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天價茶葉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9.85K

天價茶葉

近日,一種名爲“巖茶”的茶葉在中國市場上的拍賣價高達8000萬人民幣,創下了茶葉拍賣史上的新紀錄。這種茶葉來自福建省武夷山市的一家茶葉公司,以其獨有的高山茶園、嚴格的採摘標準和精湛的加工技術聞名於世。

據悉,此次拍賣的茶葉是一種名爲“大紅袍”的巖茶,它是武夷山茶中的頂級品種之一,以其獨特的香氣、口感和外觀廣受茶客的喜愛。這種茶葉生長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茶園中,採摘極爲艱苦,每年收成極爲有限,因此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經過多次競價後,這批巖茶被一名中國茶葉收藏家以8000萬人民幣的天價買走,創下了茶葉拍賣的新紀錄。這一事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在中國茶文化中也掀起了一股熱潮。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天價巖茶”不可取

日前,福建個別地區的天價巖茶引發熱議。

據相關消息,此次被披露的天價巖茶主要有非賣品和和在售品兩大類別,部分在售巖茶每斤價格在5萬元左右,而非賣品巖茶價格更是達到十萬元以上,甚至有十餘款巖茶每斤價格高達三十萬元左右。

武夷巖茶,是源自於我國福建武夷山地區的傳統名茶,屬於烏龍茶類別,複雜的加工工藝與獨具匠心的傳承也使得武夷巖茶憑藉獨特的品質而廣爲人知。

近年來,武夷山地區也着力將茶行業與旅遊業相融合,巖茶行業呈現出不小的發展潛力,實現行業增效、茶農增收。

面對如今市場中不時出現的天價茶亂象,當地有關茶葉協會與監管部門等也在緊抓整改。

日前,福建省市場監管局與福建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發出《關於整治天價巖茶亂象的通知》,並將開展爲期三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重點對此次被曝光的茶企、茶商以及巖茶銷售價格過高的商戶進行覈查,嚴打以次充好、虛假宣傳、不明碼標價等亂象。

同時,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也發佈公開信,明確相關巖茶每斤定價不超過6萬元。

當然,作爲商品本身而言,除了必不可少的市場監管以外,對於茶商來說更應該將盈利基準迴歸到行業品質本身,透過提升茶葉加工環節的標準化、自動化、清潔化,使得巖茶在消費市場中獲取消費者青睞。

筆者注意到,隨着近年來機械化深入應用到食品加工領域,涵蓋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培等十三道工序的傳統武夷巖茶製作工藝,如今也在機械化的助力下現實加工簡化、品質維穩。

據瞭解,優質的武夷巖茶在製作上講究做青要做透,焙火要焙透,這兩道工序也是影響成品茶葉品質的關鍵。

當下,得益於集搖青、靜置、吹風於一體的綜合做青機應用,茶葉可在25左右的溫度、75%左右的相對溼度環境下變軟,茶葉香氣、色澤等也得以逐漸變化。

一般來說,高品質的巖茶經做青加工後不僅具有光澤,總體還呈出三紅七綠的狀態,並散發出花果香味。

另外,巖茶加工還透過智能化的茶葉烘焙機對烘焙過程中的溫度、加工時長等進行精準的把控,實現初級烘焙與精緻烘焙兩個環節均達到適宜的條件,進一步保障巖茶成品色香味俱全。

總而言之,對於消費市場來說,炒茶行爲不僅會對整個茶葉市場帶來負面影響,也將對擁有悠久發展歷史的武夷巖茶造成品牌方面的損害。

隨着如今武夷巖茶不斷打響品牌,其市場價格總體上相對較好,但長期來看該行業仍需牢牢把握住自動化加工機遇,做大做強巖茶行業,嚴把品質關。

中國最貴的茶葉排名是什麼?

      01

      中國最貴的茶葉排名依次是金瓜貢茶、武夷山母樹大紅袍茶、西湖龍井、安徽太平猴魁、黃山毛峯、河南信陽毛尖、潮州鳳凰單叢宋種一號等。

      茶葉是中國人家家戶戶都會有,並且日常都會飲用的飲品,茶葉在我國的歷史也十分悠久。中國最貴的茶葉排名如下:

      1、金瓜貢茶

      金瓜貢茶,來自雲南省的高貴茗茶,錦繡茶王“香竹箐”以35萬元每一百克的價格奪得“普洱史上最貴的茶”的最高封號,金瓜貢茶就是國家二級文物,一直被收藏在我國的故宮博物館,2007年,雲南人民纔將其迎回普洱市,僅僅是投保的金額就達到1999萬元,其價值可見一斑。

      2、武夷山母樹大紅袍茶

      武夷山母樹大紅袍是絕對的珍稀茶葉,現在爲止還僅剩六棵母樹大紅袍,早已經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在1998年的中國武夷山大紅袍茶文化節上,有土豪用萬的高價拍下了20克的母樹大紅袍。在2005年的第七屆武夷山茶文化節,20克的武夷山母樹大紅袍被拍賣出了20萬的天價,這相當於是1040萬元一公斤了。

      3、西湖龍井

      來自浙江杭州的西湖龍井幾乎是家喻戶曉,一直都被冠以“中國十大名茶之首”的最高榮譽,這裏無需我們再過多贅述,那麼,龍井中的龍井“御前八棵”,自然而然也就在這天價茶葉之列了。

