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學習教育 > 

介紹湖北的導遊詞經典範文

欄目: 學習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2.33W

介紹湖北的導遊詞是怎樣的?下面就來給大家詳細介紹:

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時的講解詞,是導遊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湖北導遊詞一般由三部分組成,首先是開場白,向大家打招呼以及簡短的自我介紹即可,主要內容以介紹湖北的著名景點和歷史故事爲主,最後結尾表達美好祝願。

介紹湖北的導遊詞1

騰龍洞位於清江上游利川市的近郊,離市區僅6公里,是由幹洞和水洞兩大洞穴系統組成的洞羣,海拔1090米。騰龍洞風景區集山、水、洞、林於一體,以雄、險、奇、幽、秀於一身,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旱洞相連,主洞支洞互通。洞口高74米,寬64米,主洞已探明長52.8公里,洞穴面積100多萬平方米,是由水洞、旱洞和洞外景觀三部分組成。經考察論證,騰龍洞是中國目前最大的溶洞。主洞前段平坦,寬可容15輛卡車並行,平均高度爲60米。洞內空氣流通,終年氣溫12°C—18°C,無毒氣,無污染,無蠍蛟。洞庭湖內石炭巖地貌發育完好,石柱、石筍、石花、石幔、石人、石猴等奇觀隨處可見。洞中多暗流,時隱時現,時急時緩,並常有魚蝦遊,爲其它溶洞所罕見。

國內有關洞穴專家確認,騰龍洞羣不僅是國內目前已知的最大岩溶洞穴,而且是世界特級洞穴之一,旅遊、科研價值十分珍貴。

素有“山東第一洞”之美譽的博山開元溶洞大氣磅礴、瑰麗雄奇,是一個廊道廳堂式洞穴,因洞內發現有唐朝開元年間的鐘乳石刻而得名,全長744.9米,最高和最寬的地方達30米。沂源溶洞羣包含九天洞、靈芝洞、千人洞、石佛洞、盤龍洞等多個天然石灰岩溶洞。其中,以九天洞和靈芝洞最爲顯著。九天洞1994年中科院陳詩才教授鑑定九天洞是“中國最大的石花洞穴”;20_年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經過科學考察後認爲,“九天洞石花,類型之多樣,面積之廣大,國內外無與倫比”,並稱之爲“天下第一石花洞”。九天洞洞腔長518米,高5—18米,比起“騰龍洞”的大小那是小巫見大巫。

還有位於宜良縣城西北九鄉彝族、回族鄉境內的九鄉溶洞是雲南省規模最大的溶洞,風景區面積達200多平方公里,也是不及騰龍洞的雄偉壯觀!還有被譽爲“天下第一洞”的織金洞,其總面積307平方公里,也是遠遠不及騰龍洞之大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騰龍洞作爲世界上最大的溶洞是當之無愧的!

水洞

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是雷聲嗎?是雄獅怒吼嗎?猜猜看。天空如此晴朗哪有閃電雷鳴?這裏並非動物園哪來的雄獅怒吼?請大家隨我一起來看個究竟。哇!黃河虎口瀑布怎麼搬到這兒來了?您看着洶涌澎湃的清江水咆哮着跳下20多米的深澗,蜂涌而入溶洞之中,這個幽深而高大的洞穴猶如一條張着血盆大口的巨龍,把一條江河吞入了腹中。聲響的謎解開了吧,原來是江水撞擊較高落差的河牀發出的聲音。多麼磅礴的氣勢,多麼壯闊的場面,難怪古人把這情景稱之爲“臥龍吞江”了。改革開放了,巨龍不能沉睡必須騰飛,騰龍洞因此而得名。它是我們山裏人,土家兒女拼搏奮鬥、勇往直前的象徵。

這裏就是水洞,又名落水洞,洞口高20米,寬10米,洞內可泛舟遊覽。水洞中的鐘乳石,玲瓏剔透,形態萬千。水聲時如蛟龍咆哮,聽了驚心動魄;時如深夜鳴琴,令人心曠神怡。清江伏流16.8公里,是騰龍洞羣的一大奇觀。八百里清江從大巴山餘脈的都亭山起,形成了“三明三暗”的著名景觀。它經第一暗洞檀香洞由齊躍山東麓冒出的地表之後,浩浩蕩蕩,接納沿途諸水,流經58公里乎川,以氣吞山嶽之勢奔入臥龍口,形成冰岩轉石、餘末成霧、吼聲小震天的“臥龍吞江”奇觀。站在洞口,頭頂如白雲飛奔,腳下似春雷滾動,彷彿身臨仙境。清江由臥龍口進入地下後,幾經周折,左衝有突,形成無數個地下平湖和急灘險瀑。

