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宋體中的大字怎麼寫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38W
1.宋體字怎麼寫

宋體字的特點是橫細豎粗,筆畫方正平直。

宋體中的大字怎麼寫

宋體,是爲適應印刷術而出現的一種漢字字型。筆畫有粗細變化,而且一般是橫細豎粗,末端有裝飾部分(即「字腳」或「襯線」),點、撇、捺、鉤等筆畫有尖端,屬於襯線字型(serif),常用於書籍、雜誌、報紙印刷的正文排版。

宋朝文化興盛,印刷業有了巨大發展,從南宋時期,在臨安等地的印刷作坊裏就開始出現了類似印刷體的字型,後世稱之爲仿宋體。明朝時期,文人追捧宋刻本書籍,於是刻匠們加粗仿宋體的豎線和筆畫的端點以抵抗刻版磨損,卻依舊稱之“宋體”。現代的所謂宋體基本上就是這樣成型的。

拓展資料:

宋朝文化鼎盛,宋刻本精美大氣,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明朝文人特別是書籍的收藏者,極度推崇“宋刻本”,因此明代出版界多翻刻宋刻本,但爲求便捷,也爲了降低成本,明朝的這些仿宋刊本經常只刻出“膚廓字樣”,而非原來楷味濃厚的宋字。最終形成了一種專門用於印刷的字型。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敕廷臣補刊經庵《文獻通考》的序文中,規定:“此後刻書,凡方體稱宋體字,楷書均稱軟字”。“宋體”之名由此而來。

但由於此字型盛行於明朝,並在明朝時期傳入日本,因此日本於19世紀製造鉛字字模時,稱此字型爲“明朝體”,及至20世紀中葉,從鉛字凸字排版過渡到照相排版時,臺灣從日本引進照相排版及相關字模,連帶引進“明體”一詞,臺灣華康科技於八十年代製作電腦字型時,也以“明體”作稱呼,但在臺灣教育部官方則稱爲“宋體”,因此臺灣教育部所編定的字型稱爲“教育部標準宋體”。故雖然香港稱之爲“明體”,在中國大陸、臺灣教育部稱爲“宋體”,但兩者只是名稱上的不同。

宋體字名爲宋體,其實誕生在明朝,而其根本原因是明清兩代文人仰慕宋朝文化、追捧宋刻本所致。

宋體字始於明弘治年間蘇州地區 後曾通行日本、朝鮮和越南等國家

天一閣所藏明代書籍久負盛名。在天一閣建閣450週年之際,天一閣博物館與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共同舉辦了“芸香四溢——明代書籍文化的世界影響”特展。展覽展出近50種富有代表性的明代書籍,以天一閣所藏明代書籍爲主,同時展出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與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陳正宏所藏日本、朝鮮半島、越南、法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書籍。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以實物呈現了宋體字的演變及世界影響。宋體字是明代中期刻書中模仿宋代浙江刻本形成的一種新字型。宋代刻書以浙江爲最盛最佳,其官刻經史、私刻文集,皆負盛名,爲士大夫收藏賞鑑,並在刻書中被模仿,形成了宋體字。12月3日,早報記者走進天一閣博物館,並聽陳正宏教授和天一閣博物館李開升博士講解宋體字的歷史與奧祕。

在宋體字出現之前,印本的字型都是手書的楷體。明初內府刻本中的楷書字型還曾傳入朝鮮半島,成爲其官方鑄造金屬活字的字型。

後來,宋體字開始出現於弘治年間的蘇州地區,並於正德時期發展到蘇州附近的常州、松江地區,於嘉靖年間初步成型,分佈到全國大部分地區。展覽展出了明嘉靖二十八年的兩種刻本,但兩者字型迥然不同。如《皇明名臣經濟錄》十八卷爲宋體字刻本,《嘉靖隆慶志》十卷爲楷體字刻本。自嘉靖時期後,中國古籍印本的字型有了楷體和宋體分庭抗禮的兩途。

有心人不難發現,宋體字“橫細豎粗”。根據現存的中國古籍雕版形式,陳正宏推測這與書版從樹幹切取的方向有關:“古籍的書版通常沿着樹幹的縱向切開,也就是文字的橫劃與雕版木材纖維同一方向,不太容易刻斷。而文字的豎畫與雕版木材纖維成直角方向,比較容易刻斷,所以萬曆前後明刻本的字型 ‘橫細豎粗’。” 萬曆時期的宋體字主要有兩類,其中比較常見的一類字形較長,“橫細豎粗”更明顯,如萬曆北監本《十三經注疏》。另一類宋體字仍然延續嘉靖時期蘇州地區刻本的特徵,橫平豎直,字型方正,如萬曆本《禮記集註》。

明末宋體字依然是兩類。比較多的一類形體也比較長,比萬曆時期的一類宋體字更狹長一些,如後來的崇禎本《宋朱晦庵先生名臣言行錄》。另一類字比較扁,如毛氏汲古閣刻本《南史》。

到了清代,宋體字進一步發展,康熙中期以後逐漸形成清代的風格。最明顯的特徵在於此時的宋體字字形比明末清初更方正,更接近於後來我們熟悉的印刷體。到乾隆時期,宋體字已大體定型,其橫畫收筆的三角、豎畫起筆的三角等,與現代宋體字基本相同。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宋體

2.大字筆順田字格怎麼寫

大字的筆順是:橫、撇、捺,如下圖所示:

田字格如下圖所示:

拼 音 dà dài tài

部 首 大 筆 畫 3 五 行 火 五 筆 DDDD

[ dà ]

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廳。~政。~氣候。夜郎自~。~腹便便。

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

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局。~衆。

4.用於“不”後,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高興。

5.年長,排行第一:老~。

6.敬辭:~作。~名。~手筆。

7.時間更遠:~前年。

8.〔~夫〕古代官職,位於“卿”之下,“士”之上。

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概。~凡。

[ dài ]

1.〔~夫〕醫生(“夫”讀輕聲)。

2.〔~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

[ tài ]

1.古通“太”。

2.古通“泰”。

擴展資料

相關詞彙

1、大起大落

成語拼音:dà qǐ dà luò

成語解釋:大幅度地起落。形容變化大

成語出處:老舍《四世同堂》:“她的喜怒哀樂都是大起大落,整出整落的。”

2、大呼小叫

成語拼音:dà hū xiǎo jiào

成語解釋:高一聲低一聲地亂喊亂叫。形容呼喊吵嚷。

成語出處:元 無名氏《謝金吾》:“是什麼人在門口大呼小叫,我去看咱。”

3、大做文章

成語拼音:dà zuò wén zhāng

成語解釋:比喻爲了達到某種目的;在某些問題上橫生枝節;或借題發揮;擴大事態。

成語出處:魯迅《書信集·致李秉中》:“前回的一封信,我見過幾次轉載,有些人還因此大做文章,或毀或譽。”

4、大智大勇

成語拼音:dà zhì dà yǒng

成語解釋:指非凡的才智和勇氣。

成語出處:陳立德《前驅》:“他們需要探求真理的大智大勇,需要百折不回的堅韌毅力。”

5、大禹治水

成語拼音:dà yǔ zhì shuǐ

成語解釋:禹:三皇五帝時中原的領袖。大禹治理水患爲百姓謀福

成語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26卷:“昔日大禹治水,從岷山匯出岷江。”

Tags:宋體 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