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文學短評怎麼寫|文化短評怎麼寫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5.36K
1.文學短評怎麼寫

文學短評的寫作 一、文學短評的定義:文學短文屬於文學評論。

文化短評怎麼寫 文學短評怎麼寫

文學評論是指對各種文學思潮、文學流派、文學作品、文學發展史、文學理論進行分析和評價的文章。高中學生寫文學評論,一般只要求對具體的文學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寫300字左右的文學短評。

這種文學短評雖然篇幅短小,但是它也必須是一篇結構完整、層次清晰、觀點鮮明、語言流暢、短小精悍的文章。文學短評也有人稱它爲鑑賞短文。

文學短評“麻雀雖小”,但應“五臟俱全”。寫作時要以文藝理論爲指導,以作品材料爲依據,緊扣作品,有的放矢,評析原文的主要內容或主要特色。

二、寫作角度與內容: 1.賞析作品的主題思想及其表現。這類題目主要是評析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分析作品運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現手法(如想像、聯想、象徵、渲染、烘托、對比、先抑後揚、託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表現一個怎樣的主題思想,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指出作品有何積極意義或侷限性。

賞析主題常用的術語有:中心突出、主題深刻、言近旨遠、言簡意豐、意在言外、含蓄蘊藉、深化主題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

文學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學作品中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能激發人們感情的生活圖案,通常指文學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徵。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應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義,二是簡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徵。

3.賞析作品的藝術手法。 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表達方式,如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2)表現手法,如想像、聯想、象徵、渲染、烘托、對比、以小見大、先抑後揚、託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等;(3)敘述方式,如順敘、倒敘、插敘、補敘等;(4)描寫方式,如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環境描寫等;(5)描寫技法,如以動襯靜、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等;(7)意境的創設、修辭的運用等。

賞析作品的藝術手法,主要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評價。 4.談談作品的構思技巧。

作品的構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寫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由一個方面到幾個方面等;(2)文章線索,如以某個中心事件爲線索,以人物、感情、時間、空間爲線索等;(3)層次結構,如總—分—總、總—分、分—總、分—分。 例文: “巨人”的述說 ——簡析《貝多芬:一個巨人》的語言描寫 《貝多芬:一個巨人》透過肖像描寫、側面描寫等刻畫了一個巨人的形象,尤其是語言描寫起到了很大作用,是精彩的一筆。

語言簡潔,孤獨形象突出。“什麼?又是怎麼?”“倒楣,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對我嘲笑……”“誰?那是誰?”簡短的一連串的發問,貝多芬見到客人,表現出不耐煩,厭惡會見客人,孤獨厭世的形象凸現。

真心言語,堅韌意志展現。“我是個聾子!”“你們知道我聽不見的,”“一個音樂家最大的悲劇是喪失了聽覺。”

從貝多芬發自內心的話,可以看出他敢於正視自己的缺陷,頑強地生活。這透過自己的話表現了他堅韌的性格。

語言美在蘊含了精神美。“竟敢到獸穴裏來抓老獅的毛。”

“拼命巴望掙扎出來?”“聽我心裏的音樂!”運用了比喻呼告來顯現了貝多芬內心的細微變化,生理有缺陷但創造了美好人生。 全篇透過貝多芬個人的述說,塑造了孤獨、頑強、熱愛音樂的巨人。

點評:文章以一句高度概括性的話“尤其是語言描寫起到了很大作用,是精彩的一筆”作爲開頭,亮出自己的觀點,然後用三個小段分別從“語言簡潔,孤獨形象突出”、“真心言語,堅韌意志的展現”、“語言美在蘊含了精神美”三個方面分析巨人的語言,並引用原文材料作爲立論的依據,有敘述,有分析,有評價,符合文學評論的文體要求。當然文章個別地方評價欠準確,如“貝多芬見到客人,表現出不耐煩,厭惡會見客人,孤獨厭世的形象凸現”中的“孤獨厭世”就有失偏頗。

