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綜合知識 > 

石獅子的由來

欄目: 綜合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11W

石獅子的由來

中華傳統文化中常見的辟邪物品。以石材為原材料而雕塑成獅子的具有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的雕塑品。大門外一般都有一對石獅或銅獅,一般用來與建築物搭配作為辟邪或裝飾用。現存最早的石獅是東漢時高頤墓前的石獅。

小編還為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在各種古代的建築中,門口經常會擺放兩尊石獅,這個習俗是怎麼來的呢?

這是因為歷來中國人把石獅子視為吉祥之物,尤其是在皇家建築以及大臣府邸經常擺設在古代的廟堂以及衙門、大户人家中也可見,用以鎮宅護衞。也就是説有“辟邪、安家”的作用,直到現代,也有許多建築物的門前擺有石獅子。

一、石獅子的由來

獅子本就屬於大型猛獸,其體型巨大、動作靈活,獅子原產地在非洲、南美等地,在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獅子才得以進入中國。當時在社會上還引起不小的轟動,遠道而來的獅子不僅受到重視與禮遇,而且當時的人們對於獅子更是情有獨鍾,稱之為“瑞獸”,幾乎到了和老虎相同的地位。而且在佛教中把獅子當作靈獸,許多寺廟都供奉有菩薩騎獅子的雕塑。

二、走向民間

在唐宋之後,許多居民大多數居住在“坊”中,“坊”是當時官府劃定的圍牆、坊門等,只要用於防火防盜,而且在坊柱的柱腳上都夾放着一對大石塊,以便於抗震。在古代時期,人們因為受到科技條件的,一般樹立比較高大的建築都需要用石塊堆砌,以增加其穩定性。當時的工匠通常在石塊上雕刻出獅子、麒麟等動物,久而久之便有了用石獅子等瑞獸來護衞大門的雛形。

三、石獅子的作用

在古代門前擺放石獅子説法一是有辟邪吉祥的作用,古人認為石獅子可以驅魔避邪,所以用來看家護院。石獅子還有一種説法就是可以彰顯權貴。在古代一般的宮殿、王府等都用石獅子來守門,這樣顯示了主人的權勢和尊貴。還有一種功能就是起到裝飾的作用,一般在橋頭等地方可以看到有擺放石獅子。但是到了現代,雖然擺放石獅子的傳統被延續了下來,但是其中的迷信色彩已經沒有人相信了。

石獅子的起源是什麼?

相傳東漢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把一頭金毛獅子作為禮物進貢給中國的皇帝。後來獅子隨着佛教的傳入,而成為一種賦予了神力的靈獸。在中國的文化中,獅子更多地是作為一種神話中的動物,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動物,和麒麟一起成為中國的靈獸。唐代高僧慧琳説:“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不知從何時起,獅子就成為了看守門户的吉祥物了。並且逐漸和中國文化相融合。獅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徵,漢唐時通常強悍威猛,元朝時,身軀瘦長有力,明清時,較為温順。清代,獅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揚州畫舫錄》(1795年作)中規定:“獅子分頭、臉、身、腿、牙、胯、繡帶、鈴鐺、旋螺紋、滾鑿繡珠、出鑿崽子。”

看門的石獅子的擺放是有規矩的。一般來説,都是一雄一雌,成雙成對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國傳統男左女右的陰陽哲學。放在門口左側的雄獅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繡球或者兩前爪之間方一個繡球;門口右側雌獅則雕成左前爪幼獅或者兩前爪之間卧一幼獅。

石獅子在文化上的含義歷來沒有統一的説法。一種觀點認為,獅子是吉祥的動物,可以驅除。而在《北京形勢大略》一書中則認為:“石者實也,獅者思也,言思前人創業後人守成之不易也。”

石獅子作為一種建築的裝飾,大多用於宮殿、廟觀、衙署(古代的機關)以及高級、貴族和富商的住宅門口。而在現代,一般石獅子則多放在一些商店的門口。

石獅子就是用石頭雕刻出來的獅子,是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裝飾物。在中國的宮殿,寺廟,佛塔,橋樑,府邸,園林,陵墓,以及印鈕上都會看到它。但是更多的時候,“石獅”是專門指放在大門左右兩側的一對獅子。在漫長的歷史年代中,這些石獅子陪伴着滄桑鉅變,目睹着朝代的興衰更替,已成為中國古建築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裝飾物。但是中國古代沒有野生的獅子,那麼這些石獅子雕刻藝術起源於何地、何時?又如何來到中國,成為中國的藝術的一部分的呢?

