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因爲三年大旱強娃決定去哪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75W

因爲三年大旱強娃決定去哪

因爲三年大旱強娃決定去金龍潭底部,即有水源的地方。從前,黃河流域大旱三年,人們生活在苦難之中。在黃河岸邊屹立着龍斧山,山腳下住着一對青年夫婦。男人叫強娃,女人叫龍華。他們決定出發去找水,一位老人告訴他們,只有在金龍潭底部才能找到水源。帶着勇氣,強娃和龍華到了金龍潭底部。他們挖了49天,終於發現了一個白石頭的卵,那個卵快速旋轉並突然變成了飛翔的白鴿。然後,它變成了一位老人並對他們說,到龍斧山上找到一把可以劈開山崖的斧頭,水會從山中流出。強娃和龍華辛苦的翻山越嶺,到了一座小廟前。在廟中,他們找到了一把斧子並將其帶到深潭旁邊。強娃劈開了山峯,一陣巨大聲響過後,水流涌出,一條金龍飛到了空中,下了一場大雨。人們爲了紀念這場龍雨,農曆二月二日就成了春龍節。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二月二的故事

        從前,黃河邊上有一座龍斧山,山上有座龍王廟。山下住着小夥子強娃,他勤勞又勇敢的。強華娶了採藥姑娘瑩花,瑩花姑娘又美麗又善良,兩個人在一起十分幸福。可是這一帶已經連續三年大旱,井榦枯,地裂縫,莊稼曬得能點火。窮人的日子不好過,他們紛紛拜神求雨,祈求老天爺開眼。強娃覺得光祈求老天爺沒用,他想去挖黑龍潭,挖出水來,大家就有救了。

        黑龍潭在不遠的山口上,年景好的時候總是滿滿一潭清水,現在呢早乾的見底了,強娃和瑩花挖呀,挖呀,足足忙了一個月,也沒挖出一滴水。

        二月初一這天,強娃像平時一樣,賣力的挖着潭底的幹泥巴。忽然,一钁頭下去金光四射。就在這時,從天上飛下來個石頭蛋蛋,在強娃和瑩花的腳邊滾來滾去。不一會兒,石頭蛋蛋變成了一隻白鴿。瑩花剛要捉它,它就撲棱棱飛了起來了。強娃趕緊用手一擋,白鴿一下子跌在地上,變成了一個笑嘻嘻的老公公。老公公對強娃和瑩花說:“好孩子,感動天,希望就在龍斧山。龍斧山,劈山斧,一砍頂你一萬五……”說完,老公公化作一縷青煙,不見了。

        強娃和瑩花按照老公公的指點,翻過三道山,越過兩道嶺,來到龍王廟。啊,眼前的鐵架上放着一把很大很大的斧頭,看上去足有千斤重。

        強娃想:這就是老公公說的劈山斧吧?他拿過斧頭,扛在肩上。奇怪!這柄大斧竟像木棍一樣輕。強娃和瑩花連夜趕回黑龍潭。天剛矇矇亮,強娃就掄起劈山斧,對準潭底的硬蓋,猛劈下去……

      “轟隆隆”大地開始抖動,高山也搖晃起來,一股清泉從黑龍潭裏咕嘟嘟地冒了出來。泉水嘩嘩地流着,一片輕紗似的薄霧罩住了黑龍潭。接着,只聽見一聲雷響,一條青龍從潭水裏擡起頭來。青龍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呼啦一聲,騰空飛起來。這時候,天上烏雲翻騰,雷聲滾滾,豆大的雨點“噼裏啪啦”直落下來,乾旱的土地和枯萎的樹木,終於喝足了雨水。

        雨停了,大家都跑來感謝強娃和瑩花。這一天正好是二月初二,孩子們拍手唱着:“二月二,龍擡頭,人不害病地豐收,大倉滿,小倉流; 金豆開花五穀收”。

      從此,人們就說二月二是龍擡頭的日子。

中國傳統節日故事有哪些

1、春節

關於春節的來由,舊時由於缺失上古時期文獻(秦始皇焚書,或其它原因)沒法直接考證其源流,在傳承發展中於是便產生了諸多傳說。

其中有幾種較爲流行的說法,春節源於上古“臘祭說”、源於“巫術儀式說”、源於“鬼節說”、源於“古代豐收祭祀說”、源於“舜繼部落聯盟首領位說”、源於“萬年青年創萬年曆說”、源於避“年”獸的傳說等等。

在歷史發展演變中大多數傳統節日被附會了一些傳說替代其本真起源。春節也不例外,也被附會了“避年惡獸”等故事傳說作爲其起源。

其實,春節並非因“避惡”等故事傳說而形成,這些荒謬傳說是後世建構出來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春節文化作爲中華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的形成涵蓋了人文哲學、天文星象等方面的內容,蘊含着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

古老傳統節日重視信仰與祭祀活動,敬天法祖是古老傳統節日的核心,春節並非是因故事傳說而形成。

2、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爲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爲“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

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日又稱爲“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爲主。

3、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融匯自然節氣與人文風俗爲一體,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先祖們追求“天、地、人”的和諧合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清明節的節俗豐富,掃墓祭祖與踏青郊遊是清明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4、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

仲夏端午,蒼龍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是龍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所曰:“飛龍在天”;此時龍星既“得中”又“得正”,處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龍德顯揚。端午節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着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

端午節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爲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糉子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5、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衆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爲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爲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爲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爲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元宵節

西遊記三年大旱是哪一集

西遊記三年大旱是第87集。根據查詢相關公開資訊顯示:在《西遊記》第87回中唐僧一行人路過鳳仙郡時遇到了一件怪事,本應是熱鬧繁華的天竺外郡,卻因三年大旱而變得荒涼凋敝,路上行俠仗義的孫悟空知道這事後,二話沒說便允諾下了求雨大事,所以呀西遊記三年大旱是第87集。

