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無我茶會詳細流程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52W

無我茶會詳細流程

無我茶會是一種傳統的茶藝活動,流程如下:

1. 準備:主持人提供一組優質的茶具和茶葉,茶具上要清潔乾淨,茶葉要新鮮;

2. 茶藝:主持人展示茶藝表演,以精湛的技藝泡出一杯好茶;

3. 展示茶葉:主持人展示茶葉,說出茶葉的品種、產地、風味等相關知識;

4. 賞茶:主持人將泡好的茶分發給每個參與者,可以品嚐茶香,尋找茶葉的味道和芳香;

5. 聊天:參與者可以和主持人聊天,瞭解茶的知識、茶文化和分享自己的品茶體驗;

6. 交流:參與者可以互相交流對於茶的看法和品茶心得;

7. 結束:主持人宣佈活動結束,同時提醒參與者清理茶具和茶葉煙味,然後結束整個活動。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本週日『無我茶會』注意事項:

茶友們好!

本週日(12月11日),由和雅集|中國茶人發展聯盟在『竹語間 』攜手舉辦『室內無我茶會 · 市集活動 』,現將 注意事項 列出如下:

* 性質:本次活動是以推廣茶文化爲主旨的公益活動,所有熱愛茶的朋友都可以免費參加!

一、『室內無我茶會 · 市集活動 』的詳情:請大家牢記時間地點。

活動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石門村路.5號『竹語間 』

活動時間:

12月11日 13 : 30 - 17 : 00(13:00開始簽到,設席茶友請早些來)。

活動流程:

13:00⇢開始簽到入場,

13:30⇢無我茶會開始,

14:30⇢無我茶會結束,市集開始

17:00⇢本次室內無我茶會╳市集活動結束

二、『你需要準備什麼?』

參與本次茶會設席接龍的茶友,需要設席泡茶。你需要準備如下物品前來:

1.茶器(品茗杯需4只)、茶葉、熱水(需足夠泡三泡)、防潮墊。可以自帶酒精燈、炭爐,現場燒水,但是不可以帶電茶壺,因爲會場電壓無法承受。

2.如果您沒有參與設席接龍,只是作爲茶客過來品茶和逛集,那麼請您自備1只品茗杯。

三、『無我茶會的基本形式』

1. 圍成大圈,席地而坐,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喝茶。

2. 抽籤決定座位。

3. 依同一方向奉茶(向左或向右)。

4. 自備茶具、茶葉與泡茶用水。

5. 每人泡茶4杯,每一泡茶,3杯奉給左鄰的3位茶友,1杯留給自己。

6. 席間不語。

四、『無我茶會特殊做法及七大精神』

一. 抽籤決定座位——無尊卑之分

二. 依同一方向奉茶——無報償之心

三. 接納、欣賞各種茶——無好惡之心

四. 努力把茶泡好——求精進之心

五. 無需指揮與司儀——遵守公共約定

六. 席間不語——培養默契,體現羣體律動之美

七. 泡茶方式不拘——無流派與地域之分

(錄自蔡榮章先生《無我茶會》)

五、如果看完這些您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點擊檢視下邊這篇文章。

一篇文章,讓茶友弄懂【無我茶會】

溫馨提示:

1.雖然活動現場在室內,且有地暖,但是大家還是要注意保暖。

2.不要遲到、不要遲到、不要遲到,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3.歡迎邀約更多的茶友到現場體味。

願大家一起度過這個愉快的週末!

茶會中的無我茶會是什麼

無我茶會是一種茶會的形式,人人自備茶具、茶葉圍成一圈泡茶。如果規定每人泡茶四杯,那就把三杯奉給左邊三位茶侶“也可規定奉給左邊第二、第四、第六位茶侶”最後一杯留給自己。如此奉完規定的泡數(如規定泡三道)聆聽一段音樂演奏後(也可省略),收拾茶具結束茶會。 何謂無我茶會的七大精神?綜合上面二至八項的特質,可以提煉出無我茶會的七個主要精神。 1. 座次由抽籤決定,無尊卑之心。 2. 奉茶至左,飲茶自右,無報償之心。 3. 以超然心情欣賞每人帶來的茶葉,無好惡之心。 4. 茶具型式與泡法不拘,無流派之分。 5. 將茶泡好,求精進之心。 6. 指揮與司儀,遵守公共約定。 7. 席間不語,培養團體默契,體現團體律動之美。

茶道茶會的臺灣無我茶會

如下:

