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養生小知識 > 

麻將裏的餅條萬的由來

欄目: 養生小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8.04K

都說麻將是中國對世界做出的第三大貢獻。這種國粹級別的娛樂方式,由於其簡單易上手,成爲民間老少皆宜的博弈遊戲,真是當之無愧的娛樂界老大。即使到了近代,這種娛樂方式也受到歐美國家的喜愛而被帶入了西方世界。 要對麻將進行追根溯源,那得

唐朝時,爲了掃除鳥患,糧倉管理者給護糧官發護糧牌,用於記錄捕鳥數量。護糧官在護糧牌上刻上各種各樣跟糧食有關的圖案,這就是麻將餅條萬圖案的起源。

所謂的刻子就是三張相同的組在一起,例如:3個3W,就是一個刻子。所謂的風刻也叫幺九刻,就是3個東、或西、或南、或北風組在一起的任意一個刻子。而圈風刻就是對應圈的風刻。例如:這一圈是東風,那麼3個東風就是圈風刻,兩番,其他的只是風刻(

麻將裏的餅條萬的由來

要對麻將進行追根溯源,那得從唐朝民間流傳的一種“葉子戲”說起。相傳,葉子戲是一種由數十張乃至一百多張長約三寸,寬半寸到一寸不等的紙片組成。裏面有數字,漢字以及特殊字元和人物圖形。它的玩法和現代麻將大同小異。因此,不少麻將愛好者認爲葉子戲大概就是麻將的前身。

是不是皇上的三宮六院三宮就是餅萬條六院就是六個宮院中是隻皇后發就是剛發過來的妃子白就是冷宮胡了就 麻將的起源是皇家貴族他們玩?東南西北中發白和條

麻將裏的餅條萬的由來 第2張

當然,除了“葉子戲”,當下比較流行的說法是麻將起源於江蘇太倉。當時的江蘇太倉是產糧大區,由於地處南北交通要道,自然就成爲了皇家糧倉。

麻將是古代水運船家的消遣玩意,牌有桶(餅指貨物),索(條船帆繩索),東西南北風,紅中,白板,萬。都是遠途貨運買賣必須的東東。

由於糧食較多,便引來了很多覓食的麻雀和小鳥,這對糧食造成了不少損失。爲了掃除鳥患,糧倉管理者給護糧官發護糧牌,專門用於記錄捕鳥數量。護糧官恨透了這些小鳥,欲除之而後快,因此一開始打麻將不叫打麻將,而叫打麻雀。“麻雀”這種叫法直到現在在粵港澳地區仍然流通。

麻將,可賭可比可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麻將----麻,麻繩.將,貫穿聯合盛裝之.簡說,用麻繩貫穿或其它容器盛裝等. 麻將----古代造幣局的包裝車間. 萬索茼---清點的工具. 索====貫.也叫一吊錢.是500文. 半吊子===250文,簡稱二百五. 茼,用索穿串

麻將裏的餅條萬的由來 第3張

不知道普通民衆在打麻將時有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麻將上的圖案究竟是如何來的?其實它們都和糧倉有着或多或少的關係。比如“筒”,它的圖案是一個大圈套一個小圈再加中心一點構成。儘管這是個比較抽象的圖案,但只要我們稍加聯想,很容易就明白麻將中的“筒”其實是糧倉的俯視圖。因爲古代糧倉是用竹編蔑席圍成一個圓柱形的空間,將糧食儲存其中,爲了防雨,在頂部加一個錐形的草蓆蓋子。而“筒”正是這個錐形蓋子抽象演化而來。

麻將在明末清初馬吊牌盛行的同時,由馬吊牌又派生出一種叫“紙牌”的戲娛用具。紙牌開始共有60張。鬥紙牌時,四人各先取十張,以後再依次取牌、打牌。 一家打出牌,兩家乃至三家同時告知,以得牌在先者爲勝。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將牌了。

在後來的推廣中,因爲“筒”的圖案太過抽象,和餅狀很相似,因此不少地區又將筒錯誤的理解爲餅,慢慢地,甚至有“餅”取代“筒”的趨勢。再比如“條”。這大概是民間較通俗的說法,其實最初它的名字叫“索”。比如在日本麻將術語中,“二條”也被叫“二索”。其實“條”的圖案也同樣來自糧倉形狀的演化。只不過筒是俯視圖,條是側面圖。古代護糧官用蔑席捲制糧倉時,需要一圈一圈,一層套一層才能將糧倉建造完畢。這樣的糧倉從側面看,外壁是波浪線的,因此,條的圖案是古代糧倉側面抽象圖。

