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古代田字怎麼寫|篆文田字怎麼寫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82W
1.古代田字怎麼寫

1、古代田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寫法如下圖所示:

篆文田字怎麼寫 古代田字怎麼寫

2、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爲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經濟情況,主要指中國商朝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吉凶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內容一般是占卜所問之事或者是所得結果。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後,甲骨文還使用了一段時期,是研究商周時期社會歷史的重要資料。甲骨文其形體結構已有獨立體趨向合體,而且出現了大量的形聲字,已經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文字,是中國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啓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被稱爲“最早的漢字”。現代漢字即由甲骨文演變而來。以現有考古資料發現,甲骨文並非商代特有,早在商朝之前就已經存在。

3、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爲代表,樂器以鍾爲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中國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製造技術十分發達。因爲周以前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爲這類銅器以鐘鼎上的字數最多,所以過去又叫作“鐘鼎文”。 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商代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1200多年。金文的字數,據容庚《金文編》記載,共計3722個, 其中可以識別的字有2420個。

4、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zhou)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六國的異體字,創制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但由於其字型優美,始終被書法家所青睞。又因爲其筆畫複雜,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隨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僞的官方印章,一直採用篆書,直到封建王朝覆滅,近代新防僞技術出現。

5、隸書,亦稱漢隸 ,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型,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峯,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6、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型,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7、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爲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8、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型,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於漢代,是爲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亂中展示出不一樣的優美!

2.日、月、水、火、山、石、田、和的甲骨文、金文、小篆

日、月、水、火、山、石、田、和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如下圖

注:和字則沒有甲骨文字型

擴展資料:

1.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於上古漢語,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

甲骨文發現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從字型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

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2.金文是指鑄造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爲代表,樂器以鍾爲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

中國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製造技術十分發達。因爲周朝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爲這類銅器以鐘鼎上的字數最多,所以過去又叫作“鐘鼎文”。

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800多年。金文的字數,據容庚《金文編》記載,共計3722個, 其中可以識別的字有2420個。

3.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的六國文字,創制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

但由於其字型優美,始終被書法家所青睞。又因爲其筆畫複雜,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隨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僞的官方印章,一直採用篆書,直到封建王朝覆滅,近代新防僞技術出現。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 各國的漢字出現了簡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況。秦始皇滅六國後,下令以秦國的“小篆”作標準,統一全國文字。篆體,又稱爲“篆書”,是小篆、大篆的合稱,因爲習慣上把籀文稱爲大篆,故後人常把“篆文”專指小篆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甲骨文

搜狗百科-金文

搜狗百科-小篆

3.田字加一筆是什麼字

一、甲

田字下加一豎,形成一個甲字。

甲,讀作jiǎ,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是指種籽萌芽後,所戴的種殼,即《說文解字》:“甲,東方之孟陽氣萌動。”引申爲天干序位第一位的位號,後引申爲居第一位等 。

二、由

田字上加一豎,形成一個由字

由(yóu)基本字義:

1、原因:原~。事~。理~。~於(介詞,表示原因或理由)。

2、自,從:~表及裏。~衷(出於本心)。

3、順隨,聽從,歸屬:~不得。信馬~繮。

4、經過,經歷:必~之路。~來已久。

5、憑藉:~此可知。

6、古同“猶”,尚且,還。

7、古同“猶”,猶如,好像。

8、姓。

三、申

田字中間延伸,變成申字。

申,讀作shēn,最早見於甲骨文 ,其本義是電,引申泛指伸展,又引申指延緩、說明、下級向上級稟報、重複、鬼神(即《說文解字》所謂的“神也”)、十二地支的第九位和十二生肖中的“猴”等。

四、電

田字中間延伸一筆彎鉤,形成一個電字。

電,讀作diàn,最早見於甲骨文,古文字“電”爲會意字,本義是閃電。

1、閃電:電火、閃電

2、物理學名詞:正電、電阻、靜電

3、電報電話的省稱:急電、賀電

4、比喻迅速:電至、電改、電往、電赴

5、比喻光亮:電照、電天

6、請人明察的敬辭:電燭、電覽、電斷

7、動詞,使觸電:電擊

五、甶

田字上面加一撇,形成甶字。

甶,讀作fú ,古漢字,意思是鬼頭 。《說文》言鬼頭爲甶。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申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甶

