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生活小知識 > 

人們爲什麼要清明祭祖

欄目: 生活小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1.53W

1、古代的寒食節其實就是個禁火節,是沿襲遠古的改火舊習。每到初春季節,古人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後重新鑽燧取出新火。在這段無火的時間裏,人們必須以冷食度日,所以稱爲“寒食”節。

人們爲什麼要清明祭祖

2、到了後世,寒食節又成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賢人“介子推”的節日。因爲在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晉文公將要餓死,介子推割下自己的肉救活了晉文公;晉文公執掌國柄時,想封賞隱居的介子推,放火燒山想讓他出來,結果卻燒死了介子推。雖然這個故事是虛構的,並不見正史記錄,但因爲古代儒家社會道德說教的需要,就被流傳了下來。

3、清明掃墓,來自於寒食節的“墓祭”。漢代之後,隨着儒家學說的流行,人們返本追宗觀念日益增長,認爲墳墓是祖先魂魄託寄之處,於是上墓祭掃之風轉盛,並在南北朝時形成了“寒食墓祭”的習俗。唐玄宗鑑於士庶之家無不寒食上墓祭掃,於是下詔“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爲常式”。寒食節掃墓,在唐代才被確立爲國家認可的禮儀。

4、其實在上古之時,並無什麼掃墓或上墳之說。春秋《含文嘉》:“天子墳高三仞,樹以鬆;諸侯半之,樹以柏;大夫八尺,樹以欒;士四尺,樹以槐;庶人無墳,樹以楊柳。”普通老百姓死了,連個墳頭都沒有,只許你在邊上種一棵楊柳。

5、那時的老百姓只能“墓而不墳”,死後穿上壽衣,葬於蒼梧之野,不起墳頭,迴歸黃土。子孫也很少去墓地,以至到最後都忘了先人葬在哪裏。就像孔子長到十七歲時,找了好久才找到父親的墓地,將母親的遺骨與父親的遺骨合葬在一起。鑑於尋找父親墓地的艱難,也爲了記住父母的墓地,孔子後來對殯葬習俗進行了一個改革,即在墓處堆起了四尺高的墳頭,以便識別、祭拜。據說,墓上開始壘起墳頭,是從孔子開始的。

Tags:祭祖 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