中國麻將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休閒遊戲,原屬皇家和王公貴胄的遊戲,其歷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麻將逐步從宮廷流傳到民間,到清朝中葉基本定型。 相傳明朝名爲萬餅條的人在“葉子格戲”的基礎上創造麻將,以自己名字“萬

除了“筒”“條”以外,“萬”字麻將其實是上級給予護糧官的獎勵。護糧官抓捕的麻雀數量越多,得到的獎勵自然越多。而“中”即打中小鳥的意思,所以說紅色的;“發”即發財;“白板”是沒抓到小鳥,空手而歸;“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是要提醒抓鳥的護糧官,小鳥非常靈敏,注意風向,儘量在小鳥的下風口設套抓捕,否則就會空手而歸。

起源於中國。 起初,在明末清初馬吊牌盛行的同時,由馬吊牌又派生出一種叫“紙牌”的戲娛用具。鬥紙牌時,四人各先取十張,以後再依次取牌、打牌。一家打出牌,兩家乃至三家同時告知,以得牌在先者爲勝。這些牌目及玩法很像今天的麻將牌。這種牌戲

麻將裏的餅條萬的由來 第4張

除了“葉子戲”“江蘇太倉”等說法外,另一種說法是麻將是由明朝一個叫“萬秉章”的人發明的。因爲仰慕梁山108好漢,他把現有的葉子戲加以改進,製成了麻將。當然,也有人認爲麻將起源於鄭和下西洋。據說當年鄭和下西洋,每次出海的時間短則一兩年,長則數年。這些遠離故土的士兵在茫茫大海上孤苦寂寞,難免心中鬱悶,於是鄭和下令發明一種可以娛樂的東西,就是後來的麻將。

麻將又稱麻雀,起源衆說紛紜,比較流行的有5種說法,其中最主流最可信的是儒、釋、道三合一起源說法。 麻雀牌起源說 麻雀牌這種說法是最主流的麻將起源的說法。麻將牌又稱麻雀牌、麻雀兒牌,本是江蘇太倉“護糧牌”。有關資料記載,在江蘇太倉市曾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麻將牌起源於何時?

麻將又稱麻雀,起源衆說紛紜,比較流行的有5種說法,其中最主流最可信的是儒、釋、道三合一起源說法。

麻雀牌起源說

麻雀牌這種說法是最主流的麻將起源的說法。麻將牌又稱麻雀牌、麻雀兒牌,本是江蘇太倉“護糧牌”。有關資料記載,在江蘇太倉市曾有皇家的大糧倉,常年囤積稻穀,以供“南糧北調”。糧多自然雀患頻生,每年因雀患而損失了不少糧食。管理糧倉的官吏爲了獎勵捕雀護糧者,便以竹製的籌牌記捕雀數目,憑此發放酬金,這就是太倉的“護糧牌”。這種籌牌上刻著各種符號和數字,既可觀賞,又可遊戲,e68a84e8a2ad7a686964616f31333335306163也可作兌取獎金的憑證。這種護糧牌,其玩法、符號和稱謂術語無不與捕雀有關。

麻雀牌三種基礎花色的名字叫做“萬、束、筒”。“筒”的圖案就是火藥*的橫截面,“筒”即是*筒,幾筒則表示幾支火藥*。“索”即“束”,是用細束繩串起來的雀鳥,所以“一索”的圖案以鳥代表,幾索就是幾束鳥,獎金則是按鳥的多少計算的。“萬”即是賞錢的單位,幾萬就是賞錢的數目。

麻將

此外“東南西北”爲風向,故稱“風”,火藥*射鳥應考慮風向。“中、白、發”:“中”即射中之意,故爲紅色;“白”即白板,放空炮;“發”即發放賞金,領賞發財。

麻將玩法的術語也與捕雀護糧有關。如“碰”即“彭”的*聲。又如成牌叫“和”(音胡),“和”“鶻”諧音,“鶻”是一種捕雀的鷹。除此還有“吃”、“槓”等術語也與捕鳥有關。

那麼爲何又叫“麻將”呢?在太倉方言中,“麻雀兒”和“麻將”讀音較近。太倉話的兒話音念做(/ng/),打“麻雀兒”自然也就叫成打“麻將”了。太倉方言雀(/tsiak/)兒(/ng/),合在一起就變成將(/tsiang/)。

