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在哪裏接引水洞工程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55W

在哪裏接引水洞工程

在地下洞穴接引水洞工程,在地下洞穴中將水源引入到需要用水的地方,一般用於農業灌溉、城市供水、水電站等方面。工程是指以某組設想的目標爲依據,應用有關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手段,透過有組織的一羣人將某個現有實體轉化爲具有預期使用價值的人造產品過程。十八世紀,歐洲創造了工程一詞,其本來含義是有關兵器製造,具有軍事目的的各項勞作,後擴展到許多領域,如建築屋宇、製造機器、架橋修路等。

在地下洞穴接引水洞工程,在地下洞穴中將水源引入到需要用水的地方,一般用於農業灌溉、城市供水、水電站等方面。工程是指以某組設想的目標爲依據,應用有關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手段,透過有組織的一羣人將某個現有實體轉化爲具有預期使用價值的人造產品過程。十八世紀,歐洲創造了工程一詞,其本來含義是有關兵器製造,具有軍事目的的各項勞作,後擴展到許多領域,如建築屋宇、製造機器、架橋修路等。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信豐縣黃坑口水庫引水洞在哪裏

黃坑口水源工程位於江西省信豐縣油山鎮坑口村黃坑口林場附近,距信豐縣城約45km,壩址以上流域面積29.6km2,水庫總庫容1191萬m3,正常蓄水位279.5m,調節庫容1087萬m3,配套水廠供水規模爲5.05萬t/d,城鎮年供水量1561萬m3,工程總投資3.8億元,是一座解決油山、大阿、正平、小河、萬隆、西牛7個鄉(鎮)及城區共52.9萬人供水的中型水庫。

在縣委、縣推動和縣、縣水利局共同的努力下,目前,黃坑口水源工程完成了建設徵地移民實物調查細則,黃坑口水源工程徵地移民規劃大綱、防洪影響評價報告、水資源論證報告、水土保持方案、古樹名木及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影響評價、文物調查報告、壓覆礦產資源評價、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環境影響評價等專項報告的編制和審批。聘請諮詢公司正在編制社會穩定安全評價報告,省已經同意信豐縣黃坑口水源工程開展前期工作。

雲南滇中引水工程什麼時候完工

2024年完工。根據雲南省相關資料查詢得知,雲南滇中引水工程預計2024年完工、雲南滇中引水工程昆呈隧洞主洞已經開挖、滇中引水工程累計完成投資241.66億元。2020年底,滇中引水工程累計完成投資264億元。

黑河引水工程的工程內容

黑河引水工程由五大部分組成:①金盆水庫樞紐工程:在黑河金盆峽谷處修建一座高130m的攔河大壩,總庫容2.0億立方米,爲西安市年供水3.05億立方米,日平均供水量76萬立方米,每年爲農灌供水1.23億立方米,電站裝機容量2.0萬千瓦,年發電量7308萬千瓦·小時。②輸水工程:輸水暗渠總長19千米,其中隧洞、渡槽、倒虹、橋涵等建築物多達174座。③水處理工程:在市區南郊曲江池畔修建日處理能力分別爲80萬噸和30萬噸的現代化淨水廠兩座。④城市配水管網系統:由曲江池水廠向市區埋設三條直徑2000毫米的配水幹管,加上支管,總長121千米。⑤農灌工程;利用黑河水庫供水,灌溉周至、戶縣農田37萬畝。按1994年價格水平,全部工程建設總投資21.36億元。

黑河引水工程由黑河金盆水庫樞紐工程、城市輸水工程、淨水廠工程、城市配水管網工程及農灌工程五大部分組成。 金盆水庫樞紐工程於黑河峪口以上約1.5千米處,距西安市86千米。是一項以城市供水爲主,兼有農灌、發電、防洪等綜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工程。樞紐由攔河壩、泄洪洞、溢洪洞、引水洞、壩後電站及古河道防滲工程等建築物組成。水庫按一百年一遇洪水標準(Q=3600立方米/秒)設計,兩千年一遇洪水(Q=6400立方米/秒)校覈。正常高水位594.0米,汛限水位593.0米,設計、校覈洪水位分別爲594.34米和597.18米。

攔河壩爲粘土心牆礫石壩,最大壩高130米,壩頂長度433米,頂寬11米,壩頂高程600米,上、下游壩坡分別爲1:2.2和1;1.8,其中下游壩坡佈置有上壩道路。防滲粘土心牆頂高程598.00米,頂寬7.0米,最大底寬83米,上、下游邊坡均爲1:0.3,心牆與上、下游壩殼間設有水平寬分別爲3.0米和5.0米的反濾過渡層。壩體填築總量775萬立方米。

泄洪洞位於左岸,採用塔式深孔進水口,進口底板高程545.0米,工作弧門孔口尺寸爲10米×10米,洞身段爲“龍擡頭”式明流洞,斷面爲10米×13米圓拱直牆式,出口底板高程爲493.185米,桃流鼻坎爲非對稱擴散型,建築物全長643.39米。泄洪洞設計洪水位下泄流量2421立方米/秒,校覈洪水位下泄流量2450立方米/秒。

溢洪洞佈置在右岸,進口堰頂高程578.0米,堰寬12米,堰後爲跌落段、下接平流段,洞身爲圓拱直牆式明流洞,斷面尺寸爲12米×14米~10米×11米,出口爲舌型擴散挑流鼻坎,建築物總長471.242米。溢洪洞設計水位下泄洪量537立方米/秒,校覈水位時下泄流量爲2000立方米/秒。

引水洞位於左岸,進口放水塔總高85.7米,根據城市引水對水質的要求,設上、中、下三個分層取水口,高程分別爲571.0米,554.0米和514.3米。洞身爲直徑3.5米的壓力圓洞。出口弧門孔口尺寸2米×2米,弧門前佈置有電站引水岔管,弧門後爲洞內消力池,消力池末端與電站尾水相接,分別爲城市和農灌供水,建築全長764.17米。引水洞設計引水流量30.3立方米/秒,加大引水流量34.1立方米/秒。

壩後電站裝置三臺HLAl53-LJ-120型水輪機及單機容量4000千瓦的發電機一臺、8000千瓦發電機兩臺,總裝機容量20000千瓦。電站年平均發電量7308萬千瓦·小時。

古河道防滲位於金盆古河道左岸,採用帷幕灌漿防滲。帷幕東與水庫大壩左岸岸幕相接,在600米高程沿金盆東嶺西側及北嶺南側佈置,西止周城公路,幕線全長1384米,總灌漿進尺4.9萬米。此外,在金盆北嶺埡口處修建一座高13m的均質粘土副壩,與灌漿帷幕構成金盆古河道防滲系統。 城市輸水工程按水源劃分爲黑河城市引水渠道工程、石頭河水庫補充水源渠道工程、石砭峪水庫備用水源渠道工程三部分。

1、黑河城市引水渠道工程

黑河水庫向城市供水由電站尾水渠送入藺家灣匯流池,與石頭河來水匯合。黑河城市引水渠道自藺家灣匯流池起,自西向東經過周至、戶縣、長安至西安市南郊曲江池淨水廠,全長86千米。渠首匯流池引水高程510.2米,末端出口高程460.5米,渠道比降1/2500,爲重力自流輸水。渠線沿秦嶺北麓坡腳和山前洪積扇而行,沿途橫跨嵌峪、田峪、澇峪、灃峪等河流,溝道70餘條,穿越神禾、少陵等黃土塬,主要建築物60餘座,共計長約26.86千米,其中隧洞12座,長14千米;倒虹24座,長11.85千米;渡槽17座,長1.01千米;暗渠59.1千米,包括其它各類建築物共264座。由於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增加了石頭河供水水源,調整了黑河水庫規模,使得整個輸水暗渠各段斷面和輸水能力不同。

