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學習教育 IT科技 金融知識 旅遊規劃 生活小知識 家鄉美食 養生小知識 健身運動 美容百科 遊戲知識 綜合知識
當前位置:趣知科普吧 > 生活小知識 >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是什麼

欄目: 生活小知識 / 發佈於: / 人氣:9.41K

1.春節:農曆正月初一 習俗:熬年守歲、燃鞭炮、貼春聯、掛年畫、耍龍燈、舞獅子、拜年賀喜。 2.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 習俗: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猜燈謎。 3.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 習俗:起火燒飯、吃冷食。 4.清明節:公曆4月5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接下來小編就來爲大家講述一下中國的傳統節日及習俗。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是什麼

方法

節日介紹-春節

一、春節 1、來歷 相傳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啓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爲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1.春節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又叫陰曆(農曆)年,俗稱“過年”,是中華民族的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 春節習俗:臘月三十日,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福”字、剪窗花、掛旗、蒸年糕、吃餃子、放鞭炮,除夕守歲,大年初一相互拜年祝福

節日習俗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人們在春節這一天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裏和親人團聚,表達對未來一年的熱切期盼和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

臘八節(農曆臘月初八)除夕(臘月的最後一天)春節(農曆一月一日) 元宵節(農曆一月十五日)寒食節(清明的前一天)清明節(春分後十五日)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是什麼 第2張

節日介紹-元宵節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龍擡頭(二月二)、社日節(二月二)、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七月半(農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

節日習俗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爲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與春節相接,白晝爲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爲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爲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至清代,又增加了 舞龍、 舞獅、 跑旱船、 踩高蹺、 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爲四到五天。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龍擡頭(二月二)、社日節(二月二)、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 七月半(農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是什麼 第3張

節日介紹-上巳節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龍擡頭(二月二)、社日節(二月二)、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 七月半(農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

上巳(sì)節,俗稱三月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自古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爲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

節日習俗

上巳節起源於蘭湯辟邪的巫術活動,在這項活動中,蘭草被用作靈物。蘭草有香氣襲人的特點,古人在舉行重大祭神儀式前,須先期進行齋戒,其中包括採用當時最好的沐浴方式——蘭湯沐浴,這在楚辭中有生動的描寫。祭神必齋戒,齋戒必沐浴,沐浴用蘭湯,區別僅在於蘭湯沐浴是個人行爲,多在室內,並可隨時實施,祓禊則是集體活動,必在河濱,並須定時舉行。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是什麼 第4張

節日介紹-寒食節

1、春節 春節期間走訪拜年是年節傳統習俗之一,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新年好等話。 拜年的意義所在是親朋好友之間走訪聯絡感情、互賀新

寒食節亦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夏曆冬至後一百零五日,清明節前一二日。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

節日習俗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郊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爲清明節。但韓國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是什麼 第5張

節日介紹-清明節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

清明,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4月5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時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故清明節總是在公曆4月4日、4月5日、4月6日三天中的一天。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

節日習俗

盪鞦韆、蹴鞠、踏青、放風箏、掃墓、插柳、射柳、鬥雞、蠶花會。

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是什麼 第6張

節日介紹-端午節

中華文化雅娜春節春節春節的由來與傳說春節,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爲“年”.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

端午節(英文爲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稱爲端陽節,爲每年的農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貴州、四川一帶,端午節又分爲大端午與小端午。小端午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爲每年農曆五月十五日。

中華文化雅娜春節春節春節的由來與傳說春節,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爲“年”.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

節日習俗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衆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衆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糉子和時令鮮果等。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多,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也各地有異,你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有哪些?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是什麼 第7張

節日介紹-七夕節

中華文化雅娜春節春節春節的由來與傳說春節,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爲“年”.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爲“乞巧”。其起源於對自然的崇拜及婦女穿針乞巧,後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使其成爲象徵愛情的節日。

春節 俗稱“過年”。燃放鞭炮,表示辭舊迎新。早上吃餃子,中午擺家宴,晚上吃甜食。一天中不許鬥嘴,不得摔碎碗盤,摔碎了,要馬上說“歲歲平安。”以兆來年萬事如意,閤家歡樂。鄰人見面,互說吉利話。晚輩向長輩磕頭問候,長輩爲孩子發壓歲錢。

