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习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识 旅游规划 生活小知识 家乡美食 养生小知识 健身运动 美容百科 游戏知识 综合知识
当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综合知识 > 

普洱茶名字的由来

栏目: 综合知识 / 发布于: / 人气:1.3W

普洱茶名字的由来

普洱茶之所以叫普洱茶,是因为古时云南的六大茶山均属于普洱府的思茅厅界内,大茶山的茶叶大部分都集中到普洱府进行加工,再进贡或销往全国各地,故此得名,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特定工艺制成的茶。

普洱茶是一种以云南省境内普洱县及周边地区为原产地、经过阔叶种大叶制作工艺的压制茶叶。

它的名字来源于生产产地普洱县。

普洱茶的历史由来已有几千年,而“普洱”这个名称起源于明朝。

明朝初年,有一位叫做普洱的官员在此地工作,他喜欢喝茶,每天晚上都会泡茶品茗,饮茶无数,因而被人们称为“普洱”。

后来,由于当地特产茶叶制成的茶叶味道独特,具有独特的特点,在普洱名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普洱茶这一名字。

因为普洱茶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在现代生活中普洱茶也成为了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茶叶。

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以及独特的品质特点和茶叶分类,成为了茶文化中独特的一种体现。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

普洱县城又作普洱哈尼族自治县,隶属思茅地区,位于云南省南部,距昆明375公里,原称宁洱县。

普洱为哈尼语,意为水湾寨,带有亲切的家园的含义。

普洱茶的来自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2000年之久。

民间有“武候遗种”的说法,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普洱的名字由来

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首见于此,从此得以正名写入历史。

没有固定名称的云南茶叶, 也被叫做“普茶”逐渐成为、新疆等地区市场买卖的必需商品。普茶一词也从此名震国内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据考证银生城的茶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所以银生城产的茶叶,应该是普洱茶的祖宗。所以 ,清朝阮福在《普洱茶记》中说:“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 已自唐时。” 宋朝 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

扩展资料:

与龙井、毛尖、碧螺春等新茶更受追捧不同,普洱茶素有“做新茶,喝旧茶”的传统,被认为越陈越香。但从食品安全角度看,普洱茶并非越陈越好。

“但普洱茶的最佳保质期只有10年左右,‘越陈越香’这个概念只在保质期内适用。如果储存不当,最佳保质期会相应缩短。”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科技处林智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只有质量合格的产品在合适的储存条件下,品质才会朝更好的方向转化。如果起初质量未达标,或者后期储存不当,不论存放多久品质都不会好。

储存普洱茶十分讲究,高温、潮湿的环境容易造成霉变,因此要想品味普洱茶的陈香,应将其存放在20℃~30℃、湿度小于75%、通风阴凉的环境中,并且要隔绝有异味的食物,防止普洱茶吸味。如果普洱茶的纸包上有水渍,茶饼起白霜、有霉点或有霉味,冲泡后茶汤不清亮,可能已经变质,建议不要喝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普洱茶不是越陈越好:保质期十年左右、储存不当易霉变

普洱茶的历史来源

1、历史来源

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县城又作普洱哈尼族自治县,隶属思茅地区,位于云南省南部,距昆明373公里,原称宁洱县。

“普洱”为哈尼语,“普”为寨,“洱”为水湾,意为“水湾寨”,带有亲切的“家园”的含义。

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达 2000年之久。民间有“武候遗种”(武候是指三国时期的丞相诸葛亮)的说法,故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 ,属银生节度(今思茅和西双版纳一带) ,银生茶是为普洱茶的前身 ,元朝时称之为普茶 ,明万历年才定名为普洱茶 ,极盛时期是在清朝 ,《普洱府志》记载: “普洱所属六大茶山 …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 ”,可知当时盛况。

思茅与西双版纳一带为其主要原料生产地,普洱与思茅成为加工和集散中心,明朝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外辐射六条茶马古道,将普洱茶行销至中国本土、、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并转运到港澳、东南亚,甚至欧洲。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以后,法国、英国先后在思茅设立海关,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远销,普洱茶马古道随兴旺。