從樞紐藺家灣匯流池至見子河倒虹出口段長70.035千米,暗渠斷面寬3.1米,高3.8米,設計流量14~15立方米/秒。

從見子河倒虹出口至曲江池水廠段長16.18千米,在供水規模調整前已施工,渠道斷面均爲原設計尺寸。其中見子河倒虹出口至甫店匯流池段長1.88千米,斷面爲寬2.8米,高3.4米,設計流量10.3立方米/秒;甫店匯流池至曲江池水廠段長14.3千米,爲雙線暗渠,暗渠斷面尺寸爲寬2.5米、高2.7米,設計流量爲2× 5.8立方米/秒。石砭峪水庫備用水源渠道在甫店匯流池與黑河引水渠匯合。

由於輸水暗渠在見子河倒虹出口以下過流能力不夠,故在倒虹出口設分流池,修建15.2km輸水支線至30萬噸淨水廠,其中Φ2.0米壓力管8.2千米,隧洞7.0千米,設計流量4.0立方米/秒。

2、石頭河水庫補充水源渠道工程

石頭河水位於西安市以西約143千米的眉縣境內,距黑河峪口約60千米。按石頭河水庫每年向西安市供水9500萬立方米,並留有多供餘地的原則,依據黑河水庫調節計算城市供水流量,確定石頭河補充水源渠道工程設計最大引水流量爲6.0立方米/秒(當黑河水庫供水流量最小時),平均流量2.4—3.6立方米/秒。

石頭河水庫灌區東干渠已建成使用,從總幹分水閘起至曹南溝東岸全長29.74千米,渠道自西向東設計過水能力分爲四級,其中:渠首至霸王河段長10.13千米,過水能力11.5~13.5千米/秒;霸王河至遠門河段長6.87千米,過水能力8~10米/秒;遠門河至湯峪河渡槽出口段長7.46千米,過水能力爲4.7—6.0千米/秒;湯峪渡槽出口至渠末段長5.3千米,過水能力2.2~3.0立方米/秒。渠首至湯峪渡槽出口全長24.46千米,過水能力滿足城市供水要求。湯峪渡槽至曹溝段渠道過水能力偏小,需擴大改建。

石頭河補充水源渠道工程從湯峪渡槽出口至黑河峪口藺家灣匯流池與黑河供水水源銜接,全長32.79千米,其中改建5.3千米,新建27.49千米。沿線主要建築物87座,其中隧洞16座,長23.83千米;倒虹12座,長3.2千米;渡槽3座,長0.1千米;箱涵長5.38千米,斷面尺寸爲寬1.8米、高2.0米。渠道設計最大引水流量6.0立方米/秒。

3、石砭峪水庫備用水源渠道工程

石砭峪水庫位於西安市以南約30千米的長安縣境內,距黑河引水渠道甫店匯流池8.4千米。石砭峪水庫作爲黑河引水工程的備用水源,每年向西安市供水3000萬立方米,並要求在事故期間按40萬噸/天供水。石砭峪水庫備用水源渠道工程是在石砭峪灌區西乾渠樁號3+630處設分水閘,閘後新建輸水暗渠3.65千米,渠末接黑河引水渠道甫店匯流池,設計流量5.0立方米/秒。此外,改建石砭峪總乾和西乾渠4.75千米。 黑河引水工程設淨水廠兩座,總生產規模爲日生產能力110萬噸。

1、曲江池80萬噸淨水廠

曲江池水廠位於西安市南郊曲江池畔,佔地面積450米× 300米,總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設計生產能力爲80萬噸/天。一期按60萬噸/天建設,採用沉澱、過濾工藝,分四個的淨水系統,斜管沉澱池與過濾池面積各爲2657平方米,清水池體積8萬立方米;金盆水庫建成後即改建水廠,將沉澱池改爲過濾池,採用微絮凝接觸過濾工藝。水廠主要淨水建築物、輔助生產機泵及生產管理,均採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自控系統操作。

2、30萬噸水廠

由於納入了石頭河水源,在曲江池水廠西南側,新續建30萬噸/天水廠一座,佔地139畝,與來自見子河輸水管相接,進廠水面高程462.9米。工藝流程爲沉澱、過濾,採用隔板反應、乎流沉澱和“V”型濾池。 利用原黑惠渠灌溉渠系,改建黑惠渠渠道,擴建、新建渠道,提高渠道能力。農灌設計引水流量18.9立方米/秒,加大引水流量22.7立方米/秒,其中東干渠控制灌溉面積23.14萬畝,設計流量10.85立方米/秒,新建渠道20千米,延伸至戶縣;西幹控制灌溉面積9.86萬畝,設計引水流量7.6立方米/秒;此外,新建西引水渠控制灌溉面積4.0萬畝,設計引水流量2.0立方米/秒。黑河引水工程農灌總面積37萬畝。

南水北調引水洞大小

南水北調引水洞大小

“南水北調工程”,旨在緩解中國華北和西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戰略性工程。就是把中國長江流域豐盈的水資源抽調一部分送到華北和西北地區。我國南澇北旱,南水北調工程透過跨流域的水資源合理配置,促進南北方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分東線、中線、西線三條調水線。因其破壞水循環自然平衡,以及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該工程也被部分人反對。

東線工程位於東部,因地勢低需抽水北送至華北地區。中線工程從漢水與其最大支流丹江交匯處的丹江口水庫引水,自流供水給黃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區,20多座大中城市;西線工程在青藏高原上,由長江上游向黃河上游補水,西線工程沒有開工建設。

2014年1月15日,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工作會議明確2014年建設目標:中線如期通水、東線執行平穩。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正式通水。北京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12月27日通水,北京市民開始飲用長江水。

2015年1月,北京市表示,雖然南水北調來水價格提高了北京供水成本,但2015年北京不會對居民水價進行調整。

黑河的水利工程

太平軍引水渠,位於馬召鄉金盆村北700米的黑河南岸山坡,爲清同治四年(1865)太平軍一部,駐此開鑿。東起大韓峪,西至仙遊寺,長約500米,渠寬1~2米,渠穿韓峪山脊,俗稱隔山渡水。存遺址。

明萬曆年間,沿黑河築修黑河渠、福壽渠、福盛渠等,灌司竹地700畝。

清康熙元年(1662)知縣駱仲麟倡導,重修廣濟渠,修縣護城河。五年(1666),修建黑水峪口西岸焦家堰,上接搶水石,下至烏龍岔,沿黑河西緣北流,灌焦家樓等村1400餘畝地。十二年(1673)黑水峪口東岸建黃家堰,上接白洋潭,下接黃氏河,灌黃池等村地2000餘畝。

清康熙至乾隆年間,黑河兩岸多處修渠,灌農田2000餘畝。

清光緒七年(1881)和12年(1923),裕盛堰、和尚堰相繼開修,淤灌1000畝。

黑惠渠,始建於27年(1938)根據省水電李儀祉計劃建設,11月建壩和開挖乾渠工程施工。次年黑惠渠壩(印度式堆石壩)建成,東西乾渠進水閘、衝沙閘、東干渠黃氏洞、馬岔河涵洞、西乾渠沙河涵洞施工。29年(1940)黑惠渠就峪河涵洞西一支渠施工,西乾渠沙河上段行水。7月14日黑河暴漲,流量1500秒立方米,爲原設計洪流量800秒立方米的1.88倍,沖毀印度式堆石壅水壩,8月重新設計、修建壅水壩,改曲線形滾水壩,壩面用大塊料石築砌。次年3月19日黑惠渠首滾水壩工程砌頭,6月5日竣工。同年修建東西乾渠下段、西二支渠。31年(1942)4月供水量8.5立方米/秒、灌溉面積139756.6畝的黑惠渠工程建成,於武家莊渠首舉行竣工放水典禮。後陸續增建。黑惠渠年均引水爲黑河年徑流量1/6。灌馬召、樓觀、廣濟、二曲、辛家寨、侯家村、四屯、終南、司竹、集賢、就峪等11個鄉(鎮)76個行政村、8個廠場。20世紀80年代黑惠渠灌溉面積13.6萬畝。