      4、安徽太平猴魁

      安徽省名山非常多,都說高山雲霧出好茶,所以這麼名貴的太平猴魁當然也是出自安徽省了。其它六瓜安片,祁門紅茶以及黃山毛尖等也是出自安徽省。在2007年的上海黃山杯精品名茶拍賣會上,100克的六百里牌太平猴魁就拍賣出了萬元。2005年5月份的濟南某名茶拍賣會上,100克的太平猴魁拍出了20萬元的天價,相當於200萬一公斤了。

      5、黃山毛峯

      黃山毛峯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由清代光緒年間謝裕大茶莊所創制。每年清明 穀雨,選摘良種茶樹“黃山種”"黃山大葉種”等的初展肥壯嫩芽,手工炒制。因爲景區地理因素,特等毛峯的產量也是少之又少。早在2007年,上海某茶葉拍賣會上,50克的特等極品黃山毛峯以萬元的價格成交。這個價格相當於達到了170萬每公斤。

      6、河南信陽毛尖

      信陽毛尖是綠茶的傑出代表,曾以第一的綠茶品質被人譽爲“綠茶之王”,是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在2006年的信陽毛尖茶的拍賣會上,有一種被稱爲“藍天玉葉” 的茶王以一斤萬元的高價拍賣成功,細算下來,其一公斤就要150萬。

天價茶葉如何界定?

天價沒有具體的數字界定,只是一個模糊的價格。

對於茶葉來說,天價就是遠遠超過了茶葉本身的價值就算天價,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最近500克的西湖龍井頭茶就在預售義賣會上創出了18萬元的天價,價格堪比黃金,被網友戲稱爲“天價茶葉”。

擴展資料:

每年春季清明之前,以西湖龍井爲代表的綠茶都有一些預售活動。每年這個時候,翠綠的茶葉總要創出一個令人驚訝的價格。當然18萬的價格只是個案,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但是讓人覺得淡泊、清新、高雅的茶葉已經成爲了奢侈品。

清明期間,信陽毛尖舉辦的幾場春茶上市推介會上,動輒20萬一斤的“天價茶”讓愛茶者望而卻步。一款青花瓷容器盛放的信陽毛尖禮品茶,100克標價29800元

“天價茶”本身無可厚非,如果有人真心喜愛、並且消費得起那是別人的自由。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天價茶葉

一斤茶葉48萬,福建整治天價茶,茶葉的差別在什麼地方?

茶葉很多人都喝過,但是一斤茶葉幾十萬的我相信很多人都沒有喝過,我個人而言也只喝過6000元左右一斤的茶葉,那麼爲什麼茶葉的價格差距有這麼大呢?而天價的茶葉和正常茶葉的區別又在哪裏呢?對於這些問題,我相信也是有很多人都感興趣的,下面我對於這個問題說一下我的個人看法與想法,僅供大家參考討論。

一、茶葉的種類

對於茶葉而言會分爲幾種大類,比如紅茶、綠茶、白茶、黑茶、烏龍茶等,這些茶的區別是什麼呢?首先綠茶一般都是清熱去火的,紅茶則是溫潤的,而白茶最出名的是安吉白茶,黑茶就是我們經常喝的普洱茶,而烏龍茶,我們最常見的就是鐵觀音了,這就是幾類茶的代表,綠茶有碧螺春以及龍井,紅茶的代表是金駿眉,還有一種就是花茶,茉莉花,菊花一類的,可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不算茶的種類。

二、茶葉爲什麼會有不同的價格?

其實對於茶葉的價格而言是有多方面因素存在的,首先就是名氣的問題,比如鐵觀音、金駿眉、龍井、普洱,這些都是各種茶的代表茶種,而茶葉從時間上也會分三六九等,比如雨前茶、明前茶,這些都是很名貴的,等到明前茶後,茶葉的價格就下來了。另外對於茶葉的尖,也叫做芽頭,這個是最貴的,隨之葉子越大越便宜,這也是茶葉的分級,所以茶葉的貴賤就是用不同的品質來區分的。

三、天價茶的問題

對於天價茶的問題從古至今就有,就像唐朝的時候,雀舌就是皇家專供的茶葉,除了皇家百姓基本沒機會喝到,即使可以喝到也是天價,隨後各朝各代都會有相關的宮廷茶,到了現在也會有哪些茶,在哪些地方,或者一些極其特殊的茶,這些都是很名貴的,之所以名貴就是產量低,對於這些來說都是茶葉價格的因素,還有一些問題就是很多機構在炒作,最終價格居高不下。

問題分析

對於茶葉的問題,只要是有人喜歡就會有不同的價格,弄到最後價格居高不下,但也不是沒法治理,只是很多時候表面上可以要求,可是私下裏還是一樣的結果,除非國家來管控變成公家的產業,可能就會有所改善了,以上就是我的個人看法與想法, 僅供參考討論。

1086萬!茶葉炒作愈演愈烈!天價茶炒作的最後結局是什麼?