现今还有思茅卡房高酒房茶马古道,1.5米宽,断续数公里:有思茅三冢村外茶马古道、那柯里茶马古道,断续 30公里;普洱茶庵塘茶马古道,残存 12.5公里,石上马蹄印,记录下了当年运茶马帮的历史。

2、普洱茶主要产地:普洱茶主要产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等地区。

3、普洱茶流行原因:普洱茶讲究冲泡技巧和品饮艺术,其饮用方法丰富,既可清饮,也可混饮。普洱茶茶汤橙黄浓厚,香气高锐持久,香型独特,滋味浓醇,经久耐泡。

扩展资料

普洱茶原料等级

茶叶采摘时,叶和芽同时采,一般从茶树枝条的尖往下采摘到第三叶:一叶一芽的采一芽、二叶一芽的采一叶一芽、三叶一芽的采二叶一芽。

普洱的等级划分,只有在鲜叶时有明确的用芽叶的含量来进行不同等级的分级标准,在晒青茶(生散茶),熟散茶的等级划分时,用芽叶的含量这个维度已经不能成为严谨的分级标准了。

特级:一芽一叶占70%以上,一芽二叶占30%以下;

一级:一芽二叶占7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30%以下;

二级:一芽二叶、三叶占6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40%以下;

:一芽二叶三叶占5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50%以下;

四级:一芽三叶、四叶占7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30%以下;

五级:一芽三叶、四叶占50%以上,同等嫩度其他芽叶占50%以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洱茶

普洱茶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普洱”是佤语“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普”是“扑”、“蒲”、“濮”的民族称谓同音异写,“濮人”是最早种茶的民族,“普茶”即是“濮茶”。“普洱”是“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闻名中外的普洱茶,数百年来以“普洱”二字出名,历来都有无数对于普洱茶这个名字的这种论断,然而,云南布朗族先民是最先种植茶树的民族,普洱茶的名称,也和该民族先民的名称有密切关系。在云南有个叫“普洱”的地方,在唐宋元明时期,名为“步日睑”、“步日部”,到清代时才叫“普洱府”,而茶名却在清代前已称“普茶”。

主产地

正在加载普洱茶

主要产自云南勐海、勐腊、普洱、耿马、沧源、双江、临沧、元江、景东、大理、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文山、西畴、广南、永德,其次是贵州盘县、榕江,广西扶绥、昭平,福建南靖,广东乳源、连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琼中、乐东、保亭、陵水等地。生于海拔1200-1400米带、热带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国、缅甸、印度也有分布

澜沧江流域是云南大叶种茶的发源与兴盛之地,这里有中国首次发现,并证明中国是世界茶树发源地的“勐海南糯山800年栽培型茶树”,以及勐海巴达1700年野生古茶树。澜沧江到了西双版纳,江面骤宽,如巨龙穿行在神秘的热带雨林中,“九龙江”是西双版纳过去对这条大江的美称。九龙江两岸,西双版纳十二大古茶山,在山间马帮的铃声中创造了不少普洱茶的奇迹。

截止到2013年的十二大古茶山,明确地是:

江北六大茶山,“攸乐山”茶山、革登茶山、倚邦茶山、莽枝茶山、易武(慢撒)茶山。

江南六大茶山,南糯山茶山、佛海(勐海)茶山、勐海勐宋茶山、布朗山茶山、巴达茶山、景洪勐宋茶山。

普洱茶名字的来历``

普洱茶以其集散地与原产地的普洱县命名 , 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 , 属银生节度(今思茅和西双版纳一带) , 银生茶是为普洱茶的前身 , 元朝时称之为普茶 , 明万历年才定名为普洱茶 , 极盛时期是在清朝 , 《普洱府志》记载:“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可知当时盛况。思茅与西双版纳一带为其主要原料生产地,普洱与思茅成为加工和集散中心,明朝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外辐射六条茶马古道,将普洱茶行销至中国本土、、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并转运到港澳、东南亚,甚至欧洲。光绪二十三年(公元 1897 年)以后,法国、英国先后在思茅设立海关,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远销,普洱茶马古道随兴旺,现今还有思茅卡房高酒房茶马古道, 1.5 米宽,断续数公里:有思茅三冢村外茶马古道、那柯里茶马古道,断续 30 公里;普洱茶庵塘茶马古道,残存 12.5 公里,石上马蹄印,记录下了当年运茶马帮的历史。