節日習俗

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 、曬書、曬衣、賀牛生日、吃巧果等等。

傳統節日和習俗:元旦 “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元是開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會意字,上面的“日”表示太陽,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線。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象徵一天的開始。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是什麼 第8張

節日介紹-中元節

1. 除夕——農曆十二月三十(公曆2月2日).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 2.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公曆2月3日).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爲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

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爲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1、正月初一 春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節(元宵節) 4、二月初二 春龍節 又叫龍擡頭 青龍節 5、二月十五 花朝節 6、清明節的前一天 寒食節 7

節日習俗

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

吃餃子勸更歲交子”之意,“子”爲“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放爆竹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誌、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是什麼 第9張

節日介紹-中秋節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 1.春節: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是“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是一年的開始。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闔家歡聚,一起吃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衆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節日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爲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爲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是什麼 第10張

節日介紹-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爲陰數,把“九”定爲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爲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節日習俗

重陽節的習俗有:賞秋、登高、吃重陽糕、賞菊、飲菊花酒、佩茱萸。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是什麼 第11張

節日介紹-寒衣節

寒衣節,又稱爲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鬼頭日,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節日,與春季的清明節、上巳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爲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

節日習俗

寒衣節習俗:祭奠。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新收時祭奠祖宗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農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是什麼 第12張

節日介紹-下元節

下元節爲中國民間傳統節日,農曆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爲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爲“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謂是日。

節日習俗

下元節習俗:修齋設醮、享祭祖先、祈願神靈、莆仙民間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是什麼 第13張

節日介紹-臘八節

臘八節,俗稱“臘八”,漢族傳統節日,民間流傳着吃“臘八粥”,泡臘八蒜(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在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節日習俗

臘八節習俗:祭祀、食臘八粥等。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是什麼 第14張

節日介紹-冬至

冬至,又稱爲“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起源於春秋時期;中國古代使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時間在每年公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節日習俗

冬至節習俗:祭祀活動。部分地方有吃羊肉的習慣。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是什麼 第15張

節日介紹-祭竈節

農曆臘月二十三日爲漢族傳統節日祭竈節,民間又稱“交年”、“小年下”、“小年”。

節日習俗

祭竈節習俗:祭“竈神”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是什麼 第16張

節日介紹-除夕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與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節日習俗

年夜飯、貼春聯、貼窗花、貼福字、貼年畫、燃爆竹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習俗是什麼 第17張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中國傳統節日及意義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龍擡頭(二月二)、社日節(二月二)、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

七月半(農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冬至節(公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後一天) 。

傳統節日的意義:傳統節日是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既使人們在節日中增長知識,受到教益,又有助於彰顯文化、弘揚美德、陶冶情操、弘揚傳統。

民俗節日是人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431353332類文明進化發展的產物,大部分節日習俗在上古時代就已初露端倪。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沉澱凝聚的過程。

擴展資料: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和傳承發展,是人類社會“逐漸形成、逐漸完善的文化過程”,是人類文明進化發展的產物。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表明,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產生於人類初期對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產生了各種崇拜祭祀活動。祭祀,是一種信仰活動,源於天地和諧共生的信仰信念。

古老節日是人們基於原始信仰以及爲了適應生活需要而創造的民俗文化,古時代一些流傳至今的節俗活動,清晰地記錄着古人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內容,也積澱着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文化內涵。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中國傳統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與習俗有哪些?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

1.春節: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是“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是一年的開始。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闔家歡聚,一起吃年夜飯,稱“團年”。然後一起守歲,敘舊話新,互相祝賀鼓勵。當新年來臨時,爆竹煙花將節日的喜慶氣氛推向*。我國北方地區在此時有吃餃子的習俗,取“更歲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習慣,象徵生活步步高。守歲達旦,喜貼春聯,敲鑼打鼓,張燈結綵,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另外,各地還有互相登門拜年,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逛花市,賞燈會等習俗。

2.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339663338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爲世代相沿的習俗

3.二月二:民間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擡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着“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4.清明節: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清明的前一天稱寒食節。兩節恰逢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紅柳綠。寒食節的設立是爲了紀念春秋時代晉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間,民間有禁火寒食、祭祖掃墓、踏青郊遊等習俗。另外還有盪鞦韆、放風箏、拔河、鬥雞、戴柳、鬥草、打球等傳統活動。