示例二: “巨人”的述說 ——析《貝多芬:一個巨人》的語言描寫 何爲的《貝多芬:一個巨人》透過個性化的語言描寫成功的塑造了偉大音樂家貝多芬的人物性格特徵,讓一個栩栩如生立體的人物性格展現在讀者面前。 本文正是透過貝多芬的語言來塑造他甘心孤獨,以“永恆”爲伴,一生不懈地譜寫音樂和對世人不能瞭解的坦然的形象。

他把客人的來訪稱爲“竟敢到獸穴裏來抓老獅的毛”,看似詼諧幽默,實則蘊含着對不被世人瞭解的感傷,感情深沉而悲涼。“我有時不免嘆息,我真軟弱……”,可想而知,貝多芬對自己喪失了聽覺時的無助,讓其更人性化的一面感動着我們,偉大的人也有其平凡無助的時候,感情真摯動人,“聽我心裏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裏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裏希望寫出的音樂!”貝多芬對世人的嚮往,希望他們能瞭解他真實的好靈魂,這樣發自內心的呼喚無不使人動容。

總之,本文的語言描寫鮮明、亮麗,深化了人物形象,點明瞭主旨。

2.文學短評怎麼寫

寫作角度與內容: 1.賞析作品的主題思想及其表現。

這類題目主要是評析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分析作品運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現手法(如想像、聯想、象徵、渲染、烘托、對比、先抑後揚、託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表現一個怎樣的主題思想,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指出作品有何積極意義或侷限性。賞析主題常用的術語有:中心突出、主題深刻、言近旨遠、言簡意豐、意在言外、含蓄蘊藉、深化主題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文學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學作品中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能激發人們感情的生活圖案,通常指文學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徵。

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應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義,二是簡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徵。

3.文學短評例文

《登高》文學短評

本詩只有短短八句話,卻寫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傷時嘆己的複雜情感。

本詩中有許多的妙字佳句。此詩中,句句皆對仗,字字皆有律。明人胡應麟盛譽其爲“曠達之作”,更說此詩是“古今七言律第一”。比如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運用意象的疊加,便將一幅雄渾高遠、肅殺淒涼的畫面生動形象的描繪了出來。再比如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僅僅14個字,就把地之遠、時之悽慘、久旅、羈旅、遲暮、衰疾、無親朋和高迥處八層意境展現在我們眼前,表現了詩人在蕭條的秋季,客居他鄉的孤寂落寞。

本詩善於透過情景結合的手法來表現意象意境。比如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一句,從時間與空間、視覺與聽覺的不同角度對淒冷的秋景和氣勢磅礴的長江進行了描寫,我們在閱讀的同時也能體會到詩人激盪的心情:落葉和秋天的長江一起翻涌,讓人不由得感嘆人生遲暮,長嘆人類的短暫與渺小,自然的永恆而不可逆轉,抒發壯志未酬的惆悵之情。

本詩也非常講究律詩的章法。首聯破題,向我們展示了肅殺蕭瑟的秋景圖。頷聯,承題展開,寫登高之所見。頸聯,深化情感,寫出了詩人悲秋作客、多病登臺的孤苦之愁。尾聯緊承上聯,感嘆自己兩鬢繁霜、年華已逝,卻還事業未成,因病停酒,無限愁緒無從排解,總結全詩。真不愧爲唐詩第一律!

4.如何寫文學短評

文學短評的寫作 一、文學短評的定義:文學短文屬於文學評論。

文學評論是指對各種文學思潮、文學流派、文學作品、文學發展史、文學理論進行分析和評價的文章。高中學生寫文學評論,一般只要求對具體的文學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寫300字左右的文學短評。

這種文學短評雖然篇幅短小,但是它也必須是一篇結構完整、層次清晰、觀點鮮明、語言流暢、短小精悍的文章。文學短評也有人稱它爲鑑賞短文。

文學短評“麻雀雖小”,但應“五臟俱全”。寫作時要以文藝理論爲指導,以作品材料爲依據,緊扣作品,有的放矢,評析原文的主要內容或主要特色。

二、寫作角度與內容: 1。賞析作品的主題思想及其表現。

這類題目主要是評析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分析作品運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現手法(如想像、聯想、象徵、渲染、烘托、對比、先抑後揚、託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表現一個怎樣的主題思想,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指出作品有何積極意義或侷限性。 賞析主題常用的術語有:中心突出、主題深刻、言近旨遠、言簡意豐、意在言外、含蓄蘊藉、深化主題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

