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養生小知識 > 

天空中會出現流星的原因是什麼?

欄目: 養生小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2.65W

流星,是闖入大氣層的一種行星際物質在大氣層中與空氣摩擦發光的現象。在地球附近的宇宙空間裏,除了其他行星外,還有着各種行星際物質。這種行星際物質叫做流星體,小的似微塵,大的像一座山,在空間按照它們自己的速度和軌道執行。它們自己不

天空中會出現流星的原因是什麼?

流星,是闖入大氣層的一種行星際物質在大氣層中與空氣摩擦發光的現象。流星體隨着運動過程逐漸燃燒,就形成了弧形光。

執行在星際空間的流星體(通常包括宇宙塵粒和固體塊等空間物質)在接近地球時由於受到地球引力的攝動而被地球吸引,從而進入地球大氣層,並與大氣摩擦燃燒所產生的光跡。 流星包括單個流星(偶發流星)、火流星和流星雨三種,比綠豆大一點的流星

流星,是闖入大氣層的一種行星際物質在大氣層中與空氣摩擦發光的現象。 在地球附近的宇宙空間裏,除了其他行星外,還有着各種行星際物質。這種行星際物質叫做流星體,小的似微塵,大的像一座山,在空間按照它們自己的速度和軌道執行。 它們自己不發光,當它們和地球“相撞”的時候,流星體相對於地球大氣的速度非常高,每秒鐘可達10~80千米,比速度最快的飛機還快幾十倍。

流星雨是在夜空中有許多的流星從天空中一個所謂的輻射點發射出來的天文現象。 這些流星是宇宙中被稱爲流星體的碎片,在平行的軌道上執行時以極高速度投射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流束。大部分的流星體都比沙礫還要小,因此幾乎所有的流星體都會在大氣層

當流星體以這樣的高速度穿進地球大氣時,和大氣發生劇烈摩擦,並燃燒,使空氣加熱到幾千攝氏度甚至幾萬攝氏度, 在這樣高溫氣流作用下,流星體本身也氣化發光。 流星體在大氣裏的燃燒,不是一下子就燒完的,而是隨着流星體運動過程逐漸燃燒的,這樣就形成了弧形光。流星有兩種,一種是單個出現,另一種是像雨點一樣成批出現的流星雨。

在天文學中,沿着同一軌道繞太陽執行的大羣流星體稱爲流星羣。流星羣與地球相遇時人們會看到天空某一區域在一定時間範圍內流星數目顯著增多,大大超過通常偶然出現的流星數,就像下雨一樣,這種現象稱爲流星雨。在發生流星雨時,可高達每小時十幾

流星爲什麼會掉下來:

流星雨(Meteor Shower)的產生一般認爲是由於流星體與地球大氣層相摩擦的結果(流星體可以是小行星帶上的小行星),流星羣往往是由彗星的碎片產生,因此,流星羣的軌道常常與彗星的軌道相關。成羣的流星就形成了流星雨。流星雨看起來像是流星

一提流星,小朋友還以爲是天上的一顆星,不明白星星怎麼會從天上掉下來,其實流星不是天上的一顆星星。

或許流星沒有大腦 但是它代表的卻是永恆回我說的是不需要用天文學回哦哦、⊙﹏⊙b汗死哦了、看錯了、抱歉、對不起、流星像、每一滴眼淚一樣、當流星劃過是、就是一滴眼淚落了下來、流星雨、只是短暫的一瞬、但是他綻放的光芒是美麗的、就

我們看到的滿天星斗,除了太陽系中的幾個行星之外,都是恆星。這些恆星,小的跟太陽差不多,大的比太陽還大幾千、幾萬倍,別說它掉下來,就是靠得近些,地球也會化成氣體了。事實上,它們離地球非常遠,和地球相碰的可能性是很小、很小的。因此,幾乎沒有天上星星掉下來的事。

因爲流星雨來源於彗星。彗星每次接近太陽時都會被太陽風吹離出一些物質散落在太空中,當地球執行到這些物質中時就會發生流星雨。地球的公轉是有周期的,流星雨自然就是週期性的。而且以獅子座流星雨爲例,每年都有,但形成它的母彗星的公轉週期

星星和星星之間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石塊、鐵塊和塵粒,它們跟着星星繞着太陽轉,當它們落向地球的時候,就和大氣層摩擦發出光亮,從天空一劃而過,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流星,這些石塊和鐵在和大氣層摩擦時,由於溫度很高,很熱,所以就熔化了,有的較大一些,落到地球上像個大石塊,我們叫它隕星。

流星幾乎每天都可以流星,只要在光污染少,天氣好的地方就可以,這些每晚都會出現的不定時流星成爲偶發流星,偶發流星發生的天區和時間都具有隨機性,不同顏色的流星是不同化學成分的體現,例如鈉原子發出橘的光、鐵爲、鎂是藍綠色、鈣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天空中的那個像流星的東西是什麼?

飛機!追問像嗎?追答恩

晴朗的夜空中流星會發光的原因是什麼

和大氣摩擦生熱 產生大量熱量 溫度急劇升高而發光

流星發光的原因是什麼?