唐朝,麻將傳入日本,日本千葉,建成世界首座麻將博物館。[1]

葉子格戲起源說

明朝名爲萬餅條(或“萬秉章”)的人在“葉子格戲(葉子戲)”的基礎上創造麻將,以自己名字“萬、餅、條”作爲三種基礎花色。

馬吊牌起源說

*竹骨麻將牌

人說,麻將牌馬吊牌、紙牌發展、演變而來的。而馬吊牌、紙牌等娛樂遊戲,又都與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娛樂遊戲——博戲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是“血緣”關係。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戲娛,無不是在博戲的基礎上發展、派生、演變而來的。

古博戲始於何時,準確年代很難說清。據《史記》和其他有關文字的記載,博戲的產生至少在殷紂王之前。中國最早的博戲叫“六博”,有六支箸和12個棋子,箸是一種長形的竹製品,相當於今天打麻將牌時所用的骰子。

據《顏氏家訓·雜藝》所載,可知博戲又分大博、小博。大博的行棋之法已不可考。小博的玩法在《古博經》裏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其方法是:兩人相對坐,棋盤爲12道,兩頭當中爲水。把長方形的黑白各六個棋子放在棋盤上。又用魚兩枚,置於水中。比賽雙方輪流擲瓊(即骰子),根據擲採的大小,藉以決定棋子前進的步數。棋子到達終點,將棋子豎起來,成爲驍棋(或稱梟棋)。成爲驍的棋,便可入水“牽魚”獲籌。獲六籌爲勝。未成驍的棋,就稱爲散棋。驍棋可以攻擊對方的棋子,也可以放棄行走的機會而不動,散棋卻不可。

鄭和下西洋起源說

朝鄭和下西洋時[2],船上沒有什麼娛樂用的設備,船上的將士只能以投擲骰子*作爲消遣。但是在長久的航海中,將士們厭倦了,經常有將士想家,甚至有試圖謀反的,鄭和殺了他們,爲了穩定軍心,鄭和發明了一種娛樂工具。

鄭和以紙牌,牙牌,牌九等爲基礎,以100多塊小木片爲牌子,以艦隊編制,分別刻了1-9“條”,然後又以船上裝淡水桶的數量,分別刻了1-9“桶”(筒)。然後又根據風向,刻了“東西南北”四個風向。又以吸引人的金錢刻了1-9“萬”。然後以“大中華耀兵異域”的口號。刻了紅色的“中”,然後根據一年四季刻了四個花牌,最後有一塊牌不知道刻什麼好,就不刻任何東西,這個就是“白板”。

第一次玩的時候是鄭和、副帥、大將軍、鄭和的夫人(太監也可以娶妻)四個人一起玩,最後確定了遊戲規則後,全船開始都玩此遊戲,船上有一個姓麻的將軍,他玩這個遊戲得心應手,於是鄭和給這個遊戲命名“麻大將軍牌”,即是後人的“麻將牌”。

水滸傳牌起源說

據清代大學者戴名世《憂庵集》記載,有“國粹”之稱的麻將牌是明朝時一個名叫萬餅條(或“萬秉章”)的人發明的。萬秉章被施耐庵《水滸傳》書中的梁山108位好漢所折服,於是想做一副娛樂工具來紀念他們。經過幾天精心設計,終於研製出了麻將牌。他把麻將牌設計爲108張,暗喻《水滸》中的梁山108位好漢。牌中的九索指“九紋龍”史進,二索指“雙鞭”呼延灼等等。 接下來,萬秉迢考慮到梁山一百單八將分別來自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又增添了“東”、“西”、“南”、“北”、“中”各4張,共計20張牌。同時,考慮到梁山英雄好漢中既有出身貧民又有出身富戶的,對此,就稱“貧”爲“白”(板),“富”爲“發”(財)。於是,“白”、“發”又各增牌4張、共計8張。最後,便構成了整副牌整整136張。追問謝謝

麻將的起源源自哪裏

起源於中國。

起初,在明末清初馬吊牌盛行的同時,由馬吊牌又派生出一種叫“紙牌”的戲娛用具。鬥紙牌時,四人各先取十張,以後再依次取牌、打牌。一家打出牌,兩家乃至三家同時告知,以得牌在先者爲勝。這些牌目及玩法很像今天的麻將牌。這種牌戲在玩的過程中始終默不作聲,所以又叫默和牌。