普洱茶来源于哪个地名

关于“普洱茶”一名的由来,近几十年出版的茶书刊包括茶书、茶辞典、茶刊物等,大都作了介绍,但大同小异,基本上都说“普洱茶”的得名是从普洱府、普洱县之府县名而来。如《中国茶史散论》(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一书中这样介绍:“普洱茶:普洱,是云南省南部的一个县名,原不产茶,但它是滇南的重要贸易集镇和茶叶市场。澜沧江沿岸各县,包括古代普洱府所辖的西双版纳所产茶叶,都集中于普洱县加工,运销出口,故以普洱茶为名。”《中国茶经》(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版)一书中,有关普洱茶得名的介绍是:“普洱府即现在的普洱县,是当时滇南的重镇,周围各地所产茶叶运至普洱府集中加工,再运销康藏各地,普洱茶因此得名。”再如《中国茶文化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有关普洱茶得名的介绍:“普洱县自古以来是云南南部茶叶的集散地,普洱府各地茶叶均运至普洱及思茅等地加工、转销,故统称‘普洱茶’”。按上述这几种大同小异的说法(其来源为清道光年间阮福所撰《普洱茶记》:“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思茅厅界也。”)普洱茶似乎在运到普洱府或普洱县之前,尚没有名称,只是到了这个叫“普洱”的府、县之后,才有了这个“普洱茶”的名称;或者,在运到普洱府、县之前,虽有原来的名称,但转运到了“普洱”府、县后,就改称作“普洱茶”了。按此说,“普洱茶”的名称就须是在普洱府、县设置以后才能有的,而且普洱县境内“原不产茶”。

云南的“普洱茶”缘于什么?