山中有洞不足爲奇,洞中有山堪稱一絕。騰龍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內有小溪,溪中有盲魚。洞內5座山峯,把洞分隔成了10個大廳,這第一個大廳的名字就叫做“孔雀迎賓”大廳,它是根據洞頂密集的鐘乳石構成的一隻栩栩如生的孔雀圖案而命名的。

騰龍洞的神奇景觀爲衆多的文人墨客所感嘆、所傾倒,他們有感而發,即興揮毫。你們看,前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任重爲它題寫了洞名;你們瞧,全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馮牧的親筆題辭:“登山當攀珠峯,攬勝應探騰龍”馮老把騰龍洞與珠穆朗瑪峯相提並論,難道不是對騰龍洞世界之最寶座的肯定嗎?馮老曾站在這裏感慨萬千:“祖國的風景名勝我差不多都去了,就覺得不得了,沒想到到利川來看了騰龍洞,才知道天外還有天”。

這裏是觀景池,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電視系列劇《西遊記》的片頭劇照:孫悟空在前招手探路,唐僧騎馬緊隨其後,沙僧在後注視着左右,而牛魔王探頭探腦蠢蠢欲動,垂涎三尺想吃唐僧肉。這就是一幅騰龍洞洞頂的平面圖。大家可不要小看這小小的觀景池,它利用景觀的倒影,把騰龍洞的雄偉神奇渲染得似乎更加引人入勝,彷彿一個個電視特寫鏡頭。

請大家順着洞口直視,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尊惟妙惟肖的人頭肖像,你們看她像誰?是不是很像維納斯啊?她可不是人爲的雕塑,而是岩石的錯落有致自然而成。是不是很神奇啊?

大家遊覽過許多溶洞,沒見過洞內還有這麼大的篝火舞廳的吧?多少作家、專家和遊人喜歡在這裏,在熊熊燃燒的篝火旁,欣賞世界優秀民歌之一利川的家鄉民歌龍船調,觀看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文藝表演,肉連響、擺手舞、車車燈,並且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表演隊伍中手舞足蹈,自我陶醉,品味民族風情。

這長約千餘米的第二大廳,被人喻爲古戰場遺址。你看那左邊的點將臺,右邊的石鑼、石鼓,偌大的石鍾、石旗,再仰望頂部高若雲天,細看地面腳印混雜不清。看到這些,我們可以想象血雨腥風、魚死網破的廝殺場面,傳說美麗善良的牟慧仙姑在這裏爲民除害,降服了興風作浪給利川屢屢造成水患災害的一條孽龍,使利川從此變成了風調雨順、年年豐收的富麗平川。

洞中之洞最絕妙的莫過於這個仙女洞了,您看在墩墩雪白的鐘乳石中間一個倩女亭亭玉立、纖麗俊俏、楚楚動人。傳說她是鹽神的化身。因當年癡情於巴國首領,卻被潛心開發“南夷”心切、無意談情說愛的首領毒箭射中,霎時,鹽神變成了這尊仙女石。人們常說英雄難過美女關,而巴國首領爲了千秋大業不爲美女色相而動情喪志,大家是否爲之肅然起敬呢?

那是妖霧山,人們說它是神祕的山,恐怖的山。山邊那道峽是捨身峽,它是駭人聽聞的峽、悲壯的峽。據利川縣誌記載:“採硝者,秉燭而入數十里,懼而返。”意思是說過去有幾個採硝的人,打着火把進入洞中,當走到妖霧山的時候,妖霧迷漫吹滅了火把,因無法出動二葬身於此地。以致古縣誌記載騰龍洞總長度爲3公里,因爲垂直高度150餘米的妖霧山使人們誤認爲到了洞的盡頭。1984年,騰龍洞問世以後,當地組織的考察探險隊行至這裏時,發現了3具骷髓及菸袋、銅錢等遺物,人們爲紀念這幾位勇士的精神,便將這裏命名爲捨身峽。