1. 每兩年主辦或參加一次國際無我茶會,國際無我茶會由本會發起,活動內容爲:

· 無我茶會。

· 各地區茶道表演。

· 論文發表。

· 參觀主辦地區茶藝(業)界。

2. 每兩年舉辦一次大型之無我茶會,通常於母親節、中秋節舉辦,以提倡傳統倫理精神、增進人倫關係。此外,並經常主辦或協辦相關單位舉辦之無我茶會。

3. 不定期舉辦無我茶會研習營,培訓指導老師及茶道老師教學研討會,提升教學品質。

4. 不定期舉辦無我茶會茶道教室觀摩,評鑑教室資格,輔導成立茶道教室。

5. 茶道老師資培訓計畫:如學校教師寒暑假之茶道研習營,期能將茶道教育落實於學校教育。

6. 編撰、出版“茶學基本教材”如:

· 製茶與識茶。

· 泡茶原理與小壺茶法。

· 蓋碗茶。

· 陶瓷與茶器。

· 茶文化概論。

· 無我茶會180條。

7. 舉辦茶道表演、專題演講、主辦之文藝季茶文化節目、兩岸茶文化研討會等相關活動。 “無我茶會”是試圖透過茶,透過“爲別人泡茶,別人爲你泡茶”這樣一種看似簡單的形式,使人們步入“清靜”的境地。“無我茶會”的宗旨是“無尊卑之分”、“無報償之心”、“無好惡之心”、“無地域流派之分”。

1. 無尊卑之分因座位是抽籤決定,不設貴賓席、觀禮席,但可以有圍觀的朋友,表現出無尊卑之分的精神。而且席地而坐,不但簡便,亦沒有桌椅的阻隔,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之更爲坦然親切。

2. 無報償之心每人奉茶給左邊(或右邊)的茶侶,但喝到的茶卻來自右邊(或左邊),自己要奉茶給誰喝,或接受誰的茶,事先均不知道,也無法從自己所奉茶的人中獲得回饋,這就是無所爲的奉茶法,目的在培養人們應“放淡報償之心”。

3. 無好惡之心每人自行攜帶茶葉,種類不拘,因茶爲自備,每一個人所喝到的茶可能都不一樣,如此就可以品茗、欣賞到不同的茶,而無好惡之分,希望大家以一種超然的心情品嚐每人帶來的茶葉。

4. 無流派與地域之分茶會中的茶具和泡茶方式皆不受拘束,但以“簡便”爲原則,祛除多餘的形式規範,纔有足夠的心情與時間享受茶會的意境,且不易流爲器物的競賽。

5. 求精進之心“將茶泡好”是茶道的基本精神,故事先要有足夠的練習,否則不論是將自己或別人所奉之茶泡壞了,都會造成別人或自己的困擾,而從品茗不同茶中,可以讓自己檢討自己泡得如何,而保持精進之心。如遇到泡壞了的茶,只好以寬容的心接納。

6. 遵守公共約定茶會之前,主辦人員會發給每人一張“公告事項”,說明茶會進行的程序與時間。而茶會進行期間沒有指揮與司儀,大家依事先排定的程序進行。

7. 培養團體默契,體現團體律動每個人將自己所帶來的泡茶器具,各自就定位後,就各自的泡起茶來,只見大家默默的泡茶、傳遞,未見有人交談。奉茶時不要說“請喝茶”,被奉茶者也不需說“謝謝”,但鞠躬致意、感謝之心依然需要,如此不但表現出茶道中的空寂境界,且在禁聲中培養泡茶速度的團體默契,表現出自然協調之美。 1. 何謂無我茶會?

無我茶會是一種茶會的形式,人人自備茶具、茶葉圍成一圈泡茶。如果規定每人泡茶四杯,那就把三杯奉給左邊三位茶侶“也可規定奉給左邊第二、第四、第六位茶侶”最後一杯留給自己。如此奉完規定的泡數(如規定泡三道)聆聽一段音樂演奏後(也可省略),收拾茶具結束茶會。

2. 座位如何安排?

座位由抽籤決定,也不設貴賓席、觀禮席,但可以有圍觀的朋友,表現無尊卑之分的精神。席地而坐不但簡便,而且沒有桌椅的阻隔,人與人間更爲坦然密切,只是應該準備一塊方便攜帶的坐墊。

3. 單邊奉茶的意義何在?

每人奉茶給左邊“或右邊”的茶侶,但喝到的茶卻來自右邊(或左邊),這是“無所爲”的奉茶法目的在訓練人們“放淡報償之心”。

4. 茶葉如何攜帶?