呵当然是地名了,普洱茶的由来 普洱茶原产于云南省,生产历史悠久,南宋李石《续博物志》记载,西藩用普茶已自唐朝。清代普洱府即现代普洱县周围所产茶叶运至普洱府集中加工再运销,蒙、康、藏各地普洱茶因此得名。 普洱茶是用优良云南大叶种,采其鲜叶杀青后揉捻、晒乾的晒青茶为原料,经沤堆的特殊加工制成,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并具独特陈香。普洱茶,被认为是一种具有保健功效的饮料。经医学临床实验证明,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游牧民族主食肉类,俗谚“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可见普洱茶对降低血脂自古即有明证。普洱茶为黑茶类之代表。 普洱茶是云南历史名茶,也是中国名茶。云南普洱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商周,到唐代已成为主要商品;明代“士庶所用皆普茶”,少数民族“不可一日无”;清代入贡朝廷,声名崛起,遐迩闻名,成为华茶名品。普洱茶原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的思茅、版纳、临沧等地,集散于思、普一带,闻名于普洱。 普洱茶有“传统普洱”和“现代普洱”两大类。传统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直接蒸压而成,古代大多为团、饼、砖、沱等,以便于储存、保质和运输。云南晒青新茶因茶性强烈性微寒,当年生饮有伤脾胃,所以,云南民间大多习惯烤饮(烤茶)或经数月甚至隔年存放(当地俗称“发汗”)后饮用。在云南的老茶区,饮陈茶、饮隔年茶的习俗已延续数百年,迄今仍较为常见。过去,云南晒青茶因运输不便,在本土存留时间较长,茶叶经历了自然“后熟”变化,形成了独特的“陈质”。它得到了广大饮茶者尤其是港台饮者的喜爱和认同,并使其发扬。 因晒青茶的自然后熟的时间较漫长,时间成本较高,于是从50年代到1973年,云南部分主产厂家进行多年的探索,这一时期推出了许多风格各异的“普洱茶”。直到1973年人工发酵普洱茶的生产工艺才基本定型。它是通过对晒青茶叶进行人工后熟处理,使茶叶短期“熟化”、品质具有陈茶的某些特征。现代普洱茶也称“熟普”(用晒青直接压制的普洱茶也称“生普”),有散茶和紧压茶两类。散茶外形条索肥壮,色泽褐红(俗称“猪肝色”),汤色红浓,滋味醇和甘甜,耐冲泡。紧压茶用“熟普”压制而成。现代普洱茶现今已成大宗商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和不可替代性。普洱茶无论是“生普”还是“熟普”,都具有越陈品质越佳的特点,二者茶性各具特色。品质较好的陈“生普”,香高醇厚回甘有活力,喉韵悠长;陈“熟普”香浓醇甜,温和柔美,长饮不疲。二者香型有别,均为普洱佳茗。普洱茶还有独特的保健作用,有降脂、降糖、消食、和胃、健脾等功效,赢得了“降脂佳品”、“美容茶”、“益寿茶”等美誉。普洱茶因具有长期收藏品饮价值和良好的保健作用而深受国内外许多“饮者”所喜爱。藏普洱、品普洱渐成时尚;成为一种独特的“普洱文化”。云南普洱茶既是饮品也是文化商品,它是华茶大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云南普洱茶的传统品种有云南七子饼、云南沱茶、普洱沱茶、云南普洱砖茶、云南普洱散茶、内外销紧茶、云南普洱方茶、竹筒香茶。普洱茶新品有普洱小沱茶、宫廷普洱、陈香牌普洱等等。在这些茶品中有“生普”,也有“熟普”,花色达近百种。 云南普洱茶具有特殊的“陈质”,以陈为贵。普洱茶的品质因制作技术(选料、工艺、储存条件)和陈化期不同,表现各异,茶质有新陈、好差之别。同是陈茶,因储存条件、储存环境不同,茶叶的陈质也不同。储藏不当,甚至毁茶。同时,云南本地出产的普洱茶具有较强产地特质,与省外、国外出产的同名茶品质风格也有不同;与中国黑茶大类中的其他黑茶也具有显著的差异。因此,消费者在选购云南普洱茶时要有一定专业知识,加深对云南普洱茶个性的了解,做到会品云南普洱茶,了解云南普洱茶的真性;会鉴别普洱茶的陈新、好坏和真伪。尤其在目前老茶凤毛麟角、奇货可居,仿冒充斥市场的环境下,消费者更要淡化“茶龄”意识,强化茶质意识,注重口感,真正作到买普洱茶要买好喝的茶。

请告之“普洱”一词的来源做为地名又经历了哪些变迁

我是导游.普洱,去过,一个不大但是很淳朴漂亮的地方.