文學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學作品中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能激發人們感情的生活圖案,通常指文學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徵。 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應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義,二是簡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徵。

3。賞析作品的藝術手法。

文學作品的藝術手法是多種多樣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表達方式,如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2)表現手法,如想像、聯想、象徵、渲染、烘托、對比、以小見大、先抑後揚、託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等;(3)敘述方式,如順敘、倒敘、插敘、補敘等;(4)描寫方式,如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環境描寫等;(5)描寫技法,如以動襯靜、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等;(7)意境的創設、修辭的運用等。 賞析作品的藝術手法,主要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分析評價。

4。談談作品的構思技巧。

作品的構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寫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由一個方面到幾個方面等;(2)文章線索,如以某個中心事件爲線索,以人物、感情、時間、空間爲線索等;(3)層次結構,如總—分—總、總—分、分—總、分—分。

5.誰知道如何寫文藝評論

以下範例,供你參考: 詩姿妖嬈 太離譜了,太破格了。

太逍遙了,太超脫了。 能這樣無拘無束地釋放自己,是何等的幸福?詩人生活的時代,必然是崇尚人性和尊嚴的時代;詩人生活的空間,必然也是提倡寬鬆和自由的空間。

中國的歷史是由人民羣衆創造的,中國的詩詞同樣也是由人民羣衆創造的,《詩詞三百首》也不例外。她對欽定的東西向來就不感興趣,甚至於不屑一顧。

據說康熙欽定的詩律詞譜,執行得最好的是他的孫子乾隆,作過萬餘首衙制詩詞,然而這麼“寶貴”的東西,早已被平民百姓和着五穀雜糧消化得一乾二淨,豈不可惜?《詩詞三百首》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寫出了自己想寫的詩,作出了自己想作的詞,本無意標新立異,只是順其自然而已。釋放也罷,發泄也罷,都是以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有何不可?(雪松) 好詩多磨 天下大衆,和而不同。

童年讀之,童心不平。 壯年讀之,壯志豪情。

老年讀之,老淚縱橫。 《詩詞三百首》是蹉跎歲月的積累;是豐厚歷史的沉澱;是多彩人生的濃縮;是天地精華的提煉。

非智者不能窺其門徑,非仁者不能望其項背。過去,她是一座橋樑,一條紐帶,一種載體;現在,她是一種主流,一種方向,一面旗幟;將來,她會變成一段回憶,一段歷史,一個標誌。

這是不以某個人、或者說某些人的意志爲轉移的。(王懷軍) 詩心永駐 至柔動剛,至靜德方。

得主有常,萬物化光。 在你的神韻中,我們獲得了永恆;在你的聖律中,我們擁有了完美。

你的《陽春、白雪》曲高和寡;《暗香、疏影》淺吟低唱;《日、月、星、辰》交相輝映;《風、霜、雨、雪》含情脈脈;《蘭、梅、竹、菊》嘲世譏俗;《詩、詞、歌、賦》神采飛揚……所有這一切都在我們的內心深處留下了終生難以抹滅的印象。(徐曉東論《詩詞三百首》) 詩野開闊 獨立不懼,遁世無悶。

水流行險,不失其信。 《詩詞三百首》永遠是人們心目中的藍天、大地、高山、大海。

因爲你象藍天一樣胸懷寬廣;象大地一樣包容萬物;象高山一樣堅韌不撥;象大海一樣吸納百川。 (翟奉勤) 詩境高遠 翩翩不富,皆失實也。

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如果把《詩詞三百首》比作大海,那麼其他各流派的詩則是縹緲在海平面上的一層霧,儘管霧有着迷人的風姿,有着如夢如幻的意境。

但大海自有她洶涌澎湃、浩瀚深邃、無邊無際、包羅萬象的壯觀。(馬先華) 詩出有名 天上情懷,人間至愛。

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詩詞三百首》既是一部鴻篇鉅著的高度概括,又是一部盛世經典的精確簡化。