茶葉每人自行攜帶,種類不拘,“也可以事先規定帶哪類茶”。茶葉事先放入壺內,不另備茶罐。由於茶系自備,每人喝到可能是每杯都不一樣的茶,希望大家以超然的心情接納,欣賞之“無好惡之心”。

5. 帶哪類型的茶具以何方法泡茶?

茶具與泡法皆不受拘束,“無地域與流派之分”。但備具有“簡便”的規定,因此如此纔有足夠的心情與時間,享受茶會的意境,且不易演化成器物的競賽。

6. 茶泡壞了怎麼辦?

一定要專心泡茶,而且事先有足夠的練習,否則茶泡壞了對不起自己,對不起別人,對不起茶,這是無我茶會“求精進之心”的體認。奉過來的茶泡壞了,或是自己要奉給別人的茶泡壞了,都造成自己與別人很大的苦惱,預防之道就是“把茶泡好”這是茶道的基本精神。遇到泡壞了茶,只好以寬容的心接納。

7. 茶會進行間可以說話嗎?

泡茶之前的茶具觀摩與聯誼時間可以走動、交談、拍照留念。開始泡茶後就不可以了。奉茶時不要說請喝茶,被奉茶者也不要說謝謝,但鞠躬感謝的心依然需要,別人前來奉茶時不要中途離席出去奉茶。茶會進行中沒有指揮與司儀,大家依事先排定的程序進行,再加上大家都不說話,也沒有音樂陪襯,不但顯現空寂的境界,且表現團體行動自然協調。在社教功能上還可培養大家遵守公共約定的習慣。

8. 如何求得進度的一致?

茶會之前不但要爲沒參加過無我茶會的人舉辦說明會及演練,還要發給每人一張公告事項,說明茶會進行的程序與時間。報到抽籤後還要有對錶的動作,動作慢的要快一點,動作超前的要放慢一些。大家都擠在一起奉茶時,不妨先跳到不擠的地方,這些都是無我茶會,培養團體默契的功能。

9. 何謂無我茶會的七大精神?

綜合上面二至八項的特質,可以提煉出無我茶會的七個主要精神。

(1). 座次由抽籤決定,無尊卑之心。

(2). 奉茶至左,飲茶自右,無報償之心。

(3). 以超然心情欣賞每人帶來的茶葉,無好惡之心。

(4). 茶具型式與泡法不拘,無流派之分。

(5). 將茶泡好,求精進之心。

(6). 指揮與司儀,遵守公共約定。

(7). 席間不語,培養團體默契,體現團體律動之美。

10. 必備的茶具是哪些?

(1). 一壺一盅四杯:杯數依需要調整,杯子用“杯套”包起來。“二杯一壺”,“二杯一盅”各用包壺巾包紮妥當,出門前壺內裝入茶葉。(茶具型制可另選定)。

(2). 旅行用熱水瓶:出門前裝入適溫的熱水,(依所泡茶業需要之溫度)。

(3). 奉茶盤:奉茶時所需的拖盤。

(4). 坐墊。

(5). 定時器:茶巾可省略或用手錶,懷紙代替。

(6). 照明燈:限夜晚無我茶會使用。要能站立,且光線往下往旁照射者。

(7). 穿脫方便的鞋子:一雙穿脫方便,不需用手協助的鞋子。

11. 奉茶時杯子如何放置?

以每人泡茶巾前端作爲奉茶地方。若泡茶四杯,就奉茶地方,區分爲四等分,奉茶給第一位茶侶時,將杯子放在奉茶地方的第一個位子,從奉茶者的右邊算起,奉給第二位茶侶時,將杯子放在第二個位置上。奉給第三位時放在第三個位置上,自己的一杯就放在第四個位置上,第二道以後端茶盅出去奉茶,倒在自己的杯內。

12. 一定是泡四杯奉三道嗎?

不一定,只要事先約定好就可以了。泡幾杯,奉幾道,奉給誰。帶什麼茶,要不要供應茶食,都可以事先約定。

13. 可以奉茶給圍觀的人嗎?

可以,但要事先約定,如果規定泡四杯,奉四道,可以在第二道時,從自己提帶內取出四個小紙杯,每人奉茶給後面圍觀的朋友。第三道恢復原規矩,第四道再度奉給後面圍觀的人這時圍觀的人手中已有杯子只要用茶盅奉茶即可。五百人的無我茶會可以奉茶給二千位參觀的朋友,是活動力很強的一種茶會方式。

14. 席地而坐的方式有何規定?