普洱的由来

相传公元七世纪左右,古代南诏国所辖的“瘴疠之区”思茅与西双版纳一带,有大型瘟疫肆虐,造成哀鸿遍野、死伤无数。

普贤菩萨为解救苍生而化身老农,摘采大叶种绿叶供百姓煮沸饮之,瘟疫竟不药而愈。

当地居民为感念菩萨恩德,从此广种大叶种茶,并以茶叶状似普贤之耳而命名为“普耳”;又因佛教中“水”代表慈悲,二者合并而称“普洱”,这是普洱茶起源最早的神话传说。

但事实上,“普洱”是个不折不扣的古地名,位于今日云南的思茅地区。

“普洱”为哈尼语,“普”是寨子,“洱”是水湾,“普洱”即水湾大寨。

普洱县原称宁洱县,明洪武年间,改为普耳,万历年间改称普洱;普洱自古以来以普洱茶产地和集散地闻名中外,清代时为向朝廷上贡普洱茶的普洱府所在地。

今普洱市位于云南省南部,地处北纬22°40'-23°36'、东经100°42'-101°37'之间。

东和东北沿把边江与墨江县分界,南与翠云区、江城县相连,西沿小黑江与景谷县毗邻,北与镇源县相接。

总面积44221.34平方千米。

总人口236万人(2004年)。

市人民 *** 驻思茅区月光路,距离省会昆明市570千米。

普洱市辖1个市辖区、9个自治县。

历史沿革

1950年设宁洱专区,专署驻宁洱县。

辖宁洱、思茅、六顺、车里、佛海、南峤、镇越(驻易武)、澜沧(驻募乃)、景谷(驻威远)、景东(驻锦屏)、镇沅(驻按板镇)、墨江(驻玖联镇)、江城(驻勐烈)、宁江(驻勐往)、沧源(驻勐董)等15县。

1951年宁洱专区改称普洱专区;宁洱县改名普洱县。

普洱专区辖15县。

1952年将沧源县划入缅宁专区。

澜沧县迁驻勐朗坝。

普洱专区辖14县。

1953年将车里、镇越、佛海、南峤4县划归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

撤销六顺县,并入思茅县;撤销宁江县,将勐往、安康2区划归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雅口、新营盘2区划归澜沧拉祜族自治区。

1953年4月7日由澜沧县部分地区设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区(驻募乃)。

思茅专区辖8县、1自治区。

1954年5月18日江城县改设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区(驻勐烈);同年10月16日由澜沧县和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各一部地区合并设置孟连县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驻孟连城子)。

思茅专区辖7县、3自治区。

1955年普洱专署迁驻思茅后改称思茅专区(驻复兴镇)。

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区改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撤销澜沧县,并入澜沧拉祜族自治区。

思茅专区辖6县、1自治县、2自治区。

1959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区改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县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改称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辖6县、3自治县。

1960年撤销思茅县,并入普洱县;撤销镇沅县,并入墨江、景东、景谷3县及玉溪专区的新平县。

思茅专区辖4县、3自治县。

1962年恢复镇沅县(驻按板镇)。

思茅专区辖5县、3自治县。

1965年由西盟山区设立西盟佤族自治县。

同年3月6日西盟佤族自治县正式成立(驻西盟)。

思茅专区辖5县、4自治县。

1970年思茅专区改称思茅地区,地区驻普洱县思茅镇(原复兴镇)。

辖普洱(驻宁洱镇)、景东(驻锦屏镇)、镇沅(驻按板镇下观音)、景谷(驻大街镇)、墨江(驻玖联镇)等5县及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驻勐烈镇)、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驻勐朗镇)、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驻孟连城子)、西盟佤族自治县(驻西盟镇)等4自治县。

1979年撤销墨江县,改设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思茅地区辖4县、5自治县。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思茅地区总人口2480346人;思茅市 230834 普洱哈尼彝族自治县 188106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355364 景东彝族自治县 352089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288794 镇沅彝哈尼拉祜县 205709 江城哈尼彝族自治县 100243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208593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464016 西盟佤族自治县 86598

2003年10月30日,批准(国函[2003]113号):撤销思茅地区,设立地级思茅市。

(1)撤销思茅地区和县级思茅市,设立地级思茅市。

市人民 *** 驻新成立的翠云区思茅镇月光路。

(2)思茅市设立翠云区,以原县级思茅市的行政区域为翠云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 *** 驻思茅镇过街楼路。

(3)地级思茅市辖原思茅地区的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翠云区.