竇娥冤劇本里的唱詞怎麼唱

合唱:六月飛雪千古冤

血濺白綾三年旱

何時借得屠龍劍

斬盡不平天地寬

竇:仰望夜天月如鉤

後廳寂靜聽更漏

離鄉已有十六載

樁樁件件藏心頭

十多年坎坷有誰知

十多年苦熬我出了頭

當年一介窮書生

如今是戴烏紗

穿錦繡前呼後擁

竇天章官居巡按

奉旨賑災回楚州

楚州府三年大旱

黎民苦

我民間察訪查由頭

都說是

三年大旱爲冤獄

屈斬竇娥天也愁

案情雖疑無憑據

欲想翻案難下手

回後廳思念親生女

難驅心頭千萬愁

四處打聽無蹤影

十六年思念付東流

蔡家莊不見她婆媳倆

蓬蒿淹沒那舊門樓

莫不是

遭荒遇災人離散

莫不是

飛來橫禍人夭壽

莫不是

流落異鄉渺無影

看來是

夢難圓來願難酬

且把這

萬千思緒一邊放

閱案卷

聊解老夫一腔愁

娥:孤悽悽

離開了望鄉臺

晃悠悠

按院署中冤魂來

血和淚

銘心刻骨三長載

三長載

仇恨未報心兒碎

回首看

雲鎖霧埋陰陽界

側耳聽

鼓漏聲聲把人催

急切切

借得陰風送兒歸

慢騰騰

十六年後怕相會

老爹爹

我與你呀

人鬼陌路怎聚首

見爹爹

雙鬢斑斑發已灰

一聲端雲思念重

萬語千言兩行淚

悄悄兒

月照東牆花移影

霧濛濛

寒風刺骨透心冷

陰陽界

難隔骨肉血緣情

盼父伸冤思女心切

兩樣的心思一樣情

父,女:日思念 夜思念

盼爹盼兒

盼了十六年

十六年淚水匯成河

十六年就盼這一天

這一天

竇:今日裏

父女相聚天倫樂

娥:爲什麼

這一天不在三年前

竇:從今後

苦盡甜來春光好

娥:恨只恨

陰陽阻隔兩重天。

娥:叫一聲

老爹爹且罷虎威

聽女兒

訴往事傾吐苦水

女兒我

三歲喪母爹做娘

未想到

七歲離父父不歸

你把兒

送與蔡家當童養媳

夫早亡

流不盡薄命千行淚

老爹爹

你一十三載無音訊

我孤婆寡媳誰關愛

任人欺任人宰

張家父子懷鬼胎

羊肚湯一案起禍端

爹呀爹

竇娥女錯上斷頭臺

山陽縣

不分皁白不聽辯

毒刑之下鮮血濺

婆母年邁難受刑

婆媳情深心相連

爲保婆婆一條命

竇娥甘願赴九泉

法場罰下無頭願

不告官府只告天

爹爹啊

不求爹爹復我生

還我清白在人間

竇:蔡婆一番辛酸言

字字句句似利劍

我心頭流血肝腸斷

咬碎苦楚腹中咽

兒啊兒 爲父我

只求光耀龍虎榜

如今是

戴上烏紗破了家

耳畔邊

似聞女兒喊冤聲

冥空間

端雲兩眼看着爹

罷罷罷

我這裏

架上請出尚方劍

平冤昭雪

懲腐肅貪撥開迷霧

求得公正在人間

合唱:留下了恨山怨海

鑄就了千古血淚

縱然平反懲腐惡

可嘆是

秋花凋零魂不歸

魂不歸

西遊記大旱三年哪一集

西遊記大旱三年是第9集。八戒在洞中屢次得罪妖怪。妖怪惱怒,欲將八戒犒勞小妖。正要入鍋時,悟空搬來妖怪的主人——太上老君,收伏了私自下界的青牛。鳳仙郡連年大旱,郡王張榜徵法師求雨。唐僧四人路過,悟空應郡王所求,至凌霄寶殿找玉帝賜雨。玉帝不允,因鳳仙郡王曾犯下三件罪過。

爲什麼會引起乾旱,水哪去了?

水資源的制度分析

(一)旱災的原因在於浪費水

在中國的自然災害中,最嚴重的就是週期性的大旱或者大水的肆虐。就最近幾年,1998年夏天長江大水;1999年夏天,長江流域再次發生洪災;2000年春天北方沙塵暴連連,接着就是中國長江以北地區罕見的大旱。中國各大媒體和網站,都報道了長江以北大旱:各地人畜飲水困難,莊稼枯死,接着就是糧食歉收,農民收入下降。

中國的旱災不是因爲中國降水量少。中國北方地區降水量不多,但不一定會導致旱災。因爲以色列缺水,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農業每年爲其國民經濟帶來十多億美元的純利潤,中國華北大部分地區年降水400毫米以上,比以色列條件優越得多,卻經常發生旱災。

中國發生旱災的關鍵原因在於浪費水。中國農業用水佔全國總用水量的80%以上,浪費水的嚴重程度,與旱災災情同樣驚人。在寧夏北部的黃灌區,農民種的是水稻,大水漫灌,生產1斤米要用掉1噸水。

中國現在有許多節水技術,如果科學用水,水少,也能夠取得糧食豐收。比如,山西渭北高原非常乾旱,雨下到地面被土層吸收,上層水分春季蒸發了,下面的土層還比較潮溼,而小麥的根因爲短,吸收不到下面的水,人們想出一招兒"以肥促水",施磷肥,使1米的根長到2米多,吸收到水,獲得豐收。渭北20多個縣原本缺糧,現在成了山西的商品糧基地。但許多節水技術卻沒有人去使用,節水型的灌溉技術推廣很難。如華北地區種冬小麥,普遍誤以爲灌溉越多、產量越高,往往在收穫之前澆4、5次乃至7、8次水,而專家的研究表明,澆水1到3次即可,這項成果獲199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是重點推廣項目。有關機構在河南、河北、山東推廣了3年,但成效不大。

北方旱災的損失是巨大的,大旱之下,農業肯定歉收。北方沙風暴和黃河斷流,也是嚴重的問題。沙塵暴的發源地都是乾旱地區,當地十幾個縣浮土厚達一尺,細小的塵土無孔不入,越過燕山、太行山肆虐北京,甚至飄到上海、南京。黃河下游年年斷流,斷流時間越來越長。這極大地阻礙了黃河流域的可持續發展。

(二)制度學者的分析

問題是嚴重的,損失是巨大的。但是,如何解決問題呢?對此,在目前,要以人工改變天氣,來顯著增加降水量,是不可能的。從制度分析的角度來看,關鍵還在於進行制度變革,促進節約用水,減少浪費水的現象。專家們認爲:動用水費這根經濟槓桿,使人們有經濟上的積極性去節約用水。對此,大家有各種各樣的意見。許多人認爲,水漲價,有利於減少浪費,提高大家的節水積極性;但也有人認爲,水資源的需求缺乏彈性,即使漲價也沒有什麼用;更有人認爲,水資源漲價,是劫貧濟富,不公平,反對漲價。對此制度分析學者如何看待這一問題呢?