在這個完全競爭的市場上,任何商品都有可能被炒作,特別是物以稀爲貴,數量較少的東西越容易被炒成高價,比如說球鞋,比如說限量版的衣服,比如說包包,而茶葉也是其中的一種,這兩年很多東西都在漲價,最近聽說有一款茶葉拍出了1086萬的高價,雖然說好的茶葉確實有價值,但是1000多萬的價格完全超出了它的內在價值,這是不合理的,炒作的最後結局必然是一地雞毛。

一款茶葉產量少,所以價格高,但是茶葉畢竟是作爲一種消費品,最後還是要泡起來喝,喝完也是要扔掉的,幾萬塊錢一斤就已經算高價了,這個1000多萬,實在是漲價的離譜,存在非常大的泡沫,但是炒作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曾經就有過天價茶葉的炒作事件,而最後讓很多人傾家蕩產。

如果說抓住一次機遇去做正確的事兒,而這件事兒確實可以帶來很高的回報率,這也是不錯的,但是參與天價茶葉的炒作卻不是什麼正確的事兒,雖然說暫時看起來可以獲取暴利,但是這樣的利潤能夠持續多久呢?這樣的價格能夠持續多久了?是不是有價無市呢?

2004年的時候,普洱茶就拍出了3g/12000元的高價,2006年,普洱散茶拍出了100g/200000+元的價格,給市場製造供不應求,永遠漲價的錯覺,2007年3月,漲價300%,那時候大家簡直不想工作了,白天買了茶葉晚上就漲價,這錢來的比工資快多了,很快,茶葉的價格從2.3萬跌到8000元,多少人一夜破產,對於這種沒有實質性利潤增長而價值暴漲的東西,肯定是不可持續的,要不然怎麼會有人去工作?所以不要想要不勞而獲,這種炒作的結果,最後一定是一地雞毛。

在沉寂了一段時日之後,天價茶再次捲土重來,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在沉寂了一段時間之,天價茶葉再次捲土重來,個人覺得是認爲炒作。

網絡上有報道,在福建武夷山地區,那裏的巖茶在最開始十幾塊錢一件,逐漸長到了幾千塊錢一斤,在最貴的時候都能賣到幾萬甚至是幾十萬一斤,有一份流傳在茶友朋友圈的茶葉價格表,上面顯示,在最貴的時候,一款茶葉每斤的價格高達到48萬元!如此昂貴的茶葉,爲何價格如此上漲,有網友認爲,這背後會有幕後黑手在炒作。

一、茶葉的多樣性,導致價格偏差較大

我們可以知道,茶葉有很多種,僅僅是福建的茶葉種類就讓我們應接不暇,更何況我國地域廣闊,茶葉的種類數不勝數。不懂茶葉的人對於茶葉的品類以及價格還真是不能把握的。一種茶葉的好與壞,即使是非常懂茶葉的人都不一定能正確的辨別真僞,更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一款茶葉的好與壞,更多的是與茶葉所生長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它受溫度,溼度以及天氣的影響等。好的茶葉確實價格非常的高,但是也不會像我們上面說到的那樣,價格貴到幾十萬一斤。茶葉在經過種植後,在成熟後還需要人工的晾曬和蒸炒等,工藝之反鎖是不言而喻的,到不管如何反鎖,這也是有一個明確的成本的,而不是隨意的定價。

二、市場及束縛

茶葉價格如此上漲,可能是受市場的影響,但是不管市場上如何缺少茶葉,也不能讓茶葉如此的瘋長。這幕後的操控者是真的不想讓我們平常人喝上茶葉。他們的這種行爲嚴重的擾亂了市場,對市場的發展和失去了機能。希望國家能夠對茶葉市場進行監控,並出臺一些,束縛和管制住這樣的漲價行爲。一個行業和領域的發展,除了自身的生產成本以外,還需要各種的出臺及落實。在多種的落實中,來自己的成本,既能讓消費者所能消費的起,又不至於自己會虧本,中間的平衡要靠行業自己去。無的上調價格,不僅僅不能讓消費者所認可,讓他們帶動消費量,反而會讓行業失去平衡,從而讓行業發展受到阻礙。

天價茶葉的再次出現,讓消費者對茶葉行業有了更多的質疑。不管天價茶葉是出於何考慮,每種物品都要遵循一定的市場需求,不能盲目的漲價。

大益新茶炒作和暴雷始末,一件茶葉幾十萬,茶葉炒作報應終於來了

這年頭真的是什麼都能炒作,股票能炒作,房子能炒作,茅臺能炒作,連茅臺的酒盒子也能炒作,現在就連茶葉,也被炒作客盯上了。88青普洱茶,三十年前只要幾塊錢一餅,現在四十萬都買不到了!20年前的班章六星孔雀普洱,現在市場價也已經超過了7萬元,就連一年前不算是新的普洱茶,也被炒作到了4萬塊以上。

茶葉炒作跟大益茶這個品牌有脫不開的關係,大益集團,是茶葉圈有名的企業。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市場經濟的春風也吹到了雲南,以茶葉爲主要經濟作物的雲南茶廠開始奉行市場經濟的原則,在完成的生產指標之後,就可以自己進行生產和銷售,多出來的那部分利潤也可以由自己進行分配,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大益茶作爲現在最有名的雲南普洱品牌,在那個時候產生了。

不過,剛開始的時候,大益還只是一個普通的普洱茶品牌,跟現在天價普洱茶也毫無關係,大益逐漸有了知名度,進入公衆的視線,最終成爲普洱茶頂級品牌,全因爲一個關鍵人物,這個人就是大益現在的董事長兼實際控制人吳遠之。