經過時代的演變,麻將應運而生,這是一種中國古人發明的博弈遊戲,牌類娛樂用具,用竹子、骨頭或塑料製成的小長方塊,上面刻有花紋或字樣,每副136張(有的地區74張)南方麻將多八個花牌,分別是春夏秋冬,梅竹蘭菊,共計144張。e79fa5e9819331333431343638

不同地區的遊戲規則稍有不同。麻將的牌式主要有“餅(文錢)”、“條(索子)”、“萬(萬貫)”等。

2017年4月,國際智力運動聯盟宣佈,麻將正式成爲世界智力運動項目。

擴展資料:

1、麻將牌數

一副完整的麻將牌共152張。包括字牌、花牌、序數牌、百搭牌。流行的是精簡版麻將,不含百搭和大白板,共144張。

(1)字牌(合計28張):

風牌有東、南、西、北,各4張,共16張。

箭牌有中、發、白,各4張,共12張。

(2)花牌(合計8張):

有春、夏、秋、冬,梅、蘭、竹、菊,各一張,共8張,這種牌很少種類的麻將會用到。

(3)序數牌(合計108張):

萬子牌:從一萬至九萬,各4張,共36張。

筒子牌:從一筒至九筒,各4張,共36張。也有的地方稱爲餅,從一餅到九餅。

索子牌:從一索至九索,各4張,共36張。也有的地方稱爲條,從一條到九條。

(4)百搭牌(合計8張):

財神、貓、老鼠、聚寶盆各一張,百搭牌4張,共8張。

2、麻將術語

麻將應對的五種標準狀態,是“吃”、“碰”、“槓”、“聽”、“胡”。在正式比賽中,五種狀態的官方語言都是漢語,包括國際比賽。

吃:上家打出牌,與下家的牌正好組成一副順子,他就可以吃。

碰:其他人打出一張牌,自己手中有兩張相同的牌正好組成一副刻子,他就可以碰。

槓:其他人打出一張牌,自己手中有三張相同的牌,即可槓牌,稱爲明槓,倒下這個槓,再到排尾抓一張牌,將手中不需要的一張牌打出。手中有三張相同的牌,又抓到一張相同的牌,稱爲暗槓,扣下,別人不知道是啥牌,再到排尾抓一張牌,將手中不需要的一張牌打出。

聽:當你將你手中的牌都湊成了有用的牌,只需再加上最後一張便可和牌,你就可以進入聽牌的階段,報聽後不能吃、碰、槓,且只能打出本輪摸到的牌。

胡:當最終牌型滿足m*AAA+n*ABC+DD(m、n可以爲0),即可和牌(少數特殊牌型除外)。四位玩家誰先和牌誰爲勝利,得分由底分乘上番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麻將

麻將的來歷???*(是玩的那個麻將)

麻將起源於中國,原屬皇家和王公貴胄的遊戲,其歷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在長期的歷史演變過程中,麻將逐步從宮廷流傳到民間,到清朝中葉基本定型。

相傳明朝名爲萬餅條的人在“葉子格戲”的基礎上創造麻將,以自己名字“萬、餅、條”作爲三種基礎花色。另一方面, 有人說麻將本是江蘇太倉“護糧牌”。例如:“筒”圖案就是火藥*。還有的說,麻將基本張數爲108張,代表着水滸裏的108位好漢,東南西北則代表這些好漢來自東南西北四面八方;中發白是說這些人有的是中產階級,有的是*貴族,有的則是白丁出身。

有關資料記載,在江蘇太倉縣曾有皇家的大糧倉,常年囤積稻穀,以供“南糧北調”。糧多自然雀患頻生,每年因雀患而損失了不少糧食。管理糧倉的官吏爲了獎勵捕雀護糧者,便以竹製的籌牌記捕雀數目,憑此發放酬金,這就是太倉的“護糧牌”。這種籌牌上刻著各種符號和數字,既可觀賞,又可遊戲,也可作兌取獎金的憑證。這種護糧牌,其玩法、符號和稱謂術語無不與捕雀有關。

例如,“筒”的圖案就是火藥*的橫截面,“筒”即是*筒,幾筒則表示幾支火藥*。“索”即“束”,e69da5e6ba90e79fa5e9819331333236363566是用細束繩串起來的雀鳥,所以“一索”的圖案以鳥代表,幾索就是幾束鳥,獎金則是按鳥的多少計算的。“萬”即是賞錢的單位,幾萬就是賞錢的數目。