獅子的故鄉在非洲、印度、南美等地。不過獅子的形象卻早為我們祖先熟知:從宋清兩代蒐集的周代銅器的精繪印本中,已有獅子的立體形象。據説獅子是從西域傳來的。相傳東漢年間,獅子被作為禮物送給中國的皇帝。隨着佛教的傳入中國,被佛教推崇的獅子在人們心目中成了高貴尊嚴的靈獸,中國很快從印度等地學到了石獅子的雕刻藝術,並且出現陳列墓前的現象。如四川雅安縣高頤墓前的石獅子,就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石獅子,是東漢時期的遺物。所以獅子在中國更多地是作為一種神話中的動物出現的,和麒麟一起成為中國的靈獸。唐代高僧慧琳説:“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到唐代時,石獅子雕刻藝術達到了頂峯。由於採用傳神的創作方法,石獅子完全中國化了。中國的雕刻藝術大師將石獅子雕刻得異常壯麗,而且真:頭披卷毛,張嘴揚頸,四爪強勁有力,神態盛氣凌人……

明代後,石獅子雕刻藝術不僅比唐代更高,而且人們生活中使用的範圍也更加廣泛。宮殿、府第、陵寢、甚至一般市民住宅,都用石獅子守門;在門楣檐角、石欄杆等建築上也雕上石獅作為裝飾。如聞名中外的盧溝橋,其兩邊140個柱頭上,都雕刻着玲瓏活潑的石獅子。姿態多樣,神情豐富,大小不一,雕刻得活靈活現。清代,獅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揚州畫舫錄》中規定:“獅子分頭、臉、身、腿、牙、胯、繡帶、鈴鐺、旋螺紋、滾鑿繡珠、出鑿崽子。”石獅子通常以須彌座為基座,基座上有錦鋪。獅子的造型各異,在中國又經過了美化修飾,基本的形態都是滿頭捲髮,威武雄壯。獅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徵:漢唐時通常強悍威猛;元朝時身軀瘦長有力;明清時較為温順。

看門的石獅子的擺放是有規矩的。一般來説,都是一雄一雌,成雙成對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國傳統男左女右的陰陽哲學。放在門口左側的雄獅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繡球或者兩前爪之間方一個繡球;門口右側雌獅則雕成左前爪幼獅或者兩前爪之間卧一幼獅。

比較有名的獅子包括天安門前的獅子,中山公園社稷壇門外的獅子,北京大學門前的獅子,滄州鐵獅和盧溝橋望柱上的四百多隻獅子,俗話説“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不清”。北京天安門金水橋前後,各有一對點綴性的大石獅子,左雄右雌,雕刻得極為精美。右側石獅子的腹部有一塊傷痕。關於這道傷痕有兩個傳説:一是説,明代時的將領李國禎被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追擊,躲藏在石獅子的後面,李自成發現了,舉劍狠狠刺去,結果使石獅子受到誤傷;另一説,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石獅子被侵略軍所破壞。

除了石獅子,獅子對我國文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大家熟知的獅子舞,即“舞獅”最遲在唐代已風靡各地,至今不衰。

獅子在民間有辟邪的作用,常用來守門。獅子又是獸中之王,有顯示尊貴和威嚴的作用,按照傳統習俗,成對的獅子是左雄右雌,還可以從獅子所踩之物來辨別,蹄下為球,象徵統一寰宇和無上權利,必為雄獅。蹄下踩着幼獅,象徵子孫綿延,是雌獅。如果獅子所蹲之石刻着鳳凰和牡丹,鳥中之王,花中之王,就稱“三王之獅”。還有南獅北獅之分,北獅威嚴雄壯,南獅活潑有趣。

中國古代石獅子的起源是什麼?

中國本土並沒有獅子,歷史上獅子曾廣泛分佈於非洲、歐洲東南部和亞洲,但亞洲東部不產獅子,而是集中在南亞和西亞。

那麼,獅子是何時進入中國的呢?

根據《穆天子傳》(晉·郭璞注)所記載周穆王駕八駿巡遊西域一事,其中提到有“狡貌野馬走五百里”。郭璞注: “狻猊,師子(獅子)”,如此可推斷,周穆王在位離今3000年之前便有“獅子”的記載,稱為“狻猊”。漢代初年成書的《爾雅·釋獸》中記有“狻鹿(猊),如貓,食虎豹”,更明確地説明當時人們知道除了虎豹貓狗以外還有一神乎玄乎的異獸,併名之為“獅”。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即“絲綢之路”,溝通了中國與中亞各地的友好關係,原為“殊方異物” 的獅子才正式被中國人所認知。《漢書·西域傳》“烏弋”條説明烏弋(烏弋山離國是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1世紀位於西亞伊朗高原東部古國)有“師子”,顏師古注:“師子即《爾雅》所謂狻猊也。”

兩漢時期,獅子以“進貢”的方式傳入中國,司馬彪《續漢書》記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國遣使獻獅子、符拔。”;另外《後漢書·章帝紀》記載,章和元年“月氏國遣使獻符拔、師子”。到了唐代時期,絲綢之路的黃金時代,西域獅子更多地入貢中國。根據《舊唐書.西戎傳》,中亞康國“貞觀九年,又遣使貢獅子,太宗嘉其遠至,命祕書監虞世南為之賦”,這便是《獅子賦》:

“瞋目電曜,發聲雷響。拉虎吞貔,裂犀分象。碎遒兕於齦齶,屈巴蛇於指掌。踐藉則林麓摧殘,哮吼則江河振盪。”

從此賦可看出唐人為獅子的威猛所震撼,有趣的是,當時還產生了一些有關獅子神奇的傳説。李肇《唐國史補》記載:“開元末,西國獻獅子。至長安西道中,繫於驛樹。樹近井,獅子哮吼,若不自安。俄頃風雷大至,果有龍出井而去。”顯然,獅子在唐代的形象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但真正使獅子的形象神化為一種有法力的瑞獸的,是佛教。

Tags:由來 石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