介紹湖北的導遊詞經典範文

介紹湖北的導遊詞2

梁子湖整個湖岸線長636.5千米。

梁子湖區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全區國土面積482.5平方公里,整個湖岸線長636.5千米。佔湖北省總面積的0.29%,其中耕地面積1.15萬公頃,林地面積7082公頃,水域面積1.27萬公頃。東與黃石市大冶市交界,南與咸寧市爲鄰,西與武漢市江夏區接壤,處在武漢、黃石、鄂州、咸寧、黃岡、大冶六市的中心地帶。省道鐵賀線縱貫全境,陸路往東與106國道、武廣、京九鐵路相連,往西與107國道、京廣鐵路相通,水路經90里長港直通江海。

梁子湖橫跨鄂州市和武漢市江夏區,包括東梁子湖、西梁子湖和牛山湖。因湖中有1.5平方千米的樑子島,故名。梁子湖湖面299.3平方千米(水面爲42萬畝,其中江夏區佔三分之二)。梁子湖南北寬爲22.5公里,東西長爲82.2公里,承集水面積2085平方千米,容量爲7.59億立方米。湖底高程17.8米,常年平均水深2.44米。最高水溫33℃,最低水溫1.2℃。入湖有大小河港30多條,分佈在環湖武漢市江夏區、鄂州市、大冶市、咸寧市咸安區。梁子湖出水口僅長港一處,湖水沿43.3千米長港進入長江。

介紹湖北的導遊詞3

各位遊客:歡迎你們來到歷史文化名城——襄樊遊覽觀光!我們今天要參觀的是三國時期著名的古戰場——古隆中

隆中風景區位於襄陽城西13公里處的羣山中,是一個以諸葛亮故居爲主體的襄樊市近郊文物風景區,總面積十二平方公里,景區內有隆中山、樂山、大旗山、小旗山及其所屬的谷地。主峯隆中山海拔306米,隔谷相望的大旗山,一頭高昂,一頭緩緩下垂,型如臥虎;山上茂林修竹,鬱鬱蔥蔥,望之巍然深秀;山下泉水、池塘,山澗小溪流水潺潺。諸葛亮17歲隨叔父諸葛玄從山東到襄陽,隱居隆中長達20_年。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和“隆中對”都發生在這裏。隆中諸葛亮故居是諸葛亮的重要紀念地之一。這裏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隆山聳翠,旗山旋峙,現有三顧堂、武侯祠、三義殿、草廬亭、抱膝亭、六角井、野雲庵等,還有躬耕田、小虹橋、半月溪、老龍洞、樑父巖、抱膝石等名勝古蹟。近年來又興建了吟嘯山莊、漢文化景區、龍泉居等旅遊風景點。

歷史沿革

隆中是諸葛亮十七歲至二十七歲(公元197年――220_年)躬耕讀書的成才之地。公元220_年,劉備在徐庶的推薦下,親自三次來到隆中諸葛亮住的草廬,敦請諸葛亮出山,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於千古奇策《隆中對》對三國形勢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而孕育和提出這一千古奇策之地就在隆中,這就使隆中成爲三國史上的重要地方,成爲後世緬懷先賢、紀念先賢的重要名勝地,歷朝歷代都得到保護、維修和建設。

(一)西晉

西晉統一全國後,晉武帝司馬炎屢次向臣下詢問有關諸葛亮其人其事。晉永興年間(公元320_年――公元320_年),駐守襄陽的鎮南將軍劉弘來到隆中憑弔諸葛亮故宅,觸景生情,遂命陪他一起到隆中的鎮南參軍李興寫了一篇《祭諸葛丞相文》,這便是有史記載以來襄陽隆中第一塊紀念諸葛亮的碑文。這篇碑文最早見於晉王隱《蜀記》。

(二)東晉

東晉時期,隆中諸葛亮故居已得到重修,並興建了紀念諸葛亮的武侯祠。東晉升平五年(公元361年),荊州刺史別駕、史學家習鑿齒來到隆中,撰寫了一篇《諸葛武侯故宅銘》。他懷着無限崇敬的心情,讚揚諸葛亮是“達人”(具有遠見卓識的人)、“偉匠”(偉大的人)。(三)南北朝至隋

南北朝至隋朝時期,隆中諸葛亮故居及武侯祠不斷得到維修。劉宋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盛弘之撰《荊州記》載:“襄陽西北十許裏,名爲隆中,有諸葛孔明宅。”又載:“宅西背北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琴以爲《梁父吟》,因名此山爲樂山。”