田惠渠,引田峪河水。1956年6月動工修建,12月竣工。總投資10萬元,其中國家投資2萬元,村民投資8萬元。次年放水,灌集賢、終南、樓觀、耿峪4鄉(鎮)9個行政村,28105畝耕地。田惠渠樞紐工程位於田峪河出口處,由滾水壩、進水閘、沖刷閘組成,壩長40米,高1.8米,頂寬2.1米,引水流量2.5立方米/秒。乾渠長7.8公里,各類渠道建築物142座。設站管理的國營、鄉營小型渠道共7條。

井泉排水渠,爲天井渠和龍泉渠2條相鄰排水乾渠的總稱。天井渠源出界尚堡北葦園池、鏵角池等泉水,構成天井泉渠系;龍泉源出龍泉寺村各泉,匯成龍泉渠系。兩泉總流量4.02立方米/秒。原天井泉、龍泉兩渠,各自沿灌區低凹地帶,由西南流向西北,遊蕩漫流,注入黑河。1957~1962年,省水利勘測設計院設計井泉渠工程。1966年施工,次年春完成土渠工程,修總排水乾渠1條,0.5公里,東排水乾渠4.9公里。西排水乾渠5.3公里,排水分渠13條9.6公里,灌溉支渠4條12.7公里,灌溉斗渠28條21.2公里,後經10餘年陸續配套,建各類建築物87座,其中東干渠壅水閘5座,西乾渠壅水閘6座,其餘均爲斗門、涵管、匯流、橋樑等。工程建成後,對排除積水、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單產,收到了明顯效果。 嘉靖十四年(1535)本縣人王三聘(《人物誌》有傳)棄官歸裏,目睹陽化河氾濫,心甚焦慮。在辦義學之際,察勘地形,測河道,率衆疏通河流,根治水患。

黑河防洪工程,1950年國家投資12.33萬元,組織民工在瀘河西岸修防洪堤1975米,防禦洪水西泛,保護耕地3萬餘畝。1958年2月至翌年12月,組織民工於瀘河西六家莊、韓家號險工段,砌石護岸。4月組織焦鎮、九峯、赤峪、司竹、高廟、渭濱等6公社民工,修建黑河、泥河馬村匯流處的防洪搶險工程。1966年11月至翌年5月,動員平原17公社民工1.2萬人,修南北段河堤27.18公里,移土方881.771萬立方米,險段砌石護岸4.4公里。爲防禦洪水,保護和開墾耕地,將黑河、瀘河歸於泥河,騰灘地3000畝。

1975年11月至翌年4月,平原17個公社繼續治理黑河南北段13.3公里河道,拓深河槽,加固堤防,提高防洪能力。1979年11月至翌年5月,黑河東西段高旺號至田峪河口間河道兩岸,修河堤8.7公里,砌石4.9公里,拓寬河槽350米,並栽植芭茅、沙打旺、紫穗槐等,建防護林鞏固堤防。1981年12月至翌年2月,富仁、終南兩公社組織民工,續修田峪河口至黑河橋東堤5.4公里,砌石護岸4.9公里,使黑河中、下游系統治理23公里多,尚村公社又在治渭同時,將黑河入渭口治理1公里多。餘3公里多未治理。黑河防洪堤系雖未貫通,但洪水危害已基本控制。

2012年日,西安市啓動周至縣黑河平原段綜合治理工程,黑河平原段綜合治理工程自黑河水庫壩址至黑河入渭口,長度爲29.5㎞,總投資75805.22萬元。工程建設內容涉及加高培厚左右岸堤防60.7㎞,建設防風和生態道路60.7㎞,砌護迎水坡38.6㎞,新建護基壩33座,新建漿砌石溢流壩7座,形成生態水面面積112.4萬平方米。河道防洪標準按20年一遇洪水設計,堤防等級爲4級,堤頂寬爲14米,中間設7米寬雙車道瀝青砼道路,兩側各設1.5米寬人行道和2米寬綠化帶。 黑河引水工程是以擬建的黑河水庫爲主要水源,以已建成的石頭河水庫爲補充水源, 石砭峪水庫作爲備用水源,最遠引水距離 143km,工程全部建成後每年可向西安市供水 4.0 億 t,日供水規模 110 萬 t,相當於西安市現有供水能力的 1.6 倍。這項工程建成後,將有效 緩解西安用水緊張,滿足城市發展需要。

黑河金盆水利樞紐工程是西安市黑河引水的主水源工程,是一項以城市供水爲主,兼顧灌溉,結合發電及防洪等綜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工程。壩址東距西安市約86km。水庫主要由攔河壩、泄洪洞、溢洪洞、引水洞、壩後電站、左岸單薄山樑防滲處理及副壩等建築物組成。攔河壩爲粘土心牆沙礫石壩,總庫容2.0億m3,多年平均調節水量4.28億m3,其中:向西安市城市供水3.05億m3;農業灌溉供水1.23億m3,灌溉面積37萬畝。壩後電站裝機2萬kW,多年平均發電量7308萬kW·h。工程總投資163383萬元。工程於1996年1月開工, 2002年6月竣工,2009年1月透過由陝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持的竣工驗收。

涇惠渠的主要工程

(一)渠首工程

攔河壩 建成初定名“檀香山壩”,以紀念檀香山華僑捐款。原壩址位於乙種設計方案壩址下游約500米處。壩基建於石灰石基岩上,爲歐基式混凝土重力壩。壩頂長68米,寬4米,高程446米。設計最大引水流量15立方米/秒。24年(1935)後,先後多次增高壩面,引水量隨之增大。至建國後1952年,壩頂高程達447.85米,引水量增至26.05立方米/秒。1966年7月27日,涇河洪峯7520立方米/秒,將大壩全部沖毀。同年10月,另建新壩。新壩位於原壩下游16米處,仍爲重力溢流壩。壩長87.50米,底寬23米,高14米,設計引水流量46立方米/秒,壩頂高程451米。施工時動員全灌區農民投勞,於1967年6月13日建成使用至今。此次新修大壩和其他渠首建築物費用共計218.58萬元,其中灌區農民集資33萬元,農民投勞不計其數。

進水閘 原爲三孔平板式鋼製閘門,每孔高1.75米,寬1.5米,總過水斷面7.87平方米,以人力齒輪絞盤機啓閉。1966年與大壩同時被沖毀。新閘1967年建成,四孔,每孔高2.5米,寬2米,總過水斷面20平方米,鋼製閘門以電力啓閉。

隧洞工程 共有三個隧洞。1號隧洞(引水閘),長326.60米,斷面面積14.80平方米;2號洞,長315米;3號洞,長26米。2、3號洞斷面面積皆爲36平方米。

節制閘和退水閘 23年(1934)於引水洞出口處(俗名大麥囤)和二龍王廟處(今渠首管理站)以及趙家溝各置退水閘一座。二龍王廟前再建節制閘一座。建國後,1952年,大麥囤閘封閉,於其下游約70米處另建退水閘,稱第一退水閘。1971年,二龍王廟閘改建,稱第二退水閘。1985年,趙家溝閘改建,稱第三退水閘。

石渠即進水閘至二龍王廟段長1841.3米之基岩石乾渠,其中有隧洞長667米,後多次擴建和改造。

(二)渠系工程

總乾渠 全部位於本縣境內,舊總乾渠全長11.23公里,包括渠首石渠1.84公里及其以下土渠9.39公里。王橋鎮以上土渠系將古渠裁彎取直而成,主要爲輸水渠段,無斗門。至王橋鎮西進入灌區,共設斗門7座,灌溉涇、禮兩縣面積1.3萬畝(本縣爲主)。舊總乾渠在王橋鎮社樹村設閘(又稱兩儀閘),分南、北二乾渠和八支渠(今十支渠)。1970年,調整渠系,廢社樹分水閘,東展總乾渠,至燕王鄉山西莊設新閘,分新南、北二乾渠。今總乾渠全長21.2公里,較原總乾渠長10公里。