吳遠之1962年出生,1988年畢業於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在當時也算得上是一枚 社會 精英。吳遠之自己學的是金融學,在拿到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的MBA學位之後,曾經有一段時間在國外從事金融投資工作,這個工作經歷也爲他回國操盤大益茶品牌創造了基礎。

回到國內之後,吳遠之一度在金融投資領域非常活躍,在多家投資機構操刀投資事務,還擔任過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但在2004年,吳遠之突然對中國傳統的茶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個時候正好勐海茶廠在進行改制,吳遠之利用自己的金融投資功底,成功地戰勝了當時對勐海茶廠也十分感興趣,想要投資的本地企業紅塔山集團,以1個億的價格,拿下了勐海茶廠大部分的股份。

成爲了茶廠的實際控制人之後,吳遠之按照自己的設計和想法,把金融行業的相關規則與普洱茶的生產銷售結合了起來,並且大力宣傳大益茶的品牌,組織了幾次效果不錯的營銷活動,在他的炒作下,大益普洱茶被包裝成爲一個茶葉圈的“愛馬仕”。

俗話說得好,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2005年,精通金融的吳遠之發起了普洱茶營銷活動,並且喊出了響亮的口號,把茶馬古道的文化添加到普洱茶的宣傳中,緊接着,他又把大益雲南茶的品牌和茶馬古道勘測活動結合到了一起,那個時候,大家認爲茶馬古道非常神祕,而大益茶也因此有了一種高貴、神祕的色彩,這次活動還捐助了雲南等地的幾所希望小學,在這次活動後,吳遠之的大益茶在國內的媒體上已經有了不少的品牌曝光。

到2008年,吳遠之又看中了央視的廣告效應,他不顧公司其他高管的反對,斥巨資在央視黃金時段投放品牌廣告。不過,我們不得不佩服吳遠志的敏銳觸覺和判斷力,在當時,雖然全國有各種茶葉企業,已經開展了激烈的競爭,但是在營銷和品牌領域的競爭纔剛剛開始,大益茶先發動的營銷戰爭,幫助他在茶葉市場搶佔了先機,拿下了大量的市場份額。隨後,大益茶又開始推出授權專營店,前後在全國開了兩千多家專營店,品牌塑造和專營店都是吳遠之的工具,而他真正的目的是給茶葉賦予金融屬性,讓茶葉炒作變成一本萬利的買賣。

讓茶葉帶有金融屬性,吳遠之非常明白,這得先塑造出一種“物以稀爲貴”的稀缺性。2017年,大益茶開始打造軒轅號的茶葉,這個軒轅號的普洱茶,在圈內號稱2017皇茶一號,在吳遠之刻意減少配貨量的控制之下,茶葉很快就被市場哄搶,而茶葉的價格也相當驚人。一開始的售價就不便宜,三萬一件底價的軒轅號茶餅,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價格翻了近十倍,而在今年春天,甚至被炒作到了200萬一件。

嚐到了炒作的甜頭之後,大益茶在炒作的大路上越走越遠,也做得越來越有心得。2019年,大益茶發佈了“滄海系列”,在網上發佈銷售的一分鐘內,5000份茶葉就被哄搶,隨後,各大銷售網站、鹹魚以及朋友圈都出現了大量的倒賣滄海系列茶葉的虛假資訊,茶葉的價格就這樣被炒作上去了。

然後,吳遠之的大益茶趁着價格好,再發售一批軒轅號新茶,炒作對於他們來說,等於好幾個印鈔機。最詭異的是,炒作完全和茶葉賞鑑這個事情背道而馳,炒作的茶葉成爲了一件商品,而不是消費品,如果要保持炒作的價值,這些茶葉不能拆封,紙箱要保持原樣,連封條也不能動,否則價值要大大打折扣。

炒作玩家基本把市場上可以買到的普洱新茶都買空了,而真正想品鑑普洱的人連嘗一嘗的資格都沒有了,茶葉正在脫實向虛。而那些想透過炒作賺一筆的人呢,大多數也不是什麼有錢人,而是抱着一夜暴富的投機心理,透過親屬拆解、民間借貸或非法集資籌錢,再去購買炒作茶葉以賺取差價。

在全國著名的茶葉交易市場廣州芳村,這裏交易着全國80%以上的普洱茶,上演了一幕又一幕因爲炒作茶葉而產生的人生悲喜劇,有人在這裏一夜暴富、歌舞昇平,也有人在這裏傾家蕩產、妻離子散。

廣東一帶,民間金融發達,以廣州爲中心,茶葉炒作向全省其他地方延伸,向全國吸入大量熱錢。早在六七年之前呢,大益茶的炒作,還是現貨交易的模式,當時呢,投資客一手交錢,炒作客或者茶商則一手交貨,款清貨清,投資客再要轉手的時候,則需要對當時的市場進行判斷,如果有利可圖就出手,可能虧損的話則繼續拿着茶葉等待。等到2018年,隨着茶葉炒作越來越火爆,市場的價格波動得越來越快,投資客十分鐘之前問的是一個價格,上個廁所可能價格就面目全非了。於是現貨交易已經跟不上炒作的發展了,就出現了茶葉的期貨交易。