制度分析的第一步,分析水的屬性。制度分析學者是這樣分析的:水不像鹽,每個人對鹽的需要基本是固定的,即使價格有變化,其消費量也不會有很大的變化;它不像一些奢侈品,如珍珠項鍊,價格越高消費量越大,價格越低反而消費量越下降;它也不像低質量的消費品,如土豆或劣質大米,人們的收入越高,消費者價格承受能力越高,其消費量越下降。總起來說,水資源有一定的剛性,每個人爲了維持生存,至少需要用一定量的水,每個人用水能力有限,再浪費水,也不可能無限地浪費水,總是有一個限度。從至少用多少水,到至多用多少水,具體數字根據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氣候條件等因素,有一定的變化,但可以肯定,這一空間還是很大的。在這一範圍裏,給定不同的價格,價格高,人們一般會選擇節約用水,價格低,人們傾向於選擇浪費用水。

第二步,分析存在問題的性質。如果水資源非常豐富,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那麼水資源就不是一種稀缺資源,就不存在任何定價的問題。相反,如果水資源極其稀缺,供水量無法維持人們最基本的生存,這時水資源無論如何定價,都不可能解決用水的問題,唯一的選擇就是搬家,"逐水草而居"。對中國北方水資源短缺問題來說,目前北京等地區水資源面臨嚴重短缺的問題,而由於水價太便宜,在可選擇的節水空間裏,許多人沒有積極性節約用水。在這種情況下,提高水價,有利於節約用水,解決目前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問題。

第三步,分析特定選擇所可能導致的直接效率效應。提高水價,就如某些城市的實踐所表明的,的確起到了鼓勵人們節約用水的效果。當然,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其效應是不一樣的:對於一貫節約用水的人來說,節約空間有限,沒有什麼作用,但可以鼓勵其購買節水器具;對於多消費水,如天天洗澡有特殊偏好的人來說,他們寧可多花錢,也不願意不洗澡,其節水作用不大,但可以使其多付費,爲節水做貢獻,並鼓勵其採用節水器具;對於平時浪費水,而對價格又有敏感的消費者來說,提高水價,可以有效地鼓勵其節約用水,鼓勵其採用節水器具。總起來說,在一定空間內,提高水價有利於鼓勵人們節約用水;在起不到鼓勵節約用水的情況下,也可以籌集資金,以改善供水設施,減少供水環節的滲漏浪費,改善環境,保護水資源等。

第四步,分析特定選擇的分配效應。在制度分析學者看來,任何公共都有分配效應,它可能有劫富濟貧的效應,或者有劫貧濟富效應,或者比較公平。在水資源價格問題上,也存在分配效應。由於水的價格對於所有的人來說都是一樣的,窮人和富人都一個價格,提高水價,對於窮人和富人的福利影響有所不同:對於窮人來說,節水空間有限,無法透過節水把漲價引起的額外負擔消化掉,負擔增加了;對於富人來說,節水空間比較大,但是富人對於價格不太敏感,可能依然浪費用水,雖然也增加了負擔,但相對於其收入來說,負擔較小。因此,提高水價,其分配效應很可能是不公平的:窮人增加了生活的負擔,福利變差了;富人也增加了一定的負擔,但負擔很小。對此,可以採取一些針對性的措施,比如複合定價制度,在一定限量範圍內,實行低價格;在一定限量之上,實行累進價格。這雖然不可能徹底讓各方面的人滿意,但的確有助於減少漲價引起的不公平的分配效應。

到目前爲止,各方面有關水資源的公共討論,一般來說,只涉及上述問題的一個方面。制度分析學者的討論並不到此爲止。制度分析的第五步還將進一步問一個問題:什麼樣的水價是合理的?

在很多人眼裏,這個問題是一個技術問題,但制度分析學者把它理解爲一個制度問題:在制度不適當的情況下,人們傾向於制度不適當的水價;在適當的制度平臺下,人們傾向於適當的水價。因此,這一問題可以轉換成:制定合理的水價需要什麼樣的制度?也就是說:在什麼樣的定價制度情況下,制定的水價有利於節水,有利於保護和開發水源,還有利於減少不良的分配效應?

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需要制度分析學者進一步在理論上分析水資源作爲私人消費、公共供給的物品的性質,分析水資源消費者、生產者和組織供給者之間的定價權配置問題,分析、中介組織以及相關方面在其中所可能起到的作用。與理論分析相結合,也可以進行實證分析,研究世界上缺水國家、缺水地區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案例,探索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適當的制度基礎問題。

本文沒有展開探討這些複雜的問題。在此,只能給出制度分析學者總的思路:水價格的理順,不僅僅是價格數量的理順,更重要的是水價格決定過程的理順。水價格的理順,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個技術上進行計算的問題,也是透過什麼機制來決定的過程。就像不可能給所有的商品規定一個合理的價格一樣,也不可能單獨確定合理的水價。對於一般市場商品來說,其市場價格的合理性在於市場價格的確定沒有任何人能夠決定價格的過程中決定的,是充分競爭過程中決定的,而不是壟斷定價。水作爲一種物品,是一種壟斷供給的私人消費物品,與純粹的市場物品即私益物品有一定的區別,其價格不可能按照市場競爭來確定,但在一定程度上,讓所有有關利益相關者,都能夠充分參與水的定價,其結果就會比個別人、個別權威、尤其是水資源的供給方、物價管理部門單方面確定價格要合理得多。

從制度分析的角度來看,合理的水價是重要的激勵機制。只有在適當水價的情況下,人們纔對水有成本約束概念,纔會對節水措施進行適當的投資。

(三)管理與社會資本

節水有好處,節水的價格制度能夠進行復合設計,許多節水的技術都已經發明出來,但是人們爲什麼還是沒有積極性呢?除了水價影響農民積極性問題之外,專家們還提出了進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積極性的問題,的問題。專家們建議,要解決水的問題,中國要進行機構改革,要建立專門的機構,協調解決水資源的問題。從制度分析的角度來看,在有些問題上專家們的上述分析是正確的。比如,在解決黃河斷流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或者辦法就是國家儘快建立權威機構,對黃河實行嚴格有效的統一管理。制定《黃河法》,依法實施統一管理與調度,以水量和水質總量控制爲目標,制定黃河流域水資源統一開發、利用與保護規劃並實行水量的統一分配與調度。建立節水型產業,合理提高水價。走全面節水、適水發展的實現區域經濟持續發展之路。實行水價浮動、按量計費與超額用水累進加價。從中期刊要慎重建設黃河水利工程,控制黃河水污染。從長期看,要建立源頭保護區,保護植被,涵養水源;要儘早出臺有關黃河的專門法律法規;要搞好上游、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要加緊東、中西線南水北調工程的研究和實施,有計劃實施補水,加快西線調水的前期研究。