沒有,只是鼓勵“跪坐”的方式,因爲“盤坐”時不易端着杯子站起,而且雙腳太靠近茶具。不習慣跪坐的人初期不會適應,但這種坐姿有益健康,是體育界鼓勵的一種運動。但腳關節受損的人不要勉強,用一張小凳子都是可行的變通方法。

15. 音樂欣賞如何安排?

喝完最後一道茶後靜坐原位,演奏或歌唱的人看大家坐定,開始吹奏或演唱一段曲子,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五分鐘。演奏或歌唱完畢,待樂音消失後,將自己使用過的杯子擦拭一下,收回自己的杯子,收拾茶具,結束茶會。這樣的安排是將音樂欣賞視爲品茗的一部份,所以前後不宜有鼓掌的動作。

無我茶會的介紹

無我茶會是一種茶會形式。其特點是參加者都自帶茶葉、茶具、人人泡茶、人人敬茶、人人品茶,一味同心。在茶會中以茶對傳言,廣爲聯誼,忘卻自我,打成一片。 只要熱愛茶道,無論武士、商人、農民百姓,只需攜茶釜(茶具一種,煮水的壺)一隻、水瓶一個、飲料一種,即可參加。沒有茶,拿米粉糊代替也無妨。不必擔心沒有茶室,只需在松林中鋪兩三張榻榻米即可,沒有榻榻米,用一般草蓆也可以,可以自由選擇茶席的位置。除日本人外,愛好茶道的中國人也可出席。無論何人,只要光臨秀吉的茶席的,均可以喝到秀吉親自點的茶。

這篇文告一出,應者雲集,在茶會當天,茶席一個接一個,達到800之多。秀吉更是擺出了他曾經在天皇和明朝使節面前炫耀過的黃金茶室-完全用黃金爲材料建造茶室。

北野大茶會是茶道空前的盛典,可以看出當時茶風的昌盛,而這次盛會也可以看作第一次無我茶會。

由臺灣陸羽茶藝中心蔡總經理榮章先行建議和構思,陸羽茶藝中心所屬陸羽茶道教室的同學們進行實習,於1990年6月2日在臺灣妙慧佛堂舉行首次佛堂茶會。經數次改進與再實踐,於1990年12月18日進行了首屆國際無我茶會。茶會由陸羽茶藝中心主辦,在臺灣十方禪林舉行,題名爲“中日韓佛堂茶會”爲讓更多的人能接受,佛堂茶會就演成無我茶會。會場可設在雅淨的室內,更多的是利用風景秀麗的露天空曠地;人數不限,不分膚色國籍,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職業職位;精神在於心靈溝通,一味同心。1991年10月14—20日由中、日、韓三國七個單位聯合在福建和香港舉辦了幔亭無我茶會,除進行兩次無我茶會外,還進行了三次茶藝觀摩,並在武夷山立了紀念碑正面的碑文爲“幔亭無我茶會記”反面的碑文爲“無我茶會之精神”1992年11月12—17日在韓國漢城韓國國際茶文化協會主辦了第四屆國際無我茶會。出席茶會的有中、日、韓三國和香港地區代表共300餘人。經各代表團團長會議討論,隔2年輪流在各處召開1次。 無我茶會是一種“大家參與”的茶會,其舉辦得成敗與否,取決於是否體現了無我茶會的精神。第一,無尊卑之分。茶會不設貴賓席,參加茶會者的座位由抽籤決定,在中心地還在邊緣地,在乾燥平坦處還是潮溼低窪處不能挑選,自己將奉茶給誰喝,自己可喝到誰奉的茶,事先並不知道,因此,不論職業職務、性別年齡、膚色國籍,人人都有平地等的機遇。第二,無“求報償”之心。參加茶會的每個人泡的茶都是奉給左邊的茶侶,現時自己所品之茶卻來自右邊茶侶,人人都爲他人服務,而不求對方報償。第三,無好惡之分,每人品嚐四杯不同的茶,因爲事先不約定帶來什麼樣的茶,難免會喝到一些平日不常喝甚至自己不喜歡的茶,但每位與會者都要以客觀心情來欣賞每一杯茶,從中感受到別人的長處,以更爲開放的胸懷來接納茶的多種類型。第四,時時保持精進之心,自己每泡一道茶,自己都品一杯,每杯泡得如何,與他人泡的相比有何差別,要時時檢計使自己的茶藝精深,第五,遵守公告約定。茶會進行時並無司儀或指揮,大家都按事先公告項目進行,養成自覺遵守約定的美德。第六,培養集體的默契。茶會進行時,均不說話,大家用心於泡茶、奉茶、品茶,時時自覺調整,約束自己,配合他人,使整個茶會快慢節拍一致,並專心欣賞音樂或聆聽演進,人人心靈相通,即使幾百人的茶會亦能保持會場寧靜、安詳的氣氛。