雖然說是期貨交易,但是沒有明確的市場規則,這樣的交易完全建立在人與人的相互信任之上,它的基本模式是:炒房客一次性把買茶葉的錢轉給茶商或者炒作客,雙方約定在一定期限,一般是半個月或者一個月進行現貨交易,投資客和炒作客手握了大量的現金,但其實茶葉並沒有在實際進行交易,在極端狀態下,甚至是可以空手套白狼的,比如炒作客根本手裏就沒有茶葉,但是他把這個承諾賣給投資客,承諾一個月交茶葉,等到投資客付款了之後,炒作客又拿着錢去市場上尋找低價的茶葉,賺取差價。如果手上的資金足夠多,甚至還可以控制市場的波動。更誇張的是,這些交易沒有正規的交易系統,很多交易就是“填寫一張收據”而已,出現問題受害人往往很難維護自己的權益,都沒有地方講理去。

一旦茶葉炒作變成了金融炒作,茶葉也變成了金融的工具,這個時候,風險已經在積累了。國家監管部門嗅到了茶葉炒作風險的味道,隨着監管的出手干預,大益茶的炒作也到了盡頭。

2021年4月到5月,雲南省市縣防範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發佈天價茶葉的風險提示,對茶葉炒作進行警告。到了6月,國家相關部門召開專題調研座談會,調研的地點就在吳遠之的勐海茶廠,這已經非常明確地表明瞭對大益茶的態度了。

由於受到監管的干預,“天價茶”已經在市場中逐漸降溫,隨着價格的下跌,芳村茶市出現了不少暴雷的事件,有的人資金鍊破裂,還沒有收拾好準備跑路,就已經上門了,也有的人陷入炒作茶葉的瘋狂中,最終被家人舉報。

茶葉炒作是炒作市場中其中一個案例而已,我們真正要警惕的是這種炒作的投機行爲。什麼是炒作,指的是對一些商品進行誇大的宣傳,製造聲勢,從中牟利。一些有價值的東西都可以炒作,最常見的炒作就是炒作股票、炒作比特幣、甚至炒作茅臺,在一些特殊時期呢,比如非典時期,連大蒜、醋都可以成爲炒作的對象。

炒作這件事情爲什麼這麼多,其實是在於他像是一個擊鼓傳花的 遊戲 ,只要你自己不是接的最後這一棒,基本都可以有利可圖,甚至炒作的越誇張,利益越大。

但是我覺得,炒作茶葉給我們的警示,更多地還是把金融作爲套利工具,在茶葉行業產生的對這個產業的巨大危害。道理非常簡單,如果投資客和炒作客透過左手倒右手就可以賺到錢,但是茶葉種植、採摘過程異常辛苦,誰還會認認真真、實實在在地真的去種好茶呢。等到炒作的故事講不下去了,市場上又會進入一片蕭條,茶葉堆積在倉庫賣不出去,最終影響的是茶農的積極性。

在雲南省,茶葉種植這個產業要養活超過500萬的茶農,是當地十分重要的支柱產業,炒作茶葉並沒有給這個傳統的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反而是積累了更大的風險。2014年,市場上曾經炒作過一款“古樹茶葉”,一公斤當時炒作到上萬元的價格,等到價格漲到市場需求難以支撐的時候,古樹茶的市場進入一片死氣沉沉,茶農們手上的茶葉根本無人問津。

所以啊,炒作這種行爲不僅僅損失的是錢,最根本地傷害的是一個產業長久以來積累的良好風氣。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裏,不知道大家對炒作的理解有沒有深入一些呢,以後在生活中再遇到這種炒作行爲一定要引起警惕,無論什麼事情還是踏踏實實的好!

“送禮茶”每斤十幾萬元乃至數十萬元,到底是誰造成的?

這是一個很有爭議性的話題,我們分開兩路來說,先來說一說這動輒10多萬甚至幾十萬元的茶葉到底是什麼茶葉,爲什麼會值這麼多錢?然後再說一說到底是誰在購買這些茶葉,幕後推手又是誰....

數10萬的茶葉到底是個什麼茶?

我們所熟知的茶葉有鐵觀音,普洱,紅茶綠茶等等茶的種類繁多,琳琅滿目,但是說到十幾萬元一斤的茶葉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喝得起的,甚至買這些茶葉的人自己也捨不得喝,而是拿來用它作爲敲門磚來求人“辦事兒”。這就是當下炙手可熱的武夷巖茶。

巖茶的被炒到了上萬元甚至十幾萬元一斤,更高的還有數10萬元的,真是讓人驚掉下巴。

據新華視點的記者報道,這種茶葉打着非賣品的旗號,標高價再售賣,明明標着非賣品卻虛標價格賣給冤大頭,你還不能說他是欺騙,畢竟武夷巖茶已經有着千年的歷史,以製作工藝週期長,品質精良,口感獨特著稱,要說這茶葉確實是好茶葉,可是這價格也是貴的離譜,被人稱作是送禮茶,辦事茶。

記者在走訪一家叫做手尚功夫的茶葉店時,銷售員向記者推薦一款上面標註非賣品的遠香茶葉,每斤是48萬元,記者問這茶葉能賣嗎?銷售員表示能賣,但是要提前預定,三天後可以取貨。

天價送禮茶的幕後推手到底是誰?