從制度分析的角度來看,專家們的上述建議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在管理方面的建議也有一些問題。分散管理,易於導致地方的策略行爲,實際上也出現了各個省紛紛搶引黃河水的悲劇。保護整個流域的上游生態、保護森林和植樹造林、控制污染、南水北調、控制水利工程、建立強有力的控制和管理機構、建立節水型農業、建立靈活的水價制度等,都是解決黃河斷流問題的重要措施。1998年這些方案提出後,的確起到了控制斷流的作用。但是,就如前文所說的,黃河水斷流只是黃河水資源問題的一個方面,而且並不是根本問題,在制度分析學者看來,關鍵問題在於黃河水資源配置不當。黃河水資源如何配置得當呢?或者說,如何才能使稀缺的黃河流域水資源能夠得到最有效地利用呢?對此,不僅需要進行理論分析,而且還需要進行許多實證的研究和實踐的嘗試。

在所有有關黃河斷流問題解決的建議中,最有問題的可能就是過分依賴集中的權力。集權控制,的確能夠緩解黃河斷流問題,只要對於黃河上游各省有權力優勢就可以了。但集權控制分配水,也有着天然的侷限性:

資訊有限,實施成本很高。1987年分配方案沒有如實實施,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由於資訊以及技術方面的原因,集權的分配方案,不可能是有效的。各個省的邊際生產率不可能達到相等的程度。

集權分配具有剛性,由於這種剛性,水資源的配置不可能是實現帕累托最優的水平的(實際上可能的較高效率的水平)。假定水由分配給各個省,每一個省根據現有的用水能力和用水效率進行分配,假定第一次分配是有效的,各個省用水的邊際生產率是一樣的,這時分配水是有效的。但是,由於各個省的生產率可能發生變化,即便第一次分配是有效的,由於水權分配是剛性的,各個省也不可能進行有效的進行再次配置。

如果要實現稀缺的黃河水資源的最優分配,必須建立有效的產權制度,確定黃河水以及流域地下水的產權配置,然後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個水產權交易市場。比如,如果在省與省之間能夠建立一個有效的產權市場,那麼具有較高生產率的省份就可以花錢向具有較低生產率的省份購買水,而生產率較低的省份就可以把水賣給較高生產率的省份,這時水資源就能夠實現較高的產出價值。水纔能有效地確定價格。

水資源的合理價格,不是人爲確定的,而是應該由市場來確定的。如果產權配置不當、無法透過動態交易來改善產權配置,即使黃河不斷流了,黃河水資源的運用也可能是低效率的。因此,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黃河水產權配置體系,在靜態配置基礎上進行水權交易,以及進一步在有效的產權制度的基礎上,分配南水北調、生態環境保護等補水工程的成本,是一個重要的有效利用稀缺的黃河水資源的出路。

管理,並非越是一體化、越有集權化的管理,就越好。對於水資源問題來說,比較大的規模的,對於比較大範圍的水資源的分配問題是必要的,不同地方之間相互協調是必要的,但用水者所在村、鎮、灌溉區機構,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因爲要強調集中管理,就忽視基層管轄機構的主動權。許多問題,都應該站在全局的高度,但也應該透過地方來解決,因爲無論是節約用水,還是浪費用水,都是在地方層次發生的。更何況,全局的範圍也有大有小,即使是省際之間問題的解決也並不一定要由直接命令才能解決,因爲省際之間的有效合作,也是一個重要的途徑。求助於更高的權威,可能是有利的;但是權威越高,其資訊就越有限,其優先次序就越靠後,真正能夠合理解決的可能性也越小。因此,首先應該用足地方的潛力,而不是事事都要依靠。否則,必然會因爲超過其能力的範圍,不勝重負。

重視節水的社會資本建設,至少是不要濫用。人們之所以節水,與水的價格有相當的關係,水價格高,用水也就少,水價低,用水也就多。但是,水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物品,在許多方面,人們的消費量是缺乏彈性的,並且水價格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高到使所有收入水平的人都節約用水。在這種情況下,水價格的制度設計是重要的,但不是萬能的。對於用水量缺乏彈性、對於對水價格缺乏敏感的中高收入的消費者來說,節約用水,主要還在於其節約的意識、節水的習慣。在節約水資源的問題上,人們的節水意識、節水習慣,是節約用水重要的社會資本。沒有這種社會資本,水價格制度的運作空間比較小。在這種情況下,要使節水空間最大化,不僅要有適當的水價設計,更重要的是要設法培養節水的社會資本。當然,節水社會資本的培養是非常困難的,在特定的激勵背景下,這樣的資本還非常容易遭到破壞,而一旦遭到破壞,要重新培養,更加困難。中國水資源問題的解決,的確有賴於合理的水價制度,更有賴於節水意識這一社會資本的培養。在這一問題上,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節水意識不可能靠責怪來培養,因此,責怪農民沒有節水意識,責怪幹部沒有節水意識,責怪科技人員沒有節水意識,責怪和地方沒有節水意識,或者責怪全社會沒有節水意識,不僅沒有用,反而可能摧毀本來就很稀缺的社會資本。一旦一個社會的節水意識遭到破壞,實施節水措施的成本就會急劇上升。

水價格的理順,不僅僅是價格的理順,更重要的是水價格決定過程的理順。水價格的理順,是一個技術上進行計算的問題,也是透過什麼機制來決定的過程。市場價格的合理性在於市場價格的確定是沒有任何人能夠決定價格(競爭定價而非壟斷定價)的過程中決定的,是充分競爭的過程中決定的。水作爲一種物品,與私益物品有一定的區別,不可能按照市場競爭來確定,但在一定程度上,讓所有有關利益相關者,都能夠充分參與水的定價,其結果就會比個別人來確定價格要合理得多。爲水資源的價格確定過程設計適當的集體選擇規則,爲適當的集體選擇奠定良好的立憲制度基礎,這是解決中國水資源合理使用、預防或者減緩大旱之災害的具有百年大計性質的出路。

二月二的故事

        從前,黃河邊上有一座龍斧山,山上有座龍王廟。山下住着小夥子強娃,他勤勞又勇敢的。強華娶了採藥姑娘瑩花,瑩花姑娘又美麗又善良,兩個人在一起十分幸福。可是這一帶已經連續三年大旱,井榦枯,地裂縫,莊稼曬得能點火。窮人的日子不好過,他們紛紛拜神求雨,祈求老天爺開眼。強娃覺得光祈求老天爺沒用,他想去挖黑龍潭,挖出水來,大家就有救了。