北乾渠系 舊北乾渠系由兩儀閘開始,東至雪河鄉漢堤洞分水閘止,長17.52公里。漢堤洞閘後分北、中、南3條支渠:北支渠沿漢白渠故道,至雪河鄉灣子楊村入三原境,本縣境內長6.76公里,又稱一支渠;中支渠與北支渠略平行,經雪河鄉武寨府、袁家、車文村,至探郝村入三原境,本縣境內長5.5公里,又稱二支渠;南支渠經雪河鄉連家灣、三渠鄉漫劉村後漸趨東北至管西村穿鐵路入三原,本縣境內長10公里,又稱三支渠。舊北乾渠系基本沿用漢白渠和清龍洞渠,70年代,舊北乾渠系廢除。新北乾渠自山西莊開始,東抵雪河鄉楊府村分水閘北折,經雲陽鎮張屯村後東折直指三原縣城,在詈河鄉灣子楊村北出境,境內長13公里。楊府閘南分三支渠,大部分承襲老三支渠故道。1977年,對三支渠漢堤洞閘以下全部改線,由漢堤洞村起直線東指,到三渠鄉興華村止,全長12.54公里。

南乾渠系 舊南乾渠由兩儀閘起偏南與舊北乾渠幾乎平行東進,經燕王鄉劉解村、縣城北寶峯寺,東行至永樂鎮東北磨子橋村分水閘,東南折入高陵境,全長37公里,基本位於本縣境內。1970年隨總乾渠系調整,老南乾渠上段全部改線,由山西莊分水閘南至燕王鄉新莊村新修南乾渠,使南乾渠於磨子橋分水閘終止。新南乾渠全長19.9公里,較原渠縮短,其上段原來灌溉面積改歸新總乾渠承擔,原斗渠系統亦全部平毀新置。

八支渠 由原兩儀閘設渠首,與舊南乾渠平行東進,經縣城南關東至永樂鎮南蔡村入高陵境,本縣境內長30.5公里。1965年,因涇惠渠下游增修支渠,遂將八支渠排爲十支渠。1965年後,十支渠全部屬本縣境內渠道。1970年隨總乾渠調整,將十支渠首下移於橋底鎮官苗村南。今十支渠全長27.23公里,灌溉69954畝。

泄水渠 本縣境內共兩條:一爲總幹泄水渠,位於社樹村東,泄水閘置兩儀閘舊址以上300米處,渠長3.37公里,泄水入涇河;一爲南乾渠泄水渠,位於永樂鎮西徐村西(今水利技校圍牆外),長6.78公里,與雪河排水乾溝末端合併,於崇文鄉宋村附近注入涇河。

江口水電站引水洞阻水帷幕灌漿

摘要:介紹江口水電站引水隧洞阻水帷幕灌漿的施工難點、鑽灌設備的選擇及栓塞承壓試驗、主要施工技術措施、灌漿結束標準及封孔、特殊情況處理、灌漿質量檢查。蓄水後,三條引水洞幕後無一處有滲漏水現象,達到設計要求。

  1、工程概況

  江口水電站引水隧洞、地下廠房位於左岸山體中,蓄水後承壓水頭大且引水洞短,爲防止滲流場改變造成滲漏,影響引水發電系統安全執行。設計於引水洞設定A、B、C 三排阻水帷幕,沿引水洞洞徑環向佈置,相鄰孔夾角爲18度。與大壩左岸▽232灌漿平洞帷幕灌漿相接,形成一道完整的阻水帷幕。

  2、工程地質情況

  引水洞阻水帷幕灌漿段圍巖爲灰巖夾頁岩、白雲岩夾灰巖,岩石呈微風化~新鮮狀態,巖質較堅硬~堅硬,岩層走向與洞軸線呈40~80度斜交。段內夾層發育,節理較發育,巖體較完整。

  3、阻水帷幕施工主要難點

  (1)阻水帷幕灌漿孔沿洞徑環向佈置,相鄰孔夾角爲18度。進行仰孔帷幕施工,且灌漿壓力大達5MPa,孔深達10m.

  (2)鑽孔精度受測斜儀性能,無法準確測斜。

  (3)灌漿使用的循環式栓塞必須與孔壁擠壓緊密,才能承受5MPa的灌漿壓力。灌漿過程中要保證漿液充分流動,使洞壁岩石中裂隙得到充填、膠結密實,漿液擴散半徑大,防止灌漿栓塞被水泥凝住。這是灌漿成幕的關鍵。

  4、鑽灌設備的選擇及栓塞承壓試驗

  4.1 鑽灌設備的選擇

  引水洞洞徑爲5m,施工場地狹窄。在現場用架子管搭設一施工平臺,平臺高度與鑽機機高之和爲2.5m,與引水洞中心高度保持一致,便於灌漿孔孔位、方位角的校對。在施工中用地質羅盤儀進行角度校正,且固定鑽架,防止偏移。仰孔鑽孔採用YGZ-90型圓盤鑽機施工,該鑽機體積小,適用於中硬或堅硬岩層造孔,衝擊部分採用無閥配氣,能較好地利用壓縮空氣的膨脹做功,衝擊功與釺杆轉速可根據岩層條件分別調節。俯孔鑽孔採用XY-2PB地質鑽機。低壓灌漿採用SGB-10泥漿泵注漿,高壓灌漿採用往復式單作用三柱塞3SNS注漿泵注漿。灌漿採LHGY-2000型自動記錄儀。

  4.2 栓塞承壓試驗

  在仰孔帷幕灌漿中,灌漿壓力爲5MPa,根據灌漿孔成孔口徑,選用膨脹性能好的膠球加工成與灌漿孔孔徑匹配的膠球,栓塞內外管採用厚壁無縫鋼管加工而成。經試驗得出,栓塞膠球在8個時(單個膠球長度爲60 mm),能滿足灌漿要求。

  5、主要施工技術措施

  帷幕灌漿採用小口徑孔口封閉灌漿,按照分序加密原則施工。終孔孔徑不小於Ф56mm.由於工期緊迫,業主及設計要求3條引水洞同時施工,每條引水洞先鑽灌A、C排,後鑽灌B排,每排分兩序施工:單數孔爲I序,雙數孔爲II序。

  5.1 工藝流程

  灌漿孔定位→鑽機就位→鑽砼及第一段→測孔→孔壁沖洗→裂隙沖洗→壓水試驗→製漿→灌漿→(鑲鑄孔口管)→(待凝)→分段施工→封孔→質量檢查

  5.2 灌漿方式

  灌漿過程中,根據施工中的具體情況。採用了2種灌漿方式:(1)在仰孔灌漿中,採用孔口卡塞進行循環式灌漿。射漿管採用Ф20mmPVC塑料管,使灌漿段漿液充分流動,保證洞壁岩石中裂隙得到充填、膠結密實,灌漿結束後,將PVC管埋於孔內與栓塞脫離,使栓塞不被凝住。(2)在俯孔深孔灌漿中,採用孔口封閉灌漿。第一段採用Ф91mm金剛石鑽頭鑽進,深度爲進入基岩3m,卡塞灌漿後鑲鑄Ф65mm孔口管並待凝等強。孔口管必須鑲鑄牢固,不允許孔口管四周有漏、冒漿現象。

  5.3 灌漿段長劃分及灌漿壓力

  第一段段長3m,灌漿壓力爲1.5MPa;第二段段長3m,灌漿壓力爲3MPa;餘下各段段長5m,灌漿壓力爲5MPa;段長不超過8m.對於兩條相鄰引水洞之間孔深爲9.00m的帷幕灌漿,其各段次灌漿壓力均爲1.5MPa.

