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學習教育 > 

父造句

欄目: 學習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4.27K

造句指懂得並使用字詞,按照一定的句法規則造出字詞通順、意思完整、符合邏輯的句子。依據現代語文學科特徵,可延伸為寫段、作文的基礎,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來源清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纖巧勝。” 夏丏尊葉聖陶《文心雕龍》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樂華 用鉛筆記錄下來。”

下面為您提供關於【父造句】內容,供您參考。

1、我的祖是一位淳樸厚道的農民。

2、親大模大樣地向我走來。

3、花木蘭替從軍的故事千古傳頌。

4、秦檜是殺死岳飛子的罪魁禍首。

5、幾經波折,他才尋找到自己的生

6、他親殘年餘力,很少顧及家事。

7、她聽到伯的死訊,不禁暴鰓龍門。

8、他的事,最好問他親,知子莫若嘛。

9、奧巴馬現在是黑人文化的教,一言九鼎。

10、違抗命來念書,只有你可以媲美祝英台。

11、旅居國外的伯,晚年落葉歸根回到了故鄉。

12、木蘭替從軍的故事,一直流傳到今天。

13、聖誕老人的叔,陪伴着你,保佑着你地久天長。

14、中舉前的范進捉襟見肘,被他的嶽胡屠户罵了個狗血噴頭。

15、在讓小弟上學與不上學的問題上,親終於讓步了。

16、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子唯應急走耳。

17、殘酷的社會現實迫使他不得不通過裝瘋賣傻來替報仇。

18、孩子是母的希望,也是祖國的希望,還是人類的希望。

19、他的詩和他祖的畫結合在一起,二者相映成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20、在歷史上,剝削階級統治集團內部為了爭奪統治權,子兄弟自相殘殺是屢見不鮮的事。

父造句

關於【父】擴展閲讀

【父】漢語拼音為:fù。

【父】筆畫數為:4

【父】筆順為:ノ   丶   ノ   ㇏   

【父】部首為:父

【父】五筆為:WQU

【父】基本意思:[ fù ]稱謂: 對爸爸的稱呼。父親、養父、家父  用以尊稱親族中男性的長輩。伯父、叔父、舅父 (3) 對老年人的尊稱。父老[ fǔ ]稱謂: 對爸爸的稱呼。  【組詞】:父親、養父、家父  用以尊稱親族中男性的長輩。  【組詞】:伯父、叔父、舅父 (3) 對老年人的尊稱。  【組詞】:父老

【父】解釋:父,fu,從又舉杖。家長率教者。矩也。(1)對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稱,多附綴於表字後面[courtesyname]維師尚父,時維鷹揚。——《詩·大雅》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眜。——《春秋》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遊褒禪山記》(2)對老年男子的尊稱[oldman]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史記·項羽本紀》父知之乎?(父:老先生)——《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3)又如:漁父;田父(4)通“甫”。開始[beginning]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老子·四十二章》(5)又如:教父(教戒的開始)(6)天。古人以為天地生萬物,故稱天為“父”[heaven]“父”字非常古老,其意義變化也非常大。在甲骨文中,“父”是一個人手裏拿着一柄石斧,其最初意義便是“斧”,這個意義後來寫作“斧”,“父”字不再有此義。持有石斧是力量與勇敢的象徵,所以“父”字意思引申為持斧之人,也就是值得敬重的人,這個意義後來與“甫”字通用,現代漢語中不常用。

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它由詞或詞組構成,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別人一件事,提出一個問題,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種感慨。它的句尾應該用上句號、問號或感歎號。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

1、在分析並理解詞義的基礎上加以説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這樣造:“我站在廣場上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因為“瞻仰”是懷着敬意抬頭向上看。

2、用形容詞造句,可以對人物的動作、神態或事物的形狀進行具體的描寫。如用“鴉雀無聲”造句:“教室裏鴉雀無聲,再也沒有人説笑嬉鬧,再也沒有人隨意走動,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了。”這就把“鴉雀無聲”寫具體了。

3、有的形容詞造句可以用一對反義詞或用褒義詞貶義詞的組合來進行,強烈的對比能起到較好的表達作用。如用“光榮”造句:“講衞生是光榮的,不講衞生是可恥的。”用“光榮”與“可恥”作對比,強調了講衞生是一種美德。

4、用比擬詞造句,可以藉助聯想、想象使句子生動。如用“彷彿”造句:“今天冷極了,風颳在臉上彷彿刀割一樣。”

5、用關聯詞造句,必須注意詞語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儘管……可是……”造句:“儘管今天天氣很糟,但是大家都沒有遲到。” 這就需要在平時學習中,把關聯詞的幾種類型分清並記住。

6、先把要造句的詞擴展成詞組,然後再把句子補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組成“增添設備”、“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後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隨着信息新媒體的發展,網絡已經成為繼報紙、收音機、電視之後的主流媒體,並有將其整合的趨勢。網民數量的激增使得網絡話題的熱議和網絡語言迅速成為流行語。出現了很多新現象:網絡造句——當某一新聞事件在網絡迅速流傳之後,新聞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詞語,在網友們的推廣下,成為造句的主體,並迅速在網絡流行展開。比如李剛事件中,我爸叫李剛成為流行語,以它進行的造句活動在網絡鋪開。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剛;給我一個李剛,我能撐起整個地球等。而在360與騰訊的3Q網絡大戰之後,一句“我很艱難的做出決定”也迅速流行。這類造句的特徵主要是將已有的詩句、文章等進行改變而成。

Tags: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