        黑龍潭在不遠的山口上,年景好的時候總是滿滿一潭清水,現在呢早乾的見底了,強娃和瑩花挖呀,挖呀,足足忙了一個月,也沒挖出一滴水。

        二月初一這天,強娃像平時一樣,賣力的挖着潭底的幹泥巴。忽然,一钁頭下去金光四射。就在這時,從天上飛下來個石頭蛋蛋,在強娃和瑩花的腳邊滾來滾去。不一會兒,石頭蛋蛋變成了一隻白鴿。瑩花剛要捉它,它就撲棱棱飛了起來了。強娃趕緊用手一擋,白鴿一下子跌在地上,變成了一個笑嘻嘻的老公公。老公公對強娃和瑩花說:“好孩子,感動天,希望就在龍斧山。龍斧山,劈山斧,一砍頂你一萬五……”說完,老公公化作一縷青煙,不見了。

        強娃和瑩花按照老公公的指點,翻過三道山,越過兩道嶺,來到龍王廟。啊,眼前的鐵架上放着一把很大很大的斧頭,看上去足有千斤重。

        強娃想:這就是老公公說的劈山斧吧?他拿過斧頭,扛在肩上。奇怪!這柄大斧竟像木棍一樣輕。強娃和瑩花連夜趕回黑龍潭。天剛矇矇亮,強娃就掄起劈山斧,對準潭底的硬蓋,猛劈下去……

      “轟隆隆”大地開始抖動,高山也搖晃起來,一股清泉從黑龍潭裏咕嘟嘟地冒了出來。泉水嘩嘩地流着,一片輕紗似的薄霧罩住了黑龍潭。接着,只聽見一聲雷響,一條青龍從潭水裏擡起頭來。青龍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呼啦一聲,騰空飛起來。這時候,天上烏雲翻騰,雷聲滾滾,豆大的雨點“噼裏啪啦”直落下來,乾旱的土地和枯萎的樹木,終於喝足了雨水。

        雨停了,大家都跑來感謝強娃和瑩花。這一天正好是二月初二,孩子們拍手唱着:“二月二,龍擡頭,人不害病地豐收,大倉滿,小倉流; 金豆開花五穀收”。

      從此,人們就說二月二是龍擡頭的日子。

我能寫出一些農曆節日以及它們的來歷

一.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爲春節。春節在農曆中代表着新年到來,這一天裏,家家戶戶都在門上貼上祈福的大紅對聯,並燃放鞭炮,希望來年順利。

根據傳說,很久以前,有一隻叫“年”的兇猛的怪物,不停製造恐慌。

天神將它囚禁在大山內部,每十二個月才讓它出來一次。

十二個月過去了,年被放了出來並開始爲非作歹。

人們討論對付年獸的方法,有的人說年怕見紅色、火光和噪聲。

人們張貼寫着吉利話的紅對聯,放炮竹,並敲鑼打鼓。

怪物害怕得發抖。

夜幕降臨,所有的人家都點亮了燈籠。

怪物被嚇壞了,從此躲入深山,再也不敢出來。

年獸被打敗了,但慶祝新年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二.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個習俗要追溯到兩千年前。

傳說在天庭裏,天帝過着無聊又無趣的生活。

當他聽說地面上的人們生活得幸福美滿時,他十分惱怒。

於是他派出了一隻渾身燃燒着火焰的仙鶴到人間,在正月十五那天將人間燒燬。

一位好心的仙女下凡去通知人們這件事。

有個聰明的人提出每個人都要馬上點亮一盞燈籠。仙女又說應該把仙鶴關在一個籠子裏並將火熄滅。

當仙鶴降臨到人間時,它被逮了起來並裝入一個無法燃火的籠子裏。

人們點亮了燈籠,燃放鞭炮和煙花。天帝看到人間失火後非常高興。他認爲仙鶴已經成功摧毀了人間。

事實上,人們舉着燈籠來慶祝他們的勝利。爲了紀念這一日,人們懸掛燈籠或提着花燈上街散步。這就是元宵節。

三. 春龍節

“二月二,龍擡頭。”傳統風俗規定龍擡頭的日子是“春龍節”,傳說是這樣講的。

從前,黃河流域大旱三年。人們生活在苦難之中。

在黃河岸邊屹立着龍斧山,山腳下住着一對青年夫婦。男人叫強娃,女人叫龍華。

他們決定出發去找水,一位老人告訴他們,只有在金龍潭底部才能找到水源。

帶着勇氣,強娃和龍華到了金龍潭底部。

他們挖了49天,終於發現了一個白石頭的卵。那個卵快速旋轉並突然變成了飛翔的白鴿。

然後,它變成了一位老人並對他們說:“親愛的孩子們,快到龍斧山上,你們會在那裏找到一把可以劈開山崖的斧頭,水會從山中流出的。”

說完,老人消失在了白煙之中。強娃和龍華辛苦的翻山越嶺,到了一座小廟前。

在廟中,他們找到了一把斧子並將其帶到深潭旁邊。

強娃劈開了山峯,一陣巨大聲響過後,水流涌出,一條金龍飛到了空中,下了一場大雨。

人們爲了紀念這場“龍雨”,農曆二月二日就成了春龍節。

四. 端午節

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這一天,鄉下的每家每戶都會吃糯米包的糉子,佩戴香包和插艾蒿。

爲什麼人們要吃糉子呢?有人說這是爲了紀念屈原。

屈原在楚國擔當重任,在楚戰時期以他的功績爲人稱道。

背信棄義的君王誹謗他有過失,他被免職了。

不久之後他被流放,過着漂泊的生活。

他因國家和人民的不幸而悲憤。

農曆五月十五日,他在汨羅江投江自殺以喚起人民的熱忱。楚國的人民將米粒拋入江水給屈原獻祭。

擔心穀粒會被魚蝦吃掉,人們將米包到蘆葦葉中並用絲線捆起來。

人們還佩戴香包,小孩子手上戴五彩繩。人們在門上插上艾葉,象徵擊退敵人的刀劍。

五. 乞巧節

乞巧節是每年農曆的七月七日。少女們比賽穿針引線來紀念織女。

織女每天爲王母娘娘做織布的活計,人間有一位牛郎過着貧苦的生活,只有一頭老黃牛陪着他。

織女愛上了貧窮的牛郎。她下凡與他成親。她爲他生了一雙兒女,生活幸福美滿。

王母娘娘十分氣憤。她命令天兵天將將織女帶回天庭。一位天將將織女帶了回去,牛郎帶着兒女騎着老黃牛跟着他。

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一根金簪並在天上劃了一道線,於是一條奔涌的河流擋在了牛郎前進的路上,隔開了這對夫婦。