4.田字不出頭,不念申甲由請你打一字

謎底:果

解釋:

田字不出頭意思是“田”字加“不出頭”的結構,而“不出頭”意思是“不”字出頭,所以爲“木”字,因此結合起來答案爲“果”字。

字義解釋:

果:讀作guǒ

1.某些植物花落後含有種子的部分:果實。果品。果木。

2.結局,與“因”相對:因果。成果。

3.堅決:果決。果斷。

4.確實,真的:果真。如果。

5.充實,飽足:果腹。

6.姓。

擴展資料

“果”字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爲草木結出的球狀籽實,後引申爲使內部充實,使變成圓球形、事物發展的結局、善於決斷的、有結局的等含義。

演變:

果,象形字。果的甲骨文,像樹上結滿球狀的籽實,《說文》:“果,木實也。象果形在木之上。”金文將甲骨文字形中的多顆籽實省略成一顆“田”形狀,並在“田”中畫出籽粒,如果金文上部分單獨出來,恐字形不夠明確,所以把生長果實的樹木也起畫了出來。

篆文將金文字形中的籽實形狀簡化成“田”形狀。隸化後楷書將篆文的“木”簡化成現在的“木”。由於“果”多用於引申義,遂加“艹”旁分化出“菓”字來表示本義。新中國成立後,“菓”作爲異體字併入了“果”字。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果

5.篆體字怎麼翻譯、

從右往左讀:

擊鼓其鏜,踊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執子之手,與子共著.

執子之手,與子同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執子之手,夫復何求?

——《詩經·邶風·擊鼓》

6.知道篆形字怎麼翻譯現在文

(1)將篆文的圓轉相連的筆劃,分解成平直的不同的數筆。

(2)將篆文相同的偏旁轉化爲不同位置的不同的寫法。

(3)將篆文不同的部件歸併爲相同的偏旁。

①篆文單個部件歸併爲相同的偏旁。

②篆文多個部件歸併爲相同的偏旁。

(4) 將篆文複雜的筆劃省併爲簡單的筆劃。

(5) 將篆文繁雜的字形省略一部分。

古隸是在戰國末期秦國篆文草體的基礎上形成的。漢隸是在古隸的基礎上形成的。前者還有較多的篆書結構特點,而後者更加歸整。筆法幾乎完全脫離了篆體,而且逐漸形成了波挑的筆勢。所謂“波勢”、“挑法”是指較長的橫劃,先向左微頓,然後向右稍帶波浪式,收筆時有捺腳並略向上挑。撇劃收筆時也略向上挑。整個字形逐漸從略呈長方形變成略呈扁方形。這種筆勢的出現,說明隸書已經從古隸演變成漢隸,隸書已經成熟了。這種發展,到東漢時期已經完成。

從小篆到隸書,是字型變化最大的一次,是古文字變爲今文字的轉折點。理由是小篆的字形結構被打破,象形意味淡薄,符號性加強。小篆的圓轉筆勢到隸書一般變爲方折及橫、撇、捺等筆畫。小篆變爲隸書,現代文字筆畫的基本格局已經形成。

隸變:指篆書演變爲隸書。這是漢字發展史上最大最重要的變化,是古今文字的轉折點。隸變使漢字結束了以象形線條爲標識的古文字階段,進入以筆畫爲標識的隸楷今文字階段。這個階段一直持續到現在。

1)將篆文圓轉相連的筆畫分解成平直的數筆。

2)將篆文相同的偏旁轉化爲不同位置的不同寫法。

3)將篆文單個或多個不同的部件歸併爲相同的偏旁。

4)將篆文複雜的筆畫省併爲簡單的筆畫。

小篆:用於區別於大篆,指秦始皇書同文字,向全國推行的一種字型。是秦代的標準字型。

小篆是秦國文字繼承西周晚期金文而一脈相承的字型。二者的共同點:形體規整勻稱,筆畫宛轉流暢,象形程度不斷降低。

小篆也是李斯等人作《倉頡篇》整理秦國文字的結果。

Tags:田字 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