此外“東南西北”爲風向,故稱“風”,火藥*射鳥應考慮風向。“中、白、發”:“中”即射中之意,故爲紅色;“白”即白板,放空炮;“發”即發放賞金,領賞發財。

麻將玩法的術語也與捕雀護糧有關。如“碰”即“彭”的*聲。又如成牌叫“糊”,“糊”“鶻”諧音,“鶻”是一種捕雀的鷹。除此還有“吃”、“槓”等術語也與捕鳥有關。那麼爲何又叫“麻將”呢?在太倉地方方言叫“麻雀”爲“麻將”,打麻雀自然也就叫成打麻將了。

由來

麻將牌(又稱麻雀牌)是由明末盛行的馬吊牌、紙牌發展、演變而來的。而馬吊牌、紙牌等娛樂遊戲,又都與我國曆史上最古老的娛樂遊戲——博戲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是“血緣”關係。現在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戲娛,無不是在博戲的基礎上發展、派生、演變而來的。

古博戲始於何時,準確年代很難說清。據《史記》和其他有關文字的記載,博戲的產生至少在殷紂王之前。

我國最早的博戲叫“六博”,有六支箸和12個棋子,箸是一種長形的竹製品,相當於今天打麻將牌時所用的骰子。

據《顏氏家訓·雜藝》所載,可知博戲又分大博、小博。大博的行棋之法已不可考。小博的玩法在《古博經》裏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其方法是:兩人相對坐,棋盤爲12道,兩頭當中爲水。把長方形的黑白各六個棋子放在棋盤上。又用魚兩枚,置於水中。比賽雙方輪流擲瓊(即骰子),根據擲採的大小,藉以決定棋子前進的步數。棋子到達終點,將棋子豎起來,成爲驍棋(或稱梟棋)。成爲驍的棋,便可入水“牽魚”獲籌。獲六籌爲勝。未成驍的棋,就稱爲散棋。驍棋可以攻擊對方的棋子,也可以放棄行走的機會而不動,散棋卻不可。

麻將的轉變

漢魏以後,博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博戲中的棋子脫離瓊而獨立行棋,向象棋方向發展,成爲一種遊戲。而博戲的瓊變爲五木,即五個木製的骰子,也獨立成爲一種博戲用具,稱爲樗蒲。以擲點分勝負。相傳這又爲曹植所造的骰子當時用玉製成,後改用骨制。變五木爲兩骰,立方體,其六面刻點,點數從一到六。所以當時又叫“雙六”。

博戲到了唐代,骰子成爲一種獨立的博具。並且由兩個骰子變爲六個骰子。據《西墅記》所載,唐明皇與楊貴妃擲骰子戲娛,唐明皇的戰況不佳,只有讓六個骰子中的兩個骰子同時出現“四”才能轉敗爲勝。於是唐明皇一面舉骰投擲,一面連呼“重四” 。骰子停定,正好重四。唐明皇大悅,命令高力士將骰子的四點塗爲紅色,因此直到今天,骰子的幺、四兩面爲紅色,其餘四面都是黑色。

自唐代後,用六個骰子合成各種名目以決勝負的戲娛方法,在當時稱爲骰子格。在骰子格的基礎上演變而成的最完善的戲娛用具是宋徽宗宣和年間產生的骨牌(又叫宣和牌,即現在一些地區仍流行的牌九、牛牌、天九牌)。骨牌用象牙或象骨製成,變骰子的立方體爲長方體,變骰子的六面鏤點爲一面鏤點。骨牌有21種花色。每色都是由兩個骰子的點數組合而成,因此骨牌中最大爲12點,最小爲二點。每色有兩張或一張,共32張。

唐代中期,與骰子格同時,又有種叫“葉子戲”的遊戲出現。關於葉子戲的由來,說法不一。唐《同冒公主傳》說,“韋氏諸宗,好爲葉子戲。”這是最早的有關葉子戲的文字記載。此外還有幾種說法:系葉子青所作;系婦人葉子所作;系唐賀州刺史與藝妓葉茂蓮船上戲骰子格。這些說法似乎都牽強附會。其實,當時所稱的“葉子戲”,並非一種成形的遊戲。只不過是玩骰子格時記錄輸贏數值的紙片。這可從歐陽修《歸田錄》中得到證明:

唐人藏書,皆作卷軸,其後有葉子,如今之手摺,凡文字有備檢查者以葉子寫之。骰子格本備檢用,故亦以葉子寫之,因以爲名爾。

文中所談的葉子,就是紙片,但這種並非遊戲,只是記錄數值的紙片,我們卻可以把它看成是麻將牌的鼻祖。

馬吊的出現

到明代天啓年間,本來作爲遊戲的附屬品籌碼,經過逐漸演變,成爲一種新的戲娛用具,即馬吊牌。

馬吊牌是一種紙製的牌,全副牌有40張,分爲十萬貫、萬貫、索子、文錢4種花色。其中,萬貫、索子兩色是從一至九各一張;十萬貫是從20萬貫到90萬貫,乃至百萬貫、千萬貫、萬萬貫各一張;文錢是從一至九,乃至半文(又叫枝花)、沒文(又叫空湯)各一張。十萬貫、萬貫的牌面上畫有《水滸》好漢的人像,萬萬貫自然派給了宋江,意即非大盜不能大富。索子、文錢的牌面上畫索、錢圖形。

馬吊牌由四人打,每人先取八張牌,剩餘八張放在桌子中間。四人輪流出牌、取牌,出牌以大擊小。打馬吊牌有莊家、閒家之分。莊無定主,可輪流坐。因而三個閒家合力攻擊莊家,使之下莊。

成吊牌名稱的由來,歷來說法不一。但根據此牌是從馬子演變而來,牌面上所畫又都與錢有關:文錢是錢,一貫是一千文錢,索是穿錢的繩子,即錢串;而且古時一千文錢也叫一吊錢,從中似乎可以看到“馬”與“吊”的影子。若如此認識,馬吊牌的名稱的涵義便不言自明,翻譯過來,大概是“關於錢的牌”。

現代麻將的形成

在明末清初馬吊牌盛行的同時,由馬吊牌又派生出一種叫“紙牌”(也叫默和牌)的戲娛用具。紙牌也是供四人打,由紙製成的牌長二寸許,寬不到一寸。紙牌開始共有60張,分爲文錢、索子、萬貫三種花色,其三色都是一至九各兩張,另有幺頭三色(即麻將牌中的中、發、白)各兩張。鬥紙牌時,四人各先取十張,以後再依次取牌、打牌。三張連在一起的牌叫一副,有三副另加一對牌者爲勝。贏牌的稱謂叫“和”(音胡)。一家打出牌,兩家乃至三家同時告知,以得牌在先者爲勝。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將牌了。這種牌戲在玩的過程中始終默不作聲,所以又叫默和牌。

其後,人們感到紙牌的張數太少,玩起來不能盡興,於是把兩副牌放在一起合成一副來玩,從此紙牌就變成120張。在玩法上,除了三張連在一起的牌可以成爲一副以外,三張相同的牌也可以成爲一副。也就是說,上手出的牌,下手需要還可以吃、碰。這時牌的組合就有了“坎”(同門三張數字相連)、“碰”(三張相同)、“開槓”(四張相同)。此時的紙牌又叫“碰和牌”。

《紅樓夢》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調情遭苦打,冷郎君懼禍走他鄉》中,賈母、薛姨媽、王熙鳳等斗的就是碰和牌。書中寫道:

鴛鴦見賈母的牌已十成,只等一張二餅,便遞了暗號與鳳姐兒。鳳姐正該發牌,便故意躇躊了半晌,笑道:“我這一張牌是在薛姨媽手裏扣着呢,我若不發這一張牌,再頂不下來的。”……

二餅就是二文,文字門在馬吊中已繪成圓餅狀(見明潘之恆《葉子譜》),這裏正是一個發出頂牌的例子。

與此同時,骨牌中也出現了一種“碰和”,將21種牌色每種五張合成一副。並且有了開槓、*加倍、相公陪打、詐和受罰等規定。骨牌的這些打法和術語也由紙牌接受、繼承下來。

大約到了清末,紙牌增加了東、南、西、北四色風牌(每色四張)。那時人們最常用的桌子是方桌,又叫八仙桌。八仙桌的名稱是從就餐時可以坐八個人得來的。用於打牌時總是面向一方,這就*在一方里不能坐兩個人。逐漸地形成了玩牌由四人來玩的習俗,四人各坐一方。人們還從四方得到了啓發,在紙牌中增加了東、南、西、北風。

