編纂《韻海鏡源》,顏真卿主編,陸羽排在第二位,深得士子們擁戴。《韻海鏡源》歷經三十年編纂完成,陸羽功不可沒。

唐德宗得知陸羽在茶方面的造詣,於是將他召進宮,要他現場烹茶,陸羽的技藝使德宗讚歎,封他爲“茶聖”。

Tags:陸羽 茶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