咱先來看看這種天價茶葉的成本是多少,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據記者瞭解到,這些武夷巖茶的成本大約在數百元到數千元一斤之間,被炒做成今天這個價格不一定是偶然,其中主要有兩種原因造成:

第1種就是飢餓營銷,打着非賣品的旗號來做物以稀爲貴的價值定位,投其所好那些自以爲是的“文人雅士”

第2個原因就是利益驅動,這些天價巖茶的銷售商還提供回收服務,也就是說這是一種變現的方式。

這可就厲害了,送禮如果送金銀珠寶就顯得略微低俗,但是你送茶葉既顯得高尚有品位又達到了目的,這不是一舉兩得嗎?隨後收到茶葉的人再到銷售點進行變現,無疑是給託人辦事兒這種曖昧的事情又蒙上了一層遮羞布。

綜上所述,這送禮茶的價格有兩個因素所造成,第一是利益驅動,第二就是營銷商的故意炒作。

中國的這九大天價茶你知道幾個?

中國的有些茶,用神一樣的存在證明:茶不都是用來喝的。今天爲你介紹中國的這九大天價茶,分別是:.武夷山母樹大紅袍、龍井御茶園十八棵、雲南的各種“茶樹王”、天香1號紅茶等。

1.武夷山母樹大紅袍

關於這個茶的傳說記載那是太多太多。“不看遺憾終身,一看終身遺憾”,很多當地人如是對外來者描述九龍窠的這三棵350餘年樹齡的古樹。

1998年在首屆中國武夷山大紅袍茶文化節上,來自澳洲的富豪許榮茂,以15.68萬元的高價在拍賣中競得20克母樹大紅袍。到了2005年,在第7屆武夷山紅袍節上,20克武夷山母樹大紅袍又拍賣出20.8萬元的天價。但據說現在禁採了,價格成了符號,品飲成了夢想。

2.龍井御茶園十八棵

龍井是中國最負盛名的茶之一,自清代以來深受各朝大佬喜愛。

關於御茶園龍井的價格,沒有可信的記載。2014年上好的明前龍井價格在5萬元一斤左右。那站在龍井巔峯的茶應該價值幾多?

一棵樹哪怕能採400個芽頭,那18棵樹撐死也就7200個芽頭,龍井茶4萬個芽頭一斤,那麼大概每年頂多能有2兩茶,誰來採誰來炒呢?

3.各種“茶樹王”

雲南鎮沅千家寨野生茶王樹據專家鑑定有2700年高齡。早些年爲了採這棵樹的芽苞還摔死過人,現已禁採。

香竹箐的大茶樹來頭更玄乎,傳說有3200年高壽,“世界茶樹之王”“世界茶王之母”“世界茶祖母”之類的稱呼起碼十幾個,而且某種意義上還是栽培型的!2015年臨滄鳳慶縣第二十五屆茶文化藝術節上經過激烈的競拍,以這棵樹的茶青製作的紅茶標100克以12.8萬元成交,相當於一公斤128萬元;曬青茶標100克以35萬元成交,相當於一公斤350萬,一舉成爲普洱茶史上最貴的新茶。

在千家寨野生茶王被發現前,1961年被考察組發現的勐海縣巴達野生茶樹王當了三十多年的世界茶王。2012年9月,巴達野生茶樹王由於極度衰老和樹幹中空枯死倒伏,自然死亡,享年1800餘歲。從此,巴達野生茶樹王,成爲歷史。

4.天香1號

這是由丹霞天雄出品的超高品質紅茶。天香1號屬喬木型中葉種野生古樹茶,經林業專家組認證不少於370年樹齡,現存一棵,丹霞天雄公司擁有,生長地爲粵北山區的懸崖峭壁之上,海拔1300米。每年開採,需要帶着全套攀巖工具,由攀巖者自懸崖上採下,可製成的丹霞天雄天香一號精品紅茶約2斤。

5.宋種1號

宋種1號是一株600年以上樹齡的老茶樹,系從烏崬山鳳凰水仙羣體品種的自然雜交後代中單株篩選而成。它的克隆體無性繁殖後代,鳳凰各地均有引種栽培,高山地帶數量較多。

這棵見證了鳳凰山茶文化幾百年傳承的母樹可謂命途多舛。先前人爲管理不當也就罷了,1987年更遭一精神病人砍伐,而後先有人栽植新茶樹爭奪養分,後有遊人絡繹不絕,致使樹勢衰退,產量連年下降,至今據說可年產2斤。

6.蒙頂上清峯仙茶

蒙頂自古以來就是著名茶區,深受廣大人民喜愛,而站在蒙頂茶頂端的就是上清峯的7株圍在欄杆裏的茶樹。

上清峯七株茶據說是吳理真手植,有“仙茶”之稱。從淳熙十三年吳理真被封爲“甘露普惠妙濟大師”開始,蒙頂七株仙茶就用石欄杆圍起來,列爲神聖之地,言有白虎巡山,凡人不得靠近。“民間不可瀹飲,一蠹吏竊飲之,被雷擊死”。

毛文錫《茶譜》雲∶“蒙山有五頂,上有茶園,其中頂曰上清峯。昔有僧人病冷且久,遇一老父謂曰∶蒙之中頂茶,當以春分之先後,多構人力,俟雷發聲,並手採擇,三日而止。若獲一兩,以本處水煎服,即能祛宿疾;二兩當眼前無疾,三兩能固肌骨,四兩即爲地仙矣。”

這段文字略一琢磨頗有深意,一共7株茶,就讓採3天,你能採到多少茶呢?