唐代,隆中諸葛亮故居的名聲有了很大提高。唐宣宗大中十年(公元856年),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治所在襄陽)李景讓維修隆中武侯祠,並立“蜀丞相武鄉忠武侯諸

1

葛公碑”,碑文由李景讓撰,無名氏篆額、碑的背面刻有唐代進士、中書舍人(朝廷內負責撰擬詔旨的進階屬官)孫樵寫的《刻武侯碑陰》碑文。碑文收錄於《唐文粹》卷55中,碑文表達了人們對諸葛亮在治理蜀國期間的政治軍事才能和忘我犧牲精神的無限崇敬,紀錄了後世人民羣衆永遠懷念諸葛亮的盛況。碑文說:“武侯死殆五百載,迄今樑漢之民,歌道遺烈,廟而祭者如在,其愛於民如此而久也。”這塊碑直到南宋時還完好地儲存在隆中。南宋王象之《輿地碑記目》載:“唐蜀丞相諸葛公碑,大中三年(應爲大中十年――引者注)李景讓撰,今在隆中。”

(四)五代

五代時,隆中又增建“武靈王學業堂”。據《輿地紀勝》載,在隆中臥龍山有諸葛亮當年的讀書之所,故建“學業堂”。五代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隆中武靈王學業堂竣工,並刻碑紀其事。碑文由天福間襄州節度使安從進的觀察判官李光圖撰寫。《復齋碑錄》載:“《臥龍山武靈王學業堂記》,李光圖撰,正書,無名氏篆額。天福三年七月記”。(五)宋代

宋代,隆中規模又有所擴大。曾鞏、王安石、蘇軾等許多名人都到過隆中,記下了他們對諸葛亮的讚頌和所見所聞。著名文學家、政治家蘇軾(公元1037年――1120_年)在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從湖北荊門去開封,路經襄陽遊隆中,寫下了著名詩篇《隆中》詩:“諸葛來西國,千年愛未衰。今朝遊故里,蜀客不勝悲。誰言襄陽野,生此萬乘師。山中有遺貌,矯矯龍之姿。龍蟠山水秀,龍去淵潭移。空餘蜿蜓跡,使我寒涕垂。”詩中盛讚襄陽隆中雖是山野之鄉,卻培育了諸葛亮這樣的“萬乘師”人才。

(六)清代

清代隆中經過多次維修,並有所擴建,主要有:康熙三十八年(1699),鄖襄觀察使蔣興芑重修;康熙五十九年(1720_年)襄陽觀察使趙宏恩在明末起義軍搗毀藩陵基礎上重建武侯祠廟;並在草廬原址立草廬亭;雍正七年(1720_年)襄陽府事尹會一重修;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中憲大夫、湖北分守安襄鄖道兼理水利事務李敏學重修;光緒十四年至十九年(1888-1893)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使、湖廣總督裕祿和湖北提督程文炳重修,另新建抱膝亭,新立“古隆中”牌坊。

(七)民國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蔣介石到隆中。襄陽地方政府修築自襄陽城至隆中的公路,徵集民工13000人,開挖土石方23000立方米,修橋三座,涵洞三處。蔣介石爲隆中題寫了匾額、楹聯,舉行祭祀儀式,拔款維修隆中古蹟,新建中正亭、中正堂,重修荷花池、銅鼓臺等,並立碑作記。

(八)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古隆中的保護管理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強。1954年、1957年、1980年、1985年先後多次對武侯祠、三顧堂、野雲庵、三義殿進行了維修或翻修,爲明代碑刻加修碑亭。1984年新建了吟嘯山莊、老龍洞景區建築羣。1987年重建了隆呂書院,修復了諸葛草廬。胡耀幫、李先念、趙紫陽、李鵬、萬里、薄一波、姚依林、方毅、陸定一等先後遊覽隆中,並留名、題詞或撰書楹聯。1964年郭沫若爲隆中題詞:“諸葛隱居隆中時,躬耕自食,足與陶淵明先後媲美。然陶令隱逸終身,而武侯則以功業自見,蓋時會使然。苟陶令際遇風雲,未必不能例桃花源實現於世。如武侯終身隱逸緻力於詩,諒亦不遜於陶令