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喜鵲們在銀河上架起鵲橋讓牛郎織女相會。

這一天,女孩子們喜歡在織女星旁學習織布。也是爲了慶祝牛郎織女重逢。

六. 中秋節

中秋節是農曆的八月十五。人們吃月餅,孩子們則買來陶土做的“兔子爺”。

關於中秋有很多傳說。這就是一個。一位道士對唐明皇說:“我可以讓您升上月宮。”隨後他將自己的手杖拋向天空。

手杖變成了一座大橋。皇帝登上了橋,隨着道士,來到了月宮。

在那裏,皇帝看見了搗藥的玉兔,和奏樂起舞的仙女們。他記下了這些美妙的樂曲。

回到人間後,他做了一段曲子並提名爲《唐明皇月宮遊記》。

七. 重陽節

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在這個節日裏留傳下來的風俗是踏青或登高。

在漢朝,有一位叫費長房的會捕怪的巫師。

有一天,費長房告訴他的弟子桓景,農曆九月九日人間會發生一場大災難,他會帶他去阻止災難發生。

他拿出一捆茱萸和一小瓶菊花酒,告訴他將這些帶給世人。

乘上仙鶴,桓景去往人間。他將人們領往高山之巔,每人發了一片茱萸並飲了一口菊花酒。這樣怪物就不敢靠近了。

怪物來了,它急忙趕往已人去樓空的村子。看到人們都已經聚集在山峯上後,它衝向他們。

但菊花酒的氣味和茱萸的香味使他卻步。於是桓景用劍殺死了他。

從那時起,農曆九月九日,人們帶上茱萸和菊花酒,登高或是踏青。

八. 臘八節

臘八節是農曆的臘月初八日。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會喝臘八粥。

從前有一戶家庭,一對老夫婦和一對年輕夫婦,過得很貧苦。

老夫婦不讓年輕夫婦做任何活計,怕累着他們。

這對年輕夫婦有吃有穿,一點活也不幹,最後什麼都不會做。

老夫婦去世了。這對青年夫婦吃光了所有的食糧又賣掉了他們的房子。他們除了一間茅草屋以外一無所有。

冬天到了,裹着茅草,他們因飢餓和寒冷而發抖。

農曆臘月初八日,他們已精疲力竭。他們摘了一些茅屋旁的冬麥杆,熬了一鍋清湯。

但一陣強風颳過,吹倒了茅屋。兩個年輕人被壓死了。

爲了讓孩子們記住這個悲慘故事,人們在農曆臘月初八日煮粗糧,人們閒聊這個故事帶來的啓示,並不再挑食。

寫一寫你所知道的一些中國佶統節日的神話傳說

中國十大傳統節日的傳說

一. 春節

春節在農曆中代表着新年到來,這一天裏,家家戶戶都在門上貼上祈福的大紅對聯,並燃放鞭炮,希望來年順利。

根據傳說,很久以前,有一隻叫“年”的兇猛的怪物,不停製造恐慌。 天神將它囚禁在大山內部,每十二個月才讓它出來一次。 十二個月過去了,年被放了出來並開始爲非作歹。

人們討論對付年獸的方法,有的人說年怕見紅色、火光和噪聲。 人們張貼寫着吉利話的紅對聯,放炮竹,並敲鑼打鼓。 怪物害怕得發抖。

夜幕降臨,所有的人家都點亮了燈籠。

怪物被嚇壞了,從此躲入深山,再也不敢出來。 年獸被打敗了,但慶祝新年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二.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個習俗要追溯到兩千年前。 傳說在天庭裏,天帝過着無聊又無趣的生活。

當他聽說地面上的人們生活得幸福美滿時,他十分惱怒。

於是他派出了一隻渾身燃燒着火焰的仙鶴到人間,在正月十五那天將人間燒燬。

一位好心的仙女下凡去通知人們這件事。

有個聰明的人提出每個人都要馬上點亮一盞燈籠。仙女又說應該把仙鶴關在一個籠子裏並將火熄滅。

當仙鶴降臨到人間時,它被逮了起來並裝入一個無法燃火的籠子裏。

人們點亮了燈籠,燃放鞭炮和煙花。天帝看到人間失火後非常高興。他認爲仙鶴已經成功摧毀了人間。

事實上,人們舉着燈籠來慶祝他們的勝利。爲了紀念這一日,人們懸掛燈籠或提着花燈上街散步。這就是元宵節。

三. 春龍節

“二月二,龍擡頭。”傳統風俗規定龍擡頭的日子是“春龍節”,傳說是這樣講的。

從前,黃河流域大旱三年。人們生活在苦難之中。 在黃河岸邊屹立着龍斧山,山腳下住着一對青年夫婦。男人叫強娃,女人叫龍華。 他們決定出發去找水,一位老人告訴他們,只有在金龍潭底部才能找到水源。 帶着勇氣,強娃和龍華到了金龍潭底部。

他們挖了49天,終於發現了一個白石頭的卵。那個卵快速旋轉並突然變成了飛翔的白鴿。

然後,它變成了一位老人並對他們說:“親愛的孩子們,快到龍斧山上,你們

會在那裏找到一把可以劈開山崖的斧頭,水會從山中流出的。” 說完,老人消失在了白煙之中。強娃和龍華辛苦的翻山越嶺,到了一座小廟前。 在廟中,他們找到了一把斧子並將其帶到深潭旁邊。

強娃劈開了山峯,一陣巨大聲響過後,水流涌出,一條金龍飛到了空中,下了一場大雨。

人們爲了紀念這場“龍雨”,農曆二月二日就成了春龍節。

四. 清明節

每年四月一日是清明節。這天人們在鄉間散步,在墳前擺上祭品,佩戴鮮花或者嫩柳條。

故事要追溯到紀元前,春秋戰國時期,金國王子重耳,被公國流放在外漂泊19年之後,回到了祖國。

他依據各人的功績獎賞並封爵在他期間依然忠心的人。

在其中,有一個叫介之推的人被重耳遺忘了。他揹着老母隱居到了綿山裏。 重耳的一個門客告訴他了這件事情。

重耳帶上侍從去尋找介之推,但綿山太大了,他們找不到他。 另一個門客建議重耳:“放火燒山,介之推就出來了。“重耳於是下令燒山。 一場大火燒荒了這座山,介之推和他的母親堅持到了死。

重耳十分悲痛,他規定每年的這一天都不許生火。各家都要吃寒食。

清明節不許開火的習俗已經不存在了。但插柳和清掃祖先的墓依然延續到今天。

五. 端午節

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這一天,鄉下的每家每戶都會吃糯米包的糉子,佩戴香包和插艾蒿。

爲什麼人們要吃糉子呢?有人說這是爲了紀念屈原。 屈原在楚國擔當重任,在楚戰時期以他的功績爲人稱道。 背信棄義的君王誹謗他有過失,他被免職了。 不久之後他被流放,過着漂泊的生活。 他因國家和人民的不幸而悲憤。 農曆五月十五日,他在汨羅江投江自殺以喚起人民的熱忱。楚國的人民將米粒拋入江水給屈原獻祭。