幾乎每一首詩詞的背後,都曾經有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傳奇故事。她毫無質疑地告訴人們:“惡奴羣起吠堯舜,萬民齊聲嘆良才”的時代己經一去不返! (巍崑崙) 詩路遙遙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

艱貞無咎,勿失其孚。 《滿江紅》一夜之間家喻戶曉;《一剪梅》多少年來爭相傳閱;《漁、樵、耕、讀》翻山越嶺,不脛而走;《詩、情、畫、意》漂洋過海,不翼而飛;書屋因《大雁歌》而生輝,閨房因《荷花圖》而昇華……所有這一切都充分有力地證明了《詩詞三百首》已經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和歷史的公正評價。

(沈丹誠) 詩夢沉沉 尊位大中,而上下應。 剛健文明,時以元亨。

我們需要空氣!我們需要陽光!我們更需要《詩詞三百首》!每一次讀到她,我們的靈魂就會得到一次徹底地淨化!過去,我們爲之陶醉不醒;現在,我們爲之流連忘返;將來,我們也會爲之永遠記住一個時代!永遠記住一個時代的真正英雄! (李光祖) 詩香濃濃 行而未成,君子弗用。 進退存亡,不失其正。

開啟《詩詞三百首》,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濃厚的文化氣息,這股氣息來自高山、來自大海;來自天涯、來自海角;載滿芬芳、載滿激情;上下澎湃,縱橫馳騁;沁人肺腑、發人深省;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金來基) 詩海泛舟 知至至之,可與言幾。 知終終之,可與存義。

畫家戴熙說過:“讓人驚不如讓人喜,讓人喜不如讓人思。” 《詩詞三百首》記錄的是一段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描繪的是一種世所罕見的人生感悟。

許多歷史畫面因爲有了這些題詩,從而獲得了新的生命力,進而引發了人們更多的思考,個別畫面甚至價值連城,這些都是人們所始料不及的。(鐵林) 詩氣正旺 飛龍在天,位乎天德。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詩詞三百首》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乎! (王金忠) 惜詩如金 時止則止,時行則行。 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舊的兩千年過去了,《詩詞三百首》爲我們留住了舊世紀的最後一道美麗的晚霞;新的兩千年開始了,《詩詞三百首》又爲我們帶來了新世紀的最初一縷迷人的晨曦。(史慈) 詩性天成 益地而巽,日進無疆。

天施地生,其益無方。 白玉先生的《天性、人性、個性》,能夠幫助我們加深對《詩詞三百首》理解。

作者透過歷史的煙塵,看到了宋元明清文人在理性的背後,普遍存在的酸性和奴性。這數百年來的詩詞歌賦,大多是這種心性在極端壓抑之下的釋放。

唯獨大唐,是允許人的個性。

6.文學評論怎麼寫

文學評論包括詩歌評論、小說評論、散文評論、戲劇評論、影視評論等。

《我的父親母親》是電影。電影是集編劇,導演、演員、攝影、文學評論音樂、美工、剪輯、服裝、道具、化妝、燈光、特技等於一身的一種集體創作的綜合藝術,影視評論既可對諸多方面做綜合評論,亦可對某一方面做重點評論。

思想評論文學評論與一般的思想評論是不同的。思想評論的對象是社會生活和人們在其生活,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種種思想問題,目的是幫助人們提高思想認識,分清是非;它可以透過各種各樣,各方面的材料予以論證,只要緊扣你所要闡明的觀點就行。

文學評論的對象是文學作品(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繪畫、影視等);評論的目的是透過對其思想內容,創作風格,藝術特點等方面議論、評價,提高閱讀,鑑賞水平,評論時當然可以旁徵博引,引用各種材料論證,但這旁徵博引的各種材料,應是與文學作品有關的,而文學評論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來自所評文學作品本身。定題定題所謂定題,就是在讀書、蒐集材料的基礎上,選擇並確定評論的題旨(中心)。