無我茶會 蔡榮章

SANS SELF TEA GATHERING

Tea Gathering as an Artistic Manifestation of the Way of Tea

無我茶會是一種茶道思想,一種茶會形式的名稱,無我應被解釋爲“懂得無的我”,無”中才可以生“有”,

無我的無也不是 “空” 不是“忘記我” 不是死亡,而是有如光線的無, 乃由七彩融合而成, 紛雜的生命色彩藉 “茶” 將之純化爲無, 創造一個茶道理想國。

作者簡介

蔡榮章

現代茶道思想家, 無我茶會創始人,曾任中國臺北陸羽茶藝中心創辦總經理(1980-2008),漳州科技學院(原漳州天福茶學院) 茶文化系創繫系主任 (2008-2013) 現任漳州科技學院教授與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13-).

1980年起主編<茶藝>月刊並執筆社論至2008年

1983年創設泡茶師檢定製度

1990年創辦無我茶會。

2009年起於 <海峽茶道> 現改名<茶道>(福建日報報業集團) 月刊任專欄主筆

2011年創設專屬網站並執筆每週專欄

http://contemporaryteathinker.com

著作:

現代茶藝>1984

<無我茶會-中日韓英四語>1991

現代茶思想集>1995

<無我茶會180條>1999

<臺灣茶業與品茗藝術> 1999

<茶學概論>2000

<陸羽茶經簡易讀本>2001

<茶道教室-中國茶學入門九堂課>2002

<茶道基礎篇-泡茶原理與應用>2003

<說茶之陸羽茶道>2005

茶道入門三篇-製茶 ·識茶:泡茶>2006

<茶道入門-泡茶篇>2007

<茶道入門-識茶篇>2008

<中英文茶學術語>2010

<中日文茶學術語>2010

<茶席·茶會>2011

<中國茶藝>2011

<中國人應知的茶道常識>2012

<現代茶道思想>2013

<無我茶會-茶道藝術家的茶會作品>(中文繁體版)2013<無我茶會-茶道藝術家的茶會作品>(韓文版)2013

<無我茶會-茶道藝術家的茶會作品>(中文簡體級)2016

序: 無我茶會-茶道藝術家的茶會作品

茶道藝術家重視茶道藝術內涵, 他可以從泡茶過程、 奉茶給品茗者的往來之間、 大家品賞茶葉茶湯茶器間 (以上這三項簡稱爲“泡茶”),將茶道的藝術內涵表現得很好,藉着上述所說的“泡茶",創作出自己的茶道藝術作品。

茶道藝術家除了利用 “泡茶” 來表達, 創作、 享用茶道之外, 還可以借用 “茶會” 的形式來完成上述所說的表達、創作與享用。借用的茶會可以利用既有的茶會形式, 也可以創作一個新的茶會形式。 利用既有的茶會形式是側重於表達與享用 (表達之間當然還可以有 “泡茶” 方面的創作), 但若就 “茶會” 這個媒介而言,想要有創作就必須創造出新的茶會形式。 這就是現在我們要說的茶道藝術家的 “茶會作品".

回顧一下歷來的茶會作品, 最早的可以舉出 "曲水茶宴” 。 不知道是誰創作了 “曲水茶宴”, 只知道晉代書法家王羲之他們對 “曲水流觴” 已經玩得很好, 唐代呂溫等ー羣文人因爲不諳飲酒, 相約在“曲水流觴” 時以茶代酒而產生了"曲水茶宴”(見呂溫《三月三日茶宴序》), 現今各地茶界都還不斷進行着曲水流觴式的茶會。

第二個例子是日本的茶室茶會, 這是時當中國明代, 由日本茶道先驅者村田珠光, 武野紹鷗,千利休等人創建的茶會方式, 至今仍然被應用,而且被視爲日本茶道的代表形式。

接下來要舉出英國下午茶, 也說不清楚是誰創作的, 有人推企給維多利亞女皇(1819-1901)的女仔院Anna Maria RussellDuchess of Bedford (1783-1857). 這種喝茶時間. 環境, 茶具茶法, 茶點等習慣流傳至今, 還在各地大行其道。