古人的意思其實是,這就能採那麼點兒茶,多了沒有,你要能採出4兩,你就是神仙了。

7.綠雪芽母樹

中國有很多茶祖,每一個都種了很多茶樹。上古神太姥娘娘就在太姥山種下了綠雪芽。這就是福鼎大白毫母樹。

2004年寧德茶文化節上,100克的福鼎大白毫母茶“綠雪芽”,以71萬元的天價被拍出。

8.清宮茶

站在普洱茶之巔,上百萬一餅的百年乾利貞宋聘號,香港還有很多。而清宮普洱茶,喝過的人表示其滋味正是茶中最極品“無味之味”。其實金瓜貢茶已經超越了飲料的含義,與歷史、文化結緣,成了精於品茗的風雅人士品讀歷史、感悟生活的特殊載體。

2007普洱市迎回貢茶,活動主辦方爲這個國家二級文物“金瓜貢茶”,投保了保額爲1999萬元的鉅額保險。

清宮茶膏承載了同樣厚重的歷史,並在拍賣行留下了參考價格,一盒共105.6克,賣得100.8萬。

9.熊貓茶

熊貓茶指生長在四川雅安頂峯村熊貓生態茶山、採用熊貓糞便種植的茶(據稱,熊貓腸胃吸收功能不好,排出的糞便中保留有70%的營養,堪稱有機肥料輸送者)。

2014年3月,四川省雅安市,一羣身穿“熊貓衣服”的採茶姑娘在鳳鳴山開始了“熊貓茶”春茶採選。這些茶樹是從2011年11月起用近10噸熊貓糞便種植出來的。“熊貓茶”中的“稀品”定價近22萬元一斤。

幾萬一斤的金駿眉、顧渚貢茶園紫筍一聲嘆息,十幾萬一斤的鐵觀音茶王表示不服。西坪的鐵觀音母樹拍拍後生的背,“不怕,有我呢。”安吉白茶祖也默默站在一旁。

(作者|雲南茶生活百科全書)更多普洱茶儲存、品飲辨別、選購收藏等方面的問題,請加美女茶藝師董玥個人微信:dydy880(長按複製)交流學習。

有60萬一斤的茶葉嗎?

古茶樹“錦繡茶尊”10公斤茶青(茶鮮葉)開採權拍出1068萬元

據瞭解,這還是未經炒制的價格

根據鮮茶葉的水分

大約4.2至4.5斤鮮茶葉可以製成1斤毛茶

所以這10公斤鮮葉茶

差不多可以製成2.5公斤毛茶

一斤茶葉就是210萬

如此算來

這茶葉價格遠超黃金價格

如此“天價茶葉”品質真的“賽黃金”嗎?

專家:口感與普通茶差距沒那麼大

西南林業大學茶生態學研究中心主任藍增全表示,由於個體較大,古茶樹佔有的自然資源和生態性更優,其生長環境和養分汲取的確比茶園裏的好,但口感和品質差距,絕不會差得像價格這麼多。

對於“天價茶”的炒作,昆明市茶葉協會會長劉益成認爲,這棵三千多年的古樹本身的確具有歷史文化價值,拍賣也體現了“物以稀爲貴”的道理。可是一公斤茶青就100多萬元,炒制後相當於400多萬,如此高價的炒作,並不能爲茶葉帶來正面影響。

從根本來講,失序的“炒茶”行爲,無益於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甚至影響地方發展形象,最終利益受損的是消費者和廣大茶農。

作爲消費者,也可以對此類現象多些主動抵制。比如,不買“天價茶”、對相關不法行爲積極舉報等,也有利於市場迴歸正常。

而很多消費者對打着各種噱頭的炒作,尚未必具備識別的能力。監管職能部門以及行業自身,都得爲消費者負責,積極規範行業發展,總之,絕不能讓非理性的茶葉炒作行爲,變成各式各樣坑人的陷阱。

而說起喝茶

廣東人愛茶衆所周知

廣東也是全國

茶葉消費和收藏量最大的省份

廣東每年茶葉總消費量超過25萬噸

年銷量約佔全國總銷量的十分之一

在全國排第一位

特別是廣東潮汕人

那絕對是喝茶的頭號狂熱分子

交往、談生意

都能用喝茶來解決

廣州是全國茶葉銷售重要集散地,每年茶葉流通量近20萬噸左右。其中芳村南方茶葉市場是全國最大的茶葉專業市場之一。

而東莞被稱爲“茶葉收藏之都”,其存茶量、老茶保有量、老茶交易量都位居全國第一。

廣東巡茶地圖

廣東人嗜茶,且茶文化在各個地區都有其特色。廣東人離不開茶,更熱愛茶及衍生的茶文化。

茶葉最香是單叢

潮州鳳凰單叢茶是我國茶樹品種中韻味特殊的高香型名茶品種資源,茶葉自然花香最清高、花香類型最多樣,滋味醇厚甘爽。

好聞好喝之外,鳳凰單叢茶還有着賞心悅目的“姿色”。色澤黃褐的茶葉泛着油潤光澤,葉底邊緣有一抹硃紅,是爲“綠葉紅鑲邊”。茶葉一根根勻整挺直,條索粗壯。鳳凰單叢茶湯色清澈黃亮,輕抿一口,帶着山韻的花香氣便在口中彌散開來,許久不曾消褪。