2006年1月20日,云南省人民 *** 《关于调整澜沧县等十个县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云 *** [2006]6号)文件正式批准思茅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截止2006年4月17日止,全市9县1区共撤并乡镇18个。

其中墨江县撤并3个,即联珠镇、双龙乡、碧溪乡合并设置联珠镇,通关镇与忠爱桥乡合并设置通关镇(忠爱桥乡的曼平、曼嘎、新联3个村民委员会划 *** 珠镇;丙蚌、回龙、民兴3个村民委员会划入通关镇;忠爱桥乡以忠爱桥为界,桥西划入通关镇,桥东划 *** 珠镇)。

澜沧县撤并3个乡镇,即东良乡与勐朗镇整建制合并,设置勐朗镇,并将谦迈乡的布老、包麦地、看马山三个村民委员会划入糯扎渡乡,同时将糯扎渡乡更名为糯扎渡镇;撤销谦迈乡;新城乡与谦六乡整建制合并,设置谦六彝族乡。

普洱县撤并2个乡镇,即宁洱镇与凤阳乡整建制合并,设置宁洱镇;磨黑镇与把边乡整建制合并,设置勐大镇;三章田乡与者东乡整建制合并,设置者东镇。

景东县撤并2个乡镇,即文井镇与者后乡整建制合并,设置文井镇;大朝山东镇永秀乡整建制合并,设置大朝山东镇。

景谷县撤并2个乡镇,即威远镇与钟山乡整建制合并,设置威远镇;永平镇与边江乡整建制合并,设置永平镇。

翠云区撤并1个乡,即震东乡与云仙乡整建制合并,设置云仙彝族乡。

江城县撤并1个乡镇,即勐烈镇与红疆乡整建制合并,设置勐烈镇。

孟边县撤并1个乡镇,即娜允镇与南雅乡整建制合并,设置娜允镇。

西盟县撤销西盟镇和莫窝乡,两乡镇合并,更名为勐卡镇。

2007年1月21日,(国函[2007]8号)批准:同意云南省思茅市更名为云南省普洱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更名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思茅市翠云区更名为普洱市思茅区。

各行政区划:

普洱市 面积45385平方千米,人口236万

思茅区 面积4093平方千米,人口20万。

区人民 *** 驻思茅镇。

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面积3670平方千米,人口19万.自治县人民 *** 驻宁洱镇。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面积5459平方千米,人口35万。

自治县人民 *** 驻联珠镇。

景东彝族自治县 面积4532平方千米,人口35万。

自治县人民 *** 驻锦屏镇。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面积7777平方千米,人口30万。

自治县人民 *** 驻威远镇。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 面积4223平方千米,人口21万。

自治县人民 *** 驻恩乐镇。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面积3476平方千米,人口 9万。

自治县人民 *** 驻勐烈镇。

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面积1957平方千米,人口12万。

自治县人民 *** 驻娜允镇。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面积8807平方千米,人口47万。

自治县人民 *** 驻勐朗镇。

西盟佤族自治县 面积1391平方千米,人口 8万。

自治县人民 *** 驻勐梭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07年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止2004年底。

*

求普洱茶的由来。为什么叫普洱茶?

从普洱茶文化形成和历史渊源及其诸方面的关系看,普洱茶文化最初源于古代哈尼族先民的“图腾财富拜”-——树神。随着“普洱茶”的发展和先民们对茶叶及其功用的认识,进而使图腾崇拜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茶树。先民们认为,自己所崇拜的神圣之物“茶树,”,仅可以使人类驱除、消灾减难,而且可以给人类带来吉祥和富裕。因此,每年农历三月五日,普洱匹配区的各族先民都要进山祭拜大茶树,祈求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种祭拜,盛行至建国初期。此后,每逢节日喜庆,拜树神仍然是各族先民在喜庆活动中必须进行的项目,他们认为,树神是人类最好的保护神。图腾崇拜,促进了古代普洱茶业的发展,使“普洱茶”与人们的生活更加紧密相连,为普洱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普洱茶”,是普洱茶文化萌发的主体。随着普洱茶业的发展,以“普洱茶”为中心,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推动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普洱茶文化逐步形成和发展。普洱茶文化的内涵,也伴随其诞生和发展,不断丰富和充实,成为联系民族、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纽带。以茶会友,以茶待客,以茶作礼,以茶入歌,以茶入舞,以茶入乐,以茶入诗,促进了普洱茶文化的发展,使普洱茶文化与普洱各族人民生产、生活融为一体。中国普洱茶叶节和中国“普洱茶”交易会的成功举办,使普洱茶文化得以更好的体现、丰富和发展。普洱茶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普洱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迅速发展。 