月球俗稱月亮,也稱太陰。月球的年齡大約也是46億年,它與地球形影相隨,關係密切。月球也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平均厚度約爲60-65公里。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佔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爲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月球直徑約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體積只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於地球質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當於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上面有陰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區域。早期的天文學家在觀察月球時,以爲發暗的地區都有海水覆蓋,因此把它們稱爲“ 海 ”。著名的有云海、溼海、靜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脈,那裏層巒疊嶂,山脈縱橫,到處都是星羅棋佈的環形山。位於南極附近的貝利環形山直徑295公里,可以把整個海南島裝進去。最深的山是牛頓環形山,深達8788米。除了環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脈。高山和深谷疊現,別有一番風光。

月球的正面永遠向着地球。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邊沿附近的區域因天秤動而間中可見以外,月球的背面絕大部分不能從地球看見。在沒有探測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個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幾乎沒有月海這種較暗的月面特徵。而當探測器執行至月球背面時,它將無法與地球直接通訊。

4.流星及相關內容

流星是行星際空間的塵粒和固體塊(流星體)闖入地球大氣圈同大氣摩擦燃燒產生的光跡。若它們在大氣中未燃燒盡,落到地面後就稱爲“隕星”或“隕石”。流星體原是圍繞太陽運動的,在經過地球附近時,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變軌道,從而進入地球大氣圈。流星有單個流星、火流星、流星雨幾種。單個流星的出現時間和方向沒有什麼規律,又叫偶發流星。火流星也屬偶發流星,只是它出現時非常明亮,像條火龍且可能伴有爆炸聲,有的甚至白晝可見。許多流星從星空中某一點(輻射點)向外輻射散開,這就是流星雨。隕石是太陽系中較大的流星體闖入地球大氣後未完全燃燒盡的剩餘部分,它給我們帶來豐富的太陽系天體形成演化的資訊,是受人歡迎的不速之客。一般的流星體,密度都極低,約是水密度的1/20。每天都約有數十億、上百億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它們總質量可達20噸。

火 流 星

火流星看上去非常明亮,像條閃閃發光的巨大火龍,發着“沙沙”的響聲,有時還有爆炸聲。有的火流星甚至在白天也能看到。火流星的出現是因爲它的流星體質量較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32623938大(質量大於幾百克),進入地球大氣後來不及在高空燃盡而繼續闖入稠密的低層大氣,以極高的速度和地球大氣劇烈摩擦,產生出耀眼的光亮。火流星消失後,在它穿過的路徑上,會留下雲霧狀的長帶,稱爲“流星餘跡”;有些餘跡消失得很快,有的則可存在幾秒鐘到幾分鐘,甚至長達幾十分鐘。

流 星 雨

在各種流星現象中,最美麗、最壯觀的要屬流星雨現象。當它出現時,千萬顆流星像一條條閃光的絲帶,從天空中某一點(輻射點)輻射出來。流星雨以輻射點所在的星座命名,如仙女座流星雨,獅子座流星雨等。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次著名的流星雨:天琴座流星雨、寶瓶座流星雨、獅子座流星雨、仙女座流星雨……。中國在公元前687年就記錄到天琴座流星雨,“夜中星隕如雨”,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流星雨的記載。

流星雨的出現是有規律的,它們往往在每年大致相同的日子裏重複出現,因此它們又被稱爲“週期流星”。

5.彗星

彗星是在扁長軌道(極少數在近圓軌道)上繞太陽執行的一種質量較小的雲霧狀小天體。

彗星的軌道有橢圓、拋物線、雙曲線三種。橢圓軌道的彗星又叫周期彗星,另兩種軌道的又叫非周期彗星。周期彗星又分爲短周期彗星和長周期彗星。一般彗星由彗頭和彗尾組成。彗頭包括彗核和彗發兩部分,有的還有彗雲。並不是所有的彗星都有彗核、彗發、彗尾等結構。我國古代對於彗星的形態已很有研究,在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出土的帛書上就畫有29幅彗星圖。在晉書“天文志”上清楚地說明彗星不會發光,系因反射太陽光而爲我們所見,且彗尾的方向背向太陽。彗星的體形龐大,但其質量卻小得可憐,就連大彗星的質量也不到地球的萬分之一。由於彗星是由冰凍着的各種雜質、塵埃組成的,在遠離太陽時,它只是個雲霧狀的小斑點;而在靠近太陽時,因凝固體的蒸發、氣化、膨脹、噴發,它就產生了彗尾。彗尾體積極大,可長達上億千米。它形狀各異,有的還不止一條,一般總向背離太陽的方向延伸,且越靠近太陽彗尾就越長。宇宙中彗星的數量極大,但目前觀測到的僅約有1600顆。