  5.4 漿液變換

  灌漿漿液配比:3∶1、2∶1、1∶1、0.8∶1、0.6∶1、0.5∶1.開灌水灰比爲3∶1.

  Ⅰ當壓力保持不變,注入率持續減少或注入率不變,壓力持續升高,不得改變漿液濃度。

  Ⅱ當某一比級漿液注入量已達300L以上或灌注時間已達1h,而灌漿壓力和注入率均無改變或改變不顯著時,應改濃一級。

  Ⅲ當注入率大於30L/min時,可根據具體情況越級變濃。

  6、灌漿結束標準及封孔

  6.1 灌漿結束標準

  在規定的壓力下,當注入率不大於0.4L/min時繼續灌注60min,即可結束。

  6.2 封孔

  封孔採用“置換和壓力灌漿封孔法”,在仰孔封孔中,將Ф20mm塑料管置於孔內作爲射漿管,外用自制加工的循環式鐵打塞卡住孔口,用濃漿灌注結束後閉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7、特殊情況處理

  在灌漿過程中,部份灌漿孔發生串漿,將串漿孔塞住,待灌漿孔灌漿結束後,對串漿孔再行掃孔、沖洗,再進行灌漿;部份灌漿孔段出現涌水,灌漿前對涌水壓力和涌水量進行測記,採用高的灌漿壓力、濃漿結束、閉漿、待凝等處理措施,取得了好的效果。

  8、灌漿質量檢查

  灌漿結束14天后,佈置15個檢查孔,對灌漿帷幕進行分段壓水試驗檢查。壓水試驗段共46段,其中透水率值:q=0.12Lu爲1段,q=0.06Lu爲1段,q=0.03Lu爲1段,q=0.00Lu爲43段。取芯檢查孔共6個,檢查漿液結石充填膠結情況,用金鋼石鑽具鑽取巖芯,採取率平均達到90%.蓄水後,三條引水洞幕後無一處有滲漏水現象。說明灌漿效果良好,達到了設計要求。

  9、結束語

  在仰孔帷幕灌漿中,並採用塑料管作射漿管,根據灌漿壓力加工配製循環灌漿塞,進行仰孔灌漿和封孔,是仰孔灌漿的有效手段,較好地解決了其他施工工藝存在的不足,爲仰孔灌漿拓寬了視野,提供了施工經驗。

水電三局的國外工程

伊拉克摩蘇爾水壩:

摩蘇爾水壩位於伊拉克共和國東北部,底格里斯河上游。水壩工程包括大壩、廠房、溢洪道、電站進水口、引水遂洞、尾水渠等。粘土心牆堆石壩,壩高100米,壩長3600米,總裝機720兆瓦;進水口爲φ8米的4臺發電引水洞,壓力鋼管總長2500米,I等建築物。主要工程量:土石方填築3800 立方米,砼澆築68.6萬立方米。

阿爾及利亞布庫爾丹水壩工程:

布庫爾丹水壩工程位於阿爾及利亞蒂巴扎省的哈桑河上,是一座以灌溉和城市供水爲主的大型水利工程,Ⅰ等建築物。工程包括大壩、溢洪道等。其中大壩爲粘土心牆堆石壩,壩高74.5 米,壩頂長616米,壩頂寬10 米,底寬 335 米;總庫容1億立方米, 溢洪道長248 米,底寬25 米。

阿爾及利亞羅斯法水壩工程:

羅斯法水壩位於阿爾及利亞提塞姆西勒特省的埃勒·富達河上。工程由取水塔、溢洪道、導流洞、粘土心牆土石壩組成。取水塔高69.05 米, 溢洪道泄流量1570 立方米/秒。導流洞長256 米,內徑3 米。水壩高57 米,壩頂長226.7 米。主要工程量:土石方開挖19.36萬立方米,填築105.28萬立方米。阿爾及利亞水資源部大壩司在工程驗收證書中對工程給予了高度讚譽。 阿爾及利亞蘇夫河谷水淨化工程項目:

蘇夫河谷水淨化工程項目位於阿爾及利亞瓦德省。業主爲阿爾及利亞水淨化司,SINOHYDRO與其他公司組建SINOHYDRO-COSIDER聯營體,於 2005年7月中標,合同總價爲: 1.21億美元(含稅)。合同工期34個月。施工由集團國際公司和水電三局組建聯營體,集團國際公司佔55%份額,我局佔45%份額。

項目主要工程量:PVC管道安裝263.6公里,PRV(玻璃鋼管)管道安裝47.6公里,檢查井6413個,新建泵站21個,舊泵站改造5個,抽水泵房及降水井58個。土方開挖總量爲123.24萬立方米,土方回填119.96萬立方米,砼總量約爲2.26萬立方米,鋼筋制安約爲1104噸。另外還需爲業主提供F3住宅8套,辦公樓4棟,單身樓4棟,車輛7臺。

阿爾及利亞德拉迪斯水壩施工和試執行項目:

阿爾及利亞德拉迪斯大壩工程位於阿爾及利亞SITIF省,主要內容包括:(A)粘土芯牆堆石壩,壩頂長956米,壩頂寬10米,最高高度76米。(B)臨時導流洞和放水底孔。(C)取水塔(D)飲用水供應建築物(E)水機設備。

主要工程量:開挖:676500立方米;回填:4947800立方米;結構砼29100立方米,鑽孔及灌漿104000ML . 合同金額約9128萬美元,工期34個月,業主爲阿爾及利亞大壩司,資金爲阿爾及利亞自籌。

工程爲中國水利電力對外公司中標承建,分包給我局和十三局共同施工。

越南小中河水力發電站項目:

Seo Chong Ho(小中河)水力發電站工程位於SaPa鎮東南10.5公里,老街西南26.5公里, Bao Thang西南偏西28.5公里, Than Uyen西北偏北33.5公里。本工程在Seo Chong Ho上進行施工,Seo Chong Ho屬於老街省Sapa地區Ngòi Bo的一條主要支流。首部樞紐位於Séo Mí Tỷ鄉,廠房樞紐位於Tả Van鄉。

本電站的修建主要爲了透過國家電網向老街地區供應電力,提高國家電網電能質量。本電站樞紐爲引水式發電站,電站分首部樞紐工程、引水系統、廠房及尾水渠工程等,發電總水頭863.3米,電站裝機22兆瓦。業主爲越中電力投資有限公司。

主要工程量:砼量約2.2萬 立方米;礎處理:灌漿約4000米;閘門和啓閉機的安裝。

該項目2008年2月簽訂合同,合同金額1824.4億越南盾(約摺合1131萬美元),工期20個月。

卡塔爾路塞CP1項目:

工程位於卡塔爾國多哈路塞區,是卡塔爾路塞開發區永久基礎設施。第一標段位於現場地標2A和部分1B、1C、1D區域,面積約3平方公里,工程內容包括道路和停車場修建、景觀和綠化、飲用水、灌溉用水、污水、雨水及地下水、高低壓供配電、埋設超高壓及通訊電纜管道、路燈及標誌等。主要工程量:土石方明挖239萬立方米,土方回填135萬立方米,混凝土53.2萬立方米,鋼筋制安7.48萬噸,道路153公里。

阿聯酋阿布扎NOVOTEL & IBIS酒店項目:

工程位於阿布扎比市穆薩發工業開發區,當地叫“between to bridget”在兩個橋樑之間,在河流(海溝)的南岸,諾富特和艾比斯賓館就矗立在海邊上。建築面積588600平方米,剪力牆結構。地下4層,地上23層。主要工程內容有:地基與基礎工程、主體結構工程、建築裝飾裝修工程、建築屋面工程、建築給排水及採暖工程、建築電器工程、通風與空調工程。

阿爾及利亞瓦德房建項目:

工程爲阿爾及利亞瓦德省(OUED)住宅建設局組織的瓦德地區低收入者住房項目, 分3個標段。分別爲500套(125棟)和250套(62棟)標段、420套(106棟)標段。3個標段共計1170套(293棟)住房,分佈在瓦德省(OUED)二個區域,工程地處撒哈拉沙漠邊緣。

工程施工範圍主要包括基礎工程、主體結構、砌體工程、防水工程、室內外飾工程、室內外給排水工程、室內外電氣工程及室外綠化工程、小區道路等,合同金額:2.72億元人民幣

阿爾及利亞瑪烏阿納大壩項目:

工程修建在蓋薩爾(Guessar)河上,瑪烏阿納鎮的東北邊,位於賽迪夫市西北方向8公里處,距離阿爾及爾320公里。

該項目工程屬於《西部系統的範疇》,建成後將由北到南每年輸送大約1.18億立方米的水,以便用於13000公頃的農田灌溉和補充賽迪夫的飲用水供應網。主要工程施工內容爲: 粘土芯牆堆石壩,上游圍堰,導流洞,進水塔,導流洞後期改造。主要工程量:土方開挖307萬立方米,石方開挖45萬立方米,石方洞挖2.2萬立方米,混凝土2.1萬立方米,大壩回填685萬立方米。 2011年7月,水電三局在文萊、卡塔爾、緬甸、阿爾及利亞、加蓬、柬埔寨王國、剛果(金)、泰國、阿塞拜疆、敘利亞、柬埔寨等國家均有跟蹤項目。項目內容涉及水電站、灌溉與供水、 疏浚與吹填、 港口、 路橋、 城市供排水 、機場 、房建、市政工程、高等級公路等行業。

灃河的水利工程

灃河是貫穿長安區境南、北的一條大河流,沿河有12個鄉鎮,48個村莊,約25萬人,24萬畝耕地,並臨近西安市郊,對西安西部交通影響重大。1957年後,陝西省將灃河堤防工程列入國家基本建設項目。由陝西省水利廳勘測設計院設計,分4年修建。長安區境內的工程有:

沙河分洪工程,沙河是灃河的一條分洪河道,全長11.7公里,縣境內長7公里。根據設計將主河槽底加寬到20米,挖出的土用以加高培厚河堤,並在沙河口修築總寬83米的砌石分洪堰,最大分洪能力300立方米/秒。沙河土堤於1963年竣工,分洪堰於1964年完工,全縣川原區41個公社投勞19萬工日,完成土方26.2萬立方米,國家補助投資23.8萬元,並給每工日補錢0.8元,糧0.5公斤。

灃河河道治理,據清嘉慶《長安縣誌》載:“清康熙四十四年,灃水暴發,決堤一百八十丈,自嚴家渠至咸陽河南街漂沒十五里。知縣呂公祥請長安咸陽伕役千名,捐粟三百石,修理堤堰。四十五年四月工畢,堤高三丈、底廣十丈,水害以寧,民懷其惠。五十三年,總督鄂海等復加疏浚。”

中華24年(1935年)7月6日,山洪暴發,灃河決堤84處,長3066米,紀楊鄉黨家橋決口252米。灃河支流潏河決堤25處,長2025.8米。長安縣徵派民工,涇惠管理局技術指導,省水利局測量隊設計,進行治理。7月中旬開工,9月中旬完成,修復河堤5091米,完成土石方44626立方米。

中華人民共和國初,多次修整灃河河道。1964年春至1966年夏,長安縣治理灃峪口以下至咸陽市界35公里的灃河兩岸河堤,還爲高冠河、潏河、太平河等支流部分堤加高培厚,險工段砌石護岸,清除河道行洪障礙等,設計洪水標準爲1030立方米/秒。工程共完成大堤77.5公里,砌石護岸4422米,打木樁2326根,清除蘆葦155568平方米,修建退水渠、引水隧洞15座,完成土方137萬立方米,石方1.85萬立方米,受益社隊投勞91.7萬工日,國家投資141萬元,並給每工日補錢0.80元,糧0.5公斤。1979~1981年,加固堤防砌石護岸2236米,修圓盤壩15座,共投資25萬元。1983~1989年,修建北陶、北陶西、馮聯、細柳營、嚴家渠、灃橋、灃三、曹坊、上南豐、大吉村、南北強、西留堡、東大、北大、郭南、太平河、史魚寨等27處險工段砌石護岸工程5709米,壘石壩、丁壩54個,完成土方3.5萬立方米,石方2.7萬立方米,投工5.8萬個工日,總投資68.8萬元,其中國家投資60萬元。

秦都區內,灃河長10.7公里。由於源短流急,堤防單薄,加之河牀蘆葦叢生,交通道口不少,歷史上經常出現洪水災害。1954年和1957年,灃河堤岸決口,洪水漫溢,河南岸淹村毀田,損失慘重。1962年由省水利設計院設計,省計委批准立項的基建項目,自1963年破土施工,至1965年竣工。歷時三年,完成加高培厚河堤16.64公里,砌石護岸3.38公里,建丁壩、圓盤壩共44座,增修退水設施1處。按照總體設計,同期還增修了沙河分洪工程,由長安設分洪口,經釣臺馬家堡與新河匯流入渭。於1963年6月~8月完成河道拓寬和加固土堤6.64公里,增修越堤道路10條。灃沙河經過此次大的整治後,防洪能力由1962年400秒立方米堤高到1000秒立方米,兩岸植樹綠化,護田7萬餘畝。1964年咸陽市成立了灃沙河管理站,將工程、堤防、樹木和採沙實行統一管護。此後二十多年,堤岸成蔭,設施完好,雖屢經大洪,未發生災害。 石砭峪水庫,中型水庫,位於長安區南石砭峪口內1.5公里處。1953~1954年,陝西省水利局和水利設計院曾鑽探設計,選過壩址。1958年破土動工後又停建。1972年12月再次開工。1978年9月大壩竣工,大壩高85米、長265米,壩頂高程735米,控制流域面積132平方公里,總庫容281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2650萬立方米。大壩左岸圓形輸水洞長482米,洞徑4米,最大泄洪量192立方米/秒。右岸防洪洞長508米,高10至12米,寬7至8米,最大泄洪量707立方米/秒。設計洪水標準爲百年一遇,洪峯流量680立方米/秒,校覈洪水標準爲千年一遇,洪峯流量1136立方米/秒。1980年,水庫主體工程基本完成。1986年完成漏裂處理和加固工程。石砭峪水庫是以灌溉爲主,兼向西安城市供水、發電的多功能水庫。設計灌溉面積15.8萬畝。水庫建設中已實施灌溉,1989年向西安供水3000萬立方米。

大峪水庫,位於大峪口,壩址以上流域面積58.6平方公里,土心牆土石混合壩,高55.8米,頂長160米,壩頂高程783.8米,總庫容45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358萬立方米。壩左岸設側槽式溢洪堰,長36米,堰頂高程779米,溢洪道長211米,設計洪水流量217立方米/秒,50年一遇。右岸輸水洞爲壩後閘式,洞徑2.4米,最大輸水量25立方米/秒。壩後建水力發電站兩處,裝機2×75千瓦及1×250千瓦,共400千瓦,1989年與國家電網正式併網。大峪水庫與許家溝水庫、東溝水庫、東水西調幹渠聯合運用,可灌大峪灌區農田10.5萬畝,並供西安環城公園用水。工程於1959年秋開工,西安交通大學水利水電設計院設計,完成16米壩基沙石開挖和粘土回填,鑿通輸水洞207米,因經濟困難而下馬。1966年10月二次上馬,因“文化大”而中止。1969年10月第三次上馬修建,1971年10月主體完成,共完成土石方103萬立方米,國家投資494萬元,羣衆投資投勞合計354萬元。水庫執行正常,唯溢洪堰堰頂高程還差1.2米,溢洪道邊牆及出口尚未完成,影響蓄水20萬立方米。