第四, 第五個例子是由我創建的無我茶會與茶道藝術家茶湯作品欣賞會。 無我茶會於1990年在臺北陸羽茶藝中 心創建, 茶道藝術家茶湯作品欣賞會於2010 年在漳州天福茶學院 (即今漳州科技學院) 茶文化系創建。 這兩種茶會形式實施這些年來, 已在多個國家與地區形成常態性的茶會方式。

我們經常看到茶友們設定各式各樣的泡茶席來展示自己的茶道藝術, 如果他的泡茶表現得很好 (包括了泡茶, 奉茶, 茶湯), 我們只能說他創作了ー件泡茶作品, 但不能說他創作了一件茶會作品, 因爲他使用的是既有的茶席式茶會, 不論他是獨自一個茶席還是集合數個茶席。 如果他組織了數個茶席, 並在這些茶席間建構了一定的連鎖性關係, 而且形成了一個整體有機的效果, 這時我們纔可以說 他創作了一件茶會作品"。

既然指的是茶會, 那必然是一些人或一大羣人的聚會, 將這些人組織起來完成一件作品, 勢必就像交響樂團或戲劇一般的藝術邶態, 只是它表現的是茶道而已

“無我茶會” 是一種茶道思想、 一種茶會形式的名稱, 無我應被解釋爲 懂得無的我”。 “無” 中才可以生 “有” ,心中充滿了財富、 名譽, 地位、 美麗與忙碌, 幸福無從產生。 無我的 “無”也不是白癡、 死亡的無, 而是有如光線的無, 乃由七彩融合而成,紛雜的生命色彩借 “茶” 將之純化爲無。

蔡榮章

2015.12.08於漳州科技學院茶文化研究中心

001. 無我茶會的基本形式

無我茶會是一種茶會形式, 也是一種茶道形式, 大家自備茶具,席地圍成圈圈泡茶  , 倘若約定每人泡茶四杯, 泡好茶就把三杯奉給左鄰或右鄰的三位茶友, 一杯留給自己, 這樣每人就都有四杯茶可喝。 喝完約定的泡數, 如泡三道茶, 收拾好自己的茶具, 結束茶會。

座次到了會場才臨時抽籤決定 (如附圖 1-2)。 茶會進行的程序、方法已經寫在事先發給大家的 “公告事項” 內 (如附圖 1-3),

所以茶會進行間沒有指揮與司 儀, 一切依排定的程序進行, 大家也都安安靜靜地泡茶。 茶具的種類與泡茶的方式不受任何流派與地域的.

喝完最後一道茶, 可以安排五分鐘以內的音樂欣賞或靜坐, 烘托茶味並回味茶會情境 , 也可以在茶會結束後進行其他活動。

以上就是無我茶會的基本形式, 現將上面的敘述整理成條文如下:

1. 圍成圈圈,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喝茶。

2. 抽籤決定座位。

3.依同一方向奉茶(向左或向右)。

4.自備茶具 、茶葉與泡茶用水。

5. 事先約定泡茶杯數 泡茶次數、 奉茶方法, 並排定會程。

6.席間不語。

七大精神

1 抽籤決定座位 無尊卑之分

2 依同一方向奉茶 無報償之心

3 接納欣賞各種茶 無好惡只心

4 努力把茶泡好 求精進之心

5 無需指揮與司儀 遵守公共約定

6 席間不語 培養默契,體現羣體律動之美

7 泡茶方式不拘 無流派與地域之分

無我茶會想要塑造的,是安詳,自在且精緻的生活,簡單且足夠的規章就行了。

無我茶會四美1 樸素之美 2 平凡之美 3 和諧之美 4 律動之美

2018.12.02

茶香書香的無我茶會

人人泡茶、人人敬茶、人人品茶,一味同心。在茶會中以茶對傳言,廣爲聯誼,忘卻自我,打成一片。

茶會進行時,均不說話,大家用心於泡茶、奉茶、品茶,時時自覺調整,約束自己,配合他人,使整個茶會快慢節拍一致,並專心欣賞音樂或聆聽演進,人人心靈相通,即使幾百人的茶會亦能保持會場寧靜、安詳的氣氛。

CHA GATHERING

Everyone makes and tastes the tea of their own and share with each other, freely exchange minds over the taste of tea and all become one.

At Tea Gathering, participants do not talk, all just focus in making, serving and tasting tea, adjusting oneself and cope with others so as to form a unified rhythm in which all are shar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concentrate in the music and lecture in tranquility and peace.