5.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衆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同時,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清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6.七夕節: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鵲在銀河上搭成一座鵲橋,牛郎和織女才能相見。這個美好的傳說始於漢朝,經過千餘年的代代相傳,深入人心。這一天,民間有向織女乞巧的習俗。一般是比賽穿針引線,看誰更心靈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節或女兒節。每到七夕將至,牽牛和織女二星都竟夜經天,直至太陽升起才隱退,因而又被喻爲人間離別的夫妻相會。

7.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間,因此稱中秋節。中秋之夜,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們仰望如玉如盤的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8.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的重陽佳節活動極爲豐富,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重陽節又是“老人節”,老人們在這一天或賞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鍛鍊體魄,給桑榆晚景增添了無限樂趣。

9.冬至節:冬至在我國古代是一個很隆重的節日。至今我國臺灣還儲存着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闔家團圓。北方地區冬至有宰羊,吃餃子的習俗,南方的傳統食品有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等等。

10.臘八節:臘八節是佛教的節日。這一天是釋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稱“成道節”。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是吃臘八粥。最早的臘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紅小豆,後來演變的極爲複雜考究,主料有白米、黃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數十種,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幹、桂圓肉、百合、蓮子等,通宵熬煮,香飄十里。

11.除夕:除夕是一年中最後一天,這一天,普通人家儘量爭取團圓,全家圍

爐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辭舊歲,迎新年之意,而戶外則是爆竹聲聲。

一家大小在一起度過一個溫馨的一年中最後一個夜晚

中華傳統節日的習俗

最低0.27元/天開通百度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檢視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kalmyk08

中華文化雅娜春節春節春節的由來與傳說春節,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爲“年”.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竈,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爲*.春節春節習俗祭竈掃塵貼春聯年畫守歲爆竹年夜飯拜年放爆竹迎新春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講求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爲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和順一門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一年四季春常在貼門神爲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着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秦叔寶尉遲恭春聯的由來—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433623739—“桃符”的傳說神荼鬱壘貼窗花和倒貼“福”字窗花是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所貼的各種剪紙。“福”字指福氣、福運,倒貼“

中國傳統節日和風俗

1、春節

春節期間走訪拜年是年節傳統習俗之一,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新年好等話。

拜年的意義所在是親朋好友之間走訪聯絡感情、互賀新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2、元宵節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爲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爲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3、端午節

端午節吃糉子,是城鄉人民傳統的習俗;包糉子習慣在端午節的頭一天。傳統糉子以黍米爲餡,佐以紅棗,外包蘆葉,吃時拌糖。飲雄黃酒,也是民間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主要用於防病和祛毒。    

4、重陽節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賞菊習俗源於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

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菊是長壽之花,又爲文人們讚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

5、中秋節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1333431363532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時間、名稱都有哪些?

中國傳統節日的習俗、時間、名稱通常有以下幾種:

1、春節:春節是中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65646233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節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古稱: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歲旦、歲首、歲朝、新正、首祚、三元(“ 正”即正月之“正”),俗稱“過大年”。

2、元宵:農曆正月十五。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又稱爲“上元節”。元宵是中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 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因此又稱“上元節”,即農曆正月十五日。在古書中,這一天稱爲“上元”,其夜稱“元夜”、“元夕” 或“元宵”。而元宵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3、清明: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同時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

4、端午:農曆五月初五。

農曆五月初五日爲“端午節”,是中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因爲人們認爲“五月”是惡月,“初五”是惡日,因而避諱“五”,改爲“端午”。端午節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記載,並非爲紀念屈原而設立的節日,但是端午節之後的一些習俗受到屈原的影響。

5、七夕:農曆七月初七,中國古代的情人節。也有人稱爲 “乞巧節”或“女兒節”。

陰曆七月七日的晚上稱“七夕”。中國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此夜在天河鵲橋相會。七夕節本名乞巧節,所謂乞巧,即在月光對着織女星用綵線穿針,如能穿過七枚大小不同的針眼,就算很“巧”了。農諺上說“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鐮割好稻。”這又是磨鐮 刀準備收割早稻的時候。

6、中秋: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7、重陽:農曆九月初九。叫“登高節”,習俗有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現在我國又將九月初九定爲敬老節。

8、冬至: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