彗星的軌道

彗星的軌道與行星的很不相同,它是極扁的橢圓,有些甚至是拋物線或雙曲線軌道。軌道爲橢圓的彗星能定期回到太陽身邊,稱爲周期彗星;軌道爲拋物線或雙曲線的彗星,終生只能接近太陽一次,而一旦離去,就會永不復返,稱爲非周期彗星,這類彗星或許原本就不是太陽系成員,它們只是來自太陽系之外的過客,無意中闖進了太陽系,而後又義無反顧地回到茫茫的宇宙深處。周期彗星又分爲短週期(繞太陽公轉週期短於200年)和長週期(繞太陽公轉週期超過200年)彗星。目前,已經計算出600多顆彗星的軌道。彗星的軌道可能會受到行星的影響,產生變化。當彗星受行星影響而加速時,它的軌道將變扁,甚至成爲拋物線或雙曲線,從而使這顆彗星脫離大陽系;當彗星減速時,軌道的偏心率將變小,從而使長周期彗星變爲短周期彗星,甚至從非周期彗星變成了周期彗星以致被“捕獲”。

彗星的結構

彗星沒有固定的體積,它在遠離太陽時,體積很小;接近太陽時,彗發變得越來越大,彗尾變長,體積變得十分巨大。彗尾最長竟可達2億多千米。彗星的質量非常小,絕大部分集中在彗核部分。彗核的平均密度爲每立方厘米1克。彗發和彗尾的物質極爲稀薄,其質量只佔總質量的1%--5%,甚至更小。彗星物質主要由水、氨、甲烷、氰、氮、二氧化碳等組成,而彗核則由凝結成冰的水、二氧化碳(乾冰)、氨和塵埃微粒混雜組成,是個“髒雪球”。

彗星的起源

彗星的起源是個未解之謎。有人提出,在太陽系外圍有一個特大彗星區,那裏約有1000億顆彗星,叫奧爾特雲,由於受到其它恆星引力的影響,一部分彗星進入太陽系內部,又由於木星的影響,一部分彗星逃出太陽系,另一些被“捕獲”成爲短周期彗星;也有人認爲彗星是在木星或其它行星附近形成的;還有人認爲彗星是在太陽系的邊遠地區形成的;甚至有人認爲彗星是太陽系外的來客。

生命之源。

什麼時候會有流星 出現

流星幾乎每天都可以流星,只要在光污染少,天氣好的地方就可以,這些每晚都會出現的不定時流星成爲偶發流星,偶發流星發生的天區和時間都具有隨機性,不同顏百色的流星是不同化學成分的體現,例如鈉原子發出橘*的光、鐵爲*、鎂是藍綠色、鈣爲紫色、硅是紅色。 在天氣和周圍環境允許的情況下,躺着看天上的星星時不時就可以一二顆流星劃過天際。

流星雨的話纔有比較特定的時間出現,例如每年四大比較穩定的流星雨,1月的象限儀座流星雨,4月的天琴座流星雨,8月的英仙座i流星雨和12月的雙子度座流星雨。可是今年除了1月流星雨的觀測條件不錯外,其餘三個都受到月光的影響。

12月14日:雙子座流星雨

今年的流星雨着實不給力,幾乎每次都會受到月光影響。這次的雙子座流星雨也不例外。輻射點雙子座於20時左右東方升起,這個星座裏面有兩顆比較明亮的星星北河二和北河三,所以整個星座不會很難認。看流星雨要有一個固定的方向,雙子座流星雨可以入夜後從東方看,隨着時間的推移,整個星座會逐步上升。月亮從晚上22時左右就從東方升起,於是整個觀測流星的階段就會受到干擾,一直到隔天,月亮總是在雙子座的西北方。

希望對你有幫助

流星和流星體有什麼區別

兩者並沒有什麼區別,只是有的時候兩個名稱有點混亂不清。

流星體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6303732是太空中的岩石——它們大小各異,小的很小,大的直徑長達數米。流星也是這樣的岩石,它劃過大氣層時>與空氣發生摩擦>從而產生熱量,發出白熱的光芒,最後形成一道光。流星的一部分碎片在這一過程中沒有燃燒殆盡>於是掉落到地球表面,這些碎片就叫作隕石。地球的一些隕石坑就是隕石造成的。

但是最後,這些坑大部分都被風雨侵蝕掉。由於月球上沒有空氣與流星產生摩擦,因此流星在到達月球表面之前,不會自行燒燬,這也是月球上有許許多多P員石坑的原因。

擴展資料:

流星:流星體飛入地球大氣層,跟大氣摩擦發生了光和熱,最後被燃盡成爲一束光,這種現象叫流星。

流星體:流星體是分佈在星際空間的細小物體和塵粒,大部分可見的流星體都和沙粒差不多,重量在1克以下。肉眼可見的流星體直徑在0.1-1cm之間。

火流星:看上去非常明亮,發着“沙沙”的響聲,有時還有爆炸聲。流星體質量較大(質量大於幾百克),進入地球大氣後來不及在高空燃盡而繼續闖入稠密的低層大氣,以極高的速度和地球大氣劇烈摩擦,產生出耀眼的光亮。火流星消失後,有時會留下雲霧狀的長帶,稱爲“流星餘跡”,可存在幾秒鐘到幾分鐘,甚至幾十分鐘。

流星雨:在夜空中有許多的流星從天空中一個所謂的輻射點發射出來的天文現象。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流星

Tags: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