漳州哪裏好玩?

風動石一、坐落在東山古城東門海濱石崖上的素的東山風動石,一直是島上人民最引以爲榮、視如珍寶的自然奇觀,是旅遊者最喜愛的美景之一。東山風動石以奇、險、懸而居全國60多塊風動石之最,被古代文人譽爲“天下第一奇石”,現在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風動巨石聳立在陡崖上,高4.37米,寬44.47米,長4.46米,重約200頓,上尖底圓,狀似仙桃,巍然“擱”在一塊臥地凸起且向海傾

斜的磐石上,兩石的接觸面僅爲十餘平方釐米。狂風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人若仰臥盤石上,蹺起雙足蹬推,巨石也搖晃起來,但又不會倒下。人們站在風動石下面,有一種驚險的感覺,嘆爲天下奇觀,故名“風動石”,詩曰:“風吹一石萬鈞動”。該石以“天下第一奇石”載入《世界地理之最》。

二、漳州土樓遍佈在漳州市南靖、華安、平和、詔安、雲霄、漳浦等縣山區。以造型奇異、風格獨特而聞名於世,被譽爲“神話般的山區建築”。一般高三至五層,一層爲廚房,二層爲倉庫,三層以上爲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土樓以生土爲主要材料,摻上石灰、細砂、糯米飯、紅糖、竹片、木條等,經反覆揉、舂壓、夯築而成。具有聚族而居、防盜、防震、防獸、防火、防潮、通風采光、冬暖夏涼等特點。漳州土樓民居近2000座,僅南靖縣就有1300多座,堪稱土樓王國。也是全國土樓最多的地方。華安縣沙建鎮“齊雲樓”,是目前所發現的最古老、有確切紀年的土樓,建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至今620多年。直徑超過70米的大型土樓有5座,最大的是詔安縣宮陂鄉“在田樓”,直徑達94.5米,有“超級土樓”之稱。結構最爲奇特的是南靖縣書洋鄉田螺坑的土樓羣,由一方一橢三圓五座土樓組成。南靖土樓和華安土樓今年7月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爲“世界文化遺產”。

三、雲洞巖風景區是福建省省級名勝風景區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雲洞巖位於龍文區步文鎮,324國道線上,距漳州市中心10公里左右,距廈門特區約60公里。因山上有一石洞,每當天將降雨,雲霧從洞中飛出,待雨霽天晴,雲霧又飄回洞中,故名“雲洞巖”。雲洞巖海拔不足290米,此巖一峯突出,怪石嶙峋,形態各異,奇樹參天,洞壑深幽,遠觀如袖珍山石盆景,又如太上老君端坐講經。所以,迎面大石刻着“搔首”兩個大字,表示對太上老君的崇敬。

四、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福建漳州市漳浦-龍海的濱海地帶,面積318.64km2,火山-海蝕地貌發育,爲西環太平洋火山岩帶的組成部分,屬歐亞板塊東緣裂隙帶,2600萬年至700萬年前噴出的玄武岩出露於海岸和海島,噴發序次清楚,特徵典型,如火山口、噴氣口、氣孔柱羣、氣勢磅礴的柱狀節理羣、海蝕蘑菇石、海蝕臺柱、海蝕崖、海蝕洞等,數十個寬闊平坦的海濱沙灘,優質潔白,並有因海巖沉降埋藏地下8000年的古森林遺址,另有古民居和古代軍事要塞等也都是人們瀏覽的美景。2001年3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批准漳州濱海火山地質公園爲首批國家地質公園。