各种茶叶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普洱茶的由来!!!源于古、兴于唐、称名于子明、极盛于清,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普洱府。

“普洱茶因普洱而得名,普洱因普洱茶而扬名天下”。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在中国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中,普洱各族人民沿着茶马古道,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普洱茶文化。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被称为“普洱茶都”。普洱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茶马古道的源头。根据史料记载和现存的凤阳乡茶庵塘“茶马古道遗址”、磨黑镇孔雀坪的“官马大道遗址”、同心乡的“旱季茶马大道遗址”和凤阳乡谦岗村“茶马大道风雨桥遗址”等历史资料可知,普洱茶经茶马古道传入京城,传入东南亚、欧洲等国后,得到世界各地的广泛认可和欢迎(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俄罗斯《战争与和平》等名著中均有记载普洱茶的饮用及功效)。由于普洱茶的兴盛,形成了五条著名的茶马古道:一是普洱—昆明—北京茶马古道,这是茶马古道中最重要的一条,也称为官马大道;二是普洱—下关——尼泊尔茶马古道;三是普洱—江城—江莱(越南)茶马古道;四是普洱—思茅—勐腊—老挝茶马古道;五是普洱—澜沧—孟连—缅甸茶马古道。

普洱茶因普洱而得名,普洱因普洱茶名扬天下。普洱茶是普洱茶区各族人民对茶叶界的重大贡献,普洱茶在古普洱府辖区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滋生并发展壮大,与普洱共进退,同兴衰,结下了解不开的历史姻缘。普洱市原名思茅市,2007年改称普洱市,从4月8日起,思茅市正式更名为普洱市。经批准,云南省正式发文。思茅市改为普洱市,普洱市市级机关所在的翠云区也随之更名为思茅区,同时,原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更名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普洱市有“特色思茅、生态思茅、文化思茅”以及“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之称。

为什么说普洱茶是茶中的皇族呢?有什么典故吗?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有很多传统的手艺都被传承了下来,其中就包括了泡茶这一项手艺。中国的茶叶的种很多,要泡好茶首先就要有好的茶叶,才能不辜负辛苦的准备。这就要提到茶中的皇族,普洱茶。普洱茶之所以能成为茶中的贵族,是因为它在清朝的时候地位很高,只有皇家成员才能喝。普洱的名字起源于云南,是少数民族的语言,还有普洱茶传说以及武侯植茶树。

一、关于普洱茶的传说

在东汉的时候,就已经出现普洱茶了。相传诸葛孔明在南征的时候,遇到了落魄的基诺人,诸葛孔明看他们非常可怜,于是就给了他们茶籽,让他们好好种茶。还有就是可能当时途径的地方是西双版纳,土壤肥沃,气候也适宜,所以就给了他们茶籽,普洱在少数民族的语言中是一个地名。后来也有少数民族称诸葛孔明为茶祖。

二、普洱茶在清朝很贵重

自从唐朝陆羽钻研茶道并成书之后,世人对于喝茶就更加流行了。在东汉就有茶的出现,一直流行至今,依然是不可缺少的饮品。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他们是游牧民族,喜欢吃肉,所以喝茶可以帮助刮脂,有利于健康。清朝人对茶十分追捧,特别是普洱茶。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因为皇家的普洱茶制作程序多,规格高,选用的都是嫩芽。

皇家普洱茶的味道清爽,而且十分细腻,喝完唇齿留香,十分甘甜。但是如今很多人都可以买得起茶叶,而且很多茶叶都是十分有名,味道也可以与普洱茶媲美。茶文化的历史悠久,它包含了很多的历史知识,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它们会在历史的舞台上继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像茶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Tags:由来 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