定題也稱爲“選題”。初學寫作文學評論的人在定題時常犯以下幾種毛病:第一種,爲評而評,無的放矢。

評論者隨便拿一篇作品,自己沒有明確的目標,未經過認真思考,就去評論。第二種,貪大求全,面面俱到。

一開始就寫《論***的小說創作》這樣大的題目,往往無從下筆而流於一般、平庸、膚淺。第三種,缺乏新意,老生常談,步別人的後塵,拾人牙慧。

應該怎樣定題呢?首先要選準作品。應該選擇什麼人的哪一篇作品,這是有標準的。

標準就是:(1)作品的價值。一篇作品拿到手,要掂一掂份量,權衡一下,問問自己:這作品有沒有價值?值不值得評?俄國文藝批評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假使你要做一個徹底的人,那麼就應該特別注意作品的價值,而不必拘泥於你以前覺得這同一位作家的作品是好還是壞。”

(《談批評中的坦率精神》)這說明:文學評論要評的是文學作品,作品本身的價值纔是我們確定評論與否的重要依據。所謂作品的價值,指的是它的美學價值,也就是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的水平應是很高的,或比較高的;另外,是某一種作品代表着一種值得注意的傾向,或者就是壞作品。

這兩類作品都是值得評論的。因爲,評論好的,可提高讀者的審美水平,使讀者獲得美的享受,也可使作者認識到自己的特色,向好的方面發展,提高一步;評論壞的,可以防微杜漸,給作者敲警鐘,使讀者也能認識假、惡、醜。

(2)現實的需要。現實的需要指的是:國家事業的需要,人民生活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

凡是現實需要評論的作品,我們作爲評論者,就應該負起評論的責任。(3)個人的專長。

選作品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專長來定。也就是說,要選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把握的,有心得的,能評論的來評。

尤其是初學評論寫作的,更要揚長避短,否則評起來困難,也不容易評好。其次要定好中心。

要確定評的論中心,有兩個原則要遵守:第一、不同體裁,區別對待。體裁不同,確立評論中心的角度也應有所不同。

如:敘事文學的評論,評論的角度應信箋於人物塑造、矛盾衝突等方面。抒情文學的評論,評論的角度應偏重於藝術意境、感情抒發等方面。

第二、應有真知,貴在創新。評論的中心,必須從自己對作品的獨到見解、真知灼見出發來確立。

由於是自己的真知灼見,就可避免雷同,就能創新,評出新水平。對一篇作品,是評人物形象,還是評情節安排,是評某一細節,還是評全篇結構,是評思想意義,還是評語言風格,都需要評論者具有一雙慧眼。

培養“眼力”,可以採取兩個辦法:一是選取。選取作品有意義之點來評。

因爲作者在寫作時就是這樣選材的。魯迅說:“選取有意義之點,指示出來,使那意義格外分明,擴大,那是正確的批評家的任務。”

(《關於小說題材的通信》)應該使自己能夠熟練地從評論的作品中選取有意義之點。在開始時,可以選擇一些名篇,自己確定一個具體的範圍,選取一些有意義之點。

如評價魯迅的小說《祝福》,可以確定一個範圍:評論祥林嫂的形象塑造技巧。這樣,既可以從總的方面——祥林嫂是一個什麼樣的典型,成功在哪裏等方面來選取;也可以從局部的方面——魯迅怎樣刻劃祥林嫂的眼睛、語言、性格等方面來選取。

二是甄別。主要從三方面鍛鍊自己的甄別能力:一,作品中什麼是應選取的有意義之點,什麼是要捨棄的無意義之點;二,什麼是自己對於作品的真知灼見,什麼是拾人牙慧的舊調重彈、老生常談;三,哪些是自己評論時能夠駕馭的,而哪些是偏大偏難自己力不勝任的。

總之,定題是在閱讀作品的基礎上,透過評論者的思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過程”。要順利完成這個“飛躍”過程,需要花大力氣、下深功夫。

一些批評家能定題定得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評論評論多數評論是基於以下五個問題:1.這部作品說些什麼?2.這部作品意味着什麼?3.這部作品是如何表達的?4.這部作品表達得好不好?5.這部作品值得創作嗎?第一個評論的問題,只涉及到作品的一些表面現象。