2

也。”1994年1月10日,國務院“國函〔1994〕4號”檔案公佈隆中爲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國發〔1996〕47號檔案”,公佈隆中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好了,說着說着我們就到了古隆中風景區了,請大家隨我一起到景區裏參觀。

主要景點:

(一):古隆中牌坊

大家請看,在我們眼前的這座石牌坊就是古隆中的第一個景點,它是在清朝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爲湖北提督陳文炳負責修建,作爲古隆中風景區的標誌。石牌坊高約六米,長約十米,在正面大門上刻的是“古隆中”三個大字,兩邊石柱上雕刻着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讚揚了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和諸葛亮業濟兩朝的赤膽忠心,兩邊小門上雕刻着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表明了諸葛亮在隆中隱居時,雖過着平淡的生活,卻胸懷遠大的志向。現在請大家看一下石牌坊的背面,上方有五個大字“三代下一人”,這是北宋文學家蘇軾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說諸葛亮是夏、商、週三代以後最高尚、最偉大的人,沒有其他人可以和他相提並論。兩邊柱子上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句:“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這句詩讚揚了諸葛亮傑出的政治、軍事才能。

(二)小虹橋

過了石牌坊,穿行躬耕田,就到小虹橋了。清代王鋱在《隆中十詠》中,寫到小橋說:“有人睹物思玄德,曾向小虹橋上行。”這座小橋還有一段趣史。據說,劉備二顧茅廬時,在橋旁遇見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一看老人衣着狐裘,談吐不凡,曾誤以爲諸葛亮,鬧了一場誤會。從此,小虹橋也和隆中一樣著名於世了。

橋爲石拱,青石板面。橋下流水清澈,淙淙有聲。當你漫步橋上,獨自徘徊,不由得你不思索劉備那種“求才若渴”的精神。

(三)武侯祠

繞過牌坊,拾級而上,便是武侯祠。現存武侯祠建於明末清初,依山而建,共分四層院,一層高一層。正殿有諸葛亮的塑像,陳列有銅鼓及其他石刻文物等。兩側設有配殿,西配殿名“三義殿”,內塑有劉備、關羽、張飛像。殿前庭院中有一桂花樹,據說爲明末時植,每年盛花季節清香撲鼻。中設庭院。祠內所陳列的文物中,有一面同治年間在廣西出土的銅戰鼓。相傳是諸葛亮七擒孟獲時用過的戰鼓。

武侯祠外古樹參天,松柏滴翠,祠內庭院錯落,淡雅幽靜。武侯祠大廳的木匾上雕刻着董必武“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的題詞。正廳、西廳、後廳分別陳列着“諸葛亮生平簡介”,後廳裏還存放着一尊諸葛武侯塑像,是人們憑弔祭祀的地方。

諸葛亮逝世後,老百姓對他十分思念,因爲諸葛亮不僅是勞動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更是勞動人民心目中的一代勤政廉潔的名相。因而,凡是他到過的地方,紛紛爲他立廟,各地的武侯祠多得數不勝數。

3

(四)三顧堂

武侯神祠的右下首,便是三顧堂,顧名思義就是爲了紀念劉備“三顧茅廬”而修建的。據說劉備三顧茅廬時在這裏拴過馬。後人依此建一四合院,名三顧堂。堂內陳列有岳飛手書的《出師表》。

三顧堂內有劉備、關羽、張飛的塑像。門前的三棵古柏,相傳是劉、關、張掛馬的。原材自然早已死了,現存的爲後人所栽,當無可置疑。

唐代馮志韻草廬詩說:“臥龍人去遠,此地尚名岡。身應營星隕,心期國祥長。老臣猶有像,炎漢已無光。所幸遺民在,憑君一勸耕。”他寫詩的時候,草廬當還完好,而今草廬已無故跡可尋,留下的只有一個隆起的巨大山包。山包前那個由後人建造的六角形廬亭,覆蓋紅、綠、黃三色琉璃瓦,多少彌補了當年草廬的情趣。

踏進大門,一股花香撲面而來,院內花木清幽。兩旁廊壁上砌嵌着數十塊石碑,分別刻有隆中全景圖、諸葛亮的《前出師表》、《後出師表》和《隆中對》,還刻有一些古人詩詞,以示孔明一生功業

好,遊客朋友們,今天就爲大家講解到這兒,謝謝各位的支援!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