客家炒綠性溫補

在梅州、揭西、河源等客家地區,代表性的茶爲客家炒綠,又名客家炒茶、客家炒青。想要製出一份“高火甜韻”的上乘客家綠茶,需要花費不少心思。從品種選擇、扦插栽培、摘茶遴選,直到最後的製茶出品,每一環節都不容怠慢。

客家人多居於南方相對溼冷的山地,同樣是綠茶,在客家地區製作綠茶(炒茶)更追求“去溼趨溫”。區別於其他地區烘乾、曬乾綠茶的工藝。客家炒茶在製作時,使用“老火”炒制,經過二炒二揉的過程,製出性溫偏熱的客家炒綠。

陳年的炒茶還有消痰化瘀的功效,即便胃寒者也可以放心大膽地飲用,因此在客屬地區,人們習慣稱其爲“溫肚茶”。

英紅九號美名揚

英德紅茶是英德茶區主要茶類,英德紅茶以“濃強鮮爽香”爲品質特點,暢銷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當前,英紅九號是英德紅茶的傑出代表產品。

英紅九號既是茶樹品種名,也是紅茶產品名。用英紅九號泡出的茶湯,還未入口便襲來一陣香氣,湯水紅豔,滋味濃烈。紅茶甘之如飴,一杯過後,渾身無處不透着舒暢。

世界遺產裏的丹霞紅茶

在丹霞山自然保護區內,周圍十多個自然山村、近100平方公里的三角地帶就是仁化白毛茶的原產地,由此出產一份獨特的丹霞紅茶。從丹霞山600米左右低海拔至1200米以上的高海拔的原始山林中,都有野生山茶樹分佈。

丹霞紅外表金毫披露,湯色紅亮,香氣高銳,滋味醇爽。而出產這味紅茶的丹霞山,更是廣東省內僅有的兩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之一。

除此之外,廣東茶還有仁化銀毫茶,樂昌白毛茶,梅縣清涼山茶,古勞茶,信宜合籮茶,雷州海鷗大葉綠茶,羅定連州茶、金毫紅茶、廣東荔枝紅茶......

可以說,喝茶就是很多廣東人

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在日常生活中

大家對喝茶還是存在着一些誤解

一起來了解一下~

喝茶跟癌症究竟有啥關係?

茶葉中的成分大多有益於人體的健康,如抗炎、抗菌、抗氧化和免疫調節等功能或作用。

但是,按照當前一些實驗和流行病學的研究,喝茶和癌症發生率之間是否相關還存在着結果不一致的報道。

如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曾將65℃以上的熱飲歸爲2A類致癌物(即對人很可能致癌),而泡茶時的水溫通常比較高,趁熱喝很容易燙傷消化道,長此以往可能會誘發食道癌。

所以,喝茶有益健康但未必能防癌,注意“趁熱喝”不可取,要稍稍冷卻一下。

喝茶等於喝農藥?

通常茶樹在溫暖、潮溼的環境中生長,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擾,所以有的季節,茶農會在茶樹的種植過程中使用農藥進行殺蟲和除草。

由於人們越來越關注農藥殘留對人體和環境的影響,現在茶樹允許使用的都是低毒性的農藥,而且大多爲脂溶性農藥。

另外,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對茶葉中允許的農藥有最大殘留量的要求,只要符合要求就不會對我們造成危害,而正規渠道的茶葉都要符合該標準的要求。所以,茶是可以放心喝的,不要擔心農藥的事。

喝茶會造成貧血和骨質疏鬆嗎?

常見的貧血是缺鐵性貧血,骨質疏鬆有些是鈣、維生素D攝入不足,而造成貧血和骨質疏鬆的原因比較多,主要影響因素是攝入和代謝,與喝茶無關。

雖然茶葉中的一些成分,如有機酸、多酚類物質能夠與鐵、鈣結合,從而影響到它們的吸收,但這種影響其實非常小,因爲茶葉中的那些成分含量並不高。

所以,沒有特殊的疾病,喝茶並不會造成貧血和骨質疏鬆。

隔夜茶能喝嗎?

隔夜茶沒有嚴格的定義,主要是針對泡了過久的茶而言。

由於茶葉中的多酚氧化,泡了過久的茶,其湯色容易變深,比如失去了原本的綠色而發黃,這時有些人可能會擔心是否產生了不利於健康的成分,包括亞鹽等等。

其實不必擔心,即使是泡久了的茶一般也不會有安全性風險,只是放置過久的茶在口感上往往更爲苦澀一些。所以,泡久了的隔夜茶能喝,只是一般沒必要喝。

茶放涼了就不能喝了嗎?

茶放涼了可以喝,但相對來說喝溫熱茶比較好,不容易刺激到消化道。除此之外還要注意的是:

1、茶葉容易發生黴變,儲存時要注意放置在乾燥的環境中。2、茶葉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臨睡前避免喝茶。

綜上所述

喝茶有益健康

但燙茶不要喝

濃茶也少喝

日常買茶的時候

更是要小心“天價”陷阱哦!

今日推薦視頻

世界最大冰山已融化?

世界最大冰山A68a

已融化併成碎塊

專家擔心海平面恐上升?

Tags:茶葉 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