郭杜水庫,位於郭杜鎮周家莊村東,潏河上建閘壩蓄水,設閘5孔,閘高4.8米,寬4.5米,閘頂高程433.5米,總庫容114萬立方米,閘上建有公路橋、工作橋,安裝有5臺30噸啓閉機,閘前右岸建有揚程13.3米的抽水站1座,抽水灌溉郭杜農田1萬畝。工程由陝西省水利勘測設計院設計,1973年4月動工,由郭杜公社出勞修建,1976年12月竣工,完成土石方31萬立方米,國家投資12萬元,社隊集資投勞折價共103萬元。後因河水污染,支斗渠配套不全和原有的工程破壞失修,僅灌4000畝左右。

甘河水庫,位於興隆鄉卜魚寨村南,在潏河上建閘壩蓄水,設閘5孔,閘孔高5.3米,寬4.5米,閘頂高程423.47米,庫容102萬立方米,閘上建有工作臺,安裝5臺30噸啓閉機,閘前右岸建有揚程7.9米的抽水站一座,自流管道567米,灌興隆鄉農田5000畝。1972年11月動工,由甘河公社投勞修建,1975年元月完工。完成土石方43萬立方米,國家補助投資22萬元,社、隊自籌資金63萬元,1981年後,因下游渠道及建築物損壞,卜魚寨等村可灌農田500餘畝。

灃西自動閘水庫,位於馬王鎮河頭村東,在灃河上修建自動閘蓄水,閘體總長91.4米,在兩端及中間共設泄洪衝沙閘4孔,每孔寬3米,衝沙閘間共有3段溢流堰,每段設3×3米的閘板8頁,利用水力自動翻板宣泄洪水,閘(板)頂高程402.5米,閘下設有消力池,池長12米,庫容104萬立方米,灌馬王鎮農田1.2萬畝。西安市水利設計院和長安縣水工隊設計。1974年11月由灃西公社修建,1976年9月建成蓄水,當年灌3000畝,1978年灌溉面積最大爲5500畝。1974~1988年出現消力池沖毀、部分壩基掏空,邊牆及護坡塌陷等情況。全部工程國家投資32.8萬元,社隊集資24.1萬元,完成土石方4萬餘立方米。爲防汛,1984年後未蓄水,1989年將閘板全部拆除。

斗門自動閘水庫,位於斗門鄉半個城村西灃河上,工程形式及設計與灃西自動閘同,設有衝沙閘4孔,溢流堰3段,每段有自動翻板閘6頁,閘壩總長72.4米,庫容147萬立方米。1974年底至1876年11月,由斗門公社修建,共用工18萬個,國家投資7.3萬元,社、隊集資26.2萬元。因灌區工程未修建,故未蓄水。1982年,爲防汛將翻板閘拆除。

小峪水庫,位於王莽鄉小峪河出山口處,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42平方公里,粘土斜心牆土石壩,壩高54.5米,長162米,壩頂高程741.1米,總庫容22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95萬立方米,右岸設側槽式溢洪道,長60米,壩頂高程733.6米,設計洪水流量258立方米/秒(50年一遇),校覈洪水流量400立方米/秒(500年一遇)。壩體右側設有水塔及輸水洞,洞徑1.8×2.0米,塔內設工作閘及檢修閘門各一套,閘孔1.5×2米,採用50號啓閉機兩臺,放水經壩下分水閘可灌王莽鄉農田2萬畝。1975年由陝西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設計。後,西安市水利勘測設計院修改溢洪道設計,對大壩穩定進行復覈計算。王莽公社修建。1971年11月開工,主體工程於1977年建成,完成土石方76.6萬立方米,國家投資139.9萬元,社隊自籌資金55.7萬元,另投勞231萬工日。1978年蓄水執行,灌溉面積達19600畝。 灃河渠(俗稱張王渠),開鑿於明代或以前,由灃河東岸(今斗門鎮張旺渠附近)引水,可灌田1萬畝。《陝西通志》記:“渠經馮三村、馮黨村、田村、許村、喇家村又北流合滮池,俗稱張王渠,湮廢日久。”

高橋渠(又名韓家莊渠),開鑿於明代或以前,由灃河西岸引水,《陝西通志》雲:“渠流經馬池頭(今麻池頭)、槽房(今曹坊)、東西馬房,至咸陽樑家莊入渭,灌田二十五頃。”

閻家古渠,開鑿於明代或以前,清嘉慶《長安縣誌》載:“通志雲,渠流經席家村、張家莊、馬家村,又自北而東入於灃。渠西席家村(今高橋五席坊)等灌田十餘頃,渠東黨家橋等灌田五頃,今渠口淤墊。”從今位置看,引水口當在灃河西岸高橋鄉嚴家渠村以上,渠東灌田500畝,當系黨家橋村在灃河西岸的農田。清乾隆年間曾修復,未通。

三官渠, 開鑿於清代,在灃峪口灃峪河東岸,分四渠引水,灌陳村、上灤、下灤、紅廟、翁家寨等村農田5000餘畝。曾有分水及管理石碑兩方,原存紅廟村戲樓,“文化大”中破壞。三官渠現爲灤鎮底欄引水灌區。

無名渠 ,開鑿於清代,三官渠口以下灃河西岸引水,灌東石、南北石村農田500畝。經改建今仍利用。

暖泉渠 ,開鑿於清代,無名渠口以下灃河東岸引水,灌東西小留堡三村農田500畝。按位置及灌田數,當爲今西留堰。

草堂堰, 開鑿於清代,從高冠河西岸引水,因草堂寺而得名,灌東大、西大等村農田700餘畝。今渠仍在,引水口在祥峪鄉水磨村東南,可灌東大鄉稻田1000餘畝和戶縣上下草村部分農田。

肖家堰 ,開鑿於清代,從高冠河西岸引水,灌東大、西大、索羅莊等農田1100畝。今仍使用。

金家堰 ,開鑿於清代,從石砭峪口河西岸引水,灌水寨、曹村等農田500畝。今名磨堰渠,仍利用。

王家堰 ,開鑿於清代,據《陝西通志》載,從大峪河南岸引水,灌江村農田1000餘畝。

校尉渠, 在金家渠以北里許,灌田980畝。

灃惠渠, 在灃河、潏河會合口下,從灃河東岸引水,“關中八惠”渠之一。中華31年(1942年)10月至36年(1947年)7月修建,陝西省水利局設計,灃惠渠工程處施工。渠首築有砌石攔河溢流壩,壩長133米,高1.5米。壩右側設衝沙閘兩孔,每孔寬2.5米。有進水閘5孔,每孔寬2.5米,渠首設計引水流量爲11立方米/秒,總乾渠深2.4米,渠底寬6米,長15.5公里,由進水閘經灃惠、北張、細柳、普賢等村,在鎬京的焦村南流入西安郊區,在漳滸寨分爲兩渠。總乾渠在長安境內,一至八斗渠(六鬥早廢,實用七條斗渠)灌長安縣灃惠、細柳、義井、鎬京等鄉農田1.7萬畝。七條斗渠共長17.87公里,現可以利用的只有6.7公里,1985年以後因田間工程損壞嚴重,僅能灌田3000餘畝。

灃峪渠, 在灃峪口橋以上800米處從灃峪河右岸引水,設計灌溉面積11萬畝。1958年7月至1959年12月由五星、子午兩大公社修建。渠首爲無壩引水,修有一座兩孔進水閘,設計引水流量11立方米/秒。乾渠長18.5公里,修有建築物43座。支渠7條,共長41.1公里。1962年乾渠被山洪沙石淤塞不能通水,原修支渠大部平毀。1978年春,灤村公社修復乾渠1400米,國家補助投資1.4萬元,社隊自籌1.2萬元,投勞1.2萬多個。現灌上王村、大新村農田1500畝,給小新村庫塘充水灌田1000畝。

