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8.18K

【詩句】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全詩意思,原文翻譯,賞析

【出處】唐·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意思翻譯】王濬造好戰船,率大軍從益 州而下,金陵的王氣黯然消失。千百丈 長的鐵鎖鏈沉人江底,一片片降旗在石 頭城上升起。王濬:晉朝益州刺史。樓 船:高大的戰船。益州:今四川省成都 市。金陵:東吳的都城,今江蘇省南京 市。王氣:古人迷信望氣之術,認為帝 王所在之地有王氣,國亡則氣歇。尋: 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鐵鎖沉江 底:指東吳用鐵鏈橫攔江面,以阻擋晉 軍船隻,晉軍用火燒斷鎖鏈,使之沉入 江底。降幡(fān):降旗。石頭:石頭城, 即指金陵,故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

【賞析】西晉的王濬率軍從益州出發,戰船順流而下,金陵上空的“祥雲 瑞氣”頃刻間煙消雲散,東吳政權黯然覆滅。千尋的攔江鐵鎖沉入江 底,一片投降的白幡出現在石頭城上。詩人工於煉字、剪裁。精當巧 妙。益州、金陵相距遙遠,然而一“下”一“收”兩個字就使西晉的勢 如破竹、東吳的聞風喪膽躍然紙上。詩人只四句,便把西晉滅東吳的史 實勾勒得歷歷在目。

注: 王濬 (jùn) ,西晉大將,曾率領水軍攻破東吳。石頭,石頭 城,吳國都。尋,八尺為一尋。

【用法例釋】用以形容渡江作戰,直 搗敵巢,敵軍大敗,繳械投降。[例]看 着奔騰而去的江水,王晏清觸景生情, 脱口吟道:“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 黯然收。千尋鐵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 石頭……昔日孫皓在魏軍壓境的形勢 之下面縛輿櫬出降軍門,今日蔣氏一敗 塗地連聲求和,二者何其相似!”(孫華 炳《反戈的御林軍》)

【全詩】

《西塞山懷古》

.[唐].劉禹錫.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全詩賞析】

      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詠史詩。長慶四年(824),劉禹錫從夔州調任和州,乘 舟東下,途經西塞山,即景抒懷,寫就此詩。首聯上句寫出王濬軍威赫赫,勢如破竹;下 句道出東吳的聞風喪膽,氣數已盡。此聯“下”“收”二字,言進軍之速也。頷聯言,王濬 曉暢軍事,足智多謀,火燒鐵鏈,直取金陵,滅亡吳國,真個是摧枯拉朽! 上二聯用筆概 括、洗練,善於剪裁,用對比法寫雙方進攻的路線與防守的形式,突出了王濬的智勇和 孫皓的昏庸,深刻揭示了“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劉禹錫《金陵懷古》)的歷史規律。 後二聯抒發無盡的感慨。頸聯“幾回”二字,概括了六朝的興廢;“依舊”二字,暗言險峻 的山川不足恃。清屈複評此詩曰:“前四句止就一事言,五以‘幾回’二字括過六代,繁 簡得宜,此法甚妙。”(《唐詩成法》)此聯是説金陵城虎踞龍盤,山依舊,水依舊;而人事 變遷,六朝短暫,能不令人慨歎?這裏展開廣闊的歷史背景,拓展了詩的境界;同時,還 表現了一個“江山不管興亡恨,一任斜陽伴客愁”(包佶《再過金陵》)的意境,補足了上 句“傷”的意思。六句承上啟下,為轉折之筆,用得極為圓熟,使全詩溝通交融,成為一 體。尾聯言國家的統一,乃歷史的必然。蘆花從中的舊壘,是歷史變遷的見證,是分裂 失敗的象徵。此詩巧用反襯手法,突出了吳國衰亡的結局,更完滿地表現了詩人反對 分裂、主張統一的思想。此詩總結了六朝覆亡的教訓,告誡了唐王朝統治者,在當時具 有反對藩鎮割據的現實意義。此詩“充溢着悲涼而不衰颯、沉重而不失堅韌的精神氣 脈,以及縱橫千古、涵蓋一切的氣象,讀來令人感慨遙深。”(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二 卷)計有功《唐詩記事》載:此詩乃劉禹錫與白居易等四人同題競賽之作,時劉詩先成, 白居易覽劉詩而為之“罷唱”,並深感遺憾地説:“四人探驪龍,子先獲珠,所餘鱗爪何用 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