至於三元牌中、發、白的增加,可能是人們對升官發財的嚮往。中就是中舉(中解元、中會元、中狀元,稱爲中三元),發即發財,中了舉,做了官,自然也就發財了。白板可能是空白、清白之意。

後來人們發現在玩麻將時常常把牌拿完了,也沒有人做成牌,感到掃興。爲彌補這個缺憾,於是又增加了聽用。最初的聽用只增加兩張,逐漸發展增加爲更多的張,直到發展爲有繪的麻將牌。

但由於紙牌的數量一多,在取、舍、組合牌時十分不便,人們從骨牌中受到啓發,漸漸改成骨制,把牌立在桌上,打起來就方便了。正宗的麻將牌從此開始。

至於說麻將牌名稱的由來,現在無從考證。可能由發音訛變而來。吳人音“鳥”爲diào,馬吊牌就成了馬鳥牌,麻鳥牌成了麻雀牌,再變成了麻將牌。

麻將牌形成以後,上至朝廷,下至平民,無不喜愛。平民百姓們也從打麻將中得到了樂趣。有一個牌運好的人寫了一首詩道:

今日贏錢局,排排對子招。三元(中發白)兼四喜(東南西北),滿貫遇全幺。花自槓頭發,月從海底撈。散場遠避,竹槓怕人敲。

有這樣的好牌運,誰能不高興呢?

由於麻將複雜多變,刺激有趣,因此自誕生後,很快就成爲整個中國最爲盛行的博戲形式。無論是至高無上的皇帝,大權在握的重臣,對麻將感興趣的都大有人在,至於一般的布衣平民,村夫俗子,喜歡搓麻將、鬥雀牌的就更是不計其數。這一事實固然反映了封建時代的人們追求刺激,嗜好*的不良習尚,但同時也反映了麻將這種遊戲活動本身無窮的和豐富的情趣。

由上所述,我們可知麻將牌形成的大致的軌跡。

棋 → 象棋(現行)

古博戲

箸 → 瓊 → 骰子 → 骰子格

骨牌(現行)

(葉子戲)

馬吊牌(紙牌)→ 默和牌 → 麻將牌(骨制)本回答被提問者採納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麻將與條、餅、萬三色爲基本花樣,恰與生殖崇拜的三要素吻合。

生殖崇拜一般是針對男根,女陰(臀部),子宮

而麻將的來條,餅,萬正是針對這三種器官的一種形意,男根對應條,餅對自應的是女陰(臀部),而萬則對應的是子宮。

生殖崇拜由來已久,是古人百先賢在對度宇宙對生命的解析過程中而產生的產物,他本身是神聖的,而非普通人所描述的那樣是*的代表。

正如麻將牌所引申的含義一知樣,它是明代徽商根據當地的生殖崇拜儀式而發明的道一種遊戲。

麻將有一萬九萬,一餅就餅,一條九條,東西南北風,還有紅中,發財,白板,怎麼贏十三麼?

1十三幺:胡牌時,不能碰,槓,手上要有十四張牌,而且牌面是,東,南,西,北,中,發,白, 一九條,一九萬,e5a48de588b6e799bee5baa631333332623936一九筒,共十三種,一種也不能少,其中有一種有一對做將,就可以和十三幺了 19條19萬19餅東,南,西,北,中,發,白 白這樣就和了 2十三不靠,又稱大亂、全不靠等。不能兩門或者三門都是147一樣的,必須一門是147,一門258,一門369,再加上東南西北中發白七張字牌,總共16張牌你抓到13張就可以聽了。 全不靠:由單張3種花色147、258、369不能錯位的序數牌及東南西北中發白中的任何14張牌組成的和牌。 七星不靠:七星不靠是十三不靠的升級種,必須要東南西北中發白七張全有。 必須有7個單張的東西南北中發白,加上3種花色,數位按147、258、369中的7張序數牌組成沒有將牌的和牌。 全不靠和牌舉例:147條258萬369餅東西北中發 和牌 其中3種花色147、258、369不能錯位的序數牌,必須要有. 七星不靠和牌舉例:東南西北中發白 147條258萬3餅 和牌 其中東南西北中發白必須要有. 3莊家起牌後未出一手牌即胡牌,稱爲天胡。莊家打出的第一張牌,卻放炮給其他玩家造成胡牌,則其玩家所胡牌稱爲地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