神禾渠,在石砭峪口內400米處,從河東岸無壩引水上神禾原。設計灌溉面積4萬畝,由五臺、太乙、王曲、皇甫、樊村、申店、郭杜等公社投勞修建。乾渠出峪口後經下寨,從馬廠上神禾原至溫國堡村對岸退入潏河,全長29公里,1958年修建。灌區內還修建馬廠、東見子河、康峪溝、藥王洞、杜永村等庫塘,形成長藤結瓜式灌溉工程,共計完成土石方60多萬立方米,總投資42.22萬元。1967年以前只灌馬廠水庫以上農田5000多畝。1966~1970年對馬廠水庫進行庫底防滲處理,臥管改建,大壩加高後,水庫以下潏河以南的王曲、皇甫、樊村、申店、郭杜等公社農田1萬餘畝得以灌溉。1977年神禾渠改建爲石砭峪水庫東干渠。

灃峪口底欄柵引水工程,在灃峪口公路橋下,是長安縣修建的第一個底欄柵引水工程。陝西工業大學水利系設計(趙修榮主持),灤村公社修建,1966年4月開工,5月全部完成。國家補助投資2.7萬元,底欄柵壩引水廊道長9米,寬1米。溢流堰長32米,設計引水流量1.5立方米/秒。1988年國家補助投資3.11萬元,灤鎮自籌1.26萬元,將欄柵壩下游的消力池及護坡重修加固。灌區渠系是在原三官渠基礎上改建的,底欄柵進水閘以下總乾渠長850米,東干渠1700米,中乾渠長5550米,西乾渠長2370米,灌區共有橋樑、跌水、分水閘等建築物26座,支渠11條共長13.5公里。灌溉面積共9200畝。灤鎮灌區設有灤鎮水利管理站。 長安古城(今西安市城區)生活及園林用水,部分是引自長安縣境內的河水。歷代形成的引水渠道,有漢昆明池,隋唐永安渠、清明渠、黃渠和明代通濟渠等。

昆明池, 西漢人工蓄水工程,開鑿於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遺址在今長安縣斗門鎮東南,南界石匣村,北界上泉北村及灃鎬村的土嶺以南,東界孟家寨、萬村,西界張村、馬營寨、白家莊之東,面積約10平方公里。據《漢書·武帝紀》註釋:西南“有越雋、昆明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習水戰”。後世許多史地學家考證,認爲漢武帝修昆明池主要是爲長安城用水,並供皇家貴族遊觀。宋代程大昌首先注意到昆明池和都城用水有關,他在《雍錄》中寫到:“昆明甚高,故其下流尚可壅激爲城之用,於是並城三派,城內外皆賴之。”

昆明池水源自滈河(史稱洨河)。當時在今灃惠鄉西堰頭村修石闥堰,引水北流,穿細柳原至石匣村進入昆明池。池西有泄水口(在今張村與馬營之間),水量大時,流入灃河。池東、北各有出水口。《水經注》稱東口爲昆明故渠,亦稱漕渠,流經河池陂(今河池寨)北,東行與潏水會合後分爲兩支,一東流爲漕運,一東北流供城市用水。池北口輸出之水,沿古河道北行,先注入揭水陂(在今王寺以北三橋鎮西南一帶),經調蓄後,分數支注入潏水,以供宮城。一支引入建章宮,透過太液池泄入渭河。一支引入未央宮、長樂宮經淪池、酒池,調蓄後泄入渭河。昆明池在我國城市水利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永安渠, 隋開皇三年(583年)修建。從香積寺西引洨水(即今滈河),經今赤欄橋、郭杜、第五橋,由城南大安坊西街入城(今北山門口村以西)。爲西城區及禁苑主要供水工程。

清明渠, 隋開皇初年開鑿。從皇子陂引潏河水,經今韋曲、塔坡、三爻村,西北流,由大安坊入城。

黃渠, 唐開元年間(713~741年)開鑿。引大峪河水,由大峪口龍渠西北流經三象寺、戎店、大兆、東曹村至杜陵南,分渠一支灌鮑陂農田,主流注入曲江池。

通濟渠 ,明成化元年(1465年),陝西巡撫項忠、西安知府餘子俊、長安知縣王鐸、咸寧知縣劉升等主持開鑿。於丈八頭(今丈八溝)在沼河設閘,穿渠北流,至郭村轉東築堤至安定門(今西門)入城。爲擴大水源,後由潏河碌碡堰引水入河。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清康熙六年(1667年)、乾隆三十年(1765年)、嘉慶九年(1804年)、道光年間(1821~1850年)、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36年(1947年),都曾疏浚。

解放後,由長安縣供西安城市生活、工業、園林用水的主要工程有:

潏惠渠 1957年動工,翌年建成。自杜曲鎮新村潏河右岸設閘引水,西北流經韋曲、上塔坡、東江村,東北流經瓦衚衕、金花路雨水渠注入興慶湖。長安境內8公里,引水流量2立方米/秒。完成土石方20萬立方米,國家投資38萬元。

灃河水源地,50年代後期,西安市在長安縣紀楊鄉沿灃河一帶及河以西開鑿深井,到1985年達40餘眼,並建屬西安市第三自來水廠管轄的配水廠一個,年取水量5000多萬噸。爾後,採水量逐年增加,灃河水源地1966~1969年7200萬噸,1970~1973年1億噸,1974~1978年2.25億噸。大量的開採,使紀楊地區地下水位下降12~18米,1957~1979年10月,紀楊鄉報廢農田灌溉機井780眼。

環城公園供水工程,1983年,由長安縣大峪水庫爲西安城河供水。從東曹村經東伍村,到春臨村入西安市界。其中20公里乾渠及渠道建築物由長安縣幹部職工義務勞動並集資40萬元修建。

石砭峪水庫供水工程,1983年,陝西省和西安市決定在周至黑河修建水庫,並開鑿90公里渠道引水入城,稱黑河引水工程,但全部工程建設時間長、投資大,因此將長安縣石砭峪水庫作爲調節水源先向西安城市供水。這一工程由水庫輸水支洞引水,經總乾渠、西乾渠,在三支渠口西新建引水渠3.62公里,其中埋設直徑1.2米鋼筋混凝土壓力管道1.78公里,砌石暗渠1.84公里,至甫店村西與黑河干渠會合,修建匯流池供水管理站。池以下乾渠分左右雙線,相距30米,由池北經滈河倒虹4.7公里,至賈裏村東穿神禾原隧洞2公里,至瓜州村西跨潏河修倒虹工程2.6公里,至皇子坡村南穿少陵原隧洞4.7公里,流入淨水廠(雁塔區南窯村東)。長安縣承擔石砭峪輸水支洞、總乾渠及大陡坡、西乾渠改建覆蓋。1987年5月開工,1989年完工。計完成土石方20萬立方米,混凝土8000立方米,安裝管道1780米,這部分工程共投資540萬元。

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工程屬於哪裏

烏魯瓦提水利樞紐工程位於崑崙山南麓的喀拉喀什河上游山口處,和田縣浪如鄉境內。距和田市71公里,有泊油路和砂石路可達。屬於山谷攔河水庫,具有灌溉、防洪、發電、養魚、生態保護及旅遊等多,該樞紐工程由主壩及副壩、右岸開啓式岸邊溢洪道、泄洪排砂洞、左岸衝砂洞、發電引水系統、主副廠房、110千伏戶內式開關站等建築組成。

水庫區南頭有幾個小島,其上生長衆多植物,是灰鶴、野鴨、大雁等飛禽的樂園;庫區四周被幹燥剝蝕的低山環繞,高峻挺拔,形態奇異:遠觀"銀光素裹源馳臘象"莽崑崙的風姿;近看湛藍色的湖水,水清浪靜,湖光倒影,景色十分秀麗,好似荒山禿嶺中的綠珍珠。水庫周圍環境優美,是夏季避暑、乘涼、游泳、垂釣、划船及觀光旅遊的好去處。該景點距縣城近,交通便利,具有很高的旅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