擔心穀粒會被魚蝦吃掉,人們將米包到蘆葦葉中並用絲線捆起來。

人們還佩戴香包,小孩子手上戴五彩繩。人們在門上插上艾葉,象徵擊退敵人的刀劍。

六. 乞巧節

乞巧節是每年農曆的七月七日。少女們比賽穿針引線來紀念織女。

織女每天爲王母娘娘做織布的活計,人間有一位牛郎過着貧苦的生活,只有一頭老黃牛陪着他。

織女愛上了貧窮的牛郎。她下凡與他成親。她爲他生了一雙兒女,生活幸福美滿。

王母娘娘十分氣憤。她命令天兵天將將織女帶回天庭。一位天將將織女帶了回去,牛郎帶着兒女騎着老黃牛跟着他。

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一根金簪並在天上劃了一道線,於是一條奔涌的河流擋在了牛郎前進的路上,隔開了這對夫婦。

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喜鵲們在銀河上架起鵲橋讓牛郎織女相會。

這一天,女孩子們喜歡在織女星旁學習織布。也是爲了慶祝牛郎織女重逢。

七. 中秋節

中秋節是農曆的八月十五。人們吃月餅,孩子們則買來陶土做的“兔子爺”。 關於中秋有很多傳說。這就是一個。一位道士對唐明皇說:“我可以讓您升上月宮。”隨後他將自己的手杖拋向天空。

手杖變成了一座大橋。皇帝登上了橋,隨着道士,來到了月宮。

在那裏,皇帝看見了搗藥的玉兔,和奏樂起舞的仙女們。他記下了這些美妙的樂曲。

回到人間後,他做了一段曲子並提名爲《唐明皇月宮遊記》。

八. 重陽節

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在這個節日裏留傳下來的風俗是踏青或登高。 在漢朝,有一位叫費長房的會捕怪的巫師。

有一天,費長房告訴他的弟子桓景,農曆九月九日人間會發生一場大災難,他會帶他去阻止災難發生。

他拿出一捆茱萸和一小瓶菊花酒,告訴他將這些帶給世人。

乘上仙鶴,桓景去往人間。他將人們領往高山之巔,每人發了一片茱萸並飲了一口菊花酒。這樣怪物就不敢靠近了。

怪物來了,它急忙趕往已人去樓空的村子。看到人們都已經聚集在山峯上後,它衝向他們。

但菊花酒的氣味和茱萸的香味使他卻步。於是桓景用劍殺死了他。 從那時起,農曆九月九日,人們帶上茱萸和菊花酒,登高或是踏青。

九. 臘八節

臘八節是農曆的二月八號。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會喝臘八粥。 從前有一戶家庭,一對老夫婦和一對年輕夫婦,過得很貧苦。 老夫婦不讓年輕夫婦做任何活計,怕累着他們。

這對年輕夫婦有吃有穿,一點活也不幹,最後什麼都不會做。 老夫婦去世了。這對青年夫婦吃光了所有的食糧又賣掉了他們的房子。他們除了一間茅草屋以外一無所有。

冬天到了,裹着茅草,他們因飢餓和寒冷而發抖。

農曆二月八日,他們已精疲力竭。他們摘了一些茅屋旁的冬麥杆,熬了一鍋清湯。

但一陣強風颳過,吹倒了茅屋。兩個年輕人被壓死了。

爲了讓孩子們記住這個悲慘故事,人們在農曆二月八日煮粗糧,人們閒聊這個故事帶來的啓示,並不再挑食。

十. 竈神節

農曆二月二十三號,孩子們吃年糕,大人們祭竈神爺。 傳說從前有一位貪吃的王爺。他四處尋找美食。 有一天他出宮看看各家有沒有什麼好吃的。

他進了一戶人家並索要食物。他貪婪地吞下了女主人給他的所有甜餅。 然後他要求女主人跟他回皇宮每天幫他做美味的甜餅。她不同意,王爺就想把她強行帶回去。

這一次她很生氣,推了他一把,將他拍到了爐竈後的牆上。 她衝他喊:“既然你這麼貪吃,你就吊在這裏看別人享受盛宴吧。”王爺就一直懸在那裏。後來,他變成了竈王爺。

害怕竈王爺說出什麼惡毒的話語,每一年,春節前,人們都張貼他的新肖像並供給他年糕。現在人們已經不貼他的畫像了,但孩子們仍然吃年糕。

中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各在農曆的哪一天?傳統節日的故事

中國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春龍節、清明節、端午節、乞巧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竈神節。

一.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爲春節。春節在農曆中代表着新年到來,這一天裏,家家戶戶都在門上貼上祈福的大紅對聯,並燃放鞭炮,希望來年順利。

根據傳說,很久以前,有一隻叫“年”的兇猛的怪物,不停製造恐慌。

天神將它囚禁在大山內部,每十二個月才讓它出來一次。

十二個月過去了,年被放了出來並開始爲非作歹。

人們討論對付年獸的方法,有的人說年怕見紅色、火光和噪聲。

人們張貼寫着吉利話的紅對聯,放炮竹,並敲鑼打鼓。

怪物害怕得發抖。

夜幕降臨,所有的人家都點亮了燈籠。

怪物被嚇壞了,從此躲入深山,再也不敢出來。

年獸被打敗了,但慶祝新年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二.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這個習俗要追溯到兩千年前。

傳說在天庭裏,天帝過着無聊又無趣的生活。

當他聽說地面上的人們生活得幸福美滿時,他十分惱怒。

於是他派出了一隻渾身燃燒着火焰的仙鶴到人間,在正月十五那天將人間燒燬。

一位好心的仙女下凡去通知人們這件事。

有個聰明的人提出每個人都要馬上點亮一盞燈籠。仙女又說應該把仙鶴關在一個籠子裏並將火熄滅。

當仙鶴降臨到人間時,它被逮了起來並裝入一個無法燃火的籠子裏。

人們點亮了燈籠,燃放鞭炮和煙花。天帝看到人間失火後非常高興。他認爲仙鶴已經成功摧毀了人間。

事實上,人們舉着燈籠來慶祝他們的勝利。爲了紀念這一日,人們懸掛燈籠或提着花燈上街散步。這就是元宵節。

三. 春龍節

“二月二,龍擡頭。”傳統風俗規定龍擡頭的日子是“春龍節”,傳說是這樣講的。

從前,黃河流域大旱三年。人們生活在苦難之中。

在黃河岸邊屹立着龍斧山,山腳下住着一對青年夫婦。男人叫強娃,女人叫龍華。

他們決定出發去找水,一位老人告訴他們,只有在金龍潭底部才能找到水源。

帶着勇氣,強娃和龍華到了金龍潭底部。

他們挖了49天,終於發現了一個白石頭的卵。那個卵快速旋轉並突然變成了飛翔的白鴿。

然後,它變成了一位老人並對他們說:“親愛的孩子們,快到龍斧山上,你們會在那裏找到一把可以劈開山崖的斧頭,水會從山中流出的。”