“全遊網”是一個很好的旅遊網站,樓主想知道的,上面都有。

網址

www.3608.com

喝茶時除了使用茶壺,茶杯還有什麼輔助工具

(一)、茶壺

用以泡茶的器具。

壺由壺蓋、壺身、壺底和圈足四部分組成。由於壺的把、蓋、底、形的細微部分的不同,壺的基本形態就近200種。

(二)、茶船

承載主要泡茶用具的器具。即可增加美觀,又可防止茶壺燙傷桌面,防止水浸溼茶桌。

(三)、公道杯

用於均勻茶湯濃度,方便分茶。

(四)、茶杯

盛放泡好的茶湯並飲用的器具。

(五)、聞香杯

將茶湯到入品茗杯後,聞嗅留在杯裏的香氣之器具。

(六)、杯託

承載聞香杯、品茗杯的器具。

(七)、蓋碗

由蓋、碗、託三部件組成。

(八)、同心杯

大茶杯中有一支濾膽,將茶渣分離出來。

(九)、大茶杯

泡飲和用器具。多爲長桶形,有把或無把,有蓋或無蓋。

二、輔助用具

除主要泡茶器外,在泡茶過程中還需要一些輔助的泡茶用具。可增加美觀,方便操作。

1.桌布:各種纖維織物製成的鋪在桌面向四周下垂的飾物。

2.泡茶巾:鋪於個人泡茶席上的織物或覆蓋於潔具、乾燥後的壺杯等茶具上。常用棉、絲織物製成。

3.茶巾:用以擦洗、抹拭茶具的棉織物,或用於抹乾泡茶、分茶時濺出的水滴,吸乾壺底、杯底的殘水。

4.奉茶盤:盛放茶杯、茶碗、茶具、茶食等,敬送給品茶者,顯得潔淨高雅。

5.茶則:從茶葉桶中取茶的用具。

6.茶匙:從茶荷中取茶的用具。

7.茶針:疏通壺嘴的用具。

8.茶夾:取放品茗杯的用具。

9.渣匙:從泡茶器中取出茶渣的用具,常與茶針相連。

10.茶漏:擴充壺口面積,防止撥茶時散落在桌面上。

11.濾網:過濾茶渣的用具。

12.茶荷:盛放幹茶的器具,多用於客人賞茶。

13.隨手泡:泡茶時盛放沖泡用水的用具。

三、 備水器

(一)、保溫壺

儲放開水用。一般用於居家、野外郊遊或舉行無我茶會時。

(二)、水盂

盛放廢水、茶渣等物的器皿。

(三)、注水器(隨手泡)

由燒水壺和熱源兩部分組成,熱源可用電爐、酒精爐、炭爐。

四、備茶器

(一)、貯茶罐

貯藏茶葉用,可貯藏250——500克。

(二)、茶樣罐

泡茶時用於盛放茶樣的容器,體積較小,裝幹茶30——50克

臺灣的陸羽茶文化中心屬於什麼茶館?

陸羽茶室已有六十多年曆史, 卻依舊保持着舊式香港茶樓的格調 , 室內裝潢古色古香, 穿着傳統唐裝的老侍應生及充滿懷舊氣息的菜,讓人深深感受到在這裏 [飲茶], 彷佛回到香港五 ,六零年化的茶樓。茶室共有三層樓, 一樓爲散客接代區, 二, 三樓則爲團體訂位區 , 不想被打擾的客人也可以在此另闢房間談事. 最特別可以品嚐其他餐廳覺得麻煩不做的點心, 像滑雞球大包, 蝦仁鮮荷飯 , 雲腿鯪魚角都是非常難得的小品, 絕對是陸羽茶室的一絕

離開臺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我們驅車來到位於衡陽路的天仁茶藝基金會,這裏是天仁集團,在叫天福集團的發家地,大家熟悉的臺灣茶文化推廣組織陸羽茶藝中心也在這裏。

對我們的到來,他們做了精心的準備。陸羽茶藝中心的老師佈置了精美的茶席,沖泡臺灣名茶凍頂烏龍、東方美人、阿里山高山茶、紅玉來迎接我們。我們一邊在領略臺灣茶文化藝術,一邊在品味臺灣名茶。

從1989年開始,臺灣陸羽茶藝中心的老師經常往返兩岸,爲兩岸的茶文化交流與傳播做出很大的貢獻。中心的負責人蔡榮章先生是我的多年朋友,正好這段時間在福建天福茶學院上課,沒能遇上。

茶會有多種形式,無我茶會就是其中的一種,那麼什麼是無我茶會呢?

無我茶會由臺灣陸羽茶藝中心發起,而後發展到香港、地區以及全球不同的國家。無我茶會即參加者事前都不認識,自帶茶具與茶葉參加,不設座位,泡茶時的座位由抽籤決定。泡茶時,將所泡的四杯茶自留一杯置於泡茶巾最右,剩餘三杯奉給左邊的三個茶友。茶會時,大家不交談,用心泡茶。

無我茶會傳遞的是一種精神。參加茶會的人不認識,無論什麼膚色、什麼職業、使用何種語言,都不重要,大家都是平等的。在茶會中,大家送出去的茶是給左邊的茶友,喝到的卻是右邊茶友泡的茶,這是一種爲對方服務的精神。品嚐到不同的茶,與自己的進行對比,取長補短,這是一種學習。茶會期間保持安靜,這是一種自我約束。

Tags:流程 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