主要應。

7.文學評論怎麼寫

文學評論又叫“文藝評論”,既是指運用一定的理論和方法對各種文學現象進行探討、體會、評價的科學研究活動,又是指反映這種研究成果的一種文章樣式。其任務在於揭示藝術現象中的審美價值和思想意義,探討藝術創作的方法和規律,以提高文藝創作的水平;還要幫助讀者正確理解作品,培養和提高讀者的藝術欣賞能力和健康的藝術情趣。

文學評論的寫作大致有三步:閱讀——選題——寫作。

一、閱讀

閱讀對於文學評論來說,是佔有材料、調查研究的過程。就寫作要求看,閱讀要做到兩個結合,即“點面結合”和“深淺結合”。

“點面結合”的“點”指的是要評論的作品,“面”是指作家生平、作家其它作品、其它作家的作品等方面。

“深淺結合”之“深”是針對所評論的作品而言的,應該對作品反覆、深入地閱讀,力求讀深讀透,務求掌握它的精神和實質。因爲只有仔細閱讀作品,才能使自己對評論的對象瞭如指掌,不可作蜻蜓點水式的閱讀。對作品的閱讀要深一點,直到能夠產生真知灼見爲止。爲了深,就要多讀幾遍。比如列寧爲了對小說《怎麼辦》進行評論,在一個夏天把這部小說讀了五遍,“每一次都在這個作品裏發現了一些新的令人激動的思想。”(《列寧論文學藝術》)而對於作家生平和其它作品材料的閱讀不妨“淺”一點,瀏覽一遍有一個直覺印象即可。

二、選題

評論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有明確的目標和社會責任感,這就是“選題”。評論的範圍可以是某個作家的全部作品,也可以是某一部或一篇作品,也可以只選某一問題或某一文藝現象或某種藝術手法來評。初寫評論選題不宜太大,可根據作品的特點,從不同的角度來評論,要抓住特點,寫出新意。但關鍵還是要根據個人的專長,也就是要選自己有所研究的,有把握的,有心得的來評,要具備一雙慧眼,培養“眼力”,有兩點要做到:一是選取。選取作品有意義之點來評。魯迅說:“選取有意義之點,指示出來,使那意義格外分明、擴大,那是正確的批評家的任務。”在開始時可以選取一些名篇,自己確定一個具體的範圍,選取一些有意義之點,比如評價魯迅的小說《祝福》,確定一個範圍:評論祥林嫂的形象塑造技巧,這樣既可以從總的方面——祥林嫂是一個什麼樣的典型,成功在哪裏等方面來選取;也可以從局部的方面——魯迅怎樣刻畫祥林嫂的眼睛、語言、性格等方面來選取。二是甄別。主要從三方面鍛鍊自己的甄別能力:一,作品中什麼是應選取的有意義之點,什麼是要捨棄的無意義之點;二、什麼是自己對於作品的真知灼見,什麼是舊調重彈;三,哪些是自己評論時能夠駕馭的,哪些是偏大偏難自己力所不及的。

三、寫作

文學評論屬於議論文。它具有議論文的一般特點,但是由於它是對文學作品發表的評論,所以又不同於其它的議論文,要有點文學色彩。

1、要有正確而鮮明的觀點。我們對一篇文學作品發表議論,總要有個基本看法:是好還是壞?是大體上過得去,還是基本上不行而尚有可取之處?這個基本的看法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這個論點必須是正確、鮮明的。

2、要有準確、充分而有說服力的論據。要對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藝術描寫和語言運用等方面進行深入細緻的具體的分析,從而引用能夠說明自己論點的材料來充當論據,這些論據一定要準確可靠。