說完,老人消失在了白煙之中。強娃和龍華辛苦的翻山越嶺,到了一座小廟前。

在廟中,他們找到了一把斧子並將其帶到深潭旁邊。

強娃劈開了山峯,一陣巨大聲響過後,水流涌出,一條金龍飛到了空中,下了一場大雨。

人們爲了紀念這場“龍雨”,農曆二月二日就成了春龍節。

四. 清明節

每年四月五日左右是清明節。這天人們在鄉間散步,在墳前擺上祭品,佩戴鮮花或者嫩柳條。

故事要追溯到紀元前,春秋戰國時期,金國王子重耳,被公國流放在外漂泊19年之後,回到了祖國。

他依據各人的功績獎賞並封爵在他期間依然忠心的人。

在其中,有一個叫介之推的人被重耳遺忘了。他揹着老母隱居到了綿山裏。

重耳的一個門客告訴他了這件事情。

重耳帶上侍從去尋找介之推,但綿山太大了,他們找不到他。

另一個門客建議重耳:“放火燒山,介之推就出來了。“重耳於是下令燒山。

一場大火燒荒了這座山,介之推和他的母親堅持到了死。

重耳十分悲痛,他規定每年的這一天都不許生火。各家都要吃寒食。

清明節不許開火的習俗已經不存在了。但插柳和清掃祖先的墓依然延續到今天。

五. 端午節

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這一天,鄉下的每家每戶都會吃糯米包的糉子,佩戴香包和插艾蒿。

爲什麼人們要吃糉子呢?有人說這是爲了紀念屈原。

屈原在楚國擔當重任,在楚戰時期以他的功績爲人稱道。

背信棄義的君王誹謗他有過失,他被免職了。

不久之後他被流放,過着漂泊的生活。

他因國家和人民的不幸而悲憤。

農曆五月十五日,他在汨羅江投江自殺以喚起人民的熱忱。楚國的人民將米粒拋入江水給屈原獻祭。

擔心穀粒會被魚蝦吃掉,人們將米包到蘆葦葉中並用絲線捆起來。

人們還佩戴香包,小孩子手上戴五彩繩。人們在門上插上艾葉,象徵擊退敵人的刀劍。

六. 乞巧節

乞巧節是每年農曆的七月七日。少女們比賽穿針引線來紀念織女。

織女每天爲王母娘娘做織布的活計,人間有一位牛郎過着貧苦的生活,只有一頭老黃牛陪着他。

織女愛上了貧窮的牛郎。她下凡與他成親。她爲他生了一雙兒女,生活幸福美滿。

王母娘娘十分氣憤。她命令天兵天將將織女帶回天庭。一位天將將織女帶了回去,牛郎帶着兒女騎着老黃牛跟着他。

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一根金簪並在天上劃了一道線,於是一條奔涌的河流擋在了牛郎前進的路上,隔開了這對夫婦。

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喜鵲們在銀河上架起鵲橋讓牛郎織女相會。

這一天,女孩子們喜歡在織女星旁學習織布。也是爲了慶祝牛郎織女重逢。

七. 中秋節

中秋節是農曆的八月十五。人們吃月餅,孩子們則買來陶土做的“兔子爺”。

關於中秋有很多傳說。這就是一個。一位道士對唐明皇說:“我可以讓您升上月宮。”隨後他將自己的手杖拋向天空。

手杖變成了一座大橋。皇帝登上了橋,隨着道士,來到了月宮。

在那裏,皇帝看見了搗藥的玉兔,和奏樂起舞的仙女們。他記下了這些美妙的樂曲。

回到人間後,他做了一段曲子並提名爲《唐明皇月宮遊記》。

八. 重陽節

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在這個節日裏留傳下來的風俗是踏青或登高。

在漢朝,有一位叫費長房的會捕怪的巫師。

有一天,費長房告訴他的弟子桓景,農曆九月九日人間會發生一場大災難,他會帶他去阻止災難發生。

他拿出一捆茱萸和一小瓶菊花酒,告訴他將這些帶給世人。

乘上仙鶴,桓景去往人間。他將人們領往高山之巔,每人發了一片茱萸並飲了一口菊花酒。這樣怪物就不敢靠近了。

怪物來了,它急忙趕往已人去樓空的村子。看到人們都已經聚集在山峯上後,它衝向他們。

但菊花酒的氣味和茱萸的香味使他卻步。於是桓景用劍殺死了他。

從那時起,農曆九月九日,人們帶上茱萸和菊花酒,登高或是踏青。

九. 臘八節

臘八節是農曆的二月八號。這一天每家每戶都會喝臘八粥。

從前有一戶家庭,一對老夫婦和一對年輕夫婦,過得很貧苦。

老夫婦不讓年輕夫婦做任何活計,怕累着他們。

這對年輕夫婦有吃有穿,一點活也不幹,最後什麼都不會做。

老夫婦去世了。這對青年夫婦吃光了所有的食糧又賣掉了他們的房子。他們除了一間茅草屋以外一無所有。

冬天到了,裹着茅草,他們因飢餓和寒冷而發抖。

農曆二月八日,他們已精疲力竭。他們摘了一些茅屋旁的冬麥杆,熬了一鍋清湯。

但一陣強風颳過,吹倒了茅屋。兩個年輕人被壓死了。

爲了讓孩子們記住這個悲慘故事,人們在農曆二月八日煮粗糧,人們閒聊這個故事帶來的啓示,並不再挑食。

十. 竈神節

農曆二月二十三號,孩子們吃年糕,大人們祭竈神爺。

傳說從前有一位貪吃的王爺。他四處尋找美食。

有一天他出宮看看各家有沒有什麼好吃的。

他進了一戶人家並索要食物。他貪婪地吞下了女主人給他的所有甜餅。

然後他要求女主人跟他回皇宮每天幫他做美味的甜餅。她不同意,王爺就想把她強行帶回去。

這一次她很生氣,推了他一把,將他拍到了爐竈後的牆上。

她衝他喊:“既然你這麼貪吃,你就吊在這裏看別人享受盛宴吧。”王爺就一直懸在那裏。後來,他變成了竈王爺。

害怕竈王爺說出什麼惡毒的話語,每一年,春節前,人們都張貼他的新肖像並供給他年糕。現在人們已經不貼他的畫像了,但孩子們仍然吃年糕。

Tags:強娃 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