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學習教育 > 

端午節的來歷100字

欄目: 學習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2.1W

1、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打撈他的真身。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來歷100字

2、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由驅毒避邪的節令習俗衍生出各地豐富多彩的祭祀、遊藝、保健等民間活動,主要有祭祀屈原、紀念伍子胥、插艾蒿、掛菖蒲、喝雄黃酒、吃糉子、龍舟競渡、除五毒等。

3、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爲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Tags:端午節 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