3、要運用科學的符合邏輯推理的論證方法。是用歸納法,還是用演繹法,或者是類比法,應深思熟慮。

4、文學觀念在不斷更新,因此文學評論的理論和術語也要不斷更新,爲此就要努力學習文學理論知識、美學知識、語言學和修辭學知識,使得評論的語言既有文學性,又有形象性。

推薦你看看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文學評論》,是文學評論的一個合集

8.家風家訓涵養中華短評怎麼寫

中國是一個有着千年的文明史與千年的封建社會的歷史國家。

中華文明有精華也有糟粕,去其糟粕才能發揚其精華。這就是**說的《 洋爲中用、古爲今用》。

我們現在講《老祖宗不能丟、大道理也要講》也是這個道理。 中國的封建社會是以家族爲核心的。

家譜、家訓都是爲了家族的發展與傳承的。但家風家訓確實也是關係到現代社會每個人的道德修養,對成長以後的人品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應該大力提倡、實現良好的家風。

我們現代提倡的家訓、家風應該體現既符合現代文明社會又有着中華文明傳統的價值觀。 我的父親出生於安徽當塗一個財主的家,然而、他生長在一個民族危難、國家不幸的時代。

他在上大學的時候就投入到革命的潮流,他在抗日救亡的隊伍中認識了我母親,他們一起在江西紅軍游擊隊裏結的婚。(不久就改編成了新四軍)我家的家訓是:不抽菸、不酗酒、不說髒話;勤勞儉樸、不過生日、不給壓歲錢;愛國、自立、自強。

傳承家風家訓構建中華氣派 每逢佳節倍思親,又到清明眼朦朧。六年前,農曆二月初三這天,母親離開了我,四十九天後,父親又隨母親而去,那個春天,我活的特別艱難,總是眼淚來不及擦乾,又奔赴下一場身心俱裂的炙烤。

然而,當我再無機會爲父母奔波、擔心、操勞、解憂時,方知看似的苦,乃是父母對兒女最好的饋贈。爸爸媽媽把每一個平凡的日子綴成自己平凡的世界,賦予家庭善良誠實、堅韌剛強、勤勉捨得、包容責任樸素的家風家訓。

帶着遠古基因,經歷一代代處世立身磨礪,一個家庭走到今天,其優異性不言而喻。對子孫後輩寄予厚望一直是中華民族“這一代”永恆職責。

古今中外,不乏先賢智者,均對家風家訓文化做了思索。如:南北朝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清代朱用純的《朱子家訓》,清代《曾國藩家書》,現代《傅雷家書》等。

我們這一代也有義務繼續培育,具備中華民族優秀基因、融合時代優良文化、符合未來發展的家風家訓。 家風家訓的構建主體——父親母親。

由農業時代家風家訓的父系主導,被後工業化時代男女平等父母共建的現實取代。天地乾坤,各履其職。

父親是天空,肩負建立家訓規範準則職責,引導孩子堅強勇敢“動高度”和具體人生指向;母親是大地,是家風承擔者,影響子女堅韌勤勞“靜厚度”,推動他們向目標奮進。拿破崙說:“推動搖籃的手,也是推動地球的手。”

上一代母親中有許多並不識字,但爲什麼能培養出那麼多優秀的子女?其奧祕就是她們以勤勞堅韌、良好操守,使家庭站在女德寬厚溫暖基礎之上。 家風家訓的文化基礎——和氣學風。

家和萬事興,書卷涵養家風。國家、民族、社會的凝聚者是以文化轉化的從容氣質。

培育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恆久意蘊,對真善美追求應成爲家風家訓核心,這些對家庭軟硬件提出了,要具備對文化的系統構架能力,對成長的積極向上動力的要求,它們決定着家庭的品質氣質,系關家國社會。人們常說從孩子身上,就看到父母的教養;從丈夫身上可以看到妻子的勤懇;從妻子臉上,看到丈夫的修養。

家風家訓的行爲養成——規矩秩序。一位沒有警戒線的家長,是孩子未來的剝奪者。

經常看到年輕母親手牽幼子,在公路上翻越隔離墩,過馬路不看紅綠燈,帶着孩子不排隊擠公交,這些小事將給孩子埋下極大隱患。等他們長大,也不會遵守法律、道德紅線,也不會謙讓他人,也不會尊重父母,眼裏只有自我的方便和